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對一個人的身心發展、工作潛力發展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著主線的決定作用的是(A)P3A.素質B.品德C.體質D.行為13.測評主體采用科學的方法,收集被測評者在重要活動領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學的方法針對某一素質測評指標體系作出量值或價值的判斷過程,或者直接從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發與推斷某些素質特性的過程被稱為()P6A.工作分析B.績效管理C.素質測評D.工作評價37.標志著勝任力理論和方法向實踐過程的轉移和滲透的專著是麥克利蘭在1976年出版的()P30A.《職位勝任力測評指導》B.《職位勝任力測評》C.《測量勝任力而不是智力》D.《勝任的經理人:有效績效模型》57.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面試過程必須是()P53A.結構化的面試過程B.非結構化的面試過程C.開放式的面試過程D.封閉式的面試過程69.人員素質測評標準體系分為效標參照性標準體系和常模參照性指標體系。其中,與測評客體自身無關的標準體系是()P67A.效標參照性標準體系B.常模參照性指標體系C.A與B均是D.A與B均不是86.人員素質測評組織實行過程中的前期準備階段的重要活動涉及()P95A.廣泛進行宣傳動員、組織專家評委、編制試題、擬定測評日程安排B.測評指導、實行測評、測評實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測評具體實行階段C.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測評結果、測評結果的報告測評結果整理分析階段D.用于人才的培養選拔、用于中層管理崗位的重新配置、用于中層管理人員素質檔案的建立結果組織運用階段96.1869——192023,心理測驗處在()P116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116.心理測驗中的投射技術的首要特點是()P128A.非結構性B.開放性C.自由性D.隱蔽性125.一般能力測驗,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P134A.想象力測驗B.執行力測驗C.智力測驗D.影響力測驗121.在這種投射中,一般規定被測者對投射進行挑選、歸類或排列。例如,給被測評者一些玩具,讓他自由排列、歸類,然后從所作的行為中獲取品德測評信息。這種投射技術屬于()P130A.聯想投射B.構造投射C.完畢投射D.選擇排列投射146.面試的基礎是面對面進行()P154A.文字書寫B.工具操作C.動作演示D.口頭信息溝通165.評價中心是通過多種()測評形式觀測被試者特定行為的方法P176A.心理測驗B.面試C.投射技術D.情景模擬172.小組討論中典型的形式是無角色小組討論,它的使用頻率為()P179A.57%B.58%C.59%D.60%197.先分項測評,最后根據各測評指標的具體測評與選拔結果,報告一個總分數、總等級。其優點是總體上具有可比性,缺陷是看不出具體優缺陷的報告形式是()P207A.分項報告B.綜合報告C.分數報告D.等級報告.12.我們進行素質測評活動的重點應放在對()素質的測評上。P5A.知識B.品德C.技能D.才干1.人員素質測評的基本對象是()P2A.素質B.品德C.體質D.行為16.人員素質測評是指對()以上具有正常勞動能力個體的素質的測評。P8A.15歲B.16歲C.17歲D.18歲25.以人事合理配置為目的的素質測評活動是指()P13A.選拔性素質測評B.配置性素質測評C.開發性素質測評D.診斷性素質測評35.促使現代勝任力研究運動興起的一個關鍵起源因素應當追溯到()P29A.亞伯拉罕.林肯政府16B.富蘭克林.羅斯福政府321933~1945C.伍德羅.威爾遜政府28D.西奧多.羅斯福政府261901~190839.1973年,麥克里蘭發表了里程碑式的《測量勝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標志著()P30A.勝任力模型開始登上歷史舞臺B.勝任力體系的正式確立C.勝任力概念被帶入戰略層次D.個人勝任力在人才管理中起著關鍵作用58.人員素質測評標準體系的設計分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兩個方面。其中,橫向結構是基礎,涉及()A.測評目的、測評內容B.結構要素、行為環境要素、工作績效要素P62C.測評目的、測評項目D.測評項目、測評指標68.用許多字詞規定各個標度的范圍與級別差異,這是測評標度的()P66A.數量式標度B.綜合式標度C.定義式標度D.量詞式標度83.公司等組織中實行人員素質測評活動的一般流程,先后順序排列對的的是()P92A擬定目的制定計劃構建體系組織測評分析結果B擬定目的構建計劃組織測評制定計劃分析結果C擬定目的制定計劃組織測評分析結果構建體系D擬定目的構建體系制定計劃組織測評分析結果2.個體行為的基礎與主線要素是()P2A.素質B.品德C.體質D.行為22.選拔性測評操作與運用的基本原則是公平性、公正性、差異性、準確性與可比性。例如,規定整個素質測評過程對于每個被測評者來說,有利性平等,不是對某些人特別有利而對其別人不理。是()原則的體現。A.公正性B.差異性P12C.準確性D.公平性A.常模B.效標C.價值觀D.態度44.無論是從潛在的個人特性還是從行為解說勝任力勝任力都是以(校標)為參照的。P3659.所謂標志,是指測評標準體系的內在規定性,經常表現為各種素質規范化行為特性或表征的描述與規定。標志的形式多種多樣,從它揭示的內涵來看,有客觀形式、主觀評價、半客觀半主觀三種。例如,打字的數量、時間、來回取活的次數、耗氧量等均屬于()P65A.客觀標志B.主觀標志C.半客觀半主觀標志D.非客觀非主觀78.制定測評流程要考慮多種因素,結合組織實際合理安排,按照()的順序進行,盡量不影響組織工作的正常開展。A.先易后難、先測后評B.先難后易、先測后評C.先易后難、先評后測D.先難后易、先評后測104.在這一時期,心理測驗的形式由個體擴展為團隊、測驗的客體由兒童擴展為成人、測驗的功用由研究走向社會服務。這一時期是()P116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129.瑞文標準推理測驗,是一種()測驗P137A.結構化測驗B.文字測驗C.品德測驗D.非文字測驗142.在發明力測評的三個測驗方法中,用于測量發散思維的是()P146A.托蘭斯發明性思維測驗B.威廉斯發明力測驗系統C.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測驗D.以上都不對的168.評價中心測評中主試人員觀測評估考生的()P177A.口頭語言B.體態語言C.文書能力D.行為185.根據被測者總體的一般水平而給出的相對分數是()P202A.常模參照性分數B.原始分數C.標準分數D.導出分數194.根據南京大學專家楊東濤等的問卷調查顯示,各單位使用素質測評最多的領域是()P214A.人員選拔B.人員晉升C.內部調配D.員工招錄4.素質的第一個特性是它的()P3A.穩定性B.可塑性C.內在性D.基礎性8.人的素質是由道德素質、智能素質和個能素質有機結合而構成的獨一無二的統一體,它顯示出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和諧發展,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這體現素質的哪方面特性?P4A.基礎性B.表出性C.差異性D.綜合性29.以鑒定與驗證某種素質是否具有或者具有限度大小為目的的素質測評是()P17A.選拔性素質測評B.配置性素質測評C.診斷性素質測評D.考核性素質測評42.20世紀90年代以后,勝任力概念被()帶入戰略層次,組織勝任力成為戰略管理的新熱點A.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B.羅伯特.斯坦伯格C.霍恩比和托馬斯D.戴維.麥克里蘭62.所謂標度,即對標準的外在形式劃分,經常表現為對素質行為特性或表現的范圍、強度和頻率的規d定。從目前現實中的考評指標分析來看,考評指標的標度大體有五種,其中不涉及的是()P66A.量詞式B.等級式C.數量式D.評估式70.與測評客體直接相關的人員素質測評標準是()P67A.效標參照性標準體系B.常模參照性指標體系C.A與B均是D.A與B均不是8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人員素質測評實行活動的重要環節的是()P94A.統一思想結識B.成立工作領導小組C.編制試題D.選擇測評人員91.重要測評應試人員組織計劃協調能力、合作與溝通能力、變革創新與管理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舉止儀表、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的測評試題種類是()P100A.機考試題B.筆試試題C.面試試題D.情景模擬題107.將心理測驗劃分為認知測驗與人格測驗所依據的標準是()P118A.測驗的具體對象B.測驗的目的C.測驗的材料特點D.測驗的質量規定138.重要用來測量手指的靈活性以及手指、手和手臂的大幅度動作技巧的操作能力測驗是()P141A.珀杜插板B.克勞福德靈活性測驗C.奧康納測驗D.工具使用測驗152.面試中主試人員與被試人員溝通的基礎是()P161A.傾聽B.觀測C.提問D.評價167.評價中心的測評內容重要是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與潛能,這體現評價中線以()為重要目的。P177A.鑒定B.診斷C.預測D.調研184.人員素質測評活動的最終產品是()P201A.人員素質測評報告B.人員素質測評指標C.認知測驗D.能力測驗193.將各指標得分直接相乘的數據綜合方法是()P209A.累加法B.平均綜合法C.加權綜合法D.連乘法5.素質不是個體在某一時間的偶爾顯現,而是個體經常性和一貫性的行為和特點,這就是素質的()P3A.基礎性B.穩定性C.表出性D.差異性19.將人員素質測評劃分為,選拔性測評、診斷性測評、配置性測評、鑒定性測評與開發性測評是根據()進行的劃分。P11A.測評技術與手段B.測評目的與用途C.測評范圍D.測評標準27.以開發素質潛能與組織人力資源為目的的測評是()P14A.選拔性素質測評B.配置性素質測評C.開發性素質測評D.診斷性素質測評43.對麥克里蘭長期來研究成果和應用情況作了較系統的說明的專著是()P31A.《職位勝任力測評指導》B.《職位勝任力測評》C.《測量勝任力而不是智力》D.《工作勝任力》斯班瑟63.為每一個測評要素確立關鍵性的描述特性,規定具有可辨別、易操作的特性,這是素質測評標準體系的()A.測評要素B.測評標度C.測評標志D.測評指標73.對不同的測評指標給予不同的權數值,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測評指標的得分可以進行縱向比較,這指的是加權的()P71A.橫向加權B.縱向加權C.綜合加權D.相對權數87.內容涉及心理能力素質和知識結構的測試題型為()P97A.機考試題B.筆試試題C.面試試題D.情景模擬題105.在心理測驗的發展歷程中,興起了職業性向與職業技能測驗的新高潮是在()P117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123.在這種投射中,一般是設計出各種假定的令人欲求得不到滿足的場面,然后規定被測者進入其中扮演角色,幫助身處逆境的圖中人作出反映,從中獲得品德測評的信息。這種投射技術屬于()P130A.聯想投射B.表演投射C.選擇排列投射D.逆境對話投射134.下列智力測驗中,被用于個體智力測驗的是()P134A.瑞文標準推理測驗B.美國陸軍甲種測試C.韋克斯勒智力量表D.一般文書能力測評147.在各種測評方式中,()中的信息溝通通道最多P154A.筆試B.面試C.機試D.情景模擬162.評價中心作為人員素質測評的新方法,起源于德國心理學家1929年建立的一套評價程序,在當時它的合用對象是()P175A.公司管理者B.公司普通職工C.軍官D.一般人群180.發展中心就是運用評價中心的技術用以辨認個體優勢和局限性,以便診斷發展需要,提高工作績效,促進職業生涯發展,幫助組織獲得成功。此定義是由()提出P182A.布恩B.羅杰C.邁克D.史蒂芬195.在員工績效考核和擬定薪酬獎懲中運用最多的測評技術是()P214A.面試B.筆試C.心理素質測評D.評價中心6.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的是素質的哪方面特性?P4A.表出性B.綜合性C.可分解性D.層次性14.測評主體采用科學的方法,收集被測評者在重要活動領域中的表征信息,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概括為()P7A.測B.評C.選D.觀21.許多待遇優厚、工作舒適的職位,經常有眾多的求職者申請。盡管我們采用一定的形式刪除了許多不合格的求職者,但最后仍然存在許多可供我們選擇的合格者,此時需要我們實行的是()素質測評。P11A.選拔性素質測評B.配置性素質測評C.開發性素質測評D.診斷性素質測評48.勝任力結構模型中的冰山模型,共有()層次的勝任力。P40A.四種B.五種C.六種D.七種74.給每個指標分派不同的等級分數,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測評客體在同一測評指標上的得分可以比較,這指的是加權的()P71A.橫向加權B.縱向加權C.絕對加權D.綜合加權95.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的創辦人是德國心理學家()P115A.馮特B.比奈C.西蒙D.瑞文120.在這種投射中被測者看過或聽過有關的試題后,立即要他們編造或發明一些東西,如故事、詩歌、論文、圖畫等,這種投射屬于()P129A.聯想投射B.構造投射C.完畢投射D.選擇排列投射150.英、法、日等發達國家的公務員錄用中均有面試。其中以()最為重視。P158A.美國B.英國C.中國D.日本177.在評價中心中,主試人觀測被試者對文獻的解決是否有輕重緩急之分,是有條不紊地解決并適本地請示上級或授權下屬,還是拘泥于細節、雜亂無章地解決。是評價中心中的()活動P179A.公文解決B.無領導小組討論C.角色扮演D.管理游戲196.按重要測評指標逐項測評并直接報告,不再作進一步的綜合。其特點是全面具體,但缺少總體可比性,只能作出單項比較的報告形式是()P207A.分項報告B.綜合報告C.分數報告D.等級報告9.個體的體質、體力和精力的總和被稱為()P5A.品德素質B.文化素質C.心理健康素質D.身體素質11.個體發展與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P5A.體力B.體質C.精力D.心理素質18.飛行員的選拔與錄用重要屬于()測評。P10A.效標參照性測評B.常模參照性測評C.無目的測評D.平常測評24.保證人們對素質測評選拔結果信任的前提是()原則的貫徹執行。P12A.公正性B.公平性C.差異性D.準確性31.素質測評評估功能的正向發揮,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一方面表現為()P19A.激勵與強化的作用B.導向作用C.促進與形成作用D.選拔作用33.素質測評的預測功能的正向發揮,表現為()P21A.激勵與強化的作用B.導向作用C.促進與形成作用D.選拔作用41.理查德.鮑伊茲于1982年,出版了《勝任的經理人:有效績效模型》一書,該著作報告了美國管理協會資助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標志著勝任力研究新階段的到來,即()A.標志著勝任力模型的正式確立B.人們對勝任力的研究日益進一步C.勝任力概念被帶入戰略層次D.勝任力模型開始登上歷史舞臺46.將勝任力分為工作知識、能力、政治愛好、情緒智力、盡責性、工作意識和工作經歷等,是從()角度來講的。P39A.可觀測性、潛在性B.構成要素的微觀角度C.研究對象的工作崗位層次D.個體在工作中不同的職位50.將勝任力劃分為三個層次:核心層(動機和個性特質);中間層(自我概念、社會角色、態度、價值觀);最外層(知識和技能)的勝任力模型是()P41A.冰山模型B.洋蔥模型C.金字塔模型D.有效績效模型52.勝任力模型中的金字塔模型的底部結構為()P43A.行為B.技能C.知識D.態度和人格54.構建勝任力結構模型收集數據的重要方法中,行為事件訪談法是由()開發。P47A.德魯克B.麥克里蘭C.理查德.鮑伊茲D.塞尼.M.斯潘塞56.在管理實踐中,開發組織的核心勝任力時,通常采用()P49A.問卷調查法B.工作日記法C.職業分析方法D.關鍵成功因素法61.能力測驗分數、抽樣調查的數據、實驗中擬定的工作平均時間等標志屬于()P65A.客觀標志B.主觀標志C.半客觀半主觀標志D.非客觀非主觀66.用一些等級順序明確的字詞、字母或數字揭示測評標志狀態、水平變化的刻度形式,如“優”“良”“中”“差”、“A”“B”“C”“D”,這反映了測評標度的()P66A.量詞式標度B.數量式標度C.等級式標度D.定義式標度72.所謂權重即測評指標在測評體系中的重要性或測評指標在總分中所占的比重。其數量表述為()P71A.權數B.絕對權值C.平均值D.相對權值77.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數檢查了總問卷的信度及各因素分問卷的信度,根據心理測量學規定,信度分數達成()以上即可接受。P79A.0.70B.0.71C.0.72D.0.7381.確立對的的()事關測評活動成敗的關鍵P92A.測評標準體系B.測評計劃C.測評對象D.測評目的122.在這種投射中,一般規定被測者補充完畢試題中殘缺的部分。這種投射技術屬于()P129A.聯想投射B.構造投射C.完畢投射D.選擇排列投射128.瑞文標準推理測驗英文簡稱為()P137A.主題統覺測驗B.加利福尼亞心理調查表C.羅夏克墨跡測驗A.TATB.CPIC.RITD.SPM136.重要測量眼和手的配合準確性,合用于測試電器和電子產品裝配工的能力傾向的操作能力測驗是()P141A.珀杜插板B.克勞福德靈活性測驗C.奧康納測驗D.工具使用測驗140.機械能力測評中的機件配合測驗的測驗方法是()P143A.貝內特手工具機靈測驗和克勞福小零件機靈測驗工具使用測驗B.明尼蘇達操作速度測驗和空間關系測驗形板置放測驗C.明尼蘇達集合測驗和施坦貴斯機械性能測驗D.貝內特機械理解測驗AA式和貝內特——弗拉耶機械理解測驗W1式機械理解測驗144.對某方面知識的再現沒有任何歪曲、漏掉和附會這是從()方面對學習能力記憶的測評P146A.記憶廣度B.記憶的準確性C.記憶的持久性D.記憶范圍149.為面試提供了更充足的心理學依據的學說是()P156A.動作分解說B.精神分析說C.動機學說D.心態理論154.重要收集關于應聘者核心勝任力的信息,約占面試過程的80%的階段是()P168A.關系建立階段B.導入階段C.核心階段D.確認階段157.在面試過程中的核心階段,例如,“主考官:你問當你與用人部門的主管對某一職位的用人規定有不批準見時,你是如何解決的?”這是一個()P168A.開放性問題B.封閉性問題C.行為性問題D.探索性問題160.面試過程一般分為五個階段,以下選項中,面試各階段先后順序對的的是()P167A.導入階段、關系建立階段、確認階段、核心階段、結束階段B.關系建立階段、導入階段、核心階段、確認階段、結束階段C.核心階段、確認階段、關系建立階段、導入階段、結束階段D.確認階段、關系建立階段、導入階段、核心階段、結束階段164.評價中心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P176A.情景模擬性B.可測量性C.綜合性D.科學性170.公文解決的使用頻率高達()P178A.80%B.81%C.82%D.83%174.在公文解決這一測評方法中,一般規定被測評者在一定期間內解決信函、電話記錄等一些文獻。這里的一定期間指的是()P179A.1小時之內B.2——3小時C.3——5小時D.5——8小時176.評價中心最為復雜的一種測驗形式是()P180A.公文解決B.無領導小組討論C.角色扮演D.管理游戲182.所設計的情景在環境布置、氣氛渲染與評價規定等方面都必須與實際相仿,這是設計評價中心的()P185A.相似性B.典型性C.逼真性D.主題突出187.最常見的一種標準分數是()P202A.名次B.百分位數C.Z分數D.T分數7.每個人的行為方式、行為產品、與工作績效都各不相同。有人活潑好動,有人沉靜安詳。這體現素質哪方面的特性?P4A.基礎性B.表出性C.差異性D.綜合性10.一切素質發展與事業成功的生理基礎是()P5A.品德素質B.文化素質C.心理健康素質D.身體素質15.采用科學的方法針對某一素質測評指標體系作出量值與價值判斷,或者直接從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發與推斷某些素質特性的過程。這一部分工作可以概括為()P7A.測B.評C.選D.觀17.按照測評標準劃分,人員素質測評可分為常模參照性測評與效標參照性測評等等,下列內容中屬于常模參照性測評的是()P10A.飛行員的選拔與錄用B.安保人員的選拔與錄用C.晉升測評D.公交駕駛員的測評20.選拔性素質測評是一種以()為目的的素質測評。P11A.人事合理配置B.開發素質潛能與組織人力資源C.鑒定與驗證某種素質是否具有D.選拔優秀人員23.規定整個素質測評過程對于每個被測評者來說,規定都是一致的。不是對某些人特別嚴格而對另一些人卻隨便。這是()原則的體現。該原則是保證選拔結果有效的前提。P12A.公正性B.公平性C.差異性D.準確性26.配置性測評與其他類型的素質測評相比,具有針對性、客觀性、嚴格性、準備性等特點。其中,配置性測評的客觀性體現在()上。P14A.測評的標準B.測評活動的組織與實行C.勞動人事管理過程的開端性D.測評的目的28.開發性素質測評,也可以稱為,重要是為人力資源開發提供科學與可行性依據。P15A.選拔性素質測評B.配置性素質測評C.診斷性素質測評D.勘探性素質測評30.人員素質測評活動中,最為顯著和直接的功能就是()P19A.評估功能B.診斷功能C.反饋功能D.預測功能32.素質測評的診斷反饋功能的正向發揮,一方面表現出()P21A.激勵與強化的作用B.導向作用C.征詢的作用D.選拔作用34.下列人員素質測評運用原則中不對的的一項是()P23~P25A.全面測評與擇優開發B.分項診斷與綜合開發C.自我測評與別人激勵D.互相比較與職業發展36.1973年,麥克里蘭和他的助手戴雷聯合發表了研究論文——《評估用于測量優秀海外文化事務官員的必備素質的新方法》,該文章的發表標志著()P30A.勝任力的行為事件訪談法的誕生B.勝任力體系的正式確立C.勝任力研究開始大規模走向實踐D.勝任力模型開始登上歷史舞臺38.1973年,哈弗大學的()專家提出了“勝任力”的概念P30A.戴維.麥克里蘭B.克萊姆C.羅伯特.懷特D.杰森.斯坦森40.于1982年,出版的《勝任的經理人:有效績效模型》一書,該著作報告了美國管理協會資助的研究成果。該書的作者為()P32A.羅伯特.懷特B.戴維.麥克里蘭C.理查德.鮑伊茲D.德魯克45.()是指在特定工作崗位、組織環境和文化氛圍中高績效者所具有的可以測量與開發的個體特性。P36A.常模B.效標C.勝任力D.執行力47.根據可觀測性、潛在性等特性,將勝任力分為()P39A.工作勝任力、崗位勝任力、職務勝任力B.硬性勝任力、軟性勝任力C.通用勝任力、可遷移勝任力、專業勝任力D.最外層勝任力、中間層勝任力、核心層勝任力49.勝任力結構模型中,冰山模型的勝任力構成順序由上到下對的的是()P40A.知識、技能、動機、特質、自我概念B.技能、知識、動機、自我概念、特質C.技能、知識、自我概念、特質、動機D.動機、特質、自我概念、知識、技能51.勝任力的梯形模型把勝任力按照梯形分為四個層次,其中第三層是()P42A.行為層B.知識——技能——態度層C.思考方式——思維定式層D.自我意識——內驅力——社會動機層53.構建勝任力結構模型收集數據的重要方法中,界定工作內容和辨認需要的勝任力的基本方法是()P46A.文獻查閱法B.焦點訪談法C.行為事件訪談法D.工作日記法55.構建勝任力結構模型收集數據的重要方法中,揭示了“冰山”模型中的深層次勝任力的方法是()P48A.文獻查閱法B.焦點訪談法C.行為事件訪談法D.職業分析方法60.工作難度、重要性、喜歡限度等標志屬于()P65A.客觀標志B.主觀標志C.半客觀半主觀標志D.非客觀非主觀64.用來描述測評要素或要素標志的限度差異與狀態水平的順序和度量的,是素質測評標準體系的()A.測評標志B.測評要素C.測評指標D.測評標度65.用一些帶有限度差異的形容詞、副詞、名詞等修飾詞組刻畫與揭示有關測評標志狀態、水平變化與分布,例如“多”“較多”“一般”“較少”“少”等,這指的是測評標度的()P66A.等級式標度B.量詞式標度C.數量式標度D.綜合式標度67.以分數來揭示測評標志水平變化的一種刻度指的是()P66A.等級式標度B.數量式標度C.量詞式標度D.綜合式標度71.我們根據人員素質測評的客體和目的擬定了測評內容之后,需要將測評的內容標準化,把它們變成可操作的測評項目。工作分析是測評內容標準化的重要手段。把工作分析法運用于工作內容的結構分析,把每個職位工作的活動按內容歸類,擬定出幾個重要方面,并由此決定素質測評的項目。是工作分析的什么方法?P68A.工作目的因素分析法B.工作內容因素分析法C.工作行為特性分析法D.工作過程因素分析法75.德爾斐法是一種常用的專家意見征詢法,它是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的某一機構提出的,這一機構是()A.蘭德公司B.斯特拉特福征詢公司P71C.布魯金斯學會D.哈弗研究所76.把專家的經驗結識和理性的分析結合起來,并且兩兩對比分析的直接比較法,使比較過程中的不擬定因素得到很大限度的減少是擬定權重常用的一種方法上述內容是指P71A.德爾菲法B.層次分析法C.多元分析法D.主觀經驗法79.()既是測評活動的起點,又是測評活動的歸宿。它決定著測評的方向。P92A.測評標準體系B.測評計劃C.測評對象D.測評目的80.開展測評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確立對的的()P92A.測評標準體系B.測評計劃C.測評對象D.測評目的82.()就是對某一測評活動所涉及諸方面的總體設計、部署與安排P92A.測評標準體系B.測評計劃C.測評對象D.測評目的85.在人員素質測評實行活動的重要環節中,是人員素質測評工作得以順利實行的保障的環節是()P94A.統一思想結識B.成立工作領導小組C.選擇測評人員D.培訓測評人員88.內容涉及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傾向的測試題型為()P97A.機考試題B.筆試試題C.面試試題D.情景模擬題89.重要以結構化試題為形式的測試題型為()P101A.機考試題B.筆試試題C.面試試題D.情景模擬題90.機考的重要形式為()P100A.人機對話B.書面答題C.結構化面試D.無領導小組討論92.重要了解應試人員領導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全局觀念、工作責任心和進取心等方面素質的測評試題種類是A.機考試題B.筆試試題P101C.面試試題D.情景模擬題93.通過情景模擬的小組討論來了解應試人員各方面的素質時,采用的重要形式是()P101A.結構化面試B.人機對話C.無領導小組討論D.書面答題94.心理測驗起源于()中個別差異研究的需要P115A.應專心理學B.管理心理學C.談判心理學D.實驗心理學97.1905——192023,心理測驗處在()P116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98.心理測驗的昌盛時期是指()P116A.1869——192023B.1905——192023C.1916——1940年D.1941——至今99.心理測驗的完善發展時期是指()P116A.1869——192023B.1905——192023C.1916——1940年D.1941——至今100.心理測驗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依附于實驗心理學與個別差異的研究而存在的時期是指()P116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101.心理測驗步入獨立發展的軌道,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比奈——西蒙智力測驗的時期是指()P116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102.心理測驗中的智力測驗在廣度與深度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相繼出現了一般能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人格測驗的時期是指()P116A.萌芽時期B.成熟時期C.昌盛時期D.完善發展時期103.心理測驗是對行為樣組的客觀的和標準化的測量。這一定義的規定者是()P116A.比奈B.阿納斯塔西C.西蒙D.里克特106.心理測驗是對()的測量P117A.心理B.體質C.智力D.行為108.心理測驗應用最為重要與困難的領域是()P119A.成就測驗B.智力測驗C.速度測驗D.品德測驗109.認知心理測驗的測評內容是()P118A.愛好愛好B.情商C.認知行為D.智力110.品德測評中的“事實報告計算機測評法”的英文縮寫為()P120A.FCRB.FRCC.RFCD.CFR111.所謂OSL品德測評法,是一種以()為目的的行為測評法。P123A.品德素質培養B.品德素質鑒定C.品德素質開發D.品德素質塑造112.OSL品德測評法中,O表達的中文意思為()P123A.做到B.稍差C.較差D.極差113.在OSL品德測評法中,特別強調突出()P123A.上級測評B.下級測評C.客戶測評D.自我測評114.在OSL品德測評法中,()原理發揮重要作用P124A.暈輪效應B.鱷魚效應C.蝴蝶效應D.象牙筷子效應115.那些把真正的測評目的加以隱蔽的間接測評技術被稱為()P128A.廣義的投射技術B.狹義的投射技術C.上述兩項都對的D.上述兩項都錯誤117.投射技術根據其刺激的內容與形式可以分為()P129A.聯想投射、構造投射、完畢投射B.選擇排列投射、表演投射C.圖形投射、語言投射、動作投射D.別人動機態度描述投射、逆境對話投射118.出現最早、用得最多的一種投射技術是()P129A.主題統覺圖投射B.句子完畢投射C.詞語聯想投射D.墨跡投射119.在這種投射中規定被測者看過“試題”或接受刺激后,說出他的第一感想,即一方面引起的聯想。這種投射屬于()P129A.聯想投射B.構造投射C.完畢投射D.選擇排列投射124.認知學派認為個體的品德是由品德中的認知因素決定的,因而他們主張從品德現象的認知方面測評品德水平。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測驗是()P131A.哈梅誠實測驗B.雷斯特測驗C.威金特測驗D.生理學測評126.認為“智力是個人有目的地行為、理智地思考以及有效地應付環境的整體或綜合的能力”,是美國的心理學家()P135A.西蒙B.里克特C.韋克斯勒D.斯皮爾曼127.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應用最為廣泛的智力測驗是()P134A.比奈——西蒙量表B.瑞文標準推理測驗C.韋克斯勒智力量表D.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30.較早將韋克斯勒智力測驗引入我國,加以研究改造,進行本土化,并成功實行的學者是()P136A.龔耀先B.蕭孝榮C.嘯鳴政D.孫鐵利131.瑞文標準推理測驗的編制在依據的理論是()智力二因素論P137A.斯皮爾曼B.麥克里蘭C.德魯克D.雷斯特132.人們認為瑞文測驗是測量()因素的有效工具P137A.SB.GC.上述兩項都對的D.上述兩項都不對的133.到目前為止,我國公司在人員選拔和招聘時所用能力(智力)測驗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智力測驗是()P138A.韋克斯勒智力量表B.美國陸軍甲種測試C.瑞文標準推理測驗D.威金特傾斜知覺獨立測驗135.測驗內容重要涉及文書速度和準確性、言語流暢性和數字能力的測評是()P139A.珀杜測驗B.克勞福德靈活性測驗C.奧康納測驗D.一般文書能力測評137.奧康納測驗重要用于測量()P141A.手指以及手和手臂的技巧B.眼和手的配合性C.手臂和腿部的配合性D.手指的靈活性139.著名的貝內特手工具機靈測驗和克勞福小零件機靈測驗是屬于機械能力測評中的()P141A.形板置放測驗B.機件配合測驗C.工具使用測驗D.機械理解測驗141.機械理解測驗中合用于男性被試者的機械理解測驗的是()P144A.AA式B.CC式C.W1式D.W2式143.對于學習能力測評,可以有多種方式,其中最簡樸有效的是()P146A.面試B.情景測驗C.試用D.心理測驗145.公司招聘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也是爭議最多的一種方法()P154A.筆試B.機試C.情景模擬D.面試148.在所有測評方式中,()所獲得的信息量最多、運用率最高。P155A.筆試B.面試C.機試D.情景模擬151.面試中最受歡迎的問題是()P166A.建議性問題B.判斷性問題C.中性問題D.封閉性問題153.關系建立階段的目的是營造自然、輕松、和諧的氛圍,約占面試過程的()P167A.2%B.5%C.8%D.10%155.在面試過程中的關系建立階段,例如,“主考官:你是看到廣告還是朋友推薦來的?”這是一個()P167A.開放性問題B.封閉性問題C.行為性問題D.探索性問題156.在面試過程中的導入階段,例如,“主考官:請你介紹一下你的經歷,好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