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碳纖維增強土工格柵項目質量認證分析
xx集團有限公司
目錄一、產業環境分析 4二、必要性分析 5三、質量特性 6四、質量及相關術語 10五、審核的原則與分類 20六、審核的相關術語 22七、計量工作 24八、質量信息管理 31九、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39十、質量認證的相關概念 41十一、公司簡介 44十二、項目基本情況 44十三、經濟效益及財務分析 48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 48綜合總成本費用估算表 49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51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 53借款還本付息計劃表 56十四、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57建設投資估算表 59建設期利息估算表 59流動資金估算表 61總投資及構成一覽表 62項目投資計劃與資金籌措一覽表 63十五、進度計劃方案 64項目實施進度計劃一覽表 64
產業環境分析“十三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我省發展也同樣面臨著有利條件和困難風險挑戰。從有利因素看,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高度重視,為我省補齊短板、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拓展了我省對外合作新空間。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提速,有利于我省發揮對俄地緣優勢,深化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和歐洲全方位合作。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我省的發展需求高度契合。我省“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就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施的務實政策舉措與國家政策支持疊加效應將進一步顯現,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現代農業、高品質食品、“互聯網+”、旅游、健康養老、信息服務、對俄合作、科技成果產業化、部分地區的教育文化產業發展等潛力不斷釋放。五年來,我們積累了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全省上下對發展面臨的問題、機遇、挑戰,對未來發展思路、主攻方向的認識更加統一,培養了一批懂經濟管理、善于抓項目、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隊伍。從不利因素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存在,近年油價、煤價持續下降,大慶油田原油減產對我省經濟形成負向拉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對我省裝備、石化等重點行業發展形成約束傳導。國內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治理以及投資增長放緩,直接或間接影響我省一些行業發展,也對擴大投資產生影響。必要性分析1、現有產能已無法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求作為行業的領先企業,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較高的市場知名度,產品銷售形勢良好,產銷率超過100%。預計未來幾年公司的銷售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業務發展,公司現有廠房、設備資源已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公司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強化管理等手段,不斷挖掘產能潛力,但仍難以從根本上緩解產能不足問題。通過本次項目的建設,公司將有效克服產能不足對公司發展的制約,為公司把握市場機遇奠定基礎。2、公司產品結構升級的需要隨著制造業智能化、自動化產業升級,公司產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斷優化升級。公司只有以技術創新和市場開發為驅動,不斷研發新產品,提升產品精密化程度,將產品質量水平提升到同類產品的領先水準,提高生產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契合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需求,才能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獲得優勢,保持公司在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質量特性ISO9000:2005標準對質量特性的定義:“產品、過程或體系與要求有關的固有特性?!弊?:“固有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來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注2:賦予產品、過程或體系的特性(如產品的價格,產品的所有者)不是它們的質量特性。質量概念的關鍵是“滿足要求”。質量特性將“要求”轉化為有指標的特性,作為評價、檢驗和考核的依據。質量特性有些是可定量的,有些是不能夠定量的,只有定性。不同類別的產品,質量特性的具體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1、硬件產品的質量特性雖然硬件產品的質量特性表現的參數和指標是多種多樣,但依據反映用戶使用需要的質量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6個方面,即性能、壽命(即耐用性)、可靠性與維修性、安全性、適應性和經濟性等。(1)性能。性能是指產品符合標準,滿足一定使用要求所具備的功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外觀性能。如內在質量特性(結構、物理性能、精度、化學成分等)和外在質量特性(外觀、顏色、氣味、光潔度等)。如手表的防水、防震、防磁和走時準確;電冰箱的冷凍速度;暖瓶的保溫能力;電視機的圖像清晰度;機床的轉速、功率;鋼材的化學成分、強度;布料的手感、顏色:兒童玩具的造型;食品的氣味等。(2)壽命。壽命是指產品能夠正常使用的年限,是產品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工作總時間。如燈泡在規定的電壓和亮度條件下的使用小時數、電器開關的開啟次數、鉆井機鉆頭的進尺數、電視機的使用期限、輪胎的行駛里程數等都是衡量這些產品壽命的特性。(3)可靠性與維修性??煽啃允侵府a品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規定的條件下,完成規定任務的能力;這項質量特性反映了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其功能發揮的穩定性和無故障性。如機床精度的穩定期限;材料與零件的持久件、耐用性等。與可靠性相聯系的特性是維修性,或稱保全性。產品的維修性是指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維修時,保持或恢復到規定狀態的能力??煽啃耘c維修性決定了產品的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產品在任一隨機時刻需要和開始執行任務時,處于可工作、可使用狀態的程度。(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產品在儲存、流通和使用過程中,不發生由于產品質量而導致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的能力。它主要體現在產品本身所具有的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的質量特性。如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采用對地絕緣電阻,保護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電擊事故。此外,還應該考慮不對社會造成傷害及不對環境造成污染。如對汽車排放廢氣的控制,就屬于產品安全下的范疇。(5)適應性。適應性是指產品適應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這里所說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前者是指產品適應沙漠與山地、暴風雨與海浪、振動與噪聲、灰塵與油污、電磁干擾、高溫與高濕等自然條件的能力;后者是指產品適應某地區、某國家、某類顧客等需求的能力。(6)經濟性。經濟性是指產品整個壽命周期的總費用。具體表現為設計過程、制造過程、銷售和使用過程的費用。對于產品的經濟性而言,并不是最低的費用是最佳的,而是保證組織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的費用范圍,以及用戶在購買和使用過程滿足程度的費用。2、服務質量特征服務質量的關鍵取決于服務的技能、服務的態度和服務的及時性等服務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行為關系。雖然服務質量特性依行業而定,但其主要的共同性質和特性有6個方面:功能性、經濟性、安全可靠性、時間性、舒適性和文明性。(1)功能性。功能性是指某項服務所發揮的效能和作用。商店的功能是讓顧客買到所需要的商品;交通運輸包括鐵路、民航、水運、公路等,其功能是運送旅客和貨物到達目的地;郵電的功能是為用戶傳遞信息;旅游的功能是讓人們得到享受。而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售后服務的功能是使用戶滿意地得到產品。功能性是服務質量中最基本的特性。(2)經濟性。經濟性是指顧客為了得到不同的服務所需費用的合理程度。這里所說的費用是指在接受服務的全過程中所需要的費用,即服務周期費用(包括時間)。經濟性是相對于所得到的服務滿足不同等級需要而言,它是每個被服務者在接受服務時都要考慮的質量特性。(3)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性是指在服務過程中使用戶感到準確、安全無危險。這是為了保證服務過程中顧客和用戶等被服務者的生命不受到危害,健康和精神不受到傷害,貨物不受到損失,如醫療、乘坐的交通工具、住宿等,用戶主觀上感覺可信、無差錯、安全。(4)時間性。時間性是指服務在時間上能夠滿足被服務者需求的能力。它包括及時、準時和省時三個方面。及時是當被服務者需要某種服務時,服務工作能及時提供;準時是要求某些服務在時間上是準確的;省時是要求被服務者為了得到所需要的服務所耗費的時間能夠縮短。及時、準時、省時三者是關聯和互補的。(5)舒適性。舒適性是指在滿足了功能性、經濟性、安全性和時間性等方面的質量特性情況下,服務過程的舒適程度。它包括服務設施的適用、方便和舒服,環境的整潔、美觀和有秩序。(6)文明性。文明性是指顧客在接受服務過程中滿足精神需求的程度。顧客期望得到一個自由、親切、友好、自然及諒解的氣氛,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文明性充分展示了服務質量的特色。3、真正質量特性與代用質量特性衡量產品質量的好壞,主要看質量特性滿足顧客需要的程度。真正質量特性能直接反映顧客的期望和要求。如輪胎的壽命。但直接反映顧客需要的質量特性,有很多難以定量描述的。代用質量特性是為實現真正質量特性作的規定(標準、參數)。如輪胎耐磨度、抗壓抗拉強度。內在質量特性如尺寸、結構、重量、精度、功率、強度、材質、性能、機械、物理、化學成分等。外在質量特性如外觀、型式、形狀、色彩等。質量及相關術語質量是一個具有十分豐富內涵的多側面的概念,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審視、挖掘、探究以達到深層的理解。1、質量定義與內涵ISO9000:2005標準對質量(Quality)的定義:“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注1:術語“質量”可使用形容詞如差、好或優秀來修飾。注2:“圍有的”(其反義詞是“賦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來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1)質量的載體。“質量”一詞,加上修飾詞才使其表達明確、具體。例如,微觀的使用質量的載體:產品質量、電視機質量、服裝質量、建筑質量、工程質量、住宅質量、服務質量等。宏觀的使用質量的載體:系統質量、運行質量、信息質量、人口質量、環境質量等。產品的質量是在設計研制、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的全過程中實現并得到保證的。產品質量受到“過程質量”或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影響,過程質量即全部手段和條件的總稱。過程質量就是這些手段和條件所達到的水平,從而決定了產品質量。過程的各項活動是工作的內容,工作質量是指與質量有關的各項工作,對產品質量的保證程度。工作質量涉及組織的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工作的有效性。取決于人的素質,包括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責任心、業務水平。(2)質量的內涵。①特性。ISO9000:2005標準對特性的定義:“可區分的特征?!弊?: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賦予的。注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注3:有各種類別的特性,如:—物理的(如:機械的、電的、化學的或生物學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覺、觸覺、味覺、視覺、聽覺);行為的(如:禮貌、誠實、正直);—人體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關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飛機的最高速度)。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來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如機械產品的機械性能、化工產品的化學性能、電子產品的速度等技術特性。有的產品只具有一種類別的固有特性,有的產品可能具有多種類別的固有特性。例如,化學試劑只有一類固有特性,即化學性能:筆記本電腦則具有多類固有特性,如處理器、內存容量、硬盤容量、顯示卡和續航時間等。賦予特性是完成產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對產品所增加的特性,如產品的價格、硬件產品的供貨時間和運輸要求、售后服務要求等特性。固有特性與賦予特性是相關聯的和相對的。某種產品的賦予特性可能是另一種產品的固有特性(轉換)。如價格對于硬件產品來說,屬于賦予特性,而對于運輸服務業而言,就屬于固有特性;對于交貨期制造業來說,屬于賦予特性,而對于零售服務業而言,就屬于周有特性。②要求。ISO9000:2005標準對要求的定義:“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弊?:“通常隱含”是指組織、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慣例或一般做法,所考慮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飾詞表示,如產品要求、質量管理要求、顧客要求。注3:規定要求是經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闡明。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關方提出。注5:本定義與ISO/IEC導則第二部分:2004的3.12.1中給出的定義不同。明示的要求可以理解為規定的要求,如在合同中闡明的規定要求或顧客明確提出的要求。通常隱含的要求是指作為一種習慣、慣例或常識,應當具有的不言而喻的,如食品不言而喻的常識就是安全無毒。化妝品對顧客皮膚的保護性等。必須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規要求的或有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組織在產品的實現過程中必須執行這類標準。要求可以由不同的相關方提出,不同的相關方對同一產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果需要指出,可以采用修飾詞表示,如產品要求、質量管理要求、顧客要求等。質量的優劣是滿足要求程度的一種體現,質量的比較應在同一等級基礎上做比較。等級是指對功能用途相同但質量要求不同的產品、過程和體系所做的分類或分級。(3)質量具有的屬性。由于提出要求的相關方的不同及要求的廣泛性、動態性,使得質量具有系統性、經濟性、相對性、時效性和社會性。①質量的系統性。質量是一個受到設計、制造、使用等因素影響的復雜系統。例如,汽車是一個復雜的機械系統,同時又是涉及道路、司機、乘客、貨物、交通制度等特點的使用系統。產品的質量應該達到多維評價的目標。費根堡姆認為,質量系統是指具有確定質量標準的產品和為交付使用所必需的管理上和技術上的步驟的網絡。②質量的經濟性。質量不僅從某些技術指標來考慮,還從制造成本、價格、使用價值和消耗等幾方面來綜合評價。在確定質量水平或目標時,不能脫離社會的條件和需要,不能單純追求技術上的先進性,還應考慮使用上的經濟合理性,使質量和價格達到合理的平衡。③質量的相對性。組織的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可能對同一產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對同一產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質量要求也不同,只有滿足需求的產品,才會被認為是質量好的產品。④質量的時效性。由于組織的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對組織和產品、過程和體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組織應不斷地調整對質量的要求。⑤質量的社會性。質量的好壞不僅要考慮到直接使用者的評價,還要考慮到整個社會角度的評價,尤其關系到生產安全、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問題時更是如此。2、質量觀念的演進質量具有的系統性、經濟性、相對性、時效性和社會性,使得質量內涵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性。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國際貿易空前活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人們對質量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人們認為質量不僅僅要符合技術標準,還要在符合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具有適用性,更重要的是滿足顧客的需要。ISO/TC176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了質量管理方面的國際標準。與此同時,人們也逐漸認識到,要真正做到滿足需要和要求,不僅要站在生產者、消費者、組織相關方的立場上,同時還必須站在全社會立場上,生產社會需要的產品,提供社會需要的服務,保護環境以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形成大質量觀。因此,質量觀念的認識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符合性質量。符合性質量是以產品的技術標準作為衡量顧客需求產品規格的依據?!胺闲浴本褪菍夹g標準(規范或要求)的符合程度。例如,對各種產品可以設定尺寸、公差、純度、硬度、強度、外觀和性能等不同的規格要求,以此來衡量一個產品合格與否。符合性質量反映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質量管理專家克勞斯比(Crosby)在QualityisFree—書中指出:質量就是要符合產品的設計要求,達到產品的技術標準,凡是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就表明質量未滿足要求。這是自有產品以來人們對質量的認識,認為產品只要符合標準,就滿足了顧客需求。狹義的質量觀,即在產品生產階段可以應用技術符合性來檢驗產品是否合格。到了20世紀的50年代,人們對符合標準又有了新的認識,追求“最佳質量目標值”,最佳質量目標值就是質量水平和成本兩者最佳平衡點的對應值。這種觀念使符合性質量觀念豐富了新的內涵,成為以生產者為主導的企業經營階段的特征。與這種觀念相一致的是廣泛采用實驗設計、價值工程、可靠性設計和目標管理等方法。(2)適用性質量。適用性質量是以適合顧客需要的程度作為衡量顧客滿意的依據。“適用性”就是產品在使用時能成功地滿足顧客需要的程度,包含“使用要求”和“滿足要求”。質量管理專家朱蘭(Juran)深刻地指出,對用戶來說,質量就是“適用性”,而不僅是符合企業的技術標準,產品的使用者對產品質量的評價總是以到手的產品是否適用,且其適用程度如何為基礎的。企業通過市場調查研究,生產適合顧客實際使用要求的產品這一“適用性質量”觀念,成為20世紀60年代的以市場和消費者為導向的企業經營階段的追求。企業在滿足“適用性”質量要求的同時,產品成本與價格不得不也隨之上升,形成了20世紀70年代企業“符合成本”的質量觀念。為此,企業廣泛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全公司的質量管理,采用QC小組、統計工具、質量功能展開和田口玄一方法等質量改進技術,以追求產品的物有所值、代價低、耗能少和安全可靠。質量從“符合性”發展到“適用性”,使人們對質量的認識逐漸把顧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意味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確定他們有哪些使用需求,并在產品策劃時考慮如何滿足顧客的需要和期望。(3)需求性質量。需求性質量是以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能力作為衡量相關方滿意的依據?!靶枨笮浴本褪侨魏螌|量有需求的相關方滿足要求的程度。包含“當期的需求”和“潛在的需求”。質量不僅要滿足顧客的需要,還要滿足社會的需要,并使顧客、從業人員、業主、供方和社會都受益。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質量管理專家狩野紀昭(KanoNoriaki)教授依照顧客的需求和感受,提出了“當然的質量”、“期望的質量”、“魅力性質量”。當然的質量就是產品中具有的基本質量或功能特性;期望的質量是在市場調查中顧客所談論的希望的質量目標。這就迫使企業不斷地調查和了解顧客質量需求,并通過合適的方法在產品中體現這些要求。如在其他功能相同的情況下,汽車的低耗油與駕駛舒適就屬于期望型的質量需求。魅力性質量是指令顧客意想不到的產品特征,非常令人滿意的。魅力性質量會向期望的質量和當然的質量轉變。因此,在以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導向的企業經營階段,應該不斷地了解顧客質量需求(包括潛在顧客質量需求),并在經營中體現這些需求。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前期基礎上,國際標準化組織總結質量的不同概念并加以歸納提煉,逐漸形成人們公認的術語。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在不同時期的三個質量定義,反映了質量內涵的演變。ISO8402:1986:“反映產品或服務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盜SO8402:1994:“反映實體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總和?!盜SO9000:2000及ISO9000:2005的定義:“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辟|量的概念最初僅用于產品,以后逐漸擴展到服務、過程、體系和組織,以及以上幾項的組合,從而形成廣義的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信息質量、過程質量、部門質量,人員質量、系統質量、公司質量、目標質量等。(4)全面質量。全面質量是以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作為衡量人類生存需要的依據?!叭妗本褪侨祟愋枨蟮乃蟹矫鏉M足要求的程度。20世紀90年代,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理念被廣泛接受。美日一批專家提出“全面質量”,涵蓋了一切與產品相關的過程的質量,并更多地納入以人為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內容。朱蘭博士認為,現代科學技術、環境與質量密切相關。他說:“社會工業化引起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彪S著全球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質量的概念必然拓展到全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衛生保健質量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滿意程度等。朱蘭博士的生活質量觀反映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共同要求: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斷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于是“符合生活需求”的質量觀,豐富了“符合環?!钡膬群?,對產品質量的評價增加了是否危害人體及污染環境的標準,追求全社會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使消費者及相關方越來越關注人類的環境質量和社會責任,從而形成了大的質量觀。因此,大質量觀包括狹義的產品質量、過程質量、工作質量、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衛生保健質量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滿意程度等。審核的原則與分類1、審核原則審核的特征在于其遵循若干原則。這些原則使審核成為支持管理方針和控制的有效與可靠的工具,并為組織提供可以改進其績效的信息。遵循這些原則是得出相應和充分的審核結論的前提,也是審核員獨立工作時,在相似的情況下得出相似結論的前提。以下原則與審核員有關。(1)道德行為。這是職業的基礎。對審核而言,誠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謹慎是最基本的。(2)公正表達。真實、準確地報告的義務—審核發現、審核結論和審核報告真實和準確地反映審核活動。報告在審核過程中遇到的重大障礙及在審核組和受審核方之間沒有解決的分歧意見。(3)職業素養。在審核中勤奮并具有判斷力。審核員珍視他們所執行的任務的重要性及審核委托方和其他相關方對自己的信任。具有必要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以下原則與審核有關,并通過獨立性和系統性來明確。(4)獨立性。審核的公正性和審核結論的客觀性的基礎。審核員獨立于受審核的活動,并且不帶偏見,沒有利益上的沖突。審核員在審核過程中保持客觀的心態,以保證審核發現和結論僅建立在審核證據的基礎上。(5)基于證據的方法。在一個系統的審核過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現的審核結論的合理方法。審核證據是可證實的。由于審核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并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進行的,因此審核證據是建立在可獲得的信息樣本的基礎上,抽樣的合理性與審核結論的可信性密切相關。本標準的其他條款所給出的指南建立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2、審核分類質量審核可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如審核對象分類法、審核方分類法和審核范圍分類法。對于審核的對象,分為產品質量審核、過程(工序)質量審核和質量管理體系審核。(1)產品質量審核是對最終產品的質量特性進行評價的活動,用以確定產品質量的符合性。(2)過程(工序)質量審核是獨立地對制造過程進行檢查評價以確定其有效性的審核活動,評價過程因素的控制情況,研究因素波動與質量特性間的關系,確定過程控制的程度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質量控制的方法、提高過程能力。(3)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是獨立地對一個組織質量管理體系所進行的審核以確定體系能否符合產品實現策劃的安排、符合標準要求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同時確定體系是否能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審核的相關術語1、審核ISO9000:2005標準對審核的定義:“為獲得審核證據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活動。”2、審核準則ISO9000:2005標準對審核準則的定義:“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3、審核證據ISO9000:2005標準對審核證據的定義:“與審核準則有關的并且能夠證實的記錄、事實,陳述或其他信息。”4、審核發現ISO9000:2005標準對審核發現的定義:“將收集到的審核證據對照審核準則進行評價的結果。”5、審核結論ISO9000:2005標準對審核結論的定義:“審核組考慮了審核目的和所有審核發現后得出的審核結果。”6、審核方案ISO9000:2005標準對審核方案的定義:“針對特定時間段所策劃,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組(一次或多次)審核。”ISO9001:2008倡導審核以過程和PDCA循環相結合的方式來運行,而審核是C(Check檢查)的重要方法。審核準則的定義是:“用作依據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因此審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審核證據并客觀評價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系統性表現在審核要根據審核的策劃而進行有條理的行動。審核的獨立性表現在審核是由審核員獨立完成的,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審核的客觀性表現在審核準則和審核證據是客觀存在的,并非審核員的主觀臆斷。根據審核方的不同,審核分為第一方審核(內部審核)、第二方審核(相關方審核)和第三方審核(認證機構的審核)。計量工作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保障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計量工作是生產和經營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提高企業素質、保證產品或工程質量、促進技術進步和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條件也是有效實行技術監督的必要手段。1、計量工作的內容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計量的對象主要是物理量。在歷史上,計量被稱為度量衡,即指長度、容積、質量的測量,所用的器具主要是尺、斗、秤。隨著科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計量的對象逐漸擴展到工程量、化學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與此同時,計量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擴展和充實,通??筛爬橐韵?個方面。(1)計量單位與單位制。(2)計量器具(或測量儀器),包括實現或復現計量單位的計量基準、計量標準與工作計量器具。(3)量值傳遞與溯源,包括檢定、校準、測試、檢驗與檢測。(4)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5)測量不確定度、數據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6)計量管理,包括計量保證與計量監督等。2、計量的特點計量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準確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個方面。(1)準確性。是指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實際上不存在完全準確無誤的測量,因此在給出量值的同時,必須給出適應于應用目的或實際需要的不確定度或可能的誤差范圍。所謂量值的準確性,是在一定的測量不確定度或誤差極限或允許誤差范圍內,測量結果的準確性。(2)一致性,是指在統一計量單位的基礎上,無論在何時何地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計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測量,只要符合有關的要求,測量結果應該在給定的區間內一致。也就是說,測量結果應該是可重復、可再現(復現)、可比較的。(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個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都能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與測量基準聯系起來的特性。這種特性使所有的同種量值,都可以按這條比較鏈通過校準向測量的源頭追溯,也就是溯源到同一個測量基準(國家基準或國際基準),從而使其準確性和一致性得到技術保證。(4)法制性。是指計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由于計量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量值的準確可靠不僅依賴于科學技術手段,還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政管理的保障。特別是在對國計民生有明顯影響,涉及公眾利益和可持續發展或需要特殊信任的領域,必須由政府起主導作用,來建立計量的法制保障。由此可見,計量不同于一般的測量。測量是以確定量值為目的的一組操作,一般不具備、也不必完全具備上述特點。計量既屬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的測量,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狹義地認為,計量是與測量結果置信度有關的、與測量不確定度聯系在一起的一種規范化的測量。3、計量工作為質量管理服務的途徑現代企業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燃料進廠驗收,生產過程工藝與質量監控,最后到成品檢驗都需要做大量的各種物理量、幾何量、化學基等計量測試。如果把企業生產活動過程看作是科學地組織生產過程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相互作用的過程,那么,由計量測試儀器所提供的數據信息,是企業生產信息流的主體。就是說,可測量的信息量約占整個數據信息量的80%以上。沒有準確、一致、可靠的計量工作,組織科學、有效的生產和質量管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計量工作(包括測試、化驗、分析等工作)是企業生產的重要環節,是保證零部件具有互換性和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計量工作為質量管理服務的途徑有以下三條。(1)統一計量單位,統一量值,為質量管理提供準確可靠和一致的數據。質量管理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一切憑數據說話、數據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基礎,而數據的準確一致就要靠計量工作。把國家計量基準、標準的量值準確地傳遞到各行業生產第一線的計量器具和儀器儀表。通過這些準確的計量器具、儀器儀表,保證被測工件、產品的質量數據準確一致。(2)加強對計量器具和儀器儀表產品的質量監督。做好量值傳遞工作只能對正在使用中的計量器具和儀器儀表實行定期校準和檢定,保證使用中的計量儀器準確可靠。但這還不能解決計量儀器本身的質量問題。如果只抓使用中計量儀器的量值準確統一,不抓正在生產的計量儀器產品質量監督,就會使大量不合格的計量儀器流入市場。這不僅給量值傳遞工作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而且對產品質量也構成一個極大的威脅。計量儀器是一種特殊的產品,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發展相當迅速,品種日益繁多。認真抓好對它們的質量監督和控制,就可防止“一家產品害千家”。各級計量部門正在通過“計量器具生產(修理)許可證”的發放和計量認證等工作強化監督管理。(3)加強對生產過程的計量檢測和監控,是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的中心環節。計量檢測和監控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技術水平的重要尺度。目前,世界上工業發達國家,把原材料、設備和計量檢測手段作為工業生產的三大支柱。計量檢測技術發展相當迅速,隨著質量管理從“事后檢驗”發展到“事前預防”,計量檢測也由被動測量發展到主動測量,由靜態測量發展到動態測量,由人工檢測發展到自動檢測,由成品檢驗發展到生產過程中檢測和監控。從而強化了質量管理,并顯著地提高了質量??梢哉f,沒有先進的計量測試手段,就沒有先進的產品,沒有高質量。因此,研制、開發先進的計量檢測儀器,已成為計量工作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4、計量器具及儀器的正確與合理使用保證計量器具及儀器正確與合理地使用,是計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應做到以下幾點。①要經常對職工進行愛護計量器具及儀器的教育。②提高工人技術水平,使其熟練地掌握量具及儀器的使用技能。③要根據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工藝特點,正確配備各種量具和儀器。④正確制定和嚴格貫徹執行有關規程和制度。例如,量具及儀器的使用和維護制度,以及化驗和分析方面的規章制度。⑤建立和健全量具及儀器使用的責任制度。(1)計量器具的周期檢定。為了確保量具及儀器的質量,對企業所有的計量器具及儀器,無論是外購或自制的,都必須按照計量檢定規程規定的檢定項目和方式(或有關技術標準)進行檢定。這些檢定項目包括以下內容。①入庫檢定。外購或自制的計量器具在入庫之前,由計量室、中央工具庫檢定站進行技術檢定,檢定合格的發入庫合格證,送工具庫保存備用。②入室檢定。各車間工具室在從中央工具庫領取計量器具及儀器時,應先由車間檢查站進行入室前的檢定。對入室檢定合格的量具及儀器,檢查站打上合格標志,送工具室保存備用。對于重要的量具及儀器,出借時必須進行校檢。③周期檢定。對使用中的計量器具及儀器,由檢查站按照規定的周期和項目進行技術檢定。實行周期檢定的計量器具及儀器,必須按照檢定周期日程表進行,并把檢定結果記錄下來,合格的換上新合格證,準予繼續使用;不合格的由檢定站進行修復,修復合格后,再發給合格證,提供使用。④返還檢定。借用的量具及儀器用畢歸還之前,由檢查站作返還檢定,合格的打上合格標志,送還工具室保存備用。(2)計量器具及儀器的及時修理和報廢。對于因使用和其他原因而發生磨損的計量器具及儀器,要根據檢定結果,按照損壞程度的不同分別加以處理。凡是已經嚴重磨損或損壞無法修復的計量器具及儀器,該廢的必須報廢,該換的一定要換。對于那些經過檢定發現不合格但可修復的計量器具及儀器,計量室(或站)應立即給予修復,修復后必須進行檢定。使用單位或個人不能擅自對計量器具及儀器進行拆封或檢修。(3)計量器具及儀器的妥善保管。為了保證計量器具及測試儀器質量穩定,示值準確一致,對于不在使用過程中的計量器具及儀器要妥善存放保管。(4)改進計量器具和計量方法,實現檢驗測試手段現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技術設備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大量采用,生產經營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為了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迫切要求實行計量工作的技術改革,廣泛采用高效能的檢驗裝置、專用的計量器具及儀器、現代化的測試技術設備及先進的檢測方法。如采用多用途的、氣動的、電動的、激光的檢測技術,運用精密測量儀器儀表和電子計算機等。為了做好計量工作,充分發揮它在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中的作用,企業必須設置專門的計量管理機構和理化試驗室,負責組織和管理企業的計量和理化試驗工作。這樣,才能保證質量管理的有效實行。此外,開展企業計量水平定級和診斷活動,有力地促進企業計量基礎工作的加強,也大大地促進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深入開展。質量信息管理信息是指“有意義的數據”。該定義中數據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指有意義、有價值的言訊、消息。信息是通過形象符號、語言文字、指令代碼、數據資料等不同形式和不同媒體對客觀事物所作的描述和反映。原始數據和信息之間的關系,類似于原材料和成品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或計算機的信息處理系統,將不可利用或難以應用的原始數據加工成可利用的有效信息。在質量管理活動中經常要記錄或接觸大量的數據(記錄、客觀證據等)。這些質量信息不但可以幫助人們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是質量管理的依據和基礎。1、質量信息的概念質量信息就是在質量形成的全過程中發生的與質量有關的信息,是反映產品質量和產供銷各環節工作質量的原始記錄、基本數據及產品使用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各種信息資料。根據質量的概念可知,質量信息涉及企業的所有管理層次、全體員工、整個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的言訊、消息、數據和資料。(1)工作質量信息。工作質量信息包括:有關質量問題的各種指令、文件、法令、計劃、任務;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經濟責任制;各項工作標準、技術標準、各種工藝文件;各類質量報告;工作方法和內容的作業指導書;供應商的有關資料;檢驗與測試手段及制度等與工作質量有關的信息。(2)工序質量信息。工序質量信息包括工序及工序質量管理資料;5M因素的定量分析資料;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和控制點有關資料;能力分析資料;工序能力審核資料等與工序質量有關的信息。(3)產品質量信息。產品質量信息包括產品的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技術標準及樣品的實測指標;產品的技術水平、性能、質量指標、可靠性、安全性、可維修性、耐用性等指標,市場上同類產品相關資料;合格率、廢品率、返修率等產品質量統計資料;成本及消耗資料等產品成本資料;產品的技術改造規劃;市場調查、銷售服務及客戶反饋的資料;零部件及外協外購件的實用質量資料;產品設計圖紙、各種技術文件、檔案、使用說明書;新產品、新工藝開發計劃;新產品試制、實驗、檢測、鑒定、小批及批量生產資料等與產品質量有關的信息。(4)質量管理信息。質量管理信息包括國家有關質量管理工作的各項規定、條例、辦法和法律、法規;企業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展開及實施計劃、方案、考核等資料;問題點的具體情況及定量分析資料;企業質量管理規劃、制度及標準化、效能資料;質量管理體系資料;全員性質量管理活動和質量管理小組資料;質量管理培訓教育計劃、規劃及實施資料;TQM骨干人員情況資料等與質量管理工作有關的信息。根據上述質量信息的作用,質量信息又可分為質量動態信息、質量指令信息、質量反饋信息等。2、質量信息管理搞好質量管理工作,掌握產品質量運動的發展規律,必須深入認真調查、掌握大量的、齊全的、準確的信息資料。質量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將嚴重影響決策的質量。質量信息是質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是改進產品質量,組織廠內外兩個反饋,改善各環節工作質量最直接的原始資料,是正確認識影響產品質量諸因素變化和產品質量波動的內在聯系,掌握提高產品質量規律性的基本手段,是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質量管理的基礎,是加強質量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項基礎工作。在質量管理工作中對產品質量信息應當著重掌握以下三個環節。(1)收集有關產品質量的原始記錄和數據。從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收集有關產品質量的原始記錄、數據等資料。①收集用戶的意見和反映。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關于產品質量問題的來信來訪,請求修理或訪問用戶,收集各種批評意見和剪報資料,從中了解產品的實際使用效果,找出產品質量存在的主要缺陷,考慮如何改進,以提高產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另一方面,對于用戶表揚產品質量的有關資料也應很好地加以積累、整理和歸納,從中看出主要表揚的是哪些方面,以鞏固和發揚產品固有優點。此外,通過物資部門的信息,也能了解用戶所歡迎的品種、規格,以及對產品質量要求的動向,作為改進產品質量的參考。②組織產品質量狀況調查。產品的實際使用壽命、可靠性是表明其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的問題。產品的性能,雖然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進行試驗研究,取得一定的資料和數據。但由于種種條件的局限,試驗性的效果和實際使用效果總還會有差異。因此,認真調查和收集實際使用過程中產品的壽命、精度和可靠性等各種資料,就可以了解企業產品質量的狀況。對于某些大型的、精密的新產品,在大量投產之前,掌握它實際使用的效果,并據此進一步改進和提高這方面的性能,更為重要。國外許多企業都在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方面下大工夫。他們從設計、試制到大量生產,都把提高可靠性作為試驗研究的重要課題,注意收集這方面的數據來改進質量。③調查和收集產品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或實際達到的能力。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或實際達到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信息,也可以表明產品的質量。例如,汽車兩次大修之間實際行駛的里程數,發電機實際達到的千瓦數,柴油機大修前實際運轉小時數等等。有了這些實際數據,并把它與設計數字或產品的鑒定數字對比,就可以揭示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質量狀況,達到設計需要的程度和需要改進設計的地方,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實際工作能力提供依據。④調查和收集反映產品使用的經濟性和其他的質量信息。例如,某些機械產品的質量高低可以通過其使用過程中所支付的修理費用大小來表示,修理費用越大則意味著產品質量越低。某些產品的質量可以通過在使用過程中的燃料或動力消耗量來表示,例如,載重汽車每噸公里的耗油量越低則說明汽車的質量越高。這種從產品使用過程中取得產品質量情報信息的方式,可以由企業組織專門調查組到有關單位調查,可以在用戶服務的過程中取得,也可以由協作單位或使用部門提供。但不論何種情況,企業都要認真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質量信息,用以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2)收集有關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方面的信息。從生產經營過程和輔助過程中收集有關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方面的信息等。這方面質量信息的主要來源是通過大量的、各式各樣的原始記錄獲得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每批原材料(包括外購、外協件)入廠質量檢驗測試的驗收記錄、質量取樣,庫存保管發放記錄,使用前檢驗記錄。②生產過程的工藝操作記錄,在制品在工序之間流轉記錄和質量檢驗記錄,半成品出入庫記錄,工序控制圖表及其原始記錄。③成品質量檢驗記錄,造成廢次品的原因數量記錄。④設備、刀具、工裝等使用驗證和磨損測定記錄。⑤計量器具、測試設備、理化分析儀器等使用、調整和檢修記錄。⑥質量成本記錄。⑦質量審核記錄。必須十分重視制造過程和輔助生產過程中這些活動的原始記錄和資料積累。它們都是改進質量管理的可靠的第二手資料,也是貫徹質量責任制的基本條件。(3)收集有關同行業產品質量的信息。從生產同類產品的國內兄弟企業和國外同行業收集有關產品質量的信息。有了這些信息,就可以使各級領導和有關人員了解國內外工業產品質量發展的新技術、新水平、新動向,進而找出差距,使趕超目標更明確。3、質量信息系統質量信息系統是指在計算機與通信技術基礎上形成的對質量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傳輸和存儲的有機體系。質量信息系統是企業在實施TQM質量管理方法的過程中,將質量目標與質量控制活動結合,運用先進的IT管理平臺和應用軟件產品,向質量管理者提供質量信息追溯體系,它涵蓋了企業內部資源管理、橫向的供應鏈管理、客戶資源管理、知識管理、商業智能等,并能實現企業間的協作和電子商務的應用集成,實現企業內縱向深層次和縱橫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質量信息系統的目標是幫助質量管理者了解日常質量狀況以便進行既有效又高效的控制、組織、計劃,最后達到企業的質量目標。企業質量管理數據散布在各個職能部門,或分(子)公司,建立產品質量信息系統,首先需要打通各個業務組織的數據鏈條,實行統一的數據管理規范(例如,企業范圍內的物料、客戶、供應商的統一)。其次需要在整個企業范圍內,以供應商管理、原材料采購管理、倉庫管理、生產過程管理、產品銷售管理、客戶管理、售后服務管理和質量檢驗管理等各個環節的運營數據為基礎,從質量管理角度出發,采集企業內不同分(子)公司、不同職能部門的質量數據,針對原材料采購、半成品生產、產成品生產,檢驗儀器,檢驗標準,檢驗環境,質量責任小組等建立完整的質量檔案,實現了質量系統與其他業務子系統的高度集成。金蝶EAS管理平臺之上建立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涉及以下幾個環節。(1)集團管控的基礎信息。在集團內統一的集團企業內物料統一編制,建立完善的客戶檔案、供應商檔案管理體系。(2)批次檔案。被追溯的產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實行批次管理,建立完善的批次檔案管理制度,輔助以條碼技術的管理手段。(3)跨公司、生產廠及職能部門的質量追溯。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生產制造、庫存、運輸、銷售、分銷、售后服務結束,企業運營的各個職能部門的業務,以物料和批次檔案為關聯的主線,通過任何一個環節的物料,都可以方便地追溯到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以及相關的采購批次,供應商信息,生產的批次,生產環境信息,產成品的批次,客戶的信息等。(4)質量檢驗信息的追溯。在產品質量追溯的過程中,除了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的批次信息以外,還有很重要的“質量檢驗信息”。通過質量系統追溯該批次物料的檢驗報告、檢驗儀器、檢驗環境,以及不良品的處理信息等。(5)決策分析。產品質量追溯過程中,獲取了批次檔案、質量檢驗信息,并不表示完成了質量追溯。追溯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對質量信息進行分析,當面臨質量事故時提出應對措施;當出現質量下滑的趨勢時,尋找到原因,并制定改進的方法。運用EAS的BI工具,通過建立數據倉庫,定制分析模型,對質量追溯的數據進行分析,尋找質量原因,幫助企業持續改進產品質量。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質量信息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不僅要求質量信息正確、全面、迅速,而且要求建立質量信息系統,隨時提供所需的各類質量信息。質量信息工作,還應當做到全面、系統。也就是說,它應當全面地反映質量管理活動的全過程,經常地反映質量管理相互聯系的各個方面,系統地反映其變動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人們切實掌握產品質量運動的規律性,才能充分發揮信息在質量反饋和積極預防質量缺陷方面的作用。質量信息系統由用戶質量信息、企業內質量信息、廢品成本計算和質量分析等主要功能模塊構成,把從原輔材料、外購外協件等入庫前的檢驗到用戶質量信息的收集、匯總,處理過程中大量的質量信息數據收集、處理后,按質量統計分析要求,計算出各種質量考核指標,并為質量改進提供科學依據,顯著地提高了質量管理水平。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依據質量體系標準,經過認證機構評審,并通過質量體系注冊或頒發認證證書來證明某一組織的質量體系,符合相應的質量體系標準的活動。根據不同的產品和領域,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包括GB/T19001(ISO9001)認證,電信行業質量體系標準TL.9000認證,食品行業的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認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認證,航空航天質量管理體系標準AS9000認證,汽車行業的ISO/TS16949:2009認證等。截至2010年12月31日,經我國國家認證認可委員會批準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機構有101家,我國所有認證機構發放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共計249964份,證書發放數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與產品質量認證的區別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與產品質量認證不同。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程序和規則世界各國管理體系認證的程序都要依據ISO/IEC指南48《質量體系認證實施程序規則》,各管理體系認證機構都確定了各自的管理體系認證程序。3、認證后的監督審核認證機構對于獲準認證的組織在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有效期(3年)內實施監督審核,按照規定每年不少于一次。質量管理體系監督審核與質量體系初次認證的程序基本相同,但在審核關注重點上和審核時間上有區別,一般審核時間是初次認證審核的三分之一。監督審核關注的重點如下。(1)審核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部門或要素。(2)確認上次審核發生的不符合項及糾正措施的落實情況。(3)調查從上次審核結束后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變化情況及其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4)審核組織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確認體系運行的適宜性和有效性。(5)了解顧客反饋情況,尤其是對于顧客投訴的處理情況。(6)審核組織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及對合同的履行情況。監督審核發現受審核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不合格情況,認證機構可能會給出證書暫停、證書撤銷等不利于組織的審核結論。質量認證的相關概念21世紀,經濟向全球化發展,貿易趨向國際化,質量意識、質量競爭貫穿于全球交易,不同國家、行業都存在不同的認證要求,不同的認證要求已經成為各組織繼續發展的障礙。組織實施質量認證猶如雨后春筍成為世界性的大趨勢,了解、研究、發展質量認證的有關知識已成為組織的迫切需求,也是時代的需求。1、合格評定根據《合格評定詞匯和通用原則》(ISO/IEC17000:2004)中的定義,合格評定是與產品、過程、體系、人員或機構有關的規定要求得到滿足的證實。從定義中可見:合格評定的對象是產品、過程、體系、人員或機構;合格評定的依據是認證認可法規、指南和標準。合格評定的方法一般包括檢測、檢查、認證、審核、評價和批準等?,F代合格評定制度起源于英國,1903年,英國ESC(英國工程標準委員會)第一次使用“風箏”標志,用來說明標有“風箏”標志的鋼軌是合格品。1922年,該標志依照英國商標法注冊,成為第一個受法律保護的認證標志。(1)認證。認證根據《合格評定詞匯和通用原則》(ISO/IEC17000:2004)中的定義:認證是與產品、過程、體系或人員有關的第三方證明。在注意里說明,管理體系認證有時也稱作注冊;認證適合于除了合格評定機構外的所有合格評定對象,認可適合于合格評定機構。認證通常分為產品、服務和管理體系認證,大家較為熟悉的CCC認證就是強制性產品認證。而體系認證包括:以ISO9001(GB/T19001)標準為依據開展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ISO14001(GB/T14001)標準為依據開展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GB/T28001標準為依據開展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HACCP)認證等。還有以體育場所服務標志為依據開展的體育服務認證。(2)認可。認可(Accreditation)是指正式表明合格評定機構具備實施特定合格評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證明。即是一個權威機構依據程序對某一團體或個人具有從事特定任務的能力給予正式確認。認可包括三部分:實驗室/檢驗機構認可、認證機構認可、審核員/評審員資格認可。2、認證與認可的區別(1)認證是由第三方認證機構進行的,認可是由權威機構進行的。認證工作由具有第三方地位的機構進行,以確保認證結果的公正性。權威機構通常是由政府部門授權組建的一個組織,以確保認可的權威性。我國的認可機構為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統一負責實施對認證機構、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工作。(2)認證是書面保證,認可是正式承認。書面保證是通過由第三方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使有關方面確信經認證的產品或質量體系符合規定的要求。正式承認則意味著經批準準予從事某項活動。(3)認證是證明符合性,認可是證明具備能力。經認證的產品是指由第三方認證機構證明該產品符合特定產品標準的規定,經認證的質量體系是由第三方認證機構證明該質量體系符合某一質量保證標準的要求。經認可的認證機構表明該機構具有從事特定任務(如質量體系認證、產品認證、質量體系審核、產品檢驗)的能力。公司簡介(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稱:xx集團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劉xx3、注冊資本:790萬元4、統一社會信用代碼:xxxxxxxxxxxxx5、登記機關:xxx市場監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0-4-277、營業期限:2010-4-27至無固定期限8、注冊地址:xx市xx區xx(二)公司簡介公司始終堅持“人本、誠信、創新、共贏”的經營理念,以“市場為導向、顧客為中心”的企業服務宗旨,竭誠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和一流服務,歡迎各界人士光臨指導和洽談業務。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場、投資、消費、經營、企業”六位一體合作共贏的市場戰略,以高度的社會責任積極響應政府城市發展號召,融入各級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在商業模式思路上領先業界,對服務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項目基本情況(一)項目承辦單位名稱xx集團有限公司(二)項目聯系人劉xx(三)項目實施的可行性1、長期的技術積累為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公司已具備產品大批量生產的技術條件,并已獲得了下游客戶的普遍認可,為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國家政策支持國內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規范產業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助推下,本產業已成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伴隨著提質增效等長效機制政策的引導,本產業將進入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項目產品亦隨之快速升級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用于工業、農業、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紡織工業高端化的重要方向。(四)項目選址項目選址位于xx(以選址意見書為準),區域設施條件完備,非常適宜項目建設。(五)項目總投資及資金構成1、項目總投資構成分析項目總投資包括建設投資、建設期利息和流動資金。根據謹慎財務估算,項目總投資33836.23萬元,其中:建設投資26062.85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77.03%;建設期利息667.97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1.97%;流動資金7105.41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21.00%。2、建設投資構成項目建設投資26062.85萬元,包括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和預備費,其中:工程費用22437.25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090.55萬元,預備費535.05萬元。(六)資金籌措方案項目總投資33836.23萬元,其中申請銀行長期貸款13632.03萬元,其余部分由企業自籌。(七)項目預期經濟效益規劃目標1、營業收入(SP):74900.00萬元。2、綜合總成本費用(TC):64537.01萬元。3、凈利潤(NP):7544.27萬元。4、全部投資回收期(Pt):6.79年。5、財務內部收益率:14.68%。6、財務凈現值:2070.10萬元。(八)項目綜合評價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序號項目單位指標備注1總投資萬元33836.231.1建設投資萬元26062.851.1.1工程費用萬元22437.251.1.2其他費用萬元3090.551.1.3預備費萬元535.051.2建設期利息萬元667.971.3流動資金萬元7105.412資金籌措萬元33836.232.1自籌資金萬元20204.202.2銀行貸款萬元13632.033營業收入萬元74900.00正常運營年份4總成本費用萬元64537.01""5利潤總額萬元10059.03""6凈利潤萬元7544.27""7所得稅萬元2514.76""8增值稅萬元2533.07""9稅金及附加萬元303.96""10納稅總額萬元5351.79""11盈虧平衡點萬元34352.41產值12回收期年6.7913內部收益率14.68%所得稅后14財務凈現值萬元2070.10所得稅后經濟效益及財務分析(一)營業收入估算項目正常經營年份預計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74900.00萬元;具體測算數據詳見—《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所示。營業收入、稅金及附加和增值稅估算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營業收入0.0056175.0059920.0074900.002增值稅0.002201.802348.592533.072.1銷項稅0.007302.757789.609737.002.2進項稅0.005100.955441.017203.933稅金及附加0.00264.22281.83303.963.1城建稅0.00154.13164.40177.313.2教育費附加0.0066.0570.4675.993.3地方教育附加0.0044.0446.9750.66(二)正常經營年份增值稅估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和《關于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及相關規定,項目正常經營年份應繳納增值稅計算如下:正常經營年份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533.07萬元。(三)綜合總成本費用估算項目總成本費用主要包括外購原材料費、外購燃料動力費、工資及福利費、修理費、其他費用(其他制造費用、其他管理費用、其他營業費用)、折舊費、攤銷費和利息支出等。項目年綜合總成本費用的估算是以產品的綜合總成本費用為基點進行,根據謹慎財務測算,當項目達到正常生產年份時,按正常經營年份經營能力計算,項目綜合總成本費用64537.01萬元,其中:可變成本55757.36萬元,固定成本8779.65萬元。正常經營年份項目經營成本62468.59萬元。具體測算數據詳見—《綜合總成本費用估算表》所示。綜合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費0.0039238.0441853.9152317.392工資及福利費0.003439.973439.973439.973修理費0.00702.54702.54702.544其他費用0.006008.696008.696008.694.1其他制造費用0.00595.38595.38595.384.2其他管理費用0.00557.86557.86557.864.3其他營業費用0.004855.454855.454855.455經營成本0.0049389.2452005.1162468.596折舊費0.001365.171365.171365.177攤銷費0.0035.2835.2835.288利息支出0.00667.97667.97667.979總成本費用0.0051457.6654073.5364537.019.1其中:固定成本0.008779.658779.658779.659.2可變成本0.0042678.0145293.8855757.36(四)稅金及附加項目稅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根據謹慎財務測算,項目正常經營年份應納稅金及附加303.96萬元。(五)利潤總額及企業所得稅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政策規定,項目正常經營年份利潤總額(PFO):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綜合總成本費用-稅金及附加=10059.03(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按25.00%計征,根據規定項目應繳納企業所得稅,正常經營年份應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10059.03×25.00%=2514.76(萬元)。(六)利潤及利潤分配該項目正常經營年份可實現利潤總額10059.03萬元,繳納企業所得稅2514.76萬元,其正常經營年份凈利潤:凈利潤=正常經營年份利潤總額-企業所得稅=10059.03-2514.76=7544.27(萬元)。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營業收入0.0056175.0059920.0074900.002稅金及附加0.00264.22281.83303.963總成本費用0.0051457.6654073.5364537.014利潤總額0.004453.125564.6410059.035應納所得稅額0.004453.125564.6410059.036所得稅0.001113.281391.162514.767凈利潤0.003339.844173.487544.278期初未分配利潤0.000.003005.866461.409可供分配的利潤0.003339.847179.3414005.6710法定盈余公積金0.00333.98717.931400.5711可供分配的利潤0.003005.866461.4012605.1112未分配利潤0.003005.866461.4012605.1113息稅前利潤0.006234.377623.7713241.76(四)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后)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系指項目在整個計算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為零時的折現率,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為: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14.68%。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14.68%,高于行業基準內部收益率,表明項目對所占用資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業占用資金的平均水平,投資使用效率較高。(五)財務凈現值(所得稅后)所得稅后財務凈現值(FNPV)系指項目按設定的折現率,計算項目經營期內各年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財務凈現值(FNPV)=2070.10(萬元)。以上計算結果表明,財務凈現值2070.10萬元(大于0),說明項目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在財務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是指以項目的凈收益抵償全部投資所需要的時間,是財務上投資回收能力的主要靜態指標;全部投資回收期(Pt)=(累計現金流量開始出現正值年份數)-1+{上年累計現金凈流量的絕對值/當年凈現金流量},項目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期(Pt)=6.79年。項目全部投資回收期6.79年,要小于行業基準投資回收期,說明項目投資回收能力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這表明項目的投資能夠及時回收,盈利能力較強,故投資風險性相對較小。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現金流入0.000.0056175.0059920.0074900.001.1營業收入0.000.0056175.0059920.0074900.002現金流出13031.4213031.4254982.5252642.2169522.692.1建設投資13031.4213031.422.2流動資金0.005329.06355.276750.142.3經營成本0.0049389.2452005.1162468.592.4稅金及附加0.00264.22281.83303.963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13031.42-13031.421192.487277.795377.314累計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13031.42-26062.84-24870.36-17592.57-12215.265調整所得稅0.001558.591905.943310.446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13031.42-13031.4279.205886.632862.557累計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13031.42-26062.84-25983.64-20097.01-17234.46計算指標1、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前):21.18%;2、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后):14.68%;3、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所得稅前,ic=13%):10873.25萬元;4、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所得稅后,ic=13%):2070.10萬元;5、項目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前):6.01年;6、項目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6.79年。(七)債務資金償還計劃項目按照“按月還息,到期還本”的模式償還建設投資借款計算,還款期為10年。借款償還資金來源主要是項目運營期稅后利潤。(八)利息備付率測算按照《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規定,利息備付率系指在借款償還期內的息稅前利潤(EBIT)與應付利息(PI)的比值,它從付息資金來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項目償還債務利息的保障程度,項目正常經營年份利息備付率(ICR)為19.82。項目實施后各年的利息備付率均高于利息備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說明項目建成正常運營后利息償付的保障程度較高。(九)償債備付率測算按照《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規定,償債備付率系指在借款償還期內,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EBITDA-TAX)與應還本付息金額(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項目正常經營年份償債備付率(DSCR)為18.16。根據約定的還款方式對項目的計算表明,在項目實施后各年的償債率均高于償債備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說明項目建成后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保障程度較高。借款還本付息計劃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額6816.01513632.0313632.0313632.031.2當期還本付息166.991168.95667.97667.97667.971.2.1還本1.2.2付息166.991168.95667.97667.97667.971.3期末借款余額6816.01513632.0313632.0313632.0313632.032利息備付率19.823償債備付率18.16(十)級標題經濟評價結論根據謹慎財務測算,項目達產后每年營業收入74900.00萬元,綜合總成本費用64537.01萬元,稅金及附加303.96萬元,凈利潤7544.27萬元,財務內部收益率14.68%,財務凈現值2070.10萬元,全部投資回收期6.79年。項目具有較強的財務盈利能力,其財務凈現值良好,投資回收期合理。綜上所述,項目從經濟效益指標上評價是完全可行的。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一)投資估算的依據本期項目其投資估算范圍包括:建設投資、建設期利息和流動資金,估算的主要依據包括:1、《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2、《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設項目投資估算編審規程》4、《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深度規定》5、《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6、《企業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辦法》7、《建設工程監理與相關服務收費管理規定》(二)項目費用與效益范圍界定本期項目費用界定為工程費用和項目運營期所發生的各項費用;項目效益界定為運營期所產生的各項收益,并嚴格遵循財務評價過程中費用與效益計算范圍相一致性的原則。本期項目建設投資26062.85萬元,包括: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和預備費三個部分。(三)工程費用工程費用包括建筑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等;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業藍圖:從構想到實踐
- 人力資源管理顧問聘用合同
- 廠房物業管理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二人合伙經營簡單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研究生委托培養協議書范例
- 二零二五版門頭房出租合同模板
- 栽樹勞務合同范例
- 創業板“框架協議”披露全面規范
- 國家電網全方位備考指南試題及答案
- 關于導管的護理
- 生態修復成本分析-全面剖析
- 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合同
- 《SLT 377-2025水利水電工程錨噴支護技術規范》知識培訓
- 高血脂高血壓護理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實數單元檢測(含答案)
- 膀胱癌部分切除護理查房
- 兒童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關系
- 2025屆山東省臨沂市高三下學期一??荚囉⒄Z試卷(含解析)
- 2025年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人體捐獻協議
- 《法律職業倫理》課件-第二講 法官職業倫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