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導游-揚州PPT_第1頁
華東導游-揚州PPT_第2頁
華東導游-揚州PPT_第3頁
華東導游-揚州PPT_第4頁
華東導游-揚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煙花三月下揚州地理位置

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安、鹽城接攘,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143.3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4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于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地形地貌1、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儀征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蕩地區。2、揚州市3個區和儀征市的北部為丘陵。京杭運河以東、通揚運河以北為里下河地區。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3、境內主要湖泊有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等。除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以外,主要河流還有東西向的寶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行政區劃

揚州城區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現轄廣陵、維揚區、邗江3個區,江都、高郵、儀征3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87個鄉鎮,11個街道辦事處。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市區總面積988.81平方公里,

氣候揚州市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主要特點是: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為2個多月。

揚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歷史的古城,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后,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于世),何園(以中西合璧建筑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1982年國務院公布揚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揚州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致園林。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區圣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河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是江南瑰寶。揚州經濟發展現狀

揚州旅游業自1995年以來,取得的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旅游業總體發展情況、國際國內旅游的人數、旅游收入、旅游創匯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旅游產品結構單一,仍以傳統觀光旅游為主。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尤其“住”、“購”兩項成為發展的制約瓶頸。旅游市場運行不甚規范,旅游企業盈利能力差。旅游業投資主體單一,民營資本介入較少。旅游解說系統不夠完善,從業人員素質尚須提高。未來發展戰略

(一)優化揚州城市旅游消費結構

(二)推進“三把刀”休閑產業的市場化

(三)揚州旅游業與休閑服務業協調發展的要素分析揚州著名景區大明寺瘦西湖茱萸灣京杭大運河揚州八怪紀念館晚清浙派建筑群千年古剎大明寺大明寺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蜀岡中峰。唐天寶元年(742年),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此傳經授戒,該寺因以名聞天下。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揚州市北郊,現有游覽區面積100公頃左右,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中國旅游界含金量最高榮譽——全國AAAAA級景區,成為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揚州動物園---茱萸灣茱萸灣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游區,位于揚州市區東北5公里,面積約50公頃,東臨古運河,西傍大運河,北通邵伯湖,南望江都水利樞紐工程。

京杭大運河

運河兩岸風光帶

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里。揚州八怪紀念館“揚州八怪”是清代活躍在揚州畫壇上的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以其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藝術作品開創了一代新畫風,為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晚清浙派建筑群----吳道臺宅第曲藝評彈揚州評話揚劇

花鼓戲揚州清曲揚州彈詞揚州評話又叫揚州評詞,是以揚州方言說表的古老曲種,流行于江蘇北部和南京、鎮江、上海等地。“看戲要看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王少堂是現代揚州著名的評話表演藝術家。揚州評話,始于明末,興于清初,到清代中葉達到極盛階段。在藝術上揚州評話以描寫細致、結構嚴謹、首尾呼應、頭緒紛繁而井然不亂見長,講求細節豐富,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有趣。藝人在創作和表演時,還刻意渲染揚州本地風光,充滿了濃郁的地方色彩。它演出方便,表演不需舞臺,不需化妝,亦不要道具、布景和音響設備,只要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即可演出。說者多為一人,說中夾評,只說不唱,以扇子、手帕為道具,以醒木擊桌加強氛氛。表演時注意運用口技,繪聲繪色;一人多角,以手、眼、身、步、神與口頭說表緊密配合,使觀眾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入其境。揚劇

揚劇是江蘇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原名“維揚戲”,主要流行于蘇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它是以古老的“花鼓戲”和“香火戲”為基礎,又吸收了揚州清曲、民歌小調發展起來的地方戲種。花鼓戲是揚州民間逢年過節群眾性娛樂的一種表演形式;香火戲,是通過祈神賜福活動,配以大鑼、大鼓等樂器進行表演的戲劇。20世紀初,揚州民間花鼓戲逐漸從自娛發展到唱堂會,先后組班到上海、漢口等地演出。地點有農村轉向城市,觀眾由鄉民轉為市民,演出性質有廟會自娛轉向營業性、經常化,這就使得原有的劇目遠遠不能適應新的演出需要。于是,花鼓戲順理成章,開始大量吸收清曲曲牌和曲目。花鼓戲的內容和形式也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鑒于唱腔細膩,又以絲竹伴奏,所以俗稱“小開口”。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是中國江蘇既古老又有影響力的曲藝之一。清代康、乾年間是其鼎盛期,曾流傳于全國許多地區。揚州清曲大部分音樂源自本地小調,再次為“傳自四方”的各地小調,其音樂具有民間性及地域特性。曲詞題材極其廣泛,曲目十分豐富。揚州清曲歷史久遠,元代小唱、散曲是其淵藪,明代的許多小曲風韻至今仍有保留。演唱者分“闊口”和“窄口”,均以字行腔,注重腔韻和發聲。每個演唱曲目有一至數人參加,至今保持傳統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均操一件樂器外,還有人員不等的小型樂隊伴奏,樂器為絲竹管弦和打擊樂。

揚州彈詞

揚州彈詞,原名弦詞,流行于揚州、鎮江、南京及蘇北里下河地區,是與蘇州彈詞并稱的曲藝曲種。表演分單檔和雙檔兩種,單檔一人說唱,以三弦伴奏;雙檔二人對唱,樂器為三弦、琵琶。揚州彈詞表演以說表為主,彈唱為輔,講究字正腔圓,語調韻味。其說表多用揚州方言,起角色時也用外地“碼頭話”,以區別和刻劃人物。雙檔演出,二人相應配合,以不同人物的口吻、聲調對話,一人側重敘述,一人側重唱曲。揚州名人朱自清鄭板橋鑒真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后改為朱自清,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海州(今連云港市),朱自清有著作26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后開始新詩創作,但是,1923年發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的散文創作方面的才能。從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創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鄭板橋(1693~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名燮,字克柔,號板橋。興化市(原屬揚州)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鄭板橋善畫,尤擅寫蘭竹。亦善書法,楷、行、隸三體相兼,以畫法入筆,用隸體參入行楷,自成一格,號稱“六分半書”,后人稱之為“亂石鋪街”。又善詩文,作品明白流暢,不受神韻格調之縛。其中,《悍吏》、《私刑惡》、《孤兒行》、《逃荒行》等作,描寫人民疾苦;《家書》、《道情》等作,自然坦率,為世人稱道。人稱鄭板橋詩、書、畫三絕。鑒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大云寺,從智滿禪師為沙彌。18歲,由應邀來揚州的南山律宗開創人道岸律師授菩薩戒。27歲,回揚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會。此后,在揚州興戒壇,繕道場,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講法闡律,寫經刻石,廣施醫藥,普濟眾生,為4萬余人授戒。為道岸、義威之后一方宗首。唐天寶元年(742),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來大明寺請求推薦一傳戒師“東游興化”。時已55歲的鑒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東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鑒真于第五次東渡中失明。天寶十二載十一月十六日,鑒真同普照、法進、曇靜、思托、義靜、法載等24人,第六次東渡日本,歷時1個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達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慶師引入太宰府。次年二月,鑒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東大寺,為圣武上皇、皇太后、孝謙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薩戒,后為沙彌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為舊大僧靈福、道緣、忍基等80余人舍舊戒后重授具足戒。是為日本佛教徒登壇受戒之始。揚州的傳說牛皮糖的傳說是宋開寶年間.宋太祖趙匡胤攻擊南唐時,一次激戰中不慎受傷誤入龍虎山腳下,昏倒在瀘溪河畔一家作坊旁.坊主的姑娘救了他,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趙匡胤不僅傷恢復很快還和姑娘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為了完成宋朝統一大業,他不得不暫時離開她.臨別前夜,姑娘端出自己精心制造的甜品送給他,趙匡胤拿起一粒一拉竟有一米之長而綿延不斷,放在嘴里竟非常柔嫩耐嚼,滿口含香.不禁深受感動:姑娘的一片深情匡胤永世不忘!此糖后伴隨趙匡胤南征北戰漸漸傳到民間,老百姓根據此糖果的特性就稱為"牛皮糖''了地方特色玉器漆器揚州剪紙玉器揚州是我國玉器重要產地之一。古籍《書經·禹貢》中便有"揚州貢瑤琨"的記述。揚州玉器在中國特種工藝中是一顆璀燦的明星,它選擇天然的玉石材料琢制而成,是高檔的欣賞品和裝飾品,具有較高的經濟、藝術、收藏價值。揚州玉器中的爐瓶作品,在仿制青銅造型的基礎上,標新立意,制作了具有獨特的妙生品趣的妻皿,尤以塔爐產品更能體現揚州琢玉風格。揚州玉器人物作品,造型美觀,制作精巧、秀麗文雅、玲瓏蕭灑,在題材內容上比較廣泛、豐富。打破了單純的古代仕女和單調的構圖,創造了與景物相結合的多層次的畫面。從而烘托了人物的內在感情,使人看到更是栩栩如生,神態盎然。另外,用于觀賞陳設的揚州玉器有瓶、燈、塔,也有花卉、鳥獸,有碗、盤、壺、杯、水盂、鎮紙等文房用品,也有仿古器物的鼎、尊、卣。漆器“揚州二絕”之一。揚州漆器品種豐富、技藝精湛、色彩絢麗典雅、造型古樸莊重,同時將欣賞性和實用性緊密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揚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劃分為屏風、家具、雜件3大類。屏風有:圍屏、地屏、掛屏、臺屏、火爐屏、月宮屏等。家具有:電視柜、啤酒柜、書柜、多寶柜、茶桌、飯桌、炕桌、方凳、鼓凳、靠背椅、圈椅、茶幾、套幾、花幾、花架等。雜件有瓶、盤、碗、罐、盆、掛壁、煙具等。按裝飾工藝分,主要產品有彩繪、雕漆、百寶鑲嵌、雕漆嵌玉、骨石鑲嵌、螺鈿鑲嵌、刻漆、漆砂硯、彩勾刀、磨漆畫等。揚州剪紙揚州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隋唐時期,人們就把剪紙作為一種樂趣,點綴和美化生活。唐代造紙業興盛,揚州有較大的造紙作坊,唐宋時已大量生產質量很高的貢紙。作為雄厚的物質條件,也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發展。揚州自古多奇花異卉,唐宋以來歷代揚州的文章太守、詩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裝飾風雅,演出許多的事,寫下多少名篇。這對剪紙表現的題材,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揚州剪紙向以花卉為主,確是千年傳統的一個重要體現。民間藝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揚州的民間刺繡就和剪紙有不解之緣。刺繡的圖案先畫出底樣,剪成紙型,再粘貼在面料上,進行刺繡。這種方法在揚州延續了很久,直到現在民間刺繡還有沿用此法的。刺繡又叫繡花,以前揚州人一直稱剪紙藝人為"剪花樣子的",就緣于這兩種藝術的密切關系。揚州小吃炒飯三丁包高郵咸鴨蛋獅子頭十大名點是: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干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十佳風味小吃是: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十佳特色小吃是: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這些名點可在揚州美食一條街上幾乎都可以嘗到,另外,一些老字號富春茶社、京華大酒店、菜根香飯店、揚州大酒店、共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