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人教版單元檢測題第3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_第1頁
2022年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人教版單元檢測題第3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_第2頁
2022年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人教版單元檢測題第3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檢測題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法制新聞2016年9A.現實生活中我們只靠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生活B.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法律的保護C.法律對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D.法律規定我們既享受權利,也要履行義務2.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規定,考試作弊行為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考試作弊從違規違紀上升到違法層面說明()①使公民的受教育權有了法律保障②體現了法治建設的要求③能更有力地保障和促進社會公正④能更好地促進社會誠信建設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近幾年里,青島市依法懲處危害社會治安穩定、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對30名拐賣婦女兒童、74名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和偽劣產品、16名擾亂醫療秩序的犯罪分子進行了嚴懲,有力地保護了人民和國家的財產安全。這說明()①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②我國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③我國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④國家運用法律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穩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法律是根高壓線,誰碰上它誰觸電;法律是個守護神,懲處違法保護好人。”這句話體現了我國法律()①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②制裁違法犯罪行為③保護公民的一切利益④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6年10月3EI上午9時30分左右,山東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李寶華醫生在工作中被人用刀襲擊,生命垂危。案件發生后,國家衛生計生委李斌主任、王賀勝副主任,公安部黃明副部長立即做出批示,要求全力搶救受害醫生,加強案件督辦,依法嚴懲犯罪分子。這體現了我國的法律()①為我們的成長創造了安全、健康、有序的生活環境②制裁違法犯罪、伸張正義③彰顯依法治國的要求④保護公民的一切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據南方日報2016年9月25報道:廣州法院對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有兩大關注點:一方面是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案件具有隱秘性。在一些猥褻、強奸犯罪中,施暴罪犯竟包括小區的保安、補習班老師等熟人;另一方面,受網絡暴力游戲等影響,一些以未成年人為主體的暴力犯罪也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以下法律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原因是()①未成年人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容易遭受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正處在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思維活躍,樂于交往,好奇心強,但自制能力差③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在辨別是非、區分良莠方面往往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④未成年人是否健康成長,關系著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A.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某電大女生遭多名女生脫光衣服毆打拍照上傳網絡,四名施暴女生以故意侮辱婦女罪分別領刑2年半至6年半不等,其中3名被告案發時還未成年。這一案例警示我們()A.即便未成年,校園施暴若觸犯刑法也會領刑B.遏制校園暴力我們無能為力,只能依據法律C.避免與他人爭吵,學會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D.面對校園暴力,要學會規避,善于巧妙化解8.據番禺日報2016年10月16日①源于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②當法律真正成為我們的信仰時,就會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③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④只要宣誓,人們就能遵守法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9.如圖為不同時期的“法”字:“法”在古漢語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稱謂,如“夏有亂政而作禹刑”“李悝編法經”“商鞅改法為律”“唐律”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直言:“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灋”從“廌”(zhí),“廌”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它有明辨是非、判斷曲直的神性;“灋”從“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灋”含“去”,延伸出懲惡揚善之義。今天,表明公平如水、懲惡揚善的“水”“去”仍是“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深刻揭示了法律的()①規范作用②預測作用③促進作用④保護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16年9月12日至18是江西省第七個未成年人保護宣傳周。根據團省委、省未保辦的部署要求,全省各地以“拒絕傷害呵護成長”為主題,全面啟動了“青年之聲——2016年江西省未成年人保護宣傳周”活動。我們加強對A.未成年人沒有任何自我保護的能力B.我國沒有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法律C.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較弱D.未成年人都不能拒絕不良誘惑11.人民法院成立了專門審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采取區別于成年人的偵查、起訴和審判方式,做到寓教于審、審教結合。人民法院的這些做法屬于對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護B.學校保護C.社會保護D.司法保護12.中學生小強,最近經常逃課到學校附近的網吧玩游戲。一天,為爭一個游戲座位被他人敲詐30元。第二天他找了幾個無業人員把敲詐者暴打一頓。你對小強行為的看法是()①青少年認識能力低,有點過激行為可以諒解②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用不恰當的手段③沒有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④沒有通過正確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A.①⑦B.②③C.③④D.①④13.“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2016年10月12①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②當法律至上成為我們的真誠信仰時,法治精神就會銘刻在我們心中③只要宣誓就能遵紀守法④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近年來,國家不斷完善立法,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人依法治理的軌道。下面關于依法治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①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②依法治國助推中國夢的實現③生活在法治的國家里,法律既約束官又約束民④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5.2016年6月30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已通報全國被執紀審查的副廳級及以上黨員領導干部162人。內地32省共拿下省“官老虎"143名,平均每月打23.8只“虎”。法治社會豈容A.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可適當超越法律許可的范圍B.特殊人物有時可以把自己的權利凌駕于法律之上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我國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某市兩級人民法院的多個法庭,近年來依法判決了一批民事賠償案件,但仍有部分單位和個人拒絕履行人民法院的判決。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該市人民法院根據統一部署,采取果斷措施強制執行,依法拘留被執行人5人,查封房屋6間,扣留汽車1輛,維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1)上述材料中體現了法律的哪些特征?(4分)(2)以上材料體現了法律怎樣的作用?(8分)17.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離鄉外出打工,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鄉原籍,日常生活學習主要由年邁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的少年兒童。留守兒童屬于弱勢群體,他們的各項權利亟待有效保障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1)請結合材料,說明我國對未成年人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特殊保護。(6分)(2)為什么要關愛保護留守兒童?(6分)(3)國家對留守兒童合法權益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什么?(2分)18.品評法治生活。張建民,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堅持在農村義務普法20多年,為26萬多人次免費上過法律課。一天,有母女倆找到張建民評理。女兒:“張老師,你今天要先給我媽媽上上課,她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還打我罵我。”媽媽:“她只有17歲,卻跟一個20歲的小伙子談戀愛。她不聽勸,我只能把她關在家里,她還打110報警說我軟禁她,您看怎么辦?”企業主因為不懂法,簽了不公平的合同吃了啞巴虧;孩子因為不懂法,在判決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犯了罪,家長哭得撕心裂肺……這樣的場面我見得太多。——張建民(1)從法律角度考慮,張建民會對“女兒”做出哪些肯定評價和真誠勸告?(6分)(2)張建民又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2分)(3)從上面張建民的話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6分)19.為了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同學們的學法、守法、護法的能力,某實驗中學七年級準備結合“走進法律”這一相關思想品德知識,開展一次以“法律在我們身邊”為專題的法制講座活動。假如你是該校七年級的學生,請積極參與進來,并請結合自身實際,完成下列問題:(1)請你幫助學校為開展本次活動選擇兩種合適的活動方式。(4分)(2)請幫助學校為本次活動設計一個主題。(4分)(3)假如活動中要組織一次主題演講活動,在你的演講稿中最可能用到哪些觀點?(至少4個觀點,7分)。

參考答案1.A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生活與法律關系的理解。法律保護我們的日常生活正常進行,它不僅服務于人們的當前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B、C、D三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A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2.D解析:本題考查依法治國的知識點。考試作弊從違規違紀上升到違法層面,體現了法治建設的要求,能更有力地保障和促進社會公正,能更好地促進社會誠信建設,②③④正確;公民的受教育權本來就有法律保障,①錯誤。故選D。3.C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法律特征的理解。分析題干材料“青島市依法懲處危害社會治安穩定、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可知①②④符合題意;③觀點本身正確,但題干中沒有體現。故選C。4.C解析:本題考查對法律的作用的認識。題于中對法律的比喻突出了法律的規范作用和保護作用。回答本題可采用排除法,我國法律保護的是公民的合法權益,而非“一切利益”,③錯誤,排除帶③的選項。故選C。5.A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法律的作用的理解。題干中李寶華醫生在工作中被人用刀襲擊,公安部要求依法嚴懲犯罪分子,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要求,嚴厲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為我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了安全、有序的生活環境,①②③符合題意;法律保護公民的一切合法權益,④說法錯誤。故選A。6.D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原因的認識。未成年人是否健康成長,關系著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在辨別是非、區分良莠方面往往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未成年人正處在生理、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思維活躍,樂于交往,好奇心強,但自制能力差,容易受到傷害。未成年人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容易遭受不法侵害。①②③④觀點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D。7.A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學會依法辦事知識的理解。案例警示我們,即便未成年,校園施暴若觸犯刑法也會領刑,A項說法正確;面對校園暴力,要沉著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還要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系,有事及時報告老師或報警,B項說法本身有誤,C、D兩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8.D解析:本題考查樹立法律信仰的知識。舉行憲法宣誓儀式源于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發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①②③說法正確;“只要……就”的說法過于絕對化,④說法錯誤。故選D。9.B解析:本題考查對法律作用的認識。“水”“去”仍是“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深刻揭示了法律的規范作用、保護作用,①④說法正確;②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B。10.C解析: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原因的認識。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C項說法正確,A、B、D三個選項均屬于絕對化表述,有失偏頗,可以排除。11.D解析:本題以直接設問的方式考查我們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正確認識。未成年保護法律設置了“四道防線”,其中司法保護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國家機關通過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所實施的一種專門保護措施。從材料中可見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司法機關,采取了有別于成人的審判方式,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12.C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學會依法辦事的理解。回答本題的關鍵在于仔細審讀所給材料,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中學生小強的行為:小強被他人敲詐后,找無業人員把敲詐者暴打一頓,沒有運用正確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權。因此,①②的說法錯誤,只有③④符合題意。13.D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樹立法律信仰的認識。82名新任用和崗位調整的干部向憲法鄭重宣誓說明,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當法律至上成為我們的真誠信仰時,法治精神就會銘刻在我們心中,①②④符合題意;“只要……就”的觀點過于絕對化,③錯誤。故選D。14.A解析:本題考查對依法治國知識的理解。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實行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它也幫助全國人民早日實現中國夢,②③④說法正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①說法錯誤。故選A。15.C解析:本題考查我們對法律特征的認識。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法治社會豈容‘特殊公民’”,這告訴我們,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C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不能超越法律許可的范圍;B項是特權思想的表現;D項說法在題干中沒有體現。16.解析:該市人民法院采取果斷措施強制執行,這說明了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一特征;對拒絕履行人民法院判決的人強制執行,也說明了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制裁了違法犯罪,維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說明了法律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答案:(1)說明了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我國法律具有規范人們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是我們的保護神。17.解析:本題考查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護。第(1)問未成年人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方面的特殊保護;第(2)問從未成年人自身和國家的發展兩個角度回答;第(3)問是法律保障。答案:(1)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2)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3)法律保障。18.解析:本題設置具體的案例作為背景材料,綜合考查我們對學會依法辦事、關心子女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