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音系-今音學_第1頁
中古音系-今音學_第2頁
中古音系-今音學_第3頁
中古音系-今音學_第4頁
中古音系-今音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古音系—今音學重點:通過本節學習,掌握中古時期主要韻書;研究中古音系的材料、方法;中古音系。今音學的研究材料、方法唐宋人把研究唐宋時期語音系統的學科叫‘今音學’。今音學的研究材料—《切韻》系韻書的反切材料和等韻圖為主,詩文押韻、現代活語言為參證。今音學的研究方法:對《切韻》系韻書的反切材料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反切系聯法’。中古韻書簡介所謂韻書是指把漢字按照字音分韻編排的一種書。這種書主要是為分辨、規定文字的正確讀音而作,屬于音韻學材料的范圍。同時它有字義的解釋和字體的記載,也能起辭書、字典的作用。我國古代韻書的體制,概括起來說,就是以聲調統韻部(韻類),以韻部統小韻(聲類)這樣分類歸部的結果,同音(同聲、同韻和同調)的字歸在一起,成為有系統的字音總集。中古韻書簡介根據文獻的記載,中國最早的韻書是三國時期李登編著的《聲類》和晉代呂靜編著的《韻集》。但這兩書早已亡佚。唐代封演《聞見記》說,《聲類》是“以五聲命字,不立諸部”。《魏書·江式傳》說,《韻集》是“宮商兡徵羽各為一篇”。“五聲”或“宮商兡徵羽”與后世的聲、韻、調是什么關系,兩書的體制類型是否與后世的韻書相似,現在都無從深考。根據《顏氏家訓·音辭》所說“自茲厥后,音韻蜂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可以肯定的是,六朝是韻書的大發展時期,出現了很多韻書。[切韻]系韻書《切韻》,現存最早的一部韻書是隋仁壽元年(601年),陸法言編撰的《切韻》,計五卷一百九十三韻。僅存《切韻序》和殘卷。《刊謬補缺切韻》,唐代王仁煦在陸法言《切韻》基礎上又進一步整理增訂而成。本書除對《切韻》加以刊正、補注義訓外,還對本字俗體等加以辨析,增收約6000余字,另增立兩韻,并注明《切韻》與另外5家韻書分韻的異同,可供了解其分韻梗概和關系等。已知《刊謬補缺切韻》有三種傳本:[切韻]系韻書其一出自敦煌石室,系本世紀初法國人伯希和盜出,現存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殘損較甚(王一);其二為故宮所藏明項元汴跋本,稱“內府本”,但內容與宋濂跋本殊異,早經學者定為他人改作之書(王二)。其三為宋內府遞歸清內府,宋濂跋本,清亡時被溥儀盜攜出宮,流落民間。1947年復為故宮博物院購得,仍完整無缺(王三)。[切韻]系韻書《唐韻》,唐孫愐據《切韻》改編而成,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之后,

流行于唐代。計一百九十五韻。目前也只有殘卷。《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宋陳彭年、邱雍等奉詔重修《切韻》和《唐韻》而成,成書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廣韻》共分二百零六韻,全書26194字。按照平上去入的順序排列。平聲57,上聲55,去聲60,入聲34,平上去入的相配,非常有規律。[切韻]系韻書《集韻》宋仁宗景祐四(1037),即《廣韻》頒行后31年,宋仁宗令丁度等人重修這兩部韻書。仁宗寶元二年(1039)完稿。《集韻》共收53525字,比《廣韻》多收27331字。206韻。這部書可以說是《廣韻》的一部增補本。《禮部韻略》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由于它在收字和字的注釋方面注意舉子們應試常用的,較《廣韻》、《集韻》都簡略,所以稱為《韻略》(按:《禮部韻略》只收9590字,仍為206韻)。又由于它是當時考官和應考的舉子共同遵守的官韻,而官韻從唐代開元以來就由主管考試的禮部頒行,所以叫《禮部韻略》。這部書可以說是《廣韻》的簡縮本。

[切韻]系韻書《新刊韻略》金代王文郁作(1227年)106韻。因為王文郁曾作過平水地方官。所以這部韻書被后人叫做‘平水韻’。《壬子新刊禮部韻略》

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劉淵曾編寫刊行過新的《禮部韻略》共107韻。因為是在平水刻的,所以也稱為平水韻。

[切韻]系韻書《五音集韻》金代韓道昭作。根據這部書的作序時間是“崇慶元年歲次壬申長至日”,那是金衛紹王時,相當于1212年較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的成書刊行還早40年。這本書的情形可分3點來說:①全書分160韻,比《廣韻》少46韻,比《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多53韻。其中平聲共44韻,上聲43韻,去聲47韻,入聲26韻。[切韻]系韻書《古今韻會》黃公紹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以前所編,簡稱《韻會》。這是一部征引典故很多,很注重訓詁的韻書。《古今韻會舉要》黃公紹的同鄉,又在他家坐過館的熊忠嫌《韻會》注釋太繁,在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1297)編成。比《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晚45年,共分107韻,完全依照劉淵歸并《禮部韻略》的方法。如和后來流行的詩韻相比,就是多了一個拯韻。反切系聯法《切韻》系韻書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中古時代有多少個聲紐、多少個韻母。我們要研究‘切韻音系’,只能從韻書提供給我們的反切材料入手來歸納。而如何從零散的反切材料中歸納出中古時期的語音系統呢?明代的陳澧在這方面給我們找到了方法。陳澧在其《切韻考》中總結了他歸納反切材料的方法——反切系聯法。反切系聯法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基本條例,分析條例和補充條例。具體方法如下:反切系聯法—基本條例基本條例是反切系聯法的原則,陳禮說:“切語上字與所切之字為雙聲,則切語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遞用者,聲必同類也。”“切語下字與所切之字為疊韻,則切語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遞用者,韻必同類。”⑴、同用:聲紐:冬,都宗切;當,都郎切韻類:東,德紅切;公,古紅切⑵、互用:聲紐:當,都郎切;都,當孤切韻類:公,古紅切;紅,戶公切⑶、遞用:聲紐:冬,都宗切;都,當孤切;韻類:東,德紅切;紅,戶公切反切系聯法—分析條例分析條例是把不同類的聲母和韻類分開的一個原則。陳禮說:“其兩切語下字同類者,則上字必不同類。”“反切上字同類者,反切下字必不同類。”這是因為如果下字同類上字也同類,那就完全同音,就沒有必要再分兩個反切。上字同類,下字必不同類。如,紅,戶公切;烘,呼東切上字同類,下字必不同類。如,冬,都宗切;都,當孤切

反切系聯法—補充條例補充條例是用來解決本是同類,但“基本條例”卻無法將其系聯到一起這個問題的。對于聲類的系聯,陳禮說:“切語上字既系聯為同類,然有實同類而不能系聯者,以其切語上字兩兩互用故也。”這是因為有的字是多音字,這樣在不同處注音時,同一個音用了不同的反切,那么這兩個反切上字就是同類的。如東,德紅切,又都貢切凍,多貢切,又音東。反切系聯法—補充條例韻類系聯的補充條例是根據“四聲相承”。陳禮說:“切語下字既系聯為同類,然亦有實同類而不能系聯者,以其切語下字而兩兩互用故也。”如朱,章俱切;俱,舉朱切無,武夫切;夫,甫無切朱、俱兩兩互切,無夫兩兩互切。這四個字都屬于‘虞韻’,根據基本條例,虞韻似乎應該分為兩個韻類。而根據‘四聲相承’的原理,這些字對應的的上聲麌韻、去聲遇韻只有一類,則平聲虞韻也應只有一類,故‘朱、俱、無、夫’同屬一韻類。《切韻》音系的聲類和聲紐根據上述三項條例,陳澧總結出《切韻》系韻書有40聲類。應該說陳澧所總結出來的反切系聯法是比較科學的,但可惜的是陳澧本人在歸納《切韻》反切系統的時候并沒有完全按照上面確定的原則進行系聯。后人在對陳澧所確定的方法給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時,也對他的分類結果作出批判。《切韻》音系的聲類和聲紐近人白滌洲《廣韻聲紐韻類之統計》一文采用統計法得出《廣韻》中有47聲類。高本漢、黃粹伯的結論與此相同。黃侃、錢玄同考察的結果是41聲類。曾運乾、陸志韋、周祖謨考察的結果是51聲類。從分合的趨勢看,定為51聲類是比較合適的。《切韻》音系的聲類和聲紐但聲類不等于聲母,聲類是根據反切上字系聯歸納出來的,而反切上字的運用要受到反切下字的制約,不同的反切下字要求有不同的反切上字與之相適應。歸納聲母應該看這些聲類能不能區別意義。如果屬于具有辨義作用的聲類,一類就是一個聲母,否則就有可能是兩個聲類合為一個聲母。《切韻》音系的聲類和聲紐如‘知’母的反切上字只有一類,其反切上字分別為:陟、竹、知、張、中、豬、征、追、卓、珍、迍這一類就是一個聲母。再如‘照’紐的反切上字為兩類:1、章類:之、職、章、諸、旨、脂、征、正、占、支、煮2、莊類:側、莊、阻、鄒、簪、仄、爭以上兩聲類在同樣的語境下出現時有辨義作用。所以應該是兩個聲紐。《切韻》音系的聲類和聲紐又如:云(喻三)紐只切三等韻,而匣母則切一、二、四等韻。二者互補,所以應該是一個聲紐。而以(喻四)在《韻鏡》中排在第四等的位置,但他實際上是假四等、真三等,只和三等韻相拼,和‘云’紐,也即喻三對立,應該是個獨立的聲紐。《切韻》音系的聲紐根據聲類的對立和互補關系,學者們將《切韻》系的聲紐系統歸納為三十七字母:這三十七個字母分別是:唇音:幫[p]滂[p]并[b]明[m]舌音:端[t]透[t]定[d]泥[n]來[l]

知[]徹[]澄[]娘[]齒頭音:精[ts]清[ts]從[dz]心[s]邪[z]正齒音:莊[?]初[?]崇[d]生[?]俟[]

章[t]昌[t]船[d]書[]禪[]日[n]牙音:見[]溪[]群[]疑[]喉音:曉[]匣[]影[]喻[]《切韻》音系的韻類和韻母《廣韻》中有1195個反切下字,陳澧《切韻考》采用反切系聯法發現有些韻包含一個韻類,有些韻則包含了兩個、三個甚至四個韻類,進而考求出《廣韻》206韻包含311個韻類。高本漢認為有290類;白滌洲用統計法所得到的結論也是290類;黃侃歸納出335類;周祖謨認為是324類;李榮分為334類,邵榮芬的研究結果是326類。王力先生基本上采用了高、白二人的分類。唐作藩《音韻學教程》也沿用了290類,但又贈加了3類,共分293類,董同龢則堅持陳澧的分類。《切韻》音系的韻母我們這里采用唐作藩的293類的結論。但韻類不同于韻母,根據歸納韻母的原則,凡韻頭、韻腹、韻尾相同的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