第18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_第1頁
第18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_第2頁
第18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_第3頁
第18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_第4頁
第18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第一節

失業的描述第二節

失業的經濟學解釋第三節

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第四節

通貨膨脹的描述第五節

通貨膨脹的原因第六節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第七節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

本章復習與思考短期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失業問題通貨膨脹問題第一節失業的描述一、失業的數據1.失業:凡在一定年齡范圍內愿意工作而沒有工作,并正在尋找工作的人都是失業。2.充分就業

:根據凱恩斯理論,經濟中消除了非自愿失業時的就業狀態。充分就業并非人人都有工作。經濟學家認為存在4%—6%的失業率是正常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數據會高一些)此時社會處于充分就業狀態。我國勞動年齡范圍的下限為16歲,上限為男59歲,女54歲。失業率:勞動力中沒有工作,并正在尋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成年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衡量指標: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2004年美國成年人口的分類成年人口(2.234億)勞動力(1.474億)就業者(1.393億)非勞動力(0.76億)失業者(0.081億)16歲以上的成年人口分為:①就業者②失業者③非勞動力(全日制學生、家務勞動者、退休人員)計算2004年美國:1.失業率

2.勞動力參與率如何衡量失業?計算2004年美國的失業率和勞動力參工率失業率=勞動力參與率=失業人數——————·100%勞動力人數勞動力人數——————·100%成年人口數

2004年,有66%的美國成年人(男性和女性)進入了勞動市場,這些勞動市場參與者中,有5.5%的人沒有工作。

0.081=————·100%=5.5%1.474

1.474=————·100%=66%2.234案例研究:美國1950年以來男性和女性的勞動參與率100806040200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2000勞動參與率(%)WomenMen19952005男性女性

在過去的50多年中,更多的女性進入了勞動力市場,而一些男性則離開了勞動力隊伍。87%73%33%59%例題:P528,第18章習題8答案:(1)勞動力人數

=就業人數+失業人數=1.2+0.1=1.3(億)(2)(3)中國的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2008年中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86萬,失業率4.2%

登記失業率不高,但實際上失業率是比較高的。下崗職工沒有登記,農民工失業人口沒有登記。我國面臨的就業壓力:我國長期面臨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性矛盾。目前我國城鎮就業供求缺口在1200萬左右。①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問題突出;②農村剩余勞動力。目前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1.2億,隨著城市化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仍有1億左右需要轉移;③“十一五”末期,新增勞動年齡人口800萬人/年;④國有企業改革、改制下崗,需要再就業的勞動力。2009年1月,美國人口3.05529億人,2008年10月,日本人口1.2776億人

中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和登記失業率年份研究生和本、專科招生人數(萬人)增長率(%)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1996102.52-93.71997106.413.7997.11998115.618.6576.81999168.946.0979.92000233.4638.22822001284.821.99902002340.7619.65802003409.0920.04702004479.9717.3373我國高校從1999年開始大幅度擴招,大學畢業生一次性(6月畢業)就業率較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1996-2004年高校招生與畢業生就業數據1997年6月,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歷經一年半。二、失業的分類1.摩擦性失業:

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

(因為勞動者轉換工作尋找發揮自己特長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時間)對于家庭和個人,為過渡性的。通常起源于勞動力的供給方。失業的分類2.結構性失業: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勞動力市場失衡)往往是“失業與空位”并存。失業者缺乏就業技能,無法填補現有的職業空缺結構性失業在性質上是長期性的。結構性失業是由于經濟結構的變化,產業興衰轉移造成的失業,通常起源于勞動力的需求方:勞動力需求相對較低的原因:①技術變化;②消費者偏好變化;③勞動力的不流動性。問題思考: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相比,哪一種失業問題更嚴重些?

P528

18章第1題:

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相比,結構性失業問題嚴重一些。①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因為勞動者轉換工作尋找發揮自己特長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時間)摩擦性失業者可以勝任可能獲得的工作。增加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增加就業的信息、協助勞動者家庭搬家都有利于減少摩擦性失業。②結構性失業是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是由于經濟結構的變化,產業興衰轉移造成的失業。一些部門需要勞動力,存在職位空缺,但失業者缺乏到這些部門工作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訓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相比,哪一種失業問題更嚴重些?失業的分類3.周期性失業:又稱需求不足的失業、非自愿失業。

由于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凱恩斯對需求不足的失業的解釋:①以MPC遞減規律來說明消費需求不足;②用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③對貨幣流動性偏好與流動性陷阱消費、投資需求的不足→總需求不足→周期性失業說明投資需求不足。三、自然失業率和自然就業率

(P505)108642019701975196019651980198519902005失業率19952000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失業率自然失業率5.5%在實際統計中,用長期的平均失業率表示自然失業率自然失業率: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是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態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美國1960-2005年的自然失業率為5.5%自然失業率的表示方式設:N表示勞動力人數,

E代表就業者人數,U代表失業者人數,則N=E+U,得到:

設代表離職率,即每個月失去工作的就業者的比例。失去工作的人數為設f代表就職率,即每個月找到工作的失業者的比例。找到工作的人數為勞動力市場供求穩定狀態時:失去工作的人數=找到工作的人數

自然失業率:考察勞動力在就業與失業之間的轉換:

UN就業employment失業unemployment離開leave找到

foundE第二節失業的經濟學解釋出清的勞動力市場:失業的解釋競爭性勞動力市場,設P=1NDSWW*NEN*就業自愿失業出清的勞動力市場中的失業E勞動供求曲線的均衡點為E均衡的工資水平為W*廠商愿意雇用的工人數量為NE此時,另有(N*-NE)數量的工人,雖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資較高。是自愿失業。非出清的勞動力市場:失業解釋在沒有伸縮性工資的勞動力市場上。設P=1NDSWWENEN*就業非自愿失業非出清的勞動力市場:失業E一次經濟波動使得勞動工資過高W**尋找這個高工資的勞動力N2但是企業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現勞動過剩(N2-

N1)為非自愿失業。N2W**N1另外,還有非市場因素(法律、制度)如最低工資法阻止了真實工資的調整,從而導致失業。①最低工資法②工會和集體談判③效率工資理論案例研究:亨利福特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資1903年亨利·福特與11位其他投資者用2.8萬美元的資金建立了福特汽車公司。

1914年,亨利·福特支付工人每天5美元工資,是當時平均工資的2倍。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

福特T型車于1908年10月1日推出,最初售價850美元。到了1921年,T型車的產量已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56.6%。

借助流水線,亨利·福特“單一品種、超大規模”的戰略得以實施。

T型車在20年內生產1500萬輛,汽車從“富人專利”變成了大眾消費品。最低工資法

2005年,美國聯邦法定的最低工資時薪5.15美元。一些認為條件成熟的州,通過州立法,調高了本州的最低工資。在美國的50個州中,有17個州的最低工資高于聯邦規定,高的時薪達到7美元。當最低工資高于市場均衡工資水平時,就會產生失業。中國部分城市最低工資2008年1月01日:武漢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580元/月左右

2008年1月01日:鄭州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600元/月左右

2008年1月01日:合肥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650元/月左右

2008年1月01日:長沙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665元/月左右

2008年1月01日:南昌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580元/月左右

2008年7月01日:深圳特區內1000元特區外為900元

2008年4月01日:上海最低工資標準從840元調整到960元

2008年2月20日:廣州最低工資標準從780元調整為860元

2008年7月01日:杭州最低工資標準從750元提高到850元

2008年4月01日:天津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820元

2008年7月01日:北京最低工資標準從730元上調至800元

2008年7月01日:大連最低工資標準從730元上調至800元

2008年1月01日:成都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650元/月左右

2008年1月01日:哈爾濱最低工資標準590元上調到650元

2008年1月01日:長春2008年最低工資650元

2008年1月01日:沈陽規定最低工資600元

2008年1月01日:濟南2008年最低工資760元

2008年1月01日:蘭州市區最低工資標準620元/月

2008年1月01日:西安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為600元/月左右第三節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1)對個人來說,非自愿失業會使得他的收入減少,從而生活水平下降。(2)對社會來說,一方面失業會增加社會福利支出,造成財政困難;另一方面,失業率過高也會影響社會安定,帶來其他社會問題。(3)對國家來說,失業率上升,就業降低,國民收入減少。

當出現嚴重失業的時候,產量損失很大,收入急劇下降——就像大量的汽車、房屋、衣服及其他商品被簡單地扔進大海一樣。

在高失業期間的損失是現代經濟中有文獻記載的最大浪費。P508表18-1失業會導致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退化:較多的心臟病、酗酒和自殺。對許多人來說,非自愿失業會對他們造成非常嚴重的心靈創傷。一、失業的影響二、奧肯定律

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在為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分析失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時發現:失業率與GDP增長率有穩定的相關關系。奧肯定律:

失業率每高于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于潛在GDP2個百分點設實際產出為y,潛在產出為yf,實際失業率為u,自然失業率為u*,為>0的參數:

例如:實際失業率為8%,自然失業率為6%,由奧肯定律得,實際GDP比潛在GDP低:奧肯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奧肯定律:

失業率每高于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于潛在GDP2個百分點對失業問題的治理摩擦性失業治理:

通過縮短選擇工作的時間來減少摩擦性失業。如:增設職業介紹所、青年就業服務機構和建立人才庫網站以更多的途徑傳播有關就業的信息。結構性失業治理:

對受結構性失業威脅的人進行教育、技術培訓以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還可以幫助勞動力遷移、使勞動力在不同的工作與地區之間流動。周期性失業治理:

國家積極干預經濟,設法刺激有效需求,以實現充分就業。如:①刺激私人投資;②增加政府購買支出。第四節通貨膨脹的描述

通貨膨脹: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不是指一種或幾種商品的物價上升;不是指物價水平一時的上升。指物價水平全面、持續的上漲。通貨:指現金——紙幣和硬幣,即流通于社會上的貨幣。一、通貨膨脹的數據1980-2007中國的通貨膨脹率我國4次通貨膨脹高峰及其原因1980(6%)高額的財政赤字。財政赤字為127.5億元。貨幣超額投放。貨幣流通增長率為22.6%。1985(8.8%)信貸規模膨脹。貸款余額增長率為23.9%。貨幣超額投放。貨幣流通增長率為19.8%。1988(18.5%)貨幣超額投放。為了啟動經濟,貨幣流通量增長了31.8%。通脹預期導致消費者搶購。消費需求膨脹。1994(24.1%)貨幣超額投放。為了啟動經濟,1992年貨幣流通量增長了43.2%。投資高速增長導致貨幣超額投放。

名義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美國1960-2005年)年百分比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03691215InflationNominalinterestrate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2005物流管理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名義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據通貨膨脹的影響校正的利率。

銀行公布的利率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根據通貨膨脹校正過的利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真實利率與名義利率某年你借給別人$1,000名義利率是15%通貨膨脹率是10%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15%–10%=5%問題思考:通貨膨脹率高,對債權人有利,還是對債務人有利?答案:對債務人有利、對債權人不利。價格水平用價格指數來衡量:

①GDP折算指數②消費價格指數(CPI)③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PPI:衡量資本品、中間投入等的價格變化,包括中間產品和原材料。消費價格指數公式為:二、通貨膨脹的衡量消費價格指數CPI:(Comsumer

PriceIndex)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現在要比過去多花多少錢。這一籃子物品與勞務包括什么?

2004美國17%交通15%食物與飲料醫療6%休閑活動6%服裝4%其他物品與勞務4%42%住房6%教育與通信CPI的計算例題1993年購買一組商品,所花費的支出是857元,1997年購買同樣的一組商品,所花費的支出是1174元,以1993年為基期,則1997年的消費物價指數是:CPI1997=137CPI1993=100如何由CPI計算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物價水平變動的百分比。上例中1993-1997年的通貨膨脹率為:注:本例也可以直接使用公式計算通貨膨脹率1993年購買一組商品,所花費的支出是857元,1997年購買同樣一組商品,所花費的支出是1174元,以1993年為基期,則1993-1997年的通貨膨脹率:例題:P528、第18章習題71985年的通貨膨脹率:1986年的通貨膨脹率:1987年預期的通貨膨脹率按前兩年平均的通貨膨脹率形成:1987年的名義利率為6%,1987年的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6%-3.015%=2.985%三、通貨膨脹的分類溫和通貨膨脹,年物價水平上升在10%以內。

包括爬行(5%)、步行(5-10%)的通貨膨脹。奔騰式的通貨膨脹,年物價水平上升10%-100%,發生嚴重通貨膨脹。超級通貨膨脹,年物價水平上升100%以上,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平衡型通貨膨脹:每種商品的價格都同比例上升。非平衡型通貨膨脹:各種商品價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1.按上升速度分類3.按人們預期程度分類2.按價格影響分類未預期型通貨膨脹:價格上升速度超乎意料。例如:預期通貨膨脹率3%,實際通貨膨脹率為5%。預期型通貨膨脹:物價有規律的變動,能預期。例如:預期通貨膨脹率3%,實際通貨膨脹率為3%。超級通貨膨脹期間的貨幣與物價(c)德國1指數1921=100)(d)波蘭100,000,000,000,0001,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010,000100貨幣供給物價水平19251924192319221921物價水平貨幣供給指數1921=100)10010,000,000100,0001,000,00010,0001,00019251924192319221921德國一份報紙的價格從1921年的0.3馬克,1923年上升到7000萬馬克。1923年下半年通脹最嚴重時,價格在一星期內上升五倍。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一、貨幣供給過度二、需求拉動(AD影響)三、成本推動(AS影響)四、結構性通貨膨脹五、慣性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螺旋)(AD、AS同時影響)一、作為貨幣現象的通貨膨脹貨幣數量論的觀點:每次通貨膨脹都有貨幣供給的迅速增長。“過多的鈔票追逐過少的商品”。貨幣增加與通貨膨脹貨幣供給的增加是通貨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因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貨幣數量論方程式設:

M=貨幣供給數量

V=貨幣流通速度,

P=物價水平,

y=產出數量(真實GDP)

M·V是經濟中支付的貨幣,

P·y是名義總產出(名義GDP),所以該等式表示支付的貨幣(買)等于名義總產出(生產后賣)。通俗理解:就是生產了多少東西,就需要有多少貨幣來實現買賣。貨幣流通速度示例M·V=P·y

假定一個只生產比薩餅的簡單經濟。一年內生產了100個比薩餅,一個比薩餅的售價為10美元,該經濟的貨幣量為50美元。計算貨幣流通速度。即用50美元進行1000美元總支出的交易額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數量論方程式

M·V=P·y通貨膨脹率=貨幣增長率-產出增長率+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率如果貨幣流通的速度不變,則:對上式取自然對數,關于時間t求微分,進一步變形:教材P513

通貨膨脹的產生,主要是貨幣供給增加超出產出增長率的結果名義GDP,貨幣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美國1960—2005年)指數(1960=100)2,0001,00050001,500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貨幣流通速度M2名義GDPM2:廣義貨幣供應量1960-2005年美國名義GDP和貨幣供給M2都增長了20倍左右二、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需求拉動通貨膨脹: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上漲。水平的凱恩斯總供給曲線:總需求增加,不會導致價格上漲,此時資源充足。

yPAD4

AD5AS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AD1

AD2中間的常規總供給曲線:總需求增加,價格上漲,是由于原料、生產設備等不足,即供給瓶頸。該區域的通貨膨脹被稱為瓶頸式通貨膨脹。垂直的古典總供給曲線:充分就業之后。總需求繼續增加,導致價格上漲,收入不變。充分就業之后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AD3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二公金、稅務(14)星期四三、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又稱供給通貨膨脹,影響AS。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上漲。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yPP3P2P1

ADAS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三續: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的三種推動情形2.壟斷利潤推動:壟斷企業、寡頭企業利用市場勢力謀取高額利潤,推動產品銷售價格上升。(水、電、氣等)3.進口成本推動:進口原材料、石油價格上升而引起通脹。工資-價格螺旋:工資提高引起價格上漲,價格上漲又進一步導致工資提高。1.工資成本推動:不完全競爭勞動市場中,工會組織、工資剛性等原因,工資過高,導致成本過高。進口石油價格上升推動國內生產成本上升四、結構性通貨膨脹結構性通貨膨脹:指經濟結構不平衡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原因:不同的產業部門,生產率提高的速度不同。攀比理論①擴展部門,生產效率提高快、工資上升速度高。②非擴展部門,生產效率比較低、工資水平低。但由于攀比行為,要求收入跟上去,向高工資看齊,導致工資上漲。工資上漲率>勞動生產增長率購買力>產量總需求>總供給物價水平上升通貨膨脹的原因之四證明證明:通貨膨脹率=全社會的貨幣工資增長率-全社會的勞動生產增長率

由微觀經濟學:廠商使用勞動要素的原則:P516(微觀第5版,P212-213)通貨膨脹率=全社會的貨幣工資增長率-全社會的勞動生產增長率結構性通貨膨脹例題全社會的工資增長率為:(3.5%+3.5%)/2=3.5%全社會的生產增長率為:(3.5%+0.5%)/2=2%全社會的工資增長率>全社會的生產增長率,二者的差1.5%為通貨膨脹率。假定A、B分別是生產率提高快慢不同的兩個部門,部門A的生產增長率為3.5%,工資增長率為3.5%部門B的生產增長率為0.5%,但由于攀比行為,工資要求的增長率也為3.5%通貨膨脹率=全社會的貨幣工資增長率-全社會的勞動生產增長率五、通貨膨脹的持續(慣性)通貨膨脹螺旋:大多數人預期到通貨膨脹,這種預期會變成現實,使通貨膨脹產生一種慣性,具有不斷持續下去的趨勢。通貨膨脹時期:個人要求工資提高,以保證實際工資不降低;銀行貸款要求提高名義利率,以獲得一定的實際收益率。只要通貨膨脹一發生,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就同時發揮作用。總需求上升的沖擊

(資源充分利用之后的沖擊)AD右移價格上升工人要求漲工資→工資提高、AS左移價格繼續上升、另一輪工資上漲,貨幣收入增加總需求增加→通貨膨脹持續。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五p1pp0p1p0ASASEEAD0AD1AD2AD0AS1AS2超額需求超額需求通貨膨脹的持續通貨膨脹螺旋yoyoyy(a)(b)p2AD1第六節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二類效應)一、通貨膨脹的再分配效應(3種情況)①不利于固定貨幣收入的人。

如領取救濟金、退休金、依靠轉移支付的人。依靠工資生活的長期被雇傭者,工資變化緩慢。有利于依靠變動收入的人。其貨幣收入與通貨膨脹同步增長,甚至要早于通貨膨脹。從利潤中得到收入的企業主從通貨膨脹中獲利。③通貨膨脹在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收入再分配。犧牲債權人的利益,債務人獲利。發行公債的政府,獲利豐厚。(政府往往是最大的債務人)②對于儲蓄者不利。各種形式的儲蓄、存款的實際價值下降。(貨幣的實際價值下降)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P517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示例:A債權人B債務人年初100元名義利率5%1年后歸還借款105元①若沒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0),真實利率為5%②若通貨膨脹率為3%,真實利率為2%③若通貨膨脹率為5%,真實利率為0④若通貨膨脹率為12%,真實利率為-7%1年后:年初,一件襯衣100元,當發生12%的通貨膨脹后,襯衣112元。高通貨膨脹之后:債務人受益,債權人受損。二、通貨膨脹的產出(y)效應(3種情況)①隨著通貨膨脹出現,產出y增加。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前提下,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刺激,產品的價格會跑到工資和其他資源的價格前面,擴大企業利潤。刺激企業擴大生產,減少失業,增加國民產出。②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引致失業,產出y下降,失業增加。當成本推動的壓力抬高物價水平時,實際產出會下降,失業會上升。例如石油危機③超級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A.儲蓄和投資都會減少,使經濟增長率下降。B.通貨膨脹發生后,工人要求增加工資,企業成本上升,增加生產和擴大就業的積極性逐漸喪失。C.企業籌資困難,生產收縮。D.當出現惡性通貨膨脹時,會產生大規模的經濟混亂。有利論:通貨膨脹為1%-2%,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害論:超級通貨膨脹是禍,后果嚴重。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一、菲利普斯曲線的提出

1958年,菲利普斯(新西蘭藉)用統計學方法研究了1861-1957年英國的失業率與貨幣工資增長率之間的關系,發現: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時,失業率較低;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時,失業率較高。失業率貨幣工資增長率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的提出

在菲利普斯的研究公布之后,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發現了這種負相關關系(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索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并對菲利普斯的研究加以改造,稱之為菲利普斯曲線。

薩繆爾森等人對此加以改造:

通貨膨脹率=貨幣工資增長率-全社會勞動生產增長率

假定,短期中勞動生產增長率為0,即可以用通貨膨脹率代替貨幣工資增長率。

于是,原始菲利普斯曲線改進為描述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反向關系:通貨膨脹率較高時,失業率就較低;

通貨膨脹率較低時,失業率就較高。PC經過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線

菲利普斯曲線

Phillipscurve

通貨膨脹較高時,失業率較低●B●A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成反向關系的曲線。通貨膨脹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較低時,失業率較高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菲利普斯曲線123456789100246810失業率(百分比)通貨膨脹率(年百分比)19681966196119621963196719651964在20世紀60年代,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通貨膨脹率上升,而且,失業減少。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與政策運用πuoPC二、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注意:短期中正確)1243512345一個經濟社會先確定一個臨界點,確定一個失業與通貨膨脹的合理組合區域。在區域內,不采取任何措施。

該區域外,可以根據菲利普斯曲線進行調節。如D點,有必要采取緊縮政策,以增加失業率為代價降低通脹率。如E點,有必要采取擴張政策,以提高通脹率為代價降低失業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

臨界點是指政府對于失業率或通脹率的“社會可接受程度的理解”。短期中,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著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D●E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方程簡單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線可表示為:π—通貨膨脹率

u—實際失業率

u*—自然失業率ε—衡量物價水平對失業率的反應程度菲利普斯曲線PC例如:ε=2

表示實際失業率相對于自然失業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下降2個百分點。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工人對通貨膨脹有預期:人們預期通貨膨脹率越高,名義工資增加越快。三、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1968年,貨幣主義的代表人物,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指出了菲利普斯曲線分析的一個嚴重缺陷,它忽略了影響工資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工人對通貨膨脹的預期。

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率假說(自然率假說:無論通貨膨脹如何,失業最終要回到其自然率),當時,經濟學界對此頗有爭論,但最終證明弗里德曼是正確的(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弗里德曼的自然率假說案例:20世紀60-70年代初美國的菲利普斯曲線123456789100246810失業率(百分比)通貨膨脹率(年百分比)19731966197219711961196219631967196819691970196519646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線在70年代初,人們提高了自己的通貨膨脹預期,失業率回到自然率——約為5.5%自然失業率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方程(短期菲利普斯曲線方程)工人對通貨膨脹有預期:人們預期通貨膨脹率越高,名義工資增加越快。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就是預期通貨膨脹率保持不變時,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曲線。一般認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線就是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續: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πPCPCU*3%6%LPCU1A點:自然失業率時,通貨膨脹率為3%ACB短期中:AD增加(例如政府執行擴張政策)A到B點反映了工人的名義貨幣工資不變(如3年的合同期內),實際工資下降時,企業利潤上升,產出增加,失業率下降到U1通脹率上升為6%。

A-B為短期狀態長期中:C點:人們預期到通脹率為6%,要求增加貨幣工資,廠商成本增加,產出減少,失業率恢復到U*,A—C為長期狀態5.5%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物價以3%上升,人們預測這種通貨膨脹會持續下去。這種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被構建到經濟制度中:勞資雙方的工資協議是按3%的通貨膨脹率簽訂的;在這一時期,慣性的通貨膨脹率為每年3%。long-termPhillipscurve

LPC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不斷運動形成的通貨膨脹率失業率PC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四、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從長期來看,

工人預期的通貨膨脹=實際的通貨膨脹率。企業不會增加生產和就業,失業率也不會下降。長期菲利普斯曲線LPCu%u*PC1LPCPC2實際通貨膨脹=預期通貨膨脹時:失業處于自然失業率水平。垂直于自然失業率水平的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長期中,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換關系。財政、國旅(14)星期三菲利普斯曲線總結πu1u*BAPC2(Pe=6%)PC1(Pe=3%)6%3%菲利普斯曲線總結:

長期菲利普斯曲線LPC失業率u通貨膨脹率簡單的菲利普斯曲線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關系P528,18章第4題短期菲利普斯曲線PC短期中預期不變,短期菲利普斯曲線P528,18章

第4題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表現的是在一定的通貨膨脹率的預期水平下,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長期菲利普斯曲線:長期中,工人們發現實際工資隨物價上漲而下降,就要求雇主增加貨幣工資,以補償通貨膨脹所造成的損失。由于工人不斷地形成新的通貨膨脹預期,一條條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不斷向右上方移動,最終演變成一條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線。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不斷運動形成的。說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關系。美國20世紀70年代的供給沖擊123456789100246810失業率(百分比)通貨膨脹率(年百分比)197219751981197619781979198019731974197770年代兩次石油沖擊,1973-1975;1978-1981引起了更高的通貨膨脹和更高的失業。1980年,通貨膨脹率是9%,而失業率是7%。80年代初期美國反通貨膨脹123456789100246810失業率

(百分比)通貨膨脹率(年百分比)1980198119821984198619851979A1983B1987C案例: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經濟格林斯潘1987-2004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時代)123456789100246810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年百分比)1984199119851992198619931994198819871995199620021998199920002001198919901997

進入90年代后,日本經濟困難重重,歐洲經濟增長遲緩,但美國經濟自1991年3月走出低谷之后,經持續增長了118個月,并且失業率低,通脹率低。2008年民意顯示:當今美國生活水平不及上世紀90年代,有90%的人認為生活沒有改善或者比以往艱難。

美國前總統1993~2000年克林頓消除通貨膨脹的政策通貨膨脹是眾矢之的,要根除。是否值得治理通貨膨脹,爬行的通貨膨脹,可以不用理會。如何治理?采取哪些可行的方法?消除通貨膨脹的政策之一:

1.用經濟衰退降低通貨膨脹緊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1)漸進主義思路。以較長的時間和較小的失業來降低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比較弱。2)激進主義思路。以較快的時間和較高的失業率來降低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程度大。3)降低通貨膨脹,以經濟衰退為代價。犧牲率=GDP損失的年累計百分比/實際獲得的通貨膨脹率的降低量

消除通貨膨脹的政策之二:2.收入政策:工資和物價控制1)政府采取措施,主要是強制性措施,限制貨幣工資和物價(設置相互配合的工資和價格上限),來影響和控制價格水平。2)強行限價的缺陷:人為限制價格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限制價格可能妨礙了物價之間的穩定和協調、均衡。難以觸及到通貨膨脹的根本。總需求旺盛,雇主可以想方設法提高雇員工資,否則無法找到合適的勞動就業。3.道德勸說使用非正式的工資和物價控制。通過物價和工資指導價格,給予社會經濟主體以勸說,使大家形成一種不提高工資和物價的共識。否則,政府采購方面的強硬態度。4.改變預期緊縮政策主要是消除人們對于通貨膨脹的預期,恢復對于貨幣購買力信心。

1)中央銀行,采取強硬的態度,堅持緊縮貨幣政策。

2)權威人士的權威預測和評述。消除通貨膨脹的政策之三、四第18章復習與思考(P528)二、簡答題:

1.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相比,哪一種失業問題更嚴重些?

2.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有哪些?(再分配效應、產出效應)

3.說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的關系。三、作圖分析題:

1.作圖說明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2.作圖說明通貨膨脹的持續(慣性、螺旋)形成的原因。

3.作圖說明菲利普斯曲線的政策含義(教材P521-522)。一、名詞解釋:

失業率、自然失業率、奧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線.選擇題1.下列關于自然失業率的說法哪一個是正確的?()A、自然失業率是歷史上的最低限度水平的失業率B、自然失業率與一國的經濟效率之間關系密切C、自然失業率恒定不變D、自然失業率包含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2.以下哪兩種情況不可能同時發生?()A、結構性失業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B、需求不足的失業和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C、摩擦性失業和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D、失業和通貨膨脹3.為減少經濟中存在的失業,應采取的財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個人所得稅C、降低貨幣供給D、增加貨幣供給量4.短期菲力普斯曲線說明(

)A、通貨膨脹導致失業B、通貨膨脹是由行業工會引起的C、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呈負相關D、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呈正相關DBAC

18章第1題:

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相比,結構性失業問題嚴重一些。①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因為勞動者轉換工作尋找發揮自己特長和嗜好的工作需要時間)摩擦性失業者可以勝任可能獲得的工作,增加失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增加就業的信息、協助勞動者家庭搬家都有利于減少摩擦性失業。②結構性失業是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是由于經濟結構的變化,產業興衰轉移造成的失業。一些部門需要勞動力,存在職位空缺,但失業者缺乏到這些部門工作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訓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摩擦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相比,哪一種失業問題更嚴重些?18章第2題能否說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業?不能,因為充分就業并不意味著100%的就業,即使有足夠的職業空缺,失業率也不會為為0。經濟中仍然會有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所以總有少部分人處于失業狀態。凱恩斯認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業”,失業僅限于磨擦性失業和自愿失業,經濟社會就實現了充分就業。提示:有勞動能力的人未必愿意工作。

如在校大學生有勞動能力,但并沒有進入勞動力市場;如有的人不接受現行工資水平,不愿意工作。18章第3題自然失業率: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是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態是: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通常包括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1)勞動力結構的變化。青年和婦女進入勞動力市場,在勞動力總數中所占比例高會導致自然失業率的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響。如最低工資法使企業少雇傭工人。(3)技術進步的因素。新技術帶來產業結構升級,使文化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適應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來。(4)勞動市場的組織情況。如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的完整、迅速程度影響自然失業率。(5)勞動市場或行業差別的增大會提高自然失業率。勞動力流動難度加大,自然失業率上升。什么是自然失業率?哪些因素影響自然失業率的高低?18章第4題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表現的是在一定的通貨膨脹率的預期水平下,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在長期中,工人們發現實際工資隨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