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文化的結構與功能第一節文化及其特征第二節文化的分類第三節文化的構成第四節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人類所特有的,文化聯系著社會生活和社會運行的各個方面: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反映,活動的記錄,歷史的積沉,是人們對生活的需要(現實)和要求(必須做到的)、理想(向往)和愿望(想得到的),是人們的高級精神生活。是人們認識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它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論,是人們對倫理、道德和秩序的認定與遵循,是人們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與準則。思想和理論是文化的核心、靈魂,沒有思想和理論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有一種思想和理論,生存的方式和方法。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詞英文為culture,來源于拉丁語,原意是指“耕耘”、“耕作”,其最初含義與農業文明有直接的聯系。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說,文化是與自然現象不同的人類社會活動的全部成果,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的與非物質的產品的綜合。第一節文化及其特征現代漢語詞典: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歷史上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考古學定義:文化是指同一歷史時期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和遺物的綜合體,主要表現為具有相同特征的器物和制造技術。社會學中的文化定義:某一民族或群體代代相傳的共享的整體生活方式(wayoflife),是賦予一個社會以特色的,長期凝結和傳承下來的思考和行為的方式及結果。具體包括某一集團或群體所帶有的價值觀念、所遵循的行為規范以及創造物.文化的定義很多,許多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下過定義,曾作過統計:自1871——1951年80年里,關于文化的定義有164條之多,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界說,他認為:文化是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作為社會一分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與習慣,是人類為使自己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
二、文化的特征第一,文化具有可習得性(符號性、意義性學習)第二,文化具有共享性(并非個人特有的)第三,文化具有象征性(例如,社會生活中的禁忌、規則、宗教信仰等)第四,文化具有全括性(從世俗的日常生活,到神圣的信仰等方面,如:我們的吃穿住行,接受的價值觀,不同社會人群之間存在差異主要來自于文化的差異)第五,文化具有整體性(一個有機系統和整體,如:每一種文化在生態環境、生計策略、觀念、語言、藝術、習慣和制度等要素之間以及內部結構中均含有一種規則和法規)第六,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是普遍性的,而每一社會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一、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指物質世界中,一切經過人的加工、體現了人的思想的東西。非物質文化,又稱精神文化,指制度、規范、觀念等。第二節文化的分類1物質文化
1.1物質生產文化采集——狩獵文化:采集狩獵的生產生活方式占據了人類進化過程99%的漫長時間。游牧文化:游牧文化產生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人們對馴養動物生理特征的了解,其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逐水草而居。農耕文化:農耕文化對中西文明的進程影響深遠。從耕作技術上看,農業可分為初級農業和集約農業兩種類型。工業文化:工業文化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和整個社會面貌的巨大變化。1.2物質消費文化飲食文化:吃什么和怎么吃是飲食文化的主要內容。服飾文化:服飾文化不僅引領著時尚的潮流,還承載著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建筑文化:建筑文化體現出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域特征。交通文化: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是交通文化的基本要素。2制度文化2.1婚姻什么是婚姻?——婚姻是男女之間性與經濟的結合。人們怎樣結婚?——婚禮儀式一個人應該同誰結婚?——亂倫禁忌、內婚制與外婚制、交表婚與平表婚、續嫁夫兄弟婚與續娶妻姊妹婚一個人能跟幾個人結婚?——一夫多妻婚、一妻多夫婚、一夫一妻婚2.2家庭什么是家庭?——以夫妻關系為基礎的生活共同體。家庭的社會功能:滿足生理需要、延續社會、經濟協作、社會化、保障。2.3氏族、民族、國家氏族是以血緣關系結合而成的原始社會基本的社會政治經濟單位。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質是民族不可或缺的四大特征。國家的實質:階級統治的工具。3精神文化3.1文學文學的本質文學的特征文學的體裁3.2藝術什么是藝術藝術的特征藝術的社會功能3.3宗教宗教的本質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社會功能宗教對文化的影響3.4哲學哲學的定義哲學的類別4信息文化4.1語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生成語言的文化功能4.2文字文字的產生式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文字的起源和發展漢字與漢文化4.3大眾傳播媒介幾種主要的傳媒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傳媒的未來二、主文化與亞文化主文化是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的、為社會上多數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對社會上大多數成員的價值觀、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影響極大。亞文化指僅為社會上一部分成員所接受的或為某一社會群體特有的文化。亞文化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別:1.民族亞文化2.職業亞文化3.越規亞文化4.年齡亞文化5.地域亞文化……
亞文化(subculture):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于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并構成亞文化等都是這種亞文化。亞文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總體文化的次屬文化。一個文化區的文化對于全民族文化來說是亞文化,而對于文化區內的各社區和群體文化來說則是總體文化,而后者又是亞文化。研究亞文化對于深入了解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那就是在都市處于非中心——或者說處于邊緣地位的人,共同創造與享有的特殊文化,而且它是相對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如:動漫游戲快餐屬于亞文化;青年人喜歡的流行音樂可以看做是年齡亞文化的一種;鄉村音樂是地域亞文化的一種等等。
三、主文化與反文化這是根據文化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從對立、沖突的角度對文化做的區分。主文化是社會上占主導地位,對現存社會秩序起著維護、支持作用的文化;反文化是特殊的亞文化的一種,它的價值觀,信仰或行為模式與主要文化是對立的,互相沖突的.例如美國60年代的青年運動——“嘻皮士”運動,都是反抗現有文化規范或價值觀為目標的亞文化。在一個社會里,并沒有一種文化永遠是錯的,都不被社會主要文化所接受,隨著社會不同群體思想模式與權力關系的改變,某些曾被視為反文化的現象轉而獲得接納。如我國1919年新起的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禮教,倡導民主、科學等是進步意義的反文化;同性戀次文化在一些西方社會受到承認等;而法輪功等邪教、藏獨等卻是有害的反文化等。四、評比性文化與非評比性文化所謂評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壞、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兩種文化的比較中,可以評出孰優孰劣的文化。一般說來,評比性文化都是比較容易鑒別其價值的文化。例如,美國文化中的科技先進等為優性文化,而吸毒等則為劣性文化。
非評比性文化即中性文化,是指沒有明顯優劣、高下之分的文化。這類文化一般與風俗習慣相關聯。包括行為方式、玩笑方式、禁忌等方面。例如,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西方人習慣用刀叉,有人說使用筷子有利于人腦發展,也有人說使用刀叉簡單。這些觀點并無對錯,也無優劣、高下之分。尊重非評比性文化意味著尊重民族平等,贊同各民族文化之間的文化差異。
文化雖然是復雜的系統,各種文化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但是各種文化系統都有一些基本的構成要素,這些要素主要是:象征符號、價值觀念、規范體系和物質文明。第三節文化的構成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一般認為廣義的文化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物態文化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范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三是行為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于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一、象征符號象征符號是人類通過意識控制而創造或建構起來的象征體系,用來引導人們的互動、交流、思維、情感、學習和控制。例如:物質:從遠古的圖騰時代,物質與文化就是交融在一起的;圖騰崇拜就是物質的符號化象征,以期達到文化與精神的升華。隨著人類歷史的進步,物質體系與文化意義體系之間的錯綜復雜、撲簌迷離的關系也越來越清晰,人們明確到物品是代表了對世界的分類;語言:“嗯”在不同的情景中的意義不同;姿態和行為:中國人的作揖、英國人的聳肩、日本人的鞠躬等等都表示一種禮節的意義成為文化的象征符號。二、價值觀念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是文化差異的重要體現。文化價值觀是指社會成員共同持有的關于是非、善惡、好壞、自我與他人利益關系的觀念和傾向。
不同文化之間,價值觀念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例如:在晚輩與長輩的關系問題上,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更加注重兩者的平等以及普遍性人際關系原則,東方強調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生育觀上不同民族、職業、階層等對生育規模、性別等有明顯不同。又有相通之處:在基本的是非、善惡、好壞等標準方面是相通的。在文化的熏陶下,價值觀通過多種渠道代代相傳:例如:孝道、祭祀等等三、規范體系文化的規范體系為社會秩序奠定了基礎。文化中的規范體系是按照一定的價值原則建構起社會行動規則系統,包括正式規范和非正式規范。非正式規范:社會習俗、民風民德、鄉規民約等正式規范:規章制度、法律四、物質文明每一種文化都包含各自的物質文明,它是由該文化中的社會成員所共同創造的物品集合體,包括技術、工具、住宅、食物、服飾、書籍等人工制品。物質文明是人類創造的,同時業時人類生存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文化中的物質具有實用、功利的價值;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互影響。一、認同功能:文化是社會或民族分野的標志;二、規范功能:文化使社會有了系統的行為規范;
三、整合功能:文化使社會團結有了重要的基礎;四、涵化功能:文化塑造了社會的人。
第四節文化的功能
中美文化認同比較文化內容中國美國產業特點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重工業和制造業在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農業人口比例小,第三產業、信息、高技術產業在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社會關系注重家庭、家族等血緣關系注重事緣、業緣等非血緣關系價值觀強調集體主義、集體成就強調個人主義、個人成就婦女形象以賢妻良母為模范、妻子要協助丈夫強調婦女獨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門窗維修改造合同協議
- 預售房屋定金合同協議
- 靜電凈油機采購合同協議
- 門廠壓機轉讓合同協議
- 瓦斯治理與綜采隊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 陜西省渭南中學2025屆高考生物全真模擬密押卷含解析
- 2025年云南省會澤縣第一中學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
- 2025年消防執業資格考試題庫:消防應急救援裝備在火災現場的應用試題
- 2025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財務風險預警專項訓練試題
- 2025年下半年寧波市象山縣民政局招考編制外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
- 2024中國華電集團限公司校招+社招高頻難、易錯點練習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光伏電站施工創優規劃方案
- 【米酒釀造工藝的優化探析(論文)6500字】
- EBSD初級原理和簡單應用
- ICU成人患者靜脈血管通路裝置評估與選
- 2024年6月29日四川省地市州事業單位選調筆試真題及解析
- 12月改革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技巧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
- 餐飲服務外包食堂衛生管理方案
-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粉末冶金氣門座
- 醫用高分子材料行業發展趨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