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6課時章末復習應用一食物網中物種數量變動情況的分析與判斷1.圖1為某草原生態系統食物網,圖2為某特殊環境中的食物網。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①圖1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食草鳥、蜘蛛、蟾蜍、貓頭鷹②圖1中貓頭鷹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4個營養級③圖2中,若黃雀的全部同化量來自兩種動物——食草昆蟲和螳螂,且它們各占一半,則當綠色植物增加G千克時,黃雀增加體重最多是G/125千克④圖1中如果昆蟲突然減少,食草鳥數目短期內將不發生變化⑤圖1中信息已體現出該生態系統的結構⑥圖1中食蟲鳥與蜘蛛的關系既有競爭又有捕食關系⑦圖1中有一條食物鏈為:草→昆蟲→蜘蛛→蟾蜍→蛇A.①③⑤⑦B.②⑥C.②④⑥D.②③④⑤⑥⑦應用二與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的計算2.如果一個人的食物有1/2來自綠色植物、1/4來自小型肉食動物、1/4來自羊肉,假如傳遞效率為10%,那么該人每增加1kg體重,約消耗植物(A.10kgBC.100kgD應用三生態缸(瓶)的設計要求及相關分析3.為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設計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觀測后,發現甲瓶是最穩定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組成光水草藻類浮游動物小魚泥沙eq\a\vs4\al(生,態,瓶,編,號)甲++++-+乙-+++-+丙++++--?。ⅲ骸埃北硎居校埃北硎緹o。請回答下列問題:(1)乙瓶中,藻類的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瓶比甲瓶有較多的有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瓶與甲瓶相比,氧氣含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據觀測結果,得出結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3·江蘇卷,11)有人發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運動,以支援糧食短缺地區的災民。運用生態學知識對此的合理解釋是()A.多吃肉食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率B.直接以低營養級的生物為食將消耗生態系統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糧食總量更多D.節省的肉食可以幫助災民提高營養水平2.(2023·全國理綜Ⅰ,5)如圖是一個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關于該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B.沼氣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該生態系統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量能夠循環利用D.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的能量利用效率3.(2023·全國理綜Ⅱ,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A.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復雜B.環境條件分布不均勻是形成群落水平結構的原因之一C.我國南方熱帶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謝活動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4.(2023·廣東理綜,26)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密切相關。下表為A、B兩個不同時期陸地生態系統與大氣環境的碳交換情況。時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釋放量(kgC·a-1)A×1014×1014B×1014×1014(1)生態系統碳的吸收主要是通過________作用實現的,碳的釋放主要是通過________作用實現的。(2)表中________時期的生態系統處于穩定狀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過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壞了生態系統的________,導致大氣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氣候變化。(4)人們正在積極開發新能源以減少碳排放。如“葉綠素太陽能電池”是模仿類囊體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類囊體吸收光能的過程發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階段;又如經改造的藍藻能在細胞內將光合作用產生的________直接發酵轉化為燃料乙醇。1.在一個生態系統中,A種群有50個個體,B種群有500個個體,C種群有5000個個體,D種群有10000個個體,則它們的食物鏈關系是()A.A→B→C→DB.D→C→B→AC.C→D→B→AD.不能確定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a、b、c、d四種生物,由于食物關系形成如下幾種營養結構,其中最穩定的是()3.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則()①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②生態系統的成分越簡單③營養結構越復雜④營養結構越簡單⑤生態平衡容易破壞⑥生態平衡不易破壞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4.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共含有七條食物鏈,桉樹、合歡樹屬于生產者B.葉狀蟲屬于初級消費者,是第一營養級C.該生態系統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屬于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鳥5.如果一個生態系統中有4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4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如果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會引起()A.甲、丁的種群數量增加,丙的種群數量下降B.甲、丙、丁的種群數量均增加C.甲、丁的種群數量下降,丙的種群數量增加D.甲的種群數量下降,丙、丁的種群數量增加6.如圖表示氣候變化對甲、乙生態系統中種群類型數量的影響。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①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一定較乙生態系統強②甲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營養關系一定較乙復雜③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④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一定經歷次生演替過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圖示為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若E生物種群總能量為×109kJ,B生物種群總能量為×108kJ。從理論上計算,A儲存的總能量最少為()A.×108kJB.×107kJC.×107kJD.×107kJ8.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一種蜣螂專以大象糞便為食,則該種蜣螂最多能獲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當狼捕食兔子并同化為自身的有機物時,能量就從第一營養級流入第二營養級C.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非生物環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9.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的圖解,若一種生物攝食兩種前一營養級的生物,且它們被攝食的生物量相等,則貓頭鷹體重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A(A.100kgBC.25kgD10.假若某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a→b→c→d,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a、b、c、d所含的有機物總量分別為m1、m2、m3、m4。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四種生物中所含的能量歸根到底來自于a固定的能量B.在一段時間內,若b種群數量增加,則a種群數量下降,d種群數量增加C.若m1<5m2,D.d個體所含的有機物的質量一定比c個體所含的有機物質量小11.在1957年,美國的生態學家對佛羅里達州的銀泉進行了生態系統營養級和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下表是調查結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營養級,⑤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體貯存著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單位:102千焦/m2/年GPNPR①②③④⑤A.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B.能量在第三營養級和第四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約為%C.若本生態系統維持現在的能量輸入、輸出水平,則有機物的總能量會減少D.④營養級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殘留在糞便中12.一片樹林中,樹、昆蟲和食蟲鳥類的個體數比例關系如右圖所示。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樹、昆蟲、食蟲鳥之間的能量流動關系的是(選項方框面積表示能量的大小)()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13.如圖所示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在此食物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初級消費者。(2)在此食物網中,占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營養級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3)如果鷹的體重增加1kg,則至少需要草________(4)由于捕獵的原因使鷹的數量大量減少,則蛇的數量將會________。14.甲、乙兩個水池中各有一個由5個物種構成的食物網,如下圖所示,且這兩個水池的生態系統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均達到相對平衡狀態。請據圖回答:(1)每個水池生態系統中有________條食物鏈,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自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陽能。(2)假如鯽魚的1/4食物來自綠藻,1/2來自輪蟲。且該系統能量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傳遞效率為10%,從消費者到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0%。如果鯽魚種群增加的能量為200kJ,那么其中來自綠藻和輪蟲的能量分別為________kJ和________kJ。(3)為增加甲水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向池中引種了大量浮萍,一段時間后,水面長滿了浮萍,水草、綠藻和輪蟲相繼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輪蟲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此時該水池中食物鏈只剩下2條,請畫出這2條食物鏈構成的食物網。(4)為促進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較多的有機肥,一段時間后,池中綠藻爆發,其他4種生物陸續死亡,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不久,綠藻也大量死亡,水體發臭,導致水體發臭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第26課時章末復習答案規律方法應用1.B[圖1中,食草鳥為初級消費者;如果昆蟲突然減少,食草鳥被貓頭鷹捕食增加,數目短期內將會減少(昆蟲減少對草的影響較?。?;圖1中信息只體現出生態系統的部分結構,而未體現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其中一條食物鏈應該為“草→昆蟲→蜘蛛→蟾蜍→蛇→貓頭鷹”;⑦中所指出的不完整。圖2中,設黃雀增加體重X千克,則根據題意可列出代數式:(5×1/2X+5×5×1/2X)×5=G,X=G/75千克。規律總結(1)在某食物鏈中,若處于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減少,其他生物都將減少。這是因為第一營養級生物是其他各營養級生物賴以生存的直接或間接的食物來源,第一營養級生物的減少必會引起連鎖反應,致使以后各營養級生物數量依次減少。如圖中a的數量減少會導致b、c、d、e、f、g的數量都減少。(2)若一條食物鏈中處于“天敵”地位的生物數量減少,則被捕食者數量會因此而迅速增加,但這種增加并不是無限的,隨著被捕食者數量的增加,種群密度加大,種內斗爭勢必加劇,再加上沒有了天敵的“壓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質(如奔跑速度、警惕靈敏性等)必然會下降,導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殘者增多,最終造成種群密度減小,直至相對穩定,即天敵減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減,最后趨于穩定。(3)若處于“中間”營養級的生物減少,另一種生物的變化情況應視具體食物鏈確定。如上圖所示的食物網中,d突然減少,則以d為食的e減少,以e為食的f也減少,f減少則g就更多地以b和c為食,從而導致b和c減少。在這里必須明確f并非g的惟一食物,所以f減少并不會造成g的減少,g可依靠其他食物來源維持其數量的相對穩定。2.D[本題考查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及其計算能力。根據題意,可以寫出三條食物鏈: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鏈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為÷10%=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鏈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為÷10%÷10%=③植物→植食動物→小型肉食動物→人,在此食物鏈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為÷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規律總結(1)根據一條食物鏈進行相關能量計算(1)根據一條食物鏈進行相關能量計算如食物鏈:A→B→C。如果已知A求C,計算至少(至多)獲得的能量,則C獲得的能量=A的能量×10%(20%)×10%(20%);如果已知C求A,計算至少(至多)需要的能量,則所需A的能量=C的能量÷20%(10%)÷20%(10%)。(2)根據食物網進行相關能量計算如有食物網(如右圖):如果不確定C的食物來源比例,已知G獲得的能量,計算需要至少(至多)消耗A的能量,則按照最短(最長)的食物鏈和最高(最低)的傳遞效應計算。如果確定了C的食物來源比例,則按照比例對每條相關的食物鏈都進行計算,將每條食物鏈的計算數字相加即可。如:已知C的食物有1/5來自F,4/5來自B,則G增加1kg體重,要至少消耗A多少kg?計算方法是:需要消耗的C至少為1÷20%=5kg。其中有1kg依靠從F獲得,另4kg依靠從B獲得。沿食物鏈A→D→E→F→C消耗A至少為1÷20%÷20%÷20%÷20%=625kg;沿食物鏈A→B→C需要消耗A至少為4÷20%÷20%=100kg,所以G要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A=625+100=725kg。3.(1)下降缺乏光照情況下,藻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長(2)缺乏泥沙,分解者數量太少(3)較少消費者較多,消耗較多的氧氣(4)①生態系統應該具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太陽能)②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之間應保持適宜比例,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解析生態系統由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如光照、水、溫度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對于生態瓶乙來說,沒有光照,該生態系統就沒有能量來源,不能保持穩態。對于生態瓶丙來說,沒有泥沙,該生態系統就缺乏分解者,有機物不能及時分解為無機物,就不能維持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循環,不能保持穩態。對于生態瓶丁來說,消費者過多,生產者不能滿足其對有機物和氧氣的需要,該生態系統也不能保持穩態。因此,對于該生態系統來說,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照是維持生態系統長期穩定的必要條件。規律總結人工設計生態缸要遵循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原理,合理組織,協調搭配,以保證其內部的相對穩定,具體分析如下:設計要求相關分析生態缸必須是封閉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擾生態缸中投放的幾種生物必須具有很強的生活力,成分齊全(具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態缸中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生態缸的材料必須透明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態缸內溫度,便于觀察生態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應占其容積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間便于操作;缸內準備一定量的空氣生態缸的采光用較強的散射光防止水溫過高導致水生植物死亡高考真題鏈接1.C[從食物鏈中的能量流動特點來看,營養級越高,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損失的能量越多。多吃素食,是將人放在初級消費者的層次上,只經過一次能量傳遞,這樣人獲得的能量最多,消耗的糧食總量最少。]2.C[微生物能夠利用農作物秸稈中有機物內儲存的能量,A項對;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如產甲烷桿菌能將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中的有機物分解產生甲烷(沼氣的成分之一),此時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項對;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不能循環利用,C項錯;農作物為人類提供食物,為家畜提供飼料,產生的秸稈可以用來生產沼氣,這種多途徑利用農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利用效率。]3.C[生態系統的結構與群落的物種豐度有關,物種豐度越大,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所以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復雜,A項正確;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其中形成水平結構的原因是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酸堿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等,B項正確;我國南方熱帶雨林的落葉量比北方森林的多,但是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卻比北方森林的少,這說明我國南方熱帶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謝活動比北方森林中的強,C項錯誤;植物是碳循環的基石,它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在體內,通過呼吸作用將體內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把二氧化碳釋放到無機環境中,D項正確。]4.(1)光合呼吸B是由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B碳的吸收量等于碳的釋放量(3)碳平衡CO2濃度(4)光反應有機物解析(1)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釋放CO2,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主要是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實現的。(2)生態系統中的碳吸收量等于釋放量時,說明該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狀態。(3)過度的人工碳排放使得碳釋放量大大超過碳吸收量,從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CO2會引起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中,對光能的吸收和轉化發生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藍藻光合作用的產物是糖類(有機物),經酒精發酵可生成乙醇。課后作業1.D[在一條食物鏈中,隨營養級的升高能量逐級遞減,而相對于數量來說沒有嚴格的遞減關系,如生產者樹與初級消費者昆蟲的數量關系,隨營養級的升高則是增加,所以食物鏈關系不能確定。]2.B[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其營養結構有關,營養結構越復雜,食物鏈數目越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B中有三條食物鏈,b有三個食物來源,若其中一個來源消失,對b影響不大。C和D選項各有兩條食物鏈,A只有一條,其中生物的食性單一,任何一種生物消失,對整個生態系統影響都很大。]3.C[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其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越復雜,生態平衡不容易破壞。]4.D[此食物網中有十條食物鏈。葉狀蟲直接以植物為食,屬于初級消費者,是第二營養級。該生態系統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桉樹和合歡樹。由于能量沿食物鏈是逐級遞減的,所以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5.D[此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為丙→甲→乙→丁,故乙的種群數量增加,則以乙為食物的丁也會增加;由于乙吃甲,故甲的數量會減少;丙的天敵減少,則丙會增加。]6.B[從圖中可以看出,甲生態系統種群類型數量較乙生態系統多,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越強,因此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一定較乙生態系統強。群落是同一時間內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因此甲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的營養關系不一定較乙復雜。新的物種產生必須經過生殖隔離,乙生態系統在S點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種產生。乙生態系統在S點時種群類型數量降到最低,而S點后種群類型數量又逐漸增加,可見S點后一定經歷過一個次生演替的過程。所以①④正確,選B。]7.B[由圖可知,D為生產者,要使A獲得的能量最少,則必須保證三個條件:一是能量來源途徑要最少,二是能量傳遞效率要最低,三是食物鏈要最長。故從理論上講,與A儲存的能量最少相關的食物鏈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D→E→C→A同時存在,只能是D→E→C→A。為此,E的能量在傳給A的途徑中,只有確保①E在傳給B時用去的能量最多,②E的總能量減去傳給B后再傳給C時效率最低,③C在傳給A時效率最低,結果才能使A獲得的能量最少,所以據此計算得A儲存的總能量最少為×109kJ-×108kJ÷10%)×10%×10%=×107kJ。]8.C[蜣螂以大象糞便為食,那么,大象同化的能量沒有被蜣螂獲得,因為糞便為食物殘渣,是未被吸收同化的成分;狼捕食兔子則是能量從第二營養級流入到了第三營養級;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同時把非生物環境中的光能轉變為化學能而進入了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但不能循環利用。]9.A[貓頭鷹增加1kg,則至少需要B、D各1÷20%÷2=2.5kg,2.5kgB至少需要A、C各2.5kg÷20%÷2=6.25kg,2.5kgD至少需要C為2.5kg÷20%=12.5kg,則+kgC至少需要A為18.75kg÷20%=93.75kg,則至少需要A=6.25kg+93.75kg=100kg。]10.D[a是生產者,其固定的能量就是用于系統流動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所以m4<m3<m2<m1,m是某個營養級全部個體的有機物總量,而不是每個個體的有機物的質量;當m1<5m2時,說明能量傳遞效率高于20%,將影響生物和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歷史綜合試卷(四)(教師版)
- 河北中醫藥大學《供水水文地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人文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淮安市2025年六年級數學小升初摸底考試含解析
- 四川大學《衛生法學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家居紋樣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合體2025屆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英語試題調研卷含解析
-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大眾健身流行課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DB11T 2279-2024 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評估規范
- 養生理療館門店管理手冊02
- 店里裝修合同范本
- 酒店品牌建設與管理教案
- QB/T 2660-2024 化妝水(正式版)
- 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規劃方案
- 外國美術史1-史前美術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
-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船的研究》核心知識點
- 2024-2029年中國律師事務所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與實踐研究
- 天冬對泌尿系統作用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