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秦漢主題二:中國古代文明的初步發展考點定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積極:維護、鞏固國家統一;
利于經濟發展;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消極:皇權專制容易形成暴政;
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束縛生產力;
文化專制禁錮思想,阻礙科技發展。經濟根源——小農經濟;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皇權加強,相權削弱;中央權力加強,地方勢力削弱;日益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人治)。兩大根源兩對矛盾:雙重影響中央與地方、皇權與相權三大趨勢1、滅六國實現統一2、鞏固統一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①內容:②特點:平嶺南,開靈渠,設三郡;擊匈奴,收河套,修長城和“直道”;西南夷,開“五尺道”“焚書坑儒”韓趙魏楚燕齊(一)、秦:一、秦漢的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皇權至上,權力高度集中
制度類別
分封制
郡縣制
盛行時期
劃分標準
官吏產生及權利
作用相同點商周等秦朝推廣血緣關系地域差異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郡縣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動,官位不世襲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統一目的:鞏固統治性質:地方行政制度作用:維護國家統一【典例精析】
(2011年高考海南卷)秦統一后,“廢封建,立郡縣”,確立專制集權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續到明清。“分王子弟,以為屏藩”,是歷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緣分封長期存在說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權長期穩定B.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礎C.分王子弟是皇權的一種體現D.周代制度受到歷代政權推崇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東周時期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不斷,A項不符;中央集權的基礎是郡縣制,B項錯誤;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與宗法制,而封建時代的中央集權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項。封建時代的最高統治者之所以長期實行血緣分封,主要是維護皇帝的特權。C(二)、漢朝:“漢承秦制”,調整鞏固(表現):(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原因:內容:漢武帝設“中朝”作為決策機構,“三公九卿”演化為執行機構,稱為“外朝”。東漢光武帝進一步擴大尚書臺權力,尚書臺成為中樞機構。(2)地方制度:漢初郡國并行;東漢變為州郡縣三級。(3)監察制度:刺史制(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部)(4)選官制度:察舉制(舉孝廉)漢初丞相位高權重,為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中朝外朝制度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決策機構執行機構有事上報選官制度實行時間選拔方式標準局限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西周至春秋世襲被限定在貴族范圍秦漢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從社會基層選用設立中正官成為世族把持政權工具隋唐北宋明清擇優錄取仕途開放八股取士束縛思想容易任人唯親選官用官制度軍功爵制戰國、秦漢初軍功血緣軍功品行孝廉品行—門第才學重武輕文(2011浙江文綜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于西周的創制。……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說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別。(8分)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西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機構,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權的官僚取代貴族政治。(8分)高考鏈接【典例精析】(2011年高考山東卷)如圖描繪了漢代農民使用四齒釘耙耕作的場景。它反映出當時()A.開始使用鐵器B.注重精耕細作C.尚未推廣牛耕D.雇傭關系盛行解析:本題的關鍵詞是“漢代”,緊緊圍繞這一關鍵詞就可排除不正確的選項。我國春秋時期開始使用鐵器,故A項錯誤;漢代時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C項錯誤;D項在圖片中無法體現。B二、秦漢的經濟——封建經濟初步發展1、耕作方式: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2、生產工具:耬車、耦犁、一牛挽犁鐵犁牛耕時期
工具
特點和影響
春秋戰國
鐵農具和牛耕
出現并推廣西漢
耦犁、耬車__________成為主要耕作方式東漢
耦犁、出現一牛挽犁(一)農業鐵犁牛耕3、水利工程:白渠、“井渠”;黃河治理(東漢王景)4、土地制度:三種土地私有制繼續發展:君主私有、自耕農私有、地主私有。后兩者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土地兼并不斷。東漢時,租佃現象比較普遍。1、官營手工業A、歷程:商周手工業,全部由官府壟斷;春秋戰國時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西漢時主要行業都收歸官辦。B、歷史地位:冶金、制瓷、絲織等行業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二)手工業:C、手工業概況:①冶鑄業:漢代開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有革命性變化,自然通風——人力皮囊——畜力鼓風——水排(東漢發明的水力冶鐵工具)②紡織業:已相當發達,開通絲綢之路,遠銷歐亞,中國被稱為絲國③陶瓷業:東漢制瓷技術成熟,燒出成熟的青瓷。2、民間手工業※中國古代的民間手工業主要包括哪兩種經營形式?其各自特點如何?①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副業,主要用于交納賦稅和家庭消費,剩余部分作為商品出賣。②民營手工業:由民間私人經營,主要生產供民間消費的產品。田莊手工業:漢代出現的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三)商業:秦漢:商業的初步發展1、原因: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商業繁榮的主要原因;兩漢開通了絲綢之路2、表現:(1)“市”的形成和發展秦代:對“市”有法律規定,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當面交易漢代:城市有專門管理機構,長安有東、西9市,市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2)商業都會的崛起戰國:表現出商業集中的趨勢,商業城市開始興起漢代:都市因商業集中而繁榮新朝:A、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B、在長安和“五都”設“五均”官,控制市場物價。以“市”為標志的全國商業中心的形成(3)對外貿易:西漢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對外貿易發展,商運活躍,已開通海、陸絲綢之路。3、工商業的管理秦漢時管理官府手工業的官署叫工官。(1)秦朝: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統一度量衡、貨幣,為工商業發展統一標準;從秦律看,政府對經濟生活控制相當全面、具體,管理已達非常嚴密程度;(2)漢朝:有專門對“市”的管理機構;漢武帝推行鹽鐵官營制度,打擊富商大賈、發展官營商業的政策,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收歸官辦,由政府壟斷,強化國家對經濟的控制。(2014全國大綱12)漢初,官方禁止商人“衣絲乘車”,但后來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員級別)輿服導從作倡樂,奢侈日甚”。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B.休養生息造成消費觀念的改變C.官員與商人的社會地位漸趨一致D.原有規制受到商業發展的挑戰
【典例精析】D解析:試題考點古代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絲乘車”到“假兩千石”以及“倡樂”“奢侈”等信息說明傳統重農抑商政策收到現實的挑戰,故本題選擇D項。A說法錯誤,封建社會抑商政策一直沒有改變;BC與材料信息不符。三、秦漢統治思想的演變(1)治國思想變化:①秦朝——法家思想(加強鎮壓,實行暴政);②西漢初年——黃老思想(“無為”而治,與民休息);③西漢漢武帝開始——儒家思想。(2)思想專制:從“焚書坑儒”到“獨尊儒術”面臨問題董仲舒學說積極局限“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制定道德標準“三綱五常”王國問題邊境問題土地兼并神學迷信色彩維護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發展儒學思想專制加強君權抑制暴政穩定社會秩序發揚傳統美德特點:糅合法家、道家和陰陽五行家思想順應統治者需要董仲舒新儒學1.背景:①王國問題、邊境問題、土地兼并問題等仍然威脅著中央集權。②董仲舒對儒學進行了改造。3.表現:起用儒者參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4.影響:(1)積極:①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②促進民族歷史文化的進步(2)消極:扼制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1)尊儒:(2)倡儒:2.目的:漢代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以思想統一鞏固政治統一①《五經》為教科書②五經博士為教師③興辦太學(中央)、郡縣學春秋:應運而生
戰國:蔚然大宗秦朝:遭受打擊西漢(武帝)后:正統思想(董仲舒新儒學體系)宋明:理學新階段,成為官方哲學(吸收佛、道)魏晉南北朝隋唐:遭受挑戰(佛教、道教)明清:批判繼承(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儒家思想發展歷程1、科技:造紙術(西漢早期已經發明),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2、教育:漢武帝建立太學、郡國學等教育體系;設五經博士,用儒家經典教育子弟;選拔人才以儒家思想為標準。3、藝術:
書法:隸書創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漢魏;楷書、行書、草書大多源于漢。繪畫:兩漢盛行帛畫。四、秦漢時期的科技文化和藝術總特征: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時代,也是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政治上:中央集權制度確立和鞏固。
經濟上:①封建小農經濟占主導并初步發展;②外貿開始:絲綢之路,古代對外貿易的基本格局開始形成思想文化上:①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儒家思想正式成為正統思想;③造紙術等科技成就領先世界。民族關系: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中外關系:中西之間的通商友好關系發展起來;對外交往以陸路為主。
秦漢時期的階段特征:(2010年高考天津卷)《史記》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典例精析】解析:本材料的意思是“公孫弘因為研習《春秋》,而由普通平民晉升到漢朝三公之列,還被封為平津侯。因此出現了天下爭相效仿他研習儒學的風氣”,從中可以看出天下學士跟的是效仿公孫弘研習儒學經典,之所以效仿是因為儒學地位顯著提高。D(2014全國新課標24)中國古代,“天”被尊為最高神。秦漢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舉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員、百姓則祭拜自己的祖先。這反映了秦漢以后()A.君主專制緣于宗教權威B.政治統治借助于人倫秩序C.皇權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動強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說法本身是錯誤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B選項正確,皇帝舉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員、百姓則祭拜自己的祖先,說明皇帝與其他人存在等差別。C說法中的兩者沒有必然關系。D說法不是材料強調的內容。B【典例精析】
“董仲舒是西漢一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封閉自我、因循守舊等劣根性,都與之直接相關。”這一觀點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B.肯定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主張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統”學說D.否定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學說解析:大一統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統、思想一統和民族一統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對儒家思想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學說屬于“大一統”學說。C
西漢董仲舒對先秦儒學進行解釋發展而形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注信息處理技術員考試試題
- 材料力學與智能材料性能監測重點基礎知識點
- 材料疲勞裂紋萌生機理研究重點基礎知識點
- 檢修火災應急演練預案(3篇)
- 化驗室初期火災應急預案(3篇)
- 經濟政策與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試題及答案
- 高考數學整體復習安排與試題及答案
- 邊防火災應急預案(3篇)
- 地鐵區間火災的應急預案(3篇)
- 解決代數難題的思路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一模生物試題(一)(原卷版+解析版)
- 統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本“活動課”參考答案
- 2025年中遠海運限公司招聘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T-SUCCA 01-2024 營運車輛停運損失鑒定評估規范
- 教育消費行為研究-深度研究
- T-ZSA 232-2024 特種巡邏機器人通.用技術要求
- 工貿企業安全生產臺賬資料
- 2025年離婚協議書范本(無爭議)
- 第12講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性質及應用 課件中考數學復習
- 2025中國東方航空技術限公司全球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北森行測測評題庫202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