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行政組織中的沖突管理一、沖突的性質1、沖突的含義: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社會單元之間,由于目標、各自的特點和利益的不同,所產生的對立態度或行為。(見課件2)三個要點:(1)沖突可能發生于個人之間,也可能發生于群體之間;(2)沖突是在目標和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發生的;(3)沖突是一種動態的相互作用過程,只有單方面的態度或行為,即使十分激烈和極端,也構不成沖突。沖突屬于高對抗性行為。2、沖突的特性:客觀性、主觀性、程度性。請注意:沖突既有破壞性的一面,也有積極性的一面(見課件4)
廉政動態:通報一起違反工作紀律
與群眾發生沖突典型案例
通報指出,湯xx身為政府部門窗口服務工作人員,在受到辦事群眾誤解的情況下,未能克制情緒,保持耐心正確處理,反而與群眾相互謾罵,損壞公物拋擲群眾,其行為違背了公務人員職業道德,違反工作紀律,性質惡劣,影響很壞。孫xx前去派出所更改戶籍信息未果后,再次返回得到與此前一致答復。孫xx對答復不滿,與湯小紅發生激烈口角,雙方相互語言謾罵攻擊,期間湯小紅將身旁公用電話拋向孫xx,幸未造成人身傷害。了解主觀性概念主觀性:人區別于動物的又一本質規定。主觀性與客觀性相反,主觀性以主體自身的需求為基礎去看待客體、對待客體。一方面,它只接受對方適于自己需求的性質和關系;另一方面,又必然排斥對方的觀點。主觀題是讓考生自己答題,以表達對試題的理解。試題的題型有簡答題、論述題、應用題、作文題等。主觀題也稱自由應答型試題。此類試題對于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有獨到的功能,但評分容易受到評卷人的主觀因素影響。客觀題是讓考生從事先擬定的答案中辨認出正確答案。題型有判斷題、選擇題等。客觀題也稱固定應答型試題,以客觀題為主體的試卷有足夠的覆蓋面,閱卷、評分完全避免閱卷人的主觀因素的干擾,還可以通過機器閱卷,提高閱卷效率。案例:“壞事變好事”——沖突重慶的一個重要市政建設,開發商與釘子戶未達成拆遷意愿,經法院判定,強制拆遷。后經街道工作人員深入社區穩定群眾情緒,反復做工作,最后,雙方和解,圓滿解決問題。事情報道之后,引起各方好評。此案最終沒有通過強拆的方式解決,這說明,在公權與私權背馳的情況下,重慶市方方面面始終采取了比較寬容的態度,表明政府對私有財產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說明重慶作為直轄市,在應對公關危機方面,比過去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從中可以總結很多經驗。二、沖突的功能1、沖突的積極功能(1)從心里看:使堅強者從幻覺中清醒,從陶醉中震驚,從不能戰勝對方中看到自己的弱點所在;(2)從人際關系影響看:“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強對對方的注意;——(見課件6)——(3)從動機影響看:使成員發現與對方之間的不平衡,激起競爭、優勝、取得平衡的工作動機,振奮創新精神,發揮創造力;(4)從工作協調看:使人注意存在不協調,發現對方的存在價值和需要,加以協調,使有利于工作均得以開展;(5)從組織效率看:反映出認識的不正確,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慮問題,使決策更為周密;(6)從組織生存看:沖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現,它迫使人通過互相妥協讓步和互相制約監督,調節利益關系,維持內部的相對平衡,使組織在新的基礎上取得發展。
案例------不打不相識宋江因犯案被發配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后來,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吃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燒的湯來醒酒。正好酒館里沒有新鮮雨。李逵跳起來說:“我去漁船上討兩尾來與哥哥吃!”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李逵走到江邊,對著漁人喝道:“你們船上活魚把兩條給我。由此引發李逵與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一番格斗。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最后:不打不相識,結為異姓兄弟,皆大歡喜2、沖突的消極功能(1)從心理影響看:帶來損害,引起緊張、焦慮,使人消沉痛苦;(2)從人際關系看: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排斥、對立、威脅、攻擊,使組織渙散,削弱凝聚力;(3)從動機看:使成員情緒消極,員工與領導、員工與員工配合失調,破壞團結,減弱工作動機;(4)從協調看:導致人與人、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鎖,互相拆臺,破壞協調統一;(5)從效率看:互相扯皮,互相攻擊,轉移對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門,降低決策和工作效率。(6)從生存看:沖突達到一定程度后,雙方互不關心對方的整體利益,有可能使組織在內亂中瀕臨解體。
——(見課件8)—解放戰爭國民黨為什么會敗?原因很多,但其中的相互排斥,相互內斗,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戰場上見死不救,落井下石之事多的數不勝數:看過影視劇《解放》、《紅日》的人們,也許還會記得劇中有個國軍高級將領李天霞。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因對陷入解放軍重圍的張靈甫和國軍74師“見死不救”,而博得了“見死不救”將軍的雅號。然而,事后的李天霞卻運用大把金條巧妙地行賄運作,不僅成功地平息了事端,免去了牢獄之災,而且還照樣官至國軍軍長,生活依舊有滋有味,直至去臺灣。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唱遍大江南北第二節沖突的成因一、沖突的分析1、沖突類型分析按內容分:工作沖突、目標沖突、利益沖突、權力沖突、認知沖突、情感沖突。按發生沖突的方向分:縱向沖突、橫向沖突、直線/職能沖突。2、沖突根源分析比斯諾出版的《論沖突管理》把各種沖突根源歸結為五種類型:(1)生物社會型根源。(2)個性和交往型根源。(3)結構型根源。(4)文化和觀念形態型根源。(5)復合型根源。3、沖突的過程分析(五個階段)潛伏階段、認知階段、行為意向階段、行為階段、產生結果階段需要掌握的幾個概念連鎖反應:像鎖鏈似的一環扣一環。比喻相關的事物發生相應的變化。生物型:在種群內或種群間表現有不同生理生態特性的類群。復合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型態重合或溶合在一起產生的新的型態,稱為復合型。掌握專業技能水平,又能動手操作的復合型人才薪資一年比一年高。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昨天發布的全日制職位工資指導價位表明,去年緊缺的復合型人才工資增幅達15%。復合型人才備受市場青睞
。知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在腦中的反映,是人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的過程。例如,看到一個蘋果,聽到一首歌曲,聞到花香等,這些都是知覺現象。還有體會、感知等二、引起沖突的主要因素(一)引起個體之間沖突的因素知覺方式(見課件11)、性格、氣質、行為趨勢(見課件13)都是十分個性化的,僅僅這方面的差異,就足以釀成沖突。(二)引起個體與群體沖突的因素(三個方面)1、組織期望過高,過分強調整體利益,強調組織目標的實現,要求成員完全放棄個人目標。其結果:個人缺乏積極性、創造性,消極怠工。2、個人過于自信甚至自負,自我設計超前,對組織目標不屑一顧。3、組織和組織成員的期望都高,但在方式、方法上存在較大差距。需要了解的幾個概念行為趨勢:行為發展方向、走向。如一個人的性格兇蠻、不講道理,那么這人的行為發展方向就有可能是進攻型的,好尋釁生事,好攻擊別人,屬于好斗者。代溝:是指兩代人因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標準等方面的不同而帶來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差異。自信和自負的區別:自信與自負僅一步之遙。自信的人身上充滿著活力,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把握,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而自負的人對自己的能力估計得過高,在競爭中容易輕視對手,不把對手放在眼里,從而容易招致失敗。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而自負則是過于“自信”。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就在于是否對自己以及對手的能力有正確的認識。(請看歷史上自負人的下場)歷史上自負的人何其多?!西楚霸王項羽:在巨鹿、彭城兩戰皆神話般的戰績,垓下之敗,只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最后落得”霸王別姬“的下場。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自此不把東吳呂蒙,陸遜放在眼里,才導致丟失荊州,敗走麥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沒有打仗的經驗,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在山上扎營。王平一再勸馬謖沒有用,只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扎,這就是馬謖自負失街亭。蔣介石、麥克阿瑟、尼赫魯
(三)、引起群體產生沖突的因素(1)目標因素。不同的價值觀和不同的目標追求,是導致沖突最內在的原因。(2)資源因素。包括資金、設備、人員、原材料、能源、空間場地等等。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對于資源的爭奪,勢必成為各種沖突的根本原因。只要資源匱乏存在,分配中的沖突就是不可避免的。(3)責權因素。責權因素是最典型的造成沖突的主觀因素。有三種情況:責權不清、權力不均、責權逆轉。(4)信息溝通因素。有相當數目的沖突是由誤解造成的。信息溝通不暢或錯誤信息的誤導,是誤解的直接原因。(見課件16)
(5)結構因素。群體結構方面的因素與沖突有一定關系。群體規模越大,發生各種沖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兩則誤會引起的笑話一、農夫挑擔大糞,老外看到后問:大爺,這醬多少錢一斤?農夫沒聽明白,故沒有理會老外。老外用手沾了點放進嘴里,然后沖農夫一笑,也不言語。老外心想:你不告訴我多少錢一斤,我也不告訴你你的醬都臭了。二、兩個字把老外搞暈:1、吃飯時,一人說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訴他"方便"就是:上廁所;2、敬酒時,另一人對老外說,希望下次出國時能給予方便,老外納悶不敢問;3、酒席上,電視臺美女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的時候會安排老外做專訪。老外愕然:怎么能在你方便的時候?美女主持人說,那在你方便時,我請你吃飯。老外暈倒!4、醒來后,美女主持人又對他說,要不你我都方便時,一起坐坐?老外又一次暈倒,再沒有醒來。第三節行政組織中沖突的化解一、沖突的處理原則1、基本原則處理沖突的原則是:倡導建設性沖突,并控制在適度的水平。2、沖突處理的模式兩種因素:合作意向、固執意向。構成五種行為模型:(1)回避型:合作意向與固執意向都很低,對自身利益和對方利益都不感興趣,采取回避沖突的行為方式。(2)爭斗型:缺乏合作意向,固執于自身利益,傾向于戰勝對方并犧牲對方利益。(3)克制型:合作意向很高,寧可犧牲自身利益而使對方達到目的。(4)妥協型:兩種意向都取其中,試圖通過交換的方法使雙方都作一些讓步,并都得到部分的利益滿足。(5)協作型:合作意向和固執意向都很高,對雙方利益都給以高度關注,力求通過協商和各種積極的措施保證雙方利益的實現。二、沖突處理策略1、基本處理策略(1)回避策略:行政組織中沖突各方的相互依存性低,沖突影響范圍較小且不重要,或者沖突暫時“無法解決”,這時宜采取回避策略。特點:不追究原因,讓沖突在某種控制條件下繼續存在,但又使行政組織中的局面不至于失控。具體方法:①忽視:有意回避或者忽視沖突的存在。②分離:使沖突各方在一定條件下予以分隔③限制:沖突各方相互作用仍然存在,但行政組織對其加以限制,使之減少摩擦。(2)緩解策略本策略比回避策略更進一步,已經涉及消除導致沖突的分歧,但只是部分解決且往往是非實質性的。方法:①安撫。有意貶低分歧的意義,強調行政組織中沖突各方的共同點和共同利益。②妥協。在行政組織的沖突中,不分勝負,各有得失,易為各方接受,但沖突仍然可能再起。破壞性沖突的特征之一是關心勝負,本方法則有意使之不分勝負。(3)正視策略回避和緩解策略,可以使沖突不至于失控,但都不是徹底的處理沖突的辦法。正視策略則是“治本”的,是正面解決沖突,并且這種處理是實質性的。特點:針對沖突的原因予以處理,強調滿足沖突各方的共同利益。具體方法:①正式溝通。②角色互換。③服從更高目標。2、減少和引起沖突的策略(1)減少沖突的策略主要是防止沖突的破壞性功能放大,力爭減少或化解沖突。主要策略包括:①談判。②設置超級目標。③第三方介入。④結構調整。(2)引起沖突的策略如果在一個行政組織中,人們缺乏競爭意識,缺乏新思想,人員流動率低,工作績效平平,甚至對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有必要挑起一些沖突來突破現狀。引起沖突的策略主要有:①造成一定階段、一定范圍的目標差異。②選派開明的領導者。③開辟多種信息渠道。④結構調整。三、沖突的解決方法1、基本方法介紹(1)協商解決法。就是在沖突發生之后,由雙方各派代表,本著協商的原則,要求雙方顧全大局、求同存異、互讓互諒、互相做出積極的讓步,以促使沖突的解決。(2)仲裁解決法。當沖突發生以后,通過協商已無法解決時,這就需要第三者或較高階層的專家、領導出面調解,通過仲裁,使沖突得到解決。(3)權威解決法。當雙方的沖突經過協調和仲裁都不能解決時,這時則由上級主管部門作出裁決,通過組織程序迫使沖突雙方接受上級的解決方案。(4)布萊克——薛恩的形象交換法。這一方法最早是由布萊克提出來,后來由薛恩完善,主要用于組織間的沖突。形象交換模式是通過沖突雙方互相認識、了解和討論對方形象來促進和加強溝通交流,以達成共識。(5)威克斯勒等人處理沖突的方法。(提出7項建議)2、沖突解決方法在行政組織中的運用(1)整合群體目標。領導者在協調領導關系時,首先要對不同群體的目標進行分析和歸類,找出他們與組織目標之間的異同,盡量使群體目標與領導活動的總體目標不發生沖突或保持基本一致。(2)合理確立群體行為的規范,限制沖突。領導者在協調領導關系的過程中,應根據領導活動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群體的特點制定群體規范。在制定群體規范的時候,要避免生硬和脫離實際,除了采取正式規定的形式,還要積極探索多種非正式形式促進群體規范的自然形成。(3)加強溝通,增進了解,促進沖突的解決。在領導活動中,溝通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沒有溝通就無法領導,領導必須溝通。同樣,沒有溝通也無法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領導關系,溝通是有效地解決沖突和避免沖突的根本方法和首要前提。第十章行政組織的溝通
一、組織溝通的含義。所謂組織溝通是指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上下級之間憑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傳遞思想、情感、觀點和交流情報、信息,以期達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實現組織和諧有序發展的行為和過程。二、組織溝通的一般模式和組成要素。信息交流的一般過程和程序,我們稱之為溝通模式,即信息溝通的基本程序,如圖所示:八個基本構成要素:發訊者、編碼、信息、渠道或媒介、受訊者、譯碼、受訊者的反應、反饋。發訊者受訊者編碼譯碼信息信息傳遞接收三、組織溝通的特性溝通的動態性、溝通的互動性、溝通的不可逆性、溝通的環境制約性。四、組織溝通在公共組織管理中的功能與作用1、組織溝通是實現科學決策和有效計劃的前提條件。2、組織溝通是實施有效組織協調的依據和手段。3、組織溝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際關系的必要途徑。4、組織溝通是改變組織成員心理和行為的重要途徑。5、組織溝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義,提高組織效率。第二節組織溝通的形式和網絡一、組織溝通的形式及其特點。1、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正式溝通:是指通過組織明文規定的原則、渠道所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非正式溝通:是指正式溝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傳遞,它不受組織監控,自由選擇溝通渠道。2、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單向溝通:是指在溝通時,一方只發送消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雙方無論在語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饋。雙向溝通:指發訊者以協商、會談、討論的方式對受訊者發出信息之后,及時聽取反饋意見,發送和反饋可進行多次,直到雙方共同了解為止。3、下行溝通、上行溝通和平行溝通。下行溝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和溝通。上行溝通:是指組織中的成員、群體通過一定的渠道與決策層進行的信息交流。平行溝通:又稱橫向溝通,是指在組織系統中處于相同層次的人、群體、職能部門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4、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書面溝通:是指以書面文字為媒介進行的信息傳遞與交流。口頭溝通:是指以口頭語言為媒介進行的信息傳遞與交流。5、直接溝通和間接溝通。直接溝通:是指發訊者和受訊者雙方直接溝通,無需第三者傳遞。間接溝通:是指經過第三者進行的信息傳遞和交流。二、組織溝通網絡分為正式溝通網絡和非正式溝通網絡。正式溝通網絡,如圖:ABCDEABCDEABCDEABCDEABCDE鏈式溝通網絡環式(圓周式)溝通網絡Y式溝通網絡星式溝通網絡全通道式溝通網絡非正式溝通網絡,如圖:12345123458711610461285371234567單弦式流言式偶然式集約式第三節組織溝通的障礙機制一、組織溝通的主觀心理性障礙第一、從主觀心理因素來看,個體的性格、氣質、態度、情緒、需要、品質的差別都會成為溝通的障礙。第二、從知識和經驗方面來看,由于溝通雙方在經驗、知識水平上差距過大,就會產生溝通障礙。第三、記憶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礙。第四、需要和態度不同造成的障礙。第五、知覺選擇性。二、組織溝通的客觀性障礙第一、空間距離(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礙。第二、組織結構引起的障礙。第三、信息過量引起的障礙。三、由信息傳遞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礙第一、語言障礙。第二、選擇溝通方式不當引起的障礙。第四節有效組織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一、組織溝通交流的基本原則
明確性原則、準確性原則、需要原則、計劃原則、反饋原則、在戰略上使用非正式溝通原則。二、改進組織溝通的具體方法
1、提高組織信息溝通的心理水平:思維能力、記憶能力、良好的心理習慣、民主的管理作風、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改變優化知識結構。2、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使用語言文字的意義要明確;運用有利于對方感多用陳述性的語言文字;用詞得當,通俗易懂,盡量少用使人難懂的專業性術語;酌情使用圖表,也可借助手勢、表情;盡量使用短句;敘事說理,言之有據,條理清晰,切勿顛三倒四,文句不通;交談過程中要注意節奏,交談中涉及較為生疏的人名、地名時要談得慢些,重要的人名、地名和事件要重復;交談中人稱要明確,交代清楚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否則會引起受訊者的誤解。語言不正確引起的笑話1.護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過去小聲叮囑說:“小心肝!“病人微笑道:“謝謝,我不會一口氣干完的!”2.有位大嫂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位即將下車的男人掉了包煙在踏板上,于是趕緊對那男人說:同志,你煙掉了!男人大怒:你才閹掉了!3.赫魯曉夫參觀農場,記者照了一張他在豬圈和豬一起的照片。次日見報,旁邊有附言:左起第三位為赫魯曉夫同志。4、顧客買了包子,拿著票問一個值班的服務員:在哪取包子?答:包子往里走!顧客:啊?!
3、學會有效聆聽的方法:少講多聽,不要打斷對方講話;設法交談輕松,使講話人感到舒適,消除拘謹不安;表示出有聆聽的興趣;盡可能排除外界干擾;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表現同情心;要有耐心,不要插話;控制情緒,保持冷靜就;不要與對方爭論或妄加評論;提出問題以顯示你在充分聆聽和求的了解;仍是少講話,這是要訣,因為人都愿多說少聽。4、學會有效溝通的方法:選擇適當的地點;選擇適當的時機;溝通要有安排和計劃;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溝通的主題內容要明確,不要把話題扯的很遠。談判技巧應對: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總理與印度談判中印邊界問題,印方提出一個挑釁性問題:“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嗎?”周恩來總理說:“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遠的不說,至少在元代,它已經是中國的領土。”對方說:“時間太短了。”周總理說:“中國的元代離現在已有700來年的歷史,如果700來年都被認為是時間短的話,那么,美國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美國不能成為一個國家呢?這顯然是荒謬的。”印方代表啞口無言。在周恩來的反駁中,用了兩個對比性材料來否定對方的觀點。700年與100年相比較,你要否認700年而承認100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結果是承認100年就得承認700年這個事實。對比在這里產生了巨大的力量。第十一章行政組織學習1、知識、學習與組織學習知識是一種流動性的綜合體,其中包括結構化的經驗、價值以及經過文字化的資訊。學習是一個使相對持久的變化在經驗引起的潛在行為中發生的過程。組織學習是組織成員不斷獲取知識、改善自身的行為、優化組織的體系,以在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中保持可持續生存和健康和諧發展的過程。2、行政組織學習的定義與特點行政組織學習以行政組織為主體,是指行政組織為應對環境變化,提高治理能力,進行的系統化、持續的集體學習過程。行政組織學習的特點:行政組織學習是一種集體學習,是一種系統化、持續的過程,是應對環境變化、提高行政組織治理能力的學習過程,行政組織學習可以帶來行為和組織績效多方面的改善,行政組織學習有助于促進組織體系的不斷完善。3、行政組織學習的功能與意義1)、提升行政組織成員素質2)、促進學習型政府建設3)、順應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對行政組織環境的置換4)、有利于創造面向民眾、公務員和世界的“生態政府”5)、促進行政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特兒培訓合作協議書
- 電梯管理協議書
- 維修基金協議書
- 耕地界樁協議書
- 哥哥宅基地安置協議書
- 田畝轉戶協議書
- 聯合開店協議書
- 簽署續展協議書
- 谷歌付款協議書
- 機械廠學徒合同協議書
- 視頻制作拍攝服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量子計算中的量子比特穩定性研究-全面剖析
- 構建健全企業資金體系
- 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指南
- 2025年山東濟南先行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企業管理學經典課件
- 理發店簽入股合同協議
- 新生兒健康評估相關試題及答案
- 電氣設備在智能電網虛擬電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2025至2030年液壓馬達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年形勢與政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二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