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縣車馬碧水庫周邊發展規劃_第1頁
馬龍縣車馬碧水庫周邊發展規劃_第2頁
馬龍縣車馬碧水庫周邊發展規劃_第3頁
馬龍縣車馬碧水庫周邊發展規劃_第4頁
馬龍縣車馬碧水庫周邊發展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第一篇發展與機遇第二篇困境與矛盾第三篇經驗與借鑒第四篇目標與戰略第五篇策略與措施第一篇發展與機遇1.1.時空回眸1.1.1.車馬碧水庫建設的背景解讀自2001年以來,隨著曲靖市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特別是隨著曲靖市“珠江源大城市建設”的實施,人口逐漸向城市集中,城鎮化進程加快,加劇了曲靖市居民生活用水緊缺的局面;近年來,曲靖市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曲靖南海子工業園區和西城工業園區兩個省級工業園區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工業發展迅速與水資源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為此,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馬龍縣車馬碧水庫這一重大水利工程,從而實現曲靖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同時,車馬碧水庫的建設與開發也為馬龍縣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帶來歷史性的機遇,進而為馬龍縣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良好平臺。小寨工業園區南海子工業園區東光工業園區馬龍縣城31.1.2.馬龍縣需要大型基礎設施的帶動加快發展

近年來,馬龍縣的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總體經濟在曲靖市內處于中下水平,隨著曲靖市發展戰略的調整,將馬龍縣作為珠江源大城市建設的次中心城市之一,由于馬龍縣內缺乏礦產資源條件,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亟需大型基礎設施的帶動實現跨越式發展,加速融入珠江源大城市建設。近年來,馬龍縣經濟發展迅速,發展勢頭強勁,“十一五”期間,將步入工業化初期向中期加速過渡的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當前,馬龍縣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農業穩縣、工業強縣、生態立縣、開放活縣、科教興縣和依法治縣的發展戰略,堅持“工業主導、以特取勝,做大產業、優化布局,強化基礎、聚集人口,注重科技、協調發展”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快工業園和后花園(昆明、曲靖兩大城市休閑娛樂、健身康體的“后花園”)“兩園”建設,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化”進程,切實加快馬龍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這一總體發展戰略的提出不僅為車馬碧水庫建設帶來機遇,也為未來庫區產業開發指明的方向。但是,另一方面,庫區建設與開發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著庫區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等問題之間的矛盾。41.1.3.水庫建設與開發的戰略意義水庫的建設與開發有利于解決曲靖工業發展與供水不足的矛盾,緩解居民的用水需求,促進珠江源大城市建設。隨著庫區的建設與開發,將合理安置移民、改善生態環境、導入新型產業、構建合理的網絡空間結構,從而給馬龍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水庫的建設不僅為馬龍縣對接曲靖市南海子工業園區內產業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也為今后庫區的開發提供充足水源。在面臨挑戰的同時,如何搶抓歷史機遇,調整發展思路,優化庫區經濟發展戰略,發揮庫區經濟比較優勢,構建庫區新的產業結構和體系,實現車馬碧庫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推進全縣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此,本課題研究認為:庫區開發迫切需要站在馬龍縣城市整體發展的高度,根據城市整體發展戰略,以及當前庫區建設與開發面臨的主要問題,并確定未來庫區發展方向,這將涉及到庫區的發展目標、產業發展選擇以及空間布局規劃等若干方面。曲靖市區沾益縣城馬龍縣城51.2.語境解讀

2004年10月,云南省發改委、省水利廳聯合下文《牛欄江流域(云南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任務書》要求完成牛欄江流域(云南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

2005年3月,《牛欄江流域(云南部分)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報告》中提出解決曲靖市近遠期的缺水問題的最佳方案是“引牛濟曲”,推薦車馬碧水庫為近期實施項目,為車馬碧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2006年12月,省領導實地考察壩址,強調要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夯實水庫基礎設施建設。在《云南省水庫工程建設規劃報告》、《云南省水資源綜合規劃》、《滇中調水工程規劃》中都將車馬碧水庫作為解決曲靖市近期缺水問題的主要工程措施。曲靖市“十一五”水利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建設好車馬碧水庫等骨干水源工程。馬龍縣“十一五”規劃在水源建設上提出要實施以車馬碧水庫為重點的新建、擴建項目。1.3.機會分析水庫的建設與開發,將帶動庫區經濟、社會、環境的快速發展,為全縣加快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發展平臺。1.3.1.推動經濟發展庫區建設與開發將優化庫區經濟發展戰略,發揮庫區經濟的比較優勢,構建新的庫區產業結構體系,進而實現馬龍縣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推進全縣經濟的跨越式發展。1.3.2.改善生態環境

為了保護水質,在庫區層面上,必將加大投入改善當前生態環境,治理庫區的各種生活污染和農業污染,在水庫范圍內并采取分級開發的發展策略。在流域層面上,進行綜合整治,對小寨、東光等工業園區采取關閉、轉型等措施,保護流域內生態環境。這些措施將改善馬龍縣的生態環境質量,從而使環境良性發展,良好的環境質量利于吸引投資與開發,進而轉化為經濟優勢。61.3.3.城鎮空間結構網絡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地形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庫區內部各鄉鎮之間、村鎮之間以及各村之間在產業發展分工、基礎設施共享上缺乏必要聯系,呈現孤立的空間格局,隨著未來庫區的開發建設,庫區經濟的發展,交通網絡的完善,庫區內部空間結構將趨于網絡化。1.3.4.促進社會和諧水庫建設需移民搬遷,移民的集中安置有助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移民進鎮將加速城鎮化進程。同時,水庫建設與開發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庫區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設小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7第二篇困境與矛盾1999-2006這八年間馬龍縣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在2003年以后馬龍的經濟發展較為迅猛,地區生產總值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近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及年增長率變化曲線(單位:億元、%)2.1馬龍縣經濟發展分析2.1.1馬龍縣經濟發展水平分析馬龍縣2006年各部門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一覽表指標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億元)3.264.23.94較上年增長(%)6.219.812.7拉動增長(%)1.96.94.4貢獻率(%)14.452.233.4注:地區生產總值以當年價格計算,增長率以可比價格計算

2006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工業增加值3.7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3.3%,拉動增長6.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48億元,增長27.6%。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快,實現增加值約4.63億元,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40.6%,比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92.1.2馬龍縣產業結構變動分析馬龍縣三次產業結構變動圖(%)三次產業結構由1999年的47.2:22.0:30.8演變為2006年的28.6:36.9:34.5,第一產業產值比重在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產值比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在2005年產值比重開始超過一、三產業位居首位,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也大體上不斷增加。可見,第二產業將逐漸成為支撐馬龍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馬龍縣三次產業結構與從業人員三次產業結構變動表年份三次產業結構比率從業人員三次產業結構199947.2:22.0:30.884.4:3.7:11.9200046.4:21.9:31.782.8:7.3:9.9200143.5:21.6:34.982.7:6.7:10.6200241.3:23.2:35.582.1:6.7:11.2200341.1:24.8:34.181.5:6.5:12.0200438.2:29.1:32.781.7:7.9:10.4200530.6:34.8:34.680.2:8.6:11.2200628.6:36.9:34.578.4:8.6:13.0當前,馬龍縣經濟發展水平已步入工業化的初期階段,絕大多數的勞動力從事第一產業,并且第一產業的產值比重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馬龍縣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產業化程度不高。10曲靖市產業空間布局及重點引導布局區域

“一帶三園七區”重點布局產業引導布局區域一帶昆曲經濟帶工業企業、優勢農產品基地、物流基地馬龍縣麒麟區三園南海子綜合工業園電力配套設備、工程機械、新材料、卷煙生產輔料、綠色食品、信息產品和醫療用品等產業麒麟區馬龍縣云南煤化工基地煤焦化、化肥與無機化工、碳與燃料化工、合成材料、甲醇制烯烴產業沾益縣西城工業園汽車及配套產業麒麟區七區陸良工業聚集區以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為主陸良縣師宗工業聚集區能源、水泥加工為主師宗縣羅平工業聚集區電力、礦冶、綠色食品加工羅平縣黃泥河工業聚集區以煤電產業為主富源縣羊場工業聚集區以煤磷化工為主宣威市者海工業聚集區以冶金、磷化工為主會澤縣越州工業聚集區以重化工為主麒麟區(2)珠江源大城市建設規劃以麒麟城區為中心,以沾益、馬龍片區為次中心,以南海子、花山為重要工業園,以越州、珠街、溫泉、花山為組團,形成“主城區—次中心—工業園—外圍新城”協調發展的多層次組團型城市空間形態。馬龍片區以工業園區、高檔居住區為主,加強點、線、片綠化建設,打造對外開放窗口,建成大城市新區。2.2.馬龍縣產業發展的背景解讀2.2.1“滇中城市經濟圈”產業布局規劃研讀東翼:曲靖市重點布局和發展煙草及配套產業、煤炭電力、重化工業、機械設備、汽車制造和物流等產業。地處“昆曲工業經濟帶”上的馬龍縣位于“滇中城市經濟圈”內部,必然將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獲得重要的發展機遇。2.2.2曲靖市“十一五”規劃解讀(1)“十一五”規劃產業發展11馬龍縣縣域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布局產業重點發展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綠色農產品加工業無公害蔬菜、優質大米、優質馬鈴薯、食用菌及肉類等綠色食品及生物產品工機電、生物制藥、煙草配套產業機電、生物制藥、煙草配套產業以鋼鐵冶煉為主的冶金產業有色金屬冶煉、煉鋼、軋鋼產業煤焦化產業煤焦化產業磷化工精細磷化工業生態旅游產業農業生態觀光、康體休閑娛樂商貿餐飲服務業特色餐飲畜牧產業生豬、深溝雞、黑山羊等特色養殖及深加工業2.2.3.馬龍縣縣域經濟發展規劃解讀縣域經濟發展規劃以產業發展現狀為基礎,依托本地資源,突出地方特色,明確了今后庫區產業發展的方向,是本庫區規劃建設的重要依據文件。馬龍縣重點布局的工業園區及重點發展產業重點布局園區重點發展產業南海子省級工業園區機械制造、食品制造、農副食品加工、電力供應縣工業經濟規劃區冶金、藥品、化工、電子、機械制造貨運倉儲縣民營經濟規劃區焦化工、鋅鐵冶煉、精細化工電子、食品加工王家莊工業片區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南海子舊縣集鎮片區與省級工業園區配套產業2.2.4.馬龍縣“十一五”規劃產業發展12(4)水資源豐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可承載養殖、休閑娛樂等水體產業的開發。(5)基礎設施建設對外交通便利,內部交通大多是以鄉村公路為主,等級比較低,有待進一步完善。電力建設滿足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用電為主,容量較低需改造提升容量等級。云水機械廠搬遷后的基礎設施改造更新和再利用仍然面臨著如何從一個工業生產為主的區域轉型為休閑生活為主的區域的問題。2.3.庫區發展基礎和現狀研析2.3.1庫區產業發展基礎分析(1)外部機遇條件消費結構的變化帶動旅游業發展;旺盛的能源需求刺激水電產業發展;庫區環保設施投入帶動環保產業發展;曲靖市制定加快庫區建設開發的優惠政策。(2)土地資源類型豐富多樣擁有水田、旱地、林地、山地等各種資源類型,在水庫蓄水以后,還將形成半島等地形地貌。(3)旅游資源獨特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獨特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特色的餐飲文化,具有極大的旅游開發潛力。132.3.2車馬碧水庫庫區產業發展現狀分析(1)

庫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分析由于統計資料原因,本部分以地區農業生產總值代替地區生產總值進行統計分析,統計范圍:舊縣、馬過河、王家莊三鎮。近年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分析年份庫區生產總值(萬元)全縣總產值(萬元)占全縣比重(%)比上年增長(%)2000135423326240.71——2001148683624741.029.792002155993788441.184.922003167634117240.717.462004188594610540.9012.502005214825249840.9213.912006242575710042.4812.92近年庫區農業生產總值及年增長率一覽表近年庫區產值占全縣農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七年來,總體上看,庫區經濟發展速度逐步加快,三鎮的農業生產總值在全縣所占的比重呈現上升的趨勢,發展勢頭強勁,為今后庫區的開發提供后續動力。14馬龍縣各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2006年馬龍縣各鄉鎮部分農業經濟指標比較鄉鎮農業總產值(萬元)占全縣總產值的比重(%)人均農業產值(元)單位產值(元/畝)全縣57100100.003273.11536.20通泉鎮871015.252799.74443.77舊縣鎮927016.233366.38595.93馬過河鎮54709.583655.20740.53王家莊鎮951716.673018.23601.46納章鎮574510.064198.95564.28馬鳴鄉56629.924279.67535.97大莊鄉54749.594065.35545.45月望鄉725212.702506.57385.73注:人均農業產值中人口按農業人口統計,單位產值=農業產值/總播種面積2006年馬龍縣各鄉鎮地區生產總值及占全縣比重的比較綜上比較分析看出,庫區舊縣、王家莊、馬過河三鎮在全縣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但三鎮的人均農業生產總值處中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三鎮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比較低,在今后庫區的開發過程中應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實現庫區經濟的快速發展。15(2)

庫區產業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由于統計資料的原因,本部分以農村經濟總收入來做庫區統計資料分析

產業發展總體概況年份總收入總收入年增長第一產業一產業年增長第二產業二產業年增長第三產業三產業年增長200012924—11300—641—1037—2001139127.64120646.76523-18.41132527.772002144343.75125123.7165124.471271-4.082003153056.03133196.456682.6113193.7820041721312.47145429.1898948.05168227.5220051988515.521708117.469950.6117644.8820062254613.38187589.82126727.34252142.91三次產業年增長變化比較(單位:萬元,%)歷年庫區農村經濟總收入中三次產業收入比較(萬元)2006年庫區部分行業收入及比重(單位:萬元,%)行業收入占庫區收入比重種植業1149150.65畜牧業615227.29工業5492.44服務業20859.25注:服務業包括運輸、商飲、服務行業162001-2006年,庫區農村經濟總收入呈現逐年加快增長的趨勢。第一產業的年增長率處于緩慢增長狀態,二、三產業在此期間,均呈現波動增長狀態。種植、畜牧業占絕大部分比重,工業、服務業所占比重過低,反映山區經濟結構特征。歷年庫區三次產業年增長變化比較三次產業結構變動分析年份總收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三次產業結構變動20001292411300641103787.43:4.96:8.0120011391212064523132586.72:3.76:9.5220021443412512651127186.68:4.51:8.8120031530513319668131987.02:4.36:8.6220041721314542989168284.48:5.75:9.7720051988517081995176485.90:5.13:8.97200622546187581267252183.20:5.62:11.18

2000年以來,庫區農村經濟總收入中第一產業占絕大部比重,有逐漸下降趨勢,第二產業的比重過低,且增長緩慢,第三產業的比重則處于波動上升狀態,2006年,庫區三次產業結構的比為:83.20:5.62:11.18。總起來說,七年間,車馬碧庫區產業結構有一定程度的優化,但仍處于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的發展狀態。歷年庫區農村經濟總收入在產業間的分配產業結構的變動情況(單位:萬元,%)172006年庫區三鎮經濟總收入中三產收入及變化比較(單位:萬元、元、%)地名總收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人均收入占庫區總收入比重三次產業結構之比舊縣鎮776171442733442651.8834.4292.05:3.52:4.43馬過河鎮514343913224303284.5822.8185.38:6.26:8.36王家莊鎮9642722367217472877.7842.7774.91:6.97:18.12(3)庫區內部產業發展比較分析相比之下,庫區內部王家莊鎮的產業結構較為合理,但總體上三鎮的經濟結構呈現第一產業比重過大,二、三產業比重偏低的狀態,進一步說明了三鎮當前經濟發展沒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隨著今后庫區的建設與開發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鄉鎮第一產業占庫區比重第二產業占庫區比重第三產業占庫區比重一產業種植業畜牧業二產業工業三產業運輸業服務業舊縣鎮31.6918.7410.161.210.771.530.600.69馬過河鎮19.4812.616.421.430.891.910.720.86王家莊鎮32.0419.2910.712.980.777.453.283.102006年庫區三鎮三次產業及部分行業占庫區總收入比重比較(單位:%)三次產業占庫區總收入的比重中,王家莊鎮均居首位,舊縣鎮的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高于馬過河鎮,但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卻低于馬過河鎮,尤其是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運輸業過低,說明作為“省級旅游型集鎮”的舊縣鎮還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馬過河鎮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王家莊鎮,特別是服務業領域偏低,這與本身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和特色的餐飲風味不匹配,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18人均GDP(美元)經濟發展階段產業發展階段300-600初級產品生產階段初級產品生產階段600-1200初期工業化階段1200-2400中期工業化階段2400-4500后期工業化階段4500-7200初級階段發達經濟階段7200-10800高級階段發達經濟階段錢納里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判斷標準2006年庫區城鎮化水平(單位:人,%)地區總人口非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比率全縣1957782132610.89舊縣鎮2926617295.91馬過河鎮156586934.43王家莊鎮3350519745.89庫區7842943965.61非農業人口比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鎮化水平較低,進程緩慢,制約了其工業化、市場化及信息化進程,導致農業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進程極其緩慢;使產業結構升級與換代停滯不前;并進一步嚴重制約了庫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2.4.庫區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分析2.4.1.庫區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判讀(1)庫區經濟發展階段的判斷按2006年平均匯率計算,2006年庫區的人均總收入為358.48美元。根據目前通行的對經濟發展水平的判斷標準。總體上看,當前庫區經濟發展處于初級產品生產階段,在一定程度說明當前庫區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農業來實現。(2)城鎮化水平較低192.4.2.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機制運行質量不高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層次較低,產業相關性、發展不盡協調,種植業和畜牧業占主導地位;山區經濟結構特征,種植業和畜牧業占主導地位;從事二、三產業的人數偏低,大多數的從業人員不具有從事二、三產業的素質和技能。2.4.3.經濟發展不夠,經濟實力不強缺乏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稅源較少,財政收入不足,影響庫區開發的投入;工業基礎薄弱,缺乏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三產業比重占的偏低,與庫區豐富且品味較高的旅游資源很不匹配。202.5.建設現狀條件分析車馬碧水庫周邊主要是以山地河谷的地形為主,適宜建設的用地在數量上不多,而且分布比較散。通過GIS的分析就清楚顯示車馬碧水庫蓄水之后的水面形態猶如一條龍蜿蜒盤踞在馬龍縣城的西部,同時也是馬龍縣域重要的交通走廊(昆曲高速公路、昆曲鐵路、老320國道)和經濟主動脈。在此分析之下,將來庫區及周邊地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地形地貌的影響形成組團(板塊)式的布局。同時,在產業發展的選擇上又會收到水體及其環境保護的限制。不僅僅要對現有的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搬遷,而且對將來的產業導入實施門檻限制和空間分布控制。2.6.道路交通現狀分析庫區周邊的道路交通除了老320國道、昆曲高速公路之外,大多數是以鄉村公路為主,等級比較低而且沒有形成網絡,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的發展。212.7.移民安置中的矛盾人多地少的矛盾—車馬碧水庫的移民全部為農民,解決其生計則需要滿足移民對耕地的需求,對于農村安置地來說,本身耕地資源有限,若吸納庫區移民,人均耕地更少,人地關系更加緊張。勞動技能與就業的矛盾—移民進行城鎮安置,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但移民本身的教育水平不高,勞動技能較低,在沒有耕地的情況下,能否憑借一技之長解決其生計,仍是一個問題。移民安置與環境的矛盾—由于大批移民遷入,引起安置區的人口密度增加,超出其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承受能力,勢必造成安置區資源、環境的破壞。移民心理的矛盾—對于分散安置的移民來說,原來的生產體系和生活方式受到破壞,社區結構和社會網絡解體,原有社會團體消失社會凝聚力嚴重削弱,產生了社會不安定因素。2.8.環境標準與產業發展環境標準與上游污染企業—嚴格控制各類污染物的排放,禁止在水庫上游開辦可能產生污水的工業企業,對現有企業要采取相關措施,提高排放標準或強行搬遷。環境標準與庫區產業選擇—庫區產業發展需因地制宜,符合不同區塊環境保護標準的要求,限制污染企業發展,發展循環經濟,引進生態型產業。庫區開發與水庫水質保護—隨著庫區開發,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游人大量涌入,勢必加劇庫區的人為污染,加重水質保護壓力。22第三篇經驗與借鑒(2)“千島湖模式”內涵政府主導———宏觀調控強化管理品牌建設———千錘百煉營銷品牌項目帶動———引進項目提升產業體制改革———多元投資集約經營(3)千島湖發展對庫區開發的啟示堅持政府主導,強化調控管理拓寬融資渠道,實行多元投入堅持項目帶動,推進產業提升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3.1.庫區產業開發經驗借鑒3.1.1.千島湖經驗分析(1)千島湖旅游發展概況千島湖位于浙江、安徽兩省的淳安、建德、歙縣三縣市交界處,面積573平方公里,95%的水域在淳安縣境內。千島湖是1959年我國因建設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的新安江水電站而形成的人工湖,湖內擁有姿態各異的大小島嶼1078個,故名千島湖。1982年千島湖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開始了旅游業發展的歷程,1992年后,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建設。20多年來,千島湖取得了一系列的榮譽和巨大的成就,并在全國眾多湖泊類旅游產品中處于領先的地位。24(3)田納西流域開發對車馬碧庫區啟示車馬碧庫區開發與美國田納西河開發相比,盡管在開發的時間與空間尺度上存在較大差異,但田納西流域開發的一些經驗對車馬碧庫區開發仍有借鑒意義。建立跨行政區、具有建設實體性的流域開發管理機構。以水資源為中心,全面規劃,綜合開發。重點開發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形成合理的時空結構。重視生態環境問題,走可持續開發之路。3.1.2.國外經驗分析(美國田納西流域開發)(1)田納西流域開發的背景田納西河是美國第一大河,1933年田納西流域是當時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1933年美國政府決定對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和治理,成立了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確定了田納西河的開發和工作目標是:在河流的邊緣地帶恢復林業、合理使用土地;闡明河流溪谷中農業、工業發展條件;其它目標包括肥料生產試驗、建設水庫簽訂承包合同、銷售剩余電能等。(2)田納西流域開發的特點建立實權機構TVA(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統一領導,分散經營管理統一規劃,合理安排流域開發建設時空序列以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為開發主線,進行綜合開發確立適合流域特點的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25(3)移民安置管理當地政府組織領導為切實做好移民安置,三亞市人民政府由主要領導牽頭,成立了大隆水庫移民搬遷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移民安置工作。參建單位積極配合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實行項目法人制,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進度、質量、投資,設計、監理等參建單位及時配合移民安置。(4)移民安置的基本原則堅持開發性移民的方針。移民安置與扶貧相結合,多渠道籌集資金安置移民。尊重移民意愿,堅持移民參與原則。首先考慮在本組(隊)、本村、本鄉(鎮)內安置。尊重少數民族風俗和居住習慣。農村移民以大農業安置為主,保證耕地。堅持可持續發展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3.2.庫區移民安置經驗借鑒3.2.1.海南省大隆水庫移民安置(1)工程概況大隆水庫位于海南省三亞市西部寧遠河中下游、濱海平原上游約5km,距三亞市56km。(2)淹沒區特點社會經濟較落后,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占絕大數。淹沒后人均耕地極少,剩余安置容量十分有限。庫區現集中居住丘陵平臺被淹沒,后靠必造成環境破壞。庫區現狀房屋大部分為茅草房,且面積有限,無法實施按“原標準、原規模、原功能”標準安置。26(7)大隆水庫移民安置借鑒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移民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堅持移民工作與扶貧工作相結合堅持“三原”原則,合理確定淹沒處理補償標準因地制宜、以人為本地確定移民安置方案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移民工作。(5)移民安置方案選擇初步移民安置方案:由于受傳統安置模式和移民故土難離等觀念的影響,安置方式以大農業為主。調整后移民安置方案:安置方式調整為以外遷為主,而且大部分靠近城鎮,部分具備條件的就地后靠安置;國營農場職工在內部調劑安置;少部分移民選擇投親靠友或自謀職業。(6)移民生活和生產安置效果由原居低矮茅草屋遷居新建磚混房,各種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能較快獲取較高的生產收益。在部分生產項目尚未發揮效益的情況下.已有部分移民逐步達到或超過原有生活水平,移民安居樂業,與周邊群眾和睦相處。27(6)從日本灰塚壩的移民安置可借鑒的經驗總結以人為本,充分地考慮移民的意愿。面對人多地少的矛盾,想法設法開墾新土地,以解決移民的居住和耕地問題。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安置模式,滿足了不同安置區移民生活和生產需求。在確保住所和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區的各種公共基礎設施。3.2.2.日本灰塚壩的移民安置(1)江之川和灰塚壩的基本情況:江之川發源于廣島縣的中國山,在島根縣江津市流入日本海。(2)淹沒區情況:涉及三良坂鎮、吉舍鎮、總領鎮等三鎮的淹沒地區。(3)移民意愿:土地較肥沃,許多又是兼業農戶(從事農業的戶數占淹沒總戶數的80%以上),當地居民強烈反對離開這片土地。(4)政府決策:針對移民的意愿,1985年8月三良坂鎮第1次公布了《安置地計劃方案》和《周邊整治設想》。(5)安置區:共有5個安置區,合計容納211戶,占全部水庫移民的63%以上,滿足了穩定生活基礎的要求。28(4)經驗借鑒水庫水質保護中要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未經處理或污染物含量超標的廢水絕不允許排入流域;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使各種活動在環境承載范圍內,防止過度開發。水庫的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各部門、各單位的通力合作。水庫庫區范圍跨越多個鄉鎮,會涉及到各種利益糾紛,在做各項決策時,需要時刻環繞環境保護這個共同的目標和主題。3.3.庫區環境保護經驗借鑒3.3.1.國外經驗分析——北美五大湖水環境保護經驗分析(1)水污染控制排入湖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事先經過污水處理廠凈化;控制重金屬、難降解有毒物質的排污,力圖實現“零排放”;(2)水量控制和濕地恢復增強五大湖水域景觀娛樂功能,適當調整經濟發展速度;杜絕過度開發利用,避免水資源承載壓力過大;(3)多部門合作增強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政府及湖區各級政府、流域管理機構、科研機構、用水戶和地方團隊之間的合作交流,共同實現五大湖水環境保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一最終目標。29第四篇目標與戰略4.1.價值框架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車馬碧水庫周邊空間發展要確立如下的發展目標和理念:從產業看發展、從空間看未來;從安置看成敗、從環境看效益。4.2.功能定位基于上述綜合分析,考慮突出重點和進行整合發展需要,其確定未來車馬碧水庫庫區的總體定位為:以休閑度假和生態旅游業為基礎,特色生態農業及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為支撐,兼有休閑旅游地產開發的創新型綜合發展區在此定位基礎上,重點提出庫區與周邊區域的空間與功能整合協調戰略,以及庫區內部的社會和環境優化整合戰略。在推動產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逐步推動庫區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4.3.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未來庫區產業的導入應依托現有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堅持發展與保護相協調的原則,以實現庫區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最終推進縣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目標。4.3.1.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生態農業及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業(1)特色生態農業生態種植業:重點發展優質煙葉、無公害蔬菜、萬壽菊、食用菌、花卉苗圃等。養殖業:特色畜禽養殖,黑山羊、深溝雞等;水產養殖,魚、蝦、蟹等。(2)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糧食多途徑加工(釀造、飼料加工等)(3)生態循環農業314.3.2.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生態旅游業(1)農業休閑游憩產業采摘、觀賞特色動植物、品特色風味、趣味郊游等(2)漁業休閑游憩產業漁業觀光、駕駛漁船、垂釣、捕魚、品嘗鮮味、住漁村、體驗湖上生活等。4.3.3.高爾夫運動為載體,發展高爾夫綜合產業山地高爾夫球場、高爾夫俱樂部、游艇俱樂部、高爾夫房地產業等。4.4.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在車馬碧水庫建設進程中,不僅涉及到農用地的征用,更涉及到當前農村居民點的調整發展,以及部分農民市民化的社會轉型發展問題。此外,隨著蓄水后的庫區休閑旅游經濟的發展和大量工作崗位的聚集,庫區還將面臨大量外來人口的導入問題。無論是現住地農民的轉化,還是大量外來人口的導入,都直接涉及到未來庫區的社會發展問題。基于良性社會發展,以及有利于庫區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未來庫區應當特別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4.4.1庫區發展與周邊城鎮的社會職能統籌由于庫區建設將涉及到較大規模的移民,并且將來的庫區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都將和周邊城鎮產生重要影響。從符合馬龍城鎮發展趨勢和有利庫區統籌發展角度,庫區應統籌安排相應社會服務功能,在滿足庫區居民需要同時,可兼顧周邊城鎮如王家莊鎮、舊縣鎮和馬過河鎮的發展需要。324.4.2農村居民點的多途徑調整與發展引導庫區范圍內除了移民安置點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居民點,應當綜合考慮有利于農村社區組織和長遠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和調整可行性等方面因素,采取多樣化的移民安置和改造引導措施。對于部分濱水現狀村莊符合發展規劃要求的予以保留整治,既是對地方特色建筑風貌的保護,也為今后發展特色休閑旅游產業提供了可能。4.4.3網絡化與城市化的和諧社區構建引導完善和諧的社區網絡形成,通常需要相對穩定而長期的社會發展和磨合進程。但在快速的轉型發展進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先期干預引導措施,提前預留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及用地。4.4.4加快職業技能培訓滿足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庫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現代生產和服務性就業崗位,對于大量農民的職業技能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就需要從全市統籌和有利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這一問題,提供適當的職業培訓。4.5環境保護的戰略選擇庫區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環境保護,走經濟、社會、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環境友好型的庫區。為此應當特別注重以下方面:4.5.1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能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循環經濟主要是用綠色經濟運行模式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使整個生產、經濟和消費過程不產生或少產生廢物,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現實中,就要求大力鼓勵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工藝和技術,制定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

。同時對產生的廢、害產物進行針對性的必要處理。4.5.2加強科研投入力度,走綠色制造業發展道路庫區應發揮與省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優勢,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現有產業的污染控制能力,減輕環境污染,走綠色制造也的發展道路。33第五篇策略與措施5.1.空間總體布局5.1.1.產業發展時間序列5.1.2.空間布局(1)產業空間布局根據庫區內部具有的資源基礎、區位條件、地形因素以及當前的發展現狀,未來庫區產業的空間布局應著力打造東西向的“四帶”——休閑產業帶,觀光農業帶,農副加工帶,都市產業帶。休閑產業帶:主要布置在庫區(水體)的南部,考慮到充分利用昆曲高速公路的舊縣鎮出入口來吸引來自昆明和曲靖的潛在客源,同時南部地形以緩坡為主,建設條件較好而且水庫蓄水以后可以形成較好的半島景觀。再者可以充分利用云水機械廠搬遷以后所留下的基礎設施。規劃中將休閑產業帶可以分為特色風情旅游板塊、健康度假社區板塊、高爾夫國際社區板塊。水利樞紐工程工業生產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水產養殖耗水工業水土保持生態旅游綜合性工業、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全面發展庫區經濟、社會全面振興觀光農業帶:主要布置在庫區(水體)的北部,這一地區地形較為復雜,同時部分靠近王家莊鎮的土地已經具有發展農業的基礎,在規劃中將觀光農業帶劃分為生態濱水體驗板塊、綠色種植板塊、花卉煙葉種植示范板塊。農副加工帶:主要分布在昆曲鐵路以北地區,主要產業是為附近地區的農業產品提供深加工服務。都市產業帶:主要位于老320國道以北,主要的產業是以都市型產業為主,其中包括生態化工,都市制造業等等。3536(2)物質空間布局根據庫區內外部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空間布局的要求,提出了“南北兩線布局、東西組團組織”的空間結構。未來庫區的物質空間形態就遵循南線布局與休閑服務產業相關的設施,而北線布置與生態旅游相關的設施。這樣在空間上形成休閑服務與生態旅游南北呼應的空間格局。基于庫區周邊山地河谷較多,而且在庫區蓄水之后會形成較多的半島等明顯的組團區域。規劃因勢利導分別在南線和北線劃分出不同的發展板塊(組團)。南線東部利用云水機械廠部分用地規劃了高端的休閑服務設施(高爾夫、馬會和游艇),南線西部結合現有的休閑娛樂設施規劃了大眾化的休閑設施。而中部主要發展相關的房地產業。北線主要是生態旅游。按照不同的旅游主題,組團式地由東向西布置了生態濱水體驗板塊(組團)、綠色種植板塊(組團)、花卉煙葉種植示范板塊(組團)。再往北就是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帶和都市產業帶。37385.2.3.高爾夫國際社區板塊以高爾夫運動、游艇俱樂部和馬會俱樂部為主的高端休閑生活社區板塊,同時,兼有歐陸風情的別墅區和高爾夫濱水酒店。利用地形地勢規劃了一個18洞山地高爾夫球場以及相應的高爾夫俱樂部。充分利用原云水機械廠的基礎設施,在其濱水河灣處規劃一個游艇碼頭和游艇俱樂部,山間溝壑處還規劃了一處馬會俱樂部,這一區域集中形成了本社區的中心。散落在緩坡地段的別墅區各自形成有主題的別墅群落,如地中海風情社區,荷蘭風情社區,北歐風情社區,英倫風情社區和法蘭西風情社區。同時,這個板塊還開發了一定數量的產權式酒店。3940415.2.4.康健度假社區板塊該板塊的旅游發展以度假、療養為主,重點開發集旅游、度假、休閑、娛樂、會議為一體的度假村和生態療養中心項目,并依托優美的湖面風光,配套實施高檔酒店的項目開發。旅游度假村的開發特色是東西方文化結合,著重開發西亞風情村、東南亞風情村和中國少數民族風情村,各風情村建設要有區域特色,突出各自區域文化、園林景觀和建筑特色,給游客以身臨其境的感受。425.2.5.特色風情旅游板塊該板塊壩址和舊縣鎮之間,可以充分利用昆曲高速公路舊縣出入口,并且整合現有的休閑娛樂設施(如太陽山谷、溫泉等)。特別是依托交通優勢及本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發展大眾旅游產業。該板塊交通便利距離舊縣鎮較近,適宜建設旅游綜合服務區,發展旅游相關的服務業。規劃在靠近車馬碧壩址區域開發壩址觀光區,壩址下游附近可以開發一些濱水娛樂項目(激流勇進、泛舟逐日等等)。同時,利用已經探明的溫泉泉眼,發展與溫泉相關的旅游產業和項目,如開發溫泉別墅、溫泉SPA酒店等;還可大力開發一些民宿項目,感受當地濃郁的民間風情,可以發展增加地方居民收入,也拓展了服務業的廣度和深度。435.2.6.花卉煙葉種植示范板塊該板塊主要種植經濟作物,以花卉、煙葉為主,并以此為基礎發展特色旅游,如萬壽菊觀光旅游等,以園藝風格打造該板塊旅游特色。發展特色花卉種植園,包括萬壽菊園、東方花卉園、西方花卉園等,旅游開發中注重游客的互動參與,注重開發花卉種植體驗區、趣味活動園等互動項目。445.2.7.綠色體驗種植板塊該板塊深入水域,形成半島形狀,在產業發展時需重點考慮環保要求,以發展生態農業為特色,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旅游業的開發項目主要有農家果園采摘、品味農家風味等參與性體驗旅游,并以特色種植區、瓜果種植體驗區、生態公園三大區域為重點,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455.2.8.生態濱水體驗板塊娛樂體驗區可發展適合年輕人的比較驚險刺激的運動旅游項目,如遠足登山、戶外攀巖、野營和漂流等等;大壩附近適宜發展各種與大壩、水體相關的觀光旅游業;湖濱地區內依托庫區水資源,以開展觀賞、捕撈、垂釣及品味魚宴等體驗性娛樂活動為主,另外可在湖心半島上開發動物主題島,如猴島、蛇島等,以觀光旅游為主,即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465.2.9.農副產品深加工帶主要位于昆曲鐵路以北、老320國道以南的地區,該產業帶以綠色農副產品深加工、小手工業為主,包括公害蔬菜加工、釀造業、水產深加工、食用菌加工、特色畜禽產品(深溝雞、黑山羊)深加工等,該產業帶靠近農副產品生產區,利于就地轉化農副產品,提高農業附加值。475.2.10.都市產業帶主要集中在老320國道的北側,靠近王家莊鎮、馬過河鎮。都市產業是橫跨傳統第二和第三產業的非正規分類,特指適用于城市內部發展需要,并且可以很好地與城市密集建成環境相融合的那些中小型企業。近年來又經常與民營企業和生產或生活服務產業相聯系。該產業帶主要利用現有的制造業基礎,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打造生態化工企業,重點發展飼料加工、萬壽菊深加工、精細化工等為主,兼有為庫區產業發展提供服務的特色職業技術培訓、包裝印刷、廣告設計等行業,并且適當發展小手工業,主要是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小型民間工藝美術品制作。485.3.道路交通規劃庫區道路體系主要依托現有的道路如老320國道和馬過河鎮到舊縣鎮的道路,打通東光工業園區經土官寨、云水機械廠、白塔鋪,直到舊縣鎮的道路這樣就在整個庫區形成環湖道路。下一級道路根據組團開發的總體布局形成形成枝狀的道路體系服務相應的開發組團。庫區周邊地區外圍道路重點在于利用現有的昆曲高速公路的馬龍出口和舊縣出口方便快速連接庫區各個組團。根據總體布局的要求,庫區重點開發的地區位于水庫的南側,主要吸引的客流是來自于昆明方向和馬龍方向的。因此,特別注重打通兩條庫區連接馬龍縣城的道路——一條是利用老320國道經東光工業園區的道路,另一條就是直接接縣城沿馬龍河經東光工業園區的道路。根據水庫建設的特點該地區的交通區域將分成南北兩個交通區域,也就是說將來的庫區對外交通聯系南部主要是利用昆曲高速公路,北部主要是利用老320國道。至于南北兩個交通區域的聯系主要在馬過河鎮——舊縣鎮一線和馬龍縣城老320道路一線。4950范圍保護目標環境標準限制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