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標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了解世界大戰引起的國際秩序的重要變化;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第七單元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導入新課】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話為20世紀做個總結,我會說,它為人類興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時卻也摧毀了所有的幻想與理想。
——音樂家梅紐因語,轉引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1、德意日法西斯組織的形成:(1)法西斯主義:(2)意大利:(3)德國:(4)日本:2、經濟大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3、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①德國:②意大利: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fascist)本義是“束棒”(拉丁語:fasces)的音譯,是一把被綁在多根圍繞在一起的木棍上的斧頭,在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志。法西斯主義(英語:Fascism;俄語:фашизм;意大利語:Fascismo;德語:Faschismus)是一種結合了社團主義、工團主義、獨裁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中央集權形式的軍國主義、反無政府主義、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反共產主義政治哲學;《大英百科全書》對法西斯主義的定義:“個人的地位被壓制于集體—例如某個國家、民族、種族、或社會階級之下的社會組織。”法西斯主義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1932年,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德國第一大黨,納粹是德語“民族的”和“社會主義的”兩字縮寫的音譯。上述材料說明()A.納粹黨具有極強的軍事侵略性B.經濟大危機對德國的打擊特別嚴重C.納粹黨上臺具有一定社會基礎D.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民族的”和“社會主義的”是指當時德國人民經受的苦難,無法體現軍事侵略性,故A項錯誤;這兩個口號是德國在第一次大戰后所受苦難的反映,不能體現經濟危機打擊的嚴重性,故B項錯誤;這兩個口號反映了德國人民要求擺脫凡爾賽條約對其不公正的待遇,改變現有政府軟弱的現狀,而納粹勢力則正好適應了人民的這種要求,故C項正確;戰爭策源地形成與法西斯把國家帶向戰爭軌道直接相關,與這兩個口號沒有直接關系,故D項錯誤。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意大利文:PartitoNazionaleFascista,簡稱PNF)又名棒喝黨、黑衫黨,是意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政黨,1922年至1943年間意大利的執政黨,由本尼托·墨索里尼創建并控制。意大利國家法西斯黨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納粹德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1914年8月,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9月,加入德國工人黨(納粹黨)并擔任黨主席團委員,1921年7月,成為納粹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1933年上臺成為德國元首。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繼占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并且把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變為自己的仆從國。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之后陷入蘇德戰爭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開槍自殺。希特勒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主義,試圖在歐陸建立以納粹德國為首的新秩序,力主擴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并重新武裝德國。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這一頗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稱號,曾使無數納粹黨員為之振奮。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戰敗,這一標志也隨即被粉碎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
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精神是“屬于一個民族的”,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抵制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東條英機日本法西斯主義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日本出現的反共反民主思潮和極端反動的法西斯專制政治體制,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國內消滅民主政治,壓制自由經濟,以日本近代天皇制意識形態禁錮人民思想。在國外瘋狂侵略擴張,屠殺平民。日本法西斯。是日本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也是最恥辱的一頁
近衛文麿宣稱,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也應該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那樣,要求打破現狀,并且“從我們自己的前途出發建立新的國際和平秩序”。—[日]矢部貞治《近衛文麿》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周期性世界經濟危機。首先爆發于,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大危機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和除蘇聯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的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世界經濟大危機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世界工業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貿縮減70%69.1%50%50%2/3失業人數1700萬600萬近300萬85萬300萬3000萬
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損失達2500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還要嚴重。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綏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國主義,面臨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挑戰,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種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手段換取與對手妥協的政策”。
——齊世榮主編
《綏靖政策研究》
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請欣賞漫畫《禍水東引》,漫畫中英法兩國旁觀希特勒占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打算“讓他去進攻蘇聯”。這反映出英法一直都在推行()A.門戶開放政策
B.閉關鎖國政策C.綏靖政策
D.不抵抗政策【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禍水東引》反映出英、法國家推行綏靖政策,希望禍水東引,讓德國進攻蘇聯。因此,本題選擇的是C。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和深刻反思。以下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勢惡化,但客觀上卻加速了二戰爆發的是()A.國際聯盟的建立
B.《慕尼黑協定》的簽訂C.德、意、日正式結成三國軍事同盟
D.《非戰公約》的簽訂【答案】B【解析】國際聯盟的建立是一戰的產物,故A項錯誤;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是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而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的一項協定,該協定助長德國發動侵略的野心,故B項正確;德、意、日正式結成三國軍事同盟與阻止二戰爆發無關,故C項錯誤;《非戰公約》是1927年法、美、德、日等國簽訂的關于廢棄戰爭作為國家工具的一般條約,其與二戰爆發不存在直接聯系,故D項錯誤。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近代以來,國家間往往通過召開國際會議來協調國際關系和解決各種爭端。巴黎和會和慕尼黑會議的共同點是()A.都促進了新的國際關系格局形成B.會議都被英、法、美操縱C.都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氣焰D.都損害了弱小國家的利益【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巴黎和會和慕尼黑會議”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但英、法、美操縱的會議卻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慕尼黑會議中,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沒有參加的情況下,決定將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這兩項決定嚴重損害了中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說法不是二者的相同點,排除。
二戰的悲劇何以發生,眾說紛紜話原因:結合教材,你能從下面的流行說法中找出一個或幾個談談你的看法嗎?1、經濟根源說2、國際政治根源說3、歷史傳統根源說4、文化根源說5、其他原因?【課堂探究】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一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矛盾加深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積極向外侵略擴張二戰全面爆發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國羅斯福新政政穩定資本主義國際政治、經濟根源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潛伏著各種矛盾。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德、意、日的法西斯獨裁統治,是人類歷史上最反動、最黑暗的統治。下列各項,與德、意、日三個國家法西斯上臺都有關的是()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B.1929—1933年經濟危機C.羅斯福新政
D.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A項1919—1922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雖然給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短暫的和平,但是,凡爾賽體系對戰敗國德國的嚴厲制裁以及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壓制,使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嚴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端。B項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是在1922年,與1929年到1933年的經濟危機無關;C項指的是美國實行的羅斯福新政,是美國為擺脫經濟危機所采取的方式;D項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時間是1995年,故選A。德國:古代條頓騎士精神,近代一直在戰爭中發展,在戰爭中完成統一,統一后繼續發動戰爭
1864、1866、1870年三次王朝統一戰爭
19世紀90年代在非洲、中國、中東擴張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古代具有武士道精神,近代從明治維新一開始,就制定對外擴張的政策。
1876年侵略朝鮮,簽訂《江華條約》1894-95年發動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1904-1905年日俄戰爭,爭奪中國東北
1914-1918年參加第一次大戰協約國一方歷史傳統根源說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普魯士—德意志是一個富于思想文化傳統的民族,但普魯士—德意志思想文化的構成是十分復雜的,中世紀的騎士文化、宗教改革時期的新教主義文化,以及普魯士自身歷來的神圣的君權神授主義,19世紀末期,普魯士學派鼓吹的“普魯士精神”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普魯士精神是權力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和生活就是戰爭等觀念的混合體。
納粹傳承了普魯士精神,甚至總結出了新的一套,歸結成對外侵略擴張戰略的思想文化根源,分別是極端的民族主義、殘酷的種族主義、荒謬的生存空間論、庸俗化了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反動的尼采哲學等方面。文化根源說
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問題的總結——二戰爆發的原因1、經濟根源說:1929年經濟大危機引發政治危機2、國際政治根源說:“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弊端3、歷史傳統根源說:德意日的封建殘余尤其是軍國主義傳統4、文化根源說:德意日歷史文化的特質5、其他原因: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局部反法西斯戰爭配合不力,從而使局部戰爭走向世界大戰。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請按以下時間,快速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事1、1931年9月18日:2、1937年7月7日:3、1939年9月:4、1941年6月:5、1941年12月:6、1942年1月:7、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8、1945年5月8日:9、1945年9月2日: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戰爭如何爆發并擴大為世界性戰爭?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日本強占中國東三省1937年7月,“七七”事件,日本全面侵華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宣戰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課堂探究】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有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對日取得重大勝利,但戰略上,日綜合國力不如美國,從而使日本在過長的戰線上無法與美國長期作戰,為失敗埋下禍根。先是重大損失,但也促使美國參戰,使二戰達到了真正的世界規模。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和戰爭勝利創造了條件。對美整個戰局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堂探究】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扭轉戰局的關鍵戰役有哪些?中途島海戰1942阿拉曼戰役1942諾曼底登陸1944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1943【課堂探究】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戰局為何得以扭轉并取得最終勝利?【課堂探究】開始擴大轉折反攻結束1939.9德國突襲波蘭1945年雅爾塔會議加速勝利1945.5.8德國簽署投降書1941.6德國突襲蘇聯1941.12日軍偷襲珍珠港1942.1《聯合國家宣言》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1943.7-8庫爾斯克戰役1944.6諾曼底登陸1931.9.18事變1945.9.2日本簽署投降書1942.6中途島海戰歐洲戰場亞太戰場聯合1942.8-1943.2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團結產生力量,凝聚產生希望。”當今世界有許多重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義力量攜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惡的標志性事件是()A.國際聯盟的成立
B.《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C.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D.聯合國的成立【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42年1月1日,26國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成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各國協同作戰、相互支援對抗法西斯國家。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正義力量攜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惡的標志性事件是《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故選B。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亞洲戰場歐洲戰場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意大利投降德國投降日本投降爆發轉折結束擴大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大戰進程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羅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賀信中寫道:“蘇聯人民取得這一戰役的勝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戰爭的轉折點。”這一戰役是()A.莫斯科保衛戰 B.諾曼底登陸C.斯大林格勒戰役
D.攻克柏林戰役【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人民取得這一戰役的勝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軍反侵略戰爭的轉折點”這一戰役是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1、雅爾塔體系的形成:2、聯合國的成立。3、歐洲衰落,美蘇崛起,國際格局從歐洲
中心轉變到以美蘇兩極對峙為中心。(1)背景:(2)內容:(3)評價: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雅爾塔體系(英文:YaltaSystem),是對1945年-1991年間國際政治格局的稱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今屬俄羅斯克里米亞)舉行的雅爾塔會議。雅爾塔體系其特點是:以美國和蘇聯兩極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爭奪霸權的冷戰,但不排除局部地區由兩個超級大國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1989年的東歐劇變和1991年的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著雅爾塔體系最終瓦解。雅爾塔體系的實質是大國實力對比和互相妥協的產物,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雅爾塔會議三巨頭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正面評價
1.雅爾塔體系的形成實現了世界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對抗雙方彼此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2.雅爾塔體系促進了民族解放事業的發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爾塔體系推動了戰后科學技術的發展。負面評價1.雅爾塔體系導致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出現,在世界兩極格局下,世界趨向于分裂,局部戰爭不斷,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2.雅爾塔體系體現了大國強權政治,開創了二戰后開創強權政治提供了極為惡劣的先河,幾個工業大國背著其他國家隨意劃分范圍,強硬的把自己的國家政策推行給其他國家。中國雖然是二戰戰勝國但是卻受到了戰敗國的對待,沒有話語權嚴重侵犯了中國利益。3.重劃國界、分裂國家,造成了人口大遷移,世界局勢的穩定性減弱。評價雅爾塔體系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1945年,某國際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戰后成立聯合國。該會議是()A.華盛頓會議 B.開羅會議C.雅爾塔會議 D.波茨坦會議【答案】C【解析】雅爾塔會議實現了對德國的分區占領,為戰后兩極格局奠定了基本框架。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于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沖突方面,在協調國際經濟關系,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科學、文化的合作與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聯合國《聯合國憲章》簽署場面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國際格局的變化
“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丘吉爾
材料說明了什么?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美國、蘇聯成為世界強國,西歐各國普遍衰落。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PK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6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課堂小結】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1、雅爾塔體系的形成:2、聯合國的成立。3、歐洲衰落,美蘇崛起,國際格局從歐洲
中心轉變到以美蘇兩極對峙為中心。(1)背景:(2)內容:(3)評價:1、1931年9月18日:2、1937年7月7日:3、1939年9月:4、1941年6月:
5、1941年12月:6、1942年1月:7、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8、1945年5月8日:9、1945年9月2日:1、德意日法西斯組織的形成:(1)法西斯主義:(2)意大利:(3)德國:(4)日本:2、經濟大危機席卷資本主義世界:3、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亞洲:(2)歐洲:①德國:②意大利: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這是一個俄羅斯荒野中的路標,更是拷問全人類良知的路標。20世紀經歷了那么多自為的苦難,人類究竟該何去何從?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和平的道路還很漫長,因為暴力的根源在人的內心。
當然,和平與愛的渴望也在人的內心。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與價值,以及男女與大小各國平等權利之信念。
——《聯合國憲章》序言第一條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
——《世界人權宣言》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紐倫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訴人說,“對全世界來說,紐倫堡法庭判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樣忠實地解釋過去,它的價值在于怎樣認真地警戒未來。”這一言論強調了紐倫堡審判的()A.正義性
B.公平性
C.合法性
D.警示性【答案】D【解析】“紐倫堡法庭判決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樣忠實地解釋過去”無法判斷它的正義、公平、合法,故A、B、C三項錯誤;據材料“并不在于它怎樣忠實地解釋過去,它的價值在于怎樣認真地警戒未來”可知,審判的重要意義在于對未來的警示,故D項正確。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經歷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戰火的洗禮,戰后人類的理性進一步得到張揚,民主、人權與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不包括()A.縱容侵略勢力最終既害人又害己B.帝國主義非正義戰爭可演變成正義戰爭C.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密切合作D.組成統一戰線是打擊人類共同敵人的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帝國主義的本質不會改變,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性的戰爭性質也不會改變,B項符合題意。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發生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下列關于兩次世界大戰的相似之處的說法正確的是()A.戰前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B.戰后開始出現社會主義國家C.戰后都形成了新的國際關系格局D.戰爭性質都是帝國主義戰爭【答案】C【解析】一戰前形成了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一戰后開始出現社會主義國家;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戰爭,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所以A、B、D三項均不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相似點。C項是兩者的共同點:一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問題1:戰爭爆發初期,為什么法西斯德國處于戰略進攻的有利態勢?這種有利態勢怎樣被打破的?打破:
1940年7月至9月的“不列顛之戰”,英國人民在丘吉爾領導下頑強抵抗,扭轉了戰局,希特勒的侵略計劃第一次未能得逞。戰爭的爆發(1939年9月至1941年6月)原因:(1)德國:蓄謀已久,準備充分;軍事力量強大,采用新戰術,如閃電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使其無西進的后顧之憂。(2)歐洲國家:力量弱小,軍事理論和軍事裝備落后;長期受綏靖政策的影響,疏于防備,對英法依賴性強。(3)英法國家:繼續推行綏靖政策,宣而不戰,坐失良機。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
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國高級軍事會議上的講話:我明白,遲早會同波蘭發生一場沖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決定…接下來的最近幾年里,我考慮應首先對付西方,然后才回頭對付東方……問題2: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希特勒的狂妄野心,歐洲人就不可能卷入那場可怕的戰爭。可見,人類歷史的道路是由人們的動機和欲望所決定的。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不正確。因為:夸大了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或夸大了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二戰”爆發原因有……戰爭的爆發(1939年9月至1941年6月)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問題3:一戰后初期至二戰初期,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政策有哪些變化?帶來的結果是什么?①一戰后初期
②20世紀30年代政策:
③二戰期間政策:政策:推行大陸均勢政策,凡爾賽會議上反對法國過分削弱德國。干涉蘇俄;結果:為德國保存了元氣,有利于德國的恢復和發展。政策:對法西斯采取綏靖政策;
結果: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政策:放棄綏靖政策,采取對法西斯的強硬政策;結果:不列顛之戰中粉碎了德國的侵略計劃;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問題1:蘇德戰爭開戰第一天,蘇聯就損失了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毀于地面。到11月,德軍對蘇軍實施了六次大規模包圍戰,蘇軍被俘人數超過了200萬。蘇聯失去150萬平方千米土地和7000多萬居民。哪些因素導致蘇聯在戰爭初期出現如此戰況?蘇聯:①機械化部隊未組建,缺乏有能力的指揮員(大清洗運動)②蘇聯對德國進攻估計錯誤,戰備遲緩。③主力部隊的部署過于靠近國境線。德國:
占有強大的軍事資源;蓄謀已久;
采用閃電戰術,突然襲擊
蘇德戰爭爆發后,英美對蘇聯的態度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蘇聯;1941年9月,蘇美英三國簽訂武器供應蘇聯的議定書,三國開始聯合反法西斯斗爭。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為什么要挑起太平洋戰爭?①1936年,廣田弘毅建立軍事法西斯政權后,將吞并中國,侵占太平洋地區作為其基本國策;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侵占中國東部,為侵略太平洋地區奠定基礎;②德國在歐洲得手,刺激日本野心,日認為時機已到;④日本在亞太擴張損害英美利益,美英對日實行經濟制裁;⑤日本軍部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計劃”,積極準備戰爭。③資源匱乏的日本將資源豐富的東南亞視為其主要侵略目標;問題2: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有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對日取得重大勝利,但戰略上,日綜合國力不如美國,從而使日本在過長的戰線上無法與美國長期作戰,為失敗埋下禍根。先是重大損失,但也促使美國參戰,使二戰達到了真正的世界規模。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和戰爭勝利創造了條件。對美整個戰局問題3:課程
回顧課程
導入新知講解新知練習課堂小結問題2:1943年反法西斯戰場形勢有哪些根本變化?1943年2月,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蘇軍轉入反攻;1943年5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醫外科學練習題
- 保潔員初級模擬試題
- 網絡安全技術實踐測試題
- 浙江國企招聘2025杭州市臨安區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招聘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福建武夷交通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春季招聘7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青馬試題填空題及答案
- 鏟車路障考試題及答案
- 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試題及答案匯集
- 固廢處理項目前景評估與策略分析
- 2023年房修工程師年終總結及年后展望
- 《廣州市城市樹木保護專章編制指引》解讀(分享版)
- 樂山老江壩安置方案
- 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說課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品》重慶
- 國土空間規劃與自然資源“一張圖”構建的理論方法和實踐
- 全國青少年電子信息智能創新大賽圖形化編程(必做題模擬三卷)
- 2023學年度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虎皮鸚鵡
- 共產主義原理
- GRR分析表格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