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陳柏年)_第1頁
第1章第2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陳柏年)_第2頁
第1章第2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陳柏年)_第3頁
第1章第2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陳柏年)_第4頁
第1章第2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陳柏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第2節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NextGenerationBroadcastingNetwork)(摘要)陳柏年

浙江傳媒學院1一、NGB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目標(一)NGB的定義和理解1、什么是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NextGenerationBroadcastingNetwork):以有線電視數字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的成果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寬帶信息網”(3TNet)核心技術為支撐,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的、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程全網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22、NGB的理解(1)基礎:有線電視網數字化整體轉換和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的成果,(2)支撐: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高性能寬帶信息網(3TNet)”,(3)創新:有線無線相結合的網絡技術體系,擴展和提升3TNet核心技術的應用范圍,形成NGB的技術體制,(4)網絡:在廣播電視有線無線傳輸覆蓋網絡上開發而成。3(二)NGB主要任務1、主要任務:實現《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目標,使我國廣播電視網成為國際領先的新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NII的四個技術要素通信網:完成信息的傳遞和交換。計算機系統:完成信息的存儲、分析、加工和處理。信息:各類信息源和數據庫。人:開發建設者、運行維護者、信息使用者。42、NGB的基本特征具有四個方面的基本特征:在業務方面具有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特征;在網絡方面具有全程全網、雙向寬帶的特征;在終端方面具有多種終端互相跨平臺的多種終端、多種接入、可以智能交互的特征;在管控方面具有在內容、業務、網絡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特征。5(三)NGB的主要目標

-國家高性能寬帶信息網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的、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程全網的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技術體系;突破相關核心技術,開發成套裝備,約用三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示范網;形成萬億元的產業規模和“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運營體制;組織并發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創新鏈和產業鏈;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使之成為以“三網融合”為基本特征、滿足現代數字媒體和信息服務等產業發展需求的新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6二、NGB的相關背景和性能要求

(一)NGB相關背景1、863計劃“新一代高可信網絡”項目2、科技部與廣電電總局合作協議書正式提出了NGB的概念7(二)NGB性能要求-信息高速公路(1)網絡框架:按下一代網絡框架建設的超高速網絡;(2)核心傳輸帶寬:超過每秒1千千兆比特;(3)每戶接入帶寬:超過每秒40Mbit/s,比現在快1000倍;(4)提供業務:高清晰度電視、數字音頻節目、高速數據接入和話音等“三網融合”業務;(5)業務保障:具有可靠的服務保障和可管可控的網絡運行屬性;(6)綜合技術性能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未來20年每個家庭“出門就上高速路”的信息服務總體需求。8(三)NGB建設步驟1、構建NGB技術體系;2、構建NGB技術標準體系;3、構建NGB業務體系;4、在3年左右規劃建設覆蓋主要城市、覆蓋500萬到1000萬戶的NGB示范網;5、用10年的時間建成NGB網絡。9(四)NGB網絡體系結構采用波長交換/分組路由綜合網絡體系結構。具體包括五個部分:1、跨區域廣播電視網絡;2、有線電視網絡機房;3、小區無源光網絡;4、樓道接入網絡;5、家庭同軸網絡。 10三、NGB的主要技術和業務特點NGB的主要技術網絡技術網絡管理技術業務系統平臺技術運營支撐技術內容交換與保護技術11NGB邏輯圖業務支撐系統纜橋Modem光分路器業務支撐系統增值業務BOSSOTN網管系統核心路由器OLT/光發射機增值業務綜合業務系統多業務承載T-bit廣電光纜骨干網光纜/電纜接入網絡有線網絡T-bit城域網NOTN網管系統PON纜橋交換機PON纜橋交換機纜橋Modem有線網絡T-bit城域網112(一)網絡技術-我國自主研究成果1、城間骨干網路由交換傳輸技術-“3Tnet”的研究成果具體采用:由Tbps路由器構成的密集波分復用DWDM(Denseness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光傳輸技術支持組波的自動交換光網絡MB-ASON(AutomaticSwitchedOpticalNetwork)的Tbps光交換技術。132、城域網接入匯聚技術-大規模接入匯聚采用由大容量的寬帶遠程接入路由器ACR(AccessConvergingRouter)構成的全分布式無阻塞交換結構與接入網絡對接。ACR設備:大容量的BRAS(BroadbandRemoteAccessServer)接入路由器,采用全分布式無阻塞交換結構—第5代路由平臺,總交換容量達到640G,單節點覆蓋≥6萬戶。直接將信息網推到用戶門口,凸顯“出門就是高速路”的高性能寬帶特性。143、接入技術-多種接入技術手段主要采用無源光網絡PON(PassiveOpticalNetwork)+纜橋(CableBridge)技術。電纜數據業務接口規范DOCSIS3.0(DataOverCableServiceInterfaceSpecification)技術。15面向NGB的接入網改造技術按照應用場合的不同,可有三種接入網技術方案:1、適用于家庭用戶的PON+纜橋技術方案2、適合企業數據用戶的PON以太交換機技術方案3、適合于未來發展的PON光纖到桌面技術方案16(二)網絡管理技術-綜合管理和監控NGB主要特點:業務內容豐富,內容可控可管,用戶群體龐大。對策:采用綜合管理和監控。功能:能夠實現業務和網絡的實時管控,可方便實現內容監管、網絡管理、業務管理,監測用戶體驗,可以對用戶業務需求進行快速響應并提供高QOS的業務,支持海量設備的監測管理。17(三)業務系統平臺技術-按需高效協調NGB的業務系統平臺技術:所有承載、管理、支撐和接口NGB三網融合全媒體業務系統的技術統稱。全程全網的監管調度,NGB雙向互動架構、超高速帶寬、可管可控可信的能力、以及開放的業務平臺,可承載多種多樣的三網融合業務,為用戶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具體包括:業務系統平臺架構技術NGBware技術業務系統接口技術與信令協議業務系統管理技術NGB業務資源調配和管理技術18(四)運營支撐技術-全業務,跨局域網可運營兩個特點:一個綜合的支持全業務的運營支撐,所有三網融合的業務都可以支撐;可以跨局域網運營。可以支撐全業務的、跨局域網的運營支撐。NGB運營支撐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和突破是NGB可運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自主研制并實現可管可控、支持多格式的標清和高清等視頻業務的運營級的業務運營支撐系統。19(五)內容交換與保護技術-全國廣電一張網理念:實現全廣電網絡跨區域間的媒體內容、業務的管理調度,凸顯全國一張網的概念。基礎:有線電視數字化和ChinaDRM工作為NGB音視頻業務和內容交換及保護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功能:(1)實現全網內容和業務的管控;(2)實現全網內容和業務的調度,實現資源共享;(3)實現調度業務的區域間結算。20(二)NGB業務特點1、NGB業務三種型態:(1)單向的廣播式,(2)基于雙向交互的廣播(窄播)式,(3)點對點雙向交互式。212、業務類型(1)互動電視類:VOD,時移電視,新聞搜索,互動演播廳等;(2)社區服務類:互動社區,視頻114,家庭監控等;(3)電子商務類:視頻導購,在線看房,在線展覽等;(4)在線娛樂類:互動游戲,虛擬歌廳,在線彩票等;(5)個人通訊類:視頻電話,視頻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