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西萬莊鄉中學高三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大同市西萬莊鄉中學高三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大同市西萬莊鄉中學高三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大同市西萬莊鄉中學高三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大同市西萬莊鄉中學高三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大同市西萬莊鄉中學高三地理聯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2分)1.圖6是某天氣系統示意圖,讀圖回答14-16題。

14.正常情況每年6月到7月初,圖示地區都會出現該天氣系統,如果該天氣系統在此停留時間過長,我國東部地區可能會()A.南北皆澇B.南旱北澇C.南北皆旱D.南澇北旱15.下列四圖中能正確表示該天氣系統的氣壓分布的是()

16.鋒面形成或加強的過程叫鋒生,鋒面消失或減弱的過程叫鋒消,下圖中a、b、c為等溫線,T1、T2、T3為PQ處氣流輻合或輻散過程中的三個時間段,則()A.圖中水平氣溫梯度為T1>T2>T3

B.水平溫度梯度變大是鋒生的標志C.實線方向表示鋒消的過程

D.虛線方向表示兩種氣團的輻合過程參考答案:D

C

B2.明代以來,中國氣候轉寒,紅駝悄然出現在我國內蒙古與蒙古國邊境間的荒漠草原上。紅駝食性廣雜,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草、駱駝刺等鹽地沙生植物的嫩枝,它屬游走性動物,吃一頓要走幾十公里,其糞便散落在荒漠中,能起到改善土壤、促進沙生植物生長的作用。閱讀資料和“我國紅駝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27.資料反映出自然地理環境A.復雜性 B.整體性C.區域性 D.差異性28.造成紅駝分布區與同緯度沿海地區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熱量 B.水分C.海拔 D.光照參考答案:27.B

28.B【27題詳解】分析材料可知其主要反映的是紅駝由于氣候變化而遷至圖中荒漠區并與當地的植物和土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所以應反映的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點,故B選項正確。【28題詳解】由材料可知紅駝分布區為干旱荒漠地區,而同緯度沿海地區為濕潤氣候區,故二者最大的差異是由于距海遠近不同所產生的水分差異(即符合自然帶由沿海向內陸變化的規律)所致,故B選項符合題意。3.下圖中a、b為兩條緯線,緯度由b向a逐漸增高,c為經線,d為晨昏線與c的交點。若d的地方時為16時,則A.北京的晝長較廣州短B.地球運行到遠日點附近C.北印度洋海水呈順時針方向流動D.塔里木河處于豐水季節參考答案:A4.右上圖為世界某島嶼圖,該島面積僅有750平方千米。讀圖回答5~6題。5.圖示島嶼的主導風向是(

)A.東南風 B.西北風C.東北風

D.西南風6.流經島嶼東側和西側洋流的性質分別為(

)A.暖流、寒流 B.寒流、暖流C.寒流、寒流

D.暖流、暖流參考答案:5.C

6.D5.本題旨在考查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圖示信息的能力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解析:據圖中的緯度可知,該島嶼位于東北信風帶,故C正確。6.本題旨在考查地理的空間定位和洋流分布規律,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解析:據圖分析可知,該島嶼位于北大西洋的西南部,該海域分布的是北赤道暖流與南赤道暖流在大陸輪廓和地偏力作用下向北運動的暖流相融合的一支暖流,該暖流在島嶼的阻擋下分流,在島嶼東西兩側流動,屬于暖流,故D正確。5.水準儀測量法是高程測量最精確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準儀提供一條水平視線進行測量的方法,如圖甲所示進行測量。據圖回答

已測得A點的海拔為53.195米,通過水準儀A標尺的讀數為1.386米,B標尺的讀數為0.824米,判斷B點的海拔高度及與A的相對高度分別是

()A.54.581米、1.386米

B.55.405米、2.210米C.53.757米、0.824米

D.53.757米、0.562米參考答案:D6.據報道,我國有大量的污水未經處理排入各種水體,每年浪費的水在600億m3以上。據預測,我國本世紀上半葉年用水量將達到7000億m3~7500億m3,即在現有供水量的基礎上增加1387億m3至1887億m3。現在絕大部分地區江河可供引、提水的條件已基本利用,進一步利用潛力不大,即使實施幾大跨流域調水工程后,其總調水量不會超過400億m3~500億m3。全國現有地下水開采量已占可開采總量的46%左右,華北地區已過量開采。據此材料和所學有關知識完成15~16題。15.解決華北供水緊張問題,以下措施不可取的是(

①中水作飲用水

②盡力杜絕水的浪費

③加大南水北調步伐④加大地下水的開采力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南水北調全部實施后

①可能解決北方缺水問題

②可能造成南方缺水

③可能使華北地區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鹽堿化

④可使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參考答案:15.C

中水作飲用水目前并不能為廣大居民接受;加大地下水的開采力度,可能會引起地面沉降,沿海地區可能會造成海水入侵。16.C

南水北調全部實施后,可能解決北方缺水問題;可能使華北地區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鹽堿化。7.下面兩圖為某月2日8時到4日8時48小時某區域天氣系統演變過程圖,圖中實線為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虛線為5500米高度等溫線(單位:cc),甲地海拔約為1000米。據此完成4~5題。4.對圖示區域季節以及甲地2-4日風向和風速變化判斷正確的是

A.夏季東南風變大

B.夏季

西南風

變大

C.冬季東北風變小

D.冬季

西北風

變小5.若甲地氣象部門該月1日發布天氣預報,則未來兩到三天甲地的天氣狀況應是

A.多云轉晴,氣溫回升

B.晴朗天氣,氣溫下降

C.陰雨天氣,氣溫下降

D.晴轉多云,氣溫回升參考答案:8.讀非洲某月海平面氣壓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MN兩地的盛行風向分別是A.西北風

東北風

B.西北風

東南風C.西南風

東北風

D.西南風

東南風

參考答案:A9.讀“河西走廊自然景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43.該地綠洲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有利條件是①氣象災害少

②水源較豐富

③熱量充足,一年兩熟

④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44.該地發展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 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土壤鹽堿化d.酸雨危害A.ab

B.ac

C.cd

D.bc參考答案:43、A

44、D10.水稻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喜高溫多雨氣候。我國水稻播種面積占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據此回答我國水稻種植北界可達三江平原,主要自然原因是

A.我國東部多平原,灌溉便利B.我國東部夏季普遍高溫,雨熱同期C.我國東部降水豐富,四季熱量充足D.東部河流稠密,水源充足參考答案:B11.哥斯達黎加國土面積只占世界陸地面積的0.03%。但擁有全球近4%的物種,是世界上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優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豆被稱為“特硬豆”,此種咖啡樹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質量越好。下圖為哥斯達黎加區域簡圖。回答下面小題。29.關于該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西部山脈的隆起是因為加勒比海的凹陷B.東部降水豐富是因為地處東南信風帶C.河流短小是因為落差大、流域面積小D.“特硬豆”質量好,是因為生長期長30.哥斯達黎加生物物種豐富的自然原因是(

)①國土面積狹小,南北氣溫差異大;

②環境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高;③相對高差大,垂直分異顯著;④緯度較低,水熱資源豐富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參考答案:29.D

30.B試題分析:29.西部的山脈是由于地殼運動隆起而成,A項錯;該島山脈的東側,受東北信風影響時,因處于迎風坡降水較多,受赤道低氣壓的控制時,盛行上升氣流,降水也較多,且有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所以L地終年多雨,且降水均勻,B錯;該地為島嶼,多山地,不易發育長河,C錯;海拔越高,溫度越低,生長周期越長,積累的營養物質越多,“特硬豆”質量好,D對。30.由圖示可知哥斯達黎加所處緯度較低,水熱充足,地形復雜多樣,以山地為主,使得垂直地帶性分異規律明顯,因此生物種類復雜多樣;該地森林面積廣大,再加上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各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之地。因此該地物種豐富。該題主要說的是自然原因,故答案選B項。12.讀某地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及月均溫分布圖。回答該地的天然植被最可能是A.雨林

B.針葉林

C.稀樹草原

D.常綠闊葉林參考答案:C13.圖3為“某地區等溫線示意圖”(單位℃)。據此完成5~7題。

5.M處洋流名稱為(

)A.加利福尼亞寒流

B.西澳大利亞寒流

C.秘魯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6.P處氣溫異常的主要原因是(

)A.此處為盆地地形

B.此處為山地地形

C.受洋流的影響

D.人類活動的影響7.分析放大的海灣圖,其中最適合建港的地方是(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參考答案:5.A

6.B

7.C解析:5.【命題立意】本題旨在考查等溫線判讀和利用經緯線定位,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根據圖示的等溫線溫度分布規律越往北越低,可以判斷出該地位于北半球,結合經緯度的信息可進一步確定為美國西部,則M處洋流應該為加利福尼亞寒流,寒流處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感悟園】閉合等值線中心地理數值的一般和特殊規律以等溫線為例,如圖所示,P地外側是閉合的10℃等溫線,那么說明P地的氣溫是大于還是小于該數值呢?我們可以這樣思考分析,如果該閉合等值線去掉,則該地氣溫符合等值線數值分布的一般規律,即看其位于10℃和20℃等溫線之間,則其數值大于小的即10℃,小于大的即20℃,也就是在10℃和20℃之間,如果該地外側又增加了一條跟這兩條外側數值小那條數值相等的等值線,如圖中的10℃,則該地氣溫數值不符合一般規律,而是符合特殊規律了,即不是大于10℃,而是小于10℃了。明白了這里等值線數值的一般和特殊規律,你會思考分析如果該地外側閉合等值線跟數值大的那條一樣,該地數值的大小范圍了嗎?努力地思考回味和嘗試解答一下吧,這就是近幾年地理考試中我們經常遇到的等值線數值一般和特殊規律的思考方法了。6.【命題立意】本題旨在考查等溫線判讀,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根據等溫線的數值規律,可以判斷出P處氣溫低于10℃,出現一低溫中心,其原因應該是受山地地形的影響,在這里還可以聯想到美國地形分布的知識幫助思考,美國西部是山地區,是著名的科迪勒拉山系。7.【命題立意】本題旨在考查港口區位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獲取和解讀圖示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港口選擇的區位條件有避風的港灣內部、等深線密集即水深處,符合此要求的是③處。14.某軍艦在東經160°,北緯27°的海面上,沿著160°經線向北發射導彈,射程為300千米,落彈點將在A.東半球的中緯度地區

B.東半球的低緯度地區C.西半球的中緯度地區

D.西半球的低緯度地區參考答案:D15.圖為天氣網某日天氣預報的截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4.與圖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節氣是(

)A.春分(3月21日)

B.谷雨(4月20日)C.立夏(5月5日)D.小滿(5月21日)15.當天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參考答案:14.A15.A試題分析:14.根據圖中明日日出時間比今日日出時間提前,說明晝逐漸變長,且日出時間接近點,故應該為春分日。15.根據上題可知,該節氣為春分日,此時太陽直射赤道,之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考點:該題考地球太陽直射點位置和移動及節氣的判斷。16.讀“幾種氣溫年內變化和年降水量圖”,完成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氣候類型正確的是A.①是熱帶沙漠氣候

B.②是熱帶雨林氣候C.③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D.④是熱帶草原氣候參考答案:B17.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40-80mm,蒸發量3000mm。沙漠東南部腹地星羅棋布地點綴著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個,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環抱湖泊的景觀。蘇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區全年降水量為163.6mm,全年蒸發量126lmm。下圖示意蘇木吉林湖區湖泊補給量和排泄量動態曲線。據此完成1-3題。1.蘇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補給來自A.降水

B.地下水

C.積雪融水

D.冰川融水2.蘇木吉林湖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發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全年凈補給量基本為零3.研究表明,蘇木吉林湖區的蒸發量遠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發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區A.多陰雨天氣

B.植被茂盛C.風速較小

D.海拔更高參考答案:1.B

2.D

3.C

18.下圖中甲為江西三清山的標志性景觀“巨蟒出山”風景,它是由風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崗巖石柱;乙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代表巖漿和三大類巖石。讀圖回答2?3題。2.甲圖中“巨蟒出山”景觀形成過程的先后順序是A.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侵蝕B.巖漿噴出→地殼抬升→風化、侵蝕C.地殼抬升→巖漿侵入→風化、侵蝕D.地殼抬升→巖漿噴出→風化、侵蝕3.乙圖各數字中,能代表“巨蟒出山”景觀巖石類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參考答案:【知識點】本題組考查地質循環【答案解析】2.A

3.D解析:2題,形成“巨蟒出山”的巖石是花崗巖,應是巖漿侵入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地殼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風化侵蝕而出,故選A。。3題,花崗巖是一種巖漿巖,地殼物質循環過程可以如圖所示,故選D。【思路點撥】19.薄荷島位于菲律賓中部,森林茂密。但島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巖小山上卻只長草不長樹,形似草堆,每年熱季,“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巧克力擺放在大地上,因此它們被當地人稱為“巧克力山”(景觀如右下圖)。讀該島月均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各題。15.巧克力山“只長草不長樹”的可能原因是A.森林破壞,石漠化嚴重 B.土層淺薄,樹木難以生長C.地勢較高,熱量條件差 D.山坡陡峻,水源難以保持16.能觀賞到該島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觀,旅游時間最好選在A.4—5月 B.6—7月 C.9—10月 D.12—1月17.小山上“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的原因是A.熱帶雨林氣候,氣溫高 B.熱帶季風氣候,雨季未到C.熱帶草原氣候,旱季降水少 D.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少雨參考答案:15.B

16.A

17.B【15題詳解】根據材料,巧克力山是石灰巖小山,石灰巖易被水溶蝕,水土流失多。該地小山“只長草不長樹”的可能原因是土層淺薄,樹木難以生長,B對。該地小山上沒有森林,A錯。是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巖小山,地勢較低,位于熱帶,熱量充足,C錯。圖中可以看到山坡起伏和緩,D錯。故選B。【16題詳解】每年熱季,“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巧克力擺放在大地上。結合圖中氣溫、降水資料,熱季在雨季來臨前,能觀賞到該島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觀,旅游時間最好選在4-5月,A對。6-9月是雨季,B錯。10月雨季結束,12-1月是旱季,C、D錯。故選A。【17題詳解】根據氣溫、降水資料圖,該地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小山上“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的原因是熱帶季風氣候,雨季未到,B對。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A錯。C、D錯。故選B。20.右圖是影響我國某地比較穩定而常見的天氣系統示意圖。讀圖,回答8—9題。8.圖中四地,最可能為陰雨天氣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9.當圖中AB一線位于珠江流域時,雨帶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中下游 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參考答案:8.C

9.B21.讀我國中西部某地區的地租等值線分布圖,①、②、③地分別為三個城市的商業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鄰等地租線的差值相等,回答1~2題。(1)當N點地租等于M點地租時,H點地租可能(

)A.小于E點地租B.等于E點地租C.大于F點地租D.等于F點地租(2)從地租變化的一般規律看,G地最可能是(

)A.住宅區

B.工業區

C.交通用地

D.農業用地參考答案:(1)C(2)D考點: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試題解析:(1)因為①②③代表的是三個城市的商業中心,且地租相等,等值差也相等。當N點地租等于M點地租時,說明等值線圈層越小數值越大,所以H點地租高于N點,N、M、F三地地租相等,H點地租高于F點。(2)G地遠離三個商業中心,且地租最便宜,所以G地最可能是農業用地。

22.下圖是我國某山地北側自然景觀剖面圖。讀圖,回答

由上圖得出的推斷,正確的是A.北坡降水比南坡豐富

B.當地主要發展種植業C.當地適宜發展造紙業

D.該山脈為我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參考答案:C23.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縮龜裂,定向風沿裂隙處進行侵蝕,使之日益增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形成許多不規則的淺槽和槽間壟脊,這種地貌稱雅丹地貌。讀“雅丹地貌示意圖”下列環境問題,與湖泊干涸類型相同的是

A.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銳減、臭氧層破壞、過度捕獵C.海洋污染、噪聲污染、物種滅絕

D.土壤鹽堿化、全球變暖、放射性污染參考答案:B24.下圖為“以極點為中心的北半球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讀圖回答b處氣壓帶是A.副熱帶高氣壓帶

B.赤道低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參考答案:A25.下圖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徑流量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15~16題。

15.圖中甲地河流搬運能力最弱的時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16.甲地徑流峰值顯著滯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蒸發旺盛

B河道彎曲

C地勢起伏

D濕地調蓄參考答案:15.A

16.D26.下圖為山西南部部分地區地質構造及其發育的地形示意圖。完成8-9小題。8.該圖所示的地質構造是(

)A.山谷

B.背斜

C.山嶺

D.斷層9.因兩側地層陷落,紫金山地區相對突起導致圖示區域汾河改道,其流向(

)A.由北流變成東流

B.由南流變成西流

C.由西流變成北流

D.由東流變成南流參考答案:8.D

9.B

二、判斷題(共10分)27.干旱災害是中國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下圖反映了我國1950~1991年間不同區域干旱季節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回答問題。(10分)53.判斷圖中旱災最嚴重的地區(寫序號)并說明依據。(3分)54.分析②、③兩區旱災季節差異的原因。(5分)55.說明①區春旱引發的最主要的次生災害及其監測手段。(2分)參考答案:53.②區。

依據:②區的旱災糧食損失量占全國旱災糧食損失總量的百分比(或B)、旱災面積占全國旱災面積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3分)54.②區:春季降水少;升溫快,蒸發旺盛。(3分)

③區:夏秋季受高氣壓(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干燥少雨。(2分)55.森林火災;遙感技術。(2分)

28.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必須進行國際合作。參考答案:A29.三峽水庫的建設可以加寬、加深長江下游航道,改善航運條件。參考答案:B三、綜合題(共38分)3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00—2010年歐洲耕地與森林、草地、灌木地、人造地表之間的轉移較為明顯,下表示意2000—2010年歐洲各分區耕地轉出類型面積所占總面積比例(%)。材料二:烏克蘭位于東歐平原,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2010年耕地面積4072.67萬公頃,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在2000—2010年該國河流沿岸的草地轉變為耕地呈增加趨勢。伴隨烏克蘭發展高科技國際化農業的政策影響,我國加快在該國建設大型海外農場。下圖示意烏克蘭耕地面積分布。材料三:挪威主要在北緯58至70度間,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境內多山地。(1)解釋歐洲耕地轉出類型面積在各分區差異的主要表現。(2)相對于挪威,簡析烏克蘭耕地面積廣的地理條件。(3)簡述烏克蘭新增耕地對區域的環境潛在壓力。(4)說出我國投資烏克蘭建設農場優勢條件。參考答案:(1)北歐多山地分布,耕地主要轉出為森林;東歐多平原分布,耕地主要轉出為草地;西、南歐人口分布密集,耕地主要轉出為人造地表。(2)國土面積大;緯度低,熱量條件優越;地形起伏小,平坦利于耕作;(黑土廣布,土壤肥沃)。(任答3點即可)(3)新增耕地主要來自草地轉入,會造成草原生態環境破壞;河流沿岸人類活動增加,當地環境承載力壓力增大。(4)資金雄厚;(種植經驗豐富)種植技術水平高;機械裝備制造業發達。(任答三點即可)【分析】本題考查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根據表中信息和所深知識可知,北歐轉出為森林為3.5最高,主要是因為山地的影響;東歐轉出為草地為1.65最高,降水較少,多平原,適合草地;西、南歐轉出為人造地表比例較高,主要是城市多,人口密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