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單元測試 學業分層測評6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單元測試 學業分層測評6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單元測試 學業分層測評6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政治史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單元測試 學業分層測評6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分層測評(六)(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達標]1.某博物館館藏梁廷的《夷氛聞記》中記載:“方議款時,夷兵以船泊泥城,登岸肆擾,沿西及北。……大肆淫掠,奸及老婦,村民大嘩。……舉人何玉成,即柬傳東北南海、番禺、增城連路諸村,各備丁壯出護。附郭西北之eq\x()eq\x()eq\x()九十余鄉,率先齊出拒堵。……夷兵方舍命突圍出,無奈人如山積,圍開復合,各棄其鳥槍,徒手延頸待戮,乞命之聲震山谷。”書中eq\x()eq\x()eq\x()為殘缺,據材料推測,eq\x()eq\x()eq\x()處應該是()A.香港島 B.三元里C.旅順口 D.大甲溪【解析】首先確定地點,根據“番禺”和所學史實可知指的是廣東,再根據“夷兵騷擾”“鳥槍”“徒手”等即可以判斷正確答案為B項。【答案】B2.下面張濱的漫畫《甲午軼事》,就甲午戰爭的結局而言,該漫畫反映了()【導學號:17080032】A.中國戰敗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經濟結構B.甲午戰后中國救亡圖存運動日益高漲C.甲午戰爭是日本資本主義改革的結果D.戰爭的結局在于中國落后的政治體制【解析】漫畫反映了清政府盲目自大,不知中日之間的經濟差距。就甲午戰爭的結局而言,中國戰敗的原因在于中國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而日本是資本主義經濟,故A項符合漫畫寓意。【答案】A3.“戰斗開始不久,旗艦由于下水十二年,久已失修,艦橋被突然開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投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斗剛開始,整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針對材料所描述的戰況,下列相關敘述最準確的是()A.該戰役結束后,日軍乘機控制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B.此次戰役我方主力喪失殆盡C.該戰役結束后,日軍乘機搶占了朝鮮全境D.此次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解析】題干材料中提到的戰役是黃海海戰。戰后,北洋水師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鴻章要求避戰保船,日軍圍攻威海衛,最終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軍控制了黃海的制海權。【答案】A4.近代前期中國有份《盟約書》中表示,為保衛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導學號:17080033】A.三元里抗英斗爭 B.黃海海戰C.反割臺斗爭 D.南京保衛戰【解析】從“保衛國土”“不令倭得”可以判斷是1895年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答案】C5.19世紀末,譚嗣同奮筆疾書《有感》一詩:“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作者所哀傷的是()A.揭竿斬木的反抗風潮 B.泛濫成災的鴉片貿易C.日益腐朽的清朝統治 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機【解析】題干材料反映了《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劇,故選D項。【答案】D6.美國人石約翰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透視》一書中寫道:“無論如何,起義雖只是象征性、魯莽的行動,但卻是政府和人民聯合行動的例證,由此能使西方從中吸取教訓。”下列能夠論證上述觀點的是()【導學號:17080034】A.三元里抗英斗爭 B.義和團運動C.反割臺斗爭 D.新文化運動【解析】由材料“起義雖只是……魯莽的行動”“是政府和人民聯合行動的例證”“由此能使西方從中吸取教訓”等,可以判斷這次運動是一次魯莽盲目的、和政府有聯合的、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的愛國運動,這完全符合義和團運動的特點。【答案】B[能力提升]7.《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和另一個帝國的墮落》中寫道:“當(英)艦突破虎門要塞,沿江北上,開向馬烏涌(炮臺)時,(珠)江兩岸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平靜地觀看自己的朝廷與我軍的戰事,好像觀看兩個不相干的人爭斗。”材料主要說明()A.國人對世界形勢一無所知B.普通民眾對戰爭比較茫然C.英軍籠絡了廣東下層民眾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解析】“他們平靜地觀看自己的朝廷與我軍的戰事,好像觀看兩個不相干的人爭斗”說明普通民眾對戰爭比較茫然,這反映了中國普通民眾的民族意識極為淡薄,尚未認識到這是一場反侵略斗爭。【答案】B8.李大釗說,義和團將“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這都含著經濟上的意味,都有幾分是工業經濟壓迫的反動”。他主要強調義和團運動()A.是一場反侵略的愛國運動B.具有舊式小生產者的保守性C.為民族工業發展掃除障礙D.堅持“扶清滅洋”的方針【解析】由材料信息“這都含著經濟上的意味,都有幾分是工業經濟壓迫的反動”可知,李大釗認為,義和團運動反抗西方工業經濟壓迫,敵視西方工業經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和團運動具有舊式小生產者的保守性,故B項正確。A項與題干材料主旨不符;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不利于西方先進技術引進,不利于民族工業發展,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義和團“扶清”,故D項錯誤。【答案】B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導學號:17080035】材料一當割臺的噩耗傳到臺灣,全島為之震栗,“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人們奔走相告,游行集會,鳴鑼罷市,憤怒抗議賣國罪行。材料二(孫中山)認為,在義和團的排外主義中表現了“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服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材料三蓋中國數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夢將覺,漸有“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也”之思想,故義和團運動,實由其愛國心所發,以強中國,指外國人為目的者也。雖此次初起,無人才,無器械,一敗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飛,四方響應,非無故也。自今以往,此種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彌漫全國。他日又必有義和團子孫,輦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槍,以行今日義和團未競之志者。——赫德《中國實測論》(1)材料一中,這一令人悲痛的歷史場面發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強侵華戰爭之后?臺灣人民除了“抗議賣國罪行”,還進行了哪些抗擊侵略的行動?(2)材料二、三的觀點有何相同之處?(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義和團運動最重要的意義。【解析】本題考查閱讀材料提取信息、調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3)問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根據材料二、三歸納即可。【答案】(1)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