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為什么連微軟、IBM轉戰互聯網都叫苦這么難_第1頁
分析:為什么連微軟、IBM轉戰互聯網都叫苦這么難_第2頁
分析:為什么連微軟、IBM轉戰互聯網都叫苦這么難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為什么連微軟、IBM轉戰互聯網都叫苦這么難?

幾乎與此同時,各種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中國的阿里在美國上市當日,市值高達1300億美金,2015年計劃招聘上萬人。一漲一跌,讓人唏噓不已。真正導致老牌企業抓不住互聯網機會的,無他,是其強大的“基因”決定的,你的企業基因能與互聯網并存嗎?老牌企業的基因:優勢還是劣勢?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聯網從業者,應該說是最早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最早的互聯網的機會也是給了IBM的。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巨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資開發網絡。但IBM最后也沒有能抓住這次機會,但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巨人:思科。后人總結說,是因為IBM過于依賴企業客戶。此話對,但也不對。表面原因是這樣,背后的原因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基因。企業與人一樣,有它的基因。當一個企業成功的同時,特殊的印記,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難改變,也就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路徑。IBM強大的基因,不僅讓它與互聯網的第一桶金擦肩而過,而且也讓它錯過了互聯網無數的發展機會,最近一個機會是云計算。IBM在云計算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然沒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其實,這就是IBM的基因。圍繞企業、大企業、大客戶,做硬件、做軟件、做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用戶。企業與人一樣,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是有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與人一樣,這種基因有優勢的地方,也有不足,沒有一個企業可以無所不能,包打天下。不止是IBM,其實又有哪個老牌企業抓住了互聯網的機會?最早有互聯網機會的,除了硬件設備廠商,就屬于運營商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是它的實名用戶,但誰又抓住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都曾投巨資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但都以失敗告終。10多年前,中國電信投巨資建設了互聯網信息業務平臺“互聯星空”,10余年下來一直虧損,現在已經完全轉入后臺服務,變相倒閉了。原網通公司2002年投資5億,組建了信息服務平臺“天天在線”,不到兩年即倒閉關門了。8年前,中國移動也曾大力推出移動夢網,但今天,我們還有多少人會提到移動夢網?有人說,這是因為是國企,是壟斷造成的。這顯然并不正確。不止國內的運營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盡互聯網先機的運營商也沒有一個成功的先例。無論是美國的AT&T,還是歐洲,或者日韓的運營商,都沒有成功,為什么?不僅僅是運營商,很多成功的企業,甚至是所謂互聯網新貴,也都沒有抓住每一次互聯網發展的機會,為什么?1998年,微軟公開提出轉戰互聯網,但時至今日,微軟仍然是一個軟件企業。微軟曾經開展過各種互聯網信息業務,如即時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沒有大的發展。MSN現在已經關閉,bing還在苦苦掙扎。2000年筆者做過調研,當初IE瀏覽器在中國的占有率是99.98%。如果微軟當初把IE瀏覽器免費,就可一統江湖,也就沒有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如360的機會了,但是為什么沒有做到?Yahoo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早、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先機、有資金、有互聯網思維,至今卻掙扎在持續的衰退中,市值已經萎縮到了最高峰的1/3,為什么?新浪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新貴,有錢、有人,但在后來互聯網信息業務發展中出現的游戲、社區、電子商務等機會上,都做過積極的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一個網絡媒體公司,這又是為什么?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機會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后還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簡單,博客、微博都是媒體平臺,是最適合他的,是他的基因。騰訊依靠QQ,掌握了中國互聯網最基本的用戶,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天花板。業界一直認為,騰訊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復制,其他企業機會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業界咒罵。微博出現的時候,騰訊依托QQ,迅速獲得了倍數于新浪的微博用戶,但卻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騰訊微博部門徹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卻成功上市,為什么?騰訊也曾經嘗試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以游戲收入為主,這些年真正的新業務,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誕生,也是其優勢基因,是QQ的升級版而已。不止在IT以及互聯網領域,其他領域也一模一樣。2000年,聯想投資舉辦了門戶網站FM365,2年后倒閉。2000年,聯想投資新東方在線,2002年撤資。種種互聯網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當然,不是聯想不夠優秀,聯想與HP、戴爾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機業務。聯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于這還是制造業,更強調營銷的制造業。HP、戴爾至今連手機業務也沒有抓住,苦苦掙扎在日益衰落的產業泥潭里。新東方2000年創建新東方在線,進軍在線教育,但15年后,其收入仍然不能進入上市公司報表。仍然活著,已經是萬幸。無獨有偶,課外輔導機構好未來2010年在美國上市,融資的主要訴求就是做在線教育,四年過后,2014年,好未來在線教育業務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僅占好未來總收入的4%,仍然虧損。教育與在線教育,這么小小的門檻都難以跨越,為什么?以上種種,分析下來,都有具體原因,比如人才團隊的問題,業務模式的問題,戰略失誤的問題等等,但最后都可以籠統地說:基因!老牌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基因是復雜的,涉及機制、文化、隊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礙。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說對自己進行革命的,少之又少。對互聯網有著深刻認識的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有一句話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學誕生的,做電子商務的不是百貨大樓,互聯網金融也不是銀行的杰作。這種基因非常復雜,分析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就是管理的問題。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自動形成了一套圍繞其核心業務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方法,是與其業務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統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薪酬體系,一定是圍繞主營業務確定的,無法與新業務需要的人匹配;比如業務流程與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適合新的業務管理,尤其是和其主營行業特性較遠的產品與服務。一個新生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在一家老企業誕生,但發展起來的機率肯定是零。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異類”,處處不合適,處處需要特批,幾乎是與整個系統在對抗,所有的時機就被耽誤了。不用妖魔化,沒有人,沒有那個部門與你作對,這是一個系統,不適合新業務的系統。管理上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在經歷了創業期、發展期后,很快就需要進入一個防范出現大問題、大錯誤,以穩定發展為主的管理模式,是無法給新業務提供空間的。任何一個大企業,其實在管理上,都難以說有活力,管理幾千人,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實際上需要把每一個人當螺絲釘去管理,否則一定會大亂。因此,在成熟企業里,大家講的是風險控制,是流程規范,是人人防控。而對于任何一個新業務、新產品與新服務,在一開始,是不能講嚴格與規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講流程規矩的快速反應,不斷犯錯,是人治,不是法治。但這都不容于一個規范成熟企業。表面上,所有大企業都有其業務拓展部門,都有其容錯率,但這種寬容度永遠是在一個范圍與制度之內的,而且往往與一個全新業務的要求有本質的差距。第二,就是人的問題。原來的基因里很難產生能夠開拓新業務的人。我們經常說,投資的核心是在投人,一個即便是錯誤的計劃,只要人優秀,最后一定會找到正確的方向。但在一個很成熟的企業里,經過多年的發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已經自我沉淀積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與文化的核心骨干,很難誕生適合新業務的人,即便花巨資引進所謂優秀的專業團隊,最后也會很快因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說擴大發展的問題。第三,文化的問題。文化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圍繞創始人與核心骨干,逐漸滲透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與理念,小到用人的類型、員工活動,無處不在。在這種企業里,一句無意或者有意的風險提示,往往勝過一顆勇敢的心。因為人的類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會處處碰壁,無法融入。文化是一個彌漫在空氣中的東西,一時沒有明顯感知與不適應,但日復一日,怨氣日盛,最后讓新業務與新人類無法生存,自動放棄離開。企業的基因表現還有很多,但核心我認為是以上三點,這已經足以殺死所有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因此,對于所有成熟成功的企業來說,一定要清醒,你雖然有錢、有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