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國際法上的領土第四章國際法的領土國家領土的概念國家領土的構成領土的取得與變更國際法上對領土主權的限制國界與邊境南極與北極第一節概述國家領土的概念國家領土主權領土的構成部分內陸水國家領土的概念P.114——國家領土是地球上處于一國主權支配下的特定部分。領土的一般意義:領土是國家和人民賴以生存的空間,是提供人們衣食住行基本物質需要的主要源泉。國家領土的概念領土在國際法上的意義:(1)領土是構成國家的要素之一,是構成國家的必備條件。(2)領土是國家行使最高權力的對象和范圍。(3)領土同國家主權有著緊密的聯系。侵犯國家領土就是侵犯國家的主權,捍衛領土完整就是捍衛國家主權。領土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領土主權概念:國家在其領土內享有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權力。領土主權有兩方面意義:一是國家對領土范圍內的一切人、物和事件享有排他的管轄權;二是國家對其自然資源有永久的擁有、使用、處置的權利。領土主權除受習慣國際法規則和條約義務的限制外不可侵犯。領土的構成領土由四部分構成:領陸領水:內水——內陸水和內海水領海領陸和領水的上空(空氣空間)領陸和領水的底土所謂“虛擬領土”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公認領陸和領水領水內水領海國家領陸內以及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水域,包括一國境內的河流、河口、港口、運河、湖泊、內海、內海灣、內海峽等鄰接國家領陸、內水或群島水域的,受國家主權管轄與支配的一定寬度的海水帶內陸水國家領陸范圍內的一切水域稱為內陸水。包括:河流:國內河流、界河、多國河流、國際河流運河湖泊界河流經兩國之間并分隔兩國疆界的河流。中心線主航道線多國河流如尼羅河、元江(入越南后稱紅河)、怒江(入緬甸后稱薩爾溫江),雅魯藏布江(入印度后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國際河流流經數國并可通航海洋,根據國際條約向一切國家商船開放的河流。(P115)ABCD多瑙河根據1856年《巴黎公約》成為國際化河流多瑙河為歐洲僅次于伏爾加河的第二長河。源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南部黑林山,向東流經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在羅馬尼亞蘇利納附近注入黑海。全長2850公里,流經8個國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流域面積81.6萬平方公里。萊茵河根據1868《曼海姆公約》萊茵河是歐洲重要的國際河流,發源于瑞士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北麓,向西北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法國,在荷蘭的鹿特丹流入北海,全長1320公里,流域面積22.4萬平方公里。運河是人工開鑿的水道。運河的法律地位一般與內河的法律地位相同。有些運河連接兩面海洋。稱為“通洋運河”。這些由國際條約確定其法律制度。如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基爾運河。蘇伊士運河(1859-1869)三、湖泊和內陸海湖泊或內陸海完全位于一國的領土之內的,被認為是該國的內水,由該國對其行使主權管轄。屬于兩個以上國家時,由有關沿岸國家協議安排。第二節領土的取得與變更傳統國際法上的領土取得方式現代國際法上的領土變更方式國際法對領土主權的限制傳統國際法上的領土取得方式傳統國際法上“五種領土取得方式”:先占時效割讓征服添附先占概念:P119先占的主體:國家先占的客體:無主地先占的主觀要件:占領意圖先占的客觀要件:有效占領有效占領原則:設立居民點、懸掛國旗、建立行政機構等。現代意義?時效概念:P120指一國對他國領土進行長期占有后,有很長時間他國并不對此提出抗議和反對,或已停止抗議和反對,則該國取得領土,而不論最初的占有是否合法或善意。案例:1928年帕爾瑪斯島仲裁案現代意義?添附概念:P120種類: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添附的意義:案例:19世紀英國法院安娜號案(丹麥、美國、英國)割讓概念:是指一國將其對國家領土的主權轉移于另一國。種類:強制性割讓和非強制性割讓強制性割讓(普法、甲午、日俄)非強制性割讓:贈與(1866年奧地利將威尼斯贈與法國)買賣(1867年俄國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交換(1960年中緬間猛卯與班洪班老部落的交換)征服概念:國家使用武力占領他國領土全部或部分,在戰爭結束后將該領土加以兼并的一種領土取得方式。征服與強制性割讓的區別:條約有效征服的條件:
1意思表示要件:征服國要發表兼并戰敗國領土的宣告
2實質要件:保持占有的能力人工添附
人工添附曹妃甸,位于灤河三角洲西面最古老的區域,形成于5500年前。2003年開始填海造地,6年后,原來漲潮時只有4平方公里的沙島,現已綿延擴展成150平方公里的陸地。曹妃甸最終的造地目標是310平方公里。整個澳門的面積是20.96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曹妃甸吹沙造地規劃完成后,將相當于從大海里填出近15個澳門的面積。現代國際法上的領土變更方式在現代國際法中其合法性與否取決于它是否符合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現代國際法上變更領土的方式:民族自決全民公決恢復行使主權臺灣問題:時效?全民公決?國際法對領土主權的限制一般限制(依據一般國際法規范進行的限制)特殊限制:共管租借(與租界不同)勢力范圍國際地役:消極地役積極地役共管概念:P117形式:實行共管的有關國家間協議、人民同意、聯合國委托共管瑙魯共和國是大洋洲的一個島國。也是世界最小的共和國。
瑙魯人世居該島。1798年英國船“獵手”號首抵瑙魯。1888年淪為德國屬地。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澳大利亞占領。1919年由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管,由澳代表三國行使職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占領。1947年后仍由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管。1968年1月31日宣布獨立,同年11月成為英聯邦特別成員國。
瓦努阿圖共和國1906年10月法、英簽署了共管公約,該地淪為英、法共管殖民地。1940年發生喬恩·弗倫運動,公開提出反對教會,反對白人和反對政府的口號。1963年出現了第一個政黨──鄉村黨,要求收回土地和實現獨立。由于民族運動的迅速發展,英、法同意該地區于1978年1月實行內部自治。1980年7月30日獨立,定國名為瓦努阿圖共和國。喀麥隆1919年,喀麥隆分成兩個地區,東部地區由法國占領,西部由英國占領。1922年,國際聯盟將東、西喀麥隆分別交由英、法“委任統治”。1946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東、西喀由英、法“托管”。1960年1月1日,東喀麥隆(法國托管區)宣布獨立,定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阿希喬出任總統。1961年2月,喀英托管區北部和南部分別舉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亞,10月1日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合并,組成喀麥隆聯邦共和國。1972年5月取消聯邦制,成立中央集權的喀麥隆聯合共和國。1984年又改為喀麥隆共和國。1982年11月阿希喬辭職。保羅·比亞繼任總統。1984年1月改國名為喀麥隆共和國。1995年11月1日加入英聯邦。租借概念:P117條件:自愿和平等、符合國際法國際地役概念:P118特征:主體是國家、客體是國家領土、分為積極地役和消極地役、可對抗第三人、可放棄歷史:古羅馬公有地演變為私有以后的一種補償;近代以前民族國家形成以前的國家分散割據狀況;勢力范圍概念:P118產生歷史:19世紀列強侵占非洲時所創第三節國界與邊境邊界的形成劃界方法劃界的程序邊境制度中國的領土與邊界問題邊界的形成1、傳統習慣邊界線:在長期歷史過程中根據雙方歷來行政管轄所及的范圍而逐漸形成的傳統邊界線。2、條約邊界線;3、因繼承形成的邊界線劃界的方法(p.126)自然劃界法:山脈:一般以主分水嶺;可航行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線;不可航行河流:以河流中心線;湖泊:協議或者按中間線;幾何學劃界法:如非洲天文學劃界法:適用于邊界線長而人煙稀少地區劃界的程序定界:談判、締結條約標界:劃界委員會、勘界、立樁、議定書、畫圖劃界過程中產生的文件之間以及各種文件和實際界標之間發生不一致時的解決原則:
條約>議定書>地圖>界標邊境制度邊境的概念:P127邊境制度的主要內容:維護界標、界水的利用和保護、邊境土地及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邊民生活的照顧、邊境爭端的處理;中國的領土與邊界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南海諸島釣魚島一、中俄領土與邊界糾紛1991年《中蘇東段國界協定》1994年《中俄西段國界協定》2004年《中俄關于兩國邊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俄東段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以北以西屬俄國,以東以南歸中國1858年《璦琿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1900年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海蘭泡慘案1858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把海蘭泡強行霸占,改名布拉戈維申斯克,1900年7月17日一直進行到7月21日,共奪去了5000多名中國同胞的生命。7月22日,阿穆爾當局宣布,海蘭泡中國人被全部“肅清”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1856年中俄簽訂《璦琿條約》時,明確規定:中國人在江東六十四屯擁有永久居住權,俄國對江東六十四屯擁有永久管轄權。1900年“江東六十四屯大慘案”屠殺當地老百姓近16萬人。俄帝就此將江東六十四屯豪奪過去,以后沒在任何條約中提及。1991年5月16日《中蘇東段國界協定》:按照主航道中心線原則和非主航道的河流中心線原則,解決了兩國東段邊界的絕大部分問題。2004年10月14日《中俄關于兩國邊界東段的補充協定》:雙方平分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中國收回近200平方公里國土。中國收回銀龍島和黑瞎子島主島西南部。俄方將于協定簽署、批準后陸續向中方移交歸還的地區。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在黑瞎子島舉行“中俄界碑揭牌儀式”,這標志著中俄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中俄西段1864年《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奪占了中國近44萬平方公里土地1865年《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又割給俄國阿爾泰山以西,額爾齊斯河上游4萬多平方公里土地1898年俄國強行占領了帕米爾高原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1914年俄國侵占中國最北部的唐努烏梁海17萬平方公里國土1994年9月3日《中俄國界西段協定》中俄中段1945年美、英、蘇三國首腦簽訂《雅爾塔協定》,規定戰后使外蒙古獨立,以此交換蘇聯出兵向日本軍隊作戰。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公民投票”獨立。
二、中印領土與邊界糾紛中印邊界問題中印邊界線全長約2000公里,分東段、中段和西段。中印兩國雖未正式簽約劃界,但根據兩國歷史上的行政管轄范圍,早已形成一條傳統邊界線:東段分界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中段分界沿著喜馬拉雅山山脈,西段分界沿著喀喇昆侖山山脈。但1913年英國代表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與西藏地方當局代表草簽《西姆拉條約》,后又通過換文非法劃定一條“麥克馬洪線”。依據該線,中印邊界被劃在喜馬拉雅山分水嶺。這樣,原來按照傳統邊界線應屬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領土被劃歸英屬印度。但中國歷屆政府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1962年爆發中印邊界武裝沖突。印度1947年獨立后,不僅繼承了英國殖民者侵占的中國領土,而且全面向北擴張,把本屬中國的12.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劃入其版圖。20世紀50年代印度采取“全面的向中印邊界進軍”的政策。中國軍隊在西藏陷入止叛和平叛的工作,其次是中國經濟上遇到了“三年災害”,再次是在外交上,除了原來與西方的對立,又與蘇聯公開發生嚴重分歧。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我軍從西到東,全線大捷。中印邊界問題中印兩國曾就邊界問題舉行過多次會談,但印度1987年宣布在其控制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建“阿魯納恰爾邦”。1988年拉吉夫·甘地成功訪華,中印雙方同意通過和平方式協商解決邊界爭端。1998年5月,印度人民黨聯合政府為進行核試驗大肆叫嚷“中國威脅論”,使中印關系一度受挫。2003年6月,瓦杰帕伊總理訪華期間,印度政府首次公開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進行反華政治活動,為重開對話開創了新的起點。2005年4月雙方達成在“政治標準和指導原則”下解決領土問題的共識。中印邊界問題2009年8月中印馬拉松式的邊界談判第13輪在新德里開始。雙方的目標是尋求一個“一攬子”框架,來解決所有有爭端的區域。最近幾個月“中國威脅論”在印度時有抬頭。印度官員指責中國最近明顯加強了中印3500公里邊境線上的巡邏;與此同時,印度則在修建更新邊界地區的道路,并且在邊界地區部署先進的Su-30戰機。此前有傳聞說,中國方面在第13輪中印邊界談判中的底線是“獲得中印爭端領土中的28%”。外交部發言人斷然否認了這種說法。
南沙群島問題南沙群島位于南海最南部,由許多珊瑚礁組成。早在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中國人民就開始在南海航行并發現了南沙群島。中國人民至少自唐宋以來已在南沙群島從事捕撈、開墾等生產活動。二戰期間,南沙群島落入日本之手,但戰后日本通過正式儀式把南沙群島歸還中國。此后多年,沒有任何國家對我國在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提出異議。自從20世紀40年代末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等逐漸開始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并繼而占領了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釣魚島問題釣魚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在地質結構上是附屬于臺灣的大陸性島嶼。自明朝初年起,就屬于中國版圖。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標有琉球王國疆界的地圖上,標明釣魚島列島屬于中國。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主權提出過異議。1895年《馬關條約》使日本割占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這以后日本才有了“尖閣群島”(即釣魚島列島)。日本在二戰后把臺灣、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卻把釣魚島列島私自交給美國托管,并在1951年美日《舊金山和約》中給予規定。1971年美日兩國簽訂歸還沖繩協定時把釣魚島列島劃入歸還區域。日本據此宣布對釣魚島列島的領土主權。第四節南極與北極國際法上南極的概念南極地區存在的問題北極地區問題南極和南極地區南極地區的概念:南極地區存在的問題:主權、環境、和平利用南極條約和南極條約體系南極條約協商國1959年《南極條約》(1961年正式生效),現有47個成員國,其中28個是南極條約協商國,這些國家在南緯60度以南的南極地區建立的考察站中,目前有75個正在運行,其中40個為常年考察站。其科考主要集中五個方向:全球氣候系統中的南極;南極氣候演化;南極演化和生物多樣性;南極冰下湖環境;太陽-地球和高空大氣物理研究方面的半球間共軛效應等。南極地區目前每年夏季科考人員達4500人,冬季約1100人。我國從1981年以來已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1983年成為《南極條約》締約國,1985年成為條約協商國北極概念:P.107特點:陸地很少、已被瓜分扇形原則:p.108
北極1925年《斯瓦爾巴德條約》是迄今為止在北極地區惟一的具有足夠國際色彩的政府間條約。斯瓦爾巴德群島是荷蘭探險家巴倫支于1596年6月19日首先發現的。隨后,歐洲人乘船渡海去“闖關東”,其中最多的是挪威人和俄國人。他們先是捕鯨獵熊,后來漸漸轉向開采煤、磷灰石、石棉等礦產資源。
1920年2月9日,英國、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意大利、荷蘭及日本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即后來的“斯瓦爾巴德條約”。1925年,中國、前蘇聯、德國、芬蘭、西班牙等33個國家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協約國。北極該條約使斯瓦爾巴德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非軍事區。條約承認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該地區“永遠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文化在施工現場的實際應用試題及答案
- 實踐部筆試試題及答案
- 土力學經典試題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評價指標試題及答案
- 企業電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山東職校單招試題及答案
- 家居市場的文化傳承與家具設計考核試題及答案
- 創業扶持政策的實施動態與案例試題及答案
- 大學化學考試知識框架構建試題及答案
- 體育免疫考試題及答案
- 緊固件制造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優化醫患溝通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途徑
- 2025北京九年級(上)期末語文匯編:文言文閱讀
- 越出站界調車RAILWAY課件
- 河北武安招聘警務輔助人員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高級插花花藝師(三級)理論考試題(附答案)
- 脊柱損傷搬運操作
- 醫院醫用耗材培訓
- 2025年古董拍賣收藏品買賣協議書
- 【托比網】2024中國工業品數字化發展報告
- 砌石截水墻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