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通史串講第9講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十月革命至二戰前課件_第1頁
(通用版)2016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通史串講第9講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十月革命至二戰前課件_第2頁
(通用版)2016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通史串講第9講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十月革命至二戰前課件_第3頁
(通用版)2016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通史串講第9講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十月革命至二戰前課件_第4頁
(通用版)2016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通史串講第9講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十月革命至二戰前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步通史串講模塊四世界現代篇[通史坐標]第9講

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創新與調整——十月革命至二戰前模塊四世界現代篇歷史時期重大歷史現象政治經濟思想文化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等列寧主義誕生;量子論等科學成就;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繪畫作品誕生20世紀上半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

界大戰

)是

世界現代史的第一階段,兩種社會制度并存、現代化模式調

整與創新是該時期典型的特征。1.政治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人類歷史開辟了新的道路,兩種社會制度并存。2.經濟上:蘇俄(聯)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成功

也有失誤;面對1929-1933年經濟危機,美國實行了羅斯福

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

展的新模式。經濟思想由自由主義到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

義為國家大力干預經濟奠定了理論基礎。3.科技、思想文化上:相對論和量子論奠定了20世紀物理學理論的基礎;現代主義文學和藝術興起,突出表現了生產

力高度發展背景下人類精神世界的空虛和迷茫,著力描述人

類非理性的一面。近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對世界政治、經濟、思想變化的影響時間19世紀初—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20世紀30年代后生產關系所處階段國際政治格局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西歐是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心,英國確立世界霸權美德崛起,歐洲仍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美國崛起,逐步形成美蘇兩極世界的格局時間19世紀初—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20世紀30年代后國際經濟格局經濟思想以西歐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美德兩國經濟迅速發展,但英國仍為世界經濟大國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蘇聯成為工業化國家,二戰后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自由主義思想盛行一定程度上放棄了自由競爭的信條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經濟思想(2015·高考山東卷)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1929—1938年美國和蘇聯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份額(%)變化

趨勢的是(

)A[解析]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給美國帶來了嚴重的打擊,使美國工業生產持續下降。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確立了斯大林體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位,故選A項。深化必備1.對蘇俄(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農業方面三大舉措的評價(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是為了適應當時戰爭

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了物

質保障,但是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后期引發嚴重經濟、

政治危機。(2)新經濟政策中的糧食稅取代余糧收集制適應了生產力發

展的需要,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鞏固了工農聯盟,是

小農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3)斯大林模式形成過程中的農業集體化政策的實行,基本

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過度犧牲農民利益,以支援

重工業發展,導致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農業生產總值滑坡,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2.運用多種史觀評價羅斯福新政(1)從近代化史觀看,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調整美國經濟模式,應對和緩和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探索

了20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新模式。(2)從社會史觀看,羅斯福新政通過加強救濟工作、強化社

會保障、加強社會立法等措施,有效解決了經濟危機帶來的

嚴重社會問題(失業、貧困、流浪等),緩解了社會緊張局勢。(3)從生態史觀看,羅斯福新政中減少農業耕作面積、修建

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措施保護了美國的生態環境,保障

了可持續發展。(4)從整體史觀看,一方面,羅斯福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

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新

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國改革開放是20世紀世界范圍內

重要的對生產關系的調整,反映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相

互借鑒,說明市場和計劃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3.比較羅斯福新政和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背景特點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激化;自由放任政策失效;面對經濟危機,羅斯福上臺國內革命戰爭結束后,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滿;國內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嚴重在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國家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恢復和發展私人資本、商品貨幣關系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主要內容作用及影響改革:整頓財政金融復興: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等法案復興工業,調節農業生產救濟: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舉辦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糧稅: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私營:中小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貿易:由產品交換轉為允許自由貿易分配:實行按勞分配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