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_第1頁
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_第2頁
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_第3頁
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_第4頁
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漢全圖東漢疆域西域都護府長安一、政治制度兩漢基本沿襲秦朝制度,史稱“漢承秦制”,但漢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對這些制度有所損益變化。承襲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苛法、重賦、繁役監察、選官、賦役1.中央集權的鞏固(1)郡國并行制劉邦認為:“(秦始皇)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亡(通“無”)骨肉根本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狈址庵T侯王漢武帝漢高祖劉邦郡國并行制削藩,平定“七國之亂”推恩令,置刺史“推恩令”:規定諸侯王死后,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國部分土地為列侯,列侯歸郡統轄。結果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加強。還頒布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

,不許諸侯王召結賓客,限制諸侯王的活動,諸侯王只能衣食租稅,不得參與政事。諸侯王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中央集權大大加強。支脈疏遠的王侯與一般富室無異。(2)漢武帝“推恩令”(2012年廣東文綜歷史,12)“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的現象發映了A.君主專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權的加強D.分封制的鞏固【考點】古代中國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西漢解決王國問題)C【典型例題】《賈誼?治安策》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治安策”主要體現為()A.采納董仲舒建議

B.實行郡國并行制C.頒行推恩令D.設立刺史官職C(3)刺史制度西漢:漢武帝后期將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名,刺史級別不高,但巡查時代表中央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還設置司隸校尉。

東漢: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權和軍權。刺史的監察權進一步加強。東漢末年:州成為郡的上級機構,刺史改名為州牧,成為州的最高長官。地方郡縣兩級變為州、郡、縣三級。漢刺史乘傳周行郡國,無適所治。中興所治有定處。舊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錄囚徒,考殿最。初歲盡詣京師奏事。中興但因計支,不復自詣京師?!锻ǖ洹ぢ毠佟?.中樞權力機構的變化漢武帝建立中朝和外朝

中朝:皇帝侍從、秘書任尚書令、侍中,是決策機構。尚書令權力日顯重要。加強對中央的控制。外朝;以丞相為首三公九卿組成,布衣為相,是執行機構成立新機構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首二、兩漢時期的經濟(1)耕作工具的進步:西漢時的耦犁(二牛抬杠、西漢趙過)與犁壁,東漢時已推廣到珠江流域。(2)耕作技術的進步:西漢趙過推行的代田法(適應北方旱作地區的耕作方法)(3)耕作制度:兩漢以一年一熟為主(4)水利工程:漢朝建有六輔渠、漕渠、白渠、龍首渠;坎兒井第一年第二年鄭國渠六輔渠白渠漕渠龍首渠東漢時期出現更為靈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東漢:王景治河黃河安流近800年坎兒井:新疆一帶的灌溉工程。暗流……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創舉,適合土質松軟、不易修渠的農田灌溉。【高考真題】(2011年山東省文綜10)圖4描繪了漢代農民使用四齒釘耙耕作的場景。它反映出當時A.開始使用鐵器B.注重精耕細作C.尚未推廣牛耕D.雇傭關系盛行B【高考真題】(2011年福建省文綜14)圖4所示坎兒井(井渠)是我國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還流行于新疆的吐魯番、哈密地區。聯系歷史地理知識,對坎兒井解讀正確的是①在漢代就已出現②我國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侖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隨地勢坡降而改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C(2010年高考浙江文綜14題)農耕技術的發明與改進,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比較右側兩圖,其中圖8(1)所示的耕作技術始見于:A.戰國B.秦C.西漢D.東漢D手工業①西漢武帝以后,鹽鐵官營,統一鑄錢。②冶鑄技術:漢代冶煉業中開始用煤作為燃料;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②制瓷業: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③絲織業:西漢政府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馬王堆素禪衣④制漆業:發展迅速官營手工業的發展

提花機“賽里絲”據史書記載,古羅馬人十分喜愛中國的絲織品,公元前1世紀,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愷撒,身穿絲袍出現在劇場曾轟動一時。那時期,身穿中國絲織品衣服,成為羅馬社會上層的風尚。西方稱中國“賽里絲”(絲國),長期以來絲綢之路綿綿不絕。商業的初步發展(1)政策:

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業的難發展表現:①政府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一入市籍貫不得為官,表明商人社會地位較低。

②鹽鐵官營。學習思考:《漢書》中記錄了這樣的說法:“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睘槭裁磿霈F這樣的情形呢?原因:(1)中國古代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造成商人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這是歷史的必然;(2)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剝削農民來生存的,農民雖然名義上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實上處于社會的底層,極其貧困。(2)市(用于貨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點:設置在縣治以上的城市;市、坊嚴格分開;官府設市長和市令管理;有嚴格的時間、地點限制(3)對外貿易開通了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敦煌河西走廊西亞歐洲今新疆地區陽關中亞長安玉門關大秦絲綢之路鑿空西漢開始,中國絲綢遠銷亞洲、歐洲,為中國獲得“絲國”的譽稱。運送絲綢產品的商路被后世稱為“絲綢之路”。大秦西方東方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藥材、珠寶、音樂、舞蹈、宗教(佛教)----絲綢、瓷器、漆器、鐵器、冶鐵技術、蠶種和養蠶技術------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友誼之路注意:海上絲路公元前60年,漢宣帝時設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這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管轄。西域都護府【典型例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边@是唐詩中的名句。然而樓蘭古國在唐代以前已銷聲匿跡,留下了千古之謎。樓蘭國的興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絲綢之路的開辟B.農耕文化的發達C.旅游業的發展

D.戰略位置的重要

A

2012年上海歷史,10)右圖中的斜線部分是中國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統治區域。該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漢D.唐朝【考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漢代中央集權的措施)C(1)漢初的治國思想黃老之說實行原因西漢初年,經濟殘破,百廢待興。儒家、法家都是“有為”政治,不能適應休養生息需要。影響漢初黃老政治的實施,使西漢經濟迅速恢復了元氣,經六、七十年的努力,國力漸漸增強(文景之治)。

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稘h書·食貨志》三、兩漢時期的文化1.思想的發展政策:休養生息

措施:⑴減輕田租;⑵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⑶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賦稅徭役實質是一種“積極的無為”黃老之學對西漢社會的影響1.作用使漢初的社會迅速地恢復了元氣,國力日盛2.弊端政治:地方勢力的發展,嚴重地威脅了西漢的中央集權經濟:土地兼并嚴重民族:匈奴威脅西漢政權

(2)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有為而治)背景現實需要:①武帝時王國問題繼續威脅中央政權,需要一種符合實際的統治思想以鞏固政權。②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已不適應經濟恢復發展后的變化。2.個人發揮: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發揮,吸收法家、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對儒學進行改造,使其更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內容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二,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與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于道,勿使并進。邪避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材料四“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針對加強君權的需要,提出“君權神授”的觀點。針對加強君權的需要,提出“天人感應”的觀點。(仁政)針對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大一統)從理論上解決了漢武帝國家“大一統”的需要,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以思想的大一統鞏固政治的大一統)實質:外儒內法,思想專制,帶有神學傾向“道”就是指“三綱五常”的道德信條,這些道德是做為“百神之君”的“天”安排給人世間的,只要是“天意”不變,它就永遠不能改變,董仲舒的思想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權、君權、神權、父權、夫權、族權的統治提供了理論依據針對為人處世的標準,提出“三綱五?!?,提倡孝道

“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措施:(3)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漢武帝的有為)政治:起用儒者參政;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尊儒:(2)倡儒:教育:①興辦太學——儒學官方化和制度化②興辦郡縣學——儒學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地位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漢武帝時期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高考真題】(2010·天津文綜2)《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D【典型題例】漢代賈誼《新書·禮》:“天子愛天下,諸侯愛境內,大夫愛官屬,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不義。故禮者,所以守尊卑之經,強弱之稱也?!辈牧媳砻?)①孔子的“仁愛”思想②“仁愛”只能是天子和諸侯的施恩③“仁愛”是有界限的④賈誼倡導尊卑有序的“仁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B【典型題例】我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創新,下列舉措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首創意義的有()①孔子以“有教無類”的思想辦學

②漢武帝建立太學,用儒家經典作為教育內容

③洋務派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

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思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積極消極1、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大一統的國家,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2、對儒學為主流的傳統文化起了積極作用3、發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1、唯心主義的成分應批判2、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專制作風不可取,應當鼓勵各種學術思想爭鳴3、帶有神學迷信色彩,宣揚綱常倫理是為了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應批判(4)評價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啟示:思想上的統一是為政治上的統一服務的,思想文化要與社會政治經濟相適應。三、兩漢時期的文化2.科技文化的發展(1)造紙術①我國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早期的紙,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

我國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紙地圖,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西漢紙②東漢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植物纖維紙逐漸取代竹木簡成為古代中國的主要書寫材料。原料:樹皮、破漁網、麻頭……制造工藝:制漿——制紙——晾干

蔡倫改進造紙術

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制成了便于書寫的植物纖維紙,取代了竹木簡和帛,成為古代中國的主要書寫材料。為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造紙術的外傳公元4世紀(2)天文學東漢張衡水運渾象儀;地動儀地動儀水運渾象儀①成書年代:東漢,②特點: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匯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