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夯實1.有材料證明:1955年春,各地紛紛反映“鬧糧荒”,許多地方發生大批出賣耕畜、濫宰耕畜、殺羊、砍樹等現象。導致材料所述現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一五”計劃 B.農業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大躍進”運動解析1955年,新中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存在要求過急、改變過快等缺點,導致“許多地方發生大批出賣耕畜、濫宰耕畜、殺羊、砍樹等現象”,B項正確。“一五”計劃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建設熱情,與題干信息不符;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躍進”運動均發生于1958年,與題干時間“1955年”不符。答案B2.“在幾億人口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其中“深刻的社會變革”是指()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D.“大躍進”運動解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其確立的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選B項。答案B3.導學號52390070根據下列圖片,判斷它反映了我國哪一時期的國民經濟狀況()A.改革開放初期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前后C.“文化大革命”十年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解析題干圖片顯示合作社經濟占據國家經濟的主體,這說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的經濟比例,故B項正確。答案B年,我國工業總產值642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1952年增長84%。其中生產資料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現代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這說明()A.我國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B.黨和政府不重視農業的發展C.我國已基本上實現工業化D.“一五”計劃得到很好的執行解析題干材料說明1956年工業產值比1952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依據時間信息可知,這一歷史現象與“一五”計劃有關,故D項正確;A項“嚴重失調”說法與史實不符,題干材料也無從反映,故錯誤;B項“不重視農業的發展”在材料中未體現,故錯誤;C項“基本上實現”說法與史實不符,故錯誤。答案D5.這是一次被稱為“強國序曲”的會議,法國《世界報》評論:“這次代表大會似乎將成為世界共產主義歷史上,特別是中國歷史上有意義的日子。”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這個黨正在緩慢地,但卻是相當有把握地領導著,把農業的中國推向工業化。”這次會議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會議解析從材料“把農業的中國推向工業化”可以判斷這次會議指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在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基礎上,提出黨和全國人民的任務:由落后的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答案C年12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豐收再豐收,躍進再躍進》的社論,提出爭取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把我國各種主要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由此可知()A.全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C.農業生產獲得了豐收D.“左”傾思想在不斷發展解析材料中所確定的目標與我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完全脫節,是無法實現的浮夸的目標,體現的是“左”傾錯誤思想的發展,故D項正確。答案D7.“在這些烏托邦夢想中間,一種實用主義情緒開始抬頭,強調計劃中的現實性和技術操作中的專業性。要實現真正的經濟發展,僅僅靠精神的力量還遠遠不夠,這一點變得越來越明顯。”此話中的“烏托邦夢想”指的是()A.土地改革 B.“大躍進”運動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解析“實用主義情緒”“僅僅靠精神的力量還遠遠不夠”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對“大躍進”運動不切實際的反思,故選B項。答案B8.《人民日報》某篇社論指出:“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在亞洲東部的廣闊的地平線上出現了,這就是我國農村中的大規模的、工農商學兵相結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現,就以它的強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這里的“新的社會組織”是()A.農業互助組 B.農業合作社C.人民公社 D.村民委員會解析結合材料中“這就是我國農村中的大規模的、工農商學兵相結合的、政社合一的”判斷,人民公社體現了“政社合一”,故C項正確。農業互助組、農業合作社、村民委員會不能體現“政社合一”,故A、B、D三項錯誤。答案C9.導學號523900711961年,我國開放了集市貿易41437個,1962年為38666個,在大中城市也相繼出現了一些農副產品的自由市場。下列各項中對這一舉措解讀正確的是()A.目的是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C.廢除了計劃經濟體制 D.政府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解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導致國民經濟出現混亂。面對嚴重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開放農副產品的自由市場,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選D項。答案D10.某年,我國正式通過國民經濟的發展方針,即“以調整為中心,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間失衡的比例關系,鞏固生產建設取得的成果,充實新興產業和短缺產品的項目,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這一年應該是()年 年 年 年解析從題干中可以總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即八字方針,其出現的時間是1961年,故選B項。答案B能力提升11.導學號52390072下表是我國資金流動情況表,對表中1953—1962年我國資金流動情況的變化理解正確的是()年份項目1953—1957年1958—1962年流入重工業的資金(%)流入農業的資金(%)流入其他部門的資金(%)A.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全面啟動B.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出現失誤C.工農業生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D.政治動亂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解析根據表格中數據,可知1958—1962年流入重工業的資金比例高達%,這與1958年“大躍進”運動有關,故B項正確。答案B12.下列曲線圖分別反映了我國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個時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的變化。其中與1959—1964年相對應的是()解析GDP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1959—1961年,中國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GDP呈現負增長,1960年冬,黨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使我國經濟走出低谷,逐步恢復和發展。也就是說,在1959—1964年,我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大起大落的過程,故C項正確。答案C13.歷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3—1960年蘇聯的糧食產量(單位:百萬噸)年份糧食總產量年份糧食總產量1953年1957年1954年1958年1955年1959年1956年1960年——《蘇聯社會主義經濟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單位:百萬噸)年份糧食總產量年份糧食總產量1953年1959年1954年1960年1955年1961年1956年1962年1957年1963年1958年196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年鑒(1953—1964)》編制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煉1953—1960年中國和蘇聯農業生產方面的兩個主要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參考答案信息一:1953—1956年,蘇聯糧食產量增長迅速;1953—1958年,中國糧食產量增長迅速。說明:1953—1956年,蘇聯處于赫魯曉夫改革時期,其改革重點放在農業生產上,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中國“一五”計劃的實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的開始、計劃經濟體制的實行等因素促進了1953—1958年農業的發展。信息二:1957—1960年,蘇聯糧食產量時有起伏。1957—1960年,中國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說明:1957—1960年,蘇聯赫魯曉夫的農業改革措施脫離實際等因素,導致墾荒地區上繳的糧食減少;1957—1960年,自然災害、“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因素,導致當時中國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實現國家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也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夙愿。新中國成立前的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現代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7%,而且發展極不平衡,僅有的一點工業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區。……到1952年,工業已經恢復并超過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但總的說來,中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摘編自楊先材《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材料二輕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比重表——《中國現代化歷程》材料三1958年,毛澤東在各地視察期間專門發表講話自豪地說:到現在,我們還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業方面搞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他們把在工業戰線上搞群眾運動,說成是“不正規”,貶為“農村作風”“游擊習氣”,這顯然是不對的。請完成:(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工業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2)材料三中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中是怎樣落實的?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3)為糾正材料三中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中的錯誤,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