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封建社會晚期的建筑(中國園林)(四)_第1頁
第7章 封建社會晚期的建筑(中國園林)(四)_第2頁
第7章 封建社會晚期的建筑(中國園林)(四)_第3頁
第7章 封建社會晚期的建筑(中國園林)(四)_第4頁
第7章 封建社會晚期的建筑(中國園林)(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7.9中國古典園林

7.9.1歷史溯源

中國古典園林源遠流長,到明清時達到高潮。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園林是《詩經·靈臺》篇中記述的【靈囿】。漢代在囿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園林形式【苑】,其中分布著宮室建筑。

西漢時已有貴族、富豪的私園。東漢大將軍梁冀大起第舍,開“山水園”之先河;十六國時,后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筑龍騰苑,廣十余里,起景云山于苑內,基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當時的筑山以仿真山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

西晉時在文學上出現山水詩和游記,反映在園林創作上,則追求再現山水,有若自然。南朝時山水園別具一格;隋揚帝大力營建宮殿園囿,著名西苑的風格明顯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園的影響。

唐長安城東南角的芙蓉園、曲江池,一定時間內向公眾開放,成為我國古代的“定期公園”。盛唐時期中國山水畫大發展,出現了寄興寫情風景畫;園林也開始有體現山水之情的創作。從中、晚唐到宋,士大夫們要求身居鬧市,也能鬧處尋幽,于是在宅旁茸園地,近郊置別業,蔚為風氣。

從《洛陽名園記》一書中可知,唐宋宅園大都是在面積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現山壑溪池之勝。

北宋時出版了《營造法式》,興起了界畫;宋徽宗趙佶先后修建的宮殿都有園囿,政和七年(1117年)所筑萬壽山,后更名艮岳,主峰壽山,崗連阜屬,西延為平夷之嶺;有瀑布、溪澗、池沼,形成水系;在山水之間,樹木花草群植成景,亭臺樓閣因勢布列;這種全景式的表現山水、花木和建筑之勝的園林,稱為【山水園林】。

元、明、清三朝皆建都北京,大力營造宮苑;明末,崇禎年間計成著“園冶”一書,標志著以明清為主━━明嘉靖(1522~1566),到清乾隆(1736~1795)年間,近三百年是園林熱(高潮),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御花園、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園明園及承德避暑山莊等著名園林。

這些宮苑是歷代朝廷集中大量財力、物力,并調集全國的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施工,總結了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造園經驗融匯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園林流派與風格,在藝術上達到了完美的境地,是中國園林的寶貴遺產。在這些園林的建筑中,還吸取了蒙、藏、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和西方的古典建筑風格。

可惜,附有西洋樓的“萬園之園”園明園,恰是被西方侵略者所焚毀。1860年英法聯軍的劫掠焚毀,給園明園以致命的打擊。他們劫掠的文物,至今仍留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館和一些“收藏家”手中。

古典園林,模仿自然,無非山、水、花木,然而得山易,得水難;江南水鄉,成為古園林集中地(蘇、杭、揚州,無錫)。古典園林分為:皇家,私家二類。

7.9.2皇家園林

以真山真水為基礎,利用皇家建筑的輝煌與規模,仿造江南私家園林的意趣與風格,設計規劃,水闊山高,建筑宏大,富麗而完整。

皇家園林典例

1)頤和園

位於北京西北10KM,占地面積3.4KM2,山地占1/3,萬壽山高60M,昆明湖水面占2/3;原名清漪園,康熙時四十一年(1702)為行宮,乾隆十五年(1750)始建,歷時十五年建成。

咸豐十年(1860)為英法聯軍所毀,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1888)改名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1895)竣工;光緒二十六年(1900)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翌年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修復(1904慈禧六十大壽)。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全園可分四區:

第一部份: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1892年重建德和樓,用銀160萬兩;這一部分是宮殿與居住區,居處則房小而不用琉璃瓦。

東宮門仁壽門仁壽殿內景德和園戲樓

第二部份:萬壽山前山,十幾組小建筑,佛香閣,八角四層,高38M,原為九層報恩寺塔;轉輪藏殿、排云殿、寶云閣(銅殿)、西至畫中游、石舫;湖邊的長廊長728m,273間。長廊(直)

第三部份:萬壽山后的后湖、喇嘛廟、蘇州街、諧趣園等;但1900年遭八國聯軍破壞后,很大一部分一直未能修復,直到“文革”的后八十年代才重建。

須彌靈境多寶琉璃塔乾隆朝建,清漪園遺物,八面七層,高16m。諧趣園諧趣園西宮門諧趣園尋詩徑石碑第四部分:水面、龍王廟、文昌閣、玉帶橋、西堤等處。南湖島上龍王廟西堤練橋2)北海

占地約70公頃;原是金中都的大寧宮址;后來是元大都皇城內的太液池與萬壽山,山上有廣寒殿七間;明朝加筑南海、景山;清拆殿建白塔。北

亭北海五龍亭立面、平面圖北海龍澤亭重檐、四角、木亭北海團城承光殿瓊島春蔭碑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筆“瓊島春蔭”

北海的主要景物,以順治八年(1651)所建瓊島白塔為中心,島上還有永安寺、慶霄樓、漪瀾堂、閱古樓和許多假山,島(瓊華島)是土山,北坡疊石成洞,洞長百尺;有乾隆帝所題“瓊島春陰”碑石,和仿漢建章宮的仙人承露銅像。

池水東北岸有畫舫齋、濠濮(fu))澗、鏡清齋、天王殿、五龍亭、小西天等園中園和佛寺建筑;其南為屹立水濱的團城,城上蔥郁的松柏叢中是一座規模宏大、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3)承德避暑山莊

又名熱河行宮,承德離宮,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區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始建的離宮,于乾隆五十五(1790)年建成,以后歷代清帝每逢夏季常來此避暑、圍獵、召見蒙古貴族;成為當時第二政治中心。

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南山積雪亭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煙雨亭如意洲金山閣水心榭熱河泉行宮東宮

周圍20多里,占地560公頃,山地4/5,平原1/5,平原中有1/2的水面,主要由熱河泉水匯聚而成;有著名的72景,這些風景博采全國各地風景園林藝術風格,使山莊成為全國各地園林勝跡的縮影;山莊創造了山、水、建筑渾然一體而又富于變化的園林結合。山莊的布局可分為:宮殿區、苑景區(包括湖泊區、平原區、山岳區)。

⑴.宮殿區:山莊的布局運用了前宮后苑的傳統手法,宮殿區位于山莊的南端,包括正宮、松鶴齋、東宮和萬壑松風四組建筑群。其主殿,“澹泊敬誠”殿,全用四川、云南的名貴楠木建成,素身湯蠟,雕刻精美。

澹泊敬誠殿⑵.湖泊區:位于宮殿區之北,被大小洲嶼分隔、形狀各異、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長堤、小橋、曲徑縱橫相連;湖岸曲逶,樓閣相間,層次豐富,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色;景中有31景在湖泊區。

煙雨樓金山上帝閣水心榭遠景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煙雨亭如意洲金山閣水心榭熱河泉行宮東宮⑶.平原區:湖泊區北岸分布著“鶯、囀、喬、木”四座亭,是湖泊區與平原區的過渡,其北曾是古木參天、綠草如茵的平原;“試馬埭”原是摔交場和賽馬地方;“萬樹園”是蒙古牧場;平原西側山腳下是仿照寧波天一閣建造的“文津閣”,為清代七大藏書樓之一,曾珍藏《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各一部。

文津閣⑷.山岳區:山莊西北部,自南向北山巒起伏,有松云峽、梨樹峪、松林峪、榛(zhen)子峪等通往山區。這里原有許多園林建筑和大小寺院,均已損毀。現存的“錘峰落照”、“南山積雪”、“四面云山”三亭是后來修復的,三亭控制了山莊的北、西北、西三面的山區。

南山積雪亭熱河泉承德行宮鳥瞰煙雨亭金山閣如意洲水心榭東宮行宮

山地建筑多變化,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園景宏大,又遠借外八廟風景,更是此園成功之處。

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殊像寺普陀宗乘廟須彌福壽廟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安遠廟普樂寺溥仁寺溥箐寺山莊外有十三座廟,其八座朝廷派駐喇嘛①②③④⑤⑥⑦羅漢堂廣安寺7.9.3江南園林(私園)

多在蘇南、浙江一代,大的幾十廟,小的一廟、半廟;引泉疊石,植花樹木,造成咫尺山川的氣勢。既要有好構思、設計,又需有好工匠、工藝;詩畫點景,講求意境;追索自然,尚雅避俗。

7.9.4造園手法

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布景:

園內分區,各為一景,互相貫通,使成為一整體,景分:山、水、廊、亭、花木,其間的隔斷,也多用山、水、廊、亭、花木以及墻、欄等物。

相連者用:門、窗、廊、橋、路、亭;沿水,環山,地形起伏,最宜造景分區;

對景:以門、窗、等為景框,框內景物自成畫面;且可步移景易,層層推出。

揚州瘦西湖釣魚亭對景拙政園扇面亭對景視線倒影樓浮翠閣卅六鴛鴦館留聽閣拙政園扇面亭正立面拙政園扇面亭對景效果對倒影樓對卅六鴛鴦館對浮翠閣

借景:引遠景,以設觀賞點,擴展視野,豐富景區;頤和園借景玉泉山

觀賞路線:園小則一,園大則復,以求變化;切忌一覽無余,景宜曲徑通幽。

殘粒園的觀賞路線‘’江蘇無錫寄暢園平面圖入口⑵.理水:

有池,有溪,池有主次,溪有干支,曲折深邃;水面以廊,橋、分隔,須隔而不斷,水面大則多設“水口”,形成灣,望之深遠;要活水,有進有出;不涸不澇,以利排水。水口

池岸要自然,不宜太高,如憑欄觀井;尺度適宜,以襯托水面遼闊,石岸曲折自然,土岸進、退質樸。

“橋要危”,或拱或折,宜多變化,橋欄宜低;可以蹬步代橋。

疊石造山,為古典園林的重要手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以石造景,是重要目的。小園亦可是以山為主景。

可造土山、石山、土石山。土山大,小園不宜;石山小巧,造價昂貴;亦可土石并用,土多則山大;石多則峻峭;土石山的石,應用于周邊或峭壁、路邊等處;用石控制山形。

疊石假山,亦可峰巒回抱,洞壑幽深,峭壁,危崖,山高林密,山水相依,景宜無穹。

獨石、亦可為峰,湖石為古之手法,切忌仿生,俗不可耐。

⑷.建筑、組院:

建筑在園林占重要位置,為西方園林與現代園林所少見。

建筑與山、池、花木構成園景,生活氣息與意境妙在其中,建筑種類極多,常見的有:

廳、堂、軒、館、樓、臺、閣、亭、榭、廊、舫等。

揚州個園主廳宜雨軒揚州個園宜雨軒內景南京瞻園靜妙堂內景蘇州拙政園遠香堂

建筑的位置,體形、體重,藝術處理,是連是隔,都隨著園景構圖與使用功能,體度環境,靈活處置;房屋之間,常有廊子串通。

這些建筑,輕巧淡雅,無一定制,一屋半室,隨宜則妙,裝修精致,色彩調和素雅,結構樸素,空間開敞、流暢,利用空門、空窗、漏窗、空廊,使內、外空間或幾個內部空間,都能交溶滲透,混然一體。

廳堂,為主要建筑,位置適中,景觀最佳,《園冶》中說:“凡園圃立基,定廳堂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

四面廳:四面回廊,作大片隔扇或長窗,無墻壁。

鴛鴦廳:廳內以屏風,罩、隔扇分南北、前后兩部份,梁架、裝修、家具陳設各不相同,故名鴛鴦;可分用于冬,夏。如林泉耆(qi)碩之館。

荷花廳:多在池邊,前有平臺,以觀水景;榭、舫:臨水建筑,舫為船形,前、中、后三段,若不臨水,稱為“船廳”。

拙政園香洲南京煦園不系舟蘇州藕園水榭蘇州飴園藕香榭蘇州飴園畫舫齋江蘇吳江退思園船廳廣東番禺余蔭山房八角形水榭

樓、閣設于廳堂之后,立于半山半水之間,多為二層,樓有山墻,向園一側開窗;閣則四面開長窗,比樓輕快,梯在室內,或自假山而上。

揚州個園抱山樓蘇州滄浪亭見山樓蘇州藕園雙照樓蘇州拙政園倒影樓蘇州拙政園卅六鴛鴦館留園曲溪樓

亭:休憩眺望之處,也是園景的點綴;峰頂、林中、水際、堂側皆可置亭;其形式則方、矩、扇、園、三、五、六、八面形皆可;重檐單檐,攢尖,卷棚,歇山都用;半亭也佳。

揚州平山堂西園六角亭揚州平山堂西園井亭

廊:導游線,或襯景;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復廊,爬山廊,水廊、回廊,檐廊,橋廊,空廊。廊可劃分景區,亦可聯系景區;廊道宜曲折多變,切忌呆長。

山東濰坊十笏園池西游廊南京瞻園曲廊無錫寄暢園亭廊蘇州拙政園小飛虹廊橋蘇州飴園復廊

墻:作園的分隔,或景的分隔,園內不用高墻,矮墻,平、曲、波、梯級,白粉墻,磨磚墻,版筑墻,亂石墻,棘籬;墻上有門,和漏窗,形式尤多。

長墻呆板,大墻生硬,宜用石筍、獨峰、花木、壁泉之類,襯墻點綴,則生動有趣。

上海豫園水花墻揚州小盤谷云墻與空窗江蘇泰州喬園花墻漏窗無錫寄暢面八音澗山谷石徑錦磚可鋪地鋪路

⑸.花木、禽獸

花、木隨處可用,春觀花,夏成蔭,秋見果,“桃紅、柳緣,”指春;古園林中花木生態自然、生動,很少有作成幾何形體或漏成動物形象的的。

松,竹、梅、蕉常用,多為單株,很少大片種植;

古木可貴,樹高則園高,景厚,空間感強;全是幼樹小樹,則園景索然無味。

花臺,盆景;水中荷亦用盒、桶束其根系,不使全復水面;

禽鳥宜文,八哥,黃鸝,鶴、雉之類,鳴禽類及觀賞動物可喂養;

獸亦宜飼兔、鹿之類草食動物;熊、虎、狐、蛇不用。

江南私園典例

倒影樓與誰同坐軒宜兩亭見山樓四面荷風亭香洲玉蘭堂倚玉軒遠香堂小飛虹松風亭小滄浪腰門雪香云蔚亭北山亭綠漪亭梧竹幽居繡綺亭海棠春塢玲瓏館嘉寶亭聽雨軒園門園門遠香堂小飛虹香洲四面荷風亭見山樓宜兩亭與誰同坐軒倒影樓1)拙政園2)留園

原名寒碧山莊,在閶門外,占地約30畝;園內主廳涵碧山房,北有臨池平臺,南辟庭院;向北經西樓,至東側的五峰仙館,楠木建造,內部裝修陳設華麗,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廳堂;廳南院矗立著由十二峰石為主疊筑的假山,摹擬廬山五老峰之勢;因而得名。五峰仙館(又名楠木廳)庭院前頭十二石,摹擬廬山五老峰五峰仙館

東區東部的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