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一、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1.“冷戰”原因美蘇戰時同盟破裂走向對抗
(根本:國家安全與利益的沖突)
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對立標志:杜魯門主義出臺(1947.3)
表現政治上:杜魯門主義出臺(1947)
經濟上:馬歇爾計劃實施(1948)
軍事上:北約的成立(1949)2.“熱戰”朝鮮戰爭(1950---1953)
越南戰爭(1954---1973)
3.蘇聯和東歐國家相對應的措施 (1)經濟上: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
(2)軍事上:華約的成立(1955)
4.影響主導國際關系(造成西歐靠美;東歐靠蘇)
全面對抗(兩大陣營對峙長達40多年)
爭奪勢力范圍(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
二、世界多極化趨勢
1.歐洲共同體
(1)背景①二戰后國際地位下降
②20世紀50年代經濟發展較快(2)成立:1967年歐洲煤鋼、經濟、原子能三大共 同體組成,之后加強政治、經濟合作(3)影響①嚴重削弱美國的霸主地位(經濟上形成美 國的競爭對手;政治上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走向聯合的歐洲逐漸改變兩極下的政治力量對比(政治經濟一體化增強)
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原因
①戰后美國扶植②民主化改革③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首位)
④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⑤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標志:成為僅次美國的經濟大(1956---1972)
影響政治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由一邊倒到全方位的外交)
資本主義世界呈現三足鼎立,經濟多極化沖擊兩極格局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背景:民族國家獨立;美蘇對峙爭霸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首腦會議
宗旨: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
影響標志第三世界興起(第三世界國家 以獨立自主的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
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 定世界事務的局面(強權政治受到 了挑戰)三、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1.近代以來(舊中國)的外交(1)清政府統治后期:屈辱外交戰敗屈辱投降
(1840—1912)
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主權受損(2)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自主外交---《資政新篇》(3)民國時期南京臨時政府:“軟弱”外交--“告各友邦書”(1912---1949)
北洋軍閥政府:賣國外交---“二十一條” 南京國民政府:制造“自主”外交---“改訂 新約”運動(1928年發起)
回顧歷史
2.新中國外交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0年代前期的外交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
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1954年)
參加亞非國際會議(1955年)(3)70年代的外交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
(4)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參加 80、90年代亞太經合組織(1991年)、建立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2002年)
(5)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與俄、美、日、法建立“伙伴”關系
四、當今世界格局
1.兩極格局瓦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2.和平與動蕩并存: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恐怖主 義、地區沖突不斷(波黑戰爭、巴 以沖突等)
3.多極化趨勢加強一超多強的局面出現(美國和歐盟、 日本、俄羅斯、中國等)
新格局尚未形成
4.影響:有利于抑制霸權、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促進 世界和平與發展1.二戰結束后初期(1)世界格局: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2)原因:①二戰后美蘇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兩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以及國家利益存在根本對立。②二戰后,西歐普遍衰落,唯美國馬首是瞻。2.20世紀六七十年代(1)世界格局: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2)原因:①歐共體的成立,西歐走向聯合。②日本的崛起。③中國的振興。④不結盟運動的發展。⑤美國發展相對緩慢,自身力量相對減弱。3.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1)世界格局: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2)原因:①蘇東劇變。②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③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許多發展中國家等多個力量中心形成并發展。1.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戰’局面形成”這一課題的是(
)A.丘吉爾“鐵幕”演說錄音B.馬歇爾計劃援助狀況報告C.華約成員國分布示意圖D.“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文本【解析】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華約組織的成立都是“冷戰”的表現,故A、B、C三項都可以直接用于探究“‘冷戰’局面形成”這一課題。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是由歐洲聯盟成員國組成的國際組織,與該課題無關。【答案】
D1.近代:美國侵華(1)鴉片戰爭后,1844年強迫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2)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充當英法聯軍的幫兇。1858年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3)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標志著美國侵華進入一個新階段,不再追隨西方列強,有了獨立的侵華政策。(4)1900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5)二戰期間,中美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美國支援中國抗擊日本侵華。(6)1946年,美國與蔣介石政府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從中攫取了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權。(7)解放戰爭時期,美國“扶蔣反共”。2.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中國采取敵視政策。美國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的外交孤立政策,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3.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由敵對走向正常化。70年代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4.新時期:中美關系在曲折中向前發展。2.1973年2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基辛格時說:“以前是仇人,現在我們的關系是叫什么friendship(友誼)。”中美關系發生改變的根本因素是(
)A.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維護自身國家利益C.中國需要與美國合作對抗蘇聯D.美國與蘇聯爭霸失敗【解析】中美關系改變的根本因素是國家利益的需要,這是任何國家、任何政策的出發點,中美關系的改變也不例外。【答案】
B運用“理論分析法”巧解選擇題理論分析法就是運用諸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現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來分析、解答問題的一種思路或思維方法,它適用于解答“根本原因、歷史根源、從根本上反映或說明……”一類的選擇題。(2014·泰州調研)1974年,出任歐洲共同體執行主席的聯邦德國外交部長謝爾說:“在‘九國’商談有關政治行動、組織結構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張談判桌上,我們不能保證都有美國的座位。”這實質上反映了西歐(
)A.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力圖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C.強烈要求與美國共同主宰世界D.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解答思路】
考查知識歐共體形成的影響題法對接本題可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原理解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外交關系屬于經濟基礎的范疇,它從根本上講取決于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二戰后初期,西歐衰落唯美國馬首是瞻。歐共體成立大大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進而在政治上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改進護士資格證學習方式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指南試題及答案全面解析
- 新西蘭航空面試題及答案
- 編制警犬考試題及答案
- 美術筆試題型分類及答案
- 藥劑類考試理論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添可招聘筆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的社會影響考題試題及答案
- 藥劑學教育改革的探討試題及答案
- 藥劑學專業的未來發展試題及答案
- 文旅生態小鎮案例分析報告
- 鑄件外觀缺陷圖
- 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的實踐探析
- 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詳述
- 2023年10月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部分鄉鎮公開招考23名返鄉興村新村干筆試歷年高頻考點試題含答案帶詳解
- 模板安裝三檢記錄表
- 物業服務費用收支情況明細表
- 益陽萬達廣場項目總承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材料采購計劃監理意見
- 液壓閥門測試機安全操作規程
- 六年級數學下冊《連等式》專項練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