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四川省宜賓市王家鎮中學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宜賓市王家鎮中學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宜賓市王家鎮中學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宜賓市王家鎮中學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宜賓市王家鎮中學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四川省宜賓市王家鎮中學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于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住,烏聚云合。”這是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下列哪一制度的評價A.推恩令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參考答案:D略2.梭倫的詩歌中寫道:“你們這些財物積山、豐衣足食而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靜。”這主要針對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執政官

D.雅典貴族參考答案:D3.據美國國務院計算,蘇聯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33%,1975年上升到53%。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A.縮小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B.注重發展蘇聯的重工業C.突破了舊的經濟體制D.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蘇聯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33%,1975年上升到53%”體現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縮小了與美國之間的差距,A選項符合題意。勃列日涅夫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個人物質利益原則,促進了蘇聯的經濟發展,B選項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糧食產量提高的問題,D選項排除。4.西周“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滅六國,“子孫皆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滅六國疆域遼闊 B.官僚政治逐步確立C.宗法觀念逐漸消亡 D.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參考答案:考點: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分析: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西周“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滅六國,“子孫皆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切入,結合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進行思考.解答:結合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時期按血緣關系實行分封制度.秦滅六國后則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有中央統一任命,確立了官僚政治.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本題相關的知識點如郡縣制的特點,意義要掌握.5.19世紀初,一位學者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肯定了環境對物種變化的影響:經常使用的器官就會發達,不用就會退化;后天獲得的特性有可能遺傳下去。這位學者是A.胡克

B.施萊登

C.拉馬克

D.達爾文參考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生物進化的思想,再結合時間“19世紀初”,可以判斷C正確。達爾文進化論思想誕生于19世紀中期,故D不正確。6.“時勢造英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縱觀人類歷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觀“時勢”因素主要有

①個人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②生產力發展水平

③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

④階級立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D7.古羅馬法學家赫爾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沒有使用諸如“人民”或“全體市民”等集合名詞。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復數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這體現了羅馬法A.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B.代表了特定群體的訴求C.更關注具體個體的利益D.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參考答案:C根據“所有的法律是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沒有使用諸如‘人民’或‘全體市民’等集合名詞”,表明羅馬法相對于人民或全體市民,更關注每個個體的利益,C正確;萬民法是適用于羅馬境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無法體現公民、自由民的信息,排除A;“所有的法律是為了人(umini)而制定的”沒有體現特定群體,排除B;羅馬法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文精神,但不能說明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排除D。8.古希臘一位哲人說:“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他是()A.蘇格拉底B.普羅泰格拉C.梭倫D.柏拉圖參考答案:A“認識你自己”是蘇格拉底思想的重要內容,“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就是要想主宰天下人,讓天下人聽你的,須先主宰自己,也即認識你自己,選擇A項。9.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與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攬涕而佇眙。媒絕而路阻兮,言不可結而詒”中的美人都是一種托喻。屈原筆下的“美人”主要表達()A.作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C.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膽的懷疑精神D.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參考答案:考點:《詩經》和楚辭.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文學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漢武帝和屈原都渴望一種“美制”的出現,所以作者正是通過“美人”表達作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解答:A.屈原生活在戰國的動蕩時代,各國諸侯割據混戰,兼并戰爭不斷,在此背景下,屈原的“美人”應該是要表達其希望國家富強的愿望,即“美人”就是“國美國強”.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A.B.根據所學,屈原的“美人”是有指代意義的,不單單是表現浪漫主義情懷.所以B不符合題意,故不選.C.屈原生活在動蕩的戰國時代,并且楚王昏聵,“美人都是一種托喻”,是希望國家富強.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不選.D.屈原的“美人”主要指代“美政”理想,實現國家富強,并非表現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豐富.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不選.故選A.10.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王夫之認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聲B.反映了啟蒙思想對中國的影響C.體現了宋明理學的深化和發展D.代表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興起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中“黃宗羲提出‘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意在抨擊古代君主視天下為己有,旨在批評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王夫之認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意在主張民主,反對專制,二者的思想都具有啟蒙特質,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故答案為A項。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之際啟蒙運動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幾乎忽略不計,真正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時間主要是中國開啟近代化歷史階段之后,排除;C項,反對君主專制實際是對宋明理學的批判,排除;D項,黃宗羲屬于地主階級而不是資產階級,排除。11.以人類長期積累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化作為基礎,歐洲列強不斷對外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歐洲對近代世界影響巨大。近代歐洲之所以領先于世界,實際上是因為它的(

)A.影響深遠的基督教信仰

B.實行代議制的政治制度C.輝煌燦爛的工業文明

D.享譽世界的浪漫主義文學參考答案:C12.西漢中期的《史記》記載人物籍貫以封國國名為主,縣名次之,絕少以郡命名;東漢成書的《漢書》以封國命名籍貫的數量驟減,且在記述司馬遷以后的人物籍貫時,在縣名前加上郡名成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關系逐漸淡出兩漢政治構架B.朝廷對地方的管理與控制漸趨強化C.以縣為主導的區域觀念逐漸形成D.封國在國家政治體制中占主導地位參考答案:B【詳解】材料“東漢成書的《漢書》以封國命名籍貫的數量驟減,且在記述司馬遷以后的人物籍貫時,在縣名前加上郡名成為主流”說明中央對于地方控制的加強,故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出宗法關系,故A項排除;材料中沒有體現出區域觀念的形成,故C項排除;D項與材料的主旨相反,故排除。13.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部作品能把愛情的悲劇寫得像它那樣激動人心,也沒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樣把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該作品是A.《三國演義》B.《水滸傳》C.《西游記》D.《紅樓夢》參考答案:D【詳解】從材料“愛情的悲劇”“把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部作品是《紅樓夢》,故D項正確;《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故A項排除;《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類型上屬于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故B項排除;《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故C項排除。【點睛】“愛情的悲劇”“把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是解題的關鍵信息。14.史書記載,“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后來“商君遺禮誼,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這種變化A.有利于秦國推行殘酷的連坐法B.加快了小農經濟在秦國確立的進程C.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D.大大增強了秦軍的戰斗力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商鞅變法,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題干中描述的是商鞅變法廢除了大家庭制度,實行分戶別居,成年或者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門戶,把家庭單位縮小到最小,這樣就加速了小農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正確的選項是B項;ACD項不符合題意。15.右圖是中國近代某著名雜志創刊號目錄的局部圖。下列言論,屬于該雜志提出并倡導的應是A.“中國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為?”B.“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C.“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D.“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參考答案:C16.右圖是二戰期間的一幅漫畫,反映了1943年歐洲戰場的形勢。對漫畫反映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①1943年6月,盟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②1943年7月,蘇軍攻入德國境內③1943年7月,英美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④1943年9月,蘇軍取得了蘇德戰場主動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D17.下表是1925年部分省份國民黨黨員構成表,這表明當時的國民黨()

地區黨員人數學生工人農民綏遠32008%3%80%廣東1500021.2%20.1%39.1%A.發展重心由北向南轉移

B.實行了土地革命政策C.是多階層組成的革命聯盟

D.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參考答案:C18.孫中山和甘地在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上的不同之處是(

)A.用民族自強、民族觀念教育青年

B.具體斗爭手段C.要求民族獨立

D.受到“仁愛”、宗教思想的影響參考答案:B19.梁啟超認為王安石變法“取堯舜以來之弊政而一掃之。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也”。這一看法A.客觀中肯,切中時弊B.背離事實,無端歪曲C.過于拔高,服務現實D.標新立異,創新史觀參考答案:C梁啟超認為王安石變法“取堯舜以來之弊政而一掃之”,沒有認識到其局限性,故不是客觀中肯,故A錯誤;這一看法并未完全背離事實,故B錯誤;梁啟超這一看法過于拔高,是服務于維新變法的現實,故C正確;梁啟超這一看法并非創新史觀,故D錯誤。故選C。20.王夫之認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這種思想產生的根源是A.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B.理性對人性的壓制C.工商業經濟迅速發展

D.知識分子關懷現實的情懷參考答案:C王夫之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是由于明朝中后期工商業經濟迅速發展,人性得以解放。故答案為C項。其他三項對這種思想的產生也有影響,但本題要求回答的是產生根源,排除ABD項。點睛:明朝中后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個性解放為核心,反映社會需要的早期啟蒙思潮悄然滋長。本題王夫之思想成熟的根源,要從經濟領域所表現出的這一時期的特點去分析。21.有人說,莎士比亞是整個文藝復興時代文學藝術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人。下列選項能作為他“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證據的是()A.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宗教神學B.對人的認識和追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C.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D.把人從封建專制和等級特權的藩籬中解放參考答案:考點:85:文藝復興.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查莎士比亞思想特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文藝復興前期和后期思想不同的掌握.解答: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前期主要是猛烈抨擊了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肯定了人的欲望和自然的人性,隨著運動的發展,文藝復興逐漸從質樸走向高雅和精致,文藝復興運動逐漸發展到高潮,莎士比亞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以優雅流暢的語言、豐富細膩的情感描寫、抒發、刻畫了復雜的人類內心世界,歌頌了人間的仁愛和友誼,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因此認為莎士比亞是整個文藝復興時代文學藝術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人是因為他對人的認識和追求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故B項正確.AC兩項是文藝復興運動前期的內容,不符合莎士比亞時期的特點,應排除.D項是啟蒙運動的內容,應排除.故選B.22.李贄在《史綱評要》中說:“(李斯建議焚書的上書)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國橫議之后,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對此信息的解讀,與李贄本意相符的是()A.政治統一必然要求思想統一B.統治者實施新政必須要堅決C.儒家思想并非萬世不變之理D.專制集權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是英雄之言”、“勢必至此”、“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等,結合所學知識,解讀題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李贄對秦代焚書坑儒事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基本上給以了肯定,認為符合大一統的歷史潮流的,既體現“政治統一必然要求思想統一”的觀點。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不準確;其余BD兩項均不是題干材料意思的體現,屬于無關項。綜上,故,本題正確答案選A。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批判思潮·李贄的思想。23.1882年清廷解除對火車頭的禁令,1886年開平鐵路公司成立。1887-1893年唐胥鐵路向東延伸至山海關,向西延伸至天津和北京。1889年清廷下詔肯定修筑鐵路為自強要策。這反映了A.中國開始主動向西方學習B.清政府專注于推動鐵路建設C.清政府成為近代化的推動者D.中體西用思想獲得廣泛認可參考答案:C從材料中清政府解除禁令到成立鐵路公司成立、修建鐵路再到下詔肯定修筑鐵路為自強要策可以看出清政府在推動鐵路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由此可知清政府成為近代化的推動者,故C項正確。中國開始主動向西方學習是開眼看世界的“新思潮”,故A項排除。從材料無法得出“專注于推動鐵路建設”的結論,故B項排除。材料只是強調的是清政府推動鐵路建設,無法得出中體西用思想獲得廣泛認可,故D項排除。24.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1929年大危機的影響

B.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C.英法的綏靖政策和蘇聯的“中立自保”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參考答案:D25.列寧的《四月提綱》最初被彼得堡委員會以13票反對、2票贊成、1票棄權否決。但是,列寧頑強地堅持自己的思想主張,頻繁地向中央委員會的同志們宣傳和解釋,并在不同的組織層面上進行辯論,終于贏得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多數票通過。這表明()A.俄國不具備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條件B.列寧的革命主張在黨內并沒有獲得支持C.俄國從此后結束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D.列寧的執著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發參考答案:考點:俄國十月革命.分析: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正確解讀能力.解答:從材料中“列寧的《四月提綱》最初被彼得堡委員會以13票反對、2票贊成、1票棄權否決.但是,列寧頑強地堅持自己的思想主張,…終于贏得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多數票通過”,說明正是由于列寧的執著精神,才使布爾什維克黨通過了十月革命的決定,故D正確;A項與史實不符,正是由于俄國革命的條件成熟,才是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并且成功,故A排除;B項與材料“終于贏得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多數票通過”不符,故排除;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結束是“七月流血事件”,故C排除.故選D.26.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締結任何條約,參加任何同盟或邦聯”;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對進出口貨物征收任何進口稅或關稅”;“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在和平時期保持軍隊或戰艦。不得與他州或外國締結協定或盟約。”這些規定體現的原則是()

A.共和制

B.聯邦制

C.分權制

D.總統制參考答案:B27.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其實質是

A.構建理學思想體系

B.維護封建等級制度C.強調“理”是萬物之源

D.反對民主啟蒙思想參考答案:B28.啟蒙運動以理性為核心。其中“理性”的含義是 A.獨立的思考與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權力與黨派的信仰

C.國家的意志與精神寄托

D.權威的判斷與歷史的傳統參考答案:A29.“在新文化潮流的沖擊下,……有的女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烈女傳’……(她們)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女性婚姻自由。”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新文化運動A.出現了比較偏激的社會思潮

B.促進了科學文化的普及和繁榮C.樹立了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

D.動搖了傳統禮教思想統治地位參考答案:D30.胡適評價19世紀末的梁啟超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開國之思想界”。這主要是因為梁啟超宣傳了A.民主科學,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權在民C.托古改制,變革維新

D.開設議院,變法圖存參考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穆罕默德·阿里認識到,應向西方尋找發展的金鑰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體現這一思想的是:A.大力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

B.從西歐國家引進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C.圍繞軍事工業,大力發展本國的民用工業

D.組織翻譯大量歐美國家的著作并創辦報紙參考答案:B3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才、孝廉,皆自仲舒發之。——《漢書?董仲舒傳》材料二: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當權者的親屬)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勢家之子,則必為有勢者之所念也。……暨時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時,實為亂源,損政之道一也。——《晉書》材料三:唐行科舉制度,凡舉士銓官,皆重考試。自魏晉以來,造成門閥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廢除。且科舉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門第之風亦衰,此實為中古社會上一大變革也。

——《中華二千年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漢武帝時期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 (2)材料二中的選官制度是什么?(1分)其選官標準有何消極影響?(3)科舉制形成的標志是什么?(1分)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其特點和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探討中國古代選官標準的演變對于現代人才選拔的歷史借鑒。參考答案:(1)途徑:實行察舉制;興辦太學。(2)制度:九品中正制。影響:貴族世家把持選官特權,威脅中央集權;只注重門第、出身,不利于選拔真才實學之人;造成社會混亂。(3)標志: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特點: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結合起來。意義:打破了貴族特權的壟斷;擴大了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4)借鑒:選拔人才堅持公平、公正。33.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認識和評價儒家思想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課題,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分)(1)根據下面的儒學言論,指出相關言論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言論言論者思想核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明禮儀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2)董仲舒說:“《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從矣。”依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儒家思想說在漢代取得獨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3)黃宗羲說:“凡天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黃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樣的時代特點?(2分)概括指出這種思想特點形成的原因。(2分)參考答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自產生后不斷演變的史實。(1)問,主要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歸納即可。(2)(3)問,在分析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等諸方面去歸納。參考答案:(1)荀子:“仁義、王道”,以德服人;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王陽明:“致良知”。(每項1分,共6分)(2)董仲舒的新儒學以“天人感應”、“大一統”的學說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迎合了漢武帝開拓發展大一統事業的需要,因而使儒學取得獨尊的地位。(2分)(3)體現了黃宗羲反對封建專制集權(或君主專制獨裁)的時代特點。(2分)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封建社會制度的衰落;儒學思想蛻變為封建專制統治的精神枷鎖。(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得滿分)3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設計。它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楊小凱《中國政治隨想錄》材料二第一條第十款:各州不得締結任何條約.結盟或組織邦聯;不得對民用船只頒發捕押敵船及采取報復行動之特許證;不得鑄造貨幣;不得發行紙幣;不得指定金銀幣以外的物品作為償還債務的法定貨幣。第六條:本憲法及依本憲法所制定之合眾國法律;以及合眾國已經締結及將要締結的一切條約,皆為全國之最高法律;每個州的法官都應受其約束,任何一州憲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內容與之抵觸時,均不得有違這一規定。第十條修正案:憲法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