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應急管理(P217)
第七章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應急管理P217~233本章學習三個要點:1、熟悉掌握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及辨識標準知識2、熟悉掌握危險化學品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知識3、熟悉掌握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知識第一節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及辨識標準第二節
危險化學品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第三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管理目錄第一節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及辨識標準
P217~221重大危險源: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1、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會對人員、設施、環境造成傷害或損害的化學品。2、單元: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3、臨界量:對于某種或某類危險化學品規定的數量,若單元中的危險化學品數量等于或超過該數量,則該單元定位重大危險源。一、重大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或危害辨識)是指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確定危險源的性質是指確定危險源如何造成損失。
1.危險源辨識的內容(1)辨識危險源的種類、危險性質、損害能力。在進行危險源辨識時,應充分考慮發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質,如暴露于化學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環境等。進行危險源辨識時還需考慮危險源從哪個方面對身體進行傷害,能夠對多大的范圍內造成多大的傷害,傷害的持續時間有多長等。(2)辨識危險源的數量。危險與安全之間經常在于量的差別,同一種危險源其數量不同,危險的程度也不同。(3)辨識危險源的分布,危險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對于Ⅰ類危險源的辨識,主要是確定可能意外釋放的能量、有毒有害物質量的多少、強度、作用范圍,對于重要的生產區域和裝置,還需要了解系統內能量流動、有害物質的傳遞過程。對于Ⅱ類危險源的辨識,主要是找出導致能量意外釋放的根本原因。
2.危險源辨識的范圍
(1)廠址。從廠址的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
周圍環境、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
(2)廠區平面布局總圖。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布置;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工藝流程布置;建筑物、構筑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生防護距離等。
(3)建(構)筑物。結構、防火、防爆、朝向、采光、運輸(操作、安全、運輸、檢修)通道、開門、生產衛生設施。
(4)生產工藝過程。物料(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溫度、壓力、速度、作業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
(5)生產設備、裝置。化工設備、裝置,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危險性較大設備,特殊單體設備、裝置等。
(6)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現場。
(7)工時制度、女職工勞動保護、體力勞動強度。
(8)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
※
3.危險源辨識的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應識別盡可能多的實際的和潛在的危害,可以根據事故的致因從設備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上的缺陷來分析、識別危險源。
(1)對照、經驗法。對照有關標準、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評價對象危險性和危害性的方法。該方法簡便易行,但是受知識、經驗、資料限制,而且容易遺漏。
(2)類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統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職業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危害因素。
(3)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即應用系統安全工程評價方法的部分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復雜系統、沒有事故經驗的新開發系統。通常采用的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樹分析、事故樹分析等。二、重大危險源辨識的標準P218依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物質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根據處理危險化學品種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1)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2)單元內存在的危險物質為多品種時,按下式計算,若滿足下式,則定位重大危險源:q1/Q1+q2/Q2+···qn/Qn≥1式中:q1,q2,···,qn—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單位為噸(t);Q1,Q2,···,Qn—與各種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為噸(t)危險化學品名稱及臨界量序號類別危險化學品名稱和說明臨界量(T)1爆炸品疊氮化鋇0.52疊氮化鉛0.53雷酸貢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甘油17硝化纖維素108硝酸銨(含可燃物>0.2%)5序號類別危險化學品名稱和說明臨界量(T)9易燃氣體丁二烯510二甲醚5011甲烷,天然氣5012氯乙烯5013氫514液化石油氣(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15一甲胺516乙炔117乙烯50序號類別危險化學品名稱和說明臨界量(T)18毒性氣體氨1019二氟化氧120二氧化氮121二氧化硫2022氟123光氣0.324環氧乙烷1025甲醛(含量>90%)526磷化氫127硫化氫528氯化氫2029氯530煤氣(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31砷化三氫(胂)132銻化氫133硒化氫134溴甲烷10序號類別危險化學品名稱和說明臨界量(T)35易燃液體苯5036苯乙烯50037丙酮50038丙烯5039二硫化碳5040環乙烷50041環氧乙烷1042甲苯50043甲醇50044汽油20045乙醇50046乙醚1047乙酸乙酯50048正己烷500序號類別危險化學品名稱和說明臨界量(T)49易于自燃的物質黃磷5050烷基鋁151戊硼烷152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電石10053鉀154鈉1055氧化性物質發煙硫酸10056過氧化鉀2057過氧化鈉2058氯酸鉀10059氯酸鈉10060硝酸(發紅煙的)2061硝酸(發紅煙的除外,含硝酸>70%)10062硝酸銨(含可燃物≤0.2%)30063硝酸銨基化肥100064有機過氧化物過氧乙酸(含量>60%)1065過氧化鉀乙酮(含量>60%)10序號類別危險化學品名稱和說明臨界量(T)66毒性物質丙酮合氰化氫2067丙烯醛2068氟化氫169環氧氯丙烷(3-氯-1,2-環氧丙烷)2070環氧溴丙烷(表溴醇)2071甲苯二異氰酸酯10072氯化硫173氰化氫174三氧化硫7575烯丙胺2076溴2077乙撐亞胺2078異氰酸甲酯0.75
第二節事故隱患排查治理P221-222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重大事故隱患分為一、二、三級)。
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大,需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一、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隱患排查要點
P221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隱患排查要點如下:(1)銷售危險化學品的企業是否存在超許可經營范圍現象,是否嚴格執行“一書一簽”(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化學品安全標簽)制度。(2)銷售劇毒化學品的企業是否查驗、登記劇毒化學品購買憑證、準購證、劇毒化學品公路運輸通行證、運輸車輛安裝的安全標示牌。(3)加油(氣)站的設計、設施和周邊安全距離是否符合規范要求;人員是否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后上崗;是否存在違規改、擴建油(氣)罐設施、改變經營范圍等行為;卸油、加油、檢修等重要環節是否建立了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認真執行;是否編制了科學的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是否配備了必要的應急器材。(4)銷售氯酸鉀的企業和單位是否建立并嚴格執行了流向登記制度。(5)危險化學品充裝單位特別是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充裝單位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充裝車輛資質、安全狀況查驗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嚴禁超量裝載規定執行情況;操作人員取得上崗證的情況。(6)危險化學品充裝單位充裝設備管道靜電接地、裝卸軟管每半年進行壓力試驗情況以及充裝設備的儀表和安全附件是否齊全有效;液化氣體充裝站是否采取防超裝措施;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充裝站配備有毒介質洗消裝置的情況;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和防化服的配備和使用情況。(7)危險化學品充裝單位證明資料不齊全、檢驗檢查不合格、罐體內殘留介質不詳和存在其他可疑情況的罐車禁止充裝危險化學品規定的落實情況。是否向駕駛員和押運員說明充裝的危險化學品品名、數量、危害、應急措施、生產企業的聯系方式等內容,是否向押運員提供所押運的危險化學品信息聯絡卡。二、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隱患治理要點
P222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隱患治理要點如下:(1)企業應當對風險評價出的隱患項目下達隱患治理通知書,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負責人、定資金來源、定治理期限。企業應建立隱患治理臺賬。2.企業應對確定的重大隱患項目建立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1)評價報告與技術結論;(2)評審意見;(3)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預算情況等;(4)治理時間表和責任人;(5)竣工驗收報告;(6)備案文件。3.企業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除應書面向企業直接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外,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4.企業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采取防范措施,并納入計劃,限期解決或停產。第三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管理
P223一、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調查和處理
P2231.事故報告P223事故報告是生產經營單位的義務。事故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不得阻撓和干涉對事故的報告。(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2)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發生單位在1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時,應當在1小時內報告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3)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事故發生單位在1小時內報告事故發生地縣級、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時,可以立即報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4)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3)事故的簡要經過;
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已經采取的措施;
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5)使用電話快報,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的名稱、地址、性質;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3)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涉險的人數)。(6)事故具體情況暫時不清楚的,負責事故報告的單位可以先報事故概況,隨后補報事故全面情況。(7)事故信息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負責事故報告的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及時續報。較大涉險事故、一般事故、較大事故每日至少續報1次;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續報2次。(8)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道路交通、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于當日續報。(9)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事故調查
P224事故發生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組織事故調查組,查清事故經過、事故原因和事故損失,查明事故性質,認定事故責任。對事故調查中出現的違法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檢察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不得阻撓和干涉對事故的調查。1)事故調查的內容:P224
(1)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2)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3)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4)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2)事故調查組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并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事故發生單位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調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并應當隨時接受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如實提供有關情況。3)事故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2)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
(3)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4)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
(5)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3.事故處理
P224—225事故調查結束后,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會及時認定事故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依法追究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干涉對事故的處理。1)
事故發生單位應當按照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復,對本單位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進行處理。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應當接受工會和職工的監督。3)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定期向社會公布事故信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事故信息。4)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立即組織事故搶救的;
(2)遲報或者漏報事故的;
(3)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的。5)事故發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事故發生單位處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
(2)偽造或者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
(3)轉移、隱匿資金、財產,或者銷毀有關證據、資料的;
(4)拒絕接受調查或者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5)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6)事故發生后逃匿的。6)事故發生單位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1)發生一般事故的,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發生較大事故的,處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3)發生重大事故的,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
(4)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2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7)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事故發生的,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罰款;
(2)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罰款;
(3)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罰款;
(4)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罰款8)事故發生單位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由有關部門依法暫扣或者吊銷其有關證照;對事故發生單位負有事故責任的有關人員,依法暫停或者撤銷其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執業資格、崗位證書;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5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為發生事故的單位提供虛假證明的中介機構,由有關部門依法暫扣或者吊銷其有關證照及其相關人員的執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應急救援
P225(一)事故應急救援概述
P2261.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P226通過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盡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主要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1)
立即撤出所有危險區域人員,搶救被困人員。搶救受害人員是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人員,是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由于重大災害事故具有突發性、災難性、破壞性和繼發性的特點,因此任何組織人員自救與互救并安全快速地撤出危險區域是事故應急救援的重點。[案例]2003年12月23日,重慶的開縣高橋鎮中油川東北一個汽礦發生了井噴事故,造成了233人死亡。噴井周圍10公里以內的人員都緊急進行了撤離,但在這個事故的處置過程當中,剛開始就存在著錯誤的處置辦法。井噴發生以后,井噴出來的是有毒有害氣體硫化氫,人吸進去以后會中毒窒息死亡,有一種應對方法是什么呢?點燃,硫化氫經燃燒可分解成二氧化硫和水,那么它就變成了低毒無毒的物質。但是,如果點火,將面臨著價值幾千萬的鉆井設備要報廢。當初在事故處理過程當中人們猶豫不決,當時的事故現場救援指揮不能做出這個決定,也沒有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匯報這樣一個緊急情況,所以導致點火的決策延后,拖了24小時以后才決定點火,結果因毒氣泄漏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所以,這里就沒有充分的體現保護人員優先的原則。(2)迅速了解控制危險源和災情,防止事故的擴展。及時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險源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點,只有了解并控制了危險源,防止事故的擴展,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救援。因此,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細心分析,以確保決策的正確性。(3)消除危害后果,查明事故原因,做好生產恢復工作。針對事故對生產造成的危害、因事故而引發的各種安全隱患等必須及時消除,盡快恢復和完善生產系統及安全系統。查清事故的各種原因及人員傷亡情況,做好事故的調查,總結各種經驗與教訓。2.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P226(1)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是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其中預防工作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除了平時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外,落實好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措施,做到預有準備,一旦發生事故就能及時實施救援。重大事故所具有的發生突然、擴散迅速、危害范圍廣的特點,也決定了救援行動必須達到迅速、準確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實行統一指揮下的分級負責制,以區域為主,并根據事故的發展情況,采取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形式,充分發揮事故單位及地區的優勢和作用。(2)事故應急救援又是一項涉及面廣、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靠某一個部門是很難完成的,必須把各方面的力量組織起來,形成統一的救援指揮部,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安全、救護、公安、消防、環保、衛生、質檢等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迅速、有效地組織和實施應急救援,盡可能地避免和減少損失。3.應急救援系統
P226應急救援系統包括如下內容:(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應急救援系統組織機構包括以下五個運作中心
?應急只會中心—協調應急組織各個機構運作和關系,主持日常工作,維持應急救援系統的日常運作
?事故現場指揮中心—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人員調度、資源的有效利用
?支持保障中心—提供應急物質資源和人員支持的后方保障
?媒體中心—處理媒體報導、采訪、新聞發布會
?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信息服務(2)應急救援預案(或稱計劃)要保證應急救援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事先制定一個應急救援預案(又稱應急計劃),用計劃指導應急準備、訓練和演習,乃至迅速高效的應急行動。
(3)應急培訓與演練
通過培訓與演練可將應急預案加以驗證和完善,確保事故發生時應急預案得以貫徹和實施。(4)應急救援行動和現場清潔凈化發生火災、爆炸和有毒物質泄漏等緊急情況時,所采取的營救與疏散、減緩與控制、清除與凈化等一系列的行動都是應急救援行動。應急行動需要人力資源、物資與設備、個人防護裝備等支持和保障:
(5)現場人員和設備的清潔凈化對現場中接觸污染的人員必須進行清潔凈化,例如對化學品及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清潔凈化。凈化的方法主要是稀釋、處理、物理去除、中和、吸附和隔離等。人員受到傷害時,治療前的凈化、分類及處理要特殊考慮。(6)系統恢復和善后處理在應急救援行動結束后必須對系統進行恢復,而且盡快恢復最重要。4.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措施P227救援組織應由單位領導掛帥,對于特大、重大和較大事故一方面要積極組織搶救,一方面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并取得政府主管部門和專業救援機構的指導和支持,以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事故現場的控制措施(1)事故救援人員和事故調查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后,在積極組織救援的同時,應對事故現場進行局部封閉,如設置路障、圈定事故現場邊界、布置現場警戒等。(2)事故發生后,有的事故可能會再生或繼續發生,為此事故現場管理人員應當做好充分準備。救援指揮人員應當具有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和較為豐富的指揮經驗,做到科學果斷,危而不亂,調動一切力量控制事故、災情擴大或蔓延。6.負傷人員的緊急救護
事故發生后,救護車輛和醫護人員應及時到達現場,對傷員實施緊急救護。在負傷人員撤離現場前,救援人員應根據負傷人員的傷勢情況做好簡易處置,如人工呼吸、止血、骨折臨時固定等,并注意救護姿勢和使用擔架,盡量避免拖、拽,以免加重傷情。對重危人員在送往醫院途中,應有醫護人員護理配送,真正做到安全救護。(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P227任何生產經營單位都應該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相應的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后,應進行應急演練。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應急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它明確了在突發事故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以及剛剛結束之后,誰負責做什么,何時做,相應的策略和資源準備等。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響和后果嚴重程度,為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的各個方面所預先作出的詳細安排,是開展及時、有序和有效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行動指南。1.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要求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2)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3)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4)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5)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6)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7)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8)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2.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P228應急預案編制應包括以下6個過程:(1)成立工作組:結合本單位部門職能分工,成立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明確編制隊伍、職責分工、制定工作計劃。
(2)資料收集:
收集應急預案編制所需的各種資料(相關法律法規、應急預案、技術標準、國內外同行業事故案例分析、本單位技術資料等)。(3)危險源與風險分析:在危險因素分析及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上,確定本單位的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型和后果,進行事故風險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產生的次生事故形成分析報告,分析結果作為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4)應急能力評估對本單位應急裝備、應急隊伍等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5)應急預案編制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注重全體人員的參與和培訓,使所有與事故有關人員均掌握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急處置方案和技能、應急預案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6)應急預案的評審與發布評審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責安全管理的部門組織審查。評審后,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將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3.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P2281)事故應急預案的內容應急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行動而指定的指導性文件,其核心內容如下:
(1)對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及其后果的預測、辨識和評估。
(2)規定應急救援各方組織的詳細職責。
(3)應急救援行動的指揮與協調。
(4)應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員、設備、設施、物資、經費保障和其他資源,包括社會和外部援助資源等。
(5)在緊急情況或事故災害發生時保護生命、財產和環境安全的措施。
(6)現場恢復。
(7)其他,如應急培訓和演練,法律法規的要求等。(2)事故應急預案的核心要素P229應急預案是整個應急管理體系的反映,它不僅包括事故發生過程中的應急響應和救援措施,而且還應包括事故發生前的各種應急準備和事故發生后的緊急恢復,以及預案的管理與更新等。因此,一個完善的應急預案按相應的過程可分為6個一級關鍵要素,包括:①方針與原則;②應急策劃;③應急準備;④應急響應;⑤現場恢復;⑥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6個一級要素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從應急的方針、策劃、準備、響應、恢復到預案的管理與評審改進,形成了一個有機聯系并持續改進的體系結構。4.應急預案的實施
P229(1)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2)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3)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4)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后,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三)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
P229應急預案的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體現在:可在事故真正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發現應急資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設備等),改善各應急部門、機構、人員之間的協調,增強公眾應對突發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應急意識,提高應急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崗位與職責,提高各級預案之間的協調性,提高整體應急反應能力。
1.應急演練的類型
P230可采用不同規模的應急演練方法對應急預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進行評估,如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和全面演練等。
(1)桌面演練
①桌面演練是指由應急組織的代表或關鍵崗位人員參加的,按照應急預案及其標準工作程序,討論緊急情況時應采取行動的演練活動。桌面演練的特點是對演練情景進行口頭演練,一般是在會議室內舉行。其主要目的是鍛煉參演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應急組織相互協作和職責劃分的問題。
②桌面演練一般僅限于有限的應急響應和內部協調活動,應急人員主要來自本地應急組織,事后一般采取口頭評論形式收集參演人員的建議,并提交一份簡短的書面報告,總結演練活動和提出有關改進應急響應工作的建議。桌面演練方法成本較低,主要為功能演練和全面演練做準備。
(2)功能演練①功能演練是指針對某項應急響應功能或其中某些應急響應行動舉行的演練活動,主要目的是針對應急響應功能,檢驗應急人員以及應急體系的策劃和響應能力。例如,指揮和控制功能的演練,其目的是檢測、評價多個政府部門在緊急狀態下實現集權式的運行和響應能力,演練地點主要集中在若干個應急指揮中心或現場指揮部,并開展有限的現場活動,調用有限的外部資源。②功能演練比桌面演練規模要大,需動員更多的應急人員和機構,因而協調工作的難度也隨著更多組織的參與而加大。演練完成后,除采取口頭評論形式外,還應向地方提交有關演練活動的書面匯報,提出改進建議。(3)全面演練
全面演練指針對應急預案中全部或大部分應急響應功能,檢驗、評價應急組織應急運行能力的演練活動。全面演練一般要求持續幾個小時,采取交互式方式進行,演練過程要求盡量真實,調用更多的應急人員和資源,并開展人員、設備及其他資源的實戰性演練,以檢驗相互協調的應急響應能力。與功能演練類似,演練完成后,除采取口頭評論、書面匯報外,還應提交正式的書面報告。
2.應急演練類型的選擇
P230
應急演練的組織者或策劃者在確定采取哪種類型的演練方法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應急預案和響應程序制定工作的進展情況。
(2)本轄區面臨風險的性質和大小。
(3)本轄區現有應急響應能力。
(4)應急演練成本及資金籌措狀況。
(5)有關政府部門對應急演練工作的態度。
(6)應急組織投入的資源狀況。
(7)國家及地方政府部門頒布的有關應急演練的規定。
無論選擇何種演練方法,應急演練方案必須與轄區重大事故應急管理的需求和資源條件相適應。
3.演練的參與人員P231應急演練的參與人員包括參演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和觀摩人員。這5類人員在演練過程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練過程中都應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識別符。1)參演人員參演人員是指在應急組織中承擔具體任務,并在演練過程中盡可能對演練情景或模擬事件做出真實情景下可能采取的響應行動的人員,相當于通常所說的演員。參演人員所承擔的具體任務主要包括:(1)救助傷員或被困人員。(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環境愛護工作方案
- 2025年瓶裝香精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玻璃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特種防火廚房臺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牌仔釘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淄博市沂源縣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體育職業學院《經典心理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施工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春新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全冊重點必考知識點
- 2025年安徽宣廣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
- 《自行車發展史》課件
- 《為瓷杯子做包裝盒》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數學北京版
- 9.3大氣壓強(課件)(共39張) 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機構設置及其相關職責
- 2025年熔化焊接與熱切割考試1000題及答案
- 八年級勞動教育國家測試題及答案
- HJ25-4-2014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
- 房地產 -JGJT46-202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標準》條文解讀
- GB/T 44709-2024旅游景區雷電災害防御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