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學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中華文化的形成、傳播、發展與漢字息息相關。我國各地鄉音不同,但書面語言相同,這使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了堅實載體和重要保證。文字的統一,有效促進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國家政令暢通,對實現國家統一和多民族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字的統一與各地方言鄉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體現了文化統一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漢字的相對穩定,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創新作出了獨特貢獻。漢字具有象形與表意的特點,在表達人文精神以及人與萬物關系方面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即使時過境遷,后來者在閱讀古籍時同樣可以由文辭而把握其道理與智慧,將世代積累的優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孔子對文字很重視,強調“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即思想要傳播久遠,需要有文采的語言文字記載。古人所強調的“三不朽”,其中之一就是“立言”,足見文字在文明傳承中的重要意義。我國古代有“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的傳統,顯示了文化典籍和語言文字在傳承思想、培育人才與改善社會風氣中的積極作用。漢字風格多樣的書寫形式,形成了符合人們審美需要和表達人們審美感受的書法藝術。書法以藝術形式表達人們的思想、修養、愛好與情感,“籠天地于形內,挫萬般于毫端”。因此,不同時期的書法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觀、歷史觀與人生觀,它們既受到歷代思想文化的深刻影響,又間接地體現了傳統哲學的豐富內涵,如易學的陰陽相推思想、儒家的中庸學說、道家的相反相成觀念、禪宗的頓悟靜修主張等。獨特的漢字文化系統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古今傳承,也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和交流。中華民族對外域文化的研究,不僅重視語言文字的翻譯,而且側重思想內容的介紹與闡釋,注意從整體性上加以理解,使其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國是從整體上加以研究的,在唐代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公元13世紀初,印度佛教式微以后,其中許多教派和經典仍然可以在中國找到源頭。這是中國佛教學者全面整理印度佛教文化的結果,對東方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貢獻。(人民網-人民日報。原標題:文化自信的深厚歷史底蘊。作者張豈之,思想史家、西北大學原校長)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我國各地鄉音不同,但書面語言相同,體現了文化統一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B.漢字具有象形與表意的特點是中國優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的重要保證。C.漢字風格多樣的書寫形式的形成,受到歷代思想文化和傳統哲學豐富內涵的影響。D.漢字象形與表意的特點促進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和交流,同時也豐富了中華文化。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主要論證了中華文化的形成、傳播、發展與漢字息息相關。B.第二段中舉孔子和“三不朽”的例子都是為了強調漢字在文明傳承中的重要意義。C.第四段主要用了舉例論證的方式論證了漢字獨特的文化系統在文化傳承和傳播上的重要性。D.文章主要是從漢字書寫的相對穩定和藝術形式的多樣化來論證漢字文化系統的特點。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文章整體來看如果沒有漢字獨特的文化系統,那我們中國的文化傳承與交流就無從談起。B.漢字的相對穩定主要是針對漢字具有象形與表意的特點而言,風格多樣主要針對書寫形式而言。C.書法藝術間接地體現了傳統哲學的豐富內涵,可見中國書法與中國哲學也有著密切關系。D.印度佛教的許多教派和經典仍然可以在中國找到源頭,漢字文化系統在中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參考答案:1.B
2.D
3.A【1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題中A項,不能體現“體現了文化統一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結合”;C項,原文是“間接地體現了傳統哲學”,不是“受到影響”;D項,“漢字象形與表意的特點”偷換概念,原文為“獨特的文化系統”。【2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題中D項,全文主要論述的是“獨特的漢字文化系統的優勢”。【3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側重根據文意進行推斷。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題中A項,“無從談起”的說法太絕對。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在世界上被譽為“烹飪王國”,這是因為中國烹飪源遠流長,技藝精湛。在古代漢語里,“烹”作“燒煮”解釋,“飪”是“煮熟到適當程度”的意思。“烹”和“飪”組合在一起,意為“燒煮熟食物”。“烹飪”一詞的意思表明,烹飪是從人類學會控制與使用火開始的。有關烹飪的考古資料證明,中國烹飪方法是由少漸多,技藝是由簡單到復雜,逐步發展的。烹飪產生之初,人們的飲食水平極其低下,所謂的烹飪就是用火直接燒烤動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燒”,與現在烹飪意義中的“燒”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飪器,直接把獸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燒至全熟或半熟,是一種最原始、最簡便的烹飪法。與“燒”同時的,還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飪器。此后,又產生了“石烙”“石烹”兩種烹飪法。在陶制烹飪器出現以前,這四種烹飪法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烹飪水平有所提高,烹飪方法也逐漸增多。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簡單炊器,這時大都已經具備,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類。在新石器時代的一些住房遺址中,曾發現過灶坑,是用來做飯的。另外,在掘地為灶的同時,人們還制造出了可以搬動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兩耳可以提拿搬動,結構科學,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考古發掘出的商周時期的炊器,多屬蒸煮之器,可以認為,商周時期的烹飪方法以煮蒸食物為主。郭寶鈞在《中國青銅器時代》一書中,考證了商周時期的烹飪方法,他認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在煮蒸二種烹飪方法之中,煮法又產生于蒸法以前。有學者認為現在烹飪術中最重要而又常見的方法——炒,在先秦時期尚未發明。然而,考古資料證明,炒法至遲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1923年在河南省新鄭春秋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王子嬰次之炒爐”,據考古工作者鑒定,就是一種專作煎炒之用的青銅炊器,其形狀類似長方盤,上面刻有“王子嬰次之炒爐”。它的質地也比較薄,很適于作煎炒使用。在先秦文獻中,也不乏炒菜的記載,如《楚辭·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說的是在鍋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熱后,將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與此相映證的是,在先秦的楚國區域內也相繼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曾出土一個爐盤,制作十分精美講究,盤的兩邊還有青銅質的環鏈提梁,如同現代的炒鍋。另外,在1979年4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銘為“爐盤”的銅制器具,形狀和曾侯乙爐盤大體相同,其時代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這些都說明在先秦時期已出現了專作煎炒之用的炊具,人們已經開始運用煎炒之法進行烹飪。不過,當時的炒法,不如現代的技藝高,煎和炒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同時炒菜的品種也不夠多。即便如此,它對后世中國烹飪技藝的發展和提高,仍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摘編自姚偉鈞《中國烹飪探源》)1.
下列關于中國早期“烹飪”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烹飪只能出現于人類學會控制與使用火之后,根據“烹飪”在古漢語里的意思,對火的控制與使用是烹飪產生的前提。B.作為一種烹飪法,“燒”最初是直接把獸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燒至全熟或半熟,這與現在烹飪意義中的“燒”并不完全相同。C.在烹飪產生之初,不管是“燒”“烤”還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飪器,而直接用火燒烤動植物以供食用。D.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簡單炊器多已具備,并產生了坑灶和陶灶,可見當時烹飪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增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郭寶鈞認為殷周時期烹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原因恐怕是考古發掘出的殷周時期的炊器多屬蒸煮之器。
B.1923年在河南新鄭出土的青銅炊器“王子嬰次之炒爐”,是證明炒法至遲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這一結論的重要依據。
C.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兩件爐盤表明,《楚辭·大招》中“煎鰿臛雀,遽爽存只”的記載確有其事。D.炒法雖然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但技藝不如現代的高,因為當時煎和炒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炒菜的品種也不夠多。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A.陶制烹飪器出現前,應只有“燒”“烤”“石烙”“石烹”四種烹飪法,其它烹飪法是陶制烹飪器產生后才出現的。B.烹飪水平的提高、烹飪方法的增多是與生產力的發展相伴隨的,新石器時代如此,先秦的其它時期應該也是如此。C.在不斷提高的烹飪水平的推動下,先秦時期的炊器,經歷了從無到有、種類由少到多、制作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
D.有學者錯誤認為炒法在先秦時期尚未發明,這可能是他沒有見到能證明炒法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的相關考古資料。參考答案:1.C(以偏概全。根據原文,不借助任何烹飪器,直接用火燒烤動植物以供食用的是“燒”和“烤”,不包括“石烙”“石烹”。)2.D(強加因果。“煎和炒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炒菜的品種也不夠多”不是先秦時期炒法“技藝不如現代的高”的原因。)3.C(條件與結果關系不成立。先秦炊器的發展由不斷提高的烹飪水平推動的說法錯誤。)3.閱讀下面材料,完成24~26題。日前,光明網做了一份“漢字書寫調查”:85.20%的被調查者認為,全民漢字書寫水平在下降。我們習慣于每天雙手飛快地掠過鍵盤敲出一個個漢字,難道書寫真的離我們很遙遠了嗎?漢字真的變得冰冷了嗎?漢字書寫在20世紀急速滑向低谷,兩波“換筆潮”,悄悄改變了我們的書寫傳統。20世紀50年代普及國民教育,“硬筆”也普及開來。這波換筆,雖然筆已變種,但終究還是筆,漢字還要一筆一筆寫出來,“書寫”傳統猶在。到了上世紀90年代,起初是計算機普及,繼而網絡覆蓋,以往日常筆寫之事被計算機取代。這一次以“機”換“筆”,連“書寫”動作也換掉了。漢字書寫的靈巧動作簡化為兩種簡單垂直的操作:鍵盤上的“敲”,鼠標上的“點”,字庫里的漢字就蹦出來,省心又省力。漢字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氣質,它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最直接的傳承者。漢字構成很復雜,每個字都是一小幅畫。數據顯示:那些書法好的孩子大局觀強,腦子也比較活,寫字好的人修養更全面,反應也快。許多漢字是一字多體,要想把字寫好,必須專心,必須細致。無形之中,培養了做事追求完美的態度,培養了認真的習慣。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的審美訓練始于練字,也是基本的、常規的審美訓練。那些字帖都是傳遞美感的書法經典。拯救漢字書寫必須從基礎教育入手,重視漢字書寫訓練,是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傳統,向來是從蒙學開始。“禮、樂、射、御、書、數”中“書”這一科,包括漢字書寫訓練。漢字書寫,首先是學,照著字帖練習書寫,古人稱為“臨帖”,現在叫“練字”,一本字帖需反復練習。在練字的過程中,學會處理筆畫結構之間各種組合關系,把字寫得端正美觀,筆畫有力感,達到指揮如意的程度。其次書法不僅要從娃娃抓起,也要從爺爺抓起,家長要重視。再有,家長寫字好,孩子才會寫字好,自己都不練,你怎么讓孩子練?
古人說“字無百日功”,只要你練,用不了100天,就能有很大提高。少年兒童在基礎教育階段受到訓練之后,就會影響他們一生對書寫審美的追求。推而廣之,也就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24.根據文本,當前漢字書寫滑入低谷的重要原因是什么?(6分)答:▲▲▲25.如何理解“漢字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氣質,它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最直接的傳承者”這句話?(4分)答:▲▲▲26.面對現狀,我們該如何提高漢字書寫水平?(5分)答:▲▲▲
參考答案:24.(6分)①兩次“換筆潮”悄悄改變我們的書寫傳統。②20世紀50年代“硬筆”的普及,將毛筆換為硬筆。③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網絡普及,以“機”代“筆”,書寫被計算機代替。(每點2分)25.(4分)①漢字可以使人樹立大局觀。②修養更全面,反應更快。③培養做事追求完美的態度,培養認真的習慣。④練字也是最基本常規的審美訓練。(每點1分)26.(5分)①從基礎教育入手,重視漢字書寫訓練。②要學,照著字帖練書寫,反復練習。③不僅重視孩子書寫,也重視家長的書寫訓練,形成一種全民練字的良好風氣。④書寫水平體現個人素養,自當修煉。⑤書寫漢字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理應重視。(答對1點得1分,答對2點得3分,答對3點得5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的問題。長孫無忌,字輔機。性通悟,博涉書史。始,高祖兵度河,進謁長春宮,授渭北道行軍典簽。從秦王①征討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黨縣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舉府危駭。乃遣無忌陰召房玄齡、杜如晦定計。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平之。王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遷吏部尚書,以功第一,進封齊國公。
突厥頡利可汗已盟而政亂,諸將請遂討之。無忌曰;“今我務戢兵,待夷狄至,乃可擊。使遂弱,且不能來,我又何求?臣謂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太子承乾廢,帝欲立晉王,未決,坐兩儀殿,群臣已罷,獨留無忌、玄齡、績言東宮事。帝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謹奉詔,異議者斬!”于是遂定。以無忌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臥內,帝引手捫無忌頤,無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與遂良入受詔有頃崩方在離宮皇太子悲慟無忌曰大行以宗廟社稷屬殿下宜速即位因秘不發喪,請還宮。
太子即位,是為高宗。帝欲立武昭儀為后,無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寶器錦帛十余車賜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儀母復詣其家申請。許敬宗數勸之,無忌厲色折拒。帝后召無忌、遂良及于志寧言后無息,昭儀有子,必欲立之者。無忌已數諫,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訪之。”遂良極道不可,帝不聽。
后既立,以無忌受賜而不助己,銜之。敬宗揣后指,陰使洛陽人李奉節上無忌變事,與侍中辛茂將臨按,傅致反狀。帝驚曰:“將妄人構間,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跡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終不質問。遂下詔削官爵封戶,以揚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數月,無忌投繯卒。自是政歸武氏,幾至亡國。
上元元年,追復官爵,以孫元翼襲封。文宗開成三年,詔曰:“每覽國史至太尉無忌事,未嘗不廢卷而嘆。”
(選自《新唐書?長孫無忌傳》,有刪改)【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累擢比部郎中、上黨縣公
擢:提拔,提升B.乃遣無忌陰召房玄齡、杜如晦定計
陰:暗地里C.然卒取突厥
卒:士卒D.上元元年,追復官爵
復:恢復5.下列對文中字體加粗的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翌日與遂良入/受詔有頃崩/方在離宮/皇太子悲慟/無忌曰/大行/以宗廟社稷屬殿下/宜速即位B.翌日/與遂良入受詔/有頃/崩/方在離宮/皇太子悲慟/無忌曰/大行以宗廟社稷屬殿下/宜速即位C.翌日/與遂良入受/詔有頃/崩/方在離宮/皇太子悲慟/無忌曰/大行以宗廟社稷屬殿下/宜速即位
(
)D.翌日與遂良入受詔/有頃/崩/方在離宮/皇太子悲慟/無忌曰/大行/以宗廟社稷屬殿下/宜速即位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長孫無忌做事果斷,敢作敢為。皇太子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遲敬德、侯君集一起平定了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他權力支持,晉王得以成為太子。B.長孫無忌輔佐皇帝,備受重用。他輔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授予他左庶子,進封齊國公。李世民病危,他和褚遂良一起受詔。C.長孫無忌堅持己見,結局悲慘。對于立武昭儀為皇后,他始終反對,即使皇帝示以恩寵,他也不讓步;最終被許敬宗構陷,以致上吊自盡。D.長孫無忌有功于朝廷,終被昭雪。上元元年時,追復長孫無忌官爵,讓其孫元翼襲封;文宗也曾說他每讀國史,談到無忌事就廢卷而嘆。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高祖兵度河,進謁長春宮,授渭北道行軍典簽。(5分)譯文:
(2)后既立,以無忌受賜而不助己,銜之。(5分)譯文:
參考答案:4.C(卒,最終,最后)5.B
6.B(王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遷吏部尚書)7.(1)唐高祖率領軍隊渡過黃河,(長孫無忌)來到長春宮拜見高祖,被(高祖)授予渭北道行軍典簽。(第一句“兵”,譯成軍隊和率領軍隊都給分吧,“河”必須翻譯成黃河,“謁”,拜見,“授”譯成被動句,第二分句的主語必須正確,五個地方選四個采分點落實,句意對就酌情給分)(2)(武昭儀)被立為皇后后,因為長孫無忌受到封賜卻不幫助自己(做皇后),(對長孫無忌)懷恨在心。(“后”是皇后,“既”是已經或者在……之后,“以”是因為,“銜”是懷恨,四個采分點落實,句意對即給一分)參考譯文:長孫無忌字輔機,秉性豁達機敏,博覽文史典籍。當初,高祖率領義軍渡過黃河時,長孫無忌到長春宮晉見高祖,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簽,跟隨秦王李世民征戰有功,官職做到比部郎中,封為上黨縣公。皇太子李建成投毒暗害秦王,秦王中毒病重,全秦王府都感到兇險驚駭。才派長孫無忌暗中召集房玄齡、杜如晦商定計謀。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平息了禍亂。秦王當了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為左庶子。秦王登帝位后,提升他為吏部尚書,因為功勞第一,晉封為齊國公。突厥的頡利可汗與唐朝結盟后發生了政治動亂,眾將領請求趁機征討。長孫無忌說:“現在我朝致力于和平,等突厥進犯,才能還擊。假使他們就此削弱,將來不能進犯,我們還有何求呢?我認為按兵不動保持信用為好。”太宗說“:好。”但后來還是征伐了突厥。
太子李承乾被廢,太宗想立晉王李治為太子,還沒有決定,在兩儀殿坐朝,群臣退朝后,只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商議立太子的事,長孫無忌說“:謹奉詔命,持異議者斬!”于是就決定了。太宗委任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的職位就是從這時才有的。貞觀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長孫無忌到臥室內,伸手摸著他的臉,長孫無忌哭泣著,太宗激動得氣息哽咽說不出話。第二天,與褚遂良進宮接受詔書。過了一會,就逝世了。當時在離宮,皇太子李治極度悲哀,長孫無忌說:“剛逝世的皇帝把朝廷、國家交給殿下,應該迅速登位。”為保守太宗逝世的秘密,暫不發表訃告,請太宗的靈車回到皇宮。太子登皇帝位,這就是高宗。高宗想立武昭儀為皇后,長孫無忌堅持說不行。高宗秘密地把十多車珍貴的器物、錦緞、絲綢賞賜給他,又親自上門探望他,把他的三個兒子都提拔為朝散大夫,武昭儀的母親又到他家申述請求。許敬宗多次勸說他,長孫無忌都嚴詞厲色拒絕了。高宗后來召見長孫無忌、褚遂良和于志寧說明皇后沒有子女,武昭儀有兒子,是一定要立她的原因。長孫無忌多次勸諫無效,就說:“先帝把您托付給遂良,希望陛下聽聽他的意見。”褚遂良極力說不行,高宗仍然不聽。武昭儀立為皇后以后,因為長孫無忌接受了賞賜卻不幫助自己,懷恨在心。許敬宗猜到武后的心思,暗中指使洛陽人李奉節向高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與侍中辛茂將辦理此案,教他編造長孫無忌謀反的情由。高宗震驚地說“:怕是奸邪的人挑撥離間,大概不是這樣。”許敬宗陳述說:“謀反的跡象已暴露了,陛下心軟,不是國家的福氣。”高宗始終沒有對質審問長孫無忌。于是下令削去官爵封地,給予揚州都督一品官的俸祿流放到黔州。幾個月后,長孫無忌上吊自縊。從此后政權被武氏家族奪去,唐朝差點亡國。高宗上元元年,恢復了長孫無忌的官職爵位,讓他的孫子長孫無翼繼承封爵。文宗李昂開成三年,下詔書說“:閱讀本朝史料,每當讀到有關太尉長孫無忌的事情,總是掩卷嘆息。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杜五郎傳沈括潁昌陽翟縣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謂之杜五郎。所居去縣三十余里,唯有屋兩間,其一間自居,一間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籬門,杜生不出籬門,凡三十年矣。黎陽尉孫軫曾往訪之,見其人頗蕭灑,自陳:“村民無所能,何為見訪?”孫問其不出門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過也。”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問其所以為生,曰:“昔時居邑之南,有田五十畝,與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婦,度所耕不足贍,乃以田與兄,攜妻子至此。偶有鄉人借此屋,遂居之。唯與人擇日,又賣一藥,以具饘粥,亦有時不繼。后子能耕,鄉人見憐,與田三十畝,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為人傭耕,自此食足。鄉人貧,以醫卜自給者多,自食既足,不當更兼鄉人之利,自爾擇日賣藥,一切不為。”又問:“常日何所為?”曰:“端坐耳,無可為也。”問:“頗觀書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觀書。”問:“觀何書?”曰:“曾有人惠一書冊,無題號。其間多說《凈名經》,亦不知《凈名經》何書也。當時極愛其議論,今亦忘之,并書亦不知所在久矣。”氣韻閑曠,言詞清簡,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問其子之為人,曰:“村童也。然質性甚淳厚,未嘗妄言,未嘗嬉游,唯買鹽酪,則一至邑中,可數其行跡,以待其歸,徑行徑還,未嘗傍游一步也。”予時方有軍事,至夜半未臥,疲甚,與官屬閑話,軫遂及此,不覺肅然,頓忘煩勞。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所居去縣三十余里 去:距離B.凡三十年矣
凡:總共C.度所耕不足贍 贍:充裕D.徑行徑還 徑:直接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黎陽尉孫軫曾往訪之
惑之不解B.唯與人擇日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C.以醫卜自給者甚多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未嘗傍游一步也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1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B.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C.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D.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1)自陳:“村民無所能,何為見訪?”譯文: (2)自食既足,不當更兼鄉人之利,自爾擇日賣藥,一切不為。譯文: (3)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譯文: 參考答案:10、C(贍:供養,供給)11、C(A項,第一個“之”為代詞,“他”;第二個“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第一個“與”為介詞,“為”、“替”;第二個“與”為連詞,“和”、“同”。C項,都是介詞,“憑借”。D項,第一個“也”為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和肯定;第二個“也”為句中語氣詞,表停頓)12、C13、(1)杜生自己說:“我沒有什么能耐,您為什么還要來拜訪呢?”(2)既然自己能吃飽飯,就不應當再去和鄉里人爭奪利益了,從這以后,給人選擇黃道吉日和賣藥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3)隆冬里只穿著布袍草鞋,屋里空蕩蕩的,就一張床而已。【參考譯文】潁昌陽翟縣有個杜生,不知道他的名字,縣里人只是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的地方距離縣城三十余里,只有兩間屋,其中一間他自己居住,另一間他兒子居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緊接著就是籬門,杜生已經有三十年沒有走出籬門了。黎陽縣尉孫軫曾去拜訪他,見他本人非常超凡脫俗,杜生自己說:“我沒有什么能耐,您為什么還要來拜訪呢?”孫軫問他足不出戶的原因,他笑著說:“告訴你這話的人言過其實了。”他指著門外的一株桑樹說:“十五年前,我也曾到這株桑樹下乘涼,怎么能說是足不出戶呢?,只不過我對當世沒有什么用處,對別人也沒有什么要求,恰好我又不出門而已,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孫軫)問他依靠什么來維持生計,他回答說:“從前居住在縣城的南邊,有五十畝田地,與哥哥一同耕種。后來哥哥的兒子娶了媳婦,我估摸所種的田地不足以供養一大家人,就把田地都給了哥哥,帶著妻子兒子來到這里。碰巧有鄉里人把這屋子借給我,于是我就住在了這里。只靠替人選擇黃道吉日和賣藥來置備稠粥,但有時候也為斷炊。后來兒子長大能耕田了,鄉里人可憐我們,給了我們三十畝田地,讓兒子耕種這三十畝地,他還有余力,又受雇為別人耕種,我們從此就能吃飽了。鄉里人貧困,靠行醫算卦養活自己的人很多.既然自己能吃飽飯,就不應當再去和鄉里人爭奪利益了,從這以后,給人選擇黃道吉日和賣藥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又問:“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他回答:“端正地坐著而已,沒什么可做的。”問:“經常看書嗎?”回答說:“二十年前也曾看過書。”問:“看的是什么書?”回答說:“曾經有人送了本書,沒有書名,其中多處提到《凈名經》,也不知道《凈名經》是什么書。當時非常喜歡那本書中的議論,現在那些議論也都忘了,而且很久以前便不知道那本書放到哪兒去了。”杜生氣韻閑適曠達,言辭簡潔,真是有道之士。隆冬里只穿著布袍草鞋,屋里空蕩蕩的,就一張床而已。問他兒子的為人,回答說:“鄉下孩子而已,但他的品性非常淳厚溫和,不曾胡說,不曾嬉玩游蕩,只有買鹽、醋等日用品時才去一次縣城,可以計算出他的行程,來等待他回家。他直接去直接回,從來不到別處游蕩一步。”我那時正有軍備,到半夜還未曾上床睡覺,非常疲勞,與同僚閑話時,孫軫就談到了杜生的事跡,我不禁肅然起敬,頓時忘記了煩悶和疲勞。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虬髯客傳(節選)唐
杜光庭虬髯曰:“計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與一妹②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言畢,吁噓而去。公策馬而歸,即到京,遂與張氏同往。至一小板門,叩之,有應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門,門愈壯麗。婢四十人,羅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東廳。廳之陳設,窮極珍異,巾箱妝奩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巾櫛妝飾畢,請更衣,衣又珍異。既畢,傳云:“三郎來!”乃虬髯也,紗帽紫衫,趨走有龍虎之狀,歡然相見。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對饌訖,陳女樂二十人,列奏于前,若從天降,非人間之曲。食畢,行酒。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床,各以錦繡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虬髯曰:“此盡寶貨帛貝之數。吾之所有,悉以充贈。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當或龍戰二三十載,建少功業。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即當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位極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起陸③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騰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勉之哉!此后十年,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與李郎可灑酒東南相賀。”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訖,與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公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締構之資,遂匡天下。貞觀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適東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余國,殺其主自立,國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歸告張氏,具衣拜賀,灑酒東南拜之。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或曰:“衛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傳耳。”【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將領,后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②一妹:姓張,一代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為其妻,與虬髯客義結金蘭。③起陸:騰躍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鴻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
詣:前往。B.必位極人臣
極:窮盡。C.以佐真主,贊功業也
贊:輔佐。D.非英雄所冀
冀:希望。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言畢,吁噓而去
侶魚蝦而友麋鹿B.吾欲于此世界求事
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C.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申之以孝悌之義D.半乃虬髯所傳耳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B.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C.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D.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靖夫婦如約來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賞曲,受到虬髯客夫婦熱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資饋贈。B.虬髯客十分賞識李靖的才能,認為他必能輔佐真命天子,大展鴻才,成就功業,夫妻二人將同享榮華富貴。C.虬髯客也曾想爭奪天下,但認識到江山非李氏莫屬后,決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之外成就自己的功業。D.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揚李世民為真命天子,唐朝歷時長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認識的局限性。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3分)
(2)言訖,與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3分)(3)公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天下。(4分)參考答案:9.B(極:達到頂點。)10.D(副詞,表判斷,是。A①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關系;②連詞,表并列關系。B①介詞,在;②介詞,比。C①連詞,來;②介詞,用。)11.B12.D(“唐朝歷時長久,非出偶然”非虬髯客所言。)13.⑴于是將客人迎接進客廳,擺設下的酒筵非常豐盛,即使王公貴族之家也不能與之相比。(3分,注意“延”“盛”“侔”的翻譯。)
⑵說完后,(虬髯客)和妻子只帶著一個奴仆,騎馬離開,幾步就不見了。(3分,注意“訖”“從”“遂”的翻譯。)⑶李靖擁有了他的住宅,就成了豪富之家,能夠用這些財產資助李世民創業,于是平定了天下。(4分,注意“據”“得以”“締構”“匡”的翻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語句中,沒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3分)A.“一帶一路”是我國推動經濟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項互利共贏的倡議,它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升級、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氣象部門預計,隨著暖濕氣流增強,我省明天會迎來一場及時雨,空氣中污染物濃度將快速下降,人們的舒適度會大幅度提升。C.一種突如其來的網絡病毒洪水猛獸般地襲擊全球,導致150多個國家受災,我國也有近3萬家機構的計算機受到影響。D.我國企業在參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主動強化環保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動了東道主在觀念上彎道超車。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該題考核修辭手法的運用。A項,“一帶一路”成為“新引擎”;C項,“洪水猛獸般”;D項,“彎道超車”。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本市國稅局繪制出“稅源分布示意略圖”,解決了稅源管理轄區劃分不清、爭議扯皮等問題的發生。B.10月2日,《中國好聲音》展開最終決戰。吉林選手梁博的選曲《我愛你中國》,立意深刻,在現場觀眾的支持和媒體的投票中獲勝,并獲“年度中國好聲音”殊榮。C.北京大學日前公布了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細則,其中列出了四條不得被推薦的“高壓線”,第一條就是“不孝敬父母”,此舉引發了公眾的關注。D.中國籍作家在與諾貝爾文學獎108次擦肩而過后,莫言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九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A第1課時(1a-2d)教學設計(新版)人教新目標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3.1.1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 餐前餐中餐后培訓
- 損有余補不足-【2022年暑假預習】云名著《世說新語》之“德行”卷
- 三年級數學上冊 五 四則混合運算第2課時 除法和加、減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
-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10 牛郎織女(一)教案設計
- 肺癌伴腦轉移護理查房
- 電網服務培訓
- 報銷制度培訓
- 2024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東電三公司社會招聘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力設施災害應急響應與救援技術
- 2025年安徽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福格行為模型(中文版)
- 中國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的專家共識
- 煤炭供貨質量保障措施
- 2025年駕校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 法律法規練習試題及答案
- 施工現場應急救援知識
- 醫療AI數據安全-洞察分析
- 飼料行業業務員聘用合同范本
- 電力工程安全教育制度(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