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逐夢”之旅(共51張)_第1頁
中國的“逐夢”之旅(共51張)_第2頁
中國的“逐夢”之旅(共51張)_第3頁
中國的“逐夢”之旅(共51張)_第4頁
中國的“逐夢”之旅(共51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熱點復習中國的“逐夢”之旅連江尚德中學歷史教研組林從文曾艷(整合)2013.05夢碎天朝振興中華【大歷史觀】:站起來了富起來了抵抗暴力一、古代興盛篇1、古代中國領先于世界的科技(代表性成就: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1)造紙術:

①發明:西漢前期,發明了紙②改進: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2)印刷術:

①雕版印刷術:唐初發明②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發明(3)指南針:宋朝發明并應用到航海,為歐洲新航路開辟提供了重要條件(4)火藥: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代廣泛用于軍事二、近代衰落篇A1840鴉片戰爭:開始淪為……B1856第二次鴉片戰爭:加深半殖民化程度……1894C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D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完全淪為……中國半殖民化進程1840--1901內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外因:西方列強的侵略(一)悲壯的抗爭和艱苦的探索(1840—1949)三、民族復興篇A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的洋務派:洋務運動——自強求富B1898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君主立憲1898-1901C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1911D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1899資產階級實業派:張謇實業救國E1915F資產階級激進派: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是近代中國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在社會上起到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為后來的辛亥革命準備了條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后期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歷史結論:路在何方?無產階級的救國探索(1919—1949)無產階級的救國探索(1919—1949)A1919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C1927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EF1945抗戰勝利1949開國大典革命道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D遵義會議1935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代表中華民族利益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共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中共七大: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會。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抗日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歷史新紀元,從此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南京解放:標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1)落后就要挨打(2)中華民族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3)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4)歷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5)要居安思危,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不會落伍感悟歷史:回顧中華民族的近代百年歷史(1840—1949),有什么感想?A1949新中國的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1952C1958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D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E中共十二大1982F1992中共十四大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97E中共十五大(二)艱難的起步和輝煌的成就(1949—)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政權,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工業化邁進,密切了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得“左”的錯誤嚴重泛濫,面臨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十一屆三中全會:建國以來黨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洗雪百年國恥,在完成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十二大:強調從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感悟歷史: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有什么感想?(1)民族獨立是國家富強的前提條件(2)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3)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才能自強(4)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救亡自強的歷史抉擇(5)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近現代中國的“逐夢”之旅——以鄧小平和1978年以來中國歷史為切入點核心探究:歷史之縱深

1978年底,美國《時代》周刊將鄧小平評為“《時代》年度人物”,其開篇之作的標題是“新中國的夢想家”。設問1:70年代末到1983年,鄧小平怎樣將他的夢想逐步付諸實踐?(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沖破“左”的思想束縛1、民主法制:(一)實踐夢想(2)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轉折(3)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4)提出民主政治建設的初步構想2、統一大業:“一國兩制”構想萌芽;1982年會見撒切爾夫人(1)對戰爭與和平問題作出新的科學判斷3、外交努力:4、改革開放:5、文化、理論:支持農村改革、啟動對外開放(1)恢復高考制度;教育的“三個面向”(2)恢復“雙百”方針,提出“二為”方向(3)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號召(4)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2)推動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設問2:推動鄧小平實踐的歷史原因?(1)文革結束,兩年徘徊,“左傾”思想依然存在(2)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發展緩慢,農民溫飽問題嚴重(3)文革時期,民主法制文教遭到破壞,需要撥亂反正(二)推動實踐的歷史原因1、國內原因:20世紀70年代,國際局勢趨向緩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持續發展,中國由于文革的影響,不僅沒能縮小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2、國際因素: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鄧小平1978年12月(三)階段特征:1、以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為突破口,啟動偉大轉折,農村改革先行,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最先開放2、智慧處理毛澤東時代遺留問題,維護毛澤東思想,繼往開來3、重視文化、科技、教育、人才4、不乏國際視野和政治遠見……設問3:綜上所述,這個階段鄧小平中國夢主要的特點是什么?例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這次會議能夠成功的前提是A、改革開放決策符合時代潮流B、政治路線撥亂反正的及時性C、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D、結束個人崇拜,確立集體領導學以致用:C1985年,鄧小平又一次登上美國《時代》雜志。設問:你認為該期雜志封面上的“CHINAMovingAwayfromMarx”的說法最有可能與當時中國的哪些舉措有關?借此,請你指出80年代中后期小平中國夢的主要特征。1984年10月,鄧小平說:“革命和建設都要走自己的路”。(一)階段特征:1、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改革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國有企業,對外開放擴大到線、面2、新時期“不結盟”外交方針趨于明朗,和平與發展主題論斷提出3、“一國兩制”構想正式形成,并付諸實踐……

例2.據下圖判斷中國進出口總額開始出現較快增長的年代,與此同步發生的重大事件是A.設立四個經濟特區B.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C.開發上海浦東地區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設問1:你覺得這之前的五六年中,鄧小平的哪一舉動再次推動了中國夢,也驚動了世界?設問2:它對中國歷史又產生了什么影響?1997年,鄧小平再次登上美國《時代》雜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時說例3.1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30年改革進程標志性的分水嶺。“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A.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B.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C.肯定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D.形成了立體全面的開放格局

學以致用:B由歷史縱深引發的省思:從以上三個歷史時期,鄧小平(和他的時代)為推動中國夢所做的努力及不同階段的歷史背景、影響或特點當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啟示?大歷史觀:中國夢之前世今生振興中華站起來富起來優雅起來18401949現在以及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尋求民族獨立的救國夢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國夢革命道路的探索建設道路的探索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191119561978道路的選擇和政策的制定,必須從國情出發。(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標志: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2)鄧小平,建設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兩條道路的共同點(啟示):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復興之路上,中共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復興之路上,中共領導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立了新中國。

(2)完成三大改造,初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3)進行改革開放,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中華民族復興之夢!祝偉大祖國夢想成真!祝福同學們:高考圓夢!為出彩人生奠基!中國夢不僅是民族夢,也是個人夢!例4.“中國夢”道出了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歷經“救國夢”“建國夢”“強國夢”,描繪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夢·人物篇】材料一20世紀的中國,從極度衰敗、備受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到奇跡般重新站起來、大踏步走向繁榮富強。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1)“三次歷史性巨變”指的是什么?三人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分別創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使中國人同覺醒;毛澤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創建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三次巨變:理論: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國夢·道路篇】材料二近現代史上,面對衰敗和列強的入侵,人們提出過各種的主張:①頑固派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②林、魏為代表的抵抗派倡導在維護封建統治前提下的“師夷長技以制夷”,③曾、李為代表的洋務派企圖實行修補封建制度的“新政”,④洪秀全期望建立平均主義的小生產者的王國,⑤康、梁等改良派力主“維新變法”,⑥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提出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⑦中共則主張通過人民革命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建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復興,材料一中的三位偉人提出或創建的救國方案或革命道路,并說出各自的結果。孫中山: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的綜合國力逐漸增強,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毛澤東:鄧小平:農村包圍城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