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北省滄州市匯文中學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笨鬃拥膶W生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與曾子的思想主張與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最為貼切A.董仲舒的“三綱五?!敝鲝?/p>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顧炎武的“經世致用”思想
D.王陽明的“致良知”思想參考答案:D首先要對材料中的信息進行解讀。“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有德行的人就要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內心就要反省是否與和他一樣的錯誤。“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都經常地自我檢討三件事,為別人辦事,是否不忠實?與朋友交往,是否不守信?學到的東西,是否沒有經常地練習?可見兩者都認為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就需要時時反省,一個人只有在道德層面上進行檢討才能修身。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心學強調內心反省與此最貼近,故D正確。2.18世紀英國開始于棉紡織業技術改造與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機使英國工業革命有了雷霆萬鈞之力和排山倒海之勢,推動了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對此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A.工業革命由紡織到動力部門之間相互促進B.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創造了巨大社會生產力C.蒸汽機的改良與廣泛運用極大促進生產力的提高D.從此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并徹底擺脫自然束縛參考答案:C(3分)D(0分)A/B(1分)3.晚清官員卞寶第認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爭相慕效,滿山遍野,愈種愈多?!攘继镉诖摯_(把良田當成用于種茶的山地),置耕織為緩圖?!庇纱丝梢缘贸龅慕Y論是A.西方對華經濟侵略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B.外商操縱市場使中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C.洋商收購茶葉引起當地農業生產結構變化D.中國傳統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已基本瓦解參考答案:C材料大意為,武夷山北苑等地,一向有著名的茶的名聲……其實是開始于各國與中國通商之后,洋船聚集,商人、農民一旦沾上販茶的好處,便爭相效仿,滿山遍野都種上茶樹,越種越多……把良田也改成種茶的山地,把耕種、織布推延耽誤。A項,應是開始于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排除。B項“操縱”,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項“基本瓦解”錯誤,中國大部分地區仍以小農經濟為主導,排除。材料說明,因為與外通商,洋商對茶葉需求較大,農民種茶可以獲得比耕種莊稼更多的收益,于是紛紛改耕地為茶山,農業生產結構由以糧食為主轉變為以茶為主,C正確。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在于從材料中“乃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云集,……等良田于磽確,置耕織為緩圖”,等關鍵詞切入,結合列強入侵對中國的經濟影響進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雅典人四處尋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終于,他們找到了梭倫。他一面頒布解負令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組建四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確立財產等級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護貴族政治特權。由此可見梭倫改革的主要特點是A.提高平民地位B.調和社會矛盾C.保護貴族利益D.未改善奴隸的生存狀況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梭倫改革的特點。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其改革內容一方面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方面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可知其改革的最大特點是中庸,以調節社會矛盾為主。AC說法不全面;D與題干無關。故答案選B??键c:歷史上重大改革?梭倫改革?特點【名師點睛】梭倫改革的特點:(1)改革理念:節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諧(2)打擊對象:奴隸主貴族(3)改革獲益:平民(4)影響: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礎(5)性質:奴隸主性質的改革5.下圖創作的背景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后伊拉克國內政治經濟的混亂局面。從圖中可以看出,造成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冷戰影響下的局部熱戰
B.伊拉克恐怖主義的泛濫C.多極化趨勢形成過程中的動蕩D.美國插手別國事務使國際沖突加劇參考答案:D6.官員質問某人:“這些是你的書嗎?你會撤銷你的主張嗎?”這人堅持“我只接受《圣經》的權威和自己良心的約束,我不能撤回我寫的任何東西,因為我的良知是跟隨著《圣經》的,而昧著良心做事既不穩妥,也不正確。”這段對話的雙方最有可能是A.伏爾泰與法國貴族
B.伽利略與異端裁判所的法官C.蘇格拉底與雅典的大陪審團
D.馬丁·路德與羅馬教廷的官員參考答案:D7.學者錢穆指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而著名學者黃仁宇說,宰相的廢除,內閣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能夠幾十年不上朝。這反映出(
)A.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十分腐敗B.皇帝有制約宰相的權利C.制度治國也是中國古代一種治國方式D.皇帝還未形成足夠的專制權力參考答案:C8.“我們亞非國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獨立,我們并無意于使亞非國家同其他地區的國家對立,我們同樣需要同其他地區的國家建立和平合作的關系?!边@段話出自A.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發言
B.喬冠華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后的講話C.鄧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會時的談話
D.江澤民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的講話參考答案:A9.王覺非的《近代英國史》指出:“光榮革命后……以前長期作為英國政治生活中一個主要因素的國王宮廷和議會的沖突,卻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發展……此后英國逐漸完善了其政治體制的權力制衡關系?!边@里的“固定的方向”是指A.國王仍掌國家行政權和財政權
B.議會贏得國家組閣權和立法權C.國王議會分享行政權和立法權
D.王權日益削弱,議會權力加強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材料中的“國王宮廷和議會的沖突”是指國王權力和議會權力之間的矛盾,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對國王權力進行限制,開始逐漸形成王權日益削弱、議會權力不斷加強的君主立憲政體。故答案為D項。從“固定的方向”來看,國王逐步喪失行政權,成為“臨朝不理政”的虛位君主,A項說法錯誤,排除A項;責任內閣制形成后,組閣權屬于首相,議會掌握立法權,B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國王即喪失立法權,后來國王逐步喪失行政權,C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键c: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特點10.“法國革命引起歐洲各國之間的混戰,……由此產生出的民族認同感。民族主義思想常常引發分歧和爭論……但民族主義同樣也在建國運動中貢獻良多……。”下列各項最能體現上述論斷的是(
)A.英國光榮革命 B.德意志帝國的建立C.美國獨立戰爭 D.歐洲共同體的形成參考答案:知識考點: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代議制的擴展,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民族主義思想常常引發分歧和爭論……但民族主義同樣也在建國運動中貢獻良多”可知,民族主義在歐洲各國的建國中起到非常大的影響,根據材料“法國革命引起歐洲各國之間的混戰,……由此產生出的民族認同感”可知是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所以答案選B。其它選項與題意不符,均排除。11.《十二銅表法》第五表規定:“死者未立遺囑,又無當然繼承人,其遺產由最近的族親繼承;如無族親時,由宗親繼承”。這一規定A.使遺囑成為唯一繼承方式
B.有利于保護私有財產C.構建了羅馬的法制社會
D.保護了監護人的利益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準確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題時要抓住關鍵詞“財產”、“指定監護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結合已學知識,綜合分析可知材料所敘述的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而采取的種種措施是具有法律效力,從而體現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故B項正確;材料“死者未立遺囑,又無當然繼承人,其遺產由最近的族親繼承”說明A項錯誤,D項錯誤;《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的淵源,故C項錯誤。所以答案選B。12.孫中山晚年指出,阻礙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關鍵因素是(
)A.外國勢力的干涉
B.軍閥混戰C.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
D.不平等條約的存在參考答案:A13.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符合史實的是(
)選項史實推論A15世紀—16世紀,新航路開辟不同文明區域開始了經濟文化交流B17世紀俄國彼得一世改革俄國開始了政治民主化進程C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為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系統的政治構想D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使英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西漢“絲綢之路”開通后即已出現不同文明區域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現象,故A項表述錯誤;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俄國開始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故B項表述錯誤;18世紀中后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故D項表述錯誤;啟蒙運動期間所倡導的“社會契約論”、“三權分立”等思想為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系統的政治構想,故本題應選C項。14.美國一位總統曾發表電視講話說:“40年來,美國領導西方同共產主義及其對我們最珍視的價值觀的威脅進行了斗爭。這種對抗現在已經結束。”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A.“對抗”主要根源于兩種社會制度的不同
B.“對抗”結束的主要背景是蘇聯的解體C.“對抗”的主要形式是軍事威脅與沖突
D.“對抗”的結束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參考答案:B15.下面是中國青年報的特別報道《變遷:從“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題詞摘要。從“一五”到“十一五”主題詞的變化不能反映出時期主題詞“一五”(1953-1957)工業增速、趕英超美“二五”(1958-1962)大躍進、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開放“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觀調控、經濟軟著陸“十五”(2001-2005)指令性計劃退場、市場配置資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開放、堅定不移A.對經濟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
B.中國共產黨治國方略日益成熟
C.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逐步完善
D.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進程不斷加快參考答案:D16.當代著名的人類學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國食物》里談到,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卻是西方飲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這種飲食習慣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
A.歷史傳統的不同
B.生產方式的不同C.生活習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參考答案:B17.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義性質”,“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的基礎,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新的工業。從中可以看出
①資本流動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特有現象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需要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③資本流動是催生出古老民族工業的動力④資本流動促使新的工業取代古老的民族工業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C18.宋代心學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學家指責其“詆毀先儒”、“傳習邪說”,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階層卻從王陽明的心學中感悟到“震霆啟寐、烈耀破迷”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為心學A.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B.打破孔孟學說的權威C.強調人在探求理時的主體性
D.是對理學徹底的否定參考答案:C明中后期以后,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王陽明認為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治。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了廣泛傳播。故本題答案為C;A項表述與材料無關;B、D兩項表述本身有誤。19.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這些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緣于其不理解當時(
)A.農村所有制的變革 B.農村經營方式變化C.農業經濟發展狀況 D.大伙兒對他的背叛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由題目中的信息“合作化......二十多年后......大家又散伙了”可知此應為改革開放后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該體制在堅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改集體勞作為個體經營,故排除A項,選擇B項;題目中未涉及“散伙”前后農業經濟的變化,故排除C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故D項的表述錯誤。20.《舊唐書·孫伏伽傳》中唐太宗說:“隋末無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惟諂佞。上不聞過,下不盡忠,至使社稷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志在安人,平亂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辈牧喜荒苷f明唐朝統治者
A.吸取隋朝滅亡教訓
B.重視人才的選拔任用C.鼓勵群臣直言進諫
D.重文輕武以撥亂反正參考答案:D21.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年—1384年)指出:“依《圣經》之言,英格蘭王國是一個整體,而教士、貴族、公眾都是它的成員”、“王朝隸屬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榮”。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運動A.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B.動搖了歐洲人對上帝的信仰C.推動了《圣經》在英國的傳播
D.使英國王權歸屬于教權之下參考答案:A22.13世紀后半期,“汗八里”成為影響世界的國際大都市,“汗八里”可能是指中國的A.開封B.臨安C.大都D.長安參考答案:C從材料“13世紀后半期”“影響世界的國際大都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元代蒙古人稱北京為汗八里,為元代都城大都(今北京)的別稱,故C項正確;A項是北宋都城,B項是南宋都城,都不符合“13世紀后半期”,排除;長安作為國際大都市是隋唐時期,也不符合“13世紀后半期”,排除。點睛:關鍵信息“13世紀后半期”“影響世界的國際大都市”。23.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陜西省委在西安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的決}義明確指H{:堅決反對馮玉祥,發動群眾破壞其軍事設施;黨到農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綱之下,加緊農村階級斗爭,準備總暴動,建立農協政權。該決議反映了(
)
A.“八七會議”精神的貫徹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C.丁農武裝運動蓬勃發展
D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參考答案:24.赫魯曉夫上臺后,對一些重點科研項目采取打破地區、部門界限,組織各方面力量聯合攻關的辦法,使得科技發展速度快于西方同類項目。然而,1954-1962年,蘇聯的工業勞動生產率卻僅僅是美國的1/2,農業勞動生產率僅僅是美國的1/5。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蘇聯A.計劃經濟體制的經濟活力仍然存在B.經濟體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轉化C.攻勢外交政策極大消耗了經濟實力D.不重視農業投入導致經濟比例失調參考答案:B【詳解】蘇聯斯大林模式的體制嚴重阻礙了蘇聯經濟的發展,赫魯曉夫改革中雖然加大了對于科研項目投入,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顯然是僵化體制不利于科研成果轉化,故B項正確;材料中原因是計劃經濟體制弊端所致,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的現象顯然不是外交導致,故C項錯誤;材料中論述的是科學技術轉化的論題,不是經濟比例失調問題,故D項錯誤。25.下表為國民政府對二十二個省農村情況的數據統計,這組數據反映出時間合計自耕農半佃農佃農1912年1004923281931年1004623311936年1004624301947年100422533A.平均地權得到一定實施
B.土地兼并現象明顯C.中共土地政策沖擊農村
D.小農經濟穩固如山
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A項表述材料信息不能體現,排除;材料中的數據體現出發展中的變量,包括地主在內的自耕農比重減少,而佃農比重加大,說明有更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屬于土地兼并問題,B項正確;C項表述不能理解中共土地政策是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而且時間不符,1936年與1931年比中共農村控制區大為縮小,排除;材料本身只涉及農村農民階層身份比重方面,并不能反映其經濟封閉穩定,D項排除。故選B。26.下圖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間我國
A.煤炭生產的基本狀況
B.糧食生產的基本狀況
C.鋼鐵生產的基本狀況
D.石油生產的就本狀況參考答案:B27.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向國會提交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獲通過,該法案規定管理局為政府所有,獨立經營,有權生產和出售電力。到1937年,19家私營電力公司被迫將全部設備售給該局,私人資本壟斷電力狀況被打破。這從側面反映了A.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B.美國廢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度C.發展電力是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內容D.美國總統擁有行政權、立法權參考答案:M1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A解析: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由題干中“管理局為政府所有,獨立經營,有權生產和出售電力……私人資本壟斷電力狀況被打破”分析,應選A項。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了金融、工農業、社會保障等方面,C項說法片面;D項與題干內容方面不符?!舅悸伏c撥】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戰后西方國家的影響是深遠的,加強中西經濟運行機制的比較,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相互借鑒,互相學習,這將會成為高考的命題趨勢。28.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關系史上造成了“三甲紀念”。“甲午之役”是日本“脫亞”歷程的起始,其“入歐”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鞏固。“甲寅之役”及其“后幅文章”是日本對華政策和國家目標發生新轉折的征兆。下列關于“三甲之役”的說法錯誤的是A.日本發動“三甲之役”是其推行大陸政策的結果
B.“甲午之役”后簽訂的苛刻條約遠勝于以前西方列強對華的不平等條約C.“甲辰之役”是一場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帝國主義戰爭
D.“甲寅之役”是指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參考答案:D29.古希臘哲學家德謨斯提尼認為:人人都要服從法律,如果拋棄了法律,每個人都為所欲為,不僅政制遭到破壞,人們的生活也會降低到野蠻的水平,這一思想的實質是A.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B.批評雅典的直接民主C.強調要在法律的前提下享受自由
D.強調理念是萬物的本原參考答案:C30.1957年,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堅定地表示:“我們絕不能被嚇倒……我們必須在這一領域采取積極的行動,以確保廣闊的自由貿易區比狹窄的六國市場更具有吸引力。”并且,英國一直聲稱不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歐洲大陸國家”。這說明當時英國A.主張經濟全球化B.力圖遏制經互會的擴張C.抵制加入歐共體D.不愿放棄自由貿易政策參考答案:C據材料中“不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歐洲大陸國家’”等信息可知英國反對全球化,故A項排除;“經互會”再材料中無體現,故B項排除;據材料中英國一直聲稱不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歐洲大陸國家”可以得出英國不想犧牲自己利益去加入歐共體,故C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加入歐共體并不意味著放棄自由貿易政策,故D項排除。點晴:解題時要抓住英國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及英國的態度分析歸納即可得出英國是抵制假如歐共體。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國際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和復雜。1816年英國制定法案,實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鎊為中心、以金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各國的金幣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貶值。材料二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后,金本位制崩潰。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國際貨幣關系陷入日益動蕩和混亂的狀態。二戰后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固定比值,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實際上等同于黃金,取得了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材料三進入70年代以后,美國經濟實力地位進一步下降,美元購買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國家要求美元貶值并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國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國先后實行浮動匯率制。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此后,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取代。——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棟《世界經濟概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國際金本位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背景以及該體系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的背景,并說明影響世界貨幣制度變化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1)原因: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國際貿易的發展;英國經濟實力強大。影響:促進資本主義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利于英國的世界經濟中心地位。(2)背景:金本位制崩潰;吸取大危機和二戰的教訓;恢復戰后經濟的需要;戰后世界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特點:實行固定匯率制;以美元為中心。(3)背景:美國經濟地位下降;美元購買力下降;日本和歐洲的崛起。因素:主要經濟力量對比變化;經濟全球化?!驹斀狻浚?)原因:根據材料“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國際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和復雜”可從世界貿易角度、世界市場形成角度、英國國際地位角度進行分析;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從世界貿易發展、英國經濟實力等角度進行分析。(2)背景:根據材料“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后,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關系陷入日益動蕩和混亂的狀態”可從經濟危機角度、美國實力角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恢復角度進行分析;特點:材料“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固定比值”“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并根據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領軍人物等角度可以概括。(3)背景:根據材料“進入70年代以后,美國經濟實力地位進一步下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冷戰格局角度、世界多極化發展角度、經濟全球化角度等進行分析;因素:結合所學知識,70年代之后,影響世界貨幣制度變化的主要因素為政治因素。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央公布總路線,跳上快馬坐火箭,新的記錄紛紛傳,報喜鑼鼓敲破天,原子時代搞建設,一天等于二十年。材料二
右圖(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應的這兩個事件為代表的經濟建設失誤造成了怎樣的嚴重后果?(4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50—70年代,從我國的經濟建設歷程中,我們可以得到的經驗和教訓。(6分)參考答案:(1)嚴重后果: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1959—1961年出現嚴重經濟困難。(2)經驗教訓:要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國民經濟要按比例協調發展;發展經濟要循序漸進,不能盲目求快;認清主要矛盾,防止階級斗爭擴大化,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清國情,實事求是等。(答對四點即可得分)考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試題解析(1)依據“跳上快馬坐火箭”“一天等于二十年”可知這是“大躍進”運動;依據“公社食堂”可知這是人民公社化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回答出其后果有: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1959——1961年出現嚴重經濟困難。(2)20世紀50——70年代,主要是黨和國家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探索與失誤。對于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失誤,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失誤的原因,并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國民經濟要按比例協調發展;發展經濟要循序漸進,不能盲目求快;認清主要矛盾,防止階級斗爭擴大化,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清國情,實事求是等。
33.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類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艱難曲折中演變。閱讀材料:材料一
中國農村原本是一個自治的社會,“皇權不下縣,縣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倫理”,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廣大農民“交了糧,自由王”,強制他們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農們對封建國家有很強的約束力,直接決定著社會的治亂、經濟的衰榮,是影響統治者效用函數最重要的變量。
——李成貴《國家、利益集團與三農困境》(1)根據材料一的內容,分析決定“中國農村原本是一個自治的社會”的經濟根源是什么?(1分)材料中作者認為中國古代農民“交了糧,自由王”,你贊同這一觀點嗎?簡要說明理由。(2分)
材料二
由于生產技術和社會組織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而使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及相關的文化價值體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即為文明轉型。例如一萬年前,在人口和資源的壓力下,人類從漁獵采集文明向游牧、農耕文明轉型,標志性的技術突破是青銅器和鐵器的出現。兩千多年前,中國經過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混亂,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轉型。即“鐵制農具+小農經濟+君主官僚體制+儒道法意識形態”的中國傳統文明終于成型。幾百年前,歐洲農耕文明的發展也面臨著人口與資源的激烈矛盾。后來,西方文明出現新的轉型,開始了文藝復興,發明了蒸汽機,展開了一場人類對自然更大的征服運動……經過幾百年的內外戰爭,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業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體……
——潘岳《可持續發展與文明轉型》(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簡述人類由低級文明向高級文明的演進過程。(2分)分析影響文明轉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2分)
材料三
為獲取資源與市場,工業文明的先導國家以槍炮打開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國家的大門,迫使一切后進民族走向工業化之路。近代中國,為實現民族的平等和國家的發展,進入了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期,百年動蕩,內憂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續發展與文明轉型》(3)19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心滿意足的中國人”由“注視過去”到“開眼看世界”。試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這一時期,近代西方文明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包括哪些方面?(3分)
材料四:16一19世紀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年
代1600167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
——摘自谷延方《重評圈地運動與英國城市化》(4)據材料四指出近代英國的發展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因素。(3分)
材料五當前,全人類正共同面臨著一場新的文明轉型,如果沒有新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沒有新的全球資源配置體系的革新,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矛盾將會迅速激化,人類就有可能越不過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
——潘岳《可持續發展與文明轉型》(5)進入20世紀末21世紀初,人類文明在政治、經濟方面出現了什么趨勢?(2分)談一談今天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新的文明轉型”?(3分)參考答案:(1)根源:自然經濟或者小農經濟。(1分)觀點一:贊同,中國小農以家庭為單位,生產經營自主性強,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較輕。觀點二:不贊同,中國小農除了交納國家賦稅外,還受到地主剝削,并承擔國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務。(只羅列觀點不給分,2分。)
(2)演進過程:漁獵采集文明到農耕文明,再到工業文明。(2分)兩大因素: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思想認識的進步(或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2分)
(3)經濟: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開始卷入整個世界市場;洋務企業、民族企業等近代工業開始出現。(1分)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逐漸加深;階級結構發生變化,產生了新的階級: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1分)思想文化:出現了西學東漸的新思想和維新變法思想等。(1分)
(4)趨勢:城市化的進程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決策分析試題及答案
- 中醫康復和物理療法結合考題試題及答案
- 中國文化的歷史深度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寫作技巧總結試題及答案
- 初中語文古代詩詞解析試題及答案
- 湖南邵陽市城區2023-2024學年中考數學模試卷含解析
- 中醫康復理療師備考對象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中醫康復理療師復習思路試題及答案
- 團隊協作中的自主性與責任心
- 太原旅游行業的人才培養與引進策略
- GB/T 15256-2014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低溫脆性的測定(多試樣法)
- GB 38900-2020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
- 紅色卡通風世界獻血日PPT模板
- 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
- 企業技術標準體系表
- 預防諾如病毒 (2)PPT
- 用友U8操作教程專題培訓課件
- 語法填空導學案-2022年中考英語教研活動專題復習(word版無答案)
- T∕CAWA 002-2021 中國疼痛科專業團體標準
- 手機保護膜鋼化璃玻膜檢驗標準(版)
-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施工技術第五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