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護師考試輔導:基礎護理學之舒適、休息、睡眠與活動_第1頁
初級護師考試輔導:基礎護理學之舒適、休息、睡眠與活動_第2頁
初級護師考試輔導:基礎護理學之舒適、休息、睡眠與活動_第3頁
初級護師考試輔導:基礎護理學之舒適、休息、睡眠與活動_第4頁
初級護師考試輔導:基礎護理學之舒適、休息、睡眠與活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舒適、休息、睡眠與活動.舒適.疼痛.休息與睡眠.活動舒適一、概念(一)舒適的概念舒適是指個體在其環境中保持平靜、安寧的精神狀態,是身心健康、沒有疼痛、沒有焦慮、輕松自在的感覺,是自我滿足的主觀感覺。最高水平的舒適是一種健康狀態,表現為無憂、無慮、無痛苦,心理滿足,精力充沛,身體安逸,感到安全和放松。影響舒適的因素是:身體、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這四種因素相互關聯,互為因果,其中某一因素出現障礙,都會引起不舒適。(二)不舒適的概念不舒適是指個體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周圍環境有不良刺激,對生活不滿,身心負荷過重的一種感覺。當病人基本的生理需要得不到全部滿足,身體出現不適或感到疼痛,周圍環境改變或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對舒適的感覺程度會逐漸下降,則會出現不舒適。不舒適的表現是煩躁不安、精神緊張、萎靡不振、睡眠不佳、消極失望、疲乏無力,難以堅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疼痛會給病人帶來嚴重的不舒適。二、影響舒適的因素(一)身體方面.疾病引起的癥狀如發熱、咳嗽、惡心、呼吸困難、各種疼痛等。.體位和姿勢不當使肌肉和關節過度疲勞等。.活動受限如不能隨意翻身使局部過度受壓,使用石膏、夾板、約束帶限制活動等。.個人清潔衛生病重時活動受限不能自理洗頭、洗澡等清潔工作。(二)心理方面.焦慮與恐懼如對疾病的預后產生的恐懼,必須依賴別人照顧或對疾病帶來的經濟困難而感到焦慮。.自尊受損被醫護人員及家人忽視,受到冷落,造成不被重視不被尊重的感覺,或自尊心受到傷害等。.面對壓力生病后工作不能按時完成,甚至有的還要失去現有的工作;對治療和手術擔心,對治療和痊愈缺乏信心等。(三)社會方面.角色適應不良出現角色行為沖突、角色行為紊亂。.缺乏支持系統缺少關心和幫助,被親朋、好友忽視,缺少經濟支持等。(四)環境方面.陌生的環境新入院病人對病房環境陌生,缺乏安全感,產生緊張與焦慮。.物理環境溫度、濕度、光線不適宜;通風不良、噪音等都會給病人帶來不適合干擾。三、促進病人舒適的護理措施(一)預防為主.保持身體良好的清潔衛生。.采取適合自己病情的舒適臥位。.建立良好的休養環境。.關心和尊敬病人,使其減少焦慮、恐懼和不安。.促進病人角色適應,創造條件,使病人能夠安心治療、休養。.加強心理支持,親朋好友多一些關心和支持,護士多一些親切的語言、尊敬和關心等。(二)加強觀察,去除誘因.觀察病人非語言行為通過對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姿勢、體位、活動能力、食欲等行為觀察,預知病人不舒適程度。.觀察引起不舒適的癥狀通過對疼痛、尿潴留、咳嗽、出汗等癥狀的觀察,發現和去除誘發因素,減輕不舒適程度。(三)加強護士與病人合作與信任護士與病人、家屬之間建立互相合作與信任的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基礎。護士盡量采取不作評論的傾聽方式,使病人能夠述說內心的苦悶,宣泄壓抑。通過護士和病人有效的溝通、積極合作,調節病人的情緒。(四)維持病人舒適體位.臥位性質及作用(1)根據臥位自主性分為3種臥位:1)主動臥位:病人根據自己習慣隨意采取的舒適體位。適用于輕癥病人。2)被動臥位:病人自己無能力變換體位,臥于他人安置的體位。適用昏迷、癱瘓、極度衰弱病人。3)被迫臥位:病人意識清楚,也有變換體位的能力,但為了減輕痛苦或治療需要而被迫采取的體位。如哮喘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常采取端坐位,膀胱鏡檢查采取截石位等。(2)根據臥位的平穩性分類:穩定性臥位:身體支撐面大,重心低,平穩,如平臥位。不穩定性臥位:身體支撐面小,重心較高,難以平穩,如身體姿勢不正確的側臥位、半坐臥位。.臥位要求:舒適臥位是指病人臥床時,身體各部處于輕松自在、合適的位置。(1)病人臥位姿勢應該符合人體力學要求,體重平均分布于身體各部分,降低各關節壓力,肢體維持正常功能位置,減少關節強直和肌肉攣縮。(2)經常變換體位,改變姿勢。重病人每2小時以內變換體位1次,并加強受壓部位的皮膚護理,防止出現壓瘡。.常見臥位(1)仰臥位1)去枕仰臥位①適用范圍: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去枕仰臥頭偏向一側,可防止嘔吐物流入氣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椎管內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防止顱內壓降低引起頭痛。②實施:協助病人去枕仰臥,頭偏向一側,兩臂置于身體兩側,枕頭橫放于床頭。2)中凹臥位:①適用范圍:休克病人,抬高頭胸部,有利于氣道通暢,改善缺氧癥狀;抬高下肢,有利于靜脈血回流,增加回心血量。②實施:抬高頭胸部約10°?20°,抬高下肢約20°?30°。3)屈膝仰臥位:用于導尿術、腹部檢查者。①適用范圍:腹部檢查時取屈膝仰臥位,可使腹肌放松,有利于檢查;導尿及會陰沖洗時,便于暴露部位。②實施:病人仰臥,頭下墊枕,兩臂置于身體兩側,兩腳平踏于床上,兩膝屈起并稍向外分開。(2)側臥位適用范圍:灌腸、肛門檢查及配合胃鏡檢查等;預防壓瘡。實施:病人側臥,兩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彎曲。在兩膝之間、胸腹部、背部可放置軟枕支撐病人,以穩定臥位。腳■術有呼依(3)半坐臥位1)適用范圍:①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采用半坐臥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同時也減輕內臟對心肺的壓力,使呼吸困難得到改善。②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利用重力作用將部分血液滯留在下肢和盆腔,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從而減輕肺部淤血和心臟負擔。③腹腔、盆腔手術后或有炎癥的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可以使滲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且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較強,吸收性能差,可以減少炎癥的擴散和毒物的吸收,從而既可減輕中毒反應,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膿腫。④腹部手術后的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可以減輕腹部切口縫合部位張力,緩解傷口疼痛,有利于愈合。⑤某些面及頸部手術后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可減少局部出血。⑥疾病恢復期體質衰弱病人采取半坐臥位,有利于逐漸向站立過渡。2)實施:①使用搖床時,用搖把搖起床頭支架30°?50°,再搖起膝下支架,防止身體下滑。床尾置一軟枕,以免病人足底觸及床欄。放平臥位時,先搖平膝下支架,再搖平床頭支架。②使用靠背架時,在床頭部墊下置于靠背架,抬高上半身;下肢屈曲,膝下墊用中單包裹的枕頭,中單的兩端系于床緣固定,以防止病人身體下滑。床尾置一軟枕,以免病人足底觸及床欄。放平臥位時,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頭部。(4)端坐位1)適用范圍:①支氣管哮喘發作時,病人極度呼吸困難,被迫采取端坐呼吸。②急性肺水腫、心包積液、陣發性呼吸困難的病人,被迫采取端坐位。2)實施:病人坐起,搖起床頭支架或床頭置于靠背架將床頭抬高70°?80°。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軟枕,病人身體前傾,可扶于桌上休息。不用跨床小桌時,需要搖起膝下支架,背部靠床休息。(5)俯臥位1)適用范圍:①脊椎手術后,腰、背、臀部檢查或有傷口,不能平臥或側臥的病人;②配合胰、膽管造影檢查;③能使腹腔容積增大,緩解胃腸脹氣引起的腹痛。2)實施:病人俯臥,頭偏向一側,兩臂屈曲置于頭的兩側,兩腿伸直,胸部、髖部,踝部各放一軟枕。?BHO(6)頭低腳高位1)適用范圍:①十二指腸引流,有利于膽汁排出;②肺部分泌物引流,有利于痰液咳出;③產婦胎膜早破時,可以減輕腹壓,降低羊水沖力,防止臍帶脫垂;④跟骨、脛骨結節、骨盆骨折牽引時,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2)實施:病人仰臥,枕頭橫立于床頭,以免碰傷頭部;床尾用支托物墊高15?30cm。此種體位容易引起不適,使用時間不宜過長。顱內壓增高病人禁用。(7)頭高腳低位1)適用范圍:①預防腦水腫,減輕顱內壓;②顱腦手術后;③頸椎骨折病人進行顱骨牽引時,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2)實施:病人仰臥,床頭用支托物墊高15?30cm或根據病情而定,另用枕頭橫立于床尾。(8)膝胸臥位1)適用范圍;①用于矯正子宮后傾或胎位不正;②促進產后子宮復原;③肛門、直腸及乙狀結腸的檢查和治療。2)實施:病人跪臥,兩小腿平放在床上并稍分開,兩大腿與床面垂直,胸部貼床面,腹部懸空,臀部抬起,頭偏向一側,兩臂屈肘,置于頭的兩側。(9)截石位1)適用范圍:①會陰與肛門部位檢查、治療或手術等;②產婦分娩時。2)實施:病人仰臥在檢查臺上,兩腿分開分別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齊檢查床邊緣,兩手置于身體兩側或胸部。注意遮擋病人,天冷注意保暖。?靠餐不依疼痛一、概念(一)概念臨床工作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征象與癥狀,是病人最為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適的最高表現形式。疼痛是個體在身體和心理的防御功能被破壞所致。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護理,則將對病人身體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的后果。(二)疼痛的共同特征(1)是一種身心不舒適的感覺。(2)提示個體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體性受到侵害。(3)是個體受到侵害的危險警告,常伴有生理、心理、行為和情緒反應。二、疼痛的原因(1)溫度刺激: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接觸體表后均可損傷組織,使受傷的組織釋放組胺等化學物質,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2)物理損傷:刀傷、挫傷、針刺傷、碰撞傷、肌肉受壓迫、組織受牽拉等,可以使局部組織受損傷,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3)化學損傷:強酸、強堿等化學物質所致,既能直接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又可以使被損傷組織細胞釋放化學物質,再次作用痛覺感受器,使疼痛加?。唬?)病理改變:疾病造成的局部血管腔堵塞,組織缺血、缺氧;平滑肌痙攣或過度收縮;空腔臟器過度擴張和局部炎癥等均可以引起疼痛;(5)心理因素:緊張、恐懼、憤怒等均可以引起局部血管過度收縮和擴張導致疼痛。三、影響疼痛的因素人體能感覺到的最小疼痛稱為疼痛閾。個體能忍受的疼痛強度和持續時間稱為疼痛耐受力。影響疼痛閾和疼痛耐受力的因素有以下幾點:.年齡年齡是影響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嬰幼兒對疼痛的敏感性不如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疼痛的敏感性逐漸增加,老年人對疼痛的敏感性逐漸下降。.經歷即個體以往對疼痛的經驗及個體對疼痛原因的理解和態度。疼痛的經驗是個體自身對刺激體驗所獲得的感受,并再從行動中表現出來,而個人對疼痛的態度直接影響其行為。.注意力個體對疼痛的注意力會影響到對疼痛的感覺程度。如在賽場上扭傷腳,但比賽未完成,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比賽上,疼痛可以減輕或消失。分散注意力如松弛療法、看電視、聽音樂等可以減輕疼痛。.情緒積極愉快的情緒可以減輕或否認疼痛,消極焦慮的情緒可以使疼痛加劇。.疲憊身體非常疲乏且睡眠不佳時,對疼痛的感覺增強,耐受力下降。.個體差異自尊心及自控力較強的病人常常能夠忍受疼痛;善于情感表達,耐受性較差的病人常主訴疼痛較多。.社會文化背景病人生活在不同社會文化環境下所受到的影響,可產生不同的態度、世界觀、價值觀,對疼痛的反應也不一樣。當病人生活在鼓勵堅強、忍耐,推崇勇敢的文化氛圍中,往往能夠忍受更多的疼痛。.病人的支持系統家屬的支持、幫助、保護、陪伴,可以減少病人的孤獨和恐懼,減輕疼痛。.治療和護理某些治療和護理工作,如各種注射等操作可能給病人帶來痛苦的感覺;病人出現的疼痛時得不到必要的鎮痛處理;對病人的疼痛評估方法不當使一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時處理。四、對疼痛病人的護理(一)評估疼痛情況.內容除病人的一般情況外,重點內容是:(1)疼痛部位:了解何部位疼痛,是否明確而固定,是否局限在某一部位,疼痛范圍有無擴大等。(2)疼痛時間:是間歇還是持續性疼痛,有無周期或規律性。6個月以內可緩解的疼痛為急性疼痛;持續6個月以上的疼痛為慢性疼痛。(3)疼痛性質:可以分為灼痛、刺痛、酸痛、脹痛、壓痛、鈍痛、觸痛、劇痛、絞痛、隱痛等。(4)疼痛程度:分為輕、中、重度疼痛。(5)疼痛表達方式:兒童常用哭泣、面部表情及身體動作來表達;成人多用語言表達。(6)疼痛伴隨的癥狀及對病人影響。.方法

(1)詢問健康史。(2)觀察身體運動情況:通過身體動作可以觀察到病人疼痛的程度、部位、感受等,常見的動作有:1)靜止不動:病人維持在某一種舒適的體位或姿勢,也可以因為病人某個部位疼痛而不愿意他人移動他的身體。2)保護性動作:病人為了減少疼痛的一種反射性防御動作。3)無目的動作:病人在嚴重疼痛時常會出現無目的的輾轉亂動,煩躁不安,以分散自己對疼痛的注意力。4)規律性動作:病人為了減少疼痛的程度和感受會做出規律性按摩動作。(3)傾聽聲音:病人因為疼痛會發出呻吟聲、嘆息聲、尖叫聲、哭泣聲等,可根據音調強弱、快慢、大小、節律性、持續時間等變化判斷疼痛病人的痛覺行為。(4(4)觀察生理及行為反應:劇烈疼痛時,常伴有面色蒼白、眉頭緊鎖、出汗、咬唇等痛苦表情。(5)觀察病人控制疼痛的模式。(6)評估疼痛程度:WHO對疼痛的程度的分級輕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瘩痛無疼痛有痛感,可忍受,睡眠不受影響顯忍求藥疼痛劇烈,不能

忍受,需輕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瘩痛無疼痛有痛感,可忍受,睡眠不受影響顯忍求藥疼痛劇烈,不能

忍受,需用鎮痛藥評分法測量:①數字評分法:數字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程度。將一條直線等分10段,一端為“0”代表無痛,另一端為“10”代表劇烈疼痛。病人選擇一個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數字表示疼痛程度。②文字描述評分法:將一條直線等分5份,每個點描述疼痛的不同程度,即:無痛、微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劇痛、不能忍受的疼痛。病人選擇一個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程度。③視覺模擬評分法:用一條直線,不作任何劃分,分別在直線兩端分別注明不痛和劇痛。病人根據自己對疼痛的感受在線上標記疼痛程度。(二)疼痛病人的護理診斷活動無耐力:與疼痛無法活動身體有關。清理呼吸道無效:與疼痛導致無法咳嗽、深呼吸、翻身有關。焦慮:與疼痛無法解除或遷延不愈有關。語言溝通障礙:與疼痛使病人不想說話或難以說話有關。睡眠型態紊亂:與疼痛干擾睡眠,使病人無法獲得充足休息有關。(三)疼痛病人的護理措施主要護理目標是:將病人視為整體的人,正確使用止痛藥物,配合其他護理措施,使病人疼痛減輕或消失。1.去除病因。2.緩解或解除疼痛(1)藥物止痛:是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鎮痛藥物種類很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1)在診斷未明確前不得隨意使用鎮痛藥,以免掩蓋癥狀,延誤病情。2)對慢性疼痛病人,應掌握疼痛發作的規律性,盡量在疼痛發作前給藥,使之疼痛容易控制。3)病人的護理活動應安排在藥物顯效時限內,使病人容易接受。4)疼痛緩解或停止應及時停藥,防止藥物的副作用及產生耐藥性。5)對癌癥病人疼痛的藥物治療,臨床普遍推行WHO建議的三階梯止痛療法。其原則是:根據藥效的強弱按階梯順序使用;使用口服藥;聯合用藥;用藥劑量個體化。

其方法是:①第一階段:適用于輕度疼痛病人。可選用非阿片類、解熱鎮痛類、抗炎類藥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②第二階段:適用于中度疼痛病人。使用非阿片類藥物止痛無效時,可選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氨酚待因、曲馬朵等。③第三階段:適用于重度疼痛和劇烈性癌痛病人??蛇x用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哌替啶、美沙酮等。WHO三階梯止痛療法:口服、聯合、個體化用藥。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痛片如林疼阿,匹度非藥司輕用類阿,中度疼痛,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重度程痛,

用強阿片

類藥物,

如嗎啡,

哌替喔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痛片如林疼阿,匹度非藥司輕用類阿,中度疼痛,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重度程痛,

用強阿片

類藥物,

如嗎啡,

哌替喔其他止痛方法:物理止痛(如冷、熱療法,理療、推拿、按摩等)、針灸止痛。3.心理護理:(1)建立護患信賴友好關系。(2)尊重病人對疼痛的反應。(3)介紹應對疼痛的有關知識。(4)減輕心理壓力:護士要以關心、同情、安慰、鼓勵的態度支持病人,設法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5)分散注意力:1)組織參加有興趣的活動,能夠有效地轉移病人對疼痛的注意力。2)用音樂分散病人對疼痛的注意力。3)指導病人有節奏地用鼻深呼吸,反復進行。4)有節律地按摩病人疼痛部位或某一部分皮膚上做環形按摩。5)治療性的想象:是將病人的注意力,誘導到對某特定事物的想象,而達到特定正向效果。可以達到松弛和減輕疼痛的目的。6)松弛療法:使病人全身肌肉放松,消除緊張情緒,可以減輕疼痛強度,緩解焦慮,促進睡眠。4.促進舒適。5.健康教育等。休息與睡眠一、概念(一)休息的意義和基本條件在一定的時間內相對地減少活動,使人從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放松,沒有緊張和焦慮,以恢復精力和體力的過程。休息的基本條件:(1)心理上放松:必須減少緊張和焦慮,保持穩定情緒。(2)生理上舒適:休息前將不舒適減少到最低程度。護士應該加強各種舒適服務。(3)充足的睡眠:促進休息的最基本的先決條件。(二)睡眠的意義、原理與分期.概念:周期發生的知覺的特殊狀態,由不同時相組成,對周圍的環境可相對地不作出反應。通過睡眠,使人的精力和體力得到恢復,睡眠后能夠保持良好的覺醒狀態。睡眠是最自然的休息方式。通過睡眠將日間機體收到的損傷、消耗、過度勞累等情況得到補充和修復,使其恢復到自然、平衡狀態。睡眠對于維持人類的健康,促進病人的早日康復十分重要。.睡眠原理與分期(1)睡眠原理:睡眠由睡眠中樞控制。睡眠中樞位于腦干尾端,發出的傳導沖動作用于大腦皮質,與控制覺醒狀態的腦干網狀結構上行系統的作用相制約,從而調節睡眠與覺醒的相互轉化。(2)睡眠分期: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REM睡眠)。睡眠分期一一慢波睡眠時相第I時相易被喚醒,肌肉松弛、呼吸均勻、脈搏減慢第n時相易被喚醒,肌肉松弛,呼吸均勻、脈搏減慢,體溫、血壓下,降第ni時相難以喚醒,肌肉完全松弛,呼吸均勻,心跳、體溫、血壓1第w時相極難喚醒,全身松弛,無活動,體溫、脈搏1,呼吸緩慢均勻,分泌激素,遺尿、夢游快波睡眠(REM睡眠)很難喚醒。眼肌活躍,眼球迅速轉動,除眼肌外全身肌肉松弛,出現夢境,血壓、心率、心排出量增加,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焖傺蹌铀叨鐸la或消失,離頻率,低液幅腌電出現,眼球移動,有夢境出曳REMsleep-lowvoltage-randomwaves二、促進病人休息的措施:.制訂和執行護理計劃。首先滿足休息的3個基本條件,降低環境對病人的干擾。.安排病人休息時間和方式時,作到因人而異。.協助病人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減少心理憂慮,最大限度地降低身體上的不適。.安排治療和護理時,應相對集中,減少打擾。.注意觀察臥床休息會給某些病人帶來的副作用,如: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運動系統功能障礙等。三、促進病人睡眠的措施:(一)睡眠的評估.影響睡眠的因素:(1)年齡:睡眠時間嬰兒多于兒童,兒童多于青年,青年多于老年。即隨著年齡增長人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2)環境:環境變化可以改變睡眠狀況。病室的光線、氣味的改變,噪音的干擾等都會影響睡眠。(3)疾?。杭膊∫鸬奶弁磿淖兯郀顩r。發熱病人會使睡眠增多,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病人常處于覺醒狀態。(4)藥物;長期服用安眠藥物病人,停藥后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或睡眠障礙加重。(5)心理:緊張、焦慮的情緒,感情上的痛苦都會影響睡眠。對疾病的種種顧慮、不安、恐懼會加大心理壓力而影響睡眠。(6)食物:肉類、豆類、乳制品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L-色氨酸,這種食物能夠促進睡眠,縮短入睡時間,被人認為是一種天然的催眠劑??Х戎泻锌Х纫?,會干擾睡眠,使人興奮。濃茶亦有與咖啡相同的作用,睡眠不好的人,應該限制攝入此類飲料,避免在睡前4?5小時飲用。.睡眠失調:(1)原發性失眠癥:原發性失眠癥是一種綜合征,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中多醒或早醒。(2)藥物依賴性失眠癥:是原發性失眠后濫用藥物導致的結果。(3)發作性睡眠:發作性睡眠特點是控制不住的短時間的嗜睡。(4)睡眠過度:睡眠過度而且對睡眠的要求控制不住。睡眠可持續幾小時到幾天,難以喚醒及處在混亂狀態。(5)睡眠性呼吸暫停:睡眠性呼吸暫停是一種在睡眠中發生自我抑制、沒有呼吸的現象,可分為中樞性和阻塞性呼吸暫停兩種。兩種睡眠性呼吸暫停都會合并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低氧血癥、高血壓及肺動脈高壓。(6)夢游癥:夢游癥是一種睡眠失調,主要見于兒童。可能于遺傳、性格、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睡眠資料收集睡眠資料包括:每晚就寢時間;習慣睡眠時數;每天小睡次數及時間;睡眠前的習慣;入睡需要的時間;入睡后是否容易被驚醒、是否打鼾;夜間醒來次數和原因;睡眠過程有無異常情況,如說夢話、失眠、夢游等;晨起對睡眠的感覺等。(二)促進病人睡眠的護理措施:.創造良好的物理環境病室溫度冬季18?22℃、夏季25c左右為宜。病室濕度以50%?60%為宜。白天病區較理想的噪音強度在35?45dB,睡眠時應設法將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盡量減少對病人的干擾。睡眠前病室通風,以保持空氣新鮮,但要避免空氣對流使病人著涼。床鋪松軟適度、躺臥安全。多人同住一個病室,應用布簾或屏風等分隔,以保留個人空間,減少互相干擾。.盡量滿足病人睡眠習慣。.作好病人就寢前準備在作好晚間護理基礎上,還應注意檢查身體各部位引流管、牽引、敷料的情況,必要時給予處理與更換敷料。對于疼痛病人,應酌情給予鎮痛藥物以減輕不適。調整舒適體位,以助睡眠。.合理安排治療與護理執行治療與護理工作時,應該減少對病人睡眠的干擾。常規的治療與護理盡量安排在白天,必須安排在睡眠期間的治療與護理,則應盡量間隔90分鐘,以減少病人經常醒來,因為90分鐘是一個正常睡眠周期需要的時間。.加強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合理用藥使用安眠藥的原則是:當所有促進睡眠的方法都無效時,才使用鎮靜催眠藥,并且用藥時間越短越好。護士應注意觀察每日服用的藥物是否有引起睡眠障礙的副作用,有影響睡眠障礙的藥物需要報告醫生及時調整或更換。失眠病人可以適當使用安眠藥,護士必須掌握安眠藥性能及其對睡眠的影響。對服用安眠藥病人的睡眠情況進行效果評價,監測副作用?;顒右?、概述(一)活動的重要性一個人每天適量的活動,可保持良好的肌張力、促進各部位的彈性,增強全身的協調性。同時,還可以促進消化、增進松弛和睡眠、控制體重、減少肥胖?;顒佑兄诮獬睦韷毫Γ谷诵那槭鏁?,精神煥發,增強自信心,減慢老化過程和減少疾病發生。通過活動增強人體適應性,能夠應對體內、外各種因素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健康。(二)活動受限的原因.疼痛。.神經系統損傷:損傷嚴重時會永久性地改變人體的活動能力。如重癥肌無力的病人、癱瘓病人等都會出現明顯的活動受限,甚至不能活動。.肌肉、關節和骨骼的器質性損傷:如挫傷、扭傷、骨折等,會引起受傷組織活動受限。.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型精神分裂癥的病人、木僵病人等,活動明顯減少。.治療與護理需要:如骨折病人進行石膏固定或牽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要絕對臥床休息。

6.殘障病人、過度肥胖病人等都會出現活動受限。6.殘障病人、過度肥胖病人等都會出現活動受限。(三)活動受限對機體的影響.對皮膚的影響長期臥床不能活動的病人,對皮膚影響最大的問題是壓瘡。.對骨骼和肌肉的影響長期不活動會引起全身肌肉軟弱無力、骨質疏松、關節僵硬、肌肉萎縮、足下垂等關節肌肉變形,嚴重者會導致運動系統功能失調或喪失。.對消化系統的影響會引起病人食欲下降或出現厭食,使各種營養物質攝入量不足,加之疾病的消耗則導致負氮平衡,久而久之會出現營養不良。活動量減少使胃腸道蠕動減慢,出現便秘。.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其一,會出現直立性低血壓。原因是當人體突然直立時,小動脈尚未收縮,而造成血壓突然下降;其二,會出現深靜脈血栓,機體不活動時間愈長,發生深靜脈血栓的幾率愈高。原因是長期臥床病人,體位和姿勢不良或關節屈曲時間過長,造成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如果循環不良時間超過人體組織受損的代償時間,則會發生血管內膜受損。同時長期臥床不動的病人攝入量少,血容量不足,血液中血漿的減少比血細胞減少要多,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加之腿部肌肉收縮不夠,使靜脈內的血流速度下降。諸多因素同時發生就會出現深靜脈血栓。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主要是墜積性肺炎和二氧化碳潴留。其原因是長期臥床病人胸部擴張受限,有效通氣減少;加之病情重,有些病人處于衰竭狀態,無力進行有效深呼吸,又無力將呼吸道內堆積的大量分泌物排出體外,這種情況持續存在會發生肺內感染,導致墜積性肺炎、同時也影響了氧氣的正常交換。.對泌尿系統的影響排尿姿勢改變后出現排尿困難,若長期存在,膀胱膨脹會造成逼尿肌過度伸展,機體對膀胱脹滿的感覺不敏感,形成尿潴留。長期尿潴留又會使正常排尿的沖洗作用減弱,使細菌大量繁殖,致病菌逆行造成泌尿系統感染。.對社會心理方面的影響常常會出現焦慮、憂郁、憤怒、自卑、失望、失眠、自尊受損、敵對情緒等。也會因為給家里造成經濟困難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壓疳骨骼:疏

松、僵硬肌肉:軟弱無力皮膚:壓疳骨骼:疏

松、僵硬肌肉:軟弱無力厭養便,■厭養便,■昔日、化、良消食不秘心血管:血栓、BP呼吸:吸積性肺炎、co2滯留泌尿:尿潴留、感染等二、促進活動的護理措施(一)評估病人活動情況(1)一般情況。(2)心肺功能?;顒訒黾訖C體耗氧量,加重心臟負擔。有心肺疾患的病人不適合大量活動,否則會加重病情。活動還會使血壓上升,有高血壓的病人,活動前應該監測血壓,以便調整活動方式和活動量。(3)疾病性質與嚴重程度和心理狀況。(4)關節功能:觀察關節活動范圍、關節僵硬、變形、活動時有無關節疼痛和響聲。關節活動:①主動運動:病人自己移動關節;②被動運動:護士或家屬幫助移動關節。(5)骨骼肌肉狀態一一肌力程度林不 樂但(6)機體活動能力0度完全獨立,可自由活動。1度需要使用設備或器械(如拐杖、輪椅)。2度需要他人的幫助、監護和教育。3度既需要他人的幫助,也需要設備或器械。4度完全不能獨立,不能參加活動。(二)對病人活動的指導.選擇合適臥位,放松全身,減少肌肉和關節緊張;.預防皮膚壓瘡形成:翻身、保護受壓部位、按摩;.保持脊柱生理彎曲和關節功能位;.進行關節活動范圍練習: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被動性ROM練習的操作要點:病人處于自然放松的姿勢,盡量靠近操作者依次活動各關節,練習后測量生命體征;逐漸將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進行關節活動范圍練習以維持關節活動性,簡稱ROM練習,是指根據每一特定關節可活動的范圍來對此關節進行屈曲和伸展的運動。是維持關節可動性、防止關節痙攣和形成粘連、恢復和改善關節功能的有效鍛煉方法。ROM練習可分為主動性ROM練習和被動性ROM練習。主動性ROM練習指個體可以獨立開始并完成關節活動范圍練習。被動性ROM練習指個體需要依靠護士協助完成關節活動范圍練習。活動受限病人應該盡快開始ROM練習,每天進行2?3次。被動性ROM練習的操作要點:(1)讓病人采取自然放松的姿勢,面向并盡量靠近操作者。(2)操作者對每個關節活動時,要觀察病人的反應。抬起病人的手腳時,移動自己的重心,盡量使用腿部力量,以減少疲勞。(3)依次對頸、肩、肘、腕、指、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