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動修改14-3A_第1頁
野外活動修改14-3A_第2頁
野外活動修改14-3A_第3頁
野外活動修改14-3A_第4頁
野外活動修改14-3A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本課程學習的3點重要說明:1、關于課程考核:本課程的成績由操作考試及閉卷理論考試兩部分構成。沒有參加實習課操作和獲得考核成績的同學,不能參加理論考試。2、無故缺課2次及以上的同學不能參加考試。3、教學課件可以在的教學網站上獲取,同時觀看學習網站的視頻教材也是課程學習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課程已經啟動跟蹤統計功能,只有觀看視頻教材也達到要求的同學才能獲得本課程的學習成績。戶外活動安全防范與常見意外的處置護理學院黃儉強三、戶外活動常見意外的處置一、戶外活動的主要形式二、戶外活動常見意外的防范一、戶外活動的主要類型自然、人文觀光體育活動(定向越野、攀巖、漂流)探險活動(登山、洞穴探險、穿越…)雅魯藏布江峽谷大學生野外生存訓練活動項目二、戶外活動常見意外的防范活動前周密計劃,充分估計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危險,有相應的對策。在行動前將計劃較詳盡的通告后方。保證通訊工具和基本救生設施的完備。安全為上,適時重新確定行動計劃。在隨身的行囊中攜帶應急工具,藥械,高熱量食物。盡可能的精簡行裝,減輕負重。1、充分掌握途徑地、目的地的相關信息(地理、氣候、人文、傳染病)。2、開列裝備、給養清單。3、評價健康情況、體能、經驗。4、制訂盡可能詳盡的行動計劃。5、適當準備應急用品(救生應急用品、藥物)。

11名驢友夜晚迷路被困深山—遼沈晚報2014.3.5

“求救!求救!我們有11個人被困在山里,生死不明!”3月1日晚7時許,錦州公安局古塔分局北街派出所民警接到求救電話。電話里一男子稱,自己所在的百余人規模的本地驢友團隊通過QQ群組織了翻越醫巫閭山的登山遠足活動,可行動中卻有6男5女共11人掉隊困在山中。被困人員的手機仍保持著暢通。被困驢友表示:“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具體是在什么地方,周圍都是懸崖和積雪,已經有隊員摔傷,下山非常困難。”2011.1.19開始陜西驢友獨自雪中穿越秦嶺,失蹤21天,動員上百人營救。2010.12.13,18名上海驢友,雨中穿越黃山迷路,兩地動員數百人營救,導致1名營救者死亡。2010.12.31,6名廣西驢友穿越千家洞自然保護區,失蹤6天后獲救。2011.4.3,北京39人(37人為北理工學生)攀登貓兒山,多人失聯迷路需要警方救援。18名上海大學生驢友黃山遇險,一條短信救命

2010年12月13日12:25

新華網

2010年12日傍晚6點左右,上海一位家長收到孩子的短信,上寫:“救命”。彼時,黃山景區大雨滂沱,霧氣彌漫,天色越來越暗,18名上海“驢友”,包括10名復旦大學學生,在黃山深山里已經迷路1個多小時。由于身處景區之外的未開發地區,手機信號若隱若現,這是這群上海“驢友”向外界發出的第一條求救信號。晚上10時許,黃山風景區云谷寺派出所接到求救電話,報警者稱他們是上海“驢友”,這次到黃山探險游玩,在深山里迷失了方向,山上還下著大雨,只好報警求救。求助者只知道所在的位置是“黃山風景區的一個峽谷”。13日凌晨2時40分,營救人員終于在黃山翡翠谷谷底發現18名遇險者。據悉,18名“驢友”本打算以自助游的方式,由黃帝源景區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游覽黃山景區后,從翡翠谷景區返回。因深山無路迷失方向,只好報警求救。翡翠谷是一個未開發的景區,學生為了避雨,躲在山谷中,但也正因如此,手機信號微弱,增加了營救團隊的搜救難度。不幸的是,實施救援過程中,黃山當地公安民警、23歲的張寧海墜崖遇難。

《文章有刪節》教訓一:組隊輕率存隱患

隊伍由10名復旦在校學生、5名復旦校友,另外3人是他們的朋友(10男8女)。隊友條件:“僅要求匯報5公里成績,作為基本指標”。領隊過于自信,沒有充分考慮活動過程可能出現的危險及隊員的承受能力臨時組隊,沒有進行預備性活動,領隊與隊員之間可能缺乏了解,隊員對領隊也沒有建立充分的信任。其中11人缺乏戶外活動經驗,活動的難度可能超出他們的能力。認為是較成熟的路線,隊員對可能遭遇的困難沒有充分的心理和物資上的準備。教訓二:準備不周埋禍根

出發貼注明活動性質是“沒有向導,領隊壓隊都沒走過,靠GPS、指南針找路的活動”。11日中午,GPS儀器掉進了水里,無法開啟。12日凌晨開始下雨,早上大霧。輕視山野,沒有聘請向導,僅依靠GPS、指南針。沒有請教當地居民和經歷者制作標注好途經路線植被、岔路、道路類型、水系、懸崖等情況的地形圖。沒有備用GPS。物資準備不足(雨衣、防寒用品、火種、燃氣炊具等)。天氣變化情況估計不足(雨雪、氣溫、天黑時間)。教訓三:行動不慎現危機

下午4點大雨中,探險隊遇到岔路,在沒有充分比對GPS和其他導向資料的情況下,隊伍決定進入左側岔路導致迷路。GPS使用過程落水。GPS、手機等都沒有進行防水保護。在沒有按時間節點到達預定地點后沒有及時調整方案。在沒有充分比對資料的情況下,輕率選擇路徑,導致迷路。在發現路徑不對時,沒有及時選擇原路退回。沒有充分估計雨天路滑、體能、天黑對行進速度的影響。教訓四:處置失當終釀禍

前行的路上是一道大巖壁,這時天黑了,道路濕滑,所以往前也不可能,進退兩難,“當時,我們都慌了。”一開始只有1、2個人緊張,可到了后來,導致其他人也跟著慌了。“有幾個要求報警,最后領隊也就默許了他們的要求。”面對困境,領隊沒有及時帶領隊員冷靜分析現狀,安定隊員情緒,導致隊員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產生恐慌情緒。領隊在隊員和環境安全的情況下,沒有果斷做出符合規則的應對決策,說明情況,合理安排,加重了隊員的恐慌情緒。領隊被隊員的恐慌情緒影響,喪失對團隊的控制力。決定求援后沒有對外聯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并做相應安排,影響了救援過程的決策。《兩名驢友遇難疑因被凍身亡》追蹤:三失誤釀悲劇低溫大風下的登山丟包甩隊盲目沖頂未及時向他人求助在低溫大風的惡劣條件下,副領隊堅持沖頂。資深驢友指出,領隊戶外經驗不足,副領隊的戶外帶隊經驗不足,二人沒有冬季雪山登山帶隊經驗。種種因素,造成登山途中決策失誤,導致兩名隊員殞命東靈山。兩名驢友遇難疑因被凍身亡--京華時報2012.12.24前晚,兩名登山愛好者在河北省涿鹿縣靈山景區登山時失蹤。經北京、河北消防、公安和多支民間救援隊搜救,昨天中午12點26分,兩人在山間樹林被發現,但均無生命跡象。

2011.1.19開始陜西驢友獨自雪中穿越秦嶺,失蹤21天,動員上百人營救。2010.12.13,18名上海驢友,雨中穿越黃山迷路,兩地動員數百人營救,導致1名營救者死亡。2010.12.31,6名廣西驢友穿越千家洞自然保護區,失蹤6天后獲救。2011.4.3,北京39人(37人為北理工學生)攀登貓兒山,多人失聯迷路需要警方救援。廣州女孩獨行川藏遇害:搭順風車時被車主劫財砸死“魏茵在外驢行過程中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搭順風車。在戶外旅行愛好者看來,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成本,玩更多地方,更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當地風俗人情。此次出事,魏茵依舊保持了這個習慣。在從云南迪慶州德欽縣飛來寺附近離開時,2011.4.25日有驢友目送魏茵搭上了一輛裝載建材的紅色大卡車,出發前往四川甘孜州稻城縣。

4月26日上午9時,魏茵在四川甘孜州得榮縣城外加油站附近搭上白某某駕駛的摩托車。”戒心不足的魏茵就此踏上了死亡之旅,在200多公里外被害。不結伴的戶外活動風險較大,慎之又慎。4月25日,魏茵(右二)在客棧樓頂拍下最后一張照片。珍愛生命;敬畏自然;理性挑戰戶外活動安全第一,時時警醒心中必須牢記;危機險境無處不在,冷靜應對避免人身傷害;意外如影隨行難免,做足準備化為人生經驗。血吸蟲:我國血吸蟲病主要疫區省有: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和云南7省。前五個省的沿長江地區水域和洞庭湖、鄱陽湖水域為疫區,后2個省的山區水域為疫區;通過接觸疫水傳染。表現為:急性發作的畏寒、發熱、腹痛、腹瀉、食欲不振和肝脾輕度腫大。

這就是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瘧疾:主要傳染區域為云南、海南、西藏,通過蚊子叮咬傳染。表現為:突然出現的發冷發抖,繼而出現高熱、面色潮紅、頭痛、口渴、全身酸痛。接著就是全身大汗、體溫很快降至正常。如此癥狀可反復周期性發作。間日瘧隔天發一次,三日瘧隔二天發一次。登革熱:急性發熱;頭痛;全身肌肉、骨關節疼痛;皮膚出疹和皮下黏膜出血。鼠疫:青藏高原的草原地帶,主要通過接觸旱獺傳染。是《國家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二個甲類烈性傳染病之一。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癥等。這是十分危險的行為!切記:在青臧地區旅行,不要接觸旱獺,不要在鼠洞附近坐臥和野營。恙蟲病:通過恙螨叮咬傳染。恙螨多生活在溫暖、潮濕、灌木叢邊緣、草莽平坦地帶及江湖兩岸。表現為:突然起病、高熱、叮咬處有焦痂或潰瘍、淋巴結腫大及皮疹。紅恙螨地里纖恙螨幼蟲多叮咬在出汗多,潮濕的隱蔽部位。在野外活動時衣褲口要扎緊,外露皮膚可涂驅避劑或將衣服用驅避劑浸泡可減少受襲機會。2006-2011年廣東共發病4651例(學生7.5%),廣州為2138例。2012.5.22日~24日期間,廣醫二院相繼收治了四名恙蟲病患者。其中兩名死亡病例均是七旬阿婆。據了解,兩位阿婆都有晨運習慣,而活動軌跡中,均有“曉港公園”這一共同地帶。

恙螨叮咬后形成的焦痂布氏桿菌病:人畜共患病。多見于內蒙古及西北牧區,通過密切接觸羊等牲畜傳染。表現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疼痛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為特征,并可能導致不孕不育。2011年3~5月,東北農業大學因實驗動物檢疫疏漏,買來病羊給學生們做實驗,最終導致27名學生和1名教師被感染布氏桿菌病。三、戶外活動的常見意外及疾病的處置創傷(軟組織損傷、骨折、雷擊、電擊傷、溺水等)蛇蟲咬傷(蛇、蚊、蜂、蟲、蜈蚣、蝎)食物中毒(食物污染、變質;誤食)迷路、失伴(驚恐、體力消耗、寒冷、斷糧、缺水)患病(中暑、高原反應、感冒、急性胃腸炎、肺炎、過敏反應等)出門在外要小心哦1、減少受傷肢體的活動。2、將受傷肢體暴露在涼爽處,沒有開放性傷口的可用涼水濕敷,降低受傷部位溫度。3、不要按摩,對扭傷的關節可進行加壓包扎。4、骨折處作臨時固定。5、有出血時作止血處理。雷擊傷害的預防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近日在巴西一位35歲的母親在海邊被閃電擊中身亡。這位35歲的母親呼喚在海中游泳的孩子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閃電擊中當場身亡。--2014.1.17鳳凰網1997年至2006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因雷擊傷亡人數8527人,平均每年865人,其中死亡4354人,平均每年達454人。雷災中33.45%的傷亡發生在沒有安裝防雷裝置的建筑物中;22%發生在農田;而野外開闊地帶占41.66%;其他傷亡則發生在樹下、山地及水域附近。傷亡者中,農村人口占49.9%,野外活動的施工作業人員占45.5%,城市人口僅占4.6%。婦女農田插秧遭暴雷劈中身亡–-南方都市報2014.4.8……目擊者稱,4月5日上午9時30分許,天空下著毛毛細雨,死者和他在一塊水田里插秧時,死者隨身帶的手機發出有短信傳到的提示音,她拿出手機準備查看,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一道火光從空中下來,好像直接擊中了她的身體,死者當即倒在水田中。目擊者連忙過去,扶起死者,對方已不能說話,身上的衣服多處被擊穿,左手掌、胸部、腳步嚴重燒傷,掉了一層皮,手中的手機表層也被燒焦。“我和她相隔不到5米,奇怪我一點沒事。”目擊者說。……

雷雨天氣時:(1)不要在山頂、山脊或建筑物頂部停留。(2)不要在空曠地帶的小型無防雷設施的建筑物、車庫、車棚附近停留。(3)不要在鐵柵欄、金屬曬衣繩、架空金屬體及鐵路軌道、變壓器、通信信號塔附近停留。(4)不要在室外游泳和停留在大型水面附近,不要進行室外球類運動。(5)不要在空曠地帶的孤立大樹或煙囪下停留(6)不要使用手機,放置好身上裸露部位的金屬物件。(7)緊閉門窗,不要在窗邊停留。(8)在應急情況下,應立即雙腳并攏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蚊蟲叮咬的預防及處理:1、盡量減少裸露部位,不要招惹蜂蟲。2、應用驅避劑:二氯苯醚菊酯的驅避劑(或溴氰菊酯),應用于衣服、鞋、蚊帳,以及野營設備;驅蚊胺(二乙基苯甲酰胺,DEET)成份的驅避劑,可直接應用于皮膚或衣服。3、被叮咬、蟄傷,先盡可能將毒液擠出,然后用濃肥皂水(3%氨水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敷。黃蜂蟄傷涂1%醋酸溶液。4、過敏體質者或有過敏反應時,服用抗過敏藥物。不吃變質的食物。不隨便嘗試可能不潔或引起過敏反應的地方特色食物。不采食自己不熟悉的食物。懷疑食物中毒時,應及時催吐,充分飲水。控制情緒,避免過度驚恐導致決策錯誤冷靜思考、重新確定行進方向,留下路標;沿來路返回較探索新的去路更為安全聯系和尋求后方的支援,施放求救標志、信號保存火種,用來煮食、取暖、照明、驅獸控制無謂的行動,減少體力和體液的消耗保持體溫尋找水源和食物14大學生從化森林迷路直升機出動警方循煙搜救前日下午,廣州14名大學生在從化石門森林公園游玩時迷路被困山中,至昨日上午才有家長獲悉后報警,經過近9個小時的營救,至昨晚7時40分許,14名被困人員全部被營救出來,除了身體疲倦之外,并無其他大礙。據了解,該批學生于10月5日下午進入森林公園內游玩,后在山中迷路被困。由于較長時間找不到路,14人中已有1名學生扭傷腳,1名學生因長久未進食、體力疲憊而發生暈厥,情況十分緊急。昨日下午5時許,警方根據學生在山內燒火形成的煙柱,鎖定了迷路學生的被困區域,于是立即向該方向進發。下午5時30分許,救援隊伍首先找到了5名出來嘗試探路的學生。之后在該5名學生的指引下,救援人員于昨晚6時許,在一處山頂平地找到了另外9名被困的學生,至此14名被困人員全部找到。--金羊網2012.10.7環境溫度與飲水量對生存時間的影響陰影下最高氣溫(℃)人在陰影下生存的時間(d)無水1L2L4L10L20L492222.534.543.3333.545737.755.5679.513.532.278910.5152326.591011131929211011121420.532151011121421321010111214.52132海難后水溫、水源、食物來源對生存時間的影響

其中的一個朝圣者正忍受著急性胃腸炎引起的不適,叩拜著往拉薩去。細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病因:食物被細菌(沙門菌、大腸桿菌),或細菌毒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臨床表現:進食后數小時開始出現腹痛、惡心嘔吐、腹瀉(水樣)。處理:進流質食物,嚴重時暫時禁食(不應過早使用止吐止瀉藥)充分補充電解質溶液臥床休息就診中暑發生原因:夏季長時間暴曬、長時間處于高溫(>35℃)高濕度(>60%)環境下發病機制:散熱過程受抑制,體溫升高導致臟器受損體液丟失過多,周圍循環衰竭腦組織直接受熱、水腫、功能障礙(體溫主要通過輻射(60%)、蒸發(25%)、對流(12%)散失)表現:1、先兆中暑:過量出汗、口渴、頭暈耳鳴、四肢無力、胸悶心慌、惡心、體溫正常或升高。2、輕癥中暑: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發燙;體溫>38℃;面色蒼白,皮膚濕冷,惡心嘔吐,脈搏細速,3、重癥中暑:高熱、虛脫、昏厥、抽搐、昏迷。[處理](一)降溫措施1、脫離高溫環境,加強通風,增加身體的裸露部位,平臥休息2、口服充分的電解質溶液(糖鹽水、口服補液鹽配方)3、口服仁丹、十滴水等。4、頭頸部涂抹清涼油;在大動脈行經較表淺處冰敷。5、冷水(27~30℃)浸浴或反復擦洗身體。(二)處理過程的注意事項冰敷、冷水擦拭降溫過程中,應配合肢體的按摩有痙攣、抽搐或意識障礙時注意保持呼吸道暢通及安全病人出現意識障礙、皮下出血、急劇尿少、呼吸困難等現象應盡快送院治療。淹溺(溺水)常見原因:意外落水肢體活動過度/水溫過低的刺激→抽搐游泳過程中疾病發作/其他意外→意識喪失游泳時間過長→換氣過度→呼吸性堿中毒→抽搐人入水后屏氣后被迫深呼吸大量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呼吸道完全梗阻窒息溺死心臟停搏強烈刺激(驚慌、恐懼、寒冷等)喉頭痙攣異常神經反射呼吸道完全梗阻窒息心肌缺氧[表現]抽搐、牙關緊閉。呼吸淺促/呼吸停止,咯血性泡沫痰。心律紊亂,血壓不穩定。上腹飽脹,復蘇時多有嘔吐。落水后的自救:1、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過度驚恐是最重要的;2、當口鼻露出水面時大聲呼喊;3、在水中掙扎時記住一定要閉氣或用口吐氣,千萬不要在水中用鼻子呼氣和吸氣;4、盡可能的先減輕你身體的負重物,除去衣服和鞋。5、利用短暫上浮時間尋找離你最近的漂浮物或岸邊。夜救跳江女退伍兵軍魂永駐珠江2011.10.19日晚8時許,廣州二沙島江邊1名女子撲通一聲跳入珠江,“有人跳江啦。”岸邊隨即傳來呼救聲。退伍軍人牛作濤見狀一個箭步,把手機扔給朋友,踢掉鞋,一躍入江。牛作濤幾下就游近了女子,一把抓住,拼命往岸邊游。岸邊有石壁,可是太滑,牛作濤幾次試圖抓住都沒成功。在水中,牛作濤一會沉下去,一會又掙扎著浮出水面。最后,牛作濤和輕生女子雙雙消失在水面。新快報在河流、低溫環境中施救有較大風險,當自己有受到傷害的可能時,應考慮放棄救援。水中救助落水者的姿勢“從發現溺水者,到脫衣下水,救人上岸,告別走人,整個過程不過10分鐘。”美國旅游者救起西湖輕生女。(2011.10.14鳳凰網)2012年8月26日上午11時20分許,山東煙臺開發區金沙灘浴場,一位在海中游泳的男青年突然溺水。正在幾百米之外游玩的一位外籍男子奮不顧身跳入大海,將溺水男子救出,并對其進行人工呼吸。經過外籍男子的緊急施救,休克的溺水者逐漸恢復了心跳和呼吸。施救落水者:1、救助人員應先看清自己的處境再救人;2、能不下水盡量不下水,用衣物、竹竿等拉溺者上岸3、下水施救前用最快的速度讓周圍的人群知道;4、下水前要減輕自己的身體負重,盡量把身上吸水多的衣服脫下;5、在接近溺水者時要給他提示,確定是否能配合,并從后面接近,采用從背部拉衣領、托腋、托頜等方法救護。6、如自己因為體力不支或被抱緊有危險時,應放棄救助,保護自己。[對嚴重溺水者的處理]1、立即清理口、鼻腔內的水及其它異物,并將舌拉出以保證呼吸道暢通。2、迅速進行倒水動作,倒出呼吸道內及胃內積水(盡可能短時間,≯1min)。3、心跳呼吸停止者,在呼吸道基本恢復通暢后,應盡快進行心肺復蘇。溺水后倒水方法:1、膝頂法2、肩頂法3、抱腹法圖片名:生死接力2004年廣東優秀新聞攝影獲獎作品圖片說明:2004.7.21東莞昌平村一男孩溺水被救上岸后,20多位村民和警察用倒掛的土方法挽救孩子,但最終未果。重慶晨報2011.3.17訊:2歲女童掉入糞池窒息,外婆嘗試心肺復蘇術成功。2歲女童梅梅不慎墜入了糞池,窒息時間長達5分鐘。梅梅的外婆發現外孫女落入糞池,趕緊將她撈起,然后平放在地上使勁按壓孫女的胸口,梅梅吐出了穢物,有了呼吸。這一招是外婆在電視上學來的,正好起到了“心肺復蘇”的急救效果。電擊傷電流通過人體造成的損傷。主要表現為局部電燒傷,嚴重引起心臟停跳導致死亡。[電壓及電流強度與電擊損傷的關系]交流電比直流電的危險性大電流越強,危害越大電壓越高,損傷越重人體的電阻越小,通過電流越強電流從頭部及上肢進入,損傷較大電流強度(mA)人體反應0.5~1手指麻木2~3手指強烈刺痛5能夠擺脫10~20最大擺脫電流25~30不能擺脫電流,呼吸困難50~80呼吸麻痹,心室顫動90~100心臟停搏[表現]一、全身表現--輕型:表現為精神緊張、臉色蒼白、表情呆滯、呼吸心跳加速,可能出現暈厥。--重型:心跳、呼吸停止二、局部表現--電燒傷(口小底大,外淺內深)[現場救治處理]解脫電源接觸--觸電較輕癥者應就地休息1~2小時,心慌較明顯時應盡快到醫院就診觀察,以防遲發性意外發生。現場心肺復蘇*較長時間的堅持,不輕易放棄保護電擊創面急性高原病短期逗留高海拔地區(3000米以上)的人,由于環境適應能力不足所引起的以缺氧為突出表現的一組疾病。1、急性高原反應發生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