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桃墟鄉中心中學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中國近代的維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運動的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都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
B.都在中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C.都是知識分子向西方學習的產物
D.都具有愛國進步意義參考答案:B2.馬克思說,啟蒙思想家“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并且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申出國家的自然規律”。其中“理性”的含義是(
)A.獨立的思考與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權力與黨派的信仰C.國家的意志與精神的寄托
D.權威的判斷與歷史的傳統參考答案:A3.《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即早辰橋、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謂之雜貨工匠,以至雜作人失,道士僧人,羅立會聚,候人請喚,謂之羅齋。竹木作料,亦有鋪席,磚瓦泥匠隨手即就。”這反映宋代的民營手工業()A.開始出現明顯的行業分工B.產品與市場聯系日益加強C.以家庭手工業為主要形態D.出現雇傭勞動的個體生產參考答案:D根據題干信息“皆有木竹匠人,謂之雜貨工匠,以至雜作人失,道士僧人,羅立會聚,候人請喚”可知宋代個體生產中出現了雇傭勞動,故D項正確;A項中“開始出現”不符合史實;B、C兩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4.勃列日涅夫執政后,蘇聯模式的政治結構開始從極端回到“正常”形態。蘇聯這一時期的改革……緩解社會的緊張狀態,但并未改變“經典體制基礎”。材料中“這一時期的改革”指的是A.大中小企業全部實行國有化 B.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辦廠C.將部分中央企業管理權下放 D.著力調整蘇聯的所有制結構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蘇聯的經濟改革。“開始從極端回到“‘正常’形態……但并未改變‘經典體制的基礎’”指的是赫魯曉夫改革,C項屬于這一改革中的措施,故C項正確;A項近似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普遍實行工業國有化”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屬于新經濟政策中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屬于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措施,不符合題意。5.《漢書?貢禹傳》記載:“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三工官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根據材料得出的結論不包括A.生產規模大B.產品進入市場流通C.生產成本高D.政府設置機構管理參考答案:B材料信息“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說明生產規模大、生產成本高,故AC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三服官”“三工官”均是政府設置的官員,故D項正確,但還是不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官營手工業,產品不進入市場流通,故B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B項。點睛:本題是否定式選擇題,解題的關鍵是,首先根據材料判定正確的選項,然后排除即可。6.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談》中提到:“正統(明英宗年號)十年,始命內閣與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會議,遂為例……”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確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廢除丞相制
D.設立軍機處參考答案:C7.第四套人民幣100元背面的風景是地處江西省西南部,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在中國革命史上,在此地區:A.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B.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中心開始由城市轉向農村C.開創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D.開創了第一個抗日革命根據地參考答案:C8.19世紀最后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發電機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則相反,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電力開始作為機器的動力,其能量之大遠遠超過了蒸汽機,而且使用上要方便得多,因而很快以電力為能源的產品迅速被發明出來,……制造發電,輸電和配電設備的電力工業也紛紛建立和發展起來。
——中華網材料二
(1)發電機是由誰研制成功的?(1分)隨后,人們發明了哪些“以電為能源的產品”?(2分,任答兩個)這些產品的涌現使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1分)(2)上面圖片中這兩種交通工具都以什么為動力?(1分)這兩種交通工具的發與發展促進了哪種能源的大量開發?(1分)(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這次科技革命和生產力飛躍在歷史上被稱為什么?(2分)在它作用下,工業生產的組織形式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3分)參考答案:(1)西門子。電燈、電話、電報、電車、電影放映機。
電氣時代
(2)內燃機。石油。(3)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了壟斷組織。略9.“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是一句英國格言,典型地說明了民主憲政的特點,政治就是與魔鬼結盟,但立憲政治中與魔鬼結盟則是化敵為友,憲政就是讓兩個魔鬼友好相處又相互制約,把作惡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這說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關鍵與核心是()A.民主憲政就是調解各方關系B.民主憲政就是雙方友好相處C.民主憲政就是權力的制約與監督D.民主憲政不可能真正實現參考答案:考點:62:資產階級代議制.分析:本題資產階級代議制.考查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關鍵與核心.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據材料中“憲政就是讓兩個魔鬼友好相處又相互制約,把作惡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體現了憲政的分權以及不同權力之間的相互制約與監督,從而達到一種平衡,可有效防止專制獨裁,達到“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的效果,由此可知,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關鍵與核心是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故C項正確.其余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選C.10.據羅馬時代《克洛米拉農書》記載:糧食收獲量與播種量之比為4~5倍,據13世紀英國的《亨利農書》記載為3倍,而從《齊民要術》看,我國6世紀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麥類則為44~200倍。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A.農業的精耕細作技術發達B.科學技術領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術先進D.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領先地位參考答案:A11.如果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傳統教育,你可以選擇的實地考察路線是(
)A.虎門銷煙遺跡——天津義和團遺址——北京故宮B.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遺址——革命圣地延安C.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武昌起義紀念館——圓明園遺址D.中共“一大”會址——淮海戰役紀念館——威海甲午海戰紀念館參考答案:B12.這是某次戰爭戰前誓師詞中的一部分:“嗟我將士,爾肅爾聽。國民痛苦,火熱水深。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這次戰爭()A.國共對峙時期
B.國民革命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參考答案:B13.1788年7月10日,紐約某報紙以《船訊——號外》為題發布通告:萬世聯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聯合、和平和友誼”進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載著地方偏見、不和的種子等出港。它贊美的是A 共和制度
B.分權制衡原則
C.聯邦體制
D.主權在民原則參考答案:C1787年憲法。本題考查調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題干時間1788年可知,此時1787年憲法已經頒布,再抓住“萬世聯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聯合、和平和友誼”進港”等信息可知題干贊美的是聯邦制,它克服了松散的邦聯體制的弊端,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14.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同年,“信國公湯和巡視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魚”。材料主要體現了A.倭患是實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明朝厲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貿易D.商品經濟的日益衰落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從材料“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中可以看出,當時由于倭患比較嚴重才導致明政府實行海禁。所以答案選A。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資本主義萌芽與“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原因15.黃仁宇在《萬歷五十年》中說:“一人乾綱獨攬,如果沒有過人的精力,絕頂的記憶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對政務的練達以及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對權力的癡迷,根本無法做到。”因此,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后勢必要尋求某種制度補償性替代。其所尋求的“制度補償性替代”是A.設立中朝B.設立殿閣大學士C.設立內閣D.設立軍機處參考答案:B【詳解】明太祖廢丞相后,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但皇帝負擔過重,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故B項正確。漢代設立中朝,故A項錯誤。內閣正式成立是在明成祖時期,故C項錯誤。清朝設立軍機處,故D項錯誤。16.“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以上觀點共同闡述了(
)A.自然權利學說
B.三權分立學說
C.人民主權學說
D.開明君主論參考答案:A17.1992年鄧小平說:“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挫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上述談話的國際背景是A.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B.美蘇“冷戰”逐步升級C.多極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參考答案:A略18.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裝反抗的策略B.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D.井岡山道路參考答案:D從“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可以得出毛澤東新的思想戰略是有異于蘇聯的道路,具體來說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A選項說法錯誤,這與蘇聯模式是一樣的;B、C選項說法不符合當時時間。點睛:本題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內容主要涉及到的是國民革命的十年,并沒有涉及到抗日戰爭,所以本題可以排除B、C選項。再根據材料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確定正確選項。19.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記載:“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鄭國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參考答案:C20.下面兩幅圖畫表達著我國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是A.種植業與家畜飼養業同等地位B.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C.畜牧業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D.農業、牧業、商業呈多元發展參考答案:B【詳解】“五谷豐登”表示古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六畜興旺”說明是以家畜飼養業為輔,B正確;古代是種植業為主,A錯誤;畜牧業在經濟中并不是占據主導地位,C錯誤;古代重視農業,不是農業、牧業、商業呈多元發展,D錯誤。【點睛】古代小農經濟的特點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精耕細作。依據圖片中信息不難判斷出答案。21.《歷代名臣奏議》稱:(元代)行省“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權”。據此可知,元行省A.軍國重事,無不領之B.轄區廣闊但權力不大C.長官不再受朝廷任命D.行使權力受中央節制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不是體現行省的權力,而是其權力受到節制,故A項錯誤;元代行省的權力大,故B項錯誤;行省“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權”,指的是行省制下牽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據一方,表明行省長官由朝廷任命,故C項錯誤;盡管權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節制,故D項正確。22.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企業,與傳統“官辦”的不同之處是①采用機器大生產②資金雄厚,規模大③雇傭勞動④部分核算成本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C23.關于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A.它是在平民反對貴族長期斗爭中取得的 B.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C.它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D.它對于平民的最大好處就是量刑有法可依參考答案:C【詳解】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在羅馬法的發展中,從形式上看,羅馬法經歷了由習慣法到成文法的變遷。其中《十二銅表法》是成文法的開端,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斗爭的結果,其作用主要是以成文法的形式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了平民利益,因此ABD都屬正確表述,但不符合題意,排除;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羅馬法加以系統化和法典化,匯編成《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因此C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C。24.1980年,鄧小平曾經回答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關于今后如何避免類似“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悲劇的尖銳問題,據你推斷鄧小平將從哪個方面來著重回答A.加強現代化建設B.加強國防建設
C.加強民主法制建設D.發展科技事業參考答案:C25.美國在冷戰時期面對“友好的獨裁者”政權時不得不推行“雙重標準”;蘇聯為了實現擴張目標也不得不維持那些并非真正認同其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親蘇政權。這一現象反映了冷戰A.重點是對第三世界的爭奪B.主要是兩種社會制度的競爭C.形式上意識形態之爭明顯D.本質上仍是國家利益的爭奪參考答案:D【詳解】在冷戰時期,美國推行“雙重標準”和蘇聯維持不同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親蘇政權,實質是爭霸的需要,是國家利益的爭奪,故D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爭奪的重點是第三世界,排除A;根據“不得不維持那些并非真正認同其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親蘇政權”可知,為了實現擴張的目標,蘇聯并不強求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一致,排除BC。26.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來京舉行全國臨時工商會議,會議涉及制定經濟法規;改變壟斷政策,許民自由經營;裁免厘稅,改良稅則;提倡國貨,仿制洋貨,振興本國制造業等內容。此次會議的召開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興實業的意識B.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C.表明南京國民政府鼓勵發展實業D.促使近代“實業救國”思潮興起參考答案:A【詳解】題干中的時間是在1912年11月,這時已經建立起北洋軍閥政府,由“許民自由經營”、“提倡國貨,仿制洋貨,振興本國制造業”等信息可以看出當時所召開的會議涉及到的內容基本上都與民族工業有關,所以能夠反映政府為了振興民族工商業采取的舉措,故選A;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后,故B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B;當時的北洋政府是在北京,而南京國民政府開始于1927年,故C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近代中國“實業救國”思潮興起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后,故D也與題干時間不符,所以排除。【點睛】這一題考查考生的時間觀念,歷史上的北洋軍閥政府存在的時間是1912-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存在于1927-1949年,另外還需要注意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特征及其時間,才可以做出正確選擇。27.在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哪種主要經營形態占相當的比重
(
)A.家庭手工業
B.官營手工業
C.民營手工業
D.紡織業參考答案:A2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思想基礎是A、糾正文革以來“左”傾教條主義
B、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C、打破對毛澤東的個人迷信
D、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
參考答案:B29.當代史學家對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律作出如下總結:皇帝從資歷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承擔政務,逐漸演變成正式的輔助機構,當這些輔助機構和官員的權利較重時,皇帝又從更新寵的近侍或仆從中另選一些人來承擔政務,有意架空原有的輔助機構,剝奪其實權……皇帝的權力更加強。這種權力的不斷轉移與分散,是封建國家權力運行的基本規律。能夠印證上述觀點的史實有①西周分封制②西漢“中朝”的建立③明朝的內閣制④清乾隆帝建立軍機處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②③④參考答案:C西周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的劃分不是中央機構的分化,①錯誤,②與材料中“從資歷較淺、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從中選拔一些人來承擔政務”相符,③中內閣制就是采用新寵的近侍幫助政務,④早已廢除了丞相制度后皇帝控制了所有大權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故C項正確。30.德國財經網稱“雄安新區”是“中國新區3.0”,而對比雄安,深圳與浦東的崛起之路反復被說起。下列有關“深圳和浦東的崛起之路”說法正確的是A.浦東新區邁出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B.它們標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確立C.它們都是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關鍵步驟D.深圳特區是90年代對外開放的重點和標志參考答案:C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第一步,1990年浦東的開發開放是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它們都是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關鍵步驟。故答案為C項。A項“第一步”說法錯誤,排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確立是在21世紀初,排除B項;浦東的開發開放是90年代對外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新中國外交50年是波瀾壯闊的50年。在這50年里,新中國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突破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所面臨的被孤立局面,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當今維護和平和穩定世界局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這一個過程是非常艱難和曲折的,凝聚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血和努力。材料一
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的獨立的自主權利是必須得到尊重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材料二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第3集(1)材料二中所說的“這些原則”指什么?(1分)根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寫出“這些原則”的內容。(2分)“這些原則”的提出有什么意義?(2分)材料三
(2)請用一個主題概括這三位中國領導人向美國表明的處理中美關系的最根本原則立場(2分)概述中美建交的過程。(5分)
材料四
中國恢復在聯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不得不承認:“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集團在美國威望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
——轉摘自光明日報出版社《第二課堂》(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的中國恢復在聯大的合法席位“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的?(3分)參考答案:略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艾森豪威爾政府(1953—1960年)顯得更激烈地敵視北京。美國不僅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還頑固地反對它加入聯合國。美國推行了一項對中國實施軍事包圍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國在朝鮮、日本、沖繩、臺灣、南越、緬甸和泰國等地區保持軍事基地。——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總統在美國堪薩斯城對世界格局提出了“五個中心”的看法。他認為,美、蘇、中、西歐和日本是世界的五個力量中心。美國意識到自己的霸權地位已嚴重衰落,面對蘇聯的爭霸,美國領導人更產生了緊迫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全面執行尼克松主義的一項內容,為了改善在美蘇爭霸中美國的戰略處境,美國開始了接近中國的過程。——《中國外交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材料三盡管中國人說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準許的,但是中國自己的動機卻是掩蓋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訪華兩周后,《紅旗》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誠地公開講述了對美開放的正當理由:絕不含糊地區分了兩個超級大國對中國威脅的程度及其對北京安全考慮所產生的影響。——(美)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美國的對華政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采取的應對方針。(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簡要分析70年代美國調整對外政策的原因。(3)在認識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認識有何不同。(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參考答案:(1)美國采取了敵視(孤立)中國的政策,中國采取了“一邊倒”的方針。(2)變化:美國從敵視中國轉變為謀求改善中美關系。原因: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美國霸權地位嚴重衰落;美蘇爭霸中處于不利地位;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實力增強);西歐、日本崛起(3)認識角度:材料二中方認為是美國急于改善兩國關系;材料三美方認為是中方急于改善關系。(4)因素:綜合國力;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內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利益等。(1)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材料一中的“敵視北京”等字眼足以證明美國的對華政策是敵視中國,中國采取的應對方針是倒向了蘇聯,即實行了“一邊倒”的方針。(2)材料二中的“美國開始了接近中國”等字眼足以證明美國對華政策變為主動同中國改善關系,70年代美國調整對外政策的原因要進行多方面的分析,例如,從美國方面、中國方面、世界格局演變方面等多方面綜合分析。(3)從材料二、三的具體內容即可看出材料二認為美國主動改善中美關系,而材料三則認為是中國主動改善中美關系,即兩則材料在誰主動改善關系方面是有分歧、是有爭議的,當然各自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4)影響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此類問題也是開放性問題,例如,國家利益、國家力量、世界格局的變化、世紀局勢的變化等,在回答此類問題舉一些常見的因素即可。33.對同一歷史事件,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歷史認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戰勝的日本確保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橋頭堡,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加快了以軍需產業為中心的產業化。同時鎮壓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東學農民運動,強迫進行甲午改革,擴大了對朝鮮的影響力。以甲午戰爭為契機,長期延續的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國際秩序宣告瓦解。——韓國國定教科書材料二、日清戰爭是作為歐美式近代立憲國家而發展的日本與中華帝國的決戰。被稱為“沉睡的獅子”而讓人懼怕其潛力的清朝,與世界的預料相反,一下子就敗給了新興的日本,自古以來東亞所持續的中華秩序崩潰了。其后,列強諸國群聚清朝,馬上獲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國領土的土地),構筑了進入中國的立腳點。——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編歷史教科書》請回答:(1)據材料一說明韓國史學界普遍關注甲午戰爭的主因。(2分)(2)據材料指出韓、日教科書認為甲午戰爭對東亞歷史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3)扶桑版日本教科書中關于“日清戰爭”的闡述,哪些是中國史學界認可的事實?(3分)哪里又是中國人民不能接受的?(3分)參考答案:(1)主因:甲午戰爭使朝鮮遭受嚴重的民族災難。(2分)(2)東亞影響:甲午戰爭導致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傳統秩序崩潰;(2分)新興的日本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業健康基礎建設培訓
- 藥房藥品的保養與管理
- 2024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沈陽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洛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湖南省芷江民族職業中專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痔瘡護理診斷
- 2024渤海經濟發展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合同范本:藝人經紀合作
- 物聯網對智慧酒店服務的提升與創新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 義烏市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企業廉潔風險防控課件教學
- T-SDFA 047-2024 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卡那霉素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 2025年管道工(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參考試題(附答案)
- T-HHES 010-2024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危害評估編制導則
- 2025年上海市各區中考語文一模卷【說明文閱讀題】匯集練附答案解析
- 自考心理健康教育05624心理治療(一)打印版
- 《妊娠期合理用藥》課件
- 2025年單相電子電能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級數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