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城關中學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876年葛元煦《游滬雜記》言:“向稱天下繁華有四大鎮,曰朱仙,曰佛山,曰漢口,曰景德。自香港興而四鎮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薄跋愀叟d”“上海興”都是因為簽訂了
(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參考答案:A2.有人把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形象比喻為“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意思是讓兩個魔鬼友好地相處并相互制約,把惡作劇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這種政體的核心是()A.公民的參與程度高B.權力的制約與平衡C.公民的整體素質低D.政黨之間的合作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魔鬼”指的是權力,“讓兩個魔鬼友好地相處并相互制約”指的是權力與權力之間既要相互制約又要相互平衡,綜上所述這種政體的核心只能是B??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權力的制約與平衡3.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中寫到:“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边@表明A.中共還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B.他認清了當時中國的國情C.他認識到農民階級力量的偉大
D.他反對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參考答案:D4.公元1500年左右,歐洲出版了大約4萬冊·圖書,極大地激發了民眾的求知欲。此種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術在歐洲的傳播
B.新教翻譯出版圣經的需求C.人文學者傳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學發展對圖書需求量的增加參考答案:B印刷術的傳播。印刷數量的增多得益于印刷技術的進步。故選B。ACD項本身均正確,但是不是從直接原因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因此錯誤。5.有學者指出21世紀全球將出現“大國群體體系”:美圉支配下的北美、一體化的歐洲、日本和中國居突出地位的東亞、印度稱雄的南亞、橫跨北非和中東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帶,其中北美、歐洲、東亞三大群體將起決定性作用。該學者認為(
)A.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B.大國決定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方向C.國際體系朝著多元多體方向發展
D.世界各地發展的不均衡逐漸加大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根據題干材料“大國群體體系”可知指政治領域的多極化,而非經濟上的全球化,故A項錯誤;大國并不是世界格局的決定性因素,故B項錯誤;“多元多體”意即多極化,與材料相符,故C項正確;材料突出,多種力量的增長,而非貧富差距拉大,地區差距拉大,故D項錯誤。6.“嚴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誡仍都需要,因為不講人情的選拔制原則——雖然它始于漢制——與滲透在儒家倫理中的家族和個人聯系背道而馳?!?《劍橋中國史》)材料所述的“選拔制”是A.先秦的世襲制
B.漢代的察舉制
C.魏晉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舉制參考答案:D7.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和約的經濟后果》一書中說:“凡爾賽條約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边@是因為A.它建立在相對平等的經濟軍事制裁的基礎上B.它建立在武裝干涉蘇維埃政權的基礎上C.它建立在對戰敗國割地、賠款、分贓的基礎上D.它建立在對殖民地進行委任統治的基礎上參考答案:C略8.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A.魏源撰寫《海國圖志》﹣主張向西方學習B.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揭開了近代工業的序幕C.清政府允許外國在華設廠﹣使列強勢力侵入到內地D.義和團運動打擊侵略者﹣反映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參考答案:考點:B2:魏源與《海國圖志》.分析:本題考查魏源與《海國圖志》,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開眼看世界”:①背景: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沖擊加劇,中西方聯系擴大②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設譯館,翻譯外國報刊書籍如《各國律例》,編譯《四洲志》,開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③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明確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解答:魏源撰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向西方學習,故A正確;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是軍用工業,故B錯誤;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列強勢力侵入到內地,故C錯誤;義和團只反帝不反封建,故D錯誤.故選A.9.溫斯頓·丘吉爾在《英國民族史》中說:“憲法從頭到尾給人的一種暗示:這個文件是個法律,它居于國王之上,連國王也不得違反……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憲章成為永久的見證,證明王權并不是至高無上的?!边@表明A.隨著《大憲章》的簽訂,英國開始確立王在法下的傳統B.《大憲章》的簽訂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C.《大憲章》基本原則被徹底改變是在都鐸王朝統治時期D.《大憲章》的簽訂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參考答案:A10.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為研究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確定了主題并收集了相關材料。下列材料與主題對應最準確的是A.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收集萬隆會議的資料B.海峽關系的重大發展——收集92共識的相關資料C.中日建交——收集《中日聯合聲明》有關材料D.中美建交——收集《中美聯合公報》文字稿參考答案:C考察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是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92共識的相關資料只是海峽關系發展的一個方面,不夠全面;《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關系正?;?,1978年發表《建交公報》,1979年正式建交。故應選C。11.萬歷年間,《安丘縣志》記載:市場一般設置官員校驗度量衡等器具,又有牙役以分之,集頭以總之。山市則縣卒親往治理。材料反映A.農業發展受到限制B.全面控制工商業C.保障市場秩序穩定D.打破了坊市制度參考答案:C【詳解】題干材料“市場一般設置官員校驗度量衡等器具,又有牙役以分之,集頭以總之”反映了政府對市場的規范管理,這有利于保障市場秩序穩定,故C正確;材料未涉及政府對農業的政策,不能說明農業發展受到限制,故A錯誤;“全面控制工商業”說法過于絕對,故B錯誤;宋代已經打破了坊市制度,萬歷年間屬于明代,而且材料未涉及坊市,故D錯誤。12.右圖的卡通畫在美國不同時期被賦予不同的含義。獨立戰爭勝利后美國為改變漫畫所反映的狀況而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共和制B.實行聯邦制C.推行兩黨制D.確立三權分立制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從圖示和題干中“獨立戰爭勝利后”的關鍵信息可知,美國為了改變圖示中的局面,頒布了1787年憲法,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故答案選B??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785年憲法》13.清代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其依據A.“軍機處……職居密勿”B.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C.軍機處機構精簡D.“只備論思顧問之職……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參考答案:B【詳解】“軍機處……職居密勿”體現了軍機處的封閉性和保密性,不能說明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排除A項;“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說明軍機處作為清代的政治中樞沒有任何的決策建議權,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形式,權力全部集中到皇帝手中,說明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選B項;軍機處機構精簡主要體現了軍機處的機構特點,也不能說明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故排除C項;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只備論思顧問之職……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是對明代內閣閣臣的描述,故排除D項。【點睛】清代軍機處機構簡單,人員精干,有官無吏,又因地處內廷,外界干擾少,辦事效率較高,但政治決策封閉性的特征也更為明顯。軍機處的設立,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14.恩格斯稱啟蒙運動思想家們是“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偉大人物,“啟發過人們頭腦”的思想核心是
(
)
A.浪漫主義
B.理性主義
C.空想社會主義
D.君權神授參考答案:B15.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政府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此時期A.政府試圖緩解民族工業困境
B.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的統制C.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衰落
D.政府在經濟中主導地位加強參考答案:D16.莫斯科某博物館收藏的一份動員令寫道:“務使每個被動員者明白,一去前線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臨近前線的產糧地帶,士兵有較充足的糧食;第二,運到饑荒省份的糧食將在較少的人數中間進行分配;第三,正在進行廣泛的組織工作,把糧食從臨近前線的地區寄給紅軍家屬。”這一動員令出現的歷史背景是A.政府的戰爭政策造成糧荒 B.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困境
C.農業集體化政策出現失誤
D.德國法西斯大舉入侵蘇聯參考答案:B17.1985年,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這表明我國A.堅持以軍事安全為主導B.主動發起不結盟運動C.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D.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材料表明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故選D項;材料里面無法體現中國以軍事安全為主,故排除A項;中國不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故排除B項;材料里面既提到了經濟發展,也提到了和平問題,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說法正確但是片面,故排除C項。18.為了紀念中華盛世,國家郵政總局特別發行了一款玉璽,如圖三“盛世中華·中國印”,以資紀念。下列表述不正確的(
)A、玉璽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征B、此印中文字為行書C、可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D、中國印章歷史悠久參考答案:B考點:本題以中國印為切入點重在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運用,圖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發展鏡像,依據圖片設計試題一直是高考命題專家一直喜愛的命題形式。本題命題意蘊在此。古代玉璽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征,故A正確;玉璽屬于篆刻,字體應該是篆書,故B錯誤,印中“盛世中華”體現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故C正確;中國印章從秦朝開始,故D正確。19.以下是關于中國近代工業的統計資料(1872年——1913年):
年份商辦企業官辦或官商合辦企業外商企業設廠數(個)資本(千元)設廠數(個)資本(千元)設廠數(個)資本(千元)1872---1894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該材料不能說明的歷史事實是(
)A.19世紀70年代中國已經出現了官僚資本
B.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C.甲午戰爭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有一定發展
D.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技術力量薄弱
參考答案:D略20.中國社科院榮維木先生在一文中提出:“抗日戰爭與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有著緊密關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日本的侵略打斷了中國原有的現代化進程;二是中國在反侵略的戰爭過程中積累了新的現代化因素?!逼渲小靶碌默F代化因素”不包括()A.中國國際地位提高B.民主進步力量壯大C.民眾民族意識增強D.民族工業短暫發展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故A項正確,與設問不符,排除??谷諔馉帟r國共兩黨由對峙走向合作,推動了民主進步力量的壯大,故B項正確,與設問不符,排除??谷諔馉幨侨褡宓目箲?,有利于增強民族意識,故C項正確,與設問不符,排除??谷諔馉帟r期,民族工業受到沉重打擊,而不是短暫發展,D項錯誤,符合設問,所以選D。21.中共“二大”召開期間,陳獨秀等人認為:中國的民主革命勝利后,“革命的參加者無產階級僅能得自由與民主權利,尚不能完全解放”。這表明當時的中共
(
)A.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B.對中國民主革命領導權和發展前途缺乏正確認識C.尚未認清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和動力D.已受到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的嚴重危害參考答案:B22.一位美國總統在日記中,把1946年形容為在對蘇聯關系上該“做決定的年份”。以下事件與此決定直接相關的是A.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提出C.聯合國成立
D.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參考答案:A23.“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著象牙,歐洲人手里拿著《圣經》;500年后,歐洲人手里拿著象牙,非洲人手里拿著《圣經》?!边@句話突出反映了近代以來世界殖民體系形成過程中的
A.經濟的沖突和文化的融合
B.經濟的融合和文化的沖突C.經濟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經濟的沖突和文化的沖突參考答案:A24.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認為封建分子與資產階級已經叛離,“無產階級將實行其領導權”,黨應該“執行急進的土地改良政綱和創造鄉村的革命民主政權”。這表明當時的中國共產黨A.正確地分析了國內的基本形勢
B.已對國民大革命有所總結和反思C.徹底克服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D.為中國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確道路參考答案:B國民革命時期中共的革命方針、政策為本題主要考查點。由材料可知,“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即國民革命失敗前夕;中共五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將實行其領導權”及中共應該“執行急進的土地改良政綱和創造鄉村的革命民主政權”,這反映了中共已開始認識到掌握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進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表明了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已對國民大革命有所總結和反思,故選B。中共五大對民族資產階級“叛離”認識具有不當之處,也沒有提出開展武裝斗爭等正確的革命策略,故A錯誤;直至八七會議,中共才結束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在中央的統治地位,并建立了井岡山等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指明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正確道路,故C、D兩項錯誤。25.下圖反映的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城鎮人口數的變化情況。其中,導致從C到D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計劃的完成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
C.國民經濟的調整
D.“文化大革命”的開展參考答案:C26.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寫道:“而民生主義歐美所慮積重難返者,中國獨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發達最先,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睂Σ牧现小芭e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的準確理解是A.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反對封建地主富人專制相結合,避免出現貧富不均B.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反對封建地主富人專制相結合,追求政治民主
C.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反對滿洲貴族專制的統治相結合,避免出現貧富不均
D.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反對滿洲貴族專制的統治相結合,追求政治民主參考答案:A略27.宋代理學家程頤說:“人與圣人,形質無異,豈學之不可至耶?”(圣人)大抵須是自強不息,(人)將來涵養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氣貌改變。”材料反映出宋代理學A.否定了封建等級秩序B.推崇“格物致知”思想C.強調“人”的自主性D.否定“君權神授”理論參考答案:C材料“人與圣人,形質無異”“大抵須是自強不息”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先天平等,并無高低貴賤之別,人只要“自強不息”就能“成就到圣人田地”,這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故C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錯在“否定”;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格物致知”,故B項排除;D項是漢代董仲舒的儒學,排除。28.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戊戊變法之后,百日維新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失敗了。但作為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滅干凈的?!毕铝杏嘘P維新變法運動的作用.與此說法吻合的是A.倡導變法,開辟了向西方學習的強國御侮之通B.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C.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觀念,具有啟蒙意義D.創辦報刊,發表文章,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戊戌變法的意義。戊戌變法作為一場政治運動以失敗而告終,封建的舊體制沒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機依舊嚴重。但要變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深受啟迪,具有思想啟蒙作用,故C項正確;A項錯誤,錯在“開辟”;B項錯誤,洋務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D項錯誤,這是辛亥革命。29.19世紀70年代,一些對時局敏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西方“學校建而志士日多,議院立而下情可達,其制造、軍旅、水師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边@些知識分子的“敏銳性”主要表現在他們主張A.興辦西式學校
B.建立西式制度
C.發展近代海軍
D.發展近代工業參考答案:B30.列寧指出:“1921年開春以來,我們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義的辦法來代替原先的行動的辦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謂改良主義的辦法,就是……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或者說,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們活躍起來的范圍內對它們實行國家調節?!辈牧现小案牧贾髁x的辦法”實際上是A.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補充
B.對舊的社會經濟結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強調多種所有制經濟齊頭并進
D.合理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1921年開春以來”,說明此時蘇俄正在推行新經濟政策;再根據材料“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即可明確這一政策的特點是采用市場關系來調節生產,故D項符合。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張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蘇海門農家,青年時忙于科舉,經過26年努力,于1894年狀元及第。甲午戰爭后,張謇向時任兩江總督張之洞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被委派創辦通州實業公司。張謇主張依靠棉紡織業和冶鐵業發展國民經濟。他興辦紗廠,開辦墾牧公司、冶鐵廠、紙廠、火柴廠、鹽業公司等。他用企業利潤興辦公益事業,在江蘇南通開辦370所小學、6所中學和3所高等學校,還設立了育嬰堂、養老院、濟貧院、女紅傳習所……甚至還修了700余里的馬路。由于逐年虧損和負擔過重,張謇于一戰后破產。他晚年嘆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茍全。太平在何時?今年待明年。嗚呼,覆巢之下無完卵,野老灑淚江風前。”——摘編自章開沅《張謇傳》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國密歇根州農民家庭,自幼對機械興趣濃厚,視愛迪生為偶像。16歲離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尋理想。恰逢美國19世紀末的大發展時期,經過12年努力,1891年進入愛迪生公司,并成為發電機總工程師。他逐漸認識到汽油機才是未來主要動力,辭職創辦汽車公司,走大眾化、重視速度和效率的路線。但此時汽車還只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福特以失敗告終。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開業,他駕駛的福特汽車能在40秒內跑完1英里,但投資人拋棄了他,并將公司名字改成凱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線作業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適應了一戰后美國平民消費需求,T型車一舉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為美國企業家的代表,也成為“從貧民到富翁”的美國夢的代表?!鶕逗嗬じL刈詡鳌返日恚?)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張謇和亨利·福特創辦實業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二人的事業發展之路一成一敗的原因。參考答案:(1)張謇:棄官從商,以實業救國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產業種類豐富;熱心公益事業。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創業;執著于汽車產業;以大眾化、平民化為目標;注重技術創新。(2)張謇失敗原因: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雙重壓迫);小農經濟仍占主體;缺乏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張謇個人投資過大,經營不善。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注重創新;美國社會穩定,政策適宜;社會消費的迅猛發展;福特個人對市場把握準確。(1)題目要求“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張謇:由材料一中的“于1894年狀元及第”“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可以得出其特點之一是棄官從商,以實業救國為己任;由“張騫向時任兩江總督張之洞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被委派創辦通州實業公司”可以得出依靠官府支持;由“興辦紗廠,開辦肯姆公司、冶鐵廠、紙廠、火柴廠、鹽業公司等”可知產業種類豐富;由“他用企業利潤興辦公益事業,……甚至還修了700余里的馬路”可以得出熱心公益事業。福特:由材料二中的“自幼對機械興趣濃厚,視愛迪生為偶像。16歲離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尋理想”得出少年理想;由“他逐漸認識到汽油機才是未來主要動力,辭職創辦汽車公司”得出依靠自主創業;由“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第三家福特公司”可以得出其執著于汽車產業;由“走大眾化、重視速度和效率的路線”“他駕駛的福特汽車能在40秒內跑完1英里”“以流水線作業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適應了一戰后美國平民消費需求”可以得出以大眾化、平民化為目標;注重技術創新。(2)張謇:題目要求“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二人的事業發展之路的成敗原因首先應該結合材料中提到的時間來結合所學相關知識中的時代特征來分析。張謇:需要結合材料一中的“(1853——1926年)”來確定當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總體的時代特征,然后分析這個時代背景之下,不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比如當時中國小農經濟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長期的戰爭和軍閥割據使得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夠穩定都是其中的原因。然后結合材料一中的張謇所開辦的企業數量很多而且最終“逐年虧損和負擔過重”而導致失敗得出張謇自身方面的原因。福特:根據材料二中的“19世紀末”“1903年”等信息可以得出福特的創業是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再結合這一時代背景和美國的國情可以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注重創新;美國社會穩定,政策適宜。由材料二中的“適應了一戰后美國平民消費需求”還可以得出社會消費的迅猛發展;福特個人對市場把握準確??键c: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張謇的創業特點及其結果、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福特的創業特點及其結果分析32.(12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一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發生在亞洲的兩場規模大、時間長、影響深遠的戰爭。對這兩場戰爭,中國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來稱呼。與“朝戰”和“越戰”相比,這種提法能更準確地反映中國與這兩場戰爭的關系以及中美兩國在這兩場戰爭中不同的對抗形式。——摘編自章百家《抗美援朝”與“援越抗美》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地球上沒有再爆發過世界性戰爭,但局部戰爭不斷發生,它造成的損失累計起來人員傷亡達到千萬,財產損失數萬億美元,比世界大戰毫不遜色。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爭取和平的力量已經超過了戰爭力量,在較長時期內,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不大。但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戰爭此起彼伏,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戰爭形態,給世界和平造成了嚴重威脅。——摘編自楊怒《世界局部戰爭12種典型類型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的不同對抗形式。(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世界和平的因素。(6分)
參考答案:(1)不同:中國人將朝鮮戰爭稱為“抗美援朝”,突出了“抗美”,中國組織志愿軍赴朝作戰,中美兩軍直接交戰;中國人將越南戰爭稱為“援越抗美”,突出了“援越”,中國援助越南抵御美國入侵,中美軍隊沒有直接交戰。(6分)(2)因素:大國霸權主義和戰爭政策的實行;和平力量的消長;局部戰爭的此起彼伏;各類恐怖組織的存在;等等。(6分,答出三點即可)解析:(1)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的不同對抗形式,朝鮮戰爭中美兩軍直接交戰;越南戰爭中國援助越南,中美軍隊沒有直接交戰。(2)影響世界和平的因素,包括大國霸權主義、國際恐怖主義,還包括材料“局部戰爭不斷發生”“爭取和平的力量已經超過了戰爭力量”。33.北約是與華約對峙的政治、軍事集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俄國在柏林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粗暴和野蠻,使得許多歐洲人認識到,西方國
家之間必須建立密切的軍事支援,而這一點又導致最后討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抖鹏旈T回憶錄》材料二、由于正在重新軍國主義化的聯邦德國加入北約,從而加深新戰爭的危險,愛好
和平的歐洲國家必須采取必要步驟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維護歐洲和平?!度A沙條約》序言(1)材料一、二對北約、華約成立的表述有何相似之處?結合時代背景說明其原因。(4分)材料三、北約大事記1991年,北約軍事戰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