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課健康行為概論(yan20131016)_第1頁
第一次課健康行為概論(yan20131016)_第2頁
第一次課健康行為概論(yan20131016)_第3頁
第一次課健康行為概論(yan20131016)_第4頁
第一次課健康行為概論(yan201310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健康行為學

HealthBehavior

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常春教學安排一、健康行為學概述二、個體健康行為理論三、群體行為改變理論四、健康行為測量五、不良行為生活方式研究教學要求課前閱讀參考資料或文獻課堂積極參加討論分組實踐方案設計,匯報完成綜述成績綜述(50%)+小組方案(50%)教學要求綜述主題:健康行為研究內容: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方法、自己的觀點:歸納、評述文獻:不少于25篇教學要求實踐方案研究某行為的必要性、意義研究目的理論依據研究的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研究工具*鼓勵實踐(有加分,滿分不超出50分)健康行為學概論

IntroductionofHealthBehavior

內容一、行為與健康二、健康行為學基本概念三、人類行為一般分析四、人類行為的影響因素BehaviorlifestyleHEALTHHealthsystemEnvironmentGenetic提供服務危害健康行為遺傳、致病微生物污染物、社會文化等Behaviorlifestyle利用服務HealthsystemEnvironment環境保護與治理Genetic

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一、行為與健康行為因素行為作為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行為作為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行為與預防保健服務利用行為在疾病治療與康復中的作用關于煙草的事實英國1900-1930年出生的男性醫生的隊列研究:20歲開始吸煙者,死亡風險大增,半數死亡與吸煙有關的健康問題;不吸煙者70歲時有81%存活,而吸煙者僅有58%存活;從20歲開始吸煙的人:40歲戒煙,可以避免90%的死亡風險40歲不戒煙,死亡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倍關于煙草的事實英國百萬女性研究肺癌:每天吸10支煙,發生率是不吸煙者的10倍;每天吸15支煙,是不吸煙者的22倍;肺氣腫:每天吸10支煙,發生率是不吸煙者的20倍;每天吸15支煙,是不吸煙者的33倍;全死因:每天吸10支煙,發生率是不吸煙者的2倍。Chinaisthebiggesttobacco-producingaswellastobacco-consumingcountryintheworld.Cigaretteproductionincreased1.82timefromtheyearof1980to2007;theamountofcigaretteonthemarketreached43millionboxesProducingandconsumingin2004Productionin1980to2007(millionboxes)有關數據:《2007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我國男性人群現在吸煙率為53.9%,吸煙人數為3.5億,居世界各國之首;城市和農村人群接觸二手煙的比例分別為49.7%和54.0%,被動吸煙人數達到4.5億。北京市衛生局2009年公布:中小學生吸煙率為7.05%;男性醫生、教師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吸煙率分別為33.9%、40.0%和57.8%。

缺乏運動、不合理膳食、超重18-69歲人群鍛煉率為19.2%,男性21.2%,女性17.1%。肉類、油脂消費快速上升,谷物類消費明顯下降,食鹽攝入居高不下。18-69歲人群超重率23.1%,肥胖率7%。來源:2004年中國慢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分析報告WHO,2006Wu,BMJ,2006OverweightandObesityinChina,Ages7-18Obesitystrikestheballpark...17”22+”1818”22”1700lbs“Noonewantsapewtobreakapartduringthechurchservice...”1920

限鹽:降收縮壓2-8mmHg

肥胖者:體重減1公斤,降血壓1.6/1.3mmHg

限酒:降收縮壓2-4mmHg

運動:降收縮壓4-9mmHg

改善生活習慣的降壓效果與利用衛生服務有關的行為2008年全國衛生服務總調查:兩周患病未就診比例37.6%。2004年我國18-69歲人群高血壓治療率23.1%,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農村。近一年內做過體檢的比例為8.4%,城市15.1%,農村5.8%WHO調查顯示,中國住院患者抗生素藥物使用率高達80%,其中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生素的占58%,遠高于30%的國際水平。二、健康行為學基本概念1、健康行為

操作定義與維持、恢復和增進健康有關的個人品質(如信念、期望、動機、價值、認識等認知因素),個性特征(包括情感、情緒)和外在行為表現、活動以及習慣。Workingdefinitionofhealthbehavior

Healthbehaviorarethosepersonalattributessuchasbeliefs,expectations,motives,values,perceptions,andothercognitiveelements;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includingaffectiveandemotionalstatesandtraits;andovertbehaviorpatterns,actionsandhabitsthatrelatetohealthmaintenance,tohealthrestorationandtohealthimprovement.健康行為要點[人們自己為行為主體;不包括醫生給予的治療、免疫接種、生理功能恢復、健康狀況等,但尋求治療、為康復而采取的行為、對健康狀況的認識屬于健康行為。[不僅包括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活動,還包括心理、情感等需要間接“觀察”/測量的活動。

(1)預防與保護行為

Preventiveandprotectivebehavior

“thoseactionsundertakenbypersonswhobelievetheyarewell,andwhoarenotexperiencinganysignsorsymptomsofillness,forthepurposeofremainingwell.”2、健康行為分類一級預防相關行為:吃早餐、體重管理、運動、不吸煙、駕車使用安全帶、遵守交通規則、遵守工作場所安全操作規則等。二級預防相關行為:定期體檢、口腔檢查、防癌檢查等。其他因人而異的預防與保護行為:冬泳、祈禱、服用維生素。(2)患病行為Illnessbehavior“thoseactionsundertakenbypersonswhoareuncertainaboutwhethertheyarewell;whoaretroubledorpuzzledbybodilysensationsorfeelingsthattheybelievemaybesignsorsymptomsofillness;whowanttoknowwhattodoiftheyarenotwell.”

患病行為是人們認為自己有了疾病征兆或癥狀,受到軀體或心理感受的困擾,為了明確自身感受是否意味著疾病以及如何應對而采取的行動。包括:1對征兆或癥狀采取的應對措施;

1向自己認為有權威性的人或熟人尋求建議與指導;

(3)病人角色行為Sick-rolebehavior“thoseactionsundertakenbypersonswhohavealreadybeendesignatedasbeingsick,eitherbyothersorbythemselves.”

那些經他人確認或自己確信自己已經患病的人們所采取的行為。包括接受醫學處置、減少活動,減少個人、家庭、社會責任,康復相關行為等。

健康行為學是研究健康相關行為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人類個體和群體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探討其動因、影響因素及其內在機制,為改變人們危害健康的行為,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提供科學依據。3、健康行為學(1)將行為作為疾病及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2)將行為作為系統干預的目標進行研究,旨在改變行為以及由此導致的健康狀況的改變;

(3)將行為作為對其他研究有價值的個人和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行為是各種個人或社會過程的結果。4、健康行為研究方向三、人類行為一般分析1.行為的基本概念行為指的是有機體在內外環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應,包括生理、心理和外在表現的變化。SOR刺激有機體反應

人類行為

指具有認知、思維能力,并具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人對內外環境刺激所做出的能動的反應。分為:外顯行為:可直接觀察到的行為。內隱行為:不能被他人直接觀察到的行為。(1)生物屬性-行為的遺傳性-行為以生理形態和功能為前提-具有本能行為:攝食行為、性行為、躲避與防御行為、探究行為、睡眠。2.人類行為的屬性(2)社會屬性

社會行為指人在社會化(socialization)過程中形成的,與環境相適應的行為。包括社會生活技能、勞動技能、社會生活行為規范、社會角色行為等。-后天習得-環境影響

(1)適應性

-反射:通過反射弧來實現。-自我控制:追求獎勵性行為后果。-調適:與其他個體、群體的相互配合與適應。-順應:改變自己以適應客觀環境。-應對:決定是否做、如何做以實現自身需要。-應激:肌體非特異性反應,激發潛能。3、人類行為的特點(2)目的性:人的行為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指向有益于自身的結果。(3)可塑性:人的行為在不斷變化發展中。(4)差異性:受遺傳素質、個性心理特征、外部環境的影響。(5)發展性:連續而不平衡;表現為個體認知活動逐漸深入和復雜化;個體與環境關系的改變;個體行為日益完善。行為發展的四個階段:(1)被動發展階段(0~3歲)(2)主動發展階段(3~12歲)(3)自主發展階段(12~成年)(4)完善鞏固階段(成年以后)吸煙行為:(1)多數吸煙者的吸煙行為起始于少年,形成于青年階段;(2)從少年到成年階段歲年齡的增長吸煙率升高;(3)1996年與1984年相比,40以下男性的吸煙率增加,40歲以上男性吸煙率下降;女性吸煙率增加。(1)需要(needs)與動機(motivation)

刺激需要動機目標導向新的需要目標行動需要滿足4.行為形成和改變的心理動因(2)認知(cognition)

指人們獲得和利用信息的全部過程和活動。

刺激感知選擇解釋行為

(3)態度(attitude)

指個體對人、物、事件的反應傾向,是一種內部的準備狀態,由三部分構成:認知(贊同與否、相信與否)、情感(喜歡與否)、意向(意圖與行動準備)。態度變化的三個階段:服從:被迫的表現順從,并非心甘情愿;同化:自愿接受,自愿順從;內化:真正從內心接受,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4)情緒與情感(emotionandfeeling)情緒為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體驗,情感指穩定而持久的、更為深刻的感情體驗。情緒和情感是認知發展的契機,激發人的認識、行動。二、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指個體或團體的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分為促進健康行為和危害健康行為兩類。1.促進健康行為

促進健康行為:指個體或群體表現出的客觀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組行為。特點:(1)有利性(2)規律性(3)和諧性(4)一致性(5)適宜性1.促進健康行為(1)基本健康行為(2)戒除不良嗜好行為(3)預警行為(4)避免有害環境行為(5)合理利用衛生服務行為預防保健、求醫行為、遵醫行為、康復行為七項與人們的期望壽命

和良好健康顯著相關行為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適量運動;適當的睡眠(每晚7—8小時);不吸煙;保持適當的體重;不飲酒或少飲酒。2.危害健康行為危害健康行為:指個體或群體表現出的偏離個人、他人和社會健康希望的一組行為。特點:(1)有害性(2)潛在性(3)習得性2.危害健康行為(1)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2)致病行為模式A型行為C型行為(3)不良疾病行為(4)違反法律行為參考文獻Glanz,Rimer,Viswanath,HealthBehaviorandHealthEducation: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4th,Hossey-BassPublishers,SanFrancisco(ch3-6,8,13,16)CommitteeonHealthandBehavior,Research,Practice,andPolicy,InstituteofMedicine,HealthandBehavior,theinterplayofbiological,behavioral,andsocialinfluences,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D.C.(ch1-3,5,8)NeilSchneiderman,MarjorieA.Speers,etc.IntegratingBehaviorandSocialScienceswithPublicHealth,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Washington,D.C.(ch1-3,9,12)參考文獻FishbeinM,AjzenI.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behavior:Anintroductiontotheoryandre-search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5.AjzenI.Fromintentionstoactions:Atheoryofplannedbehavior.In:KuhlJ,BeckmanJ,(Eds.),Actioncontrol:Fromcognitiontobehavior.Heidelberg,Germany:Springer,1985.11~39.AjzenI.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1991,50:179~2117.參考文獻馬驍主編,健康教育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第2-4章)MechiealP.O’Donnell主編,常春主譯,工作場所健康促進,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第6-8章)呂姿之主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第二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2年(第三、五章)參考文獻K.M.,BrayS.,MartinG.K.(2009).Predictingphysicalactivityoffirst-yearuniversitystudents:anapplicationof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