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的戰略轉移教案_第1頁
紅軍的戰略轉移教案_第2頁
紅軍的戰略轉移教案_第3頁
紅軍的戰略轉移教案_第4頁
紅軍的戰略轉移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紅軍的戰略轉移》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王明的“左”傾錯誤和中央蘇區紅軍的第四次反“圍剿”、第五次反“圍剿”;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2、能力目標①通過材料分析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揭示歷史事件本質的能力。②通過對王明的“左”傾錯誤和中央蘇區紅軍的第四次反“圍剿”、第五次反“圍剿”等史實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閱讀、觀察、判斷、比較、綜合歷史知識的能力。③通過對王明“左”傾錯誤、遵義會議和長征勝利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深入分析和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3、情感目標①通過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及其實質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的反動性。②脫離中國實際的王明的“左”傾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使中國革命處于極端危險的境地。③遵義會議,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志,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④紅軍的長征,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重點難點重點: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難點: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和討論法教學手段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學程序課前在電腦屏幕上呈現課題“紅軍的戰略轉移”字樣和圖片資料“七律·長征”,并配有關于長征的背景音樂。新課導入師:(電腦屏幕上呈現二張人物圖片)今天我來給同學們介紹二位美國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生:(辨識并回答)師:他們都是美國人,著名記者。一位是埃德加·斯諾,另一位是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埃德加·斯諾在1938年寫下了介紹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紅星照耀中國》。在這本書里,他對紅軍長征高度評價:“長征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放映錄音)。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20世紀80年代沿著當年紅一方面軍長征的路線重走了一遍,于1984年寫下了偉大的著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他指出:“本世紀中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同學們不妨想一想,不同時代的兩位美國記者為何對長征如此傾情、謳歌不已呢?今天我和大家就一起來學習紅軍長征的歷史。新課講授一、長征背景師:(電腦屏幕上顯示文字:1934年10月,臨時黨中央被迫決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余人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紅軍為什么要進行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呢?生:(思考并回答)師:(加以概括)紅軍長征與蔣介石、王明二人息息相關(電腦屏幕上顯示二人圖片)。紅軍長征一是由于蔣介石的反動政策——“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二是由于王明的“左”傾錯誤,特別是在軍事上的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師:我們一起來看兩段材料。(電腦屏幕顯示材料一、二)材料一: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說:中國“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材料二:“政府現在既以此案訴諸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以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避免沖突,對于國民亦一致告誡……”根據這二段材料,同學們思考:蔣介石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這種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生:(思考并回答)師:正是由于蔣介石的民族失敗主義論調和寄希望于國聯,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的時間,中國的東北三省處于日本的鐵蹄蹂躪之下。從此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蔣介石不以民族大局為重,公然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同學們看材料(電腦屏幕顯示材料三)。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蔣介石在南昌講話時說:“中國亡于帝國主義,我們還可以當亡國奴,尚可茍延殘喘,若亡于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边@就是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同學們分析其反動的階級本質。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與此思想相似的人,你能列舉一些嗎?生:(思考并作答)師:因為蔣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與此思想相似的人,如曾國藩。同學們結合材料一、二、三思考:“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與不抵抗政策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說這一政策是反動的?生:(思考并回答)師:他們在實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對日不抵抗,積極反共?!叭镣獗叵劝矁取闭咧苑磩樱怯善潆A級屬性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決定的。同學們回顧: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情況如何呢?生:(思考)師: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情況是這樣的:1927年國共對峙開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35年華北事變,主要矛盾仍是階級矛盾,但民族矛盾在上升;1935年華北事變之后,主要矛盾變化為民族矛盾。2、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師:蔣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指導下,發動了對中央紅軍的第四次、第五次“圍剿”(電腦屏幕顯示圖片)。結合以前所學知識,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中央蘇區紅軍五次反“圍剿”的情況。(屏幕顯示圖表)次序時間敵我力量對比結果第一次1930年2.5:1勝利第二次1931年7:1第三次1931年10:1第四次1932年4:1第五次1933—1934年6:1失利據上述表中反映的情況,能夠說明什么問題?生:(討論并回答)師:說明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如果堅持毛澤東正確的戰略戰術,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也一定能打破。可惜的是,當時毛澤東已不在中央主要領導崗位上了,王明取得了在中央的最高領導權,并且犯下了錯誤。毛澤東曾痛心地指出:“王明問題的關鍵、癥結之所在,就是他對自己的事考慮得太少,對別人的事卻操心得太多了”。談談你們對這段話的理解。試分析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討論并回答)師:王明沒有很好地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有:王明的“左”傾錯誤;錯誤的軍事指揮;敵強我弱等。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軍被迫長征。二、長征主要過程師: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關于紅一方面軍長征的影片(電腦放映)。哪一位同學能夠陳述紅一方面軍的長征路線呢?生:(觀看影片并陳述)師:(師結合電腦屏幕顯示講解,生參與)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突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到達湘江邊,只剩下三萬多人,打算向湘西轉移。在這段行軍途中,毛澤東作詞《十六字令三首》:(一)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放映錄音)在毛澤東的建議下,向貴州進軍,攻占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在遵義縣城北,毛澤東作詞《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啼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放映錄音)遵義會議以后,紅軍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穿過大草地,進入甘肅,陜西。在甘肅境內,毛澤東寫下了詞:《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放映錄音)紅軍繼續北上,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毛澤東又乘興賦詩《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放映錄音)在紅一方面軍的長征史上,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三、長征的轉折點——遵義會議師:同學們看人物圖片,他們分別是誰呢?生:(觀看并回答)師:他們與紅軍的命運息息相關。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同學們討論: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為什么說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新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生:(討論并回答)師:(結合人物圖片介紹)從中共的革命實踐來看,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大革命失敗;王明犯了“左”傾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遵義會議是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地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在遵義會議上決定,中央由張聞天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從以后的革命經歷來看,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四、長征結果及意義師:紅一方面軍經過一年的奮戰,終于到達了陜北。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情況如何呢?生:(思考紅二、紅四方面軍的行軍路線)師:(電腦演示行軍路線)三路大軍于1936年10月勝利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紅軍長征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先念以及共和國9位元帥、8位大將、46位上將、160多位中將、近千名少將都曾留下自己的足跡。另據美國記者斯諾統計紅軍長征經過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爬過18條山脈(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波濤洶涌的河流,占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經過6個不同少數民族地區。紅軍的長征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其意義何在呢?生:(思考并回答)師:毛澤東1936年指出:“紅軍勝利完成了長征,轉到了抗日的前沿陣地,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朱德在1936年作了一副對聯:“萬里長征猶念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還有外國朋友對中國紅軍長征的高度評價,可見紅軍長征意義深遠。五、南方八省的游擊戰爭師: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余人開始長征。另外三萬余人的地方部隊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爭。他們的革命情況如何呢?生:(思考并回答)師:南方八省游擊戰爭的領導人是項英和陳毅。(電腦屏幕顯示人物圖片)他們的條件很艱苦,有詩詞為證:“夜難行,淫雨苦兼旬,野營已自無蓬帳,大樹遮身待曉明,幾番夢不成”。“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他們仍在頑強靈活地斗爭:“講戰術,穩坐釣魚臺,敵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備我偏來,乖乖聽安排”。課堂小結師:由于蔣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王明犯下“左”傾錯誤,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是我黨在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考驗。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中國革命新局面開始。另外三萬余人的地方部隊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爭。南方八省的游擊戰爭和主力紅軍的長征構成了一幅全國革命形勢的不朽畫卷。課堂討論師:什么是長征精神?生:(討論并發言)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國家主席江澤民是怎樣看待長征精神的。(放映錄音)聽了這段錄音,我是很受感動。我也希望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