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汕頭市陳店中學高一歷史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面一則史料記載了杭州城的商業貿易情況,它反映的是哪一歷史時期的杭州城?“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A.商代B.漢代C.唐代D.宋代參考答案:D“杭州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說明杭州城的市場已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應該發生在宋代,故選D;ABC均不符合史實,所以排除。2.民國初年,民族工業中發展最快的是A.紡織業 B.交通運輸業 C.冶金業 D.機器制造業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民國初年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國初年”即辛亥革命后及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故選A。B、C、D三項均不符合題干要求,故排除。3.胡適在為《吳虞文錄》作的序中說:“正因為兩千年吃人的禮教法制都掛著孔丘的招牌,故這塊孔丘的招牌——無論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來,捶碎,燒去!”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特點是A.提倡革命,反對改良B.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C.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D.劍指儒學,反對孔教參考答案:D【詳解】依據材料“正因為兩千年吃人的禮教法制都掛著孔丘的招牌,故這塊孔丘的招牌——無論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來,捶碎,燒去”來看,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儒家學說,反對孔教。故答案為D項。A項材料未體現新文化運動提倡革命,反對改良,排除;B項屬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不屬于特點,排除;C項屬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不屬于特點,排除。【點睛】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我們應當繼承和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4.某歷史研究小組為了研究英國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圖。該圖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國A.君主立憲政體的特點B.首相可以獨攬國家大權C.國王受到內閣的監督D.責任內閣制已得到完善參考答案:A據圖示中心信息可看出內閣首相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且對議會負責,而議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體現了君主立憲政體分權與制衡的特點,故A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在英國君主立憲制下,內閣首相是向議會負責,不可能獨攬國家大權,故B項排除;英國國王是國家元首,是國家的象征,并無實權,不會受內閣和首相的監督,故C項排除;圖示說明的是英國權力機構之間的關系,無法得出責任內閣制的發展情況,故D項排除。5.“他們相信人人平等,希望在生產過程中用合作代替競爭。對后來的社會主義者來說,尤其是卡爾·馬克思的追隨者,這樣的想法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是指
A.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
B.啟蒙思想家
C.空想社會主義者
D.中國的新文化人士參考答案:C略6.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機遇、潛力與可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教育、就業、健康、環境等事關人類切身的問題都變得更不確定與不安全。這說明經濟全球化A.促進發展同時帶來新問題B.導致發達國家新一輪擴張C.不利于各國經濟深度合作D.違背了各國人民共同意愿參考答案:A根據題干材料”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機遇、潛力與可能,但也產生了人類必須面對的新挑戰與新威脅。“可以看出經濟全球化在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帶來新問題,故A項符合題意。B項是經濟全球化的實質,但不符合題意;材料無法體現經濟全球化不利于各國經濟深度合作和違背了各國人民共同意愿,故CD選項錯誤。點睛: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7.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A.高度評價真理標準問題討論B.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C.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D.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參考答案:B8.19世紀中期,中國出現外資企業、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三種新的經濟成分。它們的共同特征是(
)A.資本主義性質 B.私人經營
C.使用機器生產
D.產品完全投放市場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A選項,洋務企業不滿足條件,洋務企業還是封建性質的企業;B選項,洋務企業不滿足條件,洋務企業是國家經營;C選項滿足題意;D選項洋務企業不滿足條件,它的產品很多都是為了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投放市場。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經濟成分的比較9.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充分體現了普魯士容克階級的政治統治優勢,又在經濟方面照顧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并使兩個階級互為支撐,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基礎,最終促成了德意志工業化的迅速實現。上述材料表明A.1871年憲法基本符合當時德意志國情B.專制集權符合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C.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補充D.容克階級在政治上能夠自我近代化參考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德意志1871年憲法兼顧了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利益,鞏固了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由此可見,這一部憲法符合德意志的國情,選項A正確;專制集權符合容克地主的利益,排除B;選項C表述錯誤,專制和民主不能相互補充,排除;根據所學可知,容克地主在政治上更加傾向于專制,不能夠實現自我近代化,排除D。10.在中國革命史上,標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A.中共二大
B.紅軍長征C.遵義會議D.西安事變參考答案:C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故選C。11.有人說,新航路的開辟發現了一個“新世界”。這一時期A.歐亞市場商品種類增多
B.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C.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D.京劇藝術產生參考答案:A12.法國1875年憲法修正案規定“凡曾經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共和國總統”。其作用是()A.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復辟之路B.開始確立法國共和政體C.肯定了君主立憲政體D.違背了民主共和的原則參考答案:考點:6D:法國《1875年憲法》.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875年憲法,考查學生結合知識根據題意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從材料“曾經統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可以看出,復辟帝制在法國已經沒有了希望,堵塞了君主派的復辟之路.B項對材料的關鍵信息沒有體現;C項是對材料的錯誤理解;D項明顯錯誤.故選A.13.西漢賈誼在《治安策》中說:“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主張后來發展成為()A.分封建國 B.剝奪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法”參考答案:考點:1B:漢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分析:本題考查漢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需要掌握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和作用.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信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結合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和作用解答即可.解答:依據題干“西漢”、“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可知,反映的是西漢初年實行的郡國并行制,結合所學可知,郡國并行制后來導致王國問題的出現,威脅中央集權,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推恩令的實行,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解決了王國問題,故C項正確.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選C.14.“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這一宴飲禮儀反映出西周政治生活的突出特點是A.等級森嚴B.血緣至上C.層層分封D.中央集權參考答案:A【詳解】由材料“天子之豆(豆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說明西周社會結構的突出特點是等級分明,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器具規格不一樣,故選A項;材料主旨強調的是森嚴的等級而沒有突顯血緣的內容,也并不是強調分封制下的層層分封,故排除BC項;三代時期,我國尚未實現中央集權,排除D項。15.“從它一產生就與土地兼并、貧富分化并臻而至,社會一再遭受破壞,連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發展需要國家的適度干預,需要廣大勞動人民的斗爭。”這材料中的“它”是指()A.閉關鎖國政策B.重農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D.鹽鐵專賣政策參考答案:C土地兼并是由土地私有制自身所造成的,所以“從它一產生就與土地兼并、貧富分化并臻而至”等是和土地私有制相關的,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閉關鎖國政策和土地兼并等沒有關系,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重農抑商政策和材料的主旨無關系,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鹽和鐵方面的信息,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名師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抓住關鍵信息——土地兼并,然后要明白土地兼并和土地私有制的內在聯系。16.當美國國會將參眾兩院所通過的一項立法議案送交總統時,總統必須在10天之內做出反映:或者簽署這項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決這項法案,把它連同反對意見一起退回到國會下院。此材料表明A.總統擁有制約國會的權力B.美國總統對國會負責C.國會的立法權是形式上的D.總統與國會彼此制約參考答案:A【詳解】由“當國會將參眾兩院所通過的一項立法議案送交總統時,總統必須在10天之內作出反應”可以看出國會的立法是受到總統的制約的,故A項正確;B項說法錯誤,總統不對國會負責,對選民負責;C項說法錯誤,國會享有立法權,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材料沒有涉及到國會對總統的制約,故D項排除。17.王斯德《大學世界史》中說,與東方早期的小國相比,蔚藍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眾多的希臘城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這種“鮮明的個性”主要體現在①從小國分立走向中央集權②保持著小國寡民的狀態③商品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④城邦居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參考答案:C希臘城邦是小國寡民同時商業也非常繁榮,但希臘并未走向中央集權,只有公民才享有民主,并非每個城邦居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有選C才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古代希臘不是中央集權也不是每個居民都有公民權。18.鴉片戰爭后,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望廈條約》
C、《虎門條約》
D、《黃埔條約》參考答案:D19.天安門是歷史的見證。天安門直接見證了①古代專制帝王的權威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③國民政府的覆滅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B20.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后,有人諷刺說:這是一個由一只大猛獸、半打狐貍和十幾只耗子組成的聯邦。這里的“大猛獸”是指A.德意志皇帝B.帝國議會C.普魯士D.俾斯麥參考答案:C【詳解】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意志,因此這里的“大猛獸”是指普魯士,C正確;德意志皇帝不符合材料中“大猛獸”的信息,A錯誤;帝國議會屬于議會機構,不符合題意,B錯誤;俾斯麥屬于帝國宰相,不是組成聯邦邦國,D錯誤。21.黃仁宇在其著作《中國大歷史》中說:“漢朝代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帝國跨地過廣……于是采用一種“斑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區秦朝所設置郡縣原封不動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區則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為業。”文中的“斑馬式”管理應該對應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國并行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參考答案:B22.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中美建交后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B.1954年日內瓦會議后中國與許多歐洲國家建交C.改革開放后中日兩國正式建交D.“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維護了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參考答案:DA應為中美建交前,B中美建交后許多歐洲國家與中國建交,C中日正式建交是在改革開放前。23.下表直接反映出1498-1505年威尼斯、葡萄牙香料進口總值的變化時間威尼斯葡萄牙1498—1501年年均350萬英鎊年均100萬英鎊1502—1505年年均22.4萬英鎊年均230萬英鎊A.新航路的開辟B.價格革命C.商業革命D.世界市場形成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辟新航路。注意題干要求“直接反映出”,從材料時間判斷處于新航路開辟時期,根據表格看出威尼斯香料進口總值下降,葡萄牙香料進口總值上升,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引發的商業革命,貿易中心從原來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故本題答案為C項;A項是商業革命的原因;B項從材料中不能體現;D項表述錯誤,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考點: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新航路開辟·商業革命24.新航路開辟之前,歐洲對外貿易主要由冒險商人采用人背馬馱的形式販運東方的奢侈品;在新航路開辟后,大型商船隊從事的大規模海上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這一轉變A.預示著工業資本的崛起B.擴大了世界市場的范圍C.使商人獲得貿易主導權D.推動了蒸汽動力的普及參考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工業資本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而崛起的,與題意不符,故排除A項;新航路的開辟和“大型商船隊從事的大規模海上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形式”擴大了世界市場的范圍,故選B項;貿易方式的轉變不能說明商人獲得了貿易主導權,故排除C項;蒸汽動力的普及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后,與題意時間不符,故排除D項。2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與分封制相比,主要特點是()①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 ②世卿世祿制③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
④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等,而①③④屬于中央集權的內容;秦朝的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并非世襲,由此可排除含②的選項。故答案選C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內容26.閱讀下列美國鋼鐵業在某一時期的統計表,從中可以得出這一時期鋼鐵業發展的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年1900年企業總數(個)808669工人總數(個)78000272000鋼鐵產量(噸)320000029500000投資總額(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行業競爭更加激烈
B.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C.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D.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參考答案:B27.中新網2007年12月21日報道:“中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噴氣式客機ARJ21-700飛機在上海舉行下線儀式……ARJ21先后選定了美國GE公司、歐洲利勃海爾等19家世界頂級系統供應商。”這段材料反映的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A.經濟區域集團化
B.世界經濟全球化C.世界經濟制度化
D.國際貿易法制化參考答案:B考察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材料反映了這一特征,故應選B。28.錢乘旦說:大革命后法國“社會持續動蕩……工業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此后沒再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這一觀點A.否定法國大革命的作用 B.認同民主政治促進工業化發展C.贊同用和平方式推進政治變革 D.反對大規模的社會變革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了法國民主制度的建立。雖然法國大革命造成了法國局勢的動蕩,但起到了摧毀封建專制、促進民主發展的作用,根據所學內容可知題干中的觀點并不是否定大革命的作用,故排除A;題干內容沒有涉及民主政治與工業化發展之間的關系,故排除B;1870年后法國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社會革命,但不是沒有社會改革,故排除D;根據“此后沒再發生大規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可知錢乘旦贊同用和平方式推進政治變革,故選C。29.唐代商船中有所謂的“俞大娘航船”,其水手多達數百人,船上可以長期居住。其航船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往返一次,獲利可觀。此材料不能佐證的觀點是A.航運貿易的發達B.唐代沿海港口城市的繁榮C.抑商政策的松弛D.京杭大運河繁榮了商業的發展參考答案:B30.自古以來的說法是民告官,打不贏,新中國成立后為民告官提供的法律保障是(
)A、共同綱領
B、1954年憲法
C、1979年憲法
D、1982年憲法參考答案:D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讀圖回答:說一說圖中三位人物分別發起和領導了哪三個歷史運動?這三個運動的共同歷史作用是什么?參考答案:圖三: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圖四:辛亥革命;圖五:新文化運動作用:在當時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三是康有為,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圖四是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圖五是陳獨秀,領導了新文化運動。“作用”,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者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32.“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基本的經濟政策,然而中國古代商業在特定時期仍取得長足發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諸侯強族于京師。 ——司馬遷《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 材料二(唐代開元十三年)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肆皆有驢,賃客秉,悠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北至太原、范陽,西至蜀川、涼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貨七·歷代盛喪戶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鎮逐漸興起。到萬歷以后,其市鎮總數不下200個,其中規模大、功能全的鎮至少有160個。這些市鎮之間的距離大體在10~30里之內,一般最大距離不超過農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買賣的路程。在每個市鎮的周圍,都有密集的從事小商品生產的村坊和初級集市環繞,這些市鎮作為商品集鎮,形成一個以水路舟行為基本交通脈絡的網狀結構。 ——摘編自齊濤主編《中國古代經濟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漢代商業發展的基本狀況和原因。 (2)結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業與漢代相比有何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代在商業市場上的新變化。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業發展的新氣象,分析其出現的原因。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答案:(1)狀況:商運活躍,富商眾多,交易廣泛;原因:國家統一;疏通交通,有限度開發山林川澤。 (2)發展:具有較為健全的商業保障措施(交通發達、店肆眾多);變化:出現夜市;草市發展為地方商業中心。 (3)氣象:出現數量多,分布密集的商業市鎮;形成城鎮網絡;原因:江南經濟的發展;水陸交通便利。 (4)因素:國家統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商業利潤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概括歸納的能力。 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進行概括即可;第二小問,依據材料“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歸納分析得出。 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夾路列店肆待客”“有驢,賃客秉”“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可知唐代比漢代交通發達、店肆眾多;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其新變化。 第(3)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其市鎮總數不下200個,其中規模大、功能全的鎮至少有160個”“每個市鎮的周圍,都有密集的從事小商品生產的村坊和初級集市環繞,這些市鎮作為商品集鎮,形成一個以水路舟行為基本交通脈絡的網狀結構”概括得出;第二小問,依據材料“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鎮逐漸興起”可分析出原因。 第(4)問,圍繞關鍵詞“有利于”,主要從政治安定、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的角度進行分析回答。 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卓爾不群的雅典》材料三、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爆發,法國就意識到不得不緊緊追上。所以法國在19世紀面臨著雙重革命……從結果看,法國做得相當不錯,到19世紀末,法國的國家制度問題終于得到解決,工業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歐洲第二個工業化國家。——選自錢乘旦《英國通史》材料四、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轍……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而法國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五、某國憲法的若干條文:第十五條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第十七條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第十八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并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張傳璽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他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6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為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哪些寶貴經驗?(6分)(3)材料三中,“法國在19世紀面臨著雙重革命”指的是什么?(4分)(4)19世紀末,法國的國家制度問題最終是如何解決的?這一過程具有什么特點?(6分)(5)材料四提到的“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其具體表現是什么?(4分)(6)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認識。(4分)參考答案:(1)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符合古代中國國情。依據:以農耕經濟為主;中國地域廣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2)法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等。(3)雙重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房子開發合同樣本
- 制作單合同樣本
- 會所會員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中沙采購合同范例
- 刑事律師聘用合同樣本
- 公司代理財務記賬合同樣本
- 分租合同樣本和合同
- 公寓消防合同標準文本
- 借用電梯合同標準文本
- 出水果合同樣本
- 《經濟學原理》課件
- 第16課《有為有不為 》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上海市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勘察設計質量疑難問題匯編(2024 版)
- 2025年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節奏與旋律》課件
- 2025年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5月新疆克拉瑪依金龍國民村鎮銀行招考15名客戶經理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鍵盤鋼琴譜(100首最好聽的歌曲)
- 神經源性膀胱的護理
- 2024年中國全鋼子午線輪胎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水務產業園區發展模式-洞察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