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市防洪排澇存在的問題與完善策略,防洪工程論文_第1頁
臨汾市防洪排澇存在的問題與完善策略,防洪工程論文_第2頁
臨汾市防洪排澇存在的問題與完善策略,防洪工程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汾市防洪排澇存在的問題與完善策略,防洪工程論文摘要:城市開發建設經過中應統籌城市上下游河道防洪工程、泄洪通道和蓄滯場所的防洪能力。綜合考慮蓄、滯、滲、凈、用、排等多種措施并用,提高水利工程引排調控能力。文中主要闡述了河道防洪工程、排澇系統布置、防洪排澇監測以及與流域區域防洪體系協調措施這四個方面。通過采取一系列防洪排澇措施,為城市防洪排澇安全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和推動力,改善現在狀況城市積水現象,提高城市抗災能力。本文關鍵詞語:城市;防洪排澇;措施;1、防洪排澇現在狀況及存在的問題1.1、現在狀況河道防洪能力汾河是流經臨汾市的第一大河,屬汾河下游段。近些年,汾河已完成河道生態治理工程。現在狀況規劃范圍內已完成河道生態治理河道長度14.90km。起點為屯里汾河大橋,終點為309過境汾河大橋。洪水標準為50a一遇設計。澇河為汾河一級支流,洰河為澇河干流的較大支流。澇河、洰河在南同蒲鐵路下游處匯流為澇洰河,最終流入汾河。近些年,澇洰河已完成部分段河道生態治理工程。現在狀況規劃范圍內已完成治理的為:洰河河道治理段長4.50km、澇洰河匯合后河道治理段〔即高河段〕右岸長度4.40km。澇河治理段洪水標準為50a一遇設計;洰河治理段洪水標準為50a一遇設計;澇洰河高河段治理段洪水標準為50a一遇設計。澇洰河上游建有澇河、洰河水庫,發生超標洪水時,利用上游水庫調節,基本保障臨汾中心城區防洪安全。仙洞溝澗河是汾河一級支流,規劃范圍內為仙洞溝澗河入汾口段,長度1.00km,現在狀況未做防洪治理工程。母子河是汾河的一級支流,屬于龍祠泉的退水渠,規劃范圍內為母子河入汾口段,長度0.50km,現在狀況僅完成入汾口橋梁1座及景觀溢流堰2座等,未做防洪治理工程。1.2、現在狀況雨水管網排水能力中心城區現在狀況設有排水主干管4條,排水干管9條,雨水泵站5座。老城區的排水系統以雨污合流制為主,排水管道覆蓋率較高。新建城區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渠鋪設較分散,雨水管渠的覆蓋率較低。不同區域的設計標準不同,臨汾城區現在狀況采用的設計標準一般為0.501.00a,部分改造管道可能采用設計標準為12a。新建城區的排水系統基本能夠到達1a一遇的標準。老城區的管道有些埋設時間已久,沒有經過具體設計及記錄,新舊管道同時存在,舊管部分存在堵塞,無處排水現象。老城區經過改造后的管渠部分能夠達標,未改造管渠尚未達標。1.3、主要存在的問題現在狀況河道防洪標準低于臨汾市總體規劃要求。汾河雖已完成河道生態治理工程,但現在狀況洪水標準為50a一遇設計,達不到100a一遇設計。澇洰河還有部分段未完成生態治理。澇洰河入汾口現在狀況洪水標準為50a一遇設計,達不到100a一遇設計。仙洞溝澗河入汾口、母子河入汾口未做防洪治理工程。使臨汾中心城區防洪安全存在安全隱患。隨著城區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區排水能力呈下降趨勢。排水設施的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的需要。市區的低洼地段、立交橋等處,現有排水泵站的抽排水能力不能知足大、強降雨時所需的抽排水需求。部分立交橋甚至未設置抽排水泵站,導致一到雨天就在該處構成積水。當前城區排澇溝渠不暢,排水能力嚴重缺乏,極易構成內澇,在城市建設征用土地建設經過中,忽視了城市排澇,填沒、侵占了水渠,造成雨洪水無滯蓄緩沖空間,加大了澇災損失。城區排水系統不完善,未構成完好的排澇體系。2、防洪排澇標準根據(防洪標準〕,結合臨汾市區人口規模和城市重要性,確定臨汾市中心城區的防洪標準為100a一遇;汾河兩岸堤防按100a一遇標準設防。澇洰河、洰河、澇河兩岸堤防按50a一遇標準設防。澇洰河入汾口、仙洞溝澗河入汾口、母子河入汾口同相應汾河干流防洪標準,為100a一遇標準。臨汾市中心城區防澇標準為30a一遇24h長歷時暴雨。雨水管渠建設標準,下立交、地下通道、下沉式廣場等易澇點不低于15a;行政中心、交通樞紐、學校醫院、商業中心等重要地區和供水、供電、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不低于10a;城市主干道、雨水主干管不低于5a;城市次干道、雨水次干管不低于3a;其余一般地區、支路、雨水支管等不低于2a。3、防洪排澇措施3.1、河道防洪工程3.1.1、汾河防洪工程汾河在規劃范圍內河道長度14.90km。起點為屯里汾河大橋,終點為309過境汾河大橋。現在狀況防洪標準為50a一遇設計,根據防洪標準要求,應將防洪標準提高,到達100a一遇標準。確保河道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和土地安全。工程內容包括加高加固河道堤防、河道疏浚、主河槽固槽等,使河道行洪能力到達防洪標準。3.1.2、澇洰河防洪治理工程澇河河道治理工程位于臨汾盆地中部的堯都區,治理范圍為:108國道橋至南同蒲鐵路大橋,澇河河道治理段長6.00km;洰河河道治理工程位于臨汾盆地中部的堯都區,治理范圍為:108國道橋至南同蒲鐵路大橋,在已完成治理部分的基礎上,洰河河道治理段長3.80km;澇洰河高河段河道治理工程東起南同蒲鐵路〔澇洰河交匯處〕,西至澇洰河入汾口,在已完成治理部分的基礎上,治理河道總長度為3.90km;澇洰河入汾口治理工程主要針對入汾口處0.50km范圍內河道治理,以到達相應汾河干流100a一遇防洪標準。工程內容包括堤防工程、漿砌石護岸工程、河道清淤疏浚、主槽防護工程、護基工程、排水涵洞、排水口等。3.1.3、仙洞溝澗河入汾口及母子河入汾口治理工程仙洞溝澗河入汾口治理工程針對入汾口處1.00km范圍內河道治理,母子河入汾口治理工程針對入汾口處0.50km范圍內河道治理,以到達相應汾河干流100a一遇防洪標準。包括護岸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等。3.2、排澇系統布置3.2.1、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規劃中心城區雨水管渠分為6個排水系統共計62條:華而不實,老城區排水系統規劃雨水干管14條,初期雨水送入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東城區排水系統規劃主干管1條,干管8條,初期雨水送入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河西區排水系統規劃雨水干管13條,初期雨水送入第三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南城區排水系統規劃雨水干管6條,初期雨水送入第四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新興產業園區排水系統規劃主干管1條,干管7條,初期雨水送入第四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澇洰河區排水系統規劃雨水干管12條,初期雨水送入第五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3.2.2、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結合臨汾市區域位置特點、土壤條件、地形地勢等,規劃低影響措施選擇主要包括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生物滯留設施、植草溝以及雨水調蓄池等。下凹式綠地是天然的浸透設施,對雨水具有滲、滯的作用,同時有凈化作用。可應用于公園、公共綠地、道路和廣場內。透水鋪裝可用于廣場、停車場、人行道及車道,可補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消減和雨水凈化作用。生物滯留設施指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凈化徑流雨水的設施,適用于建筑與小區、工業區、停車場和道路等。植草溝適用于建筑與小區內道路,廣場等不透水面的周邊,可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可以作為生物滯留設施等影響開發設施的預處理設施。城市公共排水系統宜在適當位置布設雨水調蓄池和流量控制井,采用調控排放的形式進行雨水利用。低影響開發雨水措施應根據地形地勢綜合設置,以到達更好的效果。規劃下凹式綠地面積175.80萬m2,浸透性停車場規劃面積29.17萬m2,硬化道路透水鋪裝22.54萬m2,雨水調蓄池15座,調蓄容積21.80萬m3。3.2.3、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設立城市澇水行泄通道,老城區的行泄通道為南外環雨水管道和沿汾河東岸的暗涵;河西區行泄通道為規劃一街排水明渠;東城區的行泄通道為沿同蒲鐵路的規劃雨水主干管、沿108國道〔東外環〕東側設置的雨水排水涵洞;南城區的行泄通道為沿108國道南側的排水明渠;新興產業園區行泄通道為沿108國道南側的排水明渠和沿同蒲鐵路雨水管道。設置大型雨水調蓄池和雨水泵站,結合低影響開發雨水措施中心城區規劃雨水調蓄池15座,華而不實老城區5座,東城區3座,南城區4座,新興產業園區3座。在城市道路下立交下穿路段設置雨水排水泵站,將下穿路段的雨水提升,排入城市雨水管道系統。規劃共設置雨水泵站12座,華而不實保存原有泵站3座,現在狀況改造2座,新建泵站7座。排除城市管道或低洼地帶積水,防止內澇的產生。3.3、防洪排澇監測為確保城市防汛安全,提高對暴雨洪水、防洪排澇突發事件應急快速反響和處置能力,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減輕災禍損失,構建集中領導、統一指揮、構造完好、功能全面、反響靈敏、運轉高效的城市防洪排澇監測站網,建立城市防洪排澇數字信息化管控平臺、完善城市災禍預報預警、防洪排澇調度與應急管理系統。建立信息化監測管控機制。3.4、城市與流域區域防洪體系協調措施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經過中應最大程度減少對流域區域的影響,考慮域外來水,同時還要與其他規劃相協調。城區域外洪水排洪設施:七一渠以東與汾河間區域雨洪聚集考慮沿河西區邊緣設長約12.00km的截洪溝,并根據主干道設置11條共20.00km長東西向排洪明溝以利區間雨洪排入汾河。與環城水系協調措施:東城區和南城區防洪排澇布置應與環城水系規劃建設相協調,設計標準內洪水采用前述工程措施解決,對于超標洪水考慮環城水系作為城市防洪行泄措施。4、結束語城市開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