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第7章_第1頁
微觀經濟學第7章_第2頁
微觀經濟學第7章_第3頁
微觀經濟學第7章_第4頁
微觀經濟學第7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現實經濟中,企業總是在一定的市場結構下,通過有效選擇產量和價格,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然而,處于不同市場的企業,其產量和價格的制定方式差異很大,如電力企業、電信企業、小商品市場的批發零售商、農貿市場賣菜的菜農等。市場結構的差異直接決定了企業市場行為差異,并最終產生不同的價格和產量決定方式及結果。本章探討不同市場結構下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和價格決定問題。第六章市場結構

完全競爭市場完全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

在微觀經濟學中,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是對企業而言的。產品市場決定企業產出品的價格規律,要素市場決定企業投入品的價格規律。價格規律取決于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市場規則,包括:市場進出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二是市場結構marketstructure,指同一種商品的市場內部參與者的組織結構和行為規律。交易者的數目、規模分布產品的替代性與差異性市場壁壘程度市場信息的充分性與對稱性市場結構的特征

指市場中最大的N個企業市場占有率的累計數。

CRn=∑Si

如,根據東北證劵數據,2010年,我國洗衣機總銷量達到5081.95萬臺,其中內銷實現3389.66萬臺,出口實現1692.43萬臺。從產業在線數據看,海爾、榮事達、小天鵝、合肥三洋等四大品牌2010年洗衣機市場份額合計達到48%,CR4=48%,較2009年上升6個百分點,行業生產進一步集中。

市場集中度

經濟學家用4種標準把市場結構劃分為4種類型

第一節

完全競爭市場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征市場上有大量的買主和賣主產品同質生產者出入這個行業是自由的企業和顧客對于市場的信息很靈通

二、企業面臨的需求曲線

PQD=MR=ARTR=P*Q完全競爭企業需求曲線PQSD行業供給與需求曲線P0P000

三、企業總收入、平均收入和邊際收入

1.總收入:企業出售一定數量產品得到的收入總額。

TR=PQ2.平均收入:出售商品后平均單位商品獲得的收入。AR=TR/Q=PQ/Q=P3.邊際收入:每增加銷售一個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量。

MR=△TR/△Q=dTR/dQ

在短期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企業應該選擇最優的產量,使得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即MR=MC。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面對的市場的產品價格是給定的,企業只有通過對產量的調整來實現MR=MC

這一利潤最大化的條件。

四、完全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

P,CP,CQQMCACMRP0P0MRACMCQ0Q0AC0AC0P=MC

一個處于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企業,其生產的產品

市場價格為30元。其短期利潤最大化成本數據:產量TFCTVCTCACMC02200220

--

---52205027054.010.0102208030030.06.01522012034022.78.02022023645622.823.22522038660624.230.03022068090030.058.8企業是否關門的決策:PACAVCMCP1P2P3P4P5Q企業短期供給線短期內,由于其他企業來不及進入該行業,現有企業也來不及調整生產規模或退出該行業,因此,完全競爭市場上的企業將在短期高于停止生產點的任何價格水平上達到其產量均衡,它可能是盈利下的均衡,也可能是虧損下的均衡0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里,世界市場原油價格都在10美元上下變化。海灣地區的石油勘探、開采成本最便宜,平均成本為每桶2美元。與此不同,委內瑞拉要7元,美國的德克薩斯為10美元。英國北海油田因為使用海上鉆井平臺以及昂貴的開采技術,構成了每桶11美元的平均總成本。所以,當世界石油價格為9.96美元時,北海油田和德克薩斯油田可能會停止開發新油田,但不會關閉已有油田的經營。只有在市場價格下降到低于成本較高油田的平均變動成本時,這些油田才會考慮暫時關閉油田。廠商是否實現了利潤最大或虧損最小,取決于P與MC的比較:若P=MC,利潤最大或虧損最小;廠商盈余還是虧損,取決于P與AC的比較:若P>AC,有盈余,若P<AC,有虧損;廠商生產還是不生產,取決于P與AVC的比較:若P>AVC,應生產,若P<AVC,應停產。完全競爭企業短期均衡結論

在紐約市有一家新開設的比薩餅店。在紐約市中等大小的比薩餅的平均價格每個10美元。由于比薩餅店數量很多,新企業進入市場不會影響這一價格。新店老板估計,包括正常利潤在內的月度總成本為:

TC=1000+2Q+0.01Q2

為了使總利潤最大,該店每月應生產多少比薩餅?從短期看,該店每月能賺多少經濟利潤?

完全競爭行業中某企業的短期成本函數為

STC=Q3-6Q2+30Q+

40,假設產品價格為66元。問:

1.該企業在什么情況下停止生產?

2.企業短期均衡產量。

五、企業和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AVC曲線以上的MC曲線部分就是企業的短期供給曲線。如果已知各企業短期供給曲線,橫向相加可得出行業供給曲線。六、完全競爭企業的長期均衡

企業的長期均衡是指在長期中各個企業都可以根據市場價格來調整全部生產要素和生產規模,也可以自由進入或退出該行業,最終使整個行業的供求均衡,各個企業的產量也不再調整,達到各個企業既無超額利潤又無虧損的狀態。S0S1S2LMCLACSACP0P1P2Q1

P=AC(短期和長期)

P=MC(短期和長期)00QPPDSMC利潤之迷在長期中,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對于價格的反應將比短期中更為明顯和更有彈性。原因:一是在長期中,廠商的要素投入具有更大的伸縮性和選擇性,它可以調整與改變生產規模,從而其成本曲線將經歷不斷的變動與調整。二是在長期中,由于自由進入與退出機制的存在,隨著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廠商對于利潤機會的追逐,完全競爭市場上廠商的數目是可變的,從而市場總供給是可調整和變化的。長期均衡意味著,在實現市場總供求平衡的前提下,廠商的供給調整行為與進入和退出行為因達到最佳狀態而宣告停止。從而整個行業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狀態。需滿足兩個條件:P=MC,只有這時廠商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故而將其產出選擇最終固定下來。P=AC,這是因為只有當一個行業的所有廠商都只能獲得正常利潤,既無超額利潤又不存在虧損時,引誘廠商進入的利潤機會和促使廠商退出的虧損才會最終消失,從而廠商的進入和退出宣告終止,廠商數目最終穩定下來。上述兩個條件乍一看似乎是矛盾的,一個是滿足利潤最大化,一個是滿足經濟利潤為零。換句話說,以利潤最大化為初衷的廠商,通過競爭最終卻促使經濟利潤趨于零。這通常被稱為“利潤之迷”。在完全競爭市場上,雖然每個廠商都刻意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但經過長期的競爭和市場運作的結果,最終總會迫使所有廠商都達到并接受正常同等的盈利水平,這意味著超額利潤或經濟利潤在長期中將趨于消失,因此,此時將滿足P=MC=AC,即在長期均衡中各個廠商都將處于平均成本最低點的經營水平,這顯然代表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大名公司是生產胡桃的公司。胡桃的市場價格為640元。公司的長期總成本函數為:LTC=240Q-20Q2+Q3。

1.求利潤最大時產量。此時平均單位成本、總利潤是多少?

2.這一行業是否處于長期均衡狀態?

3.如果該行業尚未達到長期均衡,問:當均衡時,這家企業的產量是多少?單位產量的成本是多少?單位產

品的價格是多少?

完全競爭市場具有短期產量分配效率

在短期,完全競爭市場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企業在市場價格的引導下,按照P=

MC選擇產量,其結果具有社會成本優化性質,成本優勢企業向市場提供更多產品,完全競爭企業間產量分配是高效率的。

完全競爭市場具有長期效率

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條件P=

LAC(最低點)意味著:第一,在長期,在現有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條件下,企業生產成本為所有可能工廠所有可能產量的最低成本,企業以最低可能成本進行生產;第二,長期內企業沒有超額利潤,完全競爭市場以最低可能價格向社會提供產品,價格信號可以表明真正的成本。

七、完全競爭市場評價

完全競爭市場產量社會福利最優

評價資源配置的社會效率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社會福利分析,通常采用社會剩余描述資源配置的社會福利效果,即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對社會成員的福利效果。社會剩余由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之和構成。

社會剩余為既定需求曲線和邊際成本狀態下最大社會剩余,市場選擇的結果為社會福利最優的正確產量。MCDQ0P0E生產者剩余PSQOPMCD消費者剩余CSQ0P0EQOPMCD生產者剩余PS消費者剩余CSQOPQ0P0E假定過于嚴格,弱化了其現實性。完全競爭市場要求企業最優效率規模小,市場容量大,每個企業相對市場微不足道,適于小規模生產環境。不利于技術進步。因為企業規模小,限制了企業的研發;由于高度競爭性和信息充分,使企業自主決定對研發投入遠低于社會最優研發投入。局限性

互聯網形成了完全競爭嗎?

為什么說農村春聯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的縮影?

第二節完全壟斷市場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基本特征一種商品只有一個生產者這種商品沒有替代品進入市場存在很大的障礙信息掌控在壟斷企業手中

自然壟斷(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行政性壟斷品牌鎖定型壟斷資源型壟斷占位壟斷

二、壟斷市場的成因廠商產品平均成本(元)價格(元)平均利潤(元)A皮服200800600A皮包8015070A手套408040B皮包160150-10C皮手套9080-10范圍經濟導致壟斷的例子

如何理解壟斷廠商的完全市場權力?

1.壟斷企業面臨的需求曲線和邊際收入曲線PQD=ARMR0三、完全壟斷企業的短期均衡

2.企業的短期產量和價格決策P,CQACMCARMRP0Q0AC00

無競爭者加入:調整規模和技術水平,以適應市場需求,獲取盡可能多的經濟利潤。長期均衡的條件是:

MR=LMC

有競爭者加入:完全壟斷的市場可能會演化為寡頭壟斷市場或壟斷競爭市場。兩種可能MC1MC2MCD=ARMRQTQ1Q2PMCQ0PT

由MR=MC確定QT和P每個工廠生產多少?

由MC1=

MR(QT

)確定Q1

由MC2=MR(QT

)確定Q2多工廠壟斷一個壟斷企業分兩個工廠生產,市場的需求曲線:Q=220-20P,即P=11-Q/20工廠H:MCH=5+QH/10工廠L:MCL=4+QL/20求:壟斷企業的最優產量及工廠L和工廠H的產量?104050654OPQDMCHMCLMCMRPQDLMCLACMRQ0P0AC0AB四、企業的長期產量和價格決策

SMC0SAC

差別定價法

同一產品以不同價格出售。同一成本的產品對不同顧客規定不同價格,或者不同成本的產品對不同顧客規定同一價格,或者同一成本的產品對同一顧客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數量規定不同價格。

差別定價的條件企業對價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產品有兩個或以上被分割的市場不同市場的價格彈性不同

五、完全壟斷企業的差別價格

一級差別價格(first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每一單元產品以消費者所愿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即每一單位產品的銷售價格都不一樣,不同消費者所獲得的價格是不同的。要求壟斷企業能夠區分不同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預期,從而向產品價值預期高的消費者高的賣高價,低的賣低價。現實中,企業洞察每個消費者數量的需求價格幾乎是不能的,因此,一級差別價格相當理論化而不具備可操作性,但它能夠揭示企業差別價格的原因與實質。

差別價格分類

二級差別價格(secon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不同單元的產品以不同的價格出售,而購買同一數量的不同消費者都付同一價格。最普遍的便是數量優惠,此時每一個消費者獲得的價格因其購買數量的變化而變化,而所有消費者所面臨的定價機制是一樣的。現實中很常見,如規定買五送一,買十送三。

三級差別價格(thir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不同消費者可能付不同的價格,而同一消費者所購買的不同單元的價格是一樣的。或者說,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的價格不一樣,但在同一市場上則只有一個價格。最常見方法。要求廠商將消費者區分為不同組別,且不同組別消費者具有各自需求函數且需求彈性各不相同。

南加州的居民在去迪斯尼游玩時,門票可以享受打折優惠(在門口時你告訴他們你的郵政編碼)。這是哪種價格歧視?你能據此推測出南加州居民對迪斯尼游玩的需求是具有彈性還是缺乏彈性?你搜集優惠券嗎?

通過三級差別價格實現利潤最大必須滿足條件MR1=MR2=MC

證明:設兩市場需求函數分別為P1(Q1)與P2(Q2),成本函數為TC(Q1+Q2),則利潤函數為

π=P1(Q1)·Q1+P2(Q2)·Q2-TC(Q1+Q2)

令π對Q1,Q2的偏導數為零,則可得

MR1(Q1)=MC(Q1+Q2)MR2(Q2)

=MC(Q1+Q2)

即MR1=MR2=MC

某壟斷者在一個工廠生產的產品,在兩個分割市場出售,產品的成本函數和兩個市場的需求函數分別為

TC=Q2+2Q+6,P1=30-2Q1,P2=24-Q21.企業在兩個市場實行差別價格,求企業產量、兩個市場的售價和銷售量。

2.若兩個市場按照統一價格出售,價格又將是多少?

3.比較兩個市場的利潤?

各個市場產品的價格高低取決于需求彈性,需求彈性較大的市場定價較低,而需求彈性較小的市場定價較高。

證明:由于MR=P(1+1/ed),又有MR1=MR2=MC,

P1(1+1/ed1)

=P2(1+1/ed2),于是

近年來,關于民航機票打折的爭論始終沒有平息。以民航公司為代表的一方迫于運力過剩,客源不足,要求并實行過機票打折。以民航管理局為代表的一方擔心民航業自相殘殺的惡性競爭,反對機票打折。其實定價并非只有打折和不打折兩條路,也可以是差別定價。如:民航公司對兩城市間的往返機票收取兩種價格,全價和折扣價。對周六在所到城市住一晚的乘客收取折扣價,對周六不在所到城市住的乘客收全價。這種對同一次航班收取兩種不同價格的做法就是運用了差別定價的方法。

某航空公司已經確定某航線上無限制航班和特價航班(需要在周六晚上停留)服務的需求價格彈性分別為

-1.25和-2.50。如果該公司對這條航線上的利潤最大化感興趣,就要確知應該索取的相對價格。請問:普通航班座位的價格應是特價航班座位的價格的幾倍?

差別定價得以實施在于消費者可分為不同集團,需求彈性不同,公務出差者缺乏彈性,旅游者彈性大。但如果列出兩種價格,恐怕沒有一個公務出差者愿意高價,乘客都會以旅游者自稱。所以,實行差別價格的關鍵是能用一種客觀標準區分這兩類乘客,辦法是周六是否在所在地住一晚上。實行差別價格增加了民航收益:公務出差者仍以高價買票,乘客不減少;旅游者以折扣價買票,乘客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機票降價的百分比。這種方法還使客源在時間分布上趨于穩定。公務出差者在工作日外出者多,而私人旅游者為省錢會選擇休息日外出。這樣不會出現乘客過多過少的現象,也有利于民航正常運行。

1.高價格

P>AC獲得經濟利潤。由于市場的進入是被封鎖的,壟斷廠商的超額利潤得以長期保持,進入的封鎖完全限制了該行業的競爭。

2.產量不足

P>MC資源配置不合理,生產不足。

3.生產效率低

不是在AC的最低點進行生產。

六、完全壟斷市場的評價在完全競爭條件下,P=MC

在壟斷條件下,P>MC壟斷的勒納指數(Lerner’sIndexofMonopolyPower)L=(P-MC)/P

L介于0與1之間,其值越大,表示壟斷勢力越強。勒納指數也可表示為需求價格彈性的函數:L=(P-MC)/P=1/ed

因為利潤最大時有MR=MC,而MR=P(1-1/ed)壟斷勢力的度量壟斷的后果在討論完全競爭和壟斷市場時,我們曾經假定,企業管理人員的目標是使利潤最大化。使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條件是在所選定的產量上使成本最小。因此,表現在圖形上的所有成本曲線都代表最低的生產成本。對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合理的假設,因為,企業管理人員別無其他選擇。但從長期看,完全競爭企業的價格會下降到只能獲得正常利潤為止。因此,低效率的企業在與效率較高的企業競爭中無法生存。因為他們無法得到足夠的利潤來維持其經營。在競爭性市場上,成本最低化是一種必然。技術性低效率但是,壟斷企業卻不同,壟斷企業是可以獲得經濟利潤的。由于能夠獲得經濟利潤,與競爭隔絕的企業管理人員在成本最低化方面是有一定的處置自由的。如果成本增加,對壟斷企業的生存并不會構成威脅,因為企業還有經濟利潤可以作為緩沖。壟斷廠商以犧牲利潤為代價允許企業低效率經營,可能出于幾個理由:使成本達到最小是要付出努力的,尋找成本最低的資源和最先進的技術并不容易;企業是由人來經營的,人是會犯錯誤的。

壟斷廠商獲得高額利潤的能力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任何人都愿意有這樣一種能力,也愿意付錢保佑這種能力或是特權。這種花費各種資源以尋求或維持壟斷利潤的行為就被稱為尋租。尋租行為并不能增加商品和勞務的生產量,尋租行為所花費的資源僅僅是改變收入的分配。尋租行為有很多形式。政策的制定會對收入的分配產生很大的影響;尋租行為能導致腐敗;尋租造成的浪費可能還會超過廠商所得壟斷利潤。尋租行為壟斷并非完全是壞事壟斷的有利之處在于壟斷的強大實力可以推動技術進步與創新。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就是一個樣板。無論我們怎么說AT﹠T對電話和電報的壟斷有什么弊端,它對技術創新的貢獻是無人能夠否認的。公司以自己雄厚的實力建立的貝爾實驗室做出了從半導體、晶體管到超導這一系列的技術突破。沒有AT﹠T的實力,這些成果都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進入全球化的今天競爭已經不再是國內的競爭,而是全球范圍的競爭,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一定是擁有一定壟斷勢力的大企業。從一國范圍看,一家企業可能是壟斷的,但在國際上,這家企業仍然面對更為強大的競爭對手了。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一度被認為“占據了超過世界個人電腦的90%”。正是因為這樣,美國司法部對微軟提起訴訟,要將微軟一拆為二:一個操作系統公司(視窗),一個應用公司(微軟辦公軟件、互聯網瀏覽器有其他應用軟件)。美國司法部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很大的爭論。一種說法認為,微軟如果面臨的是很弱的市場或者根本沒有市場競爭而擁有了強大的市場壟斷力,那會對消費者不利。但是,微軟是在競爭中成長起來的。與微軟競爭的對手有蘋果計算機、SUN微系統工作站以及Unix這樣的商務網絡操作系統。所以微軟雖然實際上擁有操作系統的絕大部分市場,但卻不擁有很大的市場力,因此不是有害的壟斷,微軟面臨的是長期的競爭。這種由競爭而來的壟斷是一種有利的壟斷。

七、政府干預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管制制定和執行《反壟斷法》

第三節壟斷競爭市場

20世紀30年代以前,經濟理論主要論述的是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兩種市場理論。1933年,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和英國經濟學家瓊·

羅賓遜提出了壟斷競爭理論,這就在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之間補上了一個空白。張伯倫觀察到,即使在存在大量賣主的市場中,每家廠商的產品也很少是同質的。比如鞋店,種類、制造工藝、陳列、商店位置等都會有差別。有了差別,就不是完全壟斷了。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征在行業中企業數量很多企業進出這個行業是自由的各企業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

二、壟斷競爭企業的短期均衡PQDMRMCAC0P0Q0MR=MC三、壟斷性競爭企業的長期均衡MRD,ARLACLMCP0Q0MR=LMC=SMC

P=LAC=SACQP0SACSMC戴明公司是中等規模的電子工作,專門生產警報器。它的需求曲線估計為Q=4500-P。它的會計部門在與生產經理和銷售經理商議之后,提出近期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150000+400Q。求:

1.利潤最大時的產量、價格和利潤是多少?

2.如果企業不再對最大利潤感興趣,而是追求最大銷售收入,問:應如何定價?此時利潤是多少?

3.假定公司屬于壟斷競爭行業,它在行業中具有代表性,問:這一行業是否處于長期均衡狀態?如果不是,那么長期均衡時的產量、價格和利潤是多少?品質競爭

產品差異化競爭,包括提高質量、改進性能和結構、增加功能、完善服務等,以減輕替代品的威脅,吸引更多消費者。營銷競爭

營銷競爭是品質競爭的補充,它將差異化的作用通過廣告宣傳而得以充分發揮。制造產品差別

努力使產品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努力使消費者的需要適應產品的差別。四、壟斷競爭廠商的非價格競爭1.P>MC,資源配置不合理,企業生產不足。

2.利潤最大化產量低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的產量,其規模小于最優規模,所以,規模經濟性得不到充分利用。

3.競爭策略包括價格競爭策略、產品差異化策略、促銷。五、壟斷競爭條件下的企業行為分析

某公司推出一種新產品,預計1-2年內在市場上完全壟斷;在2-3年內就有類似產品出現與之競爭,形成壟斷競爭局面;3年后則有大量同類產品問世,形成完全競爭局面。若該公司的成本函數為

TC=22500+1000Q+10Q2

目前的需求函數為

P=7000-5Q1.如果公司利用其短期壟斷地位并使利潤最大化,其產品價格和產量應為多少?

2.在2-3年內出現競爭產品,這時公司得不到任何超額利潤,其產品價格和產量應為多少?

3.在完全競爭時,該公司的長期產品價格和產量應是多少?

第四節寡頭壟斷市場幾家大企業生產和控制了產品的極大部分供給,競爭只是在這幾家大企業之間展開。寡頭壟斷分類:

純寡頭壟斷: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同質的(鋼鐵行業、石油行業)。有差別的寡頭壟斷: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異質的(汽車行業、機械制造行業)。

一、寡頭壟斷市場的基本特征極端吉列(70%)耐克(47%)雙寡頭軟飲料(可口和百事)數據庫軟件(甲骨文和IBM)三大廠商輪胎(固特異28%

普林斯通21%

米其林13%)長話服務(AT&T43.5%MCI21%

斯普林特12%)信用卡(維薩51%

萬事達25%

美國運通18%)

四大快件公司DHLTNTFEDEXUPS

寡頭壟斷市場的顯著特點:

企業間的行為互相依存、互相影響。每家企業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都必須了解和估計競爭對手的行為和可能作出的反應。企業在意人們對自己及競爭對手的評價和認可程度,在意員工的忠誠度。一個“杯具”站長的求職經歷

寡頭壟斷理論是一種集團行為理論,它不同于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市場的大眾行為理論,也不同于完全壟斷市場的個體行為理論,所以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在這一市場結構中,由于存在多種不同的競爭條件,說不上何種條件更具代表性,又由于企業在競爭中往往面臨不同的行動方案,說不準哪種行為為最佳,所以不存在理想的均衡,其定價理論也是多種模式組成。研究寡頭壟斷的早期學者注意到在有些市場里價格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保持不變。如:1901年鋼軌的價格定為28美元/噸,15年未變,1922-1933年,價格在43美元未變;硫磺價格1926-1938年間一直是18美元/噸。這種明顯的價格剛性使得美國經濟學家保羅·斯威茨設想,寡頭壟斷企業的行為好像它面臨的是一條曲折的需求曲線。之所以是曲折,是因為別的企業對一家企業價格變化做出的反應不對稱。二、曲折的需求曲線模式

一個行業被稱為斯威茨寡頭壟斷,必須滿足以下基本的假設條件:產品的市場價格一定;廠商生產差別化產品;如果一家企業價格上升,其他企業不會追隨,如果一家企業價格下降,其他企業也會這么做;存在進入市場的障礙。

PQD2MR2MC1D1EFGQ0MR1P0MC20

說明寡頭壟斷條件下,產品價格具有剛性企業間競爭主要不是通過價格而是非價格MC3MC4

大陸公司存在以下兩段需求曲線:

P=25-0.25Q(當產量為0-20時)

P=35-0.75Q(當產量為超過20時)公司的總成本函數為:TC=200+5Q+0.125Q21.公司的最優價格和產量為多少?2.如果成本曲線改為TC2=200+8Q+0.125Q2公司的最優價格和產量為多少?3.如果成本曲線改為:TC3=200+8Q+0.25Q2公司的最優價格和產量為多少?

在丹麥的皮革制品行業中有一個價格剛性的有趣例子。在與丹麥企業的經理們就他們的價格政策進行訪談時,一個經濟學家發現,有家企業對染色的制鞋用革的定價要比黑色皮革高。這種價格差別自1890年以來就一直存在,因為當時染色皮革的制作成本比黑色皮革要高。但是,在訪談時,染色皮革成本已經下降。但仍然存在這樣的價格差。

為什么?皮革制品的價格剛性

寡頭壟斷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十分常見。在寡頭競爭中,預料到對手可能的行動,對公司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寡頭行為具有博弈特征。博弈論提供了一個在相互依存情況下如何進行戰略決策的指導工具。博弈論的出現和引入豐富了寡頭壟斷理論,也日益成為經濟學家分析寡頭行為的重要工具。

博弈論是20世紀70年代微觀經濟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博弈論專家納什、澤爾騰和海薩尼,他們都對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作出了貢獻。三、博弈論模式1博弈與博弈論博弈是指具有不同利益和目標的多個行為主體共同參加并相互影響的事態發展過程中的策略決策。博弈論(GameTheory)也稱對策論,它是一種分析博弈過程和結果的數學方法,研究具有理性的多個行為主體的決策和行動直接相互作用和影響時,事態發展過程的決策和均衡問題。參與者具有各自的目標:參與者都是理性行為者;參與者之間具有相關性;事態發展的結果取決于全部參與者的共同行為;參與者要根據對其他參與者的判斷決定自己的行動,因而是對策。2博弈論特點從參與人之間的沖突性質看,可分為對抗性博弈和非對抗性博弈。從博弈中的依存關系看,可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從參與人對其他人的了解程度看,可分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從行為的時間序列看,可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3博弈論的類型參加博弈過程的行為和決策主體,也是利益主體。在一個博弈中,最少要有兩個參與者。參與者在某個博弈時點,根據其掌握的有關博弈信息而選擇的決策變量和行動計劃,一個參與者的全部可行策略稱為他的策略空間。在既定策略組合條件下參與者的得失情況。每個參與者的收益取決于全部參與者所采取的策略,稱為收益函數。博弈結果,指既定策略組合條件下全部參與者所得收益的集合(結局)

達到穩定的策略組合或結局(均衡)。參與者、策略、結局之間的聯系。它是由博弈的環境和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決定的(博弈規則)。4博弈要素

參與者

百事可樂

參與者可口可樂

不漲價漲價

不漲價漲價10,10100,-30-20,30140,355博弈的表達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參與者)的價格決策雙方都可以保持價格不變或者提高價格(策略)博弈的目標和得失情況體現為利潤的多少(收益)利潤的大小取決于雙方的策略組合(收益函數)博弈有四種策略組合,其結局是:如果雙方都不漲價,各得利潤10單位;

如果可口可樂不漲價,百事可樂漲價,前者利潤100,后者利潤-30;如果可口可樂漲價,百事可樂不漲價,前者利潤-20,后者利潤30;如果雙方都漲價,可口可樂利潤140,百事可樂利潤35;博弈的穩定狀態有兩個:都不漲價或者都漲價(均衡),均衡稱為博弈的解,它是由博弈規則(即參與者采取什么策略會取得什么結局,市場的需求彈性、交叉價格彈性等)決定的。

假設有兩個嫌疑犯作案后被抓獲,并在不同的房間審訊。警察告訴他們,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而另一人抵賴,坦白者釋放,抵賴者判刑10年;這樣,每個犯人就有兩種策略,即坦白和抵賴。這個博弈的收益矩陣如下:囚徒困境不坦白坦白不坦白坦白1,110,00,108,8甲乙

在一個博弈里,若所有參與人都有占優策略存在,則占優策略均衡是可以預測到的唯一均衡,因為沒有一個理性的參與人會選擇劣策略。這個博弈里,(坦白,坦白)是占優策略均衡。囚徒的困境說明,個人理性(最優)與集體理性(最優)可能不一致。

囚徒困境模型對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提出了挑戰。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通過追求個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會比其實際上想做的那樣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從囚徒困境模型中我們看到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

守約

違約

守約20002000-10004500

違約4500-100000甲乙甲乙雙方違約與守約

囚犯的兩難境地適用于許多博弈場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前蘇聯和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兩個國家都在導彈上花了幾萬億美元,其能量足以毀滅對方幾次。這些消費是以犧牲其他項目為代價的,包括教育、醫學研究、住房建設等。但誰也不愿意減少這方面支出,因為怕對方會取得軍事上的優勢。

當然,現實世界里,信任和合作很少達到如此兩難的境地,但囚徒困境確實抓住了不信任和需要相互防范背叛的這種真實的一面。事實上,無論在自然界或人類社會,合作都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現象。那么是何種機制促使生物體或人類進行相互合作呢?問題的答案歸功于美國密歇根大學羅布特·埃克斯羅德,他是政治科學家,研究合作問題。為研究這個問題,組織了一場計算機競賽。

思路:每個參賽者都扮演“囚徒困境”中一個囚犯的角色,把自己的策略編入計算機程序,然后他們的程序會被成對地融入不同的組合。分好組后,開始玩這個游戲,每個人要在合作和背叛間作出選擇。當然,不只一次,而是200次游戲,即“重復的囚徒困境”,它更逼真地反映具有經常而長期性的人際關系,而且,這種重復的游戲允許程序在作出合作和背叛的抉擇時參考對手程序前幾次的選擇。TITFORTAT獲勝策略

它總是以合作開始,但從此就采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它永遠不先背叛對方,它是善意的;它會對對手前一次的合作給予合作的回報,它是寬容的;它會采取背叛行動懲罰對手前一次的背叛,它是強硬的;它的策略使對手程序一望便知其用意,它是簡單明了的。

所以,企業的最優策略應具備的原則是:善意的、寬容的、強硬的、簡單明了的。

不幸的是,如果參賽者知道博弈肯定會有多少次,一報還一報策略也可能失效。因為,盡管合作能增加利潤,但如果企業在最后一次博弈中背叛,得到的利潤會更多,因為此時別的企業已來不及報復。這對所有參加者都一樣。結果是兩家企業都要在最后一次博弈中背叛。結果是每次博弈可能又退化到囚犯的兩難境地模式了。

近二十年,在西方用博弈論去研究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現代經濟學最前沿的課題。博弈論提供了一個統一理論框架,以分析有關理性行動者間互動的任何問題,包括寡頭壟斷、外部性、公共品、關稅壁壘、遺產問題、工資談判等,在政治、經濟、生物、計算機、道德哲學、社會學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大有改寫微觀經濟學之勢。

在類似囚徒的困境這樣的博弈中,個體理性往往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參與者判斷失誤,或者某個參與者非理性行為,都會導致雙方的嚴重損失。因此,存在著通過合作(共謀、勾結和串通),即合作博弈改善博弈結果的誘惑。

合作博弈強調的是團體理性、效率、公平、公正,是一種“雙贏”策略,通常能獲較高的效率和效益。

四、卡特爾模式

卡特爾是指生產同類產品的寡頭壟斷企業達成公開的協議,共同限制產量,提高價格,控制市場。達成非正式的秘密協議的,叫串通。寡頭廠商建立卡特爾組織的目的是使價格和利潤高于沒有共謀時的水平。如果卡特爾的決策者對所控制的產品的需求關系有非常準確的理解,那么這個卡特爾組織就可以像一個壟斷者那樣行動并使整個行業利潤最大化。卡特爾的決策內容包括:卡特爾的聯合產量;卡特爾價格;各卡特爾企業的產量分配。卡特爾決策的基本思路與完全壟斷企業多工廠決策十分類似。

MCAMCBMCA+BDMRPQA+BQAQBMCMC00QPPPQ0QMCA=MCB=MR卡特爾具有不穩定性不欺騙欺騙X企業60,6030,7070,3040,40欺騙

Y企業不欺騙利潤最大化對大家有利,但對于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部門利潤的問題卻很難取得一致的意見,因而導致原有協定遭破壞。個別企業破壞卡特爾,可能對自己極為有利。一個企業只要它能做到不讓其他成員企業知道私自降低產品價格而采取報復行動的話,任何一個成員都可能欺騙卡特爾而攫取巨額利潤,并易于通過秘密讓價方式出售產品,這迫使卡爾特爾協定條款很難得到遵守,從而使卡特爾組織難于長久存在下去。歐佩克:沙漠里的海市蜃樓歐佩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簡稱。它是一個由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委內瑞拉等石油生產國于1960年結成的政府間組織。歐佩克對其成員國的石油政策進行協調、統一,旨在穩定世界石油市場價格,保證各成員過能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并為石油消費國提供足夠經濟、長期的石油供應。為使石油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證,歐佩克對石油生產實行配額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某些產油國石油產量減少,歐佩克將增加其石油產量,以阻止石油價格飆升。石油價格下滑,歐佩克也有可能依據市場形勢減少石油產量。現實中,歐佩克并不能完全控制國際石油市場。主要是因為其成員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分別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氣總產量的40%和14%,不能起到完全左右市場的作用;另外,實行原油生產配額制度以來,其從未有效杜絕過成員國的超產行為。為限制成員國超產,歐佩克不得不一再調低生產配額,因此形成了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