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七B卷1.(2023·江蘇單科,19)“20世紀50年代,蘇聯科技人員發明了連續鑄鋼法,鑄出的鋼錠比傳統方法質地均勻,且能將產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個國家買去專利。但直到1980年,蘇聯自身只有11%的鋼錠采用此項技術生產。”對材料解讀最準確的是()A.制度變革激發技術創新B.計劃經濟制約技術轉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戰影響D.經濟模式決定科研方向2.(2023·課標全國Ⅰ,34)1928年,蘇聯按照國家計劃在烏拉爾地區建設兩個鉀礦礦井,一個由蘇聯自主建設,另一個由德國公司負責。這反映出蘇聯在工業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術基礎B.突破了計劃經濟指令的制約C.依賴外資建設重工業D.采用新經濟政策的某些做法3.(2023·安徽文綜,20)列寧指出:“在經濟戰線上,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就遭到了嚴重的失敗。”此“嚴重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蘇維埃政權農業稅過重B.蘇俄政策嚴重脫離現實C.分配領域的實物配給制D.蘇俄敵對勢力十分強大4.(2023·課標全國Ⅰ,33)1952年,蘇共領導人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報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總收獲量達到80億普特,而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總收獲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認為是最尖銳、最嚴重的問題——谷物問題,就這樣順利地解決了,徹底而永遠地解決了。”這一論斷()A.與實際情況完全相符B.成為加快工業化的依據C.是對農業改革的肯定D.是對斯大林模式的維護5.(2023·廣東文綜,22)針對曾把農民出售糧食和其他農產品視為投機倒把并予以懲辦的做法,某國領導人指出:“投機倒把活動,如果從政治經濟學意義上來理解,那它和‘正當’貿易就區分不開來。”體現該領導人這一觀點的措施是()A.允許農民進行商品交換B.推行農業集體化C.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D.實行余糧征集制6.(2023·湖南師大附中高三月考)有人說:“對于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則是陽光燦爛。”這里“陽光燦爛”最有可能是因為()A.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B.農民納稅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糧食C.蘇維埃政府免去了農民多種賦稅D.農民享有優先處理農產品的權利7.(2023·山東德州高三模擬)有學者說:“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卻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該學者評價的是()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魯曉夫改革8.(2023·晉冀豫高三聯考)1957年5月10日,蘇聯最高蘇維埃發布法令,將25個中央部和113個加盟共和國部撤消,中央僅保留航空、無線電、造船、化學、重型機械、交通運輸建筑等部;全國劃分為105個經濟行政區,各區設國民經濟委員會,管理各地的企業。此舉的影響在于()A.使蘇聯逐漸走上市場經濟道路B.為后來蘇聯的解體埋下伏筆C.大大削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D.激發了地方工業建設的積極性9.(2023·重慶一診模擬)有研究資料指出:在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烏克蘭共和國的冶金部,每年召開的大小會議達400次,下達的文件有萬多種,制定的指標多達萬個。1988年4月,前蘇聯一次就廢除了12萬多項決議、條例、法令等經濟管理部門的文件。上述材料集中反映出前蘇聯()A.政府行政管理機構臃腫B.經濟體制改革方針失誤C.社會經濟政治危機嚴重D.計劃經濟體制弊端突出10.(2023·浙江湖州高三模擬)有人曾形象地說,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手術刀不是揮向黨身上的腫瘤,而是揮向了黨的脖子。”這從本質上揭示了()A.戈爾巴喬夫改革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B.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日益僵化C.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D.戈爾巴喬夫改革力圖突破“斯大林模式”11.(2023·山東臨沂一模)俄國著名學者尤·布爾金在《獨立報·三個列寧》中說:“十月革命的列寧在思想和行動上完全以階級觀點為依據。后來的列寧越來越不像馬克思主義者,而是漸進的‘改良主義者’。”導致列寧思想發生轉變的社會背景是()A.俄國面臨國內外敵人的猖狂進攻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造成經濟凋敝C.蘇聯人民迫切想過渡到社會主義D.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建立12.(2023·天津六校聯考)美國史學家R·帕爾默在《世界現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導下,國家仍控制著經濟的‘最高指揮權’,保持基本生產企業的國有制,與此同時,也允許大量的為謀取個人利益的私人貿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應該是()A.公私合營B.新經濟政策C.羅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13.(2023·浙江嘉興高三模擬)英國學者霍布斯·鮑姆指出“雖然蘇聯經濟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體化和大規模鎮壓的殘暴與無情也引人注目,但這些都不及蘇聯經濟不受蕭條影響的成就讓人印象深刻。……一時間模仿蘇聯五年計劃之舉紛紛出現,‘計劃’和‘規劃’成為政壇術語。”據此可知該學者()A.肯定計劃經濟體制的完美無瑕B.否認蘇聯經濟存在的諸多問題C.認識到斯大林體制的可取之處D.堅信社會主義將取代資本主義14.(2023年海南卷歷史17)1924年,季諾維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強調“不會再有因新經濟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卻”。此后,黨的許多領導人也紛紛表示,反對“扼殺社會主義因素而復活資本主義”。這表明當時他們認為,新經濟政策()A.已經完成了恢復經濟的任務B.是特殊時期被迫做出的暫時妥協C.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D.應該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所取代
15.(2023年陜西省高三教學質量檢測一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曾評論到,20世紀“最矛盾和諷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資本主義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卻反而救了它的死敵一命。”下面說法能證明其結論的是()A.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部分地恢復資本主義B.二戰后,美國主導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C.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等建立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D.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減少福利開支16.列寧指出,商業“是我國經濟生活的試金石,是無產階級先頭部隊同農民結合的唯一可能的環節,是促使經濟開始全面高漲的唯一的可能的紐帶”。為此,蘇維埃俄國調整了當時的經濟政策,這一政策()A.結束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B.允許市場發揮作用,體現逐步過渡的思想C.推行集體農莊制度,大力發展商品經濟D.全力發展重工業,抵制法西斯德國侵略17.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實行新體制的企業……領導有權招聘或解雇職工,有權確定工人的勞動報酬形式以及具體的獎勵指標和條件,有權處理上級拒收的多余物資,有權出售按調撥單銷售不出去的超定額儲備的產品……”這表明蘇聯政府試圖()A.強化對企業的指令性計劃B.減少對企業的行政干預C.鼓勵私營企業發展D.由市場決定產品價格18.(2023·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34)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并未受到美國人的關注。4年以后這種情況發生變化,美國出版了大量關于蘇聯的著作,如《俄羅斯的黎明》《俄國今日:我們從中能學到什么?》。當時,蘇聯吸引美國人的主要是()A.經濟危機造成的破壞較小B.工業化取得顯著成就C.農業集體化保證城市供應D.公有制顯示出優越性19.(2023·江蘇單科·19)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政府在各地組建了數千個拖拉機站。每個站配備一批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農業并沒有明顯增產。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農村缺少機械操作員B.農業正在進行集體化C.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D.農莊沒有土地所有權29.(【百強校】2023屆遼寧沈陽二中高三上期10月階段驗收歷史試卷)列寧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社會主義。這表明()A.列寧突破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傳統理論B.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進步因素建設社會主義C.列寧已經認識到了計劃和市場的本質D.列寧意識到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21.(2023年福建卷文綜38題第(1)、(2)小題)材料一增加財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的大工廠,沒有高度發達的大工業,那就根本談不上社會主義,而對于一個農民國家來說更談不上社會主義了……不挽救重工業,不恢復重工業,我們就不能建成任何工業,而沒有工業,我們就會滅亡而不成其為獨立國家。——摘自《列寧全集》材料二蘇維埃國家在原則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戰敗國人民一類的齷齪辦法吸收工業化資金的。至于借用外債的這種辦法,蘇聯卻沒有加以利用的機會,因為資本主義國家拒絕貸款給蘇聯。——摘自《斯大林選集》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時蘇維埃政權為什么要實現快速工業化戰略。(9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是如何為工業化打基礎并找到資金的。(10分)22.(【百強校】2023屆遼寧大連育明高級中學高三上期第一次驗收考試歷史卷)(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驚異目光的注視下,一位23歲的美國青年走進了克里姆林宮,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蘇俄第一份給外國人特許權的合同正式簽署,哈默獲得了一所石棉礦的特許經營權,開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22年的春天,在蘇俄黑海的一個港口,哈默見證了這樣一場恐慌。當他帶著50輛福特森拖拉機集體亮相的時候,當地突然警鐘齊鳴,政府官員慌忙開會,商討抗御入侵者的戰略戰術。而當他們弄清真相后,軍事部署立即變成了歡迎儀式。從1921年至1926年,蘇聯政府與外國資本家簽訂了144項租讓合同,1924年至1925年,蘇聯從租讓企業得到收入為680萬盧布。——《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解說詞材料二從羅斯福以“新政”為綱領競選總統,到“新政”的整個實施過程,美國國內對其一直有兩派觀點:一種認為羅斯福“新政”拋棄了美國傳統的、至為寶貴的自由主義經濟模式,走上了一種類似社會主義國家的“計劃經濟”道路。另一種則贊同羅斯福的做法。羅斯福把贊同和反對的兩派代表請到白宮開會,就即將頒布條文的措辭取得了協議。企業家們和他們在國會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為他們當中有些人認為,一切自由競爭都應該停止。正如瓊斯—拉姆森機械公司當時的經理拉爾夫·弗蘭德斯所說,他們“完全相信,要復興和繁榮,就非限制競爭不可”。——【美】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1932-1972美國社會實錄》材料三美國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喬舒亞·庫珀·雷默在談到中國特色時,提出了一種理解的新視角,那就是將“中國形象”表述為“淡色”。他指出,所謂“淡”,即是融合“水”與“火”的矛盾結合體,在漢語中,“淡”將“水”與“火”兩種不相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使對立的東西成為一種和諧,而和諧既是中國傳統的價值,也是中國追求的目標。他認為,中國需要一種“淡色”的國家形象,將相反的東西和諧地結合在一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哈默為什么可以在俄國獲得石棉礦的特許經營權?根據材料說明該舉措給蘇俄(蘇聯)帶來了哪些影響?(6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反對派的觀點并闡明理由;結合史實說明贊同派認為的“要復興和繁榮,就非限制競爭不可”在羅斯福新政中有何體現?(6分)(3)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有關史實論證材料三中的“淡色是水與火的矛盾結合體”。(4分)綜合上述材料,評析三國政策的相同之處。(4分)
B1-5BDBDA6-10BCDDC11-15BBCBC16-20BBBCB21【答案】(1)原因:蘇維埃政權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于敵對勢力包圍中;經濟技術落后,國防薄弱;如不快速發展重工業、實現工業化,經濟、技術就不能獨立,政權將被扼殺。(2)政策或方式:實行企業國有化、農業集體化;政府把國有企業利潤集中收繳;征收農業稅,以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等方式籌集工業化資金。22【答案】(1)原因:1921年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規定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影響:經濟得到發展;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6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常識培訓體系構建
- 口腔護理刷牙順序規范
- 解除合伙協議協議書
- 足球發展框架協議書
- 食堂共管賬戶協議書
- 魯南地質工程協議書
- 露天采礦承包協議書
- 購銷合同變更協議書
- 防汛物質供貨協議書
- 重慶股權轉讓協議書
- 石灰破拱計量投加系統技術規范書
- JJG 40-2011X射線探傷機
- GB/T 33217-2016沖壓件毛刺高度
- GB/T 31765-2015高密度纖維板
- GB/T 21618-2008危險品易燃固體燃燒速率試驗方法
- GB/T 19165-2003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結構與性能要求
- 品質管理概念培訓
- 《思想道德與法治》 課件 第四章 明確價值要求 踐行價值準則
- 《擬行路難》課件26張
- 西安市非學歷培訓機構公示表
- DB64∕T 802-2021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