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大湖中學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義宣布,我們將衷心接受這個宣言……我們以議會制定的法律作為治理這個國家的準則”。聽秘書朗讀完后,他面色嚴肅地當眾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這個宣言”標志英國A.國王行政權喪失 B.開始進入法制社會 C.責任內閣制形成 D.議會主權地位強化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義宣布”“我們以議會制定的法律作為治理這個國家的準則”可知,這是英國頒布《權利法案》后國王的宣誓,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議會主權地位的強化,選項D正確;國王行政權的喪失是在責任內閣制形成后,而非《權利法案》頒布后,排除A;選項B中的“開始”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責任內閣制形成于1721年,《權利法案》頒布于1689年,排除C。2.梭倫說:“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據優勢。”“兩方”
是指
A.地主、平民
B.貴族、平民
C.平民、奴隸
D.奴隸主、奴隸參考答案:B3.1882年,日本官員伊藤博文赴歐洲考察各國憲法,對某部憲法大加贊賞。回國后,他以此部憲法為藍本,組織起草和主持制定了《大日本帝國憲法》。這部憲法是
A.英國《權利法案》B.法國1791年憲法
C.法國1875年憲法D.德國1871年憲法參考答案:D4.西漢賈誼在《治國策》中說:“欲天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他提出這樣的觀點主要是針對當時A.皇帝的權力過于強大B.中央的權力過于集中C.丞相的權力過于弱小D.王國對中央構成威脅參考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了漢代的郡國并行。根據“欲天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可知賈誼認為當時的諸侯國已經威脅到了中央集權,并非是皇帝權力過于強大和中央權力過于集中,故排除A、B項;丞相權力的大小與賈誼的觀點主旨不符,故排除C項;漢代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訓,在郡縣制之外設立封國,形成郡國并行制度,但隨著封國勢力的擴大,嚴重威脅中央集權,故選D。【點睛】由于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的分散性,隨著血緣關系的削弱和諸侯國勢力的擴張,諸侯國往往發展成為地方割據勢力,威脅中央集權。所以分封制是不符合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潮流的。5.雍正帝設立軍機處,逐步取代滿族貴族議政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削弱了內閣承皆出政的權力,它實際上成了凌駕于內閣、部院之上的中樞機構,這說明軍機處A.完善了中央行政體制B.具有最高的決策大權C.有助于強化君主專制D.取代了內閣的票擬權參考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軍機處取代滿族貴族議政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中樞機構,這大大強化了君主專制,故C項錯誤;軍機處的設立不能說明中央行政體制的完善,故A項錯誤;軍機處沒有決策大權,故B項錯誤;軍機處“削弱了內閣承皆出政的權力”,不是取代,故D項錯誤。6.前蘇聯流傳的一個笑話:美國外交代表團到蘇聯訪問,蘇聯接待官員陪他們參觀“建
設的偉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說:“到了下一個五年計劃,每個蘇聯家庭都可以擁有一架私
人飛機!”美國人驚訝的問:“
他們要飛機干什么呢?”蘇聯官員說:“當然有用啊……譬
如你在莫斯科聽說列寧格勒開始供應面包了,你可以馬上開飛機趕去排隊啊。”這段笑話
A、充分肯定了農業集體化運動
B、較客觀地分析了蘇聯工業化的弊端
C、指出了新經濟政策的積極作用
D、指出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弊端參考答案:B7.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際,俄總統普京說:“1917年轟轟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們歷史不可分割而又復雜的組成部分”。美國前國務卿賴斯認為“十月革命的的確確震撼世界”。也有西方學者認為“俄國革命淪落為一個令人沮喪的教訓”。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三者觀點都很客觀B.革命難以塑造理性世界C.俄國革命影響巨大D.俄國歷史地位爭議較大參考答案:C由“我們歷史不可分割而又復雜的組成部分”“十月革命的的確確震撼世界”“俄國革命淪落為一個令人沮喪的教訓”都承認俄國革命影響巨大,故選C;西方學者持否定態度,沒有看到十月革命偉大的歷史意義,排除A;十月革命是對階級壓迫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顛覆,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排除B;材料是評論十月革命而非俄國歷史地位,排除D。8.“舉頭鐵索路行空,電氣能收奪天工。從此不愁魚雁少,音書萬里一時通。”此詩贊揚的是下列哪一項事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鐵路運輸
B.手機
C.互聯網
D.電報通訊
參考答案:D9.下面三幅圖片反映了建國后農村的發展變化。這些變化()A.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B.滿足了農民土地要求
C.促進了農業的持續發展D.調整了農村生產關系參考答案:D【考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經濟體制改革【分析】材料三幅圖片分別顯示了農業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結合所學可知這三者都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選項D正確;
人民公社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選項A排除;
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民無法掌握土地經營權,因此選項B排除;
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民生產積極性受挫,農業并未得到發展,選項C排除。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難度較大,答題時注意從政策的實行以及政策的實質和意義分析。10.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提道:“早在數千年的時候,當時如果想要把熱能轉化成動能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我們人類和動物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之中把攝入體內的能量轉換成肌肉的運動。……工業革命為我們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能源轉換的問題。”工業革命哪一發明為我們解決能源轉換問題A.電磁感應現象B.火車C.珍妮紡紗機D.改良蒸汽機參考答案:D【詳解】“把熱能轉化成動能”、“工業革命為我們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能源轉換的問題”說明工業革命時期的能源轉換是指從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結合所學可知改良蒸汽機是符合上述條件的,故選D;電磁感應現是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不符合題意,排除A;B是交通方面的成就,不符合題意,排除,C是紡紗的機器,不符合題意,排除。11.北宋蘇洵說:“耕者之田資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這反映了當時實行的這種經營方式是A.租佃式經營
B.田莊式經營
C.自耕農式經營D.井田制經營參考答案:A本題通過材料考查租佃式經營的表現。從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富民”所得,這是租佃制的表現,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應該選A。12.下列區域性國際組織中,以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遵循自主、自愿原則為特色的是A.歐洲聯盟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亞太經合組織
D.東盟自由貿易區參考答案:C略13.美洲作物之引種中國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總數接近30種。新舊大陸物種的交流也包括中國的瓷器、絲綢、茶及一些農作物等輸入美洲。歐洲人飲用從中國和印度輸入的茶、來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來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隨著熱飲的盛行,購置中國瓷制的飲具、炊具成為歐洲家庭的時尚。這表明A.新航路開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聯系,物種實現了世界的自由流動B.殖民擴張活動擴展了歐洲的勢力,加強了對美洲和亞洲的掠奪C.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物種交流,豐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歐洲殖民活動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成為溝通美洲和亞洲的紐帶參考答案:C材料無法體現“物種實現了世界的自由流動”,排除A;“美洲作物之引種中國”和“中國的瓷器、絲綢、茶及一些農作物等輸人美洲”體現不出歐洲“對美洲和亞洲的掠奪”,排除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種的交流豐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C正確;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名師點睛】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物種交流的情況,不能錯誤的理解為西方殖民擴張活動擴展了歐洲的勢力。14.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集團化正向縱深發展。通過調整合并,區域性經濟集團的規模不斷擴大,而且突破了區域性經濟集團只能由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組成的傳統觀念。這種變化A.使經濟發展突破了傳統觀念B.消除了國家間經濟實力的差別C.成為拉動經濟發展新模式D.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區域集團化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步驟,材料“突破了區域性經濟集團只能由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組成的傳統觀念”反映出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區域集團化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是傳統觀念的變化,排除A項;B項“消除”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區域集團化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但并沒有成為抖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排除C項;【點睛】本題主要理解區域集團化對經濟全球化作用。15.夏東元在《洋務運動發展論》中指出:“洋務運動以適應時代潮流的變革開始,以應該變革而不去采取變革措施而違反時代潮流而結束。”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A.主觀目的與客觀效果相背離B.中體西用與近代工業沖突C.技術變革與政治變革相脫離D.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相矛盾參考答案:C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技術以實現救亡圖存,故“以適應時代潮流的變革開始”;但洋務運動單純引進西方科技,而不變革封建制度,最終失敗,故又“以應該變革而不去采取變革措施因而違反時代潮流而結束。”故C項正確;ABD項不符合題意。點睛:洋務運動的影響及其在學習西方方面對今天的借鑒:(1)洋務運動的破產,說明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洋務派想以此達到維護清王朝統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2)不僅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還要借鑒西方先進的經營管理題體制,重視市場的優化配置作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克服洋務企業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提高企業管理效率。(3)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第一批近代企業在中國出現了;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刺激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民用工業的興辦,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6.某知名學者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這段引文空格處應該填
A.夏禹
B.商湯
C.周武
D.秦皇參考答案:D17.武昌起義后,由于立憲派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他們的轉向擴大了革命的陣營和力量;而舊官僚在革命到來之時,則選擇了反正、獨立或是逃亡。這些現象A.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權B.加速了清朝統治的土崩瓦解C.說明辛亥革命具有廣泛群眾基礎D.說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參考答案:B根據“武昌起義后”“他們的轉向擴大了革命的陣營和力量”“則選擇了反正、獨立或是逃亡”可知,武昌起義后,立憲派、舊官僚紛紛走上脫離清政府、甚至對立面,加速了清朝統治的土崩瓦解,B正確;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統治瓦解的情況,C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18.當哥倫布偉大發現的消息傳到威尼斯時,當地出現了極度的恐慌,證券、債券下跌了40%到50%。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金銀價值下降導致物價波動B.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將喪失C.西班牙的殖民活動向印度拓展D.世界金融中心從歐洲向亞洲轉移參考答案:B依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于是出現了題干中“當哥倫布偉大發現的消息傳到威尼斯時,當地出現了極度的恐慌,證券、債券下跌了40%到50%”的現象,故B項正確;A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CD兩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故排除。點睛:新航路的開辟導致了貿易中心的轉移,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壟斷地位喪失,因此才有材料所述現象的發生,解答本題關鍵是要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9.國歌記錄了一個國家的歷史追求。以下屬于德意志帝國國歌的應是A.統一、權力和自由,是我們千秋萬代的誓言B.這就是星條旗,愿它永遠飄揚;在這自由國家,勇士的家鄉C.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D.愿她保護法律,使民心齊歸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參考答案:A20.在我國古代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統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
)A.西安
B.洛陽
C.北京
D.南京參考答案:C21.有人評述蘇聯改革說:“赫魯曉夫把蘇聯改亂了,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死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就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經濟改革失敗的原因,從實質上來講都是由于(
)A.把重點放在農業改革上
B.把重點放在重工業改革上C.沒有改變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
D.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參考答案:C2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則畝益數盆,一歲而再獲之。”(《茍子富國》)根據材料可以得出當時農業生產具有的特點是A.小農經濟
B.精耕繃作C.鐵犁牛耕
D.自給自足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的耕作技術。材料“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強調的是通過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故B項正確。ACD三項包含在B項之中。所以應選B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細作23.“打倒列強,除軍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將革命進行到底”。上述口號所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是(
)A.工農武裝割據
B.抗擊外國侵略
C.新民主主義革命
D.推翻國民政府統治參考答案:C24.下圖是《時報》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畫。圖畫中間的長柄勺代表官員,他們從代表民眾的壇子里舀出資源,再將它經過政府這一漏斗,注入外國人的茶壺中去。這主要說明了()A.清政府已成為列強侵華工具
B.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加劇C.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
D.清末“新政”收效甚微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縱觀整個材料不難發現,“再將它經過政府這一漏斗”把清政府比作漏斗,說明清政府只不過是個程序、是個傀儡,是個擺設,所以這主要說明了清政府已成為列強侵華工具。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清政府已成為列強侵華工具25.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書:“國家內匪未凈,外患再起,征調既難,軍餉不易,此戰之不可者四也。”該奏折論及的歷史事件包括()①鴉片戰爭②太平天國運動
③第二次鴉片戰爭④義和團運動。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考點:洋務運動.分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考查洋務運動開展的背景和目的.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洋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本題的關鍵是題干時間“1858年”.答案:抓住題干時間“1858年6月”,鴉片戰爭發生在1840﹣1842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①錯誤.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于1851年,符合題干時間,故②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56年,符合題干時間,故③正確.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89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④錯誤.故B項正確.故選B.26.宋太祖曾說:“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
B.設“三衙”,收精兵C.設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D.“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參考答案:A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北宋初年,為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同時又組建中央禁軍,形成“強干弱枝,守內虛外”的局面;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財政上,設轉運使專門負責。分析選項,A項符合題意,故應選A。27.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制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同志的本意是A.指出了中國農業文明的特色
B.強調了中國輕工業發展的優勢C.說明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必要
D.人民民主政權能否鞏固參考答案:C略28.《復活的兵團》中說,在2000多年前,秦已按照“國標”進行大規模生產各類標準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規定:“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長、廣亦必等。”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其有利于規范民間的手工業生產B.其說明了秦能夠統一全國的原因C.其反映了秦代官營手工業的標準化生產D.秦朝手工業生產具有壟斷性參考答案:C“大、小、短、長、廣亦必等”反映的是標準化生產,即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官營手工業而非民間的手工業,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秦能夠統一全國的原因,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表明秦朝手工業生產具有標準性而非壟斷性,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大、小、短、長、廣亦必等”就是標準化生產的意思,所以選C。29.英國資產階級將1688年的宮廷政變稱之為“光榮革命”的原因是A.政變成功趕走了詹姆士一世
B.政變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之間的妥協C.沒有經過大的流血而獲得成功
D.標志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統治的最終確立.參考答案:C30.康熙帝統治時期,清朝中央機構出現三足鼎立狀態,下列圖示正確的是A.B.C.D.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南書房才是康熙帝統治時期,清朝中央機構中三足鼎立狀態三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機構,所以本題的答案就是B。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董仲舒的“三綱五常”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7分)中國古代歷代王朝不斷調控中央中樞權力以維護其統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注:chì,帝王的詔書、命令)示祎之,祎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于家。——《舊唐書·劉祎yī之傳》材料二傳統相權的衰落,宋代是一關鍵。據司馬光說:“淳化中……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故相人以分其職。”(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在中央實行的政治制度,(2分)說明劉祎之為何不認可王本立宣讀的“敕書”。(3分)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宋代相權衰弱的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三
(明太祖)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明史·職官志》材料四
軍機處名不師古,而絲綸出納,職居密勿。初只秉廟謨商戎略而已,厥后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政之府矣。——《清史稿》卷一七六《軍機大臣年表一》(2)據材料三指出,明太祖為加強皇權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初閣臣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3分)根據材料四認為軍機處的職能是什么?(1分)對此你怎樣認識?(2分)參考答案:(1)政治制度: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2分)說明:詔敕須由中書省起草,(1分)門下省審議,(1分)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詔令被認為是違制的。(1分)原因: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軍政和財政的權力。(3分)(2)廢除丞相;裁撤中書省,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設殿閣大學士。(3分)說明: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決策機構;不能統領六部。(2分)職能:隱然執政之府矣。或處理政務的中樞機構。(2分)認識:這種觀點僅僅看到了現象,沒有看到軍機處是皇權專制的工具這一本質。(1分)軍機處僅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中樞機構,軍機大臣均由欽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軍機處的設置,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1分)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唐朝在中央實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利用教材所學既可作對此題。既然唐代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別負責起草、審議(傳達)、執行功能,三省長官均為丞相,三部門間職責明確。正因為如此,詔敕須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詔令被認為是違制的,所以,劉祎不認可王本立宣讀的“敕書”。宋代相權衰弱的原因是皇帝們多設機構,不斷的去分割宰相的權力而造成的。(2)明太祖為加強皇權采取的措施主要突出廢除丞相制度即可。明初閣臣不能等同于丞相的原因是因為二者的職能和權力大小有著很大的差別,例如,內閣并不是決策機構、內閣也不能統領六部。從材料四中的“蓋隱然執政之府矣”即可以正確概括出軍機處的職能,其實這并沒有看清軍機處的本質——皇權加強的產物。32.有“世界歷史之庫”之稱的美國《時代》周刊,一直以其獨特的報道風格和對中國發展及中美關系的關注,而受到世人的矚目。而且一個國家的對外事務既是一國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內政的延續,也是其綜合國力的體現。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是:REDCHINA’SMAO.周刊封面的基調為紅色,在人物毛澤東的周圍還畫有許多紅色的蝗蟲。材料二: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標題是:Nixon'sChinaOdyssey.畫面表現了尼克松與毛澤東、周恩來的見面,參觀長城,以及觀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個具有積極樂觀含義的單詞。請回答:(1)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為什么要這樣設計?(2)材料二說明了中美關系開始走向緩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參考答案:考點:中美關系正常化.分析:(1)第一問: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閱讀材料一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歸納回答.(2)第一問:材料二說明了中美關系開始走向緩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結合所學可知題目問的是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回憶書本知識作答即可.解答:(1)第一問:材料一中,周刊的封面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閱讀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是:REDCHINA’SMAO.周刊封面的基調為紅色,在人物毛澤東的周圍還畫有許多紅色的蝗蟲.”,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可知:紅色反映了意識形態的對立;許多紅色的蝗蟲反映美國敵視社會主義中國,主要在于美國堅持霸權主義政策;(2)第一問:材料二說明了中美關系開始走向緩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結合所學可知題目問的是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回憶書本知識作答即可: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蘇關系惡化;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破產;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答案:(1)原因: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意識形態的對立;美國敵視社會主義中國;(2)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蘇關系的惡化;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對現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我們應始終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1921年7月)材料2: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此次全國大會亦通過此議決。——《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年6月)材料3: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快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1)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生了什么轉變?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轉變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轉變產生的直接成果,這一成果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3)結合材料3和所學知識,分析在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有哪些發展?參考答案:(1)從獨立、攻擊到決定黨內合作。原因:共產黨人認為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現代化工職業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桂林旅游學院《普通話與教師口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信息檢索競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內江市2025年五下數學期末經典試題含答案
-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評價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聽力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畢節市威寧縣第八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等級考調研(二模)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影視非線性編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長沙市岳麓區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試題化學試題含解析
- 汝州市2024-2025學年五下數學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北京小客車指標車牌租賃協議模板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含答案
- 攤鋪機租賃合同協議書范本
- 兒童畫教材課件
- 用戶畫像的構建與應用試題及答案
- 2025道德講堂課件
- 廣東省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測試(一)英語試題及答案
- 學生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檔案表
-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一)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上半年綿竹市九綿產業投資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八年級美術樣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