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34984-2017 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局域網和城域網 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這一國家標準詳細規定了超高速無線個人區域網絡(UWB, Ultra-Wideband)在媒體訪問控制(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及物理層(PHY, Physical Layer)方面的技術要求。該標準旨在為短距離內提供高數據傳輸速率的同時保證低功耗特性,適用于各種便攜式設備之間的快速數據交換場景。

在媒體訪問控制層面,它定義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多個設備共享同一無線信道的過程,包括但不限于幀結構、錯誤檢測與糾正機制、服務質量(QoS)支持以及安全協議等關鍵要素。通過這些規定,可以確保不同制造商生產的設備能夠相互兼容,并且在網絡中高效地協同工作。

物理層方面,則側重于信號編碼方式、調制解調技術、頻率范圍選擇及功率限制等內容。這部分內容直接關系到實際無線信號的生成與接收過程,對于實現標準所承諾的數據傳輸速度至關重要。此外,還涉及到了抗干擾能力的設計考量,使得即使是在存在其他無線通信系統的環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現。

該標準的制定參考了國際上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發展趨勢,力求為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推廣使用更加先進可靠的近距離無線通訊解決方案奠定基礎。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17-11-01 頒布
  • 2018-05-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34984-2017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_第1頁
GB/T 34984-2017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_第2頁
GB/T 34984-2017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_第3頁
GB/T 34984-2017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_第4頁
GB/T 34984-2017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_第5頁

文檔簡介

ICS35110

L7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34984—2017

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

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

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exchange

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MACandPHY

specificationforultrahighrate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

2017-11-01發布2018-05-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34984—2017

目次

前言

…………………………Ⅶ

引言

…………………………Ⅷ

范圍

1………………………1

規范性引用文件

2…………………………1

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3、………………………1

術語和定義

3.1…………………………1

縮略語

3.2………………6

概述

4………………………8

體系結構概述

4.1………………………8

系統有何不同

4.2WLAN………………8

結構組成部分

4.3ISO/IEC/IEEE8802.11……………8

邏輯服務界面

4.4………………………13

服務概述

4.5……………14

多邏輯地址空間

4.6……………………16

和局域網的區別

4.7ESS、PBSSIBSS………………16

和之間的區別

4.8ESSMBSSLAN…………………17

參考模型

4.9……………17

4.10ISO/IEC/IEEE8802.11—2012IEEE802.1X—2004……19

一般通告服務

4.11(GAS)……………21

層服務定義

5MAC………………………21

服務概述

5.1MAC……………………21

數據服務規范

5.2MAC………………23

層管理

6……………………24

管理模型綜述

6.1………………………24

一般管理原語

6.2………………………24

接口

6.3MLMESAP…………………24

狀態一般聚合功能

6.4MAC(MSGCF)………………97

接口

6.5PLMESAP…………………97

服務說明

7PHY…………………………101

范圍

7.1………………101

功能

7.2PHY…………………………101

詳細的服務說明

7.3PHY…………101

管理

7.4PHY…………………………104

幀格式

8…………………104

總體要求

8.1…………………………104

層幀格式

8.2MAC……………………104

個體幀類型格式

8.3…………………113

GB/T34984—2017

管理和擴展幀體組件

8.4……………128

在管理和擴展幀主體以及控制幀中使用的字段

8.5………………195

行動幀格式詳述

8.6…………………199

匯聚

8.7MPDU(A-MPDU)…………234

子層功能描述

9MAC…………………236

概述

9.1………………236

結構

9.2MAC…………………………236

9.3DCF………………238

9.4PCF………………245

分片

9.5………………245

分片重組

9.6…………………………246

多速率支持

9.7………………………246

傳輸限制

9.8MSDU…………………248

控制域操作

9.9HT…………………248

控制封裝操作

9.10……………………248

操作

9.11A-MSDU…………………248

操作

9.12A-MPDU…………………249

持續時間的限制

9.13PPDU…………250

操作

9.14DMGA-PPDU……………250

操作

9.15LDPC………………………251

操作

9.16STBC………………………251

短操作

9.17GI………………………251

綠地操作

9.18…………………………251

跨行政區域操作

9.19…………………251

9.20HCF……………252

網狀網協調功能

9.21…………………254

塊確認

9.22……………254

無確認

9.23NoAck…………………258

保護過程

9.24…………………………258

幀處理

9.25MAC……………………258

反向協議

9.26…………………………259

操作

9.27PSMP………………………261

探空

9.28PPDU……………………261

鏈路自適應

9.29………………………261

發送波束成型

9.30……………………261

天線選擇

9.31(ASEL)………………261

空數據包探空

9.32(NDP)……………261

轉發架構

9.33Mesh…………………262

信道

9.34DMG………………………262

簇機制

9.35DMGPCP/AP…………280

簇機制

9.36CDMGPCP/AP………………………289

波束成型

9.37DMG…………………298

帶有流量控制的組確認

9.38DMG…………………330

GB/T34984—2017

鏈路自適應

9.39DMG………………333

動態子載波配對

9.40DMG(DTP)…………………335

中繼操作

9.41DMG…………………336

動態帶寬控制機制

9.42………………342

10MLME………………350

同步

10.1………………350

電源管理

10.2…………………………361

鑒權和關聯

10.3STA………………369

操作

10.4TS…………………………381

塊確認操作

10.5………………………391

高層計時同步

10.6……………………393

操作

10.7DLS…………………………393

過程

10.8TPC………………………393

過程

10.9DFS…………………………395

擴展的信道轉換

10.10………………397

無線電測量過程

10.11………………397

過程

10.12DSE………………………399

組編址的魯棒的管理幀過程

10.13…………………399

詢問過程

10.14SA……………………399

操作

10.1520/40MHzBSS…………399

分階段的共存操作

10.16……………399

共存管理幀用法

10.1720/40BSS…………………400

過程

10.18RSNAA-MSDU…………400

公共的活動幀編址

10.19……………400

在外的通信數據幀

10.20BSSSTA………………400

時序廣播

10.21………………………400

管道直傳鏈路建立

10.22……………400

無線網絡管理過程

10.23……………400

與外部網絡的交互工作過程

10.24WLAN…………402

已波束成型鏈路和的維護

10.25DMGBSS………403

對等和服務發現

10.26DMGBSS……………………407

改變參數

10.27DMGBSS…………408

的空間復用和干擾抑制

10.28DMGSTA…………410

多頻帶操作

10.29……………………413

簇操作

10.30MMSL…………………423

與非系統的共存

10.31DMGIEEE802.11…………426

中繼操作

10.32DMG…………………426

靜默相鄰

10.33DMGBSSs…………429

波束成型

10.34DMG…………………430

子層參數

10.35DMGMAC…………431

動態信道轉移過程

10.36……………432

安全

11……………………434

GB/T34984—2017

快速過渡

12BSS………………………435

網狀網程序

13MLME…………………435

網狀網限制

13.1STA………………435

網狀網發現

13.2………………………435

網狀網對等管理

13.3(MPM)………………………435

網狀網對等管理有限狀態機

13.4(MPMFSM)……………………435

鑒別網狀網對等交換

13.5(AMPE)…………………435

網狀網群組密鑰握手

13.6……………435

網狀網安全

13.7………………………435

網狀網路徑選擇及度量架構

13.8……………………435

通話鏈路度量

13.9……………………435

混合無線網狀網協議

13.10(HWMP)………………435

與互通

13.11DS……………………435

內部網的擁塞控制

13.12……………436

中的同步與信標

13.13MBSSs………………………436

網狀網中的功耗節省

13.14BSS……………………436

工業科學和醫療頻帶中跳頻擴頻規范

142.4GHz,(ISM)(FHSS)PHY…………436

紅外線規范

15(IR)PHY………………436

應用規范

162.4GHzISMDSSSPHY………………436

高速直接序列擴頻規范

17(HR/DSSS)PHY…………436

正交頻分復用規范

18(OFDM)PHY…………………436

擴展速率規范

19PHY(EPP)…………436

高吞吐量規范

20(HT)PHY…………436

定向多千兆位規范

21(DMG)PHY……………………436

概述

21.1DMGPHY…………………436

服務接口

21.2DMGPHY……………437

共用的參數

21.3………………………440

控制

21.4DMGPHY………………450

21.5DMGOFDMPHY……………454

21.6DMGSCPHY…………………463

低功耗

21.7DMGSCPHY…………470

發送過程

21.8PLCP…………………473

接收過程

21.9PLCP…………………475

波束成型

21.10………………………477

序列

21.11Golay……………………480

21.12DMGPLME…………………482

子層

21.13DMGPMD………………484

規范

22CDMGPHY……………………488

概述

22.1CDMGPHY………………488

服務接口

22.2CDMGPHY…………489

共用的參數

22.3………………………492

GB/T34984—2017

控制

22.4CDMGPHY………………499

22.5CDMGOFDMPHY……………501

22.6CDMGMRSCPHY…………506

22.7CDMGHRSCPHY…………511

低功率

22.8CDMGSCPHY………………………517

傳送過程

22.9PLCP…………………518

接收過程

22.10PLCP………………519

波束成型

22.11………………………520

22.12CDMGPLME…………………523

子層

22.13CDMGPMD……………523

附錄規范性附錄以太類型的用法

A()89~0d………526

附錄資料性附錄N相位波束碼本

B()………………527

附錄規范性附錄操作類別

C()………………………529

附錄規范性附錄采樣低功耗空閑偵聽策略

D()1/Mbit……………530

附錄資料性附錄增強型波速追蹤策略下的波束追蹤和切換判決算法

E()AWV………………531

GB/T34984—2017

前言

本標準按照給出的規則起草

GB/T1.1—2009。

本標準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SAC/TC28)。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

:、、、

微電子研究所北京郵電大學富士通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聯發博動科技

、、、、

北京有限公司復旦大學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江蘇科技大學

()、、、。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德建卓蘭彭曉明金德鵬陳佳民蘇厲陳騫李志強黃善國張海英

:、、、、、、、、、、

王昊田軍葉凡鄒衛霞邢衛民孫波劉培范曉菁牛勇馮薇徐建芳任俊彥徐建芳劉劍涵

、、、、、、、、、、、、、、

劉宗儒苑克龍馬原野郝鵬

、、、。

GB/T34984—2017

引言

本標準在制定過程中以為基礎按照我國

ISO/IEC/IEEE8802-11:2012/Amd3:2014,59GHz~

頻段的管理規定自主提出了規范并修改和優化了

64GHzCDMGPHY,ISO/IEC/IEEE8802-11:

中層協議該標準與配合使用

2012/Amd3:2014MAC,ISO/IEC/IEEE8802。

本標準的發布機構提請注意聲明符合本文件時可能涉及信標幀發送方法和裝置干擾協調方

,,“”、“

法裝置和系統與相關的專利使用

、”、。

本文件的發布機構對于該專利的真實性有效性和范圍無任何立場

、。

該專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保證他愿意同任何申請人在合理無歧視的條款和條件下就

,,

專利授權許可進行談判該專利持有人的聲明已在本文件的發布機構備案相關信息可以通過以下聯

。。

系方式獲得

:

信標幀發送方法和裝置

1.PCT/CN2013/83030《》:

聯系人王昊

:

聯系方式

/p>

電子郵件

:wangh@

干擾協調方法裝置和系統

2.PCT/CN2014/081687《、》

聯系人王昊

:

聯系方式

/p>

電子郵件

:wangh@

請注意除上述專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內容仍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

,。

利的責任

。

GB/T34984—2017

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局域網和城域網超高速無線個域網的

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規范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在頻段范圍內固定手持以及移動站點設備的短距離無線連接的

59GHz~64GHz,、

媒體訪問控制和物理層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驍底稚唐返奶厥庑?,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