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第一章導論_第1頁
公共政策第一章導論_第2頁
公共政策第一章導論_第3頁
公共政策第一章導論_第4頁
公共政策第一章導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共政策分析

任課:公共管理學院傅慧芳教授、博導

導論政策分析的學科范式

本章要點:公共政策學產生的根源政策科學及政策分析的興起政策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領域政策科學的學科性質中國政策科學的研究任務結合實際,理解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序:政策無所不在,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例:“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舊的住房政策”“改革公費醫療政策”,等等

案例:“三無人員”徐英東的悲劇

案例簡介:

1998年8月末,欲與母親一道回家的兒子被送進了北京市公安局原收容遣送站。從此,母親走上了一條漫長的、看不到盡頭的尋子之路。到2003年9月15日,72歲的馮彩云尋子整整4年,政府卻給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法。

馮彩云:兒子被收容后下落不明

已有4年了

尋人啟事分析與思考

面對悲劇,不能只有非理性的感情宣泄,更不能失去理性的反思。雖然收容遣送制度已經成為歷史,但卻留給人們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問題——徐英東事件為什么會發生?哪些悲劇是收容制度本身造成的?哪些悲劇是收容執法造成的?收容遣送制度為什么會長期存在?為誰存在?利弊何在?怎樣才能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在制度設計的過程中,人的權利應該放在什么位置?

對一個政策的分析要從以下角度:1.歷史文化背景因素;2.系統因素:環境、政策工具、體制等3.過程因素:制定:制定的過程制定的內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具體條文執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內容無法執行,執行者監控;評估(價值取向);終結(什么樣的政策應該廢止不符合時代潮流)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P14)一、公共政策的學科發展朔源(一)早期思想源泉——古代和中世紀的政策研究思想和經驗(二)演化——近現代經驗研究的成長,應用社會科學的成長及其職業化(三)先導——近現代社會科學對政策研究理論和方法的探討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二、公共政策的學科興起(一)西方公共政策學的發展歷程1.公共政策學的產生——美國日本學者:藥師寺泰藏公共政策運動和公共政策學科之所以誕生于美國,三個特別的環境因素:行為主義;本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的社會問題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政策替代”文化

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二)公共政策學的發展——全球的“顯學”越來越多的復雜的國內和國際問題,需要努力提高利用政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2.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和世界改革浪潮的推動,公共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愈加凸現;3.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公共政策學的發展;4.思想庫或智囊團的成熟促進公共政策科學的發展。

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三、公共政策學發展的基本過程

政策科學一詞是由拉斯維爾(H·D·Lallwell)和拉納爾(D·Lerner)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學:范圍和方法上的最近發展》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公共政策科學在西方經歷了創建、形成、批判反思和拓展新方向等幾個階段。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三、公共政策學發展的基本過程

(一)創建時期(20世紀50年代)

兩次的政策爭論與一次學術討論會:羅斯福“新政”的政策爭論;由奧本海默引發的原子能政策爭論。“關于國際關系的革命性、發展性學術討論會”(簡稱RADIR學術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成果之一的論文集《政策科學》是公共政策學的開山之作,RADIR也因此而被稱為是高舉大旗向公共政策進軍的誓師大會。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三、公共政策學發展的基本過程

(一)創建時期(20世紀50年代)

拉斯韋爾對公共政策學下了一個定義:“公共政策學就是以制定政策規劃和政策替代方案為焦點,動用新的方法論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的學問”。正因為如此,拉斯韋爾被公認為公共政策學的創始人或創始從之一。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50年代到60年代美國公共政策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可以由拉斯韋爾概括的公共政策學的六大規定性中體現出來:(P16)1.公共政策學是關于民主的學問2.是公共政策學的哲學基礎是理論實證主義3.是公共政策學是一門對時間和空間都非常敏感的科學4.是公共政策學是跨學科的學問5.是公共政策學是一門必須由學者和政府官員共同研究的學問6.是公共政策是包含“發展概念”的學科

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拉斯韋爾等人對公共政策學的理解中有許多科學合理的方面:對民主主義和理論實證主義的合理性的贊賞;公共政策學的跨學科性;充分的時空觀念的必要性;發展觀念的重要性;政府官員應參與公共政策的深入研究等。但是,公共政策學完全浸染了行為主義的色彩。過分看重自然科學的方法,感興趣的是對行為進行量化處理,用數據說話。人們在進行政策分析時,不考慮倫理價值,使公共政策游離于價值判斷之外。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二)形成時期(20世紀70年代)

葉海卡·德洛爾的《公共政策制定檢討》(1968)、《政策科學進展》(1971)、《政策科學構想》(1971)稱為公共政策科學的“三部曲”。行為主義具有以下幾個弱點:不具備嚴格區分個別行為的微觀理論和宏觀理論;片面地接受所謂均衡概念;回避了復雜而生動的社會問題和社會戒規等倫理道德問題;容易陷于完美主義的泥潭。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德洛爾要確立一種“總體政策”,包括下列內容:要有制定總目標的政策;要確定政策范圍;要設定時間單位;要設定風險承受;要在漸進性和革新性當中進行選擇;要在普遍性與特殊性中進行選擇。要確定制定的政策是重在協調,還是有所側重。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超前傾向”和“趨后傾向”。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德洛爾批判行為主義,主張對制定政策的系統加以研究,并提出了構建總體政策即制定政策的若干設想。但是,德洛爾構建的總體政策是一種元政策或“超政策”,過于理論化很難理解而且晦澀。另外,德洛爾為了建構一個總體政策系統,試圖在統一的公共政策學的旗幟下統率其它相關學科是不切合實際的。50-70年代政策分析的出現,

政策分析途徑和方法之爭

政策分析范式的出現拉斯韋爾—德洛爾倡導的政策科學的不足,導致了許多學者離開拉斯韋爾—德洛爾的傳統,轉而提倡作為一個應用社會科學學科的獨立的政策分析,其實,就是給政策科學傳統加上對檢驗備選方案的嚴格程序。政策分析途徑和方法之爭這種爭論是圍繞理性的途徑與非理性的途徑而展開的。理性途徑即全面理性模式,它以系統分析為縮影;非理性途徑則是強調全面理性的局限性或不可能性。理性的途徑與非理性的途徑各自的理論前提純粹的理性模式的特征是:以認同系統分析.作為元理論,以統計經驗主義作為方法論和以價值的最大化作決策標準;而非理性途徑的特征是:以認同多元主義作為元理論,脈絡背景和案例分析作為方法論和以社會合理性(利益的整合)作為決策標準。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三)反思時期(20世紀8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學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政策價值觀或公共政策與倫理關系問題的研究2.加強政策效率和比較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3.開展政策信息多元化方面的研究,強調政策學家與政治家合作

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四)拓展時期(20世紀90年代)拓展表現在:1.重視宏觀政策研究,促進政府政策制定系統改革2.開辟新的研究領域3.公共政策學與公共管理學日益融合

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四、什么是政策科學,政策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領域(P21)(一)幾種經典定義:

一個綜合地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來研究政策系統和政策過程,探求公共政策實質、原因和結果的學科。(二)研究對象:政策系統及政策過程公共政策學內部知識系統公共政策學科體系:公共政策基礎:公共政策新概念;公共政策特征;公共政策類型;公共政策功能公共政策過程:公共政策系統、體制;公共政策問題/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執行;公共政策評估;監控;終結公共政策的分析方法:基本分析模型;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公共政策領域:政治政策;經濟政策;文化政策;社會政策四、什么是政策科學,

政策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三)公共政策的主要論域:公共政策學科的定位公共政策價值與理念公共政策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效率公平與公共政策市場經濟與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公共政策的經濟分析公共政策的倫理分析公共政策的比較分析公共政策與憲政秩序公共政策與公用事業管理改革國際公共政策與全球治理公共政策的評估模型建構公共政策過程研究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五、政策科學的學科性質(一)政策科學是一個綜合性、跨學科的新研究領域;公共政策學外部知識生態:公共政策學的支撐學科: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的工具學科:哲學、數學、史學傳統學科: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倫理學、統計學、其他學科……新興學科:管理學、領導學、行政學、決策學、系統論、博弈論、其他學科……

(二)政策科學是以行動為取向的科學;公共政策學與社會實踐(三)政策科學不僅是一門描述性的科學而且是一門規范性的科學例:張惟英“人口準入”風波北京市政協委員張惟英建議用人口準入制

“控制人口無序流動”,“保證北京的可持續發展”

“一個令中國人發抖的名字”

張惟英,女,江蘇南京人,1949年4月生。1968年作為知青在東北農村插隊,1972年進工廠當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1985年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公共行政的價值爭論西沃之爭及其悖論西沃之爭:《美國政治學評論》沃爾多對西蒙秉持的邏輯實證主義方法論提出批評,西蒙予以回應。爭論的三個層面:1.公共行政的科學性;2.公共行政的價值取向;3.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西沃之爭:沃爾多VS西蒙西蒙:公共行政應當成為一門類似于自然科學的行政科學;效率是最重要的價值基礎;學科科學性要建立在邏輯實證主義路徑上。沃爾多:提倡效率本質上是反民主的;相比民主而言,效率更適合作為公共行政的手段而非目的、一種過程而非結果、一種操作標準而非理想境界。效率與民主之爭的內在矛盾將兩種價值取向推演到極致。以效率為最高原則,會忽視行政的公共性。講求決策、執行、管理的高效運轉,快速達成目標,就難以保證行政過程的民主性與科學性。(經濟績效決定論,忽視公眾的參與與對公眾的回應)以民主為最高價值標準,無法避免政策的僵局。忽視公共行政的管理一端,模糊了政治與行政二分的界限,缺乏保障行政執行的價值基礎。民主的價值在于強調公共行政部門的回應性、可問責性,認為一個負責人的政府才可能成為有效政府。兩者的協調與平衡法治:規制之治。羅森布魯姆《公共行政:管理、政治與法律的途徑》:公共行政的法律途徑可以追溯至行政法、公共行政司法化和憲法三個源頭,法治作為公共行政價值具有重視程序正當、實質權利的平等保護、公平正義等特點。法治:公平、正義、平等價值的宣導,規制政府權力,彌補民主失靈的行動難題。Lg:奧巴馬醫改法案,兩黨之爭導致政府停擺,但是法定支出不受政府關門的影響。盡管法案在聯邦層面通過,也會在各州經歷無休止的的政治否決,執行之日咬咬無期。民主的理念轉換為實踐需要中介,法治的強制性和可操作性是民主會更加有效率。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五、政策科學的學科性質(四)政策科學是軟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六、研究政策科學的三種理由

(一)純粹科學上或學術上的理由。

(二)職業上的理由。

(三)政治上及行政上的理由。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七、中國公共政策學研究的現狀

(一)主要成就

研究基礎理論框架確立科學研究成績斐然教學體系初步形成政策研究組織成形學術環境大為改善

(二)改進之處基本范疇有待廓清基本內容有待充實基本方法有待拓展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導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三)中國公共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