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 第十五講 中國的生物災害_第1頁
自然災害 第十五講 中國的生物災害_第2頁
自然災害 第十五講 中國的生物災害_第3頁
自然災害 第十五講 中國的生物災害_第4頁
自然災害 第十五講 中國的生物災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的生物災害1、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幾種病蟲害及其分布

(1)小麥銹病(中國小麥銹病病害)1、特點:種類多,危害大,災情東部重于西部。2、危害:不僅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還導致農產品大批量變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一農作物病蟲害小麥銹病(包括條銹、葉銹和稈銹)

——是中國發生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的一類小麥病害,在各麥區均有發生。2、水稻病害的分布與災情

稻白葉枯病

水稻紋枯病水稻病害(稻瘟病、紋枯病和白葉枯病)主要分布在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南

3、棉鈴蟲分布與災情我國棉花的產區我國三大棉花產區:長江流域棉區、黃河流域棉區、新疆棉區棉鈴蟲:①廣泛分布于我國主要棉花產區,黃河流域棉產區和新疆棉產區受害尤其嚴重。②棉花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蟲有棉鈴蟲、棉紅鈴蟲、棉蚜蟲和棉紅蜘蛛。其中棉鈴蟲是中國棉花的重大致災害蟲,在我國三大主產棉區均有發生。

③棉鈴蟲災害損失巨大。二、森林病蟲害1、危害:導致林木生長量減少,森林枯死,不僅對我國森林工業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對森林生態功能造成嚴重破壞。

2、導致森林病蟲害多發的人為原因:大量單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種類多樣性豐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對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3、主要害蟲——松毛蟲①我國松毛蟲主要種類:馬尾松毛蟲、落葉松毛蟲、油松毛蟲、云南松毛蟲、赤松毛蟲等。②森林病蟲害的分布與地形、氣溫有關。油松毛蟲分布在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處,第二級階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區(除新疆北部外)沒有。落葉松毛蟲分布在中溫帶,赤松毛蟲分布在暖溫帶,馬尾松毛蟲分布在熱帶、亞熱帶。三、蝗災與鼠害

——兩種最廣泛的生物災害

1、蝗災:(1)危害最嚴重的爆發性生物災害。其中,危害最嚴重、成災率最高的是飛蝗,俗稱“螞蚱”。對農、林和牧業的破壞具有毀滅性。(2)中國飛蝗的主要種類及分布東亞飛蝗飛蝗的三個主要亞種和危害地區,其中東亞飛蝗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華東沿海各省,對我國危害最大。(3)蝗災與旱澇的關系:

旱災與蝗災經常鏈性發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區域特別適宜雌蝗產卵,使得蝗蟲數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產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蟲幼蟲成長,蝗災就會爆發。補充:我國滅蝗主要采用人工誘捕幼蟲、捕殺成蟲、挖防蟲溝、農藥滅蟲、點火焚燒和投放天敵等方法。

2、鼠害(1)危害:

老鼠不僅糟蹋糧食、破壞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我國鼠害發生面積廣、種類多、危害大,對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分布本區農業特點常見害鼠亞洲東部喜濕鼠類危害區包括東北、華北和西南區的大部、華東和華南的全部。本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開發歷史久遠,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褐家鼠、小家鼠等亞洲中部耐旱鼠類危害區包括我國西北區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東北和華北區的邊緣地帶。本區降水量少、氣候干旱。小家鼠、黃鼠等(2)我國鼠害的地域差異顯著褐家鼠小家鼠黃鼠湖南發生人鼠大戰

2007年6月下旬以來,棲息在洞庭湖區400多萬畝湖洲中的約20億只東方田鼠,隨著水位上漲部分內遷。它們四處打洞,啃食莊稼,嚴重威脅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區等22個縣市區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萬畝稻田的安全,一場“人鼠大戰”由此展開。

洞庭湖鼠害是我國鼠害日趨嚴峻的縮影7月11日湖南發生人鼠大戰

2007年7月11日湖南發生人鼠大戰!!!已經捕獲老鼠90多噸,預計有20億只!據悉,洞庭湖區的野鼠,名叫“東方田鼠”。近兩年未發大水,湖區野鼠大量繁殖。6月20日,三峽大壩加大下泄,導致洞庭外湖水位上漲,老鼠外竄后形成鼠災。岳陽縣鹿角鎮黨委書記李航介紹,老鼠的入侵大概是從今年6月上旬開始的,鹿角鎮靠近洞庭湖沿線的濱湖、楊茂、岳武、濟美、鹿角等村的早稻、紅薯、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受損比較嚴重,甚至包括湖岸的意楊樹皮都被啃食,被老鼠咬斷的稻梗如刀割般齊整。當地村民說,今年的鼠患是近1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閱讀:生物入侵

自然界的生物在長期演化歷程中,與周圍的生態環境協同演化,達成自然平衡。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為地引入新的地區,脫離了原來的生境,就有可能無節制地繁衍,給新棲息地帶來嚴重的生態、經濟損失,即生物入侵。

2003年3月,中國公布的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早上,有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假高梁、鳳眼蓮、飛機草等16個物種。1979年,美國白從遼寧丹東進入我國,隨后相繼在魯、陜、冀、滬等地出現,對這些地區的園林綠化和林業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它們的四齡幼蟲可危害300多種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樹林常被橫掃一光。非洲大蝸牛,一種繁殖很快的大型陸生貝類,它們危害農作物、蔬菜,破壞生態系統,而且還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宿主。隨著世界貿易的日趨頻繁,生物入侵已成為世界性公害,各國紛紛采取措施嚴加防范,以阻止有害生物進入國門。一枝黃花(以下簡稱:一支黃花)是一種外來入侵植物,看上去雖有健壯和美麗的外表,但卻是一種入侵性很強的害草。近20年來,一支黃花的入侵已使上海市的30多種本地物種消亡。由于該植物根系發達、繁殖力極強,平均每株可形成2萬多粒種子,能通過風、鳥等多種途徑傳播,還能通過根莖繁殖,3年就能迅速成片。它與其他植物爭奪生長空間,吞噬土地,對生態環境和物種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被稱為“生態殺手”。要清除“一支黃花”也是有辦法的,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將植物割除后集中焚燒;二是鏟除植物的殘留根系,集中銷毀,杜絕植物的再次生長;三是明年開春,在“一支黃花”到過的地方全面噴灑除草劑,防止新生植物的生長。水葫蘆

2007-07-17本月初,錢塘江的上游新安江建德梅城段、三江口至嚴州大橋的江面上突然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水葫蘆,富春江水庫也未能幸免。大面積瘋長的水葫蘆覆蓋水面,堵塞河道,影響航運和防洪,妨礙水底生物的生長,如果不及時打撈會腐爛變臭,將成為污染水體的污染源。這種植物被稱為“水上綠魔”。對于今年水葫蘆暴發的原因,富春江水力發電廠發電部副主任陳干興有自己的看法,“今年水量減少,水流緩慢,而污染物沒有減少,相對來說就為水葫蘆的生長創造了條件。按照往年的這個時候,水量都在170左右億立方米,而現在只有85億立方米,到現在為止今年還沒有一場洪水,這在往年是沒有的,加上天氣熱得早,水葫蘆自然暴發得早。”

圖為機械化清撈船每天兩班制不停地打撈,一天能打撈水葫蘆100噸船頭兩名青年說:“我們打撈隊分兩班作業,今天凌晨3點就開始工作了,我是下午1點鐘接的班。這東西來勢猛的時候,我們得24小時連續作業。”看著遠處漂來的簇簇“綠洲”,他們無奈地笑了:“你看,這里在撈,那邊又來了。昨夜我們剛把壩邊上的打撈完畢,今早同事一來,又是滿眼的綠油油。撈得沒有長得快,也沒有它漂得快。”四、生物入侵

——嚴防有害生物進入國門自然界的生物在長期演化歷程中,與周圍的生態環境協同演化,達成自然平衡。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為地引入新的地區,脫離了原來的生境,就有可能無節制地繁衍,給新棲息地帶來嚴重的生態、經濟損失,即生物入侵紫莖澤蘭空心蓮子草

飛機草生物入侵

物種從自然分布地區(可以是其他國家和中國的其他地區)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景觀造成了明顯的損害或影響。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入侵”。

甲生態系統乙生態系統天敵生境競爭干擾甲生態系統乙生態系統天敵生境競爭干擾天敵生境競爭干擾甲生態系統乙生態系統天敵生境競爭干擾甲生態系統乙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外來入侵物種是指對生態系統、生境、物種及人類健康帶來威脅的外來種。外來入侵物種不僅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引起物種的消失與滅絕,而且瓦解生態系統功能。鐵證如山:我國生物入侵狀況2003年3月6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首批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名單:

植物名稱——薇甘菊、空心蓮子草、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紫莖澤蘭豚草毒麥和假高粱

動物名稱——福壽螺、牛蛙、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洲白蛾和非洲大蝸牛農業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已達400余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中國已經有50余種。近十年來,新入侵我國的外來入侵生物至少有20余種,平均每年遞增1~2種。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面臨的防治形勢越來越嚴峻。北京遭36種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目前約有36種有害植物入侵到北京,大多數原產北美、南美、歐洲、亞洲和西亞,90%為一至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特點是秋季繁殖最強,傳播迅速快,大面積擴散,對農田、果園、林業危害嚴重。北京入侵較為嚴重的植物包括三裂葉豚草、豚草、意大利蒼耳、毒麥等。

三峽庫區遭受53種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作為我國重要植物資源庫和物種基因庫的三峽庫區目前正遭受以紫莖澤蘭為代表的53種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在威脅著庫區本土生物發展的同時,對庫區的生物種群結構、水土流失控制、土壤營養循環、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海南頻遭200多種外來生物入侵我國發現的400余種外來入侵生物中,海南省有200多種,成為我國外來生物入侵與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1993年至今的10多年間,海南省外來有害生物以美洲斑潛蠅、水椰八角鐵甲、蔗扁蛾、椰心葉甲、香蕉枯萎病危害為甚。2002年海南發現椰心葉甲疫情以來,受害的椰子樹、大王棕等11種棕櫚科植物達182.54萬株,棕櫚產業每年損失1.5億元,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各省的外來入侵生物

(1)浙江省(8種)植物: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鳳眼蓮(水葫蘆)和假高粱動物:蔗扁蛾、福壽螺和牛蛙(2)山東省(15種)豚草、鳳眼蓮、車前屬、大米草、美國白蛾等(3)廣東省(7種)植物:薇甘菊(珠江三角洲所獨有)、空心蓮子草、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水葫蘆)動物:福壽螺和牛蛙

1、禍起福壽螺2、生態殺手:

加拿大一枝黃花3、瘋長的鳳眼蓮鳳眼蓮俗稱“水葫蘆”,原產南美,

1901年作為花卉引入我國。水葫蘆繁殖快,有凈化水質的作用,20世紀50-60年代還作為豬飼料推廣。現在豬不吃這種飼料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又促成了水葫蘆的瘋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綠島”不僅堵塞河道,影響通航,更嚴重的是它們已成了破壞江河生態平衡的罪魁禍首。無錫的水口電站遭水葫蘆侵害的江南水鄉鳳眼蓮(水葫蘆)

大米草

(互花米草)我國最初從英美引進大米草,目的是為了保護沿海灘涂。也發揮了一定作用,功不可沒。但近年來它在沿海地區瘋狂擴張,覆蓋面積越來越大,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危害:瘋長的大米草與沿海灘涂本地植物競爭生長空間,致使大片紅樹林消亡。大米草還破壞了近海生物的棲息環境,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并引起赤潮,堵塞航道,大量的沿海生物窒息死亡。

豚草入侵豚草被譽為“毒草”,原產北美,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此種植物是20世紀30年代由日軍的馬料中帶入,另一說法是當年侵華日軍用此種植物給坦克作偽裝時帶入。危害:除對本地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外,(1)花粉是人類花粉病的主要病原之一;(2)侵入農田,導致作物減產;(3)釋放多種化感物質,對禾本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空心蓮子草空心蓮子草俗稱水花生,原產巴西,于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上海及華東一帶,后逸為野生,繁殖能力強,很難根除。歐洲鰻Europeaneel

克氏螯蝦(Procambius

Clarkii)鳙(Aristichthys

Nobilis)美洲斑潛蠅

(Liriomyza

sativae)食人魚三、引入路徑“搭便車或偷渡”

——隨交通工具侵入

——海洋垃圾

——旅游者帶入通過周邊地區自然傳入——紫莖澤蘭隨人類的建設過程傳入軍隊的轉移入侵途徑之一

——無意引進43.9%或自然進入(3.1%)入侵途徑之二

——有意引進39.6%作為牧草或飼料——空心蓮子草作為觀賞物種——馬櫻丹作為藥用植物——洋金花為恢復植被和進行城市綠化——大米草作為食物——西番蓮(雞蛋果)植物園引種外來入侵物種引起的經濟損失據了解,世界許多國家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經濟損失都很驚人,美國每年損失1500億美元,印度每年損失1300億美元,南非損失800億美元。生物入侵給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泛濫于西南部的外來植物紫莖澤蘭含有毒素,馬、羊食后引發氣喘病,曾使四川涼山的羊減產6萬多頭,損失2100多萬元;作為豬飼料引進的水葫蘆在沿江一帶瘋長,上海2001年用于打撈水葫蘆的費用超過6000萬元,浙江年打撈費1000萬元,全國年打撈成本達1億元;空心蓮子草每年給黃河以南地區造成6億元的經濟損失……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對中國國民經濟有關行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98.59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160.05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8.47億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87億元,人類健康29.21億元。以物種論,美洲斑潛蠅、豚草、褐家鼠、煙粉虱、溫室白粉虱、紫莖澤蘭造成損失均在10億元以上,是危害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外來入侵物種。專家們根據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外來入侵物種對我國生態系統、物種及遺傳資源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每年為1000.17億元,其中對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遺傳資源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998.25億元、0.71億元和1.21億元。兩項相加,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造成的總經濟損失為每年1198.76億元,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36%。生物入侵主要危害排擠本土物種,降低生物多樣性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的優勢,瘋狂占據本地物種的生態位,排擠本地種。例如菊科的鬼針草、小蓬草(加拿大飛蓬)、野茼蒿(革命菜)等,利用果實上的特殊結構進行種子的傳播。莧科的刺莧、皺果莧、青箱,禾本科種類則利用種子多而輕,可借風力傳播。入侵生物通過各種各樣的“招數”,使其能夠成片生長,形成強烈的種群優勢,而使種族迅速繁衍和發展。其結果是排擠了本土物種,降低了生物多樣性。影響其他生物生長與生存

有相當一部分入侵種,可以產生并釋放抑制素。三裂蟛蜞菊,可釋放倍半萜內酯及甾醇等化感物質,這些化感物質,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長,而自身成片生長。三裂蟛蜞菊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有許多植物入侵種的植株有毒,甚至某些器官(果實或種子)劇毒。如:茄科的顛茄、水茄、曼陀羅,這些種類直接危害人畜生命安全。有的植物入侵種是某些昆蟲的寄主,或易滋生蚊蠅,可傳播疾病。有的植物入侵種的花粉或是強烈的致敏源,使人體過敏,危害人類身心健康。四、防止生物入侵對策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加強法制,制定專門法加強監管,建立預警體系

加強合作,共同研究采取行動,群防群治提倡使用當地物種預防與控制“生物入侵”我國已經簽署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8條規定:必須預防和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2003年3月1日起,經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