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語意設計_第1頁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語意設計_第2頁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語意設計_第3頁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語意設計_第4頁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語意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產品語意設計制作張兆龍1設計從物的設計向非物的設計轉變從一個強調形式和功能的技術文化轉向一個非物質的和多元再現的人文文化。這反映了設計價值從功能主義的滿足需求到商業主義的刺激需求,進而到非物質的設計與文化的追求。一文化背景2產品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

設計開始以生產為導向轉向以消費者為導向

3產品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消失

產品的全球化導致產品的文化特征消失一文化背景一文化背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使設計成為文化和技術的橋梁。這是一種“文化的解決”或“詩意情感的表達”:重新在各種文化中尋找新的素材,來反映各地域的設計風格;通過造型中的文化性語義,以隱喻、寓意等手段滿足消費者的感情需要;通過探究電子技術與人文價值的互動再次創造新的特色產品。二產品與文化器物與文化

器物的設計和制作受到人類文化的支配和影響。但是,從國際主義到簡約主義,忽視了人類文化的構成差異,由此人們開始對文化“渴望”。二產品與文化2.產品和文化的關系

產品是文化的載體,反過來,產品有成為文化的表現符號。二產品與文化3.產品文化的表現

文化表現在物質和非物質的各個方面,設計是往往從形態、色彩、材料等具體方面,或社會意識、傳統觀念、審美意識等抽象方面,汲取一部分的文化特質,在產品上將文化特色表現出來,以喚起用戶的共識。二產品與文化如果我們希望語意設計能夠喚起文化記憶,那么我們要注意某些特征形態、線條或比例的使用,通過特定的文化、歷史符號和片段,或有特色的材料、器物符號與現代設計觀念的適度融合來延續發展傳統的文化記憶。三文化符號的分類與重新提煉哲學意識符號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是天人合一,這種觀念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審美意識和設計創作表現。和諧簡樸含蓄三文化符號的分類與重新提煉2.形態符號

中國傳統上注重“適形”,即要求建筑物和產品尺度適宜,陰陽和諧。

三文化符號的分類與重新提煉3線條符號

線條符號不僅用于視覺傳達設計,還廣泛應用在產品設計上,這是一個從二維圖形向三維形態的過渡設計。

三文化符號的分類與重新提煉4.色彩符號

中國古代建筑注重華麗濃重莊重大度,如金色的瓦,深紅色的墻。另外,也追求適度宜人的氣氛。三文化符號的分類與重新提煉5.材料符號

傳統上主張自然材料的自然品質和特點,追求天真、自然、恬淡優雅的情趣。我國古代大量使用木頭和竹子等材料。四文化符號的使用原則合理性。

跟據產品的功能特征,正確地選用符號。四文化符號的使用原則2.藝術性

符號在形態色彩肌理等方面設計處理應和諧,能突出產品的設計美感。四文化符號的使用原則創造性

突破陳規,對傳統符號賦予新的運用形式,大膽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藝,創造出新的效果?;谥袊鴤鹘y文化的語意設計要求選擇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特色的東西,或者某一時間或某一地域的文化特征,通過調研,全面深入地了解其文化符號在形態、色彩、材料、結構或哲學意識上具象或抽象的特征性表現,進行關鍵詞語的提煉和相應的視覺化表現,把文化符號用在新的產品設計上,形成有特色的“中國風格產品”。產品范圍:可以是家居用品、家具、消費類電子產品、音響等。進行關鍵詞定位,包括設計概念、風格定位,最后完成產品設計。具體要求:1.傳統文化特征提煉及分析,用圖文表示2.產品設計定位,用圖文表示3草圖方案5個,選取較好的一個,進行計算機建模,渲染出圖4.以A3幅面制作一張展板,要求說明作品名稱、整體效果圖、局部效果圖、文字說明等。5.作業提交材料:

紙質材料裝訂成冊,依次為封面、文化特征分析及提煉、5個方案草圖、展板(彩色打印A4幅面)

數字材料:每人一個文件夾,以學生“學號姓名”命名,包含文化特征分析及提煉(照片)、5個方案草圖(照片)、展板(jpeg格式)、產品數字模型(3d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