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排水、熱水與消防給水_第1頁
給水、排水、熱水與消防給水_第2頁
給水、排水、熱水與消防給水_第3頁
給水、排水、熱水與消防給水_第4頁
給水、排水、熱水與消防給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給水、排水、熱水

及消防給水和室外給排水研究生課件2目錄

一.總則二.術語、符號三.給水四.排水五.熱水及飲水供應六.消防給水七.室外給排水1總則1.0.2本規范適用于居住小區、公共建筑區、民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亦適用于工業建筑生活給水排水和廠房屋面雨水排水設計。但設計下列工程時,還應按現行的有關專門規范或規定執行:1濕陷性黃土、多年凍土和脹縮土等地區的建筑物;2抗震設防烈度超過9度的建筑物;3礦泉水療、人防建筑;4工業生產給水排水;5建筑中水和雨水利用。1.0.2本條是原規范條文的修改,明確了本規范的適用范圍。隨著我國諸如會展區、金融區、高新科技開發區、大學城等興建,形成以展館、辦公樓、教學樓等為主體,以為其配套的服務行業建筑為輔的公建區。公建小區給排水設計屬于建筑給排水設計范疇,公建小區給排水設計亦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的要求,為此,在規范局部修訂之際,將公建小區給排水設計主要內容列入本規范。另雨水利用已有國家標準《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技術規范》GB50400,本規范不重復其相關內容。

1.0.3A

本規范規定了建筑給水排水設計的基本要求。當本規范與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相抵觸時,應按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1總則2.1術語2.1.4最大時用水量maximumhourlywaterconsumption最高日最大用水時段內的小時用水量。2.1.4A平均時用水量averagehourlywaterconsumption最高日用水時段內的平均小時用水量。2.1.7A倒流防止器backflowprevent一種采用止回部件組成的可防止給水管道水流倒流的裝置。2.1.7B真空破壞器vacuumbreakers一種可導入大氣壓消除給水管道內水流因虹吸而倒流的裝置2.1.13A疊壓供水additivepressurewatersupply

利用室外給水管網余壓直接抽水再增壓的二次供水方式。2術語、符號2.1.32自灌self-priming

水泵啟動時水靠重力充入泵體的引水方式。2.1.53A自循環通氣autocirculationventing通氣立管在頂端、層間和排水立管相連,在底端與排出管連接,排水時在管道內產生的正負壓通過連接的通氣管道迂回補氣而達到平衡的通氣方式。2.1.54A真空排水vacuumdrain利用真空設備使排水管道內產生一定真空度,利用空氣輸送介質的排水方式。2.1.54B同層排水same-floordrainage

排水橫支管布置在排水層或室外,器具排水管不穿樓層的排水方式。2術語、符號2.1.55A埋設深度burieddepth埋地排水管道內底至地表面的垂直距離。2.1.58A隔油器greaseinterceptor分隔、攔集生活廢水中油脂的裝置。2.1.61中水reclaimedwater

各種排水經適當處理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后回用的水。2.1.66暴雨強度rainfallintensity

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2.1.68降雨歷時durationofrainfall

降雨過程中的任意連續時段。2.1.69地面集水時間inlettime

雨水從相應匯水面積的最遠點地表徑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時間。簡稱集水時間。2術語、符號2.1.70管內流行時間timeofflow

雨水在管渠中流行的時間。簡稱流行時間。2.1.71匯水面積catchmentarea

雨水管渠匯集降雨的面積。2.1.73滿管壓力流雨水排水系統fullpressurestormsystem按滿管壓力流原理設計管道內雨水流量、壓力等可得到有效控制和平衡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統。2.1.78徑流系數run-offcoefficient

一定匯水面積的徑流雨水量與降雨量的比值。2.1.79集中熱水供應系統centralhotwatersupplysystem

供給一幢(不含單幢別墅)或數幢建筑物所需熱水的系統。2術語、符號2.1.80局部熱水供應系統localhotwatersupplysystem供給單個或數個配水點所需熱水的供應系統。2.1.80A全日熱水供應系統alldayhotwatersupplysystem在全日、工作班或營業時間內不間斷供應熱水的系統。2.1.80B定時熱水供應系統fixedtimehotwatersupplysystem在全日、工作班或營業時間內某一時段供應熱水的系統。2.1.83A熱泵熱水供應系統heatpumphotwatersystem

通過熱泵機組運行吸收環境低溫熱能制備和供應熱水的系統。2術語、符號2.1.83B水源熱泵heatpumpofwatersource

以水或添加防凍劑的水溶液為低溫熱源的熱泵。2.1.83C空氣源熱泵heatpumpofairsource

以環境空氣為低溫熱源的熱泵。2.1.86A太陽能保證率solarfraction系統中由太陽能部分提供的熱量除以系統總負荷。2.1.86B太陽幅照量solarirradiation

接收到太陽輻射能的面密度。2.1.86C燃油(氣)熱水機組butningoilandgashotwaterheaters

由燃燒器、水加熱爐體(爐體水套與大氣相通,呈常壓狀態)和燃油(氣)供應系統等組成的設備組合體。2.1.87設計小時耗熱量designheatconsumptionofmaximumtime熱水供應系統中用水設備、器具最大時段內的耗熱量。2術語、符號2.1.87A設計小時供熱量designheatsupplyofmaximumtime

熱水供應系統中加熱設備最大時段內的產熱量。2.1.88同程熱水供應系統reversedreturnhotwatersystem

對應每個配水點的供水與回水管路長度之和基本相等的熱水供應系統。2.1.89A第二循環系統hotwatercirculationsystem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中,水加熱器或熱水貯水器與熱水配水點之間組成的熱水循環系統。2.1.93管道直飲水系統purifieddrinkingwatersystem

原水經深度凈化處理,通過管道輸送,供人們直接飲用的供水系統。2.1.94水質阻垢緩蝕處理waterqualitytreatmentofscale-prevent&corrosion-delay

采用電、磁、化學穩定劑等物理、化學方法穩定水中鈣、鎂離子,使其在一定的條件下不形成水垢,延緩對加熱設備或管道的腐蝕的水質處理。2術語、符號6.消防給水123給水3.1用水定額和水壓3.2水質和防水質污染3.3系統選擇3.4管材、附件和水表3.5管道布置和敷設3.6設計流量和管道水力計算3.7水塔、水箱、貯水池3.8增壓設備、泵房3.9游泳池與水上游樂池3.10循環冷卻水及冷卻塔3.11水景3.1用水定額和水壓3.1.1小區給水設計用水量,應根據下列用水量確定:1居民生活用水量;2公共建筑用水量;3綠化用水量;4水景、娛樂設施用水量;5道路、廣場用水量;6公用設施用水量;7未預見用水量及管網漏失水量;8消防用水量。注:消防用水量僅用于校核管網計算,不計入正常用水量。3給水3.1.2居住小區的居民生活用水量,應按小區人口和表1.1.9的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經計算確定。3.1.3居住小區內的公共建筑用水量,應按其使用性質、規模,采用表1.1.10中的用水定額經計算確定。3.1.4綠化澆灌用水定額應根據氣候條件、植物種類、土壤理化性狀、澆灌方式和制度等因素綜合確定。當無相關資料時,小區綠化澆灌用水定額可按澆灌面積1.0~3.0L/m2·d計算,干旱地區可酌情增加。公共游泳池、水上游樂池和水景用水量按規范3.9.17、3.9.18、3.11.2條的規定確定。3.1.5小區道路、廣場的澆灑用水定額可按澆灑面積2.0~3.0L/m2·d計算。3給水3.1.6小區消防用水量和水壓及火災延續時間,應按現行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及《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確定。3.1.7小區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計。3.1.8居住小區內的公用設施用水量,應由該設施的管理部門提供用水量計算參數;當無重大公用設施時,不另計用水量。3.1.9住宅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及小時變化系數,根據住宅類別、建筑標準、衛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區域等因素,可按表3.1.9確定。3.1.10宿舍、旅館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定額及小時變化系數,根據衛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區域條件,可按表3.1.10確定。3給水3給水表3.1.10中將宿舍單列。根據工程反饋的信息,宿舍用水時間特別集中,經收集到的論文和測試資料分析,供水不足的現象主要集中在宿舍設置集中或相對集中的盥洗間和衛生間,并且供水不足的原因不僅采用用水疏散型平方根法流量計算公式,其用水定額qo、小時變化系數Kh偏小也是原因之一,為此作如下修訂:宿舍用水定額單列,并適當提高用水量標準和Kh值系數;宿舍分類按國家現行標準《宿舍建筑設計規范》JGJ36-2005進行分類:I類——博士研究生、教師和企業科技人員,每居室1人,有單獨衛生間;II類——高等院校的碩士研究生,每居室2人,有單獨衛生間;III類——高等院校的本、專科學生,每居室(3~4)人,有相對集中衛生間;IV類——中等院校的學生和工廠企業的職工,每居室(6~8)人,集中盥洗衛生間。根據反饋意見在表3.1.10中增列了酒店式公寓、圖書館、書店、會展中心的用水定額。3給水注:1除養老院、托兒所、幼兒園的用水定額中含食堂用水,其它均不含食堂用水。2除注明外,均不含員工生活用水,員工用水定額為每人每班40~60L。3醫療建筑用水中已含醫療用水。4空調用水應另計。3.1.11建筑物室內、外消防用水量、供水延續時間,供水水壓等,應根據國家現行有關消防規范執行。3.1.12設計工業企業建筑時,管理人員的生活用水定額可取30~50L/人·班;車間工人的生活用水定額應根據車間性質確定,一般宜采用(30~50)L/人·班;用水時間宜取8h,小時變化系數宜取2.5~1.5。工業企業建筑淋浴用水定額,應根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中車間的衛生特征分級確定,可采用(40~60)L/人·次,延續供水時間宜取1h。3給水3.1.13汽車沖洗用水定額,應根據采用的沖洗方式,以及車輛用途,道路路面等級和沾污程度等確定,按表1.1.13確定。3給水3給水注:1、特大城市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100萬及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50萬及以上,不滿100萬的城市;中、小城市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不滿50萬的城市。2、一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上海、江蘇、安徽、重慶;二區包括:四川、貴州、云南、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寧夏、陜西、內蒙古河套以東和甘肅黃河以東的地區;三區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肅黃河以西的地區。3、當地主管部門對住宅生活用水標準有規定的,按當地規定執行。4、別墅用水定額中含庭院綠化用水,汽車抹車水。5、表中用水量為全部用水量,當采用分質供水時,有直飲水系統的,應扣除直飲水用水定額;有雜用水系統的,應扣除雜用水定額。2)宿舍、旅館等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的節水用水定額。根據衛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區域條件、使用要求可按表1.1.14-2確定。3給水3.1.14A衛生器具和配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的有關要求。3.1.14B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洗手盆宜采用感應式水嘴或自閉式水嘴等限流節水裝置。3.1.14C公共場所的衛生間的小便器宜采用感應式或延時自閉式沖洗閥。3給水3.2水質和防水質污染3.2.1生活給水系統的水質,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要求。3.2.2當采用中水為生活雜用水時,生活雜用水系統的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的要求。管道直飲水系統的水質標準應符合《飲用井水水質標準》CJ94-2005的要求。游泳池的水質標準應符合《游泳池水質標準》CJJ244-2007的要求。3給水3.2.3城鎮給水管道嚴禁與自備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連接。所謂自備水源供水管道,即設計工程基地內設有一套從水源(非城鎮給水管網,可以是地表水或地下水)取水,經水質處理后供基地內生活、生產和消防用水的供水系統。城市給水管道(即城市自來水管道)嚴禁與用戶的自備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連接,這是國際上通用的規定。當用戶需要將城市給水作為自備水源的備用水或補充水時,只能將城市給水管道的水放入自備水源的貯水(或調節)池,經自備系統加壓后使用。放水口與水池溢流水位之間必須有有效的空氣隔斷。本規定與自備水源水質是否符合或優于城市給水水質無關。3給水

3.2.3A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飲用水管道嚴禁與生活飲用水管道連接。3.2.4生活飲用水不得因管道產生虹吸、背壓回流而受污染。3.2.4A衛生器具和用水設備、構筑物等的生活飲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應符合下列規定: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體或雜質所淹沒;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邊緣的最小空氣間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徑的2.5倍。3.2.4B生活飲用水水池(箱)進水管口的最低點高出溢流邊緣的空氣間隙應等于進水管管徑,但最小不應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當進水管從最高水位以上進入水池(箱),管口為淹沒出流時,管頂應裝設真空破壞器等防虹吸回流措施。注:不存在虹吸回流的低位生活飲用水貯水池,其進水管不受本條限制,但進水管仍宜從最高水面以上進入水池。3給水3.2.4C從生活飲用水管網向消防等其他用水的貯水池(箱)補水時,其進水管口最低點高出溢流邊緣的空氣間隙不應小于150mm。3.2.5從給水飲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時,應在這些用水管道的下列部位設置倒流防止器:1從城鎮給水管網的不同管段接出兩路及兩路以上的引入管,且與城鎮給水管形成環狀管網的小區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上;2從城鎮生活給水管網直接抽水的水泵的吸水管上;3利用城鎮給水管網水壓且小區引入管無倒流防止設施時,向商用的鍋爐、熱水機組、水加熱器、氣壓水罐等有壓容器或密閉容器注水的進水管上;3給水3.2.5A從小區或建筑物內生活飲用水管道系統上接至下列用水管道或設備時應設置倒流防止器:1單獨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時,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2從生活飲用水貯水池抽水的消防水泵出水管上;3.2.5B生活飲用水管道系統上接至下列對健康有危害物質等有害有毒場所或設備時應設置導流防止器:1.貯存池(罐)、裝置、設備的連接管上;2.化工劑罐區、化工車間、實驗樓(醫藥、病理、升華)等除按本條第1款設置外,還應在其引入管上。3.2.5C從小區或建筑物內生活飲用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時,應在這些用水管道上設置真空破壞器:1當游泳池、水上游樂池、按摩池、水景池、循環冷卻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補水管道出口與溢流水位之間的空氣間隙小于出口管徑2.5倍時,在充(補)水管上;2

不含有化學藥劑的綠地等噴灌系統,當噴頭為地下式或自動升降式時,其管道起端;3消防(軟管)卷盤;4出口接軟管的沖洗水嘴與給水管道連接處。3給水3.2.5D空氣間隙、導流防止器和真空破壞器的選擇,應根據回流性質、回流污染的危害程度及設防等級可按本規范附錄A確定。注:在給水管道防回流設施的設置點,不應重復設置。3.2.6嚴禁生活飲用水管道與大便器(槽)、小便斗(槽)采用非專用沖洗閥直接連接沖洗。3.2.7生活飲用水管道應避開毒物污染區,當條件限制不能避開時,應采取防護措施。3.2.8供單體建筑的生活飲用水池(箱)應與其它用水的水池(箱)分開設置。3.2.8A當小區的生活貯水量大于消防貯水量,小區的生活水池與消防水池可合并設置,合并貯水池有效容積貯水設計更新周期不得大于48h時。

3.2.9埋地式生活飲用水貯水池周圍10m以內,不得有化糞池、污水處理構筑物、滲水井、垃圾堆放點等污染源;周圍2m以內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當達不到此要求時,應采取防污染的措施。3給水3給水3給水3.2.10建筑物內的生活飲用水水池(箱)體,應采用獨立結構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體結構作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頂蓋。生活飲用水水池(箱)與其它用水水池(箱)并列設置時,應有各自獨立的分隔墻。3.2.11建筑物內的生活飲用水水池(箱)宜設在專用房間內,其上層的房間不應有廁所、浴室、盥洗室、廚房、污水處理間等。3.2.12生活飲用水水池(箱)的構造和配管,應符合下列規定:1人孔、通氣管、溢流管應有防止生物進入水池(箱)的措施;2進水管宜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3進出水管布置不得產生水流短路,必要時應設導流裝置;4不得接納消防管道試壓水、泄壓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5泄空管和溢流管的排水應符合本規范第4.3.13條的規定;6水池(箱)材質、襯砌材料和內壁涂料,不得影響水質。3給水1人孔的蓋與蓋座之間的縫隙是昆蟲進入水池(箱)的主要通道,人孔蓋與蓋座要吻合和緊密,并用富有彈性的無毒發泡材料嵌在接縫處。暴露在外的人孔蓋要有鎖(外圍有圍護措施,己能防止非管理人員進入者除外)。通氣管口和溢流管是外界生物入侵的通道,所謂生物指由空氣中灰塵攜帶(細菌、病毒、孢子)、蚊子、爬蟲、老鼠、麻雀等,這些是造成水箱(池)的水質污染因素之一,所以要采取過濾、隔斷等防生物入侵的措施。2進水管要在高出水池(箱)溢流水位以上進入水池(箱),是為了防止進水管出現壓力倒流或破壞進水管可能出現虹吸倒流時管內真空的需要。以城市給水作為水源的消防貯水池(箱),除本條第1款只需防昆蟲、老鼠等入侵外,第2、3、5款的規定也可適用。設置在地下室中的水池,尤其是設置在地下二層或以下的水池,當池中的最高水位比建筑物的給水引入管管底低300mm以上時,此水池可被認為不會產生虹吸倒流。3給水3.2.13當生活飲用水水池(箱)內的貯水48h內不能得到更新時,應設置水消毒處理裝置。3.2.14在非飲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時,應采取防止誤飲誤用的措施。為了防止消防貯水成為不流動的死水,可將由市政自來水供給的空調循環水補水、澆灑綠化等非飲用生活用水與消防用水合貯一池(該部分用水要單設系統)。該水池(箱)的非飲用生活用水出水管應深入消防水位以下(據池、箱底不小于150mm),但該出水管在消防高水位處需開≥25mm的孔徑以防消防水被動用。見圖2.2.3。3給水圖2.2.3虹吸破壞管示意圖3給水

居住建筑的泵房應符合下列規定:1不應毗鄰起居室或臥室。宜設置在居住建筑之外或居住建筑的地下二層,當居住建筑首層為公建時,可設置在地下一層;2住宅泵房應獨立設置,出入口應從公共通道直接進入;3住宅泵房應有可貿易結算的獨立電源。3.3系統選擇3.3.1小區的室外給水系統,其水量應滿足小區內全部用水的要求,其水壓應滿足最不利配水點的水壓要求。小區的室外給水系統,應盡量利用城鎮給水管網的水壓直接供水。當城鎮給水管網的水壓、水量不足時,應設置貯水調節和加壓裝置。3給水3.3.1A

小區給水系統設計應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宜實行分質供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傳統水源;優先采用循環和重復利用給水系統。3.3.2A

當采用直接從城鎮給水管網吸水的疊壓供水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

疊壓供水設計方案應經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及供水部門批準認可;2疊壓供水的調速泵機組的揚程應按吸水端城鎮給水管網允許最低水壓確定。泵組出水量應符合本規范第3.8.2條的規定;疊壓供水系統在用戶正常用水情況下不得斷水;注:當城鎮給水管網用水低谷時段的水壓能滿足最不利用水點水壓要求時,可設置旁通管,由城鎮給水管網直接供水。3

疊壓供水當配置氣壓給水設備時,應符合本規范第3.8.5條的規定;當配置低位水箱時,貯水池的有效容積應按給水管網不允許低水壓抽水時段的用水量確定,并應采取技術措施保證貯水在水箱中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2h;4

疊壓供水設備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管網疊壓供水設備》CJ/T254的要求。3給水3.3.3建筑物內的給水系統宜按下列要求確定:1

應利用室外給水管網的水壓直接供水。當室外給水管網的水壓和(或)水量不足時,應根據衛生安全、經濟節能的原則選用貯水調節和加壓供水方案;2

給水系統的豎向分區應根據建筑物用途、層數、使用要求、材料設備性能、維護管理、節約供水、能耗等因素綜合確定;3不同使用性質或計費的給水系統,應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獨立的給水管網。3給水3給水3.3.5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應豎向分區,豎向分區壓力應符合下列要求:1各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的靜水壓不宜大于0.45MPa;2靜水壓大于0.35MPa的入戶管(或配水橫管),宜設減壓或調壓設施;3各分區最不利配水點的水壓,應滿足用水水壓要求。3.3.5A

居住建筑入戶管給水壓力不應大于0.35MPa。3.3.6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建筑的生活給水系統,宜采用垂直分區并聯供水或分區減壓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聯供水方式。3給水3給水3給水某超高層辦公樓給水系統示意圖:給水系統原理圖(中)給水系統原理圖(高)給水系統原理圖(低)3.4管材、附件和水表3.4.1給水系統采用的管材和管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產品標準的要求。管材和管件的工作壓力不得大于產品標準公稱壓力或標稱的允許工作壓力。3.4.2小區室外埋地給水管道采用的管材,應具有耐腐蝕和能承受相應地面荷載的能力。可采用塑料給水管、有襯里的鑄鐵給水管、經可靠防腐處理的鋼管。管內壁的防腐材料,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有關衛生標準的要求。3.4.3室內的給水管道,應選用耐腐蝕和安裝連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塑料給水管、塑料和金屬復合管、銅管、不銹鋼管及經可靠防腐處理的鋼管。注:高層建筑給水立管不宜采用塑料管。3給水薄壁不銹鋼管:應采用卡壓、環壓式、承插焊接、螺紋等連接方式。薄壁不銹鋼管的管徑應采用外徑x壁厚的表示方式,采用公稱直徑時應給出對應的外徑、壁厚(如DN50的管道對應有外徑50.8mm、46.6mm、59mm壁厚有1.2mm、1.5mm規格),一般不宜和其他材料的管材、管件、附件相接;若相接應采取防電化學腐蝕的措施(如轉換接頭等)。在引入管、折角進戶管件、支管接出處,與閥門、水表、水嘴等連接,應采用螺紋轉換接頭或法蘭連接,嚴禁在薄壁不銹鋼水管上套絲。嵌墻敷設的管道宜采用覆塑薄壁不銹鋼管,管道不得采用卡套式等螺紋連接方式。熱水系統中采用時,采用S30408材質時,管道及管件均應要求管道作熱處理(固熔),應給出采用的密封元件的材質要求,一般采用氯化丁基橡膠或三元乙丙橡膠,給水系統也可以采用硅橡膠。3給水

管材和管件的材料及用途3給水3給水3給水銅管:宜采用硬銅管(管徑小于等于25mm時可采用半硬銅管)。嵌墻敷設宜采用覆塑銅管。一般采用硬釬焊接。引入管、折角進戶管件、支管接出及儀表接口處應采用卡套式或法蘭連接。管徑小于25mm的明裝支管可采用軟釬焊接、卡套連接、封壓連接。管道與供水設備連接時宜采用卡套式或法蘭連接。銅管管道的下游不宜使用鋼管等金屬管。與鋼制設備連接,應采用銅合金配件(如黃銅制品)。3給水3給水3.4.5給水管道的下列部位應設置閥門:1小區給水管道從城鎮給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2小區室外環狀管網的節點處,應按分隔要求設置。環狀管段過長時,宜設置分段閥門;3從小區給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戶管起端;4入戶管、水表前和各分支立管;5室內給水管道向住戶、公用衛生間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6水池(箱)、加壓泵房、加熱器、減壓閥、倒流防止器等處應按安裝要求配置。3.4.6給水管道上使用的閥門,應根據使用要求按下列原則選型:1需調節流量、水壓時,宜采用調節閥、截止閥;2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宜采用閘板閥、球閥、半球閥;3安裝空間小的場所,宜采用蝶閥、球閥;4水流需雙向流動的管段上,不得使用截止閥;5口徑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閥。

3給水3.4.7給水管道的下列管段上應設置止回閥:1直接從城鎮給水管網接入小區或建筑物的引入管上;注:裝有倒流防止器的管段,不需再裝止回閥。2密閉的水加熱器或用水設備的進水管上;3水泵出水管上;4進出水管合用一條管道的水箱、水塔和高地水池的出水管段上。第2款明確密閉的水加熱器或用水設備的進水管上,應設置止回閥(如根據本規范3.2.5條已設置倒流防止器,不需再設止回閥)。由于住宅使用的熱水機組容積均較小,無熱水循環時發生倒流的可能性較小,故住宅戶內沒有設置熱水循環的貯水容積不大于200L的熱水機組,可不設止回閥。第4款明確了水箱、水塔當進出水管為一條時,為防止底部進水,在底部出水的管段上應裝止回閥。應注意此止回閥在水箱(塔)進水時,由于三通射流作用,使止回閥處于壓力不穩定狀態,會引起閥瓣(芯)振動,因此止回閥處應作隔振處理。3給水3.4.8止回閥的閥型選擇,應根據止回閥的安裝部位、閥前水壓、關閉后的密閉性能要求和關閉時引發的水錘大小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閥前水壓小的部位,宜選用旋啟式、球式和梭式止回閥;2關閉后密閉性能要求嚴密的部位,宜選用有關閉彈簧的止回閥;3要求削弱關閉水錘的部位,宜選用速閉消聲止回閥或有阻尼裝置的緩閉止回閥;4止回閥的閥瓣或閥芯,應能在重力或彈簧力作用下自行關閉;5

管網最小壓力或水箱最低水位應能自動開啟止回閥。6當水箱、水塔進出水為同一管道時,不宜選用振動大的旋啟式或升降式止回閥。3給水止回閥的開啟壓力與止回閥關閉狀態時的密封性能有關,關閉狀態密封性好的,開啟壓力就大,反之就小。開啟壓力一般大于開啟后水流正常流動時的局部水頭損失。速閉消聲止回閥和阻尼緩閉止回閥都有削弱停泵水錘的作用,但兩者削弱停泵水錘的機理不同,一般速閉消聲止回閥用于小口徑水泵,阻尼緩閉止回閥用于大口徑水泵。止回閥的閥瓣或閥芯,在水流停止流動時,應能在重力或彈簧力作用下自行關閉,也就是說重力或彈簧力的作用方向與閥瓣或閥芯的關閉運動的方向要一致,才能使閥瓣或閥芯關閉。一般來說臥式升降式止回閥和阻尼緩閉止回閥及多功能閥只能安裝在水平管上,立式升降式止回閥不能安裝在水平管上,其他的止回閥均可安裝在水平管上或水流方向自下而上的立管上。水流方向自上而下的立管,不要安裝止回閥,因其閥瓣不能自行關閉,起不到止回作用。止回閥在使用中應滿足在管網最小壓力或水箱最低水位應能自動開啟。3給水3.4.8A倒流防止器設置位置應滿足以下要求:1不應裝在有腐蝕性和污染的環境;2排水口不得直接接至排水管,應采用間接排水;3應安裝在便于維護的地方,不得安裝在可能結凍或被水淹沒的場所。3.4.8B

真空破壞器設置位置應滿足下列要求:1

不應裝在有腐蝕性和污染的環境;2

應直接安裝于配水支管的最高點,其位置高出最高用水點或最高溢流水位的垂直高度,壓力型不得小于300mm;大氣型不得小于150mm;3

真空破壞器的進氣口應向下。3給水

真空破壞器種類1)大氣型真空破壞器:一種可在給水管內壓力小于大氣壓時導入大氣的真空破壞器。2)壓力型真空破壞器:一種在給水管道內失壓至某一設定壓力時先行斷流,繼后產生真空時導入大氣防止虹吸回流的真空破壞器。3)軟管型真空破壞器:一種專用連接軟管的真空破壞器。大氣式真空破壞器的局部水頭損失宜0.02MPa,壓力式真空破壞器的局部水頭損失宜0.035~0.045MPa。3給水1殼體;20型環;3閥座;4托桿1止回閥;2殼體;30型環;4閥座;5托桿

圖3.4.2.5-1水平直通大氣型

圖3.4.2.5-2水平直通壓力型1止回閥;2殼體;30形環;4閥座;5托桿圖3.4.2.5-3軟管型3給水1進氣閥瓣;2殼體;3進氣口管頂大氣型真空破壞器1殼體;2○形環;3閥座;4托桿

1殼體;2○形環;3閥座;4托桿3給水3.4.9給水管網的壓力高于配水點允許的最高使用壓力時,應設置減壓閥,減壓閥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比例式減壓閥的減壓比不宜大于3:1;當采用減壓比大于3:1時,應避免氣蝕區。可調式減壓閥的閥前與閥后的最大壓差不宜大于0.4MPa,要求環境安靜的場所不應大于0.3MPa;當最大壓差超過規定值時,宜串聯設置;閥后配水件處的最大壓力應按減壓閥失效情況下進行校核,其壓力不應大于配水件的產品標準規定的水壓試驗壓力;注:1當減壓閥串聯使用時,按其中一個失效情況下,計算閥后最高壓力;2配水件的試驗壓力應按其工作壓力的1.5倍計。3減壓閥前的水壓宜保持穩定,閥前的管道不宜兼作配水管;4當閥后壓力允許波動時,宜采用比例式減壓閥;當閥后壓力要求穩定時,宜采用可調式減壓閥;5當供水保證率要求高、停水會引起重大經濟損失的給水管道上設置減壓閥時,宜采用兩個減壓閥,并聯設置,一用一備,但不得設置旁通管。3給水3.4.11當給水管網存在短時超壓工況,且短時超壓會引起使用不安全時,應設置泄壓閥。泄壓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泄壓閥前應設置閥門;2泄壓閥的泄水口應連接管道,泄壓水宜排入非生活用水水池,當直接排放時,可排入集水井或排水溝。3.4.12安全閥閥前不得設置閥門,泄壓口應連接管道將泄壓水(氣)引至安全地點排放。3.4.15給水管道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管道過濾器:1減壓閥、泄壓閥、自動水位控制閥,溫度調節閥等閥件前應設置;2水加熱器的進水管上,換熱裝置的循環冷卻水進水管上宜設置;3水泵吸水管上宜設置。注:過濾器的濾網應采用耐腐蝕材料,濾網網孔尺寸應按使用要求確定。3給水3.4.18水表口徑的確定應符合以下規定:1(此款刪除)2用水量均勻的生活給水系統的水表應以給水設計流量選定水表的常用流量;3用水量不均勻的生活給水系統的水表應以給水設計流量選定水表的過載流量;4在消防時除生活用水外尚需通過消防流量的水表,應以生活用水的設計流量疊加消防流量進行校核,校核流量不應大于水表的過載流量。現行的國家產品標準《封閉滿管道中水流量的測量飲用冷水水表和熱水水表第1部分:規范》GB/T778.1-2007等效采用ISO4064.1-2005的技術內容。其名詞術語也與原GB778-84不同。用“常用流量”替代原來“額定流量”;“過載流量”替代“最大流量”。3給水常用流量系水表在正常工作條件即穩定或間隙流動下,最佳使用流量。對于用水量在計算時段時用水量相對均勻的給水系統,如用水量相對集中的工業企業生活間、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食堂、體育場等建筑物,用水密集,其設計秒流量與最大小時平均流量折算成秒流量相差不大,應以設計秒流量來選用水表的常用流量;而對于住宅、旅館、醫院……等用水疏散型的建筑物,其設計秒流量系最大日最大時中某幾分鐘高峰用水時段的平均秒流量,如按此選用水表的常用流量,則水表很多時段均比常用流量小或小得很多的情況下運行;且水表口徑選得很大。為此,這類建筑宜按給水系統的設計秒流量選用水表的過載流量較合理。居住小區由于人數多、規模大,雖然按設計秒流量計算,但已接近最大用水時的平均秒流量。以此流量選擇小區引入管水表的常用流量。如引入管為2條及2條以上時,則應平均分攤流量。該生活給水設計流量還應按消防規范的要求疊加區內一次火災的最大消防流量校核,不應大于水表的過載流量。3給水民用建筑給水系統的水表1.下列給水管段應裝設水表:1)小區的引入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引入管;2)住宅和公寓的進戶管;3)綜合建筑的不同功能分區(如飯店、商場、餐飲等)或不同用戶的進入管;4)澆灑道路、洗車及綠化等用水的配水管上;5)必須計量的用水設備(如鍋爐、水加熱器、冷卻塔、游泳池、噴水池及中水系統等)的進水管或補水管上;6.收費標準不同的應分設水表。2.水表的選型:1)接管直徑不超過50mm時應選用旋翼式水表,接管直徑超過50mm時應選用螺翼式水表;2)通過水表的流量變化幅度很大時應選用復式水表;3)推薦采用干式水表。3給水常用流量permanentflowrate,Q3

額定工作條件下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下,水表應正常工作并符合最大允許誤差要求。過載流量overloadflowrate,Q4

要求水表在短時間內能符合最大允許誤差要求,隨后在額定工作條件下仍能保持計量特性的最大流量。最小流量minimumflowrate,Q1

要求水表的示值符合最大允許誤差的最低流量。分界流量transitionalflowrate,Q2

出現在常用流量Q3和最小流量Q1之間、將流量范圍劃分成各有特定最大允許誤差的“高區”和“低區”兩個區的流量。3給水量程比flowturndown

常用流量Q3和最小流量Q1的比值。復式水表combinationmeter

由一個大流量水表、一個小流量水表和一個轉換裝置組成的一種管道式水表。轉換裝置根據流經水表的流量大小自動引導水流流過小流量水表或者大流量水表,或者同時流過兩個水表。水表的讀數由兩個獨立的積算器給出,或者由一個積算器將兩個水表上的數值相加后給出。螺翼式水表(伏特曼水表)Woltmanmeter

由圍繞流動軸線旋轉的螺翼轉子構成的一種速度式水表。螺翼轉子的軸線與管道同軸的螺翼式水表為水平螺翼式水表;螺翼轉子的軸線與管道垂直的螺翼式水表為垂直螺翼式水表。3給水旋翼式水表由圍繞垂直于水流的軸線旋轉的渦輪轉子構成的一種速度式水表。如果是單股流束沖擊在轉子邊緣的某一處,則稱之為單流束水表;如果是多股流束同時沖擊在轉子邊緣的某幾處,則稱之為多流束水表。濕式水表指示裝置侵在被測水中;液封式水表指示裝置侵在特殊液體中;干式水表指示裝置侵在空氣中與被測水隔離。3給水應根據供水設施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等級要求確定水表的類型、計量特性和口徑,尤其要考慮:1)供水壓力;2)水的理化特性;3)水表的允許壓力損失;4)預期流量:水表的Q1和Q3流量必須與供水設施的預期流量條件,包括水流方向相適應;5)水表的類型適合于預期安裝條件;6)安裝水表和管件的可用空間和管道;7)溶解物質在水表中沉淀的可能性;8)水表電源的持續運行能力(若適用)。9)使用復式水表時,應注意保證“轉換”流量不同于(且小于)正常工作流量。3給水水表型式選擇推薦表3給水水表標稱口徑和流量的選擇合理選擇水表標稱口徑的原則是用戶的經常用水流量在水表的分界流量與常用流量范圍內最佳、且不大于水表的過載流量和不小于水表的最小流量。切忌按水表的進水管道公稱口徑選擇水表的標稱口徑。3水表直徑的確定:1)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食堂等等用水密集型的建筑,可按設計秒流量不超過但接近水的常用流量值確定水表直徑;2)住宅、公寓及旅館等公共建筑,可按設計秒流量不超過但接近水表的過載流量來確定水表的直徑;3給水3)小區引入管的水表,按引入管的設計秒流量不超過但接近水表常用流量確定水表直徑;4)小區引入管的水表,當消防時,除生活用水量外尚需通過消防水量的水表,應以生活用水的設計秒流量疊加小區一次消防所需的最大消防流量進行校核,校核流量不應大于水表的過載流量;5)新建住宅的分戶水表,其直徑一般宜采用20mm;當一戶有多個衛生間,應按計算的秒流量選擇;6)水表直徑應符合當地有關部門的規定(由市政管網接入建筑紅線的引入管的水表直徑,有些地區由當地有關部門確定;有的需根據交納接管直徑費用的多少確定)。3給水4.水表安裝1)旋翼式水表和垂直螺翼式水表應水平安裝;水平螺翼式和容積式水表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水平、傾斜或垂直安裝;當垂直安裝時水流方向必須自下而上。2)水表前后直線管段的最小長度,應符合水表的產品技術規定;一般可按螺翼式水表的前端應有8~10倍水表直徑的直管段;其他類型水表前后宜有不小于300mm的直管段。3)裝設水表的地點應:①便于讀數和檢修;②不被曝曬、不致凍結、不被任何液體及雜質所淹沒和不易受碰撞的地方;③室外的水表應設在水表井內;④住宅的分戶水表宜設在戶外并相對集中的地方:如公共樓梯間、設備層和專用水表間等以利抄表和維修(設在戶內的水表,宜采用智能化水表或IC卡水表)。3給水4)對于生活、生產、消防合用的給水系統,如只有一條引入管時,應繞水表設旁通管,旁通管管徑應與引入管管徑相同,但需經當地有關部門批準。5)引入管的水表前后和旁通管上均應設檢修閘閥;水表與表后閥門之間應設泄水裝置;但住宅中的分戶水表,其表后允許不設閥門和泄水裝置(其前宜設橡膠隔振器)。6)當水表可能發生反轉影響計量和損壞水表時,應在水表后設止回閥。5.當無法采用水表但又必須進行計量時,應采用其他流量測量儀表,各種有累計水量功能的流量計均可使用。3給水3.5管道布置和敷設3.5.1小區的室外給水管網,宜布置成環狀網,或與城鎮給水管連接成環狀網。環狀給水管網與城鎮給水管的連接管不宜少于兩條。3.5.2小區的室外給水管道應沿區內道路敷設,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設在人行道、慢車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墻的凈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響建筑物的基礎。小區的室外給水管道與其他地下管線及喬木之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3.5.2A室外給水管道與污水管道交叉時,給水管道應敷設在上面,且接口不應重疊;當給水管道敷設在下面時,應設置鋼套管,鋼套管的兩端應采用防水材料封閉。3給水3.5.5敷設在室外綜合管廊(溝)內的給水管道,宜在熱水、熱力管道下方,冷凍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給水管道與各種管道之間的凈距,應滿足安裝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室內冷、熱水管上、下平行敷設時,冷水管應在熱水管下方。衛生器具的冷水連接管,應在熱水連接管的右側。生活給水管道不宜與輸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體或氣體的管道同管廊(溝)敷設。3.5.20給水管道應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須穿越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的要求設置防護閥門等措施。3給水3.6設計流量和管道水力計算3.6.1居住小區的室外給水管道的設計流量應根據管段服務人數、用水定額及衛生器具設置標準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服務人數小于等于表3.6.1中數值的室外給水管段,其住宅應按本規范第3.6.3、3.6.4條計算管段流量。居住小區內配套的文體、餐飲娛樂、商鋪及市場等設施應按本規范第3.6.5條和第3.6.6條的規定計算節點流量;3給水3給水2服務人數大于表3.6.1中數值的給水干管,住宅應按本規范第3.1.9條的規定計算最大時用水量為管段流量。居住小區內配套的文體、餐飲娛樂、商鋪及市場等設施的生活給水設計流量,應按本規范第3.1.10條計算最大時用水量為節點流量;3居住小區內配套的文教、醫療保健、社區管理等設施,以及綠化和景觀用水、道路及廣場灑水、公共設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時用水量計算節點流量。注:凡不屬于小區配套的公共建筑均應另計。3給水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對城市居住區規模的劃分:人口1000~3000人稱為居住組團;人口7000~15000人的稱為居住小區;人口達30000~50000人的稱為城市居住區。本規范在條文中使用的“居住小區”這一術語,包含了15000人以下的居住小區或居住組團。原規范條文對生活給水管道設計秒流量是根據5000人規模的Ⅱ型普通住宅作為設計秒流量與最大用水時流量的吻合點來建立的,認為居住小區規模達到3000人時的設計秒流量與最大用水時流量的差值已不大,從而將3000人確定為設計秒流量與最大用水時流量的交界點。3給水通過幾年來的工程實踐及深入驗算,住宅小區規模在3000人時按Ⅱ型普通住宅一個衛生間和兩個衛生間的工況計算,設計秒流量與最大用水時流量的誤差值在10%~30%之間。將此誤差值僅依靠枝狀管網或環狀管網作為判定條件,在工程實踐中是很難準確把握的。由于生活給水管道設計流量,反映的是生活給水管道中可能出現的最大短時流量。在進行居住小區規模超過15000人的城市居住區生活給水管道設計流量計算時,是按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范》的要求,根據居住人數規模和用水量標準計算所得的最高日最大時用水量作為管道的設計流量;3給水在進行每幢住宅建筑生活給水管道設計時,是以本規范3.6.4條的計算方法,按衛生器具設置標準計算所得的設計秒流量作為管道的設計流量;而對于單幢住宅建筑和城市居住區兩者之間的住宅小區室外給水管道的設計流量計算,不僅需考慮小區居住人數規模,同時還應根據用水量標準及衛生器具設置標準等因素綜合確定。表3.6.1中的人數控制規模數據,是以每戶住宅3.5人,根據表3.1.9中Ⅱ型、Ⅲ型普通住宅,以及別墅的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和小時變化系數,按每戶住宅配置的不同衛生器具當量數值時,計算出的設計秒流量與最大用水時流量的交界點而編制的。可方便設計人員計算時查取。3給水3.6.1A公建區的給水管道應按本規范3.6.5條計算管段流量和按3.6.6條計祘管段節點流量。3.6.1B小區的給水引入管的設計流量,應符合下列要求:1小區給水引入管的設計流量應根據3.6.1、3.6.1A條的規定計算,并應考慮未預計水量和管網漏失量。2不少于兩條引入管的環狀布置小區室外給水管道,當其中一條發生故障時,其余的引入管應能通過不小于70%的流量。3小區室外給水管網為支狀布置時,小區引入管的管徑不應小于室外給水干管的管徑。4小區環狀管道宜管徑相同。3.6.2居住小區的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給水管道,應按本規范第3.6.1條規定計算設計流量(淋浴用水量可按15%計算,綠化、道路及廣場澆灑用水可不計算在內),再疊加區內一次火災的最大消防流量(有消防貯水和專用消防管道供水的部分應扣除),并對管道進行水力計算校核,管道末梢的室外消火栓從地面算起的水壓,不得低于0.1MPa。設有室外消火栓的室外給水管道,管徑不得小于100mm。3給水3.6.3建筑物的給水引入管的設計流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建筑物內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網直接供水時,應取建筑物內的生活用水設計秒流量。

2當建筑物內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壓供給時,引入管的設計流量應為貯水調節池的設計補水量。設計補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時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時生活用水量。

3當建筑物內的生活用水既有室外管網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壓供水時,應按本條第1、2款計算設計流量后,將兩者疊加作為引入管的設計流量。3.6.4住宅建筑的生活給水管道的設計秒流量3給水

3.6.5宿舍(I、II類)、旅館、賓館、酒店式公寓、醫院、療養院、幼兒園、養老院、辦公樓、商場、圖書館、書店、客運站、會展中心、中小學教學樓、公共廁所等建筑的生活給水設計秒流量,應按下式計算:(3.6.5)式中qg—計算管段的給水設計秒流量(L/s);

Ng—計算管段的衛生器具給水當量總數;

α—根據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數。注:1如計算值小于該管段上一個最大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時,應采用一個最大的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作為設計秒流量。2如計算值大于該管段上按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累加所得流量值時,應按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累加所得流量值采用。3有大便器延時自閉沖洗閥的給水管段,大便器延時自閉沖洗閥的給水當量均以0.5計,計算得到的qg附加1.10L/S的流量后,為該管段的給水設計秒流量。4綜合樓建筑的α值應按加權平均法計算。3給水3.6.6宿舍(III、IV類)、工業企業的生活間、公共浴室、職工食堂或營業餐館的廚房、體育場館、劇院、普通理化實驗室等建筑的生活給水管道的設計秒流量,應按下式計算:

qg=∑qoNob(3.6.6)式中qg——計算管段的給水設計秒流量(L/S);qo——同類型的一個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L/S);No——同類型衛生器具數;b——衛生器具的同時給水百分數,按表3.6.6-1~表3.6.6-3采用。注:1如計算值小于該管段上一個最大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時,應采用一個最大的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作為設計秒流量。

2大便器自閉式沖洗閥應單列計算,當單列計算值小于1.2L/S時,以1.2L/S計,大于1.2L/S時,以計算值計。3給水3.7水塔、水箱、貯水池3.7.1小區采用水塔作為生活用水的調節構筑物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塔的有效容積應經計算確定;2有凍結危險的水塔應有保溫防凍措施。3.7.2小區生活用貯水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小區生活用貯水池的有效容積,應根據生活用水量調節量和安全貯水量確定。1)生活用水調節量應按流入量和供出量的變化曲線經計算確定,資料不足時可按小區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確定;2)安全貯水量應根據城鎮供水制度、供水可靠程度及小區對供水的保證要求確定;3)當生活貯水池貯存消防用水時,消防貯水量應按現行的國家消防規范執行。

2貯水池宜分成容積基本相等的兩格。3給水3.7.7水塔、水池、水箱等構筑物應設進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和信號裝置,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箱)設置和管道布置應符合本規范第3.2.9~3.2.13條有關防止水質污染的規定;

2進、出水管宜分別設置,并應有防止短路的措施;

3當利用城鎮給水管網壓力直接進水時,應設置自動水位控制閥,控制閥直徑應與進水管管徑相同,當采用浮球閥時不宜少于二個,且進水管標高應一致;4當水箱采用水泵加壓進水時,應設置水箱水位自動控制水泵開、停的裝置。當一組水泵供給多個水箱進水時,在進水管上宜裝設電訊號控制閥,由水位監控設備實現自動控制。3給水5溢流管宜采用水平喇叭口集水;喇叭口下的垂直管段不宜小于4倍溢流管管徑。溢流管的管徑,應按能排泄水塔(池、箱)的最大入流量確定,并宜比進水管管徑大一級。

6泄水管的管徑,應按水池(箱)泄空時間和泄水受體排泄能力確定。當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泄空時,應設置移動或固定的提升裝置。

7水塔、水池應設水位監視和溢流報警裝置,水箱宜設置水位監視和溢流報警裝置。信息應傳至監控中心。

3.7.8生活用水中途轉輸水箱的轉輸調節容積宜取轉輸水泵5~10min的流量。3給水高層建筑采用垂直串聯供水時,傳統的做法是設置中途轉輸水箱。中途轉輸水箱有兩個作用,一是調節初級泵與次級泵的流量差,一般都是初級泵的流量大于或等于次級泵的流量,為了防止初級泵每小時啟動次數不大于6次,故中途轉輸水箱的容積宜取次級泵的5min~10min流量;二是防止次級泵停泵時,次級管網的水壓回傳(只要次級泵出口止回閥滲漏,靜水壓就回傳),中途轉輸水箱可將回傳水壓消除,保護初級泵不受損害。3給水3.8增壓設備、泵房3.8.1選擇生活給水系統的加壓水泵,應遵守下列規定:1水泵的Q~H特性曲線,應是隨流量的增大,揚程逐漸下降的曲線;注:對Q~H特性曲線存在有上升段的水泵,應分析在運行工況中不會出現不穩定工作時方可采用。2應根據管網水力計算進行選泵,水泵應在其高效區內運行;3生活加壓給水系統的水泵機組應設備用泵,備用泵的供水能力不應小于最大一臺運行水泵的供水能力。水泵宜自動切換交替運行。3給水選擇生活給水系統的加壓水泵時,必須對水泵的Q~H特性曲線進行分析,應選擇特性曲線為隨流量增大其揚程逐漸下降的水泵,這樣的泵工作穩定,并聯使用時可靠。Q~H特性曲線存在有上升段(即零流量時的揚程不是最高揚程,隨流量增大揚程也升高,揚程升至峰值后,流量再增大揚程又開始下降,Q~H特性曲線的前段就出現一個向上拱起的弓形上升段的水泵)。這種泵單泵工作時,且工作點揚程低于零流量揚程時,水泵可穩定工作。如工作點在上升段范圍內,水泵工作就不穩定。這種水泵并聯時,先啟動的水泵工作正常,后啟動的水泵往往出現有壓無流的空轉。因此本條規定,選擇的水泵必須要能穩定工作。生活給水的加壓泵是長期不停地工作的,水泵產品的效率對節約能耗、降低運行費用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選泵時應選擇效率高的泵型,且管網特性曲線所要求的水泵工作點,應位于水泵效率曲線的高效區內。在通常情況下,一個給水加壓系統宜由同一型號的水泵組合并聯工作。最大流量時由(2~3)臺(時變化系數為1.5~2.0的系統可用2臺;時變化系數2.0~3.0的系統用3臺)水泵并聯供水。若系統有持續較長的時段處于接近零流量狀態時,可另配備小型泵用于此時段的供水。3給水3.8.2小區的給水加壓泵站,當給水管網無調節設施時,宜采用調速泵組或額定轉速泵編組運行供水。泵組的最大出水量不應小于小區生活給水設計流量,生活與消防合用給水管道系統還應按本規范第3.6.2條以消防工況校核。3.8.4生活給水系統采用調速泵組供水時,應按系統最大設計流量選泵,調速泵在額定轉速時的工作點,應位于水泵高效區的末端。3.8.4A

變頻調速泵組電源應可靠,并宜采用雙電源或雙回路供電方式。3.8.8自吸式水泵每臺應設置獨立從水池吸水的吸水管。水泵以水池最低水位計算的允許安裝高度,應根據當地的大氣壓力、最高水溫時的飽和蒸汽壓、水泵的汽蝕余量、水池最低水位和吸水管路的水頭損失,經計算確定,并應有不小于0.3m的安全余量。3給水3.8.11民用建筑物內設置的生活給水泵房不應毗鄰居住用房或在其上層或下層,水泵機組宜設在水池的側面、下方,單臺泵可設于水池內或管道內,其運行的噪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10070的規定。3.8.16泵房內宜有檢修水泵的場地,檢修場地尺寸宜按水泵或電機外形尺寸四周有不小于0.7m的通道確定。泵房內靠墻安裝的落地式配電柜和控制柜前面通道寬度不宜小于1.5m;掛墻式配電柜和控制柜前面通道寬度不宜小于1.0m。泵房內宜設置手動起重設備。3給水3給水3.9游泳池與水上游3.9.2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池水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游泳池水質標準》CJ244的要求。3.9.2A

世界級比賽用和有特殊要求的游泳池的池水水質標準,除應滿足本規范第3.9.2條的要求外,還應符合國際游泳協會(FINA)的相關要求。3.9.3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初次充水和使用過程中的補充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要求。3.9.4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淋浴等生活用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要求。3給水原建設部于2007年3月8日批準發布了城鎮建設行業標準《游泳池水質標準》(CJ244-2007),于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水質要求如下:1游泳池原水和補充水水質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要求。2游泳池池水水質基本要求:池水的感官性狀良好,池水中不能含有病原微生物,池水中所含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3游泳池池水水質檢驗項目及限值應符合表1的規定。4游泳池池水水質非常規檢驗項目及限值應符合表2的規定。5常規檢驗微生物超標或發生污染事故時,池水還應按當地衛生部門要求的附加水質檢測內容和非常規微生物檢測內容進行檢測。6標準中未列入的消毒劑和消毒方式,其使用及檢測應按當地衛生部門相關要求執行。但用作國際比賽的泳池還應符合國際游泳協會(FINA)關于游泳池池水水質衛生標準的規定。3給水表1游泳池池水水質常規檢驗項目及限值序號項目限值1渾濁度≤1NTU2PH值7.0~7.83尿素≤3.5mg/L4菌落總數(36℃±1℃,48h)≤200CFU/mL5總大腸菌群(36℃±1℃,24h)每100mL不得檢出6游離性余氯(0.2~1.0)mg/L7化合性余氯≤0.4mg/L8臭氧(采用臭氧消毒時)≤0.2mg/m3以下(水面上空氣中)9水溫23℃~30℃3給水表2游泳池池水水質非常規檢驗項目及限值序號項目限值1溶解性總固體(TDS)≤原水TDS+1500mg/L2氧化還原電位(ORP)≥650mV3氰尿酸≤150mg/L4三鹵甲烷(THM)≤200μg/L3給水3.9.5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水應循環使用。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池水循環周期應根據池的類型、用途、池水容積、水深、游泳負荷等因數確定,可按表3.9.5采用。序號類型用途循環周期(h)1專用游泳池比賽池4~52花樣游泳池6~83跳水池8~104訓練池4~65公共游泳池成人池4~66兒童池1~27水上游樂池

戲水池成人池48幼兒池<19造浪池210滑道跌落池611家庭游泳池6~8注:池水的循環次數可按每日使用時間與循環周期的比值確定。

表3.9.5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循環周期3給水3.9.6不同使用功能的游泳池應分別設置各自獨立的循環系統。水上游樂池循環水系統應根據水質、水溫、水壓和使用功能等因素,設計成一個或若干個獨立的循環系統。3.9.7循環水應經過濾、加藥和消毒等凈化處理,必要時還應進行加熱。3.9.8A

循環水凈化工藝流程應根據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用途、水質要求、游泳負荷、消毒方法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3給水3.9.10循環水過濾宜采用壓力過濾器,壓力過濾器應符合下列要求:1過濾器的濾速應根據泳池的類型、濾料種類確定。專用游泳池、公共游泳池、水上游樂池等宜采用濾速15m/h~25m/h石英砂中速過濾器或硅藻土低速過濾器;2過濾器的個數及單個過濾器面積,應根據循環流量的大小、運行維護等情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且不宜少于兩個;3過濾器宜采用水進行反沖洗,石英砂過濾器宜采用氣、水組合反沖洗。過濾器反沖洗宜采用游泳池水;當采用生活飲用水時,沖洗管道不得與利用城鎮給水管網水壓的給水管道直接連接。3給水3.9.15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池水設計溫度應根據池的類型按表3.9.15確定:序號場所池的類型池的用途池水設計溫度(C)1室內池專用游泳池比賽池、花樣游泳池25~272跳水池27~283訓練池25~274公共游泳池成人池27~285兒童池28~296水上游樂池戲水池成人池27~287幼兒池29~308滑道跌落池27~289室外池有加熱設備26~2810無加熱設備≥233.9.15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池水設計溫度3給水3.9.16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水加熱所需熱量應經計算確定,加熱方式宜采用間接式,并應優先采用余熱和廢熱、太陽能等天然熱能作為熱源。3.9.17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初次充水時間,應根據使用性質、城鎮給水條件等確定,游泳池不宜超過48h;水上游樂池不宜超過72h。3.9.18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補充水量可按表3.9.18確定。大型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應采用平衡水池或補充水箱間接補水。3.9.18A家庭游泳池等小型游泳池當采用生活飲用水直接補充水時,補充水管應采取有效的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3給水表3.9.18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補充水量序號池的類型和特征每日補充水量占池水容積的百分數(%)1比賽池、訓練池、跳水池室內3~5室外5~102公共游泳池、水上游樂池室內5~10室外10~153兒童游泳池、幼兒戲水池室內≥15室外≥204家庭游泳池室內3室外5

注: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最小補充水量應保證一個月內池水全部更

新一次。3給水3.9.19

順流式、循環給水方式的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宜設置平衡水位的平衡水池;逆流式、混合式循環給水方式的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應設置平衡水量的均衡水池。3.9.20

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進水口、回水口的數量應滿足循環流量的要求,設置位置應使游泳池內水流均勻、不產生渦流和短流。3.9.20A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進水口、池底回水口和泄水口的格柵孔隙的大小,應防止卡入游泳者手指、腳趾。泄水口的數量應滿足不會產生負壓造成對人體的傷害。3.9.20B

采用池底回水的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回水口數量,不應少于2個/座。其格柵孔隙的水流速度不應大于0.2m/s。3.9.21

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泄水口,應設置在池底的最低處。游泳池應設置池岸式溢流水槽。3.9.22進入公共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的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