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撰寫指南2015_第1頁
科技論文撰寫指南2015_第2頁
科技論文撰寫指南2015_第3頁
科技論文撰寫指南2015_第4頁
科技論文撰寫指南20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方方科技論文撰寫指南研究生專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為什么要發表論文?Publishorperish(發表或者滅亡)

—科研成果:如果沒有發表,就等于不曾存在; —科研人員:沒有論著發表,職業生涯將難以為繼Therearethreenecessarystepsinusefulresearch:thefirsttobeginit,thesecondtoenditandthethirdtopublishit.

——M.Faraday論文發表的意義科技論文是科技的永久記錄,記載了探索真理的過程及各種觀測結果和研究結果。是學術交流;能促進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推動科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萍颊撐膶懽魇切畔⒌臅娲鎯顒印P畔⒌膫鬟f將超越時空的限制,成為科學技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科學技術知識,由整個人類所共享。是發現人才的重要渠道。南大博士,南理工博士后,是江蘇省第一位由博士后直接評為正教授的人員。在五十多種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0篇,發表在《J.Mater.Chem.16(38),3746–3752,2006》的論文被作為該刊第38期的封面。論文被RSC期刊《ChemicalTechnology》收錄為2006年度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

2003年、2004年和2005年連續三年發表的SCI收錄論文第一作者在全國排名第三位,山東省排名第一位。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化工報譽為中國SCI高產作者。2012年承擔國家863重大保密項目1.8億元經費支持,國撥資金6000萬元,任首席科學家。作者簡介青島科技大學SCI收錄論文統計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建方方

1114829483537QUST-SCI20222956109237248最高影響因子1.6921.6922.0548.4274.0634.0334.339全國高校排名10310510887664655與單晶有關0263160157178論文發表多文獻查閱多思維敏捷實現原子循環需依靠分解化學來完成1900~2000100年間化學合成物達2340萬種沒有合成材料人類將回到遠古時代合成化學領域共獲得41項諾貝爾獎小分子化合物大分子產物人類使用的材料廢棄大分子材料合成加工用過后分解全球塑料制品超過20億噸;橡膠總量超過5億噸;纖維總量超過15億噸研究分解反應無人獲得諾貝爾獎波裂解有機大分子的誕生光照有機體天然大分子秸稈、樹葉枯枝等腐爛分解有機小分子萬有引力定律太陽光中有裂解有機大分子的輻射波光照能引發裂解反應光照下死尸易形成白骨光照下塑料制品易粉碎光照下樹葉易變輕變小光解作用考慮全球能源危機原因高碳分子C22以上中碳分子C5~C20化石能源的形成氣體液體固體天然氣石油煤低碳分子C1~C4動物植物有機生命體:有機大分子變化快一些煤天然氣石油思索!!!

化石能源煤天然氣石油縮短時間動物植物分解反應氧化還原千百萬年埋在地下化合物有機物:以C-C鍵相連的化合物無機物:不含C元素的化合物可以燃燒不可燃燒化石能源開采殆盡時間:石油30年、天然氣50年,煤150年汽車時代來臨與能源安全汽油、柴油、天然氣年消耗量達4億多噸2014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億輛有機小分子燃料極為短缺2010年中國機動車擁有量1.8億輛2014年我國石油開采量僅為2.2億噸汽油、柴油、天然氣年消耗量將達5億噸生產出的汽車沒有油怎么辦?城市垃圾與環境污染有機合成物不能自然降解2014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總量達86億噸世界第一800多個城市、2萬多城鎮常住人口3億多、流動人口2億多每人每年產生垃圾量440公斤每人每年消耗糧食量390公斤>

垃圾侵占土地75萬多畝每年生活垃圾生產量達7億多噸波裂解實現循環利用垃圾焚燒是固體廢棄物轉化為氣體污染物的一種破壞自然環境和人類生存條件的不道德行為,應堅決杜絕。波裂解有機大分子項目的誕生使垃圾焚燒成為歷史。也使開發城市礦產、實現原子循環成為可能。前言科學技術論文簡稱科技論文。包括:報刊科技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學士、碩士、博士)??萍颊撐氖窃诳茖W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和專業技術領域里的某些現象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和闡述,揭示出這些現象和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而撰寫成的文章。凡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和闡明自然科學原理、定律和各種問題的文章,均屬科技論文的范疇。

科技論文特點科學性、首創性、邏輯性必須根據足夠的和可靠的實驗數據或現象觀察作為立論基礎。必須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而不是對前人工作的復述、模仿或解釋。增加或減少某個變量屬于形式上的創新;是否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或得出更加精細的數據屬于結果上的創新。有自己的前提或假說、論證素材和推斷結論。

第一章概述社會科學:了解、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研究人際之間關系的學問;即研究生產關系的學問。自然科學:

了解、認識和改造自然及其研究它的屬性、規律性的學問;即研究生產力的學問。

自然科學的組成:以理論研究為目的的基礎科學。以應用研究為目的的技術科學。

第一節科技論文撰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科技論文是科技產出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學術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不斷擴大,科學技術總體水平不斷進步的最好見證。1970年,我國科研人員只發表了1篇國際論文;1980年發表900篇;1990年6055篇(國際排名11位);2000年2.26萬篇(第四位);2010年12.15萬篇(第二位);2013年20.41萬篇(第二位)。與之相對應的中國GDP值:1980年第十一位,1990年第十位,2000年第六位,2010年第二位。2014年我國GDP值60.5萬億元,人均GDP之4.8萬元,2024年將超過美國。一綜合國力的強弱與科技密切相關科學技術是綜合國力起核心作用的因素??茖W技術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主要因素。大英帝國:18世紀下葉到20世紀一戰結束。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領土面積一度達34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詹姆斯·瓦特,英國著名的發明家,1776年制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開辟了人類利用能源新時代,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美國:二戰后期至今,原子彈的制造和航空航天技術。發表SCI論文數第一,發明專利數第一。二科技已成為直接促使工農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催化劑世紀偉人鄧小平提出的:實現四個現代化“科學技術要走在前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雜交水稻父本"秈稻9311"克隆羊、克隆牛的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擁有三項世界第一——“現役”和“后備”工程師數量排名世界第一;2010年起SCI數據庫收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一;2011年起超越美日成為世界上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1978—2013年,中國GDP從3645億元增長到568845億,年均增長9.8%;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4.1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6.4%。2012年:美國1068676億美元,中國519322億美元;2013年:美國1090142億美元,中國568845億美元;2014年:美國1111945億美元,中國614353億美元;2024年:美國205996.2483億美元,中國208139.8387億美元。三科學技術的社會地位與作用三次產業革命----獨立期、綜合期、競爭期一是從近代科學的發生到蒸汽機的發明,啟動了18世紀第一次產業革命。二是從20世紀初發生的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核心的科學革命,引發了第二次產業革命,從而使人類進入了電子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三是20世紀下半葉信息技術引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會的生產和消費從工業化向自動化、智能化時代轉變。生產力=(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管理)×科學技術第二節科技論文是理工研究生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現、發明和創造,首先是從閱讀科技文章、科技論文、科技專著中吸收現有的研究成果,也就是從學術交流中開始的。通過撰寫科技論文,總結自己的思考、總結自己的認識、總結自己的發現,才能使其智商得到增進,智力得到開發。德布羅意1892-198719世紀以來,只注重了光的波動性的研究,而忽略了粒子性的研究,在實物粒子的研究方面,是否犯了相反的錯誤呢?任何實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羅意是第一位因博士論文獲得諾貝爾獎光的波動說和粒子說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相對論:“相對于時間的平均值光表現為波動性,相對于時間的瞬間值光表現為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钡芽柤僬f:是一種以“以太”為媒質的壓力(波動說);光是類似于微粒的一種物質(粒子說)光的顏色是由其頻率決定的波動說胡克派。十八世紀:惠更斯波動說;牛頓粒子說:影子和雙折射現象使粒子說占上風。十九世紀初:光的雙縫干涉實驗和光的衍射現象,使托馬斯?楊波動說占上風。十九世紀中后期,麥克斯韋電磁學說,光是一種電磁波,波動說全面勝利。十九世紀末: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光電效應,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證明。光是波有頻率,相撞時發生干涉和衍射光是物質有質量,相撞時交換能量改變方向第一次爭論光是不同顏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粒子說牛頓派。

爭論微粒說牛頓對光的粒子說宣判死刑光的波動說日臻完善德布羅意:粒子和波這兩種觀點應該以某種方式統一人類對于光的認識歷程實物粒子有波動性統一科技論文是交流傳播科研成果的手段和媒介

因為科技人員研究的課題,沒有必要事事從頭開始,而是要在閱讀論文,收集資料、信息,要在接受別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起步的。科學技術發展的繼承性和延續性是以科研論文為其維系的紐帶與媒介的。基礎理論科學屬于知識形態,是潛在的生產力。科學是無價寶,科學對人類生活起到推動作用,但卻沒有市場價值,因為科學還不是商品。例如:牛頓愛因斯坦科學成果得到雖然非常困難,但傳播起來卻非常容易,很難保密??茖W成果具有社會的公益性質,它雖然有使用價值,但不能給個人和集團帶來經濟利益??萍颊撐氖茄芯可隙ㄗ晕?、宣傳自我的平臺蘇聯情報學專家米哈依諾夫指出:

在科學文獻中發表研究成果,是宣布這些成果的基本的和公認的方法,這意味著科學研究成果用文字寫出來發表是任何一項研究的必要的完成階段。

撰寫發表科技論文既是全面考核研究生質量高低的憑證也是確認研究生對某項發現或發明享有優先權的基本依據同時也是衡量研究生科技水平和科技成就的重要標志之一還是判斷研究生創新勞動的效率和成果公認的優劣指標第二章科技論文的涵義、分類與特點科技論文是科技工作者實驗研究,理論探討,觀測評述獲得的科研成果或創新見解的科學記錄和總結。科技論文是科研成果的結晶,它對某一學科領域中研究的問題或實驗成果作比較系統、全面的探討,或對某些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后,表述其成果和研究的理論價值及其社會效益??萍颊撐囊晕淖址枮楸硎鍪侄?,以書面語言為物質載體,直接反映科技研究中的新進展、新見解、新思想、新成果,對科技交流、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萍颊撐募瓤稍趯W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討論,也可在刊物上發表。它既是充實豐富科技人員的知識,完善其知識結構的手段,又是考核科技工作者綜合素質、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的主要標準。25科技論文的分類按科技論文發揮的作用,分為三類:

1)學術性論文

2)技術性論文

3)學位論文按研究方式和論述的內容可分為六類:

1)實(試)驗研究報告

2)理論推導

3)理論分析

4)設計計算

5)專題論述

6)綜合論述有人分為五大類:論證型、研究型、發明型、計算型和綜述型。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或相關人員)為申請某一學位而撰寫的論文。學位論文又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士論文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核,為最初一級的學位。碩士論文要求對所研究的課題要有新認識、新見解,并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能反映出研究生的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和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博士論文是最高一級的學位論文,要求研究生必須在某一學科領域或專業技術上富有創造性,能獨辟蹊徑,做出新的貢獻,要求作者從論文寫作中能全面地反映出個人淵博的學識,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發現問題的科技論文是指在理論與實踐、理論與理論之間的差異、矛盾或各學科之間的空白區提出尚待解決或尚未認知、認同的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前提,確立目標。

如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iausCopernicus,1473-1543)在《天體運行論》一書中提出了“日心說”。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Kedier,1571-1630)在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測資料中,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總結、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

2、提出假說的科技論文,是指從事實材料出發,運用已被證實的科學理論、原理、事實探究未知的客觀規律。

德國數學家歌德巴赫于1742年發現每一個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他雖然對許多偶數進行了檢驗,但都未能得到證明。因而,科學家們將這一發現稱之為歌德巴赫猜想3、解決問題的科技論文是指對科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現象,進行研究、分析,提出個人的觀點、見解、理論和方法,并對此問題做出肯定、正確的回答。

如晶體結構的測定:帕特遜提出的原子間的向量函數法;美國的赫伯特·豪普特曼和杰羅姆·卡爾則通過對晶體中原子位置與衍射強度之間的數學關系的研究,建立了求解中心對稱晶體結構的數學模式按其性質的不同,科技論文又分為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解決問題三類。理論型科技論文是以闡述理論為主的論文。研究對象多為廣泛的自然現象以及自然現象之間的關系。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論證明和理論分析,運用判斷、分析、綜合和邏輯推理,對某一理論進行補充、修正或發展,并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或假說。這類論文應用廣泛,寫作難度大,要求高,結構形式千變萬化,不拘一格。諸如可采用證明式、剖析式、模型式、時空式、從現象到本質等多種形式進行撰寫。按照內容的不同,科技論文又可分為理論型、實驗型和描述型三類。實驗型論文是以研究試驗成果為主的論文。主要運用實驗及其對實驗成果的觀察和分析,探討客觀事物的規律,揭示事物的本質,研究現象發生變化的原因,或者介紹實驗設計和裝置,實驗方法,討論各種條件對實驗的影響;或圍繞某一新產品的研制工藝條件、性能及現實性等問題進行論述。實驗型論文,有較固定的結構格式,基本格式,一般由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三部分組成描述型科技論文主要研究在科學上有重要價值的新發現的事物。諸如某一動植物的新品種,某一發現的化石等。研究方法主要是運用描述和比較。常用于地質、生物等科學領域。

第三章科技論文撰寫前的準備廣讀博覽,充實自己。大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實驗觀察善于發現。人造橡膠的合成;不銹鋼的發現;天花病的治療;青霉素的產生,X-射線(倫琴射線)的發現等深入考察,選準目標。牛頓研究神學;愛因斯坦研究統一場。積累儲備整理歸類。達爾文《物種起源》。?1開題報告的基本介紹意義,內容,題名,綜述,文獻查找?2開題報告的選題方法從招標范圍中,從碰到的問題中,從文獻的空白點,從已有課題延伸中,從改變研究要素組合中。?3數據庫對開題的幫助開題報告的匯報方式?1、課題名稱,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2、綜述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和經費;?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7、主要參考文獻如何準備開題報告科技論文作者應有的基本素養文獻資料的查閱技能信息積累通曉科技論文寫作的理論和格式有一定的語法和文字修辭上的素養了解期刊編輯知識善于對讀者對象分析研究第四章科技論文的選題第一節課題、選題與標題課題指的是研究目的和對象,是研究者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目標。課題的來源:上級下達的課題項目;協作研究,共同開發;自定課題。選題是從課題中選擇其中最重要、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探討其規律性。標題即論文的題目,是根據選題的內容,通過對選題具體材料的分析與綜合、提煉與濃縮,然后經過深思熟慮、反復琢磨、推敲所確定的論文的命名。

“擇重、擇需、擇優、擇新”

擇重--選擇當期重點、熱點課題。擇需--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課題。擇優--根據實驗室優勢和個人優勢選擇課題。擇新--選擇當前最新的課題方向。網絡巡視,瀏覽瞭望;廣查資料,掌握信息;征詢求助,多方請教第二節選題的原則與方法必要性:選定的主題及研究對象要著眼于社會實踐和學科本身發展的需要。價值性:選題要考慮課題本身有無科學價值。實現重大突破,填補學科空白,糾正通說,補充前說,都是有科學價值的研究。可行性:對所確定的研究課題要從主、客觀所具備的條件出發,充分估計自身對論文主題的駕馭能力。題目宜窄不宜寬,窄題目往往便于更集中、更深入地搜集資料、進行論述。創造性:選題要有創造性,即作者自己的創見,有獨到之處,言人之所未言,選擇那些尚無人問津,或者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或經驗,經過研究,將其發展、完善,使之更為豐富、完整。實用性:應用價值較大,觀點和解決方案易被大部分人借鑒和采納。選題遵循的一般性原則1從基金指南和企業招標范圍中選題2從碰到的問題和未知現象中選題3從文獻的空白點選題4從已有課題延伸中選題5從改變研究要素組合中選題選題所采用的方法一、從偶然中發現選題貝克勒爾射線、青霉素、慢中子等都是偶然發現的。細菌學家弗萊明獲1945年諾貝爾生物獎;奧斯坦意外的發現電與磁的關系,為法拉第發明電磁感應發動機開辟了道路;赫謝爾發現不可見的光線—紅外線,促進了紅外線物理學和紅外技術領域的發展;馮?卡門注意到液體力學實驗中的“反?!爆F象,發現了“卡門渦街”規律。第三節選題的途徑二、大膽懷疑,向傳統挑戰愛因斯坦12歲時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律,16歲寫出了論文《關于磁場中的狀態的研究現狀》,25歲連續發表了“光量子理論”、“分析運動論”、“狹義相對論”等震驚科壇的5篇論文,1916年又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高斯,19歲時竟然將許多權威人士(如阿基米德)都未曾能解決的2000多年的歷史數學懸案—正十七邊形的作圖繪解出來了。

三、發揮青年特長,挖掘自身潛能物理學家陳開甲27歲時,曾寫了一篇論文《對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導》,大膽運用了相對論原理證明狄拉克方程。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道爾頓,27歲時接連發表了《混合氣體的組成》、《論蒸水氣的力》、《論蒸發》、《論氣體收縮與膨脹》四篇論文,后來將其發展成“氣體分壓定律”,29歲創立了“倍比定律”,34歲時又發表了“道爾頓原子學說”。居里夫人的丈夫比埃爾?居里21歲時和哥哥雅克?居里共同發現晶體壓電效應,后又研究了晶體和各種物理現象,為因果對稱關系,提供了世人公認的居里對稱原則四、合作協同攻難關英國的生化泰斗阿徹?馬丁與康斯登和戈登協同合作,發明了紙色譜法,這項技術對氨基酸的分析是一項突破。青霉素的發明和應用是由弗萊明和英國的病理學家羅德以及德國的生物化學家錢恩共同完成的,他們三人共同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Gram,Lehn和Pedersen在超分子化學方面的貢獻,他們三人共同獲得了198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第五章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的思維法 則與科學方法第一節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的思維法則一、邏輯思維1.歸納與演繹相統一的方法。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2.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德國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韋格納:“大陸漂移”學說

根據地質學理論認為大陸由較輕的剛性硅鋁質花崗巖組成,它漂浮在較重的粘性的硅鎂質上,又根據古生物學提出的3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全球只有一塊大陸—原始大陸,地面其它部分是海洋。他還受到美國地質學家泰勒提出的“地球自轉離心力導致大陸向南漂移”說的啟發,于是他把地質學、大地測量學、古生物學聯系起來,經過判斷、分析、綜合與歸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學說。3.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方法。熱力學體系,是由三條基本定律構成的,即19世紀40年代發現的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19世紀50年代發現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封閉系統中熵恒增原理,20世紀初又發現了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能達到原理,從而表明熱力學的邏輯體系,基本上反映了人類對熱本質認識的逐步深化的歷史進程。二、創造思維1.形象思維與想象思維。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于1924年,依據形象思維類比的方法,提出了物質波的新概念,他把當時發現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這一事實加以推廣,提出了一切微觀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新論點,后來他這一觀點為電子衍射實驗所證實,人們把他發現的物質波稱為德布羅意波。2.靈感思維與直覺思維。

德國著名化學家凱庫勒在研究苯環結構的時候,曾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難境地,他于1865年提出了苯分子為環狀結構的理論,為有機化學的發展起到了徹底革新的作用,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貢獻。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年在研究陰極射線激發玻璃壁發生熒光時,突然發現黑紙密包的照相底片放在高真空放電管附近被感光,憑直覺判斷,他認為這種射線既然能夠穿透黑色封套,那么它肯定具有穿透能力,抓住這一發現,進一步進行實驗,發現幾乎所有物質都能被它射透,如木塊、鋁片等,命名為X射線,又稱倫琴射線。三、理論思維1.理論思維的涵義及其歷史內容的變化。

古希臘哲學-自然科學,諸如畢達格拉斯的和諧論,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特別是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四性說。牛頓的力學體系的建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誕生,德布羅意、薛定諤等量子力學的建立,都標志著那個時代的理論思維最有代表意義的科學成果。

2.理論思維的自我培養。

一是為了學好本門專業知識,就要弄清楚本學科的群體思維習性是什么,以便自己更加自覺地吸收本學科領先者的思想精華,清理自己思想脈絡中的思維特點加以改進、豐富、提高、升華和超越;二是要自覺分析本門學科思維的局限性、排他性,以便和其它專門學科互補互融,以期能夠運用理論思維從中總結出本門學科的創新成果。四、虛擬思維

指人們在虛擬空間利用數字化作為中介,對對象進行有目的、有予想的研究、開發、利用的超越感性活動的一種思維方式。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到來,人類哲學的思維方式以及各大門類學科的思維方式,正在從實踐性的思維方式向虛擬性思維方式轉換。虛擬思維的特點:一是它把研究對象放在一個更廣闊、更系統的背景中,從不同體系、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尋找它的最佳結合點,因而更易于有新的發現;二是它可以使人們自主選擇信息、自由發揮想象,使人的智力和思維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和更長的時間里自由自覺的馳騁,從而使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在虛擬世界里,得到充分張揚。第二節課題研究和撰寫論文的科學方法一、觀察與實驗二、假設方法“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p>

天文學中天體起源的假說,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說,化學中的物質結構假說,生物學中生命起源與進化論的假說,美國的學者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擴張的學說,數論中的費馬猜想、歌德巴赫猜想,凱特蘭猜想、波文猜想以及數學其他分支的塞爾猜想、比伯巴猜想、四色猜想等費馬猜想產生了代數論,歌德巴赫猜想促進了篩法的發展,黎曼猜想使素數定理得到證明,四色猜想開辟了計算機證明的時代。

三、數學方法

指在科研中應用數學所提供的概念、方法和技巧進行定量推導和演算,并對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以期對研究對象做出科學地解釋,或新的結論和預見的稱為數學方法。麥克斯韋預見電磁波的存在,推算出其速度恰好等于光速,并斷定光就是一種電磁波,從而為近代電子科學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四、移植方法

決定一項研究的基本思想是來自應用或移植其它領域里發現的新原理或新技術,這種取得進展的方法稱為移植法。

1941年春我國植物生理學家湯佩松在思考植物細胞水分運動時,與物理學家王竹溪共同討論提出用熱力學理論進行新的解釋的思想,并一起發表論文,后來他們被公認為這個領域的開拓者。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向生物學領域轉移,在生物學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DNA結構的發現、生物遺傳密碼破譯等驚人的成績。

五、類比方法

類比推理,在現代科技和軟科學范圍內,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比如模擬法與仿生學。類比是一種偶然性比較大的推理。即使前提真實,結論仍然是偶然性的。

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受到水波、聲波的啟發,通過類比推論出光的波動。美國科學家貝爾從電頻信號與聲頻信號一系列相同的屬性中得到啟發,由電極代碼可以遠距離自動傳輸,推出聲音也可以自動傳輸的結論,于是發明了電話。人們根據周期表中鹵元素氯和堿金屬元素鉀之間存在惰性氣體氬,可以類推出氟鹵元素和鈉堿金屬元素之間也存在某種惰性氣體,后來果然在實驗中發現了惰性氣體氖。六、老三論與新三論

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C.V.Bertallanfy):系統論認為應當把事物看成一個整體或系統來研究,并用數學模型描述和確定系統的結構和行為。把系統方法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開創了系統論這門新學科。

美國數學家維納(NorbertWiener):控制論認為各門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已成為科學發展的一個潮流,必須組織各種學科的科學家進行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刂普搹娬{運用正負反饋的方法來揭示科學技術和社會實踐過程調節控制的共同規律。

美國數學家申農提出信息論,即對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系統進行數量化的研究方法,也就是用概率和數理的統計的方法,從量的方面來研究系統的信息如何獲取、加工、處理、傳輸和控制的一種科學理論。信息的方法不僅揭示了一切組織系統的共同屬性,而且為決策的科學化,管理現代化提供了依據。老三論是指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耗散結構論:比利時普利高津(P·Prigogine)。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在外界條件變化達到某一特定閥值時,量變可能引起質變,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交換能量與物質,就可能從原有的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時間、空間或功能都穩定的有序狀態。

協同論:德國的理論物理學教授赫爾曼·哈肯(HermannHeken)。所謂協同論是描述非平衡系統在演變過程中,在外部作用下,系統中子系統間的自發的獨立運動而產生的協同。他是用統計學和動力學研究和比較不同領域中多元系統元素之間合作效應的理論。協同論所研究的是從無序到有序的臨界轉變,它不僅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演化的機制,也為社會經濟的定量化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超循環論:德國生物學家艾肯(N.Eigen)1971年提出的理論。他認為循環現象較為常見,如生命循環等。所謂“超循環”即高等循環或循環組成的循環,也就是通過循環聯系起來的循環,這種循環系列中的每一個元素既能自我復制,又能對下一個元素提供催化循環。比如遺傳密碼的復制,就是運用這種超級循環來保證的。新三論即耗散結構論、協同論和超循環論。第六章撰寫論文的具體要求與操作程序第一節科技論文的主題、結構與語言科技論文的主題是指它的中心論點或基本結論。是作者的觀點、意圖、主張、看法、評價和態度的集中反映。

科技論文主題的形成是作者對占有的全部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科技論文抽象、提煉觀點的過程。作者通過多次觀察實驗,以及對大量的現實材料、文獻資料、理論材料、相關佐證等大量事實與理論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邏輯推導、科學假設等,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然后再經過實驗驗證,或理論概括證明其可靠性與科學性,并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看法逐步明朗化、系統化,最后提出科學化的論斷,并把它物化為語言文字,這樣就形成了科技論文的基本觀點或結論——主題。結構是論文的外部組織形式和內部的邏輯構成。是作者意圖制導的運行圖和主體實現的伴生物??萍颊撐牡膶懽鞑煌谝话阏撐牡膶懽?,因為一般論文的寫作在結構上比較靈活多樣,反對程式化,而科技論文的寫作則必須講求必要的程式和規格,這是因為在長期的科研和寫作實踐中,科技論文的寫作已形成了某種約定俗成的固定格式,而且這些格式已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化的論文形式。為了統一自然科學論文的撰寫和編輯格式,便于信息系統的收集、儲存、處理、加工、檢索、利用、交流和傳播,我國1987年公布了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語言是科技論文藉以表達的工具,也是撰寫科技論文的最基本的材料?;咎攸c是準確、簡明、平實和規范現代科技論文撰寫的語言和其它文體語言的運用,有著較大的差別。主要的不同在于科技論文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符號系統:自然語言符號系統和人工語言符號系統。例如用中文、英文、俄文、日文書寫的漢語、英語、俄語、日語的叫做自然語言符號系統。現代科技論文的撰寫當然以運用自然語言符號系統為主,它既包含全民族共同使用的基本詞匯,服從全民族共同遵守的語法規則,又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這主要表現在各相關專業詞匯的不同運用上,以及語法和修辭方面等等。人工語言符號系統;自然語言符號系統科技論文發表的一般程序論文的投遞論文審稿論文的發表第二節論文撰寫的操作程序投稿前需要檢查的項目是否滿足期刊所要求足夠份數的原件和復印件;通訊作者詳細的通信地址、E-mail地址、電話號碼;論文的字數、摘要的格式等是否符合要求;表格和插圖分別單獨打印,并按其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號;確保參考文獻目錄中的各著錄項準確且完整無缺;并且在正文中分別有引用標注;其他:投稿信、相關的聲明信、貢獻單,等。投稿信(coverletter)的寫作簡短明了、重點突出,最好不要超過一頁;投稿信的基本內容: 稿件的欄目類型;

建議的審稿人或需回避的審稿人;

聯系人或通訊作者詳細的聯系地址、電話號碼、E-mail地址、傳真號碼。論文的投送論文投送的三種方式:

一.文稿的紙質版本(Hardcop)通過郵局寄信方式的投送

二.文稿的電子版本通過網上投送的方式

三.文稿的電子版本通過英特網和電子郵件的寄送方式科技論文寫作的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GB7713-87規定的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指明報告與論文由以下兩大部分構成:

題名

引言

前置

論文作者

主體

正文

部分

關鍵詞

部分

結論

摘要

參考文獻科技論文編排結構學位論文的結構(Dissertations)論文題名摘要致謝目錄引言文獻綜述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參考文獻學術論文的結構(Scientificpapers)論文題名作者姓名+通訊地址摘要+關鍵詞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論文題名題名又叫“題目”、“標題”或“文題”。有的題名還包括副標題或引題。

GB7713-87規定:“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報告、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題名所用每一詞語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題名應該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縮略詞、首詞字母縮寫、字符、代號和公式等。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報告、論文用作國外交流,應有外文(多用英文)題名。外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Title基本要求科技論文題名一般要求以最明晰、最簡練而便于檢索的詞組,能簡單明了、恰當、鮮明、準確地概括論文中最主要的內容,同時又引人注目。國外通常要求科技論文題名符合四性,即:brevity(簡短性)、clarity(明確性)、indexibility(可檢索性)、specificity(特異性)。

準確(Accuracy):準確地反映論文的內容;簡潔(Brevity):中文最好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最好不超過10(12個單詞);清楚(Clarity):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體內容和特色,力求簡潔有效、重點突出

盡可能將表達核心內容的主題詞放在題名開頭;

慎重使用縮略語;

避免使用化學式、上下角標、特殊符號(數字符號、希臘字母等)、公式、不常用的專業術語和非英語詞匯(包括拉丁語)等論文“署名”對論文工作作出主要貢獻、并能對論文內容負責的人;按其貢獻大小排列名次;第一作者:論文的寫作者、并對論文負有全部責任;僅參加部分工作、又對全面工作缺乏了解者,不應署名;但可列在致謝中,表明其貢獻。署名的位置與格式

一般學術性期刊中將署名置于題名下方,并采用如下格式: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及地名郵政編碼)真實姓名,不用筆名多個作者共同署名:以貢獻大小排列執筆者通常排在首位署名時,還應標明作者工作單位、工作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如:

張三(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論文摘要(ABSTRACT)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摘要下的定義是:“對文獻內容的準確扼要而不加注釋或評論的簡略陳述,無論作者是誰,對此均不應有所不同”。

摘要分為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報道—指示性摘要等種類。

摘要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所得結論以及結論的適用范圍等6項內容,其中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是摘要必不可少的內容。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外文摘要字數不超過250個實詞。

1、報道性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發現、主要結論報道性摘要,一般300字左右為宜摘要的類型2、指示性摘要主要敘述撰寫目的適用于基礎學科的論文、管理論文、專題論述、綜述等指示性摘要,一般以100字左右為宜3、混合型摘要(報道—指示性摘要)

以報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科技論文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適用于既有主題偏于單一的專題部分,又有某一領域綜合性內容部分的科技論文。

混合型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KEYWORD)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選取出的詞或詞組。

關鍵詞作為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從論文中提煉出來最能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在同一論文中出現的次數最多一般在論文的題目及摘要中都出現可為編制主題索引和檢索系統使用編寫關鍵詞的注意事項

較定型的名詞,多是單詞和詞組,原形而非縮略語無檢索價值的詞語不能作為關鍵詞,如“技術”、“應用”、“觀察”、“調查”等化學分子式不可作為關鍵詞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論文中未出現的縮寫詞、未被專業公認的縮寫詞,不能作為關鍵詞論文中提到的常規技術,內容為大家所熟知,也未加探討和改進的,不能作為關鍵詞每篇論文標引的關鍵詞一般為3~5個,最好不要超過10個。英文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相互對應,且數量完全一致引言(你要作什么?做了什么?為什么做?)材料與方法(你怎樣做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討論(你對所獲結果的解釋)結論(由結果得出的結論)建議(你的建議)致謝辭(誰幫助了你)一篇科技論文的的核心內容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材料與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結果(Results)、討論和結論(DiscussionandConclusions);再加上題名(Title)、摘要(Abstract)、關鍵詞(Keywords)、致謝(Acknowledgements)和參考文獻(References),就構成一篇完整的論文。主體結構如何寫引言引言的內容:盡可能清楚地提出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范圍對有關重要的文獻進行評述闡述研究方法以及選定這種特定方法的理由闡述研究的主要結果以及效益等實驗性的論文還應說明工作場所、協作單位和工作期限等引言注意事項:不要介紹人所共知的普通專業知識,或教科書上的材料;不要推導基本公式;不要對論文妄加評論,夸大論文的意義;避免使用自夸性詞語:“填補了一項空白”、“達到了什么級先進水平”、“前人從未研究過”等;避免使用客套話:“才疏學淺、疏漏謬誤之處,懇請指教”、“不妥之處還望多提寶貴意見”等;掌握引言撰寫的四個關鍵論文的科學目的和意義前人說做的工作介紹前人工作的不足之處自己所做的工作背景介紹通常需要進行文獻回顧來討論曾經發表的相關研究,以介紹相關領域的研究概況與進展。不引用與本論文相關的重要文獻,審稿人至少會認為作者閱讀文獻不夠。1、以前的學者尚未研究或處理不夠完善的重要課題2、過去的研究衍生出有待探討的新問題3、以前的學者曾經提出兩個以上互不相容的理論或觀點,而且必須做進一步研究,才能解決這些沖突4、過去的研究很自然可以擴展到新的題目或領域,或以前提出的方法或技術可以改善或擴展到新的應用范圍。將本論文的要點簡潔明了地用一,二句話點出來。論文將圍繞什么主題來討論。材料:對材料的性質、質量、來源,材料的選取與處理等加以詳細的說明以方便科學同行重復實驗,對論文結果加以驗證;方法:也稱實驗過程或操作步驟。主要有觀察或調查的目的、時間、地點、方式、方法;或者在敘述實驗方法時,詳細介紹實驗的儀器、設備、條件、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正?;虍惓,F象及問題等。材料與方法(實驗部分)詳細描述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實驗試劑和儀器的規格、批號、型號、制造廠家名稱、廠址等;準確地記載所采用藥物和化學試劑的名稱、劑量、給藥途徑;以便他人能夠重復實驗;結果書寫要求(1)對所做實驗或調查的總體描述,但不要重復描述材料與方法部分已經給出的細節。(2)給出實驗或調查數據。而不能只報道統計處理后的數據。(3)數據表達可采用文字與圖表相結合的形式注意:采用過去時態撰寫展示有代表性的數據對本次實驗或觀察結果做出理論解釋和討論將本次結果,與過去及其他研究結果(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相同或不同的研究對象中的研究結果)相比較,分析異同,解釋產生差別的可能原因,并根據自己或他人的文獻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有根據地與其他作者商榷突出本項研究中地新發現、新發明,提出可能原因分析本次研究地不足,還存在哪些尚未解決地問題,提出今后急需研究的方向和設想討論的書寫內容撰寫討論應注意事項對結果的解釋要重點突出,簡潔、清楚:著重討論本研究的重要發現,以及由此得出的結論,不要過細地重復引言或結果中的數據或資料;推論要符合邏輯,避免實驗數據不足以支持的觀點和結論;對結果的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的表達要實事求是,適當留有余地。1.簡述由實驗結果和討論部分所得出的最后結果,并做出“畫龍點睛”的總結。闡述得出的規律以及在理論與實踐方面解決的問題;(主要結果或論點)2.說明研究成果對前人的研究做出的檢驗、補充、修正、改進、發展以及對學科的新貢獻;(科學新貢獻)3.對研究課題未來的展望以及利用的可能性等;(未來的預測)4.闡明研究成果未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處和努力方向等。(提出新課題)

如何撰寫結論摘要與結論的區別摘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所得結論以及結論的適用范圍等6項內容。結論:

主要結果或論點;前人不足之處的補充;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應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議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或方向。結果、討論與結論的側重?結果:介紹研究結果(必要時應使用圖表);對重要研究結果的描述和說明;?討論:

探討所得到的結果與研究目的或假設的關系、與他人研究結果的比較與分析;對研究結果的解釋;重要研究結果的意義(推論);研究展望;?結論:

主要認識或論點;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應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議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或方向。致謝部分Acknowledgements對于不夠署名條件,但對研究成果確有貢獻者,可以“致謝”的形式列出,作為致謝的對象通常包括:—協助研究的實驗人員;—為研究提供方便(儀器、測試等)的機構或人員;—提出過指導性意見的人員;—資金資助項目或類別(但不宜列出得到經費的數量)作用:承認科學的繼承性評估學術水平節約正文篇幅供讀者查閱要求親自閱讀過,與論文關系密切,有啟示或幫助已公開發表,或待發表未找到原文者,可引用被公開發行的文摘期刊錄用的文獻一般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數為10~15條,綜述應超過20條參考文獻第七章修改與發表第一節反復推敲,務求精益求精一是修改篇幅和結構,二是修改文字。篇幅的修改:著者應該以讀者或編輯的身分來對待自己的文稿,要有勇氣,敢于取舍。結構的修改:各主標題和分標題排列的次序先后,是否很自然,是否便于推理和合乎邏輯?各分標題是否應該屬于其主標題之下,或是歸列其它主標題之下更為合適?提綱中原定為分標題的,成文后是否顯得重要,因而需改為一個主標題?在一個主標題之下,是否需要增加分標題?每一個標題之下各段的內容是否符合該段的意思,若不太符合可否歸到其它段落?通過回答上述問題,就可以逐步理順結構。

內容的修改:足夠的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論點;論文是否過于簡要;所有的材料是否都符合著者的主要目的;論文是否有不必要的重復。修改的方法:趁熱打鐵、冷卻處置、邊讀邊改、拜師求教。初稿完成后立即動手進行修改,記憶猶新,印象清晰,通讀幾遍后,便會很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