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育才外國語學校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年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育才外國語學校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年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育才外國語學校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年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育才外國語學校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年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育才外國語學校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育才外國語學校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人們在歷史研究時,由于立場和觀點的差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會有不同,如關于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這一事件;過去,歐洲人總以歐洲為中心來理解;美洲土著人口則以自身看問題,在當今全球史觀的引導下,人們又有了新的認識。能正確反映以上.說法的排列是(

)A.歐洲/發現;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觀/侵犯B.歐洲/文明相遇;美洲/發現;全球史觀/侵犯C.歐洲/侵犯;美洲/發現;全球史觀/文明相遇D.歐洲/發現;美洲/侵犯:全球史觀/文明相遇參考答案:答案:D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發展·新航路開辟·評價【名師點睛】新航路開辟2.東漢初年,國家規定對于被察舉人員“務授試以職”。即對于確認的被察舉人員,地方要先給予一定的官職進行試用,考核合格后才能舉薦到中央。這樣做法表明當時A.地方政府把持了選官的權力 B.考試選官的方式得到廣泛推行C.國家注重所察舉官員的素質 D.地方察舉不實的現象十分嚴重參考答案:C漢代察舉制的標準是品德,材料“地方要先給予一定的官職進行試用”信息說明對于官員的素質進行考察,然后使用,故C項正確;“考核合格后才能舉薦到中央”說明地方政府并沒有把持選官的權力,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對于官員的考察,并不是說明該種方式得到推廣,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說明地方察舉不實的信息,故D項錯誤。3.李白詩云: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以下各項與李白詩句相關的是()A.“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尚)農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C.“今皇帝并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D.“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以暴虐為天下始”參考答案:C秦朝政治體制。從題干材料來看,“秦王掃六合、諸侯盡西來”可見說的是秦朝的統一。A項“尚農除末”說的是重農抑商。B項說的是重刑法。C項說的是統一并實行郡縣制。D項是批評秦的暴政,故只有C項符合。4.三灣改編在黨建問題上的最大建樹是(

)A、克服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B、放棄了黨成立以來一直從事的城市斗爭C、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D、正確分析了中國當時的基本國情參考答案:C5.西漢賈誼在《治安策》中說:“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主張后來發展成為A.分封建國

B.剝奪王侯爵位

C.“推恩令”D.“附益之法”參考答案:C6.吳玉章說:“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瘋子。”其主要依據是()A.滋生皇帝的土壤被鏟除 B.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C.民主制度已經鞏固 D.民主與科學得到普及參考答案:考點:9S:抗日戰爭.分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關鍵信息是“材料說明辛亥革命前后中國人在思想觀念上的變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解答:A說法絕對,故排除.材料說明辛亥革命前后中國人在思想觀念上的變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故B正確.C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民主與科學得到普及”說法絕對,故排除D.故選B.7.陳旭麓先生指出:“愛國主義永遠是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但從愛國主義出發走向近代化和從愛國主義出發回到中世紀,確乎并不同義。”材料中所說的后一種“愛國主義”的典型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戊戌變法運動 C.義和團運動D.辛亥革命參考答案:C

8.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英國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過,布朗首相可以

①強迫投反對票的議員退出議會

②率全體內閣成員辭職③呈請女王解散議會提前大選

④呈請女王做出最終裁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參考答案:D9.羅斯福擔任總統之前,美國出版的一本書提議政府增加開支,甚至不惜造成財政赤字,以便舒緩經濟衰退。羅斯福讀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這表明A.羅斯福始終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B.羅斯福上臺之前美國尚未出現經濟衰退C.羅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羅斯福擔任總統前已經萌生D.羅斯福在美國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預經濟的主張參考答案:C10.五四運動中,北京愛國學生喊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引發這一事件的導火線是A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

B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C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

D北平學生抗議美軍暴行參考答案:B11.《共產黨宣言》中寫道:“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這句話強調了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哪一因素()A.資本原始積累 B.技術革新 C.市場需求 D.自然資源參考答案:C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場的擴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業革命”,說明工業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故C項正確.

ABD三項材料中都沒有涉及,應排除.

故選C.

12.“送嫁妝”是我國很多地區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統計能夠說明

時期所送的嫁妝20世紀80年代被褥、“紅包袱”、三門柜、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小型黑白電視20世紀90年代被褥、“紅包袱”、高檔組合家具、VCD機、彩電、冰箱、摩托車

①保留了傳統特色②西式婚禮逐漸被人們所接受③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④新時期工業化進程加快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參考答案:D依據題干表格中“被褥、紅包袱”可知,保留了傳統特色,故①正確;依據題干時間“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自行車、縫紉機、小型黑白電視機”、“高檔組合家具、影碟機、彩電、冰箱、摩托車”可知,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新時期工業化進程加快,嫁妝的品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現代化,故③④正確;西式婚禮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題干表格材料中沒有反映,排除②,故D項正確。13.下列言論中,最符合中國古代明清時期國家基本經濟政策的是A.“農為天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C.“待農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農而立,農賴商而行”參考答案:A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認為:“中世紀后期,……歐亞大陸西端正經歷著一場空前的、徹底的變革。西歐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在發生深遠的變化。向海外的大規模擴張就是西歐所具有的新動力的一個表現。”用全球史觀審視“擴張”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A.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C.為西歐國家進一步擴張提供了條件D.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可知,中世紀后期歐亞大陸西端經歷的“空前的、徹底的變革”應為新航路的開辟,它使人類從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故B項正確。15.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但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始終未能成為時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不斷侵略B.中國始終沒有出現獨立的手工工場C.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D.封建制度的嚴重阻礙參考答案:D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壓制而未成為時代的主要潮流,所以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鴉片戰爭前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尚未不斷侵略中國,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B、C均只是原因之一但均非“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均是不符合題意的,排除;故本題選D。16.原新華社國際部記者高梁在《炎黃春秋》上發表了一篇回憶文章:“我作為代表團先遣小組的成員,親身經歷了這些激動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內辦理了一切出國手續,趕制了行裝……秘書處未再安排為我國舉行升旗儀式,而是采取了更換旗幟的做法……秘書處不清楚,我國國旗的位置是按中國(CHINA)的‘C’,還是按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個字母‘P’來排列。”材料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A.毛澤東率領代表團訪問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B.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C.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D.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參加第26屆聯合國代表大會參考答案:D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是蘇聯,不存在更換旗幟景,A錯誤;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的國際會議是日內瓦會議,不存在更換旗幟的做法,故B項錯誤;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不存在更換旗幟的做法,C項錯誤;材料“秘書處未再安排為我國舉行升旗儀式,而是采取了更換旗幟的做法”指的是中國重返聯合國和臺灣當局被驅離聯合國的歷史事件,故選D。17.衣食住行等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展現時代特有的精神風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現的社會生活場景是(

)A.報童在街上叫賣

B.汽車在馬路上穿梭

C.人們用移動電話相互問候

D.穿著西裝的男子在吃西餐參考答案:C18.唐太宗說:“中書所出詔敕,頗有意見不同,或兼錯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書、門下,本擬相防過誤。人之意見,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為公事……卿等特須滅私徇公,堅守直道,庶事相啟沃,勿上下雷同也。”對這段話的理解,正確的是①闡明了實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②形成了中央機構間的監督制約機制③實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④皇權置于相權的制約之下,形成了集體決策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考點:三省六部制。根據所學,三省六部制的制度下,仍然是皇帝個人決策,不屬于集體決策。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減少了決策失誤,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加強了皇權專制。由此①②③說法正確。19.清初山東濟寧開始種植煙草,道光年間濟寧“環城四五里皆種煙草……大約膏腴皆為煙所占,而五谷反為瘠土”。山東壽光等地亦“轉相慕效……不數年而鄉村遍植,負販者往來如織”。這反映出當時山東(

)A.深受列強販賣煙土的毒害

B.手工卷煙技術領先于全國C.耕織結合的小農經濟解體

D.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反映出當時山東大量種植經濟作物煙草進行銷售,即反映了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是反映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而非深受列強販賣煙土的毒害,選項A是對題意的曲解,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手工卷煙技術方面的信息,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農經濟解體在材料中無從體現,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20.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能夠初步形成世界體系的根本原因是()。

A.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B.封建勢力的衰退

C.工業革命發展了生產力D.工人運動的興起參考答案:C21.2013年是國務院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20周年,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選拔制度,其雛形是從1400多年前的中國開始的。這里“雛形”主要指(

)A.以考試為選拔方式

B.以儒家經典為考試內容C.由地方以品行推薦

D.注重門第和家世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根據題干提供的時間信息推算,“1400多年前”應該是公元6-7世紀,正值中國的隋唐時期,當時采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這正是公務員選拔制度的“雛形”,A項正確。B、C項始于西漢時期,D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九品中正制,這三項均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可以排除。22.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給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生產力,瓦解了這些古老帝國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個體的、小農式的生產方式……這樣的認識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積極影響②體現了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③體現了世界歷史逐漸發展為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④告訴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重大歷史事件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D23.“陛下”本是對他人的尊稱。“陛”是臺階,稱人“陛下”表示謙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臺階下和你說話。但秦以后,“陛下”一詞只能專稱皇帝。這體現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點A.皇位世襲B.皇帝獨尊C.君權神授D.家天下參考答案:B材料中的“只能站在臺階下和你說話”,表示地位的懸殊;“‘陛下’一詞只能專稱皇帝”,表明別人不能用,體現唯我獨尊、地位特殊。故答案為B項。材料未涉及皇位如何傳承,排除A項;CD項材料沒有涉及,排除。24.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充分體現了普魯士容克階級的政治統治優勢,又在經濟方面照顧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并使兩個階級互為支撐,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基礎,最終促成了德意志工業化的迅速實現。上述材料表明()A.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補充B.專制集權符合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C.容克階級在政治上能夠自我近代化D.1871年憲法基本符合當時德意志國情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根據題干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國憲法》從德意志本國的國情出發,照顧到統治階級內不同階層的利益,通過協調各方關系,最終將國家統治的基礎固定下來,實質上是為德意志開創了適合國情的政治體制,所以答案選D。AB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原則,也可說《德意志帝國憲法》很好地調節了雙方的矛盾;C項材料并未體現。25.英國法律史學家梅因指出:“(羅馬法)儀式不但和允約本身有同樣重要性,甚至比允約更為重要”.如果一個固定形式被遺漏或誤用,法律行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儀式均已正確進行完畢,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為是否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法律在所不問.這表明羅馬法()A.具有明顯的習慣法的痕跡 B.不注重對私有財產的保護C.缺乏判決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D.存在過分注重形式的缺陷參考答案:4D:羅馬法.本題考查羅馬法.考查羅馬法存在的缺陷.解答:從材料“(羅馬法)儀式不但和允約本身有同樣重要性,甚至比允約更為重要”“如果一個固定形式被遺漏或誤用,法律行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儀式均已正確進行完畢,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為是否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法律在所不問”反映羅馬法過分注重形式,故D項正確.ABC三項材料沒有體現,應排除.故選D.點評:關于羅馬法,在復習中應注意掌握它的發展歷程、內容、特征以及影響.26.1927年,中國共產黨吸取了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發動了南昌起義,下列毛澤東的論斷與這個“教訓”有密切關系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槍桿子里面出政權”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將革命進行到底”參考答案:B27.17世紀的世界歷史以“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為主要內容,主要殖民國家之間展開了一場世界版的“三國演義”。它們是()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參考答案:考點:荷蘭的殖民擴張;英國的殖民擴張.分析:本題考查殖民擴張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解答:據所學,新航路開辟后,隨即展開殖民爭奪的西歐國家是英法荷三國.英國和法國分別在北美、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島積極開拓殖民地,在國際貿易領域內同荷蘭商人展開激烈競爭,三國之間沖突頻繁,斗爭愈演愈烈.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與荷蘭之間的三次戰爭;17世紀英法發生七年戰爭.故C正確,排除ABD.故選C.28.小李同學要寫一篇研究性學習的論文,他的參考文獻中列出了以下幾篇文章《地理與文明的關系》、《希臘城邦制度與民主政治》、《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與古希臘文明》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古希臘文化》。據此推斷,小李論文的題目應該是A.古希臘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觀念

B.古希臘政治文明與近代文明之間的關系C.有利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古希臘的政治文明

D.古希臘政治文明產生的條件參考答案:D29.下列關于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的表述。正確的是A.漢武帝時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書省起草詔令,直接傳遞給尚書省具體執行C.明太祖時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D.清朝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參考答案:D30.新時期我國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①政治協商②民主監督③參政議政④維護統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真正的天賦在于,它懂得改變。”“(20世紀30年代)當絕望和大蕭條襲來的時候,……通過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標戰勝了恐懼。是的,我們可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演講文稿材料二:蘇聯雖然號稱“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但主要消費品長期供應不足。1985年蘇聯人均收入為西方國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與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費品長期短缺、供給不足,經常需要憑票供應,暗藏了通貨膨脹的危險,人民生活水平從一戰前的歐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積僅15平方米,為西方國家50%;每百戶汽車擁有量為14輛,僅為西方國家的17.50%。——《全球通史》材料三:糧票(1955年起發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關系到國計民生,雖已退出歷史舞臺,但仍能昭示那個時期的經濟體制特色,頗具史料價值。新中國第一張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發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資本主義的專利”的舊觀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國紛紛涌現。請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該政策“新”在何處?(2)材料二反映了蘇聯社會發展的什么問題?為此,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曾進行過改革,結果如何(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1)新的政策:羅斯福新政新: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問題:經濟發展極為緩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結果:失敗,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3)變化:由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原因: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依據材料一中的“(20世紀30年代)當絕望和大蕭條襲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認定新的政策就是“羅斯福新政”,其特點就是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通過對材料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蘇聯經濟發展極為困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已經存在相當嚴重的經濟危機。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著手改革,但最終失敗,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3)糧票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股票是市場經濟的重要體現。材料中講到由糧票到股票的轉變,實質上反映了中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其原因是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材料二《馬可·波羅行紀》描寫日本時說:“據有黃金,其數無限……君主有一大宮,其頂皆用精金為之……宮廷房室地鋪金磚,以代石板,一切窗攏亦用精金,由是此宮之富無限。”材料三

材料四“美洲和東印度航路的發現擴大了交往,從而使工場手工業和整個生產的發展有了巨大的高漲。從那里輸入的新的產品,特別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銀(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勞動者),冒險的遠征,殖民地的開拓,首先是當時市場已經可能擴大為而且規模愈來愈大地擴大為世界市場,所以這一切產生了歷史發展的一個新階段。……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依據材料一、二,簡要指出歐洲人在15—16世紀熱衷于開辟新航路的原因。依據材料三分析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有哪些?(2)依據材料四概括“美洲和東印度航路的發現”所產生的影響。并簡要評價殖民擴張活動。參考答案:(1)原因:為了獲取亞洲的黃金,滿足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馬可·波羅行紀》吸引著西歐商人到亞洲經商進行香料貿易。條件: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影響:①歐洲的商人在歐、亞、非、美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②使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開始走向整體世界。評價:①給亞、非、拉造成巨大破壞,造成這些地區長期落后。②客觀上傳播西方先進技術、文化,促進亞、非、拉的發展、進步。(1)原因:根據“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分析得出為了獲取亞洲的黃金,滿足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根據“《馬可·波羅行紀》”分析得出《馬可·波羅行紀》吸引著西歐商人到亞洲經商進行香料貿易。條件: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條件是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影響:根據“當時市場已經可能擴大為而且規模愈來愈大地擴大為世界市場”得出歐洲的商人在歐、亞、非、美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根據所學得出,使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人類開始走向整體世界。評價:根據“一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概括得出。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鄧小平就香港問題與英國撒切爾夫人進行會談,針對英方“主權換治權”的觀點,鄧小平明確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材料二、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不久,明確宣布:“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當年11月的聯合國大會以99票對5票決議,把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中除去。材料三、根據國際法上的政府繼承理論,因革命而發生的政府變動,新政府沒有義務完全繼承舊政府同外國政府簽訂的國際條約。材料四、“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是我國根據中國自己的情況提出來的,我們采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是照顧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請回答:⑴材料一中鄧小平指出香港問題的實質是什么?⑵根據二、三指出中國收回香港的法律依據。⑶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香港問題為什么能解決?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實質:主權問題。(2)根據聯合國大會決議,香港問題不是殖民地問題;根據國際法,中國對過去的不平等條約沒有義務繼承。(3)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際地位提高(前提)。提出符合國情和香港歷史現實的正確方針(關鍵);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望。(群眾基礎)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第(1)問,根據材料信息“鄧小平明確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可以總結出鄧小平指出香港問題的實質是主權問題。第(2)問,根據材料二信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明確宣布:‘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于中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當年11月的聯合國大會以99票對5票決議,把香港和澳門從殖民地名單中除去”、材料三信息“根據國際法上的政府繼承理論,因革命而發生的政府變動,新政府沒有義務完全繼承舊政府同外國政府簽訂的國際條約”可以總結出本題答案。第(3)問,根據材料四信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是我國根據中國自己的情況提出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