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絳縣第二中學2023-2023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西省新絳縣第二中學2023-2023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西省新絳縣第二中學2023-2023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西省新絳縣第二中學2023-2023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西省新絳縣第二中學2023-2023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絳二中2023—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題高一地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讀太陽直射點移動軌跡圖,完成下列各題。1.2023年9月1日同學們踏進了新絳二中校門,這一天太陽直射點位置最接近圖中()A.①B.②C.③D.④2.當太陽直射點從④到⑤這一時間內:()A.北半球晝長夜短B.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在增大C.地球公轉速度越來越快D.赤道上白天時間越來越長【答案】1.C2.B【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①⑤位置太陽直射赤道,時間為3月21日;②位置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間為6月22日;③位置時,太陽直射赤道,時間為9月23日,④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間為12月22日。9月1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在向南移動,最接近9月23日,故答案選C項。2.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移向赤道,該過程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A錯誤;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在增大,B正確;此時時間為12月22日到3月21日,地球公轉速度項增大后變慢,C錯誤;赤道上永遠晝夜等長,D錯誤。故答案選B項。2023年8月底國內眾多網上論壇上有關“太陽耀斑燒毀”的傳言沸沸揚揚:“根據美國太空總署消息,

2023年9月4日,木星、地球和太陽成一條直線,屆時將發生太陽耀斑大爆發,這次爆發將會干擾通訊、損毀,建議用戶當天關閉。”聯系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3.太陽活動耀斑主要發生在太陽大氣的

()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D.電離層4.有關太陽活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太陽活動的主要表現是黑子和耀斑增多②太陽活動的周期大約是11年③太陽活動的增強與否,對地球沒什么影響④耀斑爆發時持續的時間短,釋放的能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3.B4.C【解析】3.本題主要考查太陽大氣結構,太陽活動類型及分布位置。在太陽光球層出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標志是黑子,色球層出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標志是耀斑,B對。........................點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①擾亂地球大氣層,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短暫的中斷。②高能帶電粒子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③當高能帶電粒子流高速沖進兩極地區的高空大氣層時,會產生極光現象。④引發自然災害,比如地震、水旱災害。下圖所表示的區域正值1月份,讀圖回答下列各題。5.此時控制陰影區域的氣壓帶或風帶是()A.赤道低氣壓帶B.東北信風帶C.副熱帶高氣壓帶D.西風帶6.下圖中與陰影區域氣候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7.此時陰影區域的氣候特點是()。A.溫和多雨B.高溫多雨C.炎熱干燥D.寒冷干燥【答案】5.D6.A7.A【解析】5.根據圖示中提供的海陸輪廓和緯度信息可以確定圖示區域為地中海沿岸,其氣候類型為典型的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氣候,其成因是副熱帶高壓和西風的交替控制。因為圖示時間正值1月,故當地受西風帶的控制,溫和多雨。故選D。6.讀圖分析可知,①氣候7月份溫度高,說明該半球為北半球,冬季溫和多雨,夏季高溫少雨,屬于地中海氣候,A正確;②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B錯誤;③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錯誤;④終年溫和濕潤,屬于溫帶海洋氣候,D錯誤。故答案選A。7.由第一題分析可知,該地為地中海氣候,1月份西風帶控制該區域,氣候特征為溫和多雨,故答案選A。圖(a)為某天氣系統經過某地前后的氣溫、氣壓、降水、風速變化示意圖,圖(b)顯示該地某日24小時內風的變化,讀圖,完成第下列各題。(a)(b)8.該天氣系統是()A.氣旋B.反氣旋C.冷鋒D.暖鋒9.該天氣系統通過該地的具體時間可能為()A.早上B.上午C.傍晚D.夜間【答案】8.C9.B【解析】8.讀圖可知,自28日至30日,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31號氣溫下降,風速增大,并出現降水;之后至3日,氣壓升高,風速減小,氣溫保持低溫狀態,天氣轉晴,由此判斷為冷鋒過境。故答案選C項。9.本題主要考查在天氣系統的影響下風向的變化。鋒面兩側由于氣團性質差異很大,因此受鋒面影響,風向變化很大,結合圖b分析,10時-12時該地的風向變化最為劇烈,為鋒面通過該地的時間,為上午時段,故答案選B項。10.2023年12月以來京津冀等地連續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北京市8日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各中小學、幼兒園被要求臨時停課。下圖四個地區氣溫垂直分布圖。最有利于霧霾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地區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霧霾天氣是有害氣體與霧混合在一起形成,霧的形成條件是靜風、逆溫天氣。對流層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當氣流隨著海拔升高而升高時,或某一高度的實際氣溫高于理論氣溫時,出現逆溫現象。圖示②、③、④都有逆溫現象,不利于霧霾大氣污染物擴散,B、C、D錯。只有①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沒有逆溫現象,利于污染物質擴散,A對。美國一家天氣預報網站拿奧巴馬當招牌,用戶只要輸入城市或地區的英文名稱,“奧巴馬”就會向其預報天氣并給出著裝建議(下圖為12月某日的信息,數字表示當日最高氣溫,單位為℃)。回答下面各題。11.“奧巴馬”的不同著裝反映了地理環境的A.整體性B.聯系性C.有序性D.差異性12.某網友在該日后連續多日查閱發現,北京的“奧巴馬”手中都沒有雨傘,主要是因為該季節北京A.緯度高,光照和紫外線強B.受冬季風影響,多晴冷天氣C.受高壓控制,多雨雪天氣D.受鋒面系統控制,多晴朗天氣【答案】11.D12.B【解析】試題分析:11.讀圖,圖中“奧巴馬”的不同著裝反映了不同地區氣溫和天氣不同的特點,體現了地理環境的差異性,D錯。整體性反映的是事物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特點,A、B錯。與有序性無關,D錯。12.根據大氣的熱力作用原理,僅考慮天氣狀況,陰天時,白天氣溫不會太高,夜晚氣溫不會太低,圖中當日晝夜溫差最小的是新加坡。根據圖中氣溫低,和服裝判斷,日均溫最低的城市是北京,A對。13.根據圖中服裝判斷,該季節北京是冬季,受冬季風影響,多晴冷天氣,B對。光照和紫外線強,應有傘遮擋,與手中無傘無關,A錯。此季節受冷高壓控制,雨雪天氣少,C錯。受鋒面系統控制時,多陰雨天氣。D錯。【考點定位】地球環境的差異性,大氣的熱力作用,區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名師點睛】1.晝夜溫差大小分析三要素分析晝夜溫差的大小要結合大氣受熱過程原理,主要從地勢高低、天氣狀況、下墊面性質幾方面分析。(1)地勢高低:地勢高→大氣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2)天氣狀況:晴朗的天氣條件下,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都弱→晝夜溫差大。(3)地表性質:地表的比熱容大→地面增溫和降溫速度都慢,幅度小→晝夜溫差小,如海洋的晝夜溫差一般小于陸地。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為了驗證某個知識,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3.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驗證A.熱力環流B.海陸熱力差異C.溫室效應D.風的形成14.下列地理現象的成因與該實驗原理相同的是A.B.C.D.【答案】13.B14.C【解析】試題分析:13.實驗反映白天沙石升溫較海水高;而晚上沙石降溫較海水低。這些現象表明不同的下墊面同樣受冷受熱表現有差異,砂石代表陸地,水表示海洋,所以,本實驗意在驗證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4.A項圖反映海陸間水循環,錯誤;B項圖表示暖鋒,錯誤;C項③圖反映近地面風由海洋吹向陸地,這是由于海洋與陸地同樣受熱,海洋升溫幅度小于陸地,即海洋氣溫低于陸地,即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了圖中的風,與該實驗原理相同。D項④圖反映迎風坡多雨;錯誤。考點:本題組考查大氣運動、氣候類型的綜合應用、常見的天氣系統、水循環。15.河水的最主要補給來源是()A.雨水B.地下水C.冰雪融化D.湖泊水【答案】A【解析】河水主要補給的類型包括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補給、湖泊水補給、冰雪融水補給等相關補給類型,其中雨水補給的量最大,最普遍,是河水最主要補給類型,故答案選A。16.下列屬于海陸間循環的地理現象有()A.長江東流入海B.塔里木河夏汛C.關島附近海域的臺風D.影響我國的冬季風【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水循環。長江水從陸地流向海洋,參與了海陸間水循環。17.上海市河水黑臭,不能為生產和生活利用,根據上海市情況,最迫切、最經濟、最有效的近期解決辦法是()A.大量抽取地下水代替不潔的河水B.淡化海水,或借長江水沖洗凈化河水C.建立大型污水處理工廠,搬遷污染嚴重的工廠D.將自來水廠取水口移至黃浦江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城市的環境污染和治理措施。上海是一個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特大城市,工業和生活廢水多。A、B、C三項在目前情況下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現狀,將自來水廠取水口移至黃浦江上游未受污染的河段可以迅速改變,D正確。故答案選D項。18.目前,人類生產和生活所需的淡水主要來自()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B.冰川、河流水和地下水C.沼澤水、河流水和冰川D.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目前人類主要利用的水資源為河流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所以A正確。考點: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9.在圖中的兩幅海水等溫線圖中,虛線表示洋流,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C.①②均向北流動D.①位于大陸東岸,②位于大陸西岸20.海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A.洋流會加劇海洋污染B.洋流會阻礙海洋交通C.洋流會使流經的地區氣候變干D.寒暖流交匯的淺海大陸架大多形成著名漁場【答案】19.B20.D【解析】19.本題考查洋流。根據等溫線的分布:①處越往北溫度越低,判斷為北半球,洋流從水溫高處流向水溫低處,故為暖流;②處越往北溫度越高,判斷為南半球,洋流從水溫低處流向水溫高處,為寒流,故B項錯誤。20.洋流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一方面加快凈化速度;另一方面會擴大污染范圍,故A錯誤;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順流速度快,節約燃料;逆流速度慢,B故錯誤;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故C錯誤;洋流對海洋生物和漁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寒暖流交匯和上升流處易形成大型的漁場。故D正確;故選D。讀“我國西南某地地形和構造剖面圖”,完成下列各題。21.有關該地河流兩岸平原的成因,正確的說法是()。①巖層斷裂下陷②水平擠壓使巖層上升③河流沉積④流水侵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下列地形中的成因與其相似的是()。A.黃河三角洲B.渭河平原C.廬山D.東非大裂谷【答案】21.C22.B【解析】21.讀圖分析可知,圖中巖層分布不連續,可看到兩大斷層,圖示地區地質構造為地塹,中間巖層斷裂下陷,河流兩側地勢平坦,是典型的沉積地貌,由此判斷該地河流兩岸平原是由于巖層斷裂下陷,后經過河流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此①③正確,故答案選C項。22.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屬于地塹構造,黃河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積地貌,A錯誤;渭河平原屬于地塹后經過流水沉積而成,符合題意,B正確;廬山屬于斷層山,屬于地壘,C錯誤;東非大裂谷屬于地殼的生長邊界,D錯誤。故答案選B項。點睛: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地質構造是指由地殼運動引起的巖層變形和變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皺和斷層,它們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和“證據”。

地質構造形成原因構造特征構造地貌實例現實意義褶皺背斜當水平的巖層受到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擠壓作用時,巖層發生彎曲變形從形態看:巖層向上彎曲隆起;從巖層順序看:中心老,兩翼新常形成山嶺;但背斜的頂部因受到張力,容易被外力侵蝕,成為谷地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找礦:良好的儲油構造向斜從形態看:巖層向下彎曲變形;從巖層順序看:中心新,兩翼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侵蝕,成為山嶺找水:良好的儲水構造斷層地殼運動產生強大的壓力或張力,超過巖石承受的程度,巖體就會發生破裂錯動、位移斷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明顯的錯動、位移大斷層形成裂谷或陡崖;斷層一側上升的巖體,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巖塊,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斷裂帶上常發育成溝谷、河流華山、泰山、廬山、東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工程建設如隧道通過斷層時必須加固;水庫、大壩等選址應避開斷層帶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23.圖中①~④巖層和⑤⑥巖石按形成過程由老到新的排列次序為()。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⑥⑤D.⑥⑤①②③④24.下列關于圖示地區地質、地貌的敘述正確的是()A.M處為向斜N處為背斜B.N處為向斜成嶺C.N處有可能找到石油D.M處巖石比N處巖石堅硬【答案】23.C24.B【解析】23.本題考查地理圖表的判讀能力。圖中①②③④為沉積巖,根據巖層位置判斷形成先后順序為①②③④。花崗巖在沉積巖之后形成,⑥為花崗巖,⑤為變質巖,是石灰巖變質形成,其形成位于花崗巖之后,因此⑥在⑤之前。所以本形成過程由老到新的排列次序為①②③④⑥⑤,故本題選擇C選項。24.讀圖分析可知,M出的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N處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A錯誤;N處地勢較高,為山地,因此為向斜山,B正確;N處為向斜,為儲水構造,C錯誤;M處的巖層被侵蝕,N處巖層受擠壓,巖石堅硬,不易被侵蝕,D錯誤。故答案選B項。點睛: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1)如果是巖漿巖地層:則應先判定是侵入巖還是噴出巖。如果是侵入巖,則其與其它地層的關系是侵入與被侵入的關系,則被侵入的地層應先于侵入地層存在。如果是噴出巖,則判斷時應分析其起點和終點,該噴出巖應晚于起點和終點之間的地層。(2)如果是沉積巖地層:一般地,我們按照沉積規律:老的在上,新的在下,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變質巖地層:先觀察變質巖地層的存在位置,分析產生變質的原因,一般地,變質巖所需求的高溫、高壓條件往往是巖漿活動中提供的。故變質巖地層應晚于相應巖漿巖形成。25.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各組成要素相互作用產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變化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據此完成下題。把非洲熱帶草原上的獅子、獵豹等大量捕殺,若干年后的景象是()。A.大群的羚羊、斑馬生活在安寧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沒有變化C.初始植食動物大增,后又數量銳減D.草原退化、沙化【答案】C【解析】非洲熱帶草原上獅子、獵豹等大量捕殺后,雖然短時間內會使食草動物失去天敵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動物的增多又會導致草原植被的過渡破壞,最終又導致缺少食物而減少,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結合選項答案選C項。二、綜合題(共50分)26.讀北半球某地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A、B、C、D四地中風向表示正確的是地,四地中風力最大的是原因是(2)乙處就氣流運動狀況而言,名稱為。(3)圖中①②兩地能出現鋒面的是(①或②),為鋒,該鋒面過境時可能出現的天氣現象是。(4)圖中甲和乙比較,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主要原因是。【答案】(1)DD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2)氣旋(3)②暖出現連續性的陰雨天氣(4)甲受反氣旋控制,天氣晴朗,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作用弱,氣溫低【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等壓線的綜合判讀,天氣系統與天氣、大氣的熱力作用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1)由材料分析可知,該半球為北半球,具體一點風向是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北半球向右偏轉,圖中A、B兩地風向由低壓流向高壓,不符合題意,AB錯誤;C地風向相對水平氣壓梯度力向左偏,C錯誤;D風向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北半球向右偏轉,形成西北風,D正確。風力大小取決于等壓線的疏密程度,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四地中D處的等壓線最密集,風力最大。(2)讀圖分析可知,乙處為低壓,氣流由四周的流向中心,呈逆時針旋轉符合,氣流的運動狀況屬于氣旋。(3)鋒面形成于低壓槽,圖中兩條虛線中,①為高壓脊,②為低壓槽,因此②位置常能形成鋒面;北半球氣旋逆時針由四周流向中心,②處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靠攏形成暖鋒,暖鋒過境出現連續性的陰雨天氣。(4)圖中乙為低壓中心,垂直方向上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甲為高壓中心,垂直方向上氣流下沉,天氣晴朗,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溫度較高;晚上,大氣逆輻射較弱,保溫作用差,溫度較低,溫差較大,因此晝夜溫差較大的是甲。27.下圖所示區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經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1)在圖中用箭頭表示洋流L的流動方向。(2)在圖示海域畫兩條過洋流L的等溫線,分別標注T1和T2,其溫度值關系為T1>T2,以示意該海域表層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3)簡述洋流L對沿岸氣候的影響。【答案】(1)、(2)(3)降溫減濕【解析】(1)根據圖示信息,洋流A位于南半球低緯大陸的西海岸,是由南向北流向的寒流,據此可以畫出其流向。(2)洋流流向與等溫線的彎曲方向一致,南半球越靠南溫度應該越低,據此畫圖。(3)根據圖示信息,洋流A為南半球大陸西岸的寒流,寒流對沿岸地區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名師點睛】洋流對沿岸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暖流(比流經地區溫度高)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寒流(比流經地區溫度低)有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魯沿岸荒漠的形成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寒暖流交匯:北海道、紐芬蘭、北海漁場等與上升流有關:秘魯漁場等注意:漁場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這里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③影響航海:順流增速節能。但海霧影響能見度,影響航行安全。④影響海洋污染:加快了凈化速度,擴大了污染范圍28.讀下面三幅圖回答問題。圖一為某年世界七級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圖,圖二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三為某流域地質構造與地貌示意圖。圖一圖二圖三(1)圖一中A附近多地震的原因是。(2)圖二中從地質構造上看,乙地屬于______,其巖層的新老關系是甲、乙、丙三地最有可能出現泉水噴涌的是地。(3)圖三中甲的地貌形態為簡述該地貌的形成原因。(4)丁地可能形成的地貌為下圖中的簡述該地貌的形成過程。A.ⅠB.ⅡC.ⅢD.Ⅳ【答案】(1)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附近,地殼活躍(2)向斜中間新兩側老丙(3)山嶺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嶺(4)D河流攜帶泥沙到達河流入海口,由于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三角形【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板塊運動和地貌、地質構造與地貌、三角洲的形成等相關知識。(1)A地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地球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2)讀圖分析可知,乙地巖層向下彎曲,屬于向斜,其巖層的新老關系為中間老兩側新。丙處是斷層,斷層會將地層的地下水層切斷,使得地下水冒出地面形成泉水。(3)讀圖分析可知,甲處巖層向下彎曲是向斜,地貌是山地,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山。(4)讀圖分析可知,丁地,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從地形(動力)、物質(泥沙)和海洋(洋流)等條件進行分析。丁地位于河流下游,上游流速較快,河流攜帶泥沙到達河流入海口,由于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隨著流水減低,從上中游攜帶的而來的泥沙隨著流速降低沉積下來形成三角洲。點睛: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1)找水利用向斜構造找水。“向斜巖層儲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向斜構造有利于地下水補給,兩側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選擇在向斜中心。利用斷層找水。巖隙水易沿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斷層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