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三單元春秋筆法 單元質量檢測一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三單元春秋筆法 單元質量檢測一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三單元春秋筆法 單元質量檢測一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三單元春秋筆法 單元質量檢測一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三單元春秋筆法 單元質量檢測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質量檢測一(第一至三單元)(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基礎鞏固(20分)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敝:破,壞B.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竭:缺,失C.趙盾弒其君弒:古代稱臣殺君、子殺父為“弒”D.而披沙揀金,有時獲寶披:披著,穿著解析:D項,披:分開。答案:D2.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b\lc\{(\a\vs4\al\co1(敏于事而慎于言,觸槐而死)) \b\lc\{(\a\vs4\al\co1(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過也))\b\lc\{(\a\vs4\al\co1(厚斂以雕墻,今近焉,請以遺之)) \b\lc\{(\a\vs4\al\co1(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藍,而青于藍))解析:B項,兩個“之”都是結構助詞,“的”。A項,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C項,連詞,表目的/介詞,“把”;D項,介詞,“在”/介詞,表比較,“比”。答案:B3.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B.雖有舟輿,無所乘之C.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D.勵其匪躬之節,蓋亦難矣解析:A項,“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項,“闕”通“缺”;D項,“匪”同“非”。答案:B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中意思相近的一項是(3分)()A.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B.少私寡欲,絕學無憂C.夫人稟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項,“恭敬”古今意義相近,都為“端莊有禮”。A項,“文章”古義為“文辭”“文飾”,今義為“著作”;B項,“絕學”古義為“拋棄學問”,今義為“失傳的學問”或“高明而獨到的學問”;C項,“夫人”古義為兩個詞,“夫”是句首發語詞,不譯,“人”指人們,今義是丈夫對妻子的稱呼,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答案:D5.默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1)君子坦蕩蕩,__________________。(《論語·述而》)(2)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孟子見梁惠王》)(3)人誰無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左傳·晉靈公不君》)(4)蓋烈士徇名,壯夫重氣,____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礫長存。(《史通·直書》)答案:(1)小人長戚戚(2)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3)過而能改(4)寧為蘭摧玉折6.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但愿老人能讓他享受安樂,朋友能讓他信任我,少年人能讓他得到關愛。(2)遍天下再沒有什么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勝過水。二、閱讀鑒賞(55分)(一)課內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16分)夫人稟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別,曲直不同。若邪曲者,人之所賤,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貴,而君子之德也。然世多趨邪而棄正,不踐君子之跡,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語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故寧順從以保吉,不違忤以受害也。況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其有賊臣逆子,淫君亂主,茍直書其事,不掩其瑕,則穢跡彰于一朝,惡名被于千載。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如董狐之書法不隱,趙盾之為法受屈。彼我無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齊史之書崔弒,馬遷之述漢非,韋昭仗正于吳朝,崔浩犯諱于魏國,或身膏斧鉞,取笑當時;或書填坑窖,無聞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責史臣不能申其強項之風,勵其匪躬之節,蓋亦難矣。是以張儼發憤,私存《嘿記》之文;孫盛不平,竊撰遼東之本。以茲避禍,幸獲兩全。足以驗世途之多隘,知實錄之難遇耳。7.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茍直書其事,不掩其瑕 瑕:缺點B.惡名被于千載 被:遭受C.韋昭仗正于吳朝 仗:依仗D.竊撰遼東之本 竊:私下里解析:B項,“被”的意思是“遮覆”“流傳”的意思。答案:B8.下列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表現“直書之難”的一組是(3分)()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賤②不違忤以受害也③穢跡彰于一朝,惡名被于千載④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⑤或身膏斧鉞,取笑當時⑥或書填坑窖,無聞后代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③④ D.②⑤⑥解析:①是說人們痛恨邪曲小人,與“直書之難”無關。③是說如果“直書”,許多賊臣逆子、淫君亂主的罪行就會被公開,被萬代責罵。排除這兩句即可。答案:D9.下列有關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認為史書以勸懲為目的,好事則褒之,壞事則貶之,以此來樹立好的風氣,懲惡揚善,使那些亂臣賊子不敢輕易做壞事。B.作者引用了東漢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陽的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以此來說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C.作者認為董狐是幸運的。他因受到孔子的贊揚,趙盾雖然不同意他對自己弒君的記載,但也沒有刁難他,傷害他。D.作者用張儼著《嘿記》,秘藏不宣;東晉孫盛寫了兩個不同版本的《晉陽秋》,以此來逃避災禍,說明直書之難。解析:C項,理解分析錯誤。董狐是幸運的,但不是因為孔子的贊揚,趙盾才不刁難他、傷害他的。答案:C10.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正直者,人之所貴,而君子之德也。(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足以驗世途之多隘,知實錄之難遇耳。(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是判斷句,注意翻譯出判斷語氣。第(2)句重點是虛詞的用法。第(3)句是一個長句,“足以”統轄到句末。答案:(1)正直的行為,是人們所珍視的,是君子的德行。(2)如果環境允許這么做就去做(直筆記史),如果環境不允許這么做卻做了就會兇險。(3)(人們從中)足夠用來得知世道的艱辛,也了解了實錄的難能可貴了。(二)課外閱讀(3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20分)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齊焉。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老子修道德 修:修飾B.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C.因家于齊焉 家:安家,居住D.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 絀:排斥解析:修,研究。答案:A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b\lc\{(\a\vs4\al\co1(①將問禮于老子,②假仕于漢孝文帝))\b\lc\{(\a\vs4\al\co1(①居周久之,見周之衰,②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b\lc\{(\a\vs4\al\co1(①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②其乘風云而上天))\b\lc\{(\a\vs4\al\co1(①去子之驕氣與多欲,②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解析:A項,①介詞,向,②介詞,在;B項,①助詞,無實義,②代詞,指代后面所說的內容;C項,連詞,表修飾;D項,①連詞,和,②介詞,和。答案:C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問禮,老子告訴孔子要拋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做作的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體現了老子的無為思想。B.孔子問禮歸來,告訴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條龍,欽佩之情溢于言表。C.老子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就離開周都。D.《史記》上記載說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解析:原文“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中的“史記”一詞應理解為“史書記載”,而不能理解為司馬遷的《史記》。答案:D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1分)(1)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2)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3)“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兒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于“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于“正”。參考譯文: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孔子離去以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了解了,它是駕著風而飛騰升天的。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好像就是龍吧!”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于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心而長壽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總之,老子是一位隱君子。老子的兒子叫李宗,做過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孝文帝時做過官。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社會上信奉老子學說的人排斥儒學,信奉儒家學說的人也排斥老子學說。“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兒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于“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于“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題。(19分)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節選自《莊子·逍遙游》)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貽:贈送B.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龜:皸裂C.越有難,吳王使之將 難:災難D.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 裂:劃分解析:C項,難:發難。答案:C16.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莊子達到“逍遙游”思想境界的一組是(3分)()①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②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③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④立之涂,匠者不顧⑤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⑥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A.①③⑤ B.④⑤⑥C.③⑤⑥ D.②④⑥解析:①②④均是人們在現實社會紛亂中,精神疲勞困苦、不逍遙的表現。答案:C17.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惠子以“大瓠之種”為比喻,其實是要說在紛亂的現實社會中,有一些人懷有才能卻無法施展。B.莊子用“不龜手之藥”的故事來批評惠子的觀點,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華時可能是方法不對,用錯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錯誤。C.惠子又用大樹的比喻進一步申述自己的觀點,大樹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顧”,而莊子同意他“大了就沒有用場”的說法,這樣大家就只有一同離開這個世界了。D.莊子繼續反駁惠子的觀點,指出“無用”即是一種逍遙,在那遠離塵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比那些耍小聰明而不免于死亡的“貍狌”強多了。解析:對“大而無用”和“眾所同去也”理解不正確。答案:C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2)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可是哪里又會有什么困苦呢!參考譯文: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種子,我將它培植起來后,結出的果實有五石容積。用大葫蘆去盛水漿,可是它的堅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壓力;把它剖開做瓢也太大了,沒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這個葫蘆不是不大呀,我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而砸爛了它。”莊子說:“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一善于調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游客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如今賣掉藥方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游客得到藥方,來游說吳王。正巧越國發難侵吳,吳王派他統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積的大葫蘆,怎么不考慮用它來制成小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卻擔憂葫蘆太大無處可放?看來先生你還是心竅不通啊!”惠子又對莊子說:“我有棵大樹,人們都叫它‘樗’。它的樹干卻疙里疙瘩,不符合繩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樹枝彎彎扭扭,也不適應圓規和角尺取材的需要。雖然生長在道路旁,木匠卻連看也不看。現今你的言談,大而無用,大家都會鄙棄它的。”莊子說:“先生你沒看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低著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覓食或游樂的小動物;一會兒東,一會兒西,跳來跳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上下躥躍;往往踏中捕獸機關,死于獵網之中。再有那斄牛,龐大的身體就像天邊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過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這么大一棵樹,卻擔憂它沒有什么用處,怎么不把它栽種在什么也沒有生長的地方,栽種在無邊無際的曠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樹旁,優游自在地躺臥于樹下?大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也沒有什么東西會去傷害它。雖然沒有派上什么用場,可是哪里又會有什么困苦呢!”三、語言運用(15分)19.把下面四句話按恰當順序填入橫線處(只填序號),使之成為語意連貫的一段話。(5分)在先秦,主要有五種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俠人格,________;楊朱的貴我人格,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再一種便是莊子式人格了:獨來獨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來聚散,在一種遠離的姿態中顯出格外的美麗與灑脫。①鋒芒畢露,正義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規蹈矩③赴湯蹈火,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④絕對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解析:“苦行俠”和“赴湯蹈火”照應;“貴我”照應“絕對自我”;“大丈夫”一般和“正義”聯系在一起;“平和公正”,“循規蹈矩”是“君子”的表現,故答案應為③④①②。答案:③④①②20.概括下面這段話的主要內容,不超過55字。(4分)近來,共青團中央發起了一項“青年好聲音”網絡活動,鼓勵青少年結合自身學習工作實際,寫下對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體會。活動開展一周多的時間里,33萬余名青少年在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等網絡平臺上,編創和傳播內涵豐富、形式時尚的網絡文化產品,僅話題微博總閱讀量就超過9000萬次。這項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的活動,為網絡空間注入了強有力的青春正能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是壓縮語段題。這段話一共三個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團中央發起的一項活動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紹活動開展的情況,第三句是總結這次活動的意義。概括起來就是團中央發起了網絡活動;廣大青年積極響應;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網絡注入了正能量。除此之外,本題還需要注意字數的限制。答案:(示例)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中央發起了“青年好聲音”網絡活動,廣大青少年積極響應,為網絡注入了正能量。21.請從下列歷史人物或文學形象中任選一組,說明你更喜歡其中哪一位,并陳述理由。(6分)第1組:孔子與莊子第2組:項羽與劉邦第3組:李白與杜甫第4組:林黛玉與薛寶釵要求:(1)對所選組中兩個人物或形象進行比較;(2)不出現常識性錯誤;(3)50字以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孔子和莊子分別是儒家和道家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我更喜歡莊子。他思維敏捷,文采飛揚,主張無為,一生灑脫逍遙,令人欽羨。(示例二)我更喜歡千年封建文化的奠基者——孔子。雖無莊子有“大鵬一朝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氣,但他卻倡導施行仁政、有教無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更令人喜歡。(示例三)我更喜歡孔子。因為孔子主張積極用世,莊子主張消極避世;孔子主張“仁政”,莊子卻提倡“無功”。我認為孔子的思想更切合當今“與時俱進”的時代主流。(示例四)雖然劉邦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但我更喜歡項羽。雖然項羽人生結局很悲涼,但他身上體現出的英雄氣概卻十分令人敬佩。(示例五)與“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的詩仙李白相比,我更喜歡詩圣杜甫。他用詩冶煉苦難,用詩書寫血淚,用詩將現實展現在人們眼前。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農民工老王突發胃穿孔,被送進醫院。為救治這名貧困患者,醫院開通“綠色通道”給他做了手術,又進行了十天治療。雖然老板主動送來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醫藥費,而醫院默許他出了院。老王剛一康復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還錢再難,我也得努力。是醫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還是像石頭一樣壓在他心上,最終,老王鼓足勇氣找到醫院,說出了想在醫院打工抵債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動,聘他為陪檢員。老王也特別敬業,作為曾經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樣幫助病人。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作指導:材料的內容說的是農民工老王突然得病,在醫院和老板的幫助下,老王脫險。為了還欠下的醫藥費,老王到醫院打工抵債,在醫院工作的時候,他特別敬業。這個材料來自現實當中,時效性很強。審題時,要抓住關鍵詞,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可從老王的角度立意為:用行動贏回尊嚴,再論人窮志不短,唱起感恩之歌,為打工抵債喝彩,體驗愛、傳遞愛等。從醫院的角度可立意為:“醫”好“患”也好,醫者仁心,用愛心架設醫患橋梁等。寫作的時候要注意緊扣材料和主題寫作,傳遞正能量,挖掘出平凡人身上的高貴品質。參考例文:為打工抵債者喝彩假如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