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游戲對情感偏離幼兒的影響——對一名性格內向、孤僻兒童的個案分析游戲的認識孩子的天性本應是天真活潑,愛說愛笑的。可有的孩子卻沉默寡言,不主動與周圍人交往,不會與同齡伙伴游戲。這些孩子身體、智力發育正常,就是性格偏內向、膽小、孤僻。本文試圖通過個案研究來探討游戲對這類孩子的影響,引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情況分析展展是一名四歲的小男孩,每天來上幼兒園都要爺爺一直抱到教室里。平時性格內向、膽小、孤僻,從不主動與老師、小朋友說話,也不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遇到困難,不會尋求老師或同伴的幫助,而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哭泣。經了解,晨晨從小是由爺爺帶大的,由于爺爺覺得他個頭小、身體弱,怕被別的孩子欺負,所以總是把他留在家里,極少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這種封閉式的教養方式是造成晨晨膽小、孤僻、退縮的主要原因。觀察記錄一開學一個月了,晨晨雖然不再要爺爺抱進教室,但他來到幼兒園以后就一動不動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跟任何人說話,也不玩玩具。我拿來一小筐子雪花片放在他面前,可是他瞟了瞟那些玩具,碰也不碰,依舊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我說:“雪花片可好玩了,可以搭飛機,大炮呢。”晨晨搖搖頭,依舊一聲不吭,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分析:很顯然,晨晨還沒能適應新的環境,對老師、同伴、周圍的一切還很排斥。這時候,如果老師過分關注或強邀他參加活動,他就會不自覺地去抵制。要使他能接受老師、小朋友,適應新的環境,還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觀察記錄二展間活動開始了,我和幾個孩子玩拋接球。晨晨站得遠遠的看著我們。我對他說:“你想玩嗎?來啊!”晨晨一聽,邊搖頭邊往后退。我沒有強求他,由他先在一邊看著。忽然一不留神,浩浩的球打到了我的鼻子,孩子們哈哈大笑,晨晨也露出難得的笑容。我乘機又一次邀請他:“晨晨,來一起玩吧!你看多好玩啊!老師輕輕地扔給你,你一定也能接住的。”這次,他沒有再拒絕,慢吞吞地走了過來。我輕輕地將球拋給他,他連忙伸出小手一接,接住了。我沖他伸伸大拇指,示意他再將球拋給我。他用力一拋,我也接住了。我問他:“好玩嗎?還想玩嗎?”晨晨沒說話,用力點點頭。后來我們又玩了一會兒,直到進教室的音樂響了,孩子們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游戲,晨晨也一蹦一跳地進了教室。分析:愛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可是晨晨卻例外。他好靜不喜動,很少參加各種游戲活動,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站在一邊看著。今天,當他看到我和別的孩子玩得那么開心,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我抓住時機,適時邀請,他終于愿意參與到游戲中來,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游戲結束后,從他“一蹦一跳地進了教室”可以看出,他在與老師、小朋友的共同游戲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樂趣。有了這種情感體驗,他以后能更多地參與游戲了。觀察記錄三攀登墻前,孩子們有的興奮,有的則面露膽怯,童童首先爬了上去,站得高高的、露出得意的笑容。嵐嵐也不甘示弱,“蹭蹭蹭”幾下爬上了最高點,晨晨仰起頭看看他倆,又看看攀登墻,若有所思。我問他:“你是不是也想爬啊?”他低下頭輕輕地說:誓不,我怕。”我說:“沒關系,老師保護你,你也能像他們一樣站得高高的。來,試試吧!”晨晨遲疑了一下,緩緩走到攀登墻下,先伸出兩只手抓牢,再小心翼翼地踩上左腳,接著,右腳也抖抖索索地踩了上去。才爬了兩步,他就不動了。我說:“晨晨真勇敢,就這樣往上爬,老師保護著你呢。”晨晨緩了緩又開始往上爬了。我邊保護邊叮囑:“慢一點,手先抓牢再跨腳。”晨晨努力向上爬著,動作很慢,但爬得很穩。爬到一半高的時候,他停了下來。我說:“你今天真棒哦!瞧,比老師還高呢!”晨晨笑了。分析:今天由于童童和嵐嵐的緣故,晨晨對充滿了挑戰性的攀登墻也有了興趣。老師抓住這個時機,鼓勵他大膽攀登,但由于他膽子小,再加上平時運動少,動作發展不是很靈敏,所以中途他想退縮。在老師的一再鼓勵下,他終于克服了困難,爬到了攀登墻的中部。雖然攀爬時有些緊張,但在這次活動中,他戰勝了自己的膽怯心理,體驗到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喜悅。相信經過這次挑戰,他的膽子會變得越來越大。觀察記錄四區域活動的時候,小朋友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角進行玩耍,可晨晨還是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我看他,他就低下頭一動不動。我又等了一會兒,他還是沒有動。我就說:“晨晨,去你喜歡的區角玩啊。”話音剛落,他站起來笑瞇瞇地去了娃娃家。娃娃家中已經有了四個小朋友,東東幫他分們了工:一個人當爺爺、一個人當奶奶、一個人當爸爸、一個人當媽媽,晨晨當寶寶。他很樂意地接受。只見晨晨一邊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忙活,一邊聽他們的吩咐,一會兒幫著拿拿碗,一會兒幫著拿拿筷子。活動中,雖然聽不到他說話,但是他一直跑來跑去,小臉上也時不時地浮出淺淺的笑意。分析:當別的孩子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區角活動時,晨晨卻一動不動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許是因為膽小、害羞,也許是因為他習慣了被動而缺乏主動性了。但當老師建議他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區角時,他沒有猶豫,笑瞇瞇地去了,這說明他內心還是很想參與游戲的。雖然整個游戲中他和同伴沒有言語交流,但是他積極地幫著拿這拿那,這說明他現在喜歡參與游戲,也愿意和別的孩子交往。但是,他還缺乏與同伴交往的信心和經驗,以后,要幫助他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方法,提高他的交往能力。觀察記錄五戶外游戲的時間又到了,我剛交代完注意事項,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沖向了操場。晨晨走向一個小木馬,小心翼翼地坐了上去,輕輕地晃動起來。這時,凡凡向他走了過去。晨晨看著他,一聲不吭地從木馬上下來了,凡凡趕緊坐了上去,悠閑自得地晃了起來。我走過去輕輕問晨晨:“你剛才玩得好好的,為什么不玩了?不想玩了?”晨晨指指凡凡說:“他來了。”我說:“那你想玩嗎?”他搖搖頭忽然又使勁點點頭。我說:“你主動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說明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如果你也想玩,可以跟他說大家一起玩啊。”晨晨點點頭,慢慢走近凡凡,彎下腰跟他說著什么。只見凡凡點了點頭,接著晨晨就坐到了凡凡后面,兩只小手抱著凡凡的腰,然后兩個人一起晃動起來。晨晨一邊晃還一邊回頭看看我,我沖他點點頭伸出大拇指,晨晨晃得更起勁兒了。分析:現在戶外活動時,晨晨已經不再是觀眾了,他也能夠積極參與游戲了。今天,當凡凡也想玩小木馬時,他主動站起來把玩具讓給了凡凡,其實他內心并不是很情愿。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大膽地向凡凡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從而獲得了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機會,感受到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樂趣。在不斷的反復鼓勵中,在和小朋友的共同游戲中,晨晨將會產生被認可、被接受的感覺,就會漸漸增強自己的信心,愿意跟小朋友相處、交往,慢慢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愿望。個案反思性格內向、孤僻的孩子,表面看上去老實、聽話、不惹是非,也經常得到成人的肯定甚至贊賞,但是,他們內心卻是多疑、敏感、懦弱的,不善于與同齡伙伴交往。如果不及時對他們施加影響,久而久之,不僅會影響孩子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而且會使孩子進入一個自我封閉的世界,產生語言、交往、社會適應上的困難與障礙。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這些“乖孩子”,應及早察覺,并通過有效的教育影響、幫助幼兒克服退縮行為和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積極的個性品質。一學期下來,晨晨從早上要爺爺抱著進教室,至一個人走進幼兒園并主動跟老師打招呼,從一開始對什么活動都排斥到愿意參加游戲活動;從課上不愿意發言到在集體面前朗誦兒歌……這些變化是可喜的。在游戲中,他感受到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樂趣,體驗到戰勝困難的成功感,自信心大大增強,逐漸愿意和小朋友交往,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游戲對幼兒情感的影響,結合多種教育途徑,逐步使他成為一個性格開朗,遇事積極主動的人。推薦游戲對幼兒教育作用分析游戲對幼兒教育作用分析摘要:在幼兒教育中,游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提高幼兒教育的有效性出發,通過對游戲概念、游戲特點以及游戲類別的闡述,探究科學的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種類;教育作用我國《教育大辭典》中對幼兒游戲是這樣解釋的: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活動,其具有趣味性、具體性、虛幻性、自由自愿性、社會性等特點,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有目的地進行游戲設計,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游戲的種類幼兒游戲的種類非常豐富,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多種形式,例如從幼兒的認識發展角度,可分為感覺游戲、運動游戲、符號游戲、結構性游戲、規則性游戲等,而從模仿社會結構的角度,可分為單獨的游戲、平行的游戲、合作游戲等,而現實教育中,經常用到的幼兒游戲主要有以下兩種:1、創造性游戲所謂創造性游戲是指教師以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為基礎,在一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情境創設的靈感,并通過創作性的環節設計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并積累一定的經驗,比較典型的創造性游戲有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等,以角色游戲為例,教師教師如果想讓幼兒積累購物經驗,可以利用教具布置一個超市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收銀員、理貨員、銷售員、顧客等角色,進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買與賣的關系,以及不同社會角色的責任。2、規則性游戲所謂規則性游戲是指教師通過制定一定的游戲規則,讓學生在規則的框架下進行游戲,并獲取相關知識的游戲項目,其主要包括體育游戲、音樂游戲、智力游戲等,以體育游戲為例,如某教師為了鍛煉學生往返跑、鉆等體育技能,利用紙箱和呼啦圈等教具布置游戲場地,并向學生講明游戲規則,即兩組學生分別站在起跑線上,排頭的學生在聽到老師的口令后,開始繞著紙箱跑,跑到場地的另一端鉆過呼啦圈后,返回,拍到第二名學生的手,然后該名同學接著做前一個同學的動作,最后比較哪組學生完成游戲所用時間最短。在這個游戲中教師應該反復向學生重申游戲規則,讓學生在獲得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能夠增強遵守規則的意識。二、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1、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幼兒精力旺盛,渴望融入到成人的社會實踐中,但是其心理發育卻不健全,且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這就是一些兒童莫名其妙發脾氣的原因。關注幼兒心理衛生,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幼兒教育的關鍵,而游戲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幼兒通過參加游戲活動可以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到教師和同齡人的友愛、熱情,并提高緩解暴躁情緒的能力;其二,幼兒通過參加角色扮演等模仿性游戲,可以滿足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強烈愿望,進而緩解其心理需求和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2、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身體全面發育幼兒正處與身體發育的初級階段,其身體機能的力量、速度、靈活性、協調性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而游戲正是實現幼兒身體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幼兒教師為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靈敏性,設計了“小兔采蘑菇”的游戲,在游戲中,教師在游戲場地中間懸掛一條高約70厘米的長繩,作為“樹林”,然后在“森林”另一端撒上“蘑菇”,而扮演成“小白兔”的學生可以利用從下面鉆、從上面跨的方式穿過“森林”去采“蘑菇”,而通過訓練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腿部肌肉的靈活性。3、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幼兒階段是開發幼兒智力的黃金時期,而游戲通過情境創設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并在表達中實現幼兒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深度,進而實現智力的提升,例如在中班智力游戲“一槍打四個”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掌握游戲規則,即在教師說到“一槍打四個”的時候,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伸出作“槍”,右手則伸出四個手指作“靶子”,然后兩手隨著指令來回變換,這樣的游戲不僅可以幼兒手指的靈活度,更能夠提高學生大腦的反應速度。4、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形成優良的品格學生的品德和性格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應該利用一些體現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的游戲來幫助學生對“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形成基本的判斷,例如在“坐公共汽車”的游戲中,教師利用椅子、彩色紙板等道具制成公共汽車和紅綠燈,然后通過司機、乘客、等公交的人等角色的扮演,讓學生懂得基本的交通守則,并通過上車排隊、讓座等行為培養其形成關心他人、禮貌待人的品格。5、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提高審美能力游戲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創造性的反映,在游戲中,幼兒體會著、反映著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美好形象。除此之外,幼兒還可以使用藝術性的語言,表達生活中的美,例如在音樂和美術的相關活動中,幼兒通過與色彩和音符的接觸,融入美化后的游戲環境,在教師的鼓勵下依據自己的意愿用語言、動作、歌舞等方式去表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進而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三、結論總之,游戲是幼兒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活動,它貫穿于幼兒生長與發展的整個過程,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游戲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學習探索,掌握游戲類別,為幼兒設計出豐富多彩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情境與游戲環節中增加肢體訓練和心理訓練,進而達到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民間體育游戲對幼兒的影響及作用導讀:皮亞杰強調:教育不僅是要使幼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造就能搞創新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已作過的事的人。各種各樣的民間游戲,讓幼兒自由發揮,自信大膽保護好奇心、求知欲、增強創造力想象力。民間體育游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生產、生活及心理素質在體育運動上的表現。它在各民族傳動文化和娛樂生活中有大量的遺存,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長時間的繁衍生息歷程中創造出來的,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風采特異、形式多樣,特此,我們園把《民間體育游戲》作為園本課程進行了開發和利用,挖掘整理出180多種傳統游戲,并分為動物競技類、有器械類、五器械類三大體系、經過小、中、大班歷時三年的之體挖掘實驗,發現各類體育游戲的開展多幼兒的影響及作用極其重要。現歸納如下:一、民間體育游戲對幼兒良還行為習慣的培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生最重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六歲以前形成。可見幼兒期是人生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極為重要的階段,主題活動初期,無論什么游戲幼兒都是興致勃勃,爭先恐后亂作一團,人教師喊破嗓子,很難維持秩序。注意力集中在各種好玩的器械上,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首先選擇《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游戲,通過游戲規則教育幼兒要向解放軍叔叔學習,只有嚴格的紀律、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取得勝利。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以后的每個活動中,我們在樹立游戲角色如:解放軍叔叔、警察叔叔、勇敢的小山羊、誠實的孩子等榜樣的同時,及時抓住幼兒的閃光點給與表揚和鼓勵。幫助教師收拾玩具、謙讓、有禮貌的孩子,給幼兒以學習的榜樣帶動大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配合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使長期訓練和強化的結果,為認為應把行為習慣的培養延伸到家庭。讓家長參與教育配合,教師要求幼兒在園在家表現一致。因此在每個游戲活動后,讓幼兒把每個游戲活動帶回家和家長一起重溫一遍,利用晨間檢查和家長交流來達到強化行為的目的。經過幾周的培養和訓練,幼兒的行為習慣有了明顯的變化,在游戲開始進行中,大多數幼兒都能有意識的調控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養成了。二、在民間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友好交往和參與能力幼兒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交往使幼兒個性發展和社會化發展的基礎,幼兒在相互聯系和交往中經常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游戲中,我們有目的的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利用游戲規則和玩法誘導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參與行為。“人之處、性本善”幼兒相互間本性友好,但由于家庭的嬌慣和溺愛致使孩子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翻花繩》、《編花藍》、《擊鼓船花》等多人游戲的開展讓幼兒知道只有放棄自私的行為友好交往,積極參與才能贏得同伴和老師的贊譽。三、民間體育游戲對幼兒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創造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初步成為社會的共識,國家的繁榮昌盛最終取決于科技水平的高低,而科技水平在某些程度上有依賴于民族的創造力,要提高民族創造力應從幼兒教育抓起。陶行知先生說: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人人都有創造力那么幼兒也不例外。我們在器械類游戲中就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器械舉一反三創造出多種玩法。如:在傳動游戲《打仗子》中,原有的規則和玩法是:自制40cm長的小棍,一頭尖尖,一頭扁平的長撥兒,一名幼兒右手執棍,把長撥放在線內,用力敲擊尖的一頭,令其彈起,手執木棍向外擊打仗子,一打出最遠者獲勝;孩子們在玩過幾次后,熟練了打擊技巧,自創編出多種玩法:1、丈量玩法:借鑒游戲《踢沙包》,用腳來丈量4舍5入的玩法,看誰最多。2、單腿跳:擊出后有自己把仗自加在右腿腕處單腿跳回圈內,小心翼翼的落在木棍上,打響木棍者贏。3、兩頭尖尖的仗撥:可以任意擊打,但是飛不遠。皮亞杰強調:教育不僅是要使幼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造就能搞創新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已作過的事的人。各種各樣的民間游戲,讓幼兒自由發揮,自信大膽保護好奇心、求知欲、增強創造力想象力。四、民間體育游戲引導幼兒輕松走進數學世界數學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著稱的一門科學,但是幼兒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還處在萌芽時期,因此,幼兒對數學很難產生興趣。普遍感到學習數學枯燥無味;在各類沙包類游戲展開時,我們有意識的滲透進數學知識;如:小班游戲《扔沙包》,我們分組把沙包給每位幼兒,計數看誰扔得多、扔得遠,這樣5以內的數序,比較守恒,輕輕松松就被幼兒接受了;中班在圈類游戲中涉及到的數學內容廣泛一些,我們給幼兒提供了大小、顏色、質地不同的圓圈,讓幼兒分類計數,計相同的與不同的,組合與分解在游戲中領悟感知,大班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更是廣泛運用數學知識:前后、左右、上下、遠近等空間意識,認識時間、數的守恒,數的分解等等,我們把數學教育滲透進每個游戲使幼兒隨時隨地都能得到啟蒙,引導他們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充分電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各類游戲引導幼兒輕輕松松走進數學世界。體育游戲對3-6歲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體育游戲對3-6歲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摘要:幼兒時期是心理快速發展階段,而心理發展又離不開動作。雖然動作本身不是心理,但動作和心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游戲是幼兒時期的主導活動,而體育游戲在幼兒各種活動中占主導地位,它對幼兒心理發展具有全面的促進作用。通過實地觀察、問卷調查、邏輯分析、歸納總結等研究方法,對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進行研究。目的是通過研究闡明體育游戲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結果表明,體育游戲對提高學前兒童認知能力,豐富情感,形成良好意志品質等具有不可替代性。xx同志在的題詞中寫到:“要活動,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這足以說明游戲對兒童的重要性。而3-6歲學前兒童具有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等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傾向于動的游戲,自然體育游戲最受其青睞,能使他們玩興長久不衰。體育游戲將走、跑、跳、爬越等人類生活最基本動作寓于娛樂性極強的活動之中,激發了學前兒童對體育游戲的興趣,不僅有利于兒童身體發育,同時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獨生子女居多時代,在兒童成長中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如,自閉,怕人,不會與人交流,不合群,孤僻等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經常參加體育游戲可以預防和改善兒童的心理問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體育游戲為兒童提供了交流、協商、討論的機會,有助于兒童擴展知識,豐富認識,調動思維,提高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心理過程的影響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的影響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感知能力的影響認識過程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反映過程,它是由感覺、知覺、思維、想像和記憶等不同認識過程組成。感知過程是認識過程的感性認識階段,是其它認識過程的前提。感知覺對兒童來說非常重要,它是兒童認識客觀世界最早的和最主要的手段,是兒童發展高級認知活動的基礎。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知識來源于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考的基礎。對于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刻意的去接觸物體,只有在游戲和玩耍中才會不自覺的去接觸,感知和進一步認識。在體育游戲中他們會有意或無意地去感知,認識游戲中所需要的和相關的器物。因為兒童參與體育游戲多是自主自愿,積極主動的,沒有外在的壓力和強迫,體育游戲能以其獨有的特點深得兒童喜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體育游戲來提高兒童的感知能力。比如,孩子們未接觸過有關球的游戲,那么他對球的屬性就不了解,更無法全面認識球。一般情況下,兒童對球都比較感興趣,球的種類也很多,我們在兒童專賣店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球,幾乎每個兒童也都會擁有一個或幾個這樣的球。通過球的游戲可以鍛煉孩子手的靈活性,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敏捷性。對于3-6歲的兒童來說他們已不滿足于自娛自樂了,喜歡找小伙伴們共同玩耍,球的功能和作用在兒童游戲中被充分展現出來,兒童也獲得了關于球的感覺和知覺,對球有了全面的認識。顯然,通過體育游戲可以豐富兒童的感性認識。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思維能力的影響思維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1]。從不同的角度,可將思維作不同分類,3-6歲學前兒童的思維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比如,他們憑借具體實物(球、器械等)進行操作或借助表象進行模擬游戲等。具體形象思維是一般形象思維的初級階段,也是個體智慧發展必須經歷的重要階段。思維在體育游戲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樣,體育游戲對兒童思維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體育游戲對兒童極具吸引力,這是無可非議的,但任何一種游戲兒童長時間從事總會有厭倦的時候。當意興闌珊時,他們就會創新求異,當原有的體育游戲不能滿足兒童運動的需要時,兒童會對體育游戲的內容、形式及規則等進行修改,直至滿意為止。兒童游戲不同于成人比賽,他們不局限于規則范圍內,會根據自身需要來修改和設計,新穎好玩的體育游戲可讓兒童的玩興大增,大有意猶未盡之感。而兒童們無論是改編還是創造游戲均離不開思維的參與,如果兒童沒有思維的積極參與他便無法對事物進行認識,無法解決疑惑和面臨的問題,更談不上求新求異了。因此說體育游戲的開展有利于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語言能力的影響語言能力是人類最重要的的能力之一,是兒童發展其他高級認知活動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礎。嬰兒的大腦在出生后具有區分語音刺激與其他刺激的能力,而且這種語言能力一生下來或在出生以前就優先地在左半球發展。但是,隨著大腦的發育,與語言活動相對應的皮層功能區不斷經歷著專門化的過程。0~5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育的時期,也是兒童語言習得的敏感期[1]。語言的發展速度與水平與適宜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家庭中兒童主要是模仿父母的話語,同時,兒童語言的發展與其他認知活動等的相互作用也是分不開的。體育游戲是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它以其豐富、多彩、有趣等特點被兒童喜愛和依賴。在游戲中兒童不僅能接觸到共同玩耍的伙伴,同時還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物體,在游戲中小伙伴們用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相互間接觸、交流、溝通的機會較多,通過體育游戲的嬉戲玩耍能夠鍛煉和提高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體育游戲不是讓兒童被動的默默接受,而是要其主動參與,不僅身體要參與,語言上也要參與,要不斷的交流和表達。體育游戲是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鍛煉途徑。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想象力的影響體育游戲是學前兒童自主參與的,沒有強制和義務。兒童在體育游戲中,可以利用假想的情境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各種活動,又不受真實生活中客觀條件的限制,能“真切”體驗成人的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因而成為學前兒童最喜歡的活動,也是他們的主導活動。為了使體育游戲更具吸引力,能夠將伙伴們經常、持續地聚集在一起,兒童不斷地發揮著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更多的能與小伙伴共同分享的體育游戲形式并樂此不疲。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計游戲,即使沒有正規的場地、設施,他們也會如同有其存在一樣,憑借靈活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孩子們想踢一場足球賽,盡管他們選擇的空地沒有邊線、底線以及球門這些標記,但并不妨礙一場熱烈的足球比賽,因為他們總可以找到其他象征性物品替代(如,插兩個樹枝,放兩塊石頭或土塊等),或者是履行他們心理已有的“約定”的界限。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情感的影響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體育游戲又是兒童游戲中的主導活動。它不僅能促進兒童身體發育,同時對心理過程的發展也起著重要作用。在體育游戲中孩子們為了能夠滿足玩的需要,共同計劃,共同協商,合理分工,飾演各種角色。在不同的體育游戲中,兒童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能使游戲順利進行并在其中盡興,成功地履行各個角色的義務和責任逐漸成了兒童們的自覺行動。學前兒童與同伴交往時,經常表現出更多、更明顯的愉快、興奮和無拘無束的交流,享受著游戲帶給他們的樂趣,可以滿足兒童歸屬,愛和尊重的需要。良好的同伴交往,還可成為兒童的一種積極情感依賴,對學前兒童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體育游戲中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他人反應的機會,逐漸學會認識他人觀點,學會了解他人、理解他人、約束自己、改變自己不合理的行為與想法,學會與同伴相處,克服認知上的自我中心狀態。這是兒童適應社會必須具備的品質,體育游戲對兒童適應社會,遵守社會規范具有積極意義。1.3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意志品質的影響兒童具有活潑好動,自制能力不強的特點。他們很難掩飾自己情感、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情緒高漲、興高采烈的情形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平日想讓兒童靜站兩分鐘都很困難,但為了能使自己喜愛的游戲順利開展他們愿意遵守體育游戲的各項規則,這種主動、自愿的遵守無疑加強了兒童在生活中的自我約束力。體育游戲是趣味性,刺激性極強的游戲,可長期吸引兒童。如攀爬,蹦床等游戲極具挑戰性,在剛參加這些游戲時多數兒童都會存在某種程度的膽怯、恐懼心理,想玩又不敢,不玩又心癢,放棄又不愿。這種極其向往心理使得他們嘗試著去接觸,去參與,漸漸的膽子大了,可以和小伙伴一同玩耍這個游戲了。即使在游戲中遇到困難,他們也會學著去克服,去努力,這對兒童意志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兒童在體育游戲中總能體會到新異的刺激,體育游戲進行時的情景經常發生著變化,游戲的結果又常常是難以預料的。由于結果具有的不確定性,注定了體育游戲帶有競爭性,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兒童便形成了競爭心理,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在體育游戲的比賽中可以得到滿足。如追逐游戲,跳猴皮筋,踢球等,失敗與成功讓他們體會到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逐漸學會了自我調整,自我控制。2體育游戲對學前兒童個性形成的影響2.1個性傾向性影響個性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先天遺傳因素也有后天環境的影響。雖然個性受生物特性制約,但對個性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社會生活條件——環境和教育。家庭是兒童出生后最先接觸到的環境,是對兒童影響最早、最直接,時間最長的環境。但隨著幼兒運動能力和交流技能的發展,3-6歲這一時期的學前兒童的社會生活領域比嬰兒期擴大許多。此時兒童已經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想法,他們已不滿足呆在家中與父母嬉戲了,而是向往窗外,向往有小伙伴的地方,期待著與他們共同玩耍。這一時期的學前兒童比較喜歡在奔跑追逐中游戲,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動的游戲是他們游戲的主體。在以獨生子女為主時代,核心家庭是現代社會的主要模式,三口之家比較普遍。孩子的個性培養引起了家長的關注。從游戲中可以了解到兒童的興趣、動機、志向和信念等,體現了人對周圍環境的態度。在體育游戲中,孩子們為了玩得盡興,不斷提出各種建議和要求,這就使得兒童的心理活動的獨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長起來。這時,兒童開始能為較遠的目的而行動,能使自己的行動服從于集體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兒童逐步形成了一些比較穩定、經常、有傾向性的心理特性。2.2個性心理特征兒童是家長的期望,是祖國的未來。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家長對孩子的希望。要想成為活潑開朗,樂于助人,勤于動腦,思維開闊,想象豐富,人格健全的人,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從兒時培養。于是游戲成了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首選,體育游戲又是兒童最喜歡參與的活動。在游戲中兒童行為的沖動性相對減少,自覺性相對增加。此時,兒童不但能服從于集體要求而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也開始能比較自覺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例如,在體育游戲中兒童為了能融入群體,受人喜愛而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并進一步將其轉化為內在行為。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家長會鼓勵兒童參與,甚至是自己也親身參與其中,讓孩子體味快樂,提高認識、判斷和分析等能力。為兒童學習技能、交流經驗、宣泄情緒、融洽關系,習得社會規范、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體育游戲對兒童良好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游戲之所以成為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和游戲本身的特點和它在兒童身心發展上的作用是分不開的。雖然游戲的種類很多,但無論怎么劃分動作游戲都是游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體育游戲是以動為主,深受這個年齡段兒童的喜愛。在體育游戲中兒童可以通過玩來增長知識,提高生活技能,遵守社會規范,理解和體驗著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在快樂中學習和開發智力。這種玩中學的游戲是現代家長和兒童共同青睞的對象。3結論(1)鼓勵兒童參加體育游戲,當兒童膽怯畏懼時,作為兒童最為依賴的家長要正確引導,讓兒童逐漸敢于參與,融入群體。因為在不同體育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適應體育游戲中的角色要求的過程中,將這種體驗移植到社會生活中,有助于兒童成功扮演社會角色。(2)兒童在嬉戲玩耍時家長不要過多干預,以免限制兒童的思維,以家長的意識為轉移,束縛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發展。(3)當兒童在游戲中與小朋友產生矛盾或問題時,家長盡量不要參與,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可以鍛煉兒童交流、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其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4)家長應誘導和啟發兒童積極參與體育游戲的創新和求異,并遵守游戲規則。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去總結。提高兒童觀察,認識,判斷,想象和獨立思考能力。區域體育游戲對幼兒體能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導讀:在開展區域體育游戲之前,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對幼兒園的活動場地進行全面的規劃:開設哪些游戲區,在什么地方設置,需用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有什么聯系,周圍環境怎么利用等等。一般來說,奔跑區域所占空間較大,地面平坦;跳躍區域最好是塑膠或泥土地面,若是水泥地也可鋪上人造草坪;投擲區要考慮投擲的方向和距離;鉆爬區要有一定空間放墊子。1.問題的提出幼兒園區域體育游戲是指幼兒在一定的體育活動區域內自主自愿的游戲活動。它是教師根據參與游戲幼兒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及基本動作、運動能力發展的特點,為幼兒創設多個體育游戲區域環境,并在每個區域中有針對性地投放豐富多樣的游戲器械、玩具和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區域,自由結伴,自由游戲。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的保護、引導和幫助。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規程》有目的地將“體”放在首位,可見幼兒的身體發展教育是幼兒期教育之根。玩本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成長。因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又提出了:“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就進一步肯定了尊重幼兒特性的教育是幼兒期教育之本。幼兒期是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PD)項目實驗章程》中指出:“人的主體性發展的狀態如何,是國家經濟社會能否出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開展主體教育,培養具有主體精神的人,使每個受教育者都成為良好、自強、奮斗、自力學習、自立創造、自我修養、自主管理、自覺發展素質的公民,是當代中國教育工作者都應當承擔起來的歷史責任。”由此可見,主體性教育是幼兒期教育之重。如何在幼兒時期實施根本性的教育,滲透主體性的教育思想,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呢,我們選擇了以幼兒體育活動為研究的突破口。通過了解現狀我們發現,現有體育活動如體育課、基本體操、體育游戲、幼兒運動會等,這些活動形式在內容以及教師的指導方法上,的確對幼兒的身體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幼兒主體性的培養方面存在著缺陷與不足,也是明顯的。其主要的問題是:活動形式上——集體活動多,個體、小組活動少;活動內容上——強調了動作的學習、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幼兒玩的天性和興趣的激發;指導方法上——教師規定多,幼兒模仿性學習行為多,自主性學習行為少。那么,通過什么活動形式,哪些活動內容,教師又如何指導才能使我們的幼兒體育活動既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的提高,又能激發、鼓勵幼兒的參與意識、自主意識和創造性,使幼兒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呢?從乂乂年開始,我們豐臺區幼兒體育教研組大膽地率先嘗試一種新的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幼兒園區域體育游戲。幼兒園區域體育游戲雖然可以一個班級進行,但我們研究的是同齡多個班級進行的及效果更佳的不同年齡班同時進行的區域體育游戲。由于打破了幼兒年齡、班級界限,由此擴大了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相互影響,共同提高與發展,同時也能滿足幼兒多方面興趣及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人。xx年,上海市閘北區就區域體育活動對幼兒體能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實驗研究,其結果顯示,實驗班幼兒下肢動作發展均優于上海市市區同齡幼兒的平均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那么,我們的研究需要解決幼兒上下肢同步協調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調整了區域設置,增加了上肢運動的游戲材料,加強了教師對幼兒上肢活動的指導。由此,我們提出研究假設:每日進行跨年齡班區域體育游戲比不參加區域體育游戲的幼兒,在體能發展指標上會有顯著性的差異,通過教師科學的指導,幼兒的身體會得到協調發展。2.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并與定量研究的教育實驗法結合進行。2.1被試乂乂年9月,課題組在一所幼兒園中隨機抽取3?6歲幼兒180名,其中3?4歲、4?5歲和5?6歲幼兒各60名,男女各半,平均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等組法來控制無關變量的影響。我們采用隨機的方法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以便控制系統誤差,平衡無關變量。考慮到年齡與性別對效果可能存在影響,同時對這種影響還準備分析檢驗,我們把180個受測者分配如下(見表1):表1受測者分組一覽表年齡組班級人數男孩人數女孩人數3?4歲小班組實驗班301515對照班3015154 ?5歲中班組實驗班30 1515對照班30 15155?6歲大班組 實驗班301515對照班 301515xx年9月2.2實驗程序實驗前,采用《北京市3?6歲兒童體質測試標準》先對三個年齡組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體能前測。經統計檢驗,確定這兩個班幼兒的原有基礎、水平大致相同,差異不顯著。前測之后進行為期一學年的實驗處理,即實驗班每日進行區域體育游戲一次,40分鐘左右。對照班不參加區域體育游戲,而是按日常的班級體育組織形式常態進行。控制無關變量的因素有: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師的能力水平近似,培訓方法相同;兩個班每次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相同;兩個班幼兒均來自一個地區,都為日托等。經過一學年的實驗后,再采用《北京市3?6歲兒童體質測試標準》對三個年齡組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體能后測,經統計檢驗比較,實驗班和對照班之間、不同性別之間有無顯著差異,從而推論出區域體育活動對幼兒體能發展的影響。2.3數據統計處理數據采用SPSS8.0軟件包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3.研究策略3.1巧妙地利用與開發幼兒園環境在開展區域體育游戲之前,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對幼兒園的活動場地進行全面的規劃:開設哪些游戲區,在什么地方設置,需用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有什么聯系,周圍環境怎么利用等等。一般來說,奔跑區域所占空間較大,地面平坦;跳躍區域最好是塑膠或泥土地面,若是水泥地也可鋪上人造草坪;投擲區要考慮投擲的方向和距離;鉆爬區要有一定空間放墊子。另外幼兒園要善于開發現有環境,變閑置為充分利用,如幼兒嬉水池或游泳池,一年三季閑的現象較為普遍。我們根據本園具體情況,將戲水池或游泳池改造為多功能池,夏季可游泳戲水,春秋冬季孩子們可在池中進行爬、鉆、練平衡等多種游戲。又如幼兒園圍墻大多以美化為主,是否考慮利用一部分做攀登墻、投擲墻,利用墻邊或適宜的地方堆個小山包供幼兒上下跑動。幼兒園零碎的場地也要充分地利用,如順著墻邊砌上練習平衡的小臺階,鋪上卵石小路等。幼兒園要巧妙利用和開發環境,為幼兒提供充分的體育活動條件。幼兒園除在戶外供幼兒體育活動之外,室內同樣可以開發利用,如利用各班活動室的桌椅練習滾爬及平衡;利用樓梯練習攀登;利用樓道、陽臺做一些小型的體育活動;幼兒園的音體室、活動大廳更要充分利用。3.2科學地設置體育活動區域體育游戲區是按一定的方式進行區域劃分,較常見的是按照不同的基本動作進行分區。例如,將活動區劃分為平衡區、投擲區、鉆爬區、攀登區等,也可根據季節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增加平衡區、綜合素質區等;還可按不同玩具分區如大型玩具區、手頭玩具區等;手頭玩具里又分球類區、棍類區、包類區等;球類區又可分為足球區、籃球區、乒乓球區等。3.2.1區域設置的多少以及區域面積的大小,要根據本園活動場地的大小以及幼兒教師的人數恰當安排,以較容易實施管理和指導為宜。通常每個區域可安排一至兩名教師負責該區的活動。3.2.2區域設置要考慮各區域之間活動性質的合理搭配。例如,既有運動量大的區域,也有活動量小的區域;既有發展幼兒上肢運動的區域,也有發展下肢運動的區域;既有練習基本動作的區域,也有發展綜合身體素質的區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考慮既有室外活動的區域,也有室內活動的區域,以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3.2.3各區域要具有明顯的標志和確定的活動范圍,而且,各區域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使區域的分布更為明顯。這既便于幼兒選擇區域,也便于幼兒在換區活動時作適當的身體調整。3.2.4區域的設置一旦確定,在短時間內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幼兒活動一段時間以后,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不斷地適應幼兒活動與發展的需要。3.3合理創設活動環境與投放活動材料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活動材料的投放是最為基礎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活動的質量。因此,需要十分認真地對待。3.3.1在考慮本區特點的基礎之上,應盡可能提供種類多樣、數量充足的活動材料。例如,在投擲區內,要提供適合于投遠和投準兩大類活動的材料。用于投遠的沙包等材料在重量與大小上要有所不同。而用于投準的材料則應多種多樣,如用沙包擊打各種圖案的“靶子”,用各種小球撞擊前方豎立起來的物品,用小塑料圈或小繩圈套小物體,將球往不同高矮的網兜里投等等。此外,各區內應相應地提供多種多樣的輔助材料,供幼兒活動時自由選擇,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充分發揮幼兒的創新能力。如果能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親自參與活動材料的制作或活動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的發展則更具有價值。3.3.2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活動材料的投放應考慮到幼兒年齡、能力以及興趣的差異,要能吸引不同特點的幼兒參與活動。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幼兒活動的需要。例如,鉆爬的障礙物可以有高有低,投準的“靶子”可以有大有小、有近有遠,攀登的設備可以有難有易等。3.3.3活動材料的擺放與材料本身應盡量蘊含一定的游戲規則,以使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秩序。例如,將平衡區中有關的活動材料相互連接起來,建構成一個圓形,可以使幼兒有秩序地進行循環式的練習。3.4科學地組織與指導在區域體育游戲中,教師組織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活動前后的組織上以及活動常規的建立上。3.4.1幫助幼兒做好身體的準備與放松。由于幼兒進入活動區活動時,情緒高漲,活動量較大,而且各活動區的活動內容又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因此,在幼兒參加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應幫助幼兒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尤其是活動一下上肢和下肢的關節。而在區域活動結束之前,教師應該帶領幼兒進行一些身體放松、整理的活動。要盡量避免幼兒無準備活動和無放松活動的情況,以維護他們身體的健康。3.4.2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建立良好的活動常規,有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便于教師對幼兒的了解和對幼兒活動的觀察,并且,也有利于幼兒活動質量的提高。例如,幼兒進入區域時,首先與該區域的指導教師打招呼,問一聲“好”。這既培養幼兒有禮貌,又能使負責該區域的教師知道活動區域中又來了一個新朋友。同樣的道理,幼兒在出區域時,也應向教師打招呼。又如,在活動中,教師需要幫助幼兒建立起取放玩具的常規、換區域活動的常規、“大讓小、大帶小”的常規等。總之,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活動常規的基本內容,而在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尊重幼兒意見,與幼兒共同商議并確定常規的具體內容,以便使常規真正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由于區域體育活動是幼兒自主自愿的活動,因此,教師的指導工作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給予必要的保護和幫助。幼兒在區域活動時,教師要認真觀察每一名幼兒的活動情況,注意他們活動時的安全,特別是對年齡較小、能力較弱的幼兒,應給以必要的保護和幫助。同時,教師對本區域中較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的活動環境或活動材料應有清楚的認識,一方面要及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另一方面應隨時對幼兒加以保護。其二,加強有目的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在活動區域中進行指導時,應十分注意對幼兒活動過程的觀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才有可能發現幼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才有可能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在指導幼兒的過程中,要善于使用啟發方式的語言,給幼兒一個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才有助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此外,為了使每個幼兒在區域體育活動的時間里盡可能參與多個區域的活動,教師還應該對在本區域中長時間活動的幼兒提出適當的建議,積極鼓勵幼兒到其他區域去活動。校園文化對幼兒教育的作用分析校園文化對幼兒教育的作用分析摘要:校園文化,既是學校的內涵,又是學校的靈魂,更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對于幼兒的健康發展起著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幼兒園應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抓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幼兒在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關鍵詞:校園文化;幼兒教育;美育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母親就明白了教育環境對人的影響,做出了世人傳唱的事件:為了把孟子培養成為人才,孟母不辭千辛萬苦三次搬家,最后把家搬到禮賢之士都在施禮的孔廟旁邊,把孟子培養成了一名大學者。這一故事說明了環境對人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校園文化包括廣義的校園文化和狹義的校園文化兩種。廣義上的校園文化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14971:2007 RU Medical devices -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medical devices
- 【正版授權】 ISO 11137-1:2025 EN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
- 【正版授權】 IEC TS 62271-315:2025 EN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 Part 315: Direct current (DC) transfer switches
- 【正版授權】 IEC 61479:2001+AMD1:2002 CSV FR-D Live working - Flexible conductor covers (line hoses) of insulating material
- 【正版授權】 IEC 60383-1:1993 FR-D Insulators for overhead lines with a nominal voltage above 1000 V - Part 1: Ceramic or glass insulator units for a.c. systems - Definitions,test metho
- 【正版授權】 IEC 60730-1:1999+AMD1:2003 CSV FR-D Automatic electrical control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use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0309-1:1999+AMD1:2005 CSV FR-D Plugs,socket-outlets and coupler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正版授權】 IEC 60076-11:2004 FR-D Power transformers - Part 11: Dry-type transformers
- 保險行業檔案管理培訓
- 小學趣味排簫課件
- 創業帶動就業補貼花名冊
- 上海市中心商務寫字樓清單
- 附九江學院第四屆教工男子乒乓球單打賽程表
- 積極心理學-完整版教學課件
- 物資倉庫防洪防汛應急預案
- 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畢業論文(設計)
- .三坐標測量員技能考核考試題答案
- 檢驗科知識題庫+答案
- 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與改革實施方案
- FMEA潛在失效模式及分析標準表格模版
- 大學森林生態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