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日益進步交通_第1頁
第十二課、日益進步交通_第2頁
第十二課、日益進步交通_第3頁
第十二課、日益進步交通_第4頁
第十二課、日益進步交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課、日益進步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一、舊中國落后的交通運輸1、中國境內第一條鐵路,是外國商人擅自修建的上海至吳淞的鐵路;2、1909年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主持修建的第一條鐵路;3、中國最早的近代水上交通運輸企業,是1872年創辦的輪船招商局;4、1920年,國民政府開辟的北京至天津航線,是中國最早民航線路;5、舊中國的交通運輸發展極為緩慢B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國,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鐵路開通B.街上路人互行脫帽鞠躬禮

C.《申報》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的演說唐胥鐵路:清政府最早修建的鐵路1882年

淞滬鐵路: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

京張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A右圖為上海造幣廠2004年鑄造的上海鐵路博物館紀念章,圖案為130多年前淞滬鐵路上運行的“先導號”機車。選擇此圖案是為了紀念A.中國出現的第一條鐵路

B.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

C.中國近代鐵路網基本格局奠定

D.中國鐵路營運里程躍居亞洲第一位B“蓋天津(城)市發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則沿電車道而發展。”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顯著特點是A.以老城區為中心不斷擴展B.伴隨交通方式的變化而發展

C.由城市周邊的不斷開發而發展D.伴隨工商業的發展而發展B

鴉片戰爭中,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乘船從倫敦出發,途中還在孟買逗留了十天,到達澳門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員琦善與奕山從北京緊急南下,到達廣州分別用時56天、57天。這說明①中國在戰爭中實際上喪失了應有地利

②英國官員在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③交通技術在近代戰爭中作用漸居首位④工業文明在近代戰爭中取得了優勢地位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新中國交通建設的重大成就1、鐵路:修建寶成、蘭新等鐵路;青藏鐵路建成通車;鐵路網覆蓋大陸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2、公路:公路網覆蓋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世界第二;3、水路:遠洋運輸船隊的船只總噸位世界第二;內河航運發展很快;4、航空:國內航線連接各個大中城市;國際航線直航世界許多城市影響;1、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把各地的人們和全國、全世界的發展聯系在一起;2、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改變人們的觀念B

2009年12月26日,全球首條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投資最大、時速最快的高速鐵路──武廣客運專線正式投入運營。關于中國鐵路事業,以下敘述正確的有①中國最早的鐵路是清政府修筑的唐胥(唐山到胥各莊)鐵路②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建成寶成、蘭新等鐵路,加強了內地與西北、西南地區的溝通③2003年,世界上第一條碰懸浮列車在上海投入商業運營④到“九五”期末,中國的鐵路運營總里程已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下列關于我國近現代交通和通訊工具發展變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是以社會進步為前提的

B.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加強了各國各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C.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和國際接軌D.地區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地區發展不平衡D

晚清至民國,近代化交通的發展與變化對中國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有

①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②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③使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大大增強④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交通運輸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C

某中學歷史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就19世紀末李鴻章出訪俄國這一歷史事件進行探討、。學生發言中出現的下列言論與歷史事實較為接近的是A.《民報》搶先透露了李鴻章此次的出行計劃B.清政府為李鴻章專門包租俄國遠東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C.李鴻章乘火車游歷了俄羅斯的主要城市

D.李鴻章參觀了紀念十月革命勝利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A

在汕頭市西城區有一條老街“火車路”,紀念著我國最早的一條商辦鐵路──由梅縣華僑張煜南、張鴻南兄弟等集資,日本人設計承包,修建于1904~1908年全長42.1公里的鐵路,這條鐵路南起汕頭經潮州至意溪。它修建的背景是

A.20世紀初,“收回利權”、“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B.日本強迫中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妄圖使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C.中國所有的鐵路都由外國控制D.近代航運企業還未在中國興起B

19世紀上半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進科技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B.沖擊了原有的社會關系C.改變了傳統的社會性質

D.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

C

中國的火車經歷了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列車的進步,這說明了①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②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

③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

④西方對我國經濟侵略加深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A

右圖為中國近代上海輪船招商局的經營廣告,其上部文字為“宗旨:發展中國航運,促進對外貿易。業務:預定客貨倉位,代客報關裝貨;代理水火保險,辦理倉儲堆棧。歡迎指教,接受批評”等。從材料中能夠獲取的信息是①中國新式水運業已經出現②輪船招商局業務范圍較大③列強壟斷中國水運的局面徹底改變④中國近代水運業發展深受西方影響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材料一:本地處海疆,操航業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艙,以其形似鯊魚,故有此名。……由南載往花布之類,曰南貨;由北載來豆餅之類,曰北貨。當時,本邑富商,均以此而獲利。道光中,行海運,歲漕百萬,由滬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稱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運貨,更為便利,而沙船之業遂衰,即海運亦歸招商局承辦。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黃葦、夏林根編《近代上海地方志經濟史料選輯》材料二:“黃包車”之于上海或許有著特別的典型意義,他在黃浦江邊無奈地轉動了82年,如一位風霜盡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進博物館。

──摘自新華網材料三:到20世紀80年代呼啦啦駛出的出租轎車,車輪聲聲,碾出了半個世紀來社會生活的滄桑變化。(1)依據材料一,說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的發生變革的原因有哪些?

(3)從材料三出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是如何改變交通落后狀況的。(1)汽船被廣泛接受后,傳統的沙船航運日漸衰敗。(2)西方列強侵略的客觀影響;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活動中,自覺接受交通工具的革新。(3)國家投入巨額資金大規模興建鐵路、公路;改革機車、鐵路技術;發展民航運輸等。材料一:1880年劉銘傳奏請修建鐵路,劉錫鴻等眾多官員紛紛反對,理由是修建鐵路“不可行者八,無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鐵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災易召”;火車飛行,“路稍不平,則或激輪而全車皆碎”;仿西洋造火車,借英、法等國金錢,無由歸還,“諸強鄰遂相凌逼,幾至亡國。”清政府認為“鐵路斷不宜開”的觀點不無道理,遂擱置修路倡議。材料二:19世紀末,列強競相在中國投資修建鐵路,如中東鐵路、膠濟鐵路、廣九鐵路等。同時,列強激烈爭奪廬漢、粵漢、津鎮等鐵路的修筑權。

(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歸納影響近代中國鐵路業緩慢發展的原因。原因:①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②資金和技術的缺乏;③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④外國列強的阻擾和侵略。材料三:一些閉塞地區的經濟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現代化進程。(2)結合材料三,談談新式交通的出現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影響。(2)影響:①便利了各地之間的聯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識的傳播;②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④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材料四: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對舊鐵路進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許多新鐵路,形成了全新的鐵路網運格局。如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建的寶成、鷹廈、蘭新鐵路、成昆鐵路、湘黔鐵路;改革開放以來修筑的大秦鐵路、青藏鐵路等。

(3)根據上述材料,比較新舊中國鐵路發展史上的變化,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變化:舊中國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阻擾,鐵路運輸業發展緩慢;新中國鐵路發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鐵路網運格局。啟示: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的現代化。三、通信工具的進步發展變化:1、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平均兩千多人才有一部電話,電信事業一直落后世界水平;2、改革開放以來,電信業以超常速度發展,到2002年全國電話用戶總數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位影響:1、交通和通信的現代化,使文化和信息的交流空前方便、快捷2、人與人之間實現便捷、密切、多渠道的交流,推動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的變化C右圖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國文教科書的一頁,從中可以獲取的準確信息有

①電話在當時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

②當時中國受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③當時的教學已經講授近代自然科學知識

④電話已完全改變中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C“上海之有德律風,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豎立木桿,上系鉛線,線條與電報無異,惟其中機括不同。傳遞方法,只須向線端傳語,無異一室晤言。”該材料反映的是A.電報傳入

B.電燈傳入

C.電話傳入

D.英語傳入C中華民國時期,一位住在南京的普通市民想要前往重慶,最適合他出行的交通工具是

A.汽車

B.火車

C.輪船

D.飛機

D“舉頭鐵索路行空,電氣能收奪化工。從此不愁魚雁少,音書萬里一時通。”此詩贊揚的是下列哪一項事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鐵路運輸

B.航空運輸

C.輪船運輸

D.電報通訊C2008年春運期間我國南方遭遇了罕見的大面積凝凍天氣,導致

部分地區斷電。蒸汽機車“重出江湖”,代替電氣機車保障了春運工作的進行。右圖是我國保存至今最早的“0號”蒸汽機車,于1882年開始運行。這輛機當時應該運行在A.淞滬鐵路

B.京張鐵路

C.唐胥鐵路

D.京漢鐵路

B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輪船運輸業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比重逐漸下降呈現萎縮狀態,原因在于A.中國的交通方式發生了質的變革

B.鐵路、公路和民航業的快速發展C.造船企業紛紛破產

D.航空航天事業的進步D20世紀初,實業家張謇要了解全國各地商業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飛機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車赴各地了解

C.通過電話了解

D.通過無線電報輸送訊息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