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訪李政道博士閔捷1.知人論世
閔捷,《北京青年報》特約記者,曾發表《中國文化尋求與世界的平視》、《迎接黨的十六大召開——城市化未來的路怎么走》等有影響的文章。2.李政道
李政道(Tsung-DaoLee),美國物理學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國上海市,原籍江蘇蘇州。1946年入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研究院學習,1950年6月獲哲學博士學位。1953年始先后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政道教授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伽利略·伽利萊獎章(1979)、埃·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等。他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59)和意大利林琴科學院院士(1986)。李政道教授關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以及其一些對稱性不守恒的發現,是極為重要的劃時代貢獻,為此,李政道教授和楊振寧教授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還十分關心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他建議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建立博士后制度,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成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這些建議都一一得以實現。3、運用談話紀實方式報道的新聞類型——訪談因某個人、事件、特定問題去訪問專家或知情者,請他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運用談話紀實的方式進行報道的文章就是訪談。訪談的目的性非常強:就某一特定人、事、問題;訪談的對象有很強的限定:專家或知情者。訪談通常以答記者問、采訪紀實、訪談錄、對話錄等形式出現。1.字音識記(1)單音字(2)多音字dùnshùyìbùchènchēnɡmómú稱??í?ì
對稱(
)稱呼(
)
模??í?ì
模仿(
)模樣(
)
2.字形識別繆謬漱嗽煌惶徨精粳旌
3.詞語積累 ①混沌:A.我國傳說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B.形容糊里糊涂、無知無識的樣子。 ②色彩斑斕:形容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③神通廣大: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別高明的本領。【斑斕斑駁】斑斕:燦爛多彩。斑駁:一種顏色中雜有其他顏色。
例:①三千多幅少兒美術作品把深圳畫院陳列廳裝扮成了色彩________的世界。
②巨大的巖石被百年歲月侵蝕成________的色彩。【倡導倡議】斑斕斑駁倡議倡導
倡導:帶頭提倡。 倡議:首先提出的主張;首先建議,發起。 例:③我們________開展勞動競賽。
④湖南衛視近年來一直________以快樂立臺,并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全民娛樂的旋風。
1.這篇訪談錄向人們介紹了李博士對中國科技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及其在物理學領域的突出成就,展現了李博士__________的人性魅力和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李博士的談話,使人們認識到作為科學家應具有的_______________,并解答了存在于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普遍的幾個疑問,視角新穎,見解獨到,使人們對于科學、科學家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虛懷若谷獻身科學素質和能力2.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2段):簡介采訪時間、地點、環境。第三部分(第3~23段):訪談內容。此次訪談共提出了十個問題,依訪談的順序和問題可分為八層:第1層(第3~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層(第5~6段),評價創新意識在科研中的意義。簡評李政道對中國的貢獻用孫悟空的故事類比說明人類對科學的真理的了解還相差很遠第3層(第7~8段),回憶與毛主席的談話。第4層(第9~10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層(第11~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層(第14~15段),談自己獲諾貝爾獎的最重要因素。第7層(第16~17段),談自己一生最輝煌的時刻。第8層(第18~2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評價“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計劃”對談科學家的人文情懷以及科學與藝術談本土科學家何時能獲諾貝爾獎中國科學發展的意義的關系問題______。_______。要點一: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1.李政道博士如何評價創新意識在科研中的意義?【點撥】本題涉及的文段是第5、6段,首先領悟李政道博士這兩段談話,然后從中提取關鍵詞句回答問題。創新要建立在堅實根基之上,創新不光要大膽,還要具備分析的能力。2.李政道博士怎樣評價“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計劃”對中國科學發展的意義?
【點撥】文本的第9、10段,是李政道博士對“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計劃”對中國科學發展的意義的評價,李政道博士是用數字和事例來說明這一計劃的意義。
李博士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列舉了兩個人才數字,舉了一個人才特例,從而說明這一計劃為中國培養了一批人才。2.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獲獎的最重要的因素?
【點撥】文本第14、15段,李政道博士談自己獲諾貝爾獎的最重要因素,從這兩段中找出李政道博士談話的關鍵句子,即可回答問題。
他不承認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做這方面工作要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養,有好的研究環境,自己具備很強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認了“幸運”這一因素。3.李政道博士對“本土科學家什么時候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回答,意在說明什么問題?
【點撥】文本第18~23段,談本土科學家何時能獲諾貝爾獎問題,有三問三答,從李政道博士的回答中可以明確李政道博士談話的意圖。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和李政道博士有三問三答,李博士通過薩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的經歷,說明科學家國籍不重要,獲得諾貝 爾獎不是目的,實質是說明科學無國界,科學本身才是目的。要點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現手法李政道所講的孫悟空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運用的是什么說理方法?李政道講這個故事有什么用意?
【點撥】解答此題,首先要了解說理方法有哪些。常見說理方法(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反證法、類比論證等。孫悟空的例子,從喻詞“像”看,很明顯是比喻的說法,運用的是比喻論證法。其含義應是喻體“孫悟空覺得自己神通廣大,結果它落在如來佛的手里,它看到五根柱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所對應的本體,即“我們做科學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我們覺得自己對科學的了解廣而且深,可相對來說,與科學的真理還相差很遠”。講這個故事的用意,首先是向學生們講“真正的科學真理恰似無邊的佛法,還有很多很多是我們尚未了解的”的道理,其次是結合“以往這個時候是由文學獎得主代表所有得獎者來回答問題的”,發言從中國文學切入,能更好地與聽眾交流。同時也謙虛一下,自己的獲獎不足掛齒。要點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現手法1、李政道所講的孫悟空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運用的是什么說理方法?李政道講這個故事有什么用意?
示例:(1)比喻說理法。(2)道理:我們所了解的科學知識還很少,就像孫悟空對于本領的認知與擁有一樣,真正的科學真理恰似無邊的佛法,還有很多很多是我們尚未了解的。(3)用意:一是本人雖獲獎,但不足掛齒;二是人類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三是發言從中國文學切入,能更好地與聽眾交流。要點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現手法2、參照有關訪談的技巧,看看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提問方式?作者提問有什么技巧?如果讓你繼續對李政道博士進行采訪,你想問什么問題?如何問?
【點撥】采訪有直問、趣問、推問、旁問、追問等方式。從提問的方式上看,作者主要采用直問的方式。這篇訪談已經提問了李政道博士關于科學研究方面的問題。若繼續發問,可以問一些科學研究之外的與他有關的問題。比如青少年時李先生的遠大理想、對熱愛科技的青少年的希望。也可問一些業余愛好、身體鍛煉情況等以休閑為主的簡短問題。還可以問一些關于對中國科技教育的看法和建議等。要懂得根據訪談主題的需要,結合訪談時的語境,靈活運用多種訪談方式。要點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現手法2、參照有關訪談的技巧,看看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提問方式?如果讓你繼續對李政道博士進行采訪,你想問什么問題?如何問?
示例:作者主要采用直問的方式。作者提問的問題始終緊扣“科學”這一話題,做到話題集中,不蔓不枝,層層推進;作者提問的問題明確單一,并且采用不同的語調和句式。能談談青少年時您的遠大理想嗎?對熱愛科技的青少年有什么希望?
懂得根據訪談主題的需要,結合訪談時的語境,靈活運用多種訪談方式進行發問。要點三:探究文中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縱觀李政道博士的“答”語,你認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點撥】這是一個探究題,解答此題,要從李政道博士的談話中捕捉相關信息,然后結合自己的看法回答問題。而專、勤勉、坦然面對功利、為科學獻身的素質。示例: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該具有謙遜、創新、平和、博
李政道說他得獎之后告訴自己,不接受采訪,因為一個人時間有限。現在年紀大了,考慮到年輕一代的培養和自己的責任,講的才比較多一些。他最先提出讓中國學子走出國門看世界,通過“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計劃”,從1979年到1989年,共派出931位留學生,現在有100人左右很有成就的,有些回國定居了,有些經常回來講學、做研究。
分析點評:這段材料說的是李政道博士不驕傲自滿,腳踏實地搞研究,并且關心祖國,為培養年輕人出謀劃策,盡心盡責。“得獎之后告訴自己,不接受采訪,因為一個人時間有限”,說明他不愿意沽名釣譽,炫耀自己,愿意將有限的精力用于科學研究;“年紀大了,考慮到年輕一代的培養和自己的責任,講的才比較多一些”說明他不忘職責之所在,關心年輕人成長,為科學培養后繼人才;“最先提出讓中國學子走出國門看世界”說明他眼光遠大;“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計劃”的促成,則說明他的愛國熱忱與赤子情懷。相比之下,當前我們的科研管理太急于求成,造成學術界浮躁的現實,則是何等地讓人心痛。運用角度:“腳踏實地”“謙虛”“責任”“眼光”“赤子之心”等。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訪談,不枝不蔓[文本提煉]
李政道博士工作繁忙,要想采訪到他不是易事。作者能有機會對李博士進行訪談,確實是件幸事。因為李博士時間寶貴,不可能占用更多的時間,這就需要訪談者不能轉彎抹角,而必須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本文作者一見到李博士就問:“您在獲諾貝爾獎后的演說中,給瑞典的大學生們講了一個孫悟空的故事,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李政道博士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作者首先問這么一個問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接下來,又針對李博士的“宇稱不守恒”這樣一個專業問題來提問,請李博士談一談創新的問題,這是緊扣其專業問題來提問。像后面的針對毛主席接見而提的問題,仍然是“守恒”的問題。接著所問的幾點仍然扣住李政道博士的貢獻及其品格而問。主題集中,結構上不枝不蔓。[技法點撥]
提問是訪問調查的主要環節和重要手段,訪談的技巧關鍵是提問的技巧,提問成功與否決定著訪問能否順利進行和調查的效果。提問的方式很多,有開門見山式、投石問路式、順水推舟式、順藤摸瓜式、借題發揮式、循循善誘式,等等。至于采用何種提問方式,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問題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一般來說,復雜和敏感的問題,應小心謹慎、委婉迂回地提出;簡單、普遍的問題,則可不必顧慮,從正面直接提出。二是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對性格孤僻、思想上顧慮大或理解能力較差的人,應耐心誘導、逐步深入地提出問題;對性格開朗、無顧慮或教育程度高、理解能力強的人,則可以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提出問題。三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在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互不熟悉,尚未建立起信任感的情況下,應耐心、慎重地提問;如果雙方已較熟悉,則可直截了當地提問。總之,作為一種談話藝術,提問的方式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應在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順其自然,隨機應變,才能收到良好的訪談效果。
在提問時,應注意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